《毛概》期末考试辨析题大全(1-15章,最新版)

时间:2019-05-12 01:1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期末考试辨析题大全(1-15章,最新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期末考试辨析题大全(1-15章,最新版)》。

第一篇:《毛概》期末考试辨析题大全(1-15章,最新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题最新版辨析题大全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自发的产物。(错误)

(1)毛泽东思想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决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发展的产物。(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首先,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其次,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源泉;再次,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最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并不是中国革命自发的产物,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错误)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的理论大厦。

(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因此,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天经地义的。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3)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和文献都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对)邓小平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创立过程,首先是从恢复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开始,邓小平首先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考验,然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才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所以解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七点。

同时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只有坚持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打破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创立符合新的历史阶段的理论,解放思想是逻辑起点。

4、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正确的部分

错。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5、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本命题错误。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他青年学生时代的思想和晚年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中有些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些思想观点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党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6.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确)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方面是一致的,在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方面是一致的。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3)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本命题错误。

(1)“三个代表”的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仅仅是三句简单的表述,它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本命题错误。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一方面,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故而我们常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2)与时俱进,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并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本身。8.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本命题错误。

(1)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2)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想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9.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正确)

(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不能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党的思想路线。

(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靠实事求是;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就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

(3)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新的实事求 是。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就有可能出现“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

(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并不等于随心所欲,必须同实事求是相联系,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本命题错误。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3)新民主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它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2.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本命题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发生明显分化。以蒋介石为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公开降日,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抗战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

6.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正确)

中国农民阶级有较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他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①由于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保守等弱点。

②他们看不清斗争的前途,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也难以抵制封建主义的影响,不能始终保持革命队伍的团结和巩固,因而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③历史证明,中国农民阶级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错误)

(1)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而只是反对资本主义中的官僚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中的官僚资产阶级,因为它们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错误)(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8.在中华民族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天然领导者”。(错误)(1)人类社会一般的规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但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却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异常强大,中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阶级,联合各革命阶级,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2)中国资产阶级应当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但由于其自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它始终没有能力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革命客观上要求要有新的领导阶级,走新的道路。

(3)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这一要求,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而且,中国的无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许多特殊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条基本原则。

(4)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这一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认识清楚。在民主革命早期,党内曾有人认为,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天然领导者”.这种观点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天然领导者”的认识却是错误的,因为,领导者并非天然地属于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等会尽一切力量来争夺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民主革命的实践证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是通过不断的斗争来实现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就是农民革命战争。(错误)

中国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农民革命,但它并不能说就是农民革命。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之所以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战争,主要是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决定的。中国是一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

(2)反革命的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中国地域的广大及帝国主义之间、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战争提供了可能。(3)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进行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战斗中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4)事实上,人民军队的产生和发展是依靠农村,依靠农民,依靠根据地建设。中国的武装斗争正是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相结合,发动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才形成人民战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9、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本命题错误。

(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言,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特别提示:要清楚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相互之间的关联。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10.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惟一的斗争形式。(错误)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所决定的。

(2)中国革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并不是说可以排斥或放弃其他形式的斗争。相反,毛泽东主张武装斗争要同工人的、农民的、青年的、妇女的、一切人民的斗争,同经济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斗争等等,或者直接或者间接地配合起来。

9.“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正确)(1)三大作风,是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所作的书面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总结出来的。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2)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还形成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自力更生的作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作风等。11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它始终被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错误)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推翻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

②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在特定的条件下,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有时也是民主革命的团结对象。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面对着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就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这时,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就暂时地成为统一战线的对象,而不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③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大资产阶级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大资产阶级又成为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1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错误)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农村,而中国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农村却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奠定了物质基础;

(2)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3)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和互相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4)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的回旋余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特殊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5)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国民党政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军阀政权,它不仅未能解决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反,却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激化,促使中国革命的形势必然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的客观条件。13.工农武装割局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错误)(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①“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②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

③工农武装割据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2)当新民主主义革命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党的工作重点已经由农村转到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所以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是:在经济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政治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本命题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两个不同分抽的概念。两个概念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差别,但其性质却有很大的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而新民主主义社会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但因为社会主义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

2.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本命题错误。

(1)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2)1953年起,我国才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答: 这一说法不正确。

1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我国的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的矛盾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新中国成立的前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195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确定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制度,中国进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时才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1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形式。(错误)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因而这个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也就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一种向着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形式。

(3)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我国开始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则由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因而这个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性质就由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政权,变为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即由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16.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正确)

(1)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以及建国以后的根本任务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2)在1954年宪法颁布前,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错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以便为大规模地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准备条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才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1956年12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才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和平赎买政策。(正确)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用和平赎买手段消灭私有制的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从必要性看,对民族资本采取与对官僚资本不同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两面性决定的,即它既有剥削工人、追求利润的一面,也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对其进行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其现有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从可能性看,建国后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为和平改造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具体实现步骤上看,把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最终逐步实现对所有制和对人的双重改造。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头三年的主要任务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错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革命遗留下的任务还是大量的,国民党军队还占据着华南和西南地区,残留大陆的土匪、特务以及各类反革命分子活动极为猖狂,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改。此外,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财政经济严重困难,形势错综复杂。

(2)人民共和国面临的主要任务还不是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尽快地恢复国民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头三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尽快地恢复国民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14、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答:这种说法正确。

从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方面来说。农业上:○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

手工业:○1办手工业供销小组;○2版手工业供销合作社3;○3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工业工商业;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错误)(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这种说法把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混为一谈,因而是错误的。(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他各种矛盾都受它的决定和制约。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矛盾,都要受到这个主要矛盾的决定和制约。由于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不是主要矛盾。

2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确)

(1)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道路的任务,论述了处理经济、政治、中外关系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原则,这篇讲话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八大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21.在党的“八大”上,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正确)(1)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上,他采纳了陈云提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以国家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的思想。

(2)这是对原有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极大突破。2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正确)

毛泽东确定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1)在政治上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2)在经济工作中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3)在科学文化工作中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方面采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22.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是经济上急于求成和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正确)

(1)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探索过程,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2)1957年后的20年中,受党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影响,在这两大问题上一度发生严重失误,导致经济上急于求成和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入歧途。

2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错误)

(1)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正式提出 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2)他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

(3)还应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中央与地方,国家、集体与个人等一系列关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2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错误)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3)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基于思考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问题,邓小平才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并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2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正确)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1)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只有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这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本命题正确。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对于社会主义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建成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也不能建成社会主义。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才是社会主义。本命题不完全正确。

其中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正确的。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从后一句来看,当今世界,由于历史等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众多国家和少数社会主义国家并不富裕,特别是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后一句不准确。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同于过渡时期。答: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1949年到1956年的改造时期。

从四个方面可以加以却别:①社会性质不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过渡时期是完成新民民主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②经济基础不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③主要矛盾不同。初级阶段主要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过渡时期主要是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④根本任务不同。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而过渡时期主要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本命题错误。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确并且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能迎刃而解。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对词,我们一定要有清醒地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他矛盾的重要矛盾。27.发展生产力必然导致两极分化。(错误)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互为条件的。(1)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而要彻底消灭剥削现象,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还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是说,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但是我们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极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28.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互为条件的。(1)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除了生产两极分化的根源,而要彻底消灭剥削现象,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还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是说,人们只能在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但是我们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极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这种说法把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混为一谈,因而是错误的。(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他各种矛盾都受它的决定和制约。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矛盾,都要受到这个主要矛盾的决定和制约。由于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不是主要矛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26、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是互相贯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正确(1分)

坚持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是党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点(1分)

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也不能离开改革开放抽象地谈论四项基本原则(1分)

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是互相贯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的伟大实践。(2分)

26.”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社“和姓”资“,只要为我所用即可。(错误)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的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

(2)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先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的”左“的思想,一是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旧框子的束缚而迈不开改革开放步子的状况。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要人们把那些既可以为”资“也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不要错误地加以排斥。

(3)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标准,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主义的。事实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30.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确)

(1)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性质决定的,在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

(2)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质,决定了它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内部,通过自觉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发展。3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正确)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即改革开放,将把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1)这次改革实质上是一次革命,因为:

①改革也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革命。②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非社会主义中通常的一般性变革,要把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因此,从解放生产力,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的深刻性、广泛性,从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中国的又一场革命。

④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也绝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党领导下对原有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①社会主义社会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完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要达到的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纲领,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且,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之与先进的生产关系相适应。31.改革、发展必然破坏稳定,稳定必然阻碍改革、发展。(错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贯彻这一方针,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

(1)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生产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经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3)稳定是前提。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社会的稳定。

48.对外开放意味着否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错误)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含义,即指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发展本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错误)②这一过程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逐步完成的。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主要原因是: 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决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本国人民;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争取外援要付出代价。因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统一的。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之,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49.特区姓”资“不姓”社“.(我国特区姓”资“而不姓”社“)(错误)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和作用是:

(1)我国的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上。

(2)我国兴办经济特区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主要是:①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建立起开放型经济,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很好地发挥了四个”窗口“的作用。经济特区已成为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窗口,引进和传播先进管理经验的窗口,获得知识和传递信息的窗口,使世界了解我国坚决实行改革开放等政策的窗口。

③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④经济特区进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推动了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总之,特区姓”社“不姓”资".

第二篇:毛概辨析题

辨析题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自发的产物。

答:错误。毛泽东思想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绝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具体地说,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1)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2)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源泉。

3)新的社会生产力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可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并不是中国革命自发的决物,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答:错误。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的理论大厦。

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因此,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菱是它的集中概括。2)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同志的个人独创,党的许多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和文献都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

3、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答:正确。

1)由于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保守等弱点,他们看不清斗争的前途,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也难以抵制封建主义的影响,不能始终保持革命队伍的团结和巩固,因而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中国农民阶级有较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历史证明,中国农民阶级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在中华民族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天然领导者”。答:错误。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原因是: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异常强大,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无产阶级因为自身的许多特殊优点,能够担负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2)这种领导地位不是“天然”地落到无产阶级及其肩上,资产阶级会尽一切力量来争夺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民主革命的实践证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是通过不断的斗争来实现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无产阶级“天然领导权”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就是农民革命战争。

答: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农民革命,但它并不能说就是农民革命。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裨上是农民革命战争,主要是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决定的,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村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和敌人进行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先进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战斗中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人民军队的产生和发展必须依靠农村、依靠农民、依靠根据地建设。中国的武装斗争正是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相结合,发动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才形成了人民战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不是简单的农民战争,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经过共产党)下的人民革命斗争。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具有坚强的领导核心,不可能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农民武装斗争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7、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答:正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2)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设巩固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

3)工农武装割据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8、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本命题错误。

(1)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

(2)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想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9、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党的思想路线。

(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靠实事求是;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就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3)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为了达到新的实事求 是。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就有可能出现“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并不等于随心所欲,必须同实事求是相联系,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错误。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这种说法把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混为一谈,因而是错误的。(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他各种矛盾都受它的决定和制约。(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矛盾,都要受到这个主要矛盾的决定和制约。由于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它不是主要矛盾。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错误。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3)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基于思考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问题,邓小平才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并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12、“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社”和姓“资”,只要为我所用即可。错误。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的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2)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先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的”左“的思想,一是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旧框子的束缚而迈不开改革开放步子的状况。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要人们把那些既可以为”资“也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不要错误地加以排斥。

(3)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标准,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个有利于“标准,它本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实用主义的。事实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

13、先富不会带来共同富裕。

(错误)应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这是因为: ①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 别,但其中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②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巨大动力; ③共同富裕是促进全国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 度的重要条件。但是,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二,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 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的作用: ①示范作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影响左 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向他们学习; ②帮助作用。先富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帮助后富者,走向共同富裕; ③带动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 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

14、讲效率优先就不可能兼顾公平。(错误)

(1)效率和公平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体。正确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能够做到既提高效率,又兼顾公平的。因为,一方面,效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物质基础。分配最终要取决于生产,取决于能够分配的产品。没有效率 的提高,不能生产出大量可供分配的产品,社会公平就失去了它的基础。社 会主义要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就离不开 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公平又是效率的前提,是促进效率提高的强大 动力。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效率的提高。(2)效率与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标。

15、中国共产党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本命题错误。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十六大对党章作了部分修改,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定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 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中国共产党同时又是中国人民的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大公无私、最先进的阶级。它的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从近代以来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始终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 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仅代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进也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之中,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利益的庄严使命,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 本利益。党既为工人阶级利益而奋斗,又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16、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意味着放弃使用武力。

(错误)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坚持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因为:(1)坚持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既定方针。现在,香港和澳门已顺利回归祖国。在台湾问题上,能否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和平统一,这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2)我们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还保持 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

(3)我们在坚持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的前提下,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 图谋的。

(4)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从根本上说,是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的。如果不以武力为后盾,和平统一祖国就可能成为泡影。

17、“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错误)

(1)“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 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地区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主体,是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 制度的前提,但不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2)坚持“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世界上只有一个 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 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要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3)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政治 前提和根本保证

18、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确)

(1)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但从不承诺放弃使用 武力。(2)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一种战略考虑。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 则,反对分裂,反对任何公开的或隐蔽的“台独”,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 台”,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针对外国势力干涉和“台独”势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有助于和平统一的。

(3)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不是针对台湾 同胞的。

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本命题错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 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在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包含“社会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 一步展开和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 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的过程,在实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20、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本命题错误。

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 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活 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21、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 “欲灭 一国,先灭其文化。” 本命题正确。

(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 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总称。

(2)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调节人际关系的 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 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 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3)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 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 “文化决定论”。

22、人权高于主权。本命题是错误的。

第一,各国的情况不同,对人权的认识和实施也各有不同,各国内 部的问题,应该由各国自己解决,人权问题本质上是一国的内政问题。第二,人权高于主权的要害是否定国家主权。当前世界各国不仅 有大小强弱,特别还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人权极需主权来保护,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下,没有主权哪里来的人权。邓小平说: “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主权是最大的人权。第三,“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大国把人权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是 某些大国强国对弱国小国以“侵犯人权”为借口,推行它们的强权政治。

23、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命题,深 刻揭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 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 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 标。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在内 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我 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 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 保证和支持。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意 见和要求,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强人 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所创造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 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24、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本命题错误。(1)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 大历史任务,即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近代中 国革命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 导责任。这样,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2)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 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言,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 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 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 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特别提示:要清楚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 命相互之间的关联。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第三篇:毛概辨析题

毛概辨析题汇总

1、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的个人思想。

错误。(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毛泽东同志的个人思想分为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包含了他的正确思想,而剔除了他的错误思想。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2、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正确。(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二者有机统一于社会实践中。(2)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地保持思想活力,防止思想的僵化,达到实事求是。所以,本题论述正确。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完成)”。

错误。(1)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官、封;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2)“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抹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界限,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左倾”思想,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4、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

错误。(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所有制形式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存在着低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生产力,所以必然要求有多种所有制形式与之适应。(2)如果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就会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结果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相互统一的。

正确。(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涵,二者有机统一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2)如果只讲四项基本原则,不讲改革开放,我们就会失去活力源泉,犯“左”的错误;如果只讲改革开放,不讲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就会失去有力的保障,犯“右”的错误。所以,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各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会经历的起始阶段。错误。(1)概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2)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超越阶段。

7、我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没有必然联系。

错误。(1)我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指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最高纲领保证最低纲领正确的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做准备,二者统一于党的历史进程中。(2)如果只讲最高纲领,不讲最低纲领,就会脱离现实,犯“左”的错误;如果只讲最低纲领,不讲最高纲领,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犯“右”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8、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集中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正确。(1)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又集中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所以,本题论述正确。

9、我党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就会损害对外开放的政策。

错误。(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能够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意味着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而是为了更好地对外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10、我当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就会损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足点。

错误。(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党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足点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能够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2)坚持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崇洋媚外、丧失国格,而是为了更好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11、股份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

错误。(1)这一观点混淆了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两个不同的概念。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2)股份制作为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它既不姓“资”,也不姓“社”,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12、我国的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错误。(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2)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制定,是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13、物质文明建设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建设好了。(牺牲论;先后论;软硬论同下)错误。(1)精神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相应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2)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精神文明搞不好也会破坏物质文明建设。因此,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错误。(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受法律的约束和保障,但法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人们遵守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2)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也是以一定的道德标准为基础的,只有遵守社会道德,才能保障法律的顺利实施。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行为也要受道德规范。

第四篇:毛概辨析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答:[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三是在宏观调控上,在资源配置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答:[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2)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性质不同。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只是表明它们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我们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因而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答:[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性质,公有制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同一种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同样的实现形式。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4.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要使公有资产应占社会总资产的51%以上。

答:[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公有资产一定要占社会总资产的51%以上。

因为公有资产占优势,不能简单地从数量上和比重上衡量,而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质的优势上。其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体现在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再次,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5.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迈进了信息化社会,我国也可以越过工业化发展阶段加速推进信息化,与世界经济水平保持一致。

答:[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我国不可以越过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进入信息化社会,因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依次演进,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自然的内在联系,在工业化充分发展之前不可能加速推进信息化,不能违背这一经济规律。

首先,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需求之源,是新经济发展的条件,没有工业化,信息化失去物质支撑,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必须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另一方面,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大规模出现,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场新的技术革

命,由这场技术革命所引发的以信息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将使世界面临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和产业重组,在这场新的产业革命中,谁敢无视这场革命,谁就会成为这场革命的牺牲者。所以我们也不能漠视信息化,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6.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而下降。

答:[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这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是合乎经济发展规律的现象。

农业比重的下降丝毫不意味着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下降。因为,我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工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资料都有赖于农业,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

农业比重下降,但其质量要求提高,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不因其比重下降而随之下降,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它在我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7.民主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答:[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因此,民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是手段。

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主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意义上都不能成为目的。民主是无产阶级在一定阶段上所要争取的目标,无产阶级革命就是争取无产阶级民主的过程,其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的国家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与富强、文明一起,应当而且必须是我们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从上述意义上讲,民主又是目的。

8.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制。

答: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9.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发展民主,淡化专政。

答:[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国 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这是因为:第一,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力量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会弱于资本主义;第二,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分化和颠覆的图谋没有改变;第三,在国内,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不可能短期内消除,有时还会很尖锐;第四,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也不可能杜绝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因此,要在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政权的专政力量。

10.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答:[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

(1)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2)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3)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答:[答案要点]观点正确。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决定意义的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

12.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

答:[答案要点]观点正确。

任何国家的民主,都要受到那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我们的民主不是抽象的民主,而是具体的民主;不是照搬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而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们可以统一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只能实行“议行合一”的民主集中制。我国立法、行政、司法也有必要的分工,也分设了三种机关各司其职,三权之中立法权居首位,行政、司法均从属于它。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掌握立法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居最高地位。我国正是通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体现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答:[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它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理想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够也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而奋斗,共产党人当然也要坚持这个共同理想。

(2)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理想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同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我们现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就是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3)因此共产党人在现阶段要坚持共同理想,然而这不是他们的最高理想,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答:[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十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提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整个文化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和思想文化建设的性质决定的。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意识形态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功能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起指导作用的、具有统治功能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新的挑战的需要。

(4)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

15、请运用所学知识辨析“仓廩食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米仓充实,衣食丰足,人们物质条件好了,就会讲究礼节,知道荣辱,重视精神道德。

(2)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它说明精神文明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但是,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就是说,无论从社会或者是从个人来说,物质生活好了,如果不抓精神生活、社会风气,它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

(3)当前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16.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答:[答案要点]观点正确。

(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总称。(2)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 多方面的功能。它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

(3)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经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也不能由此把这种作用夸大为“文化决定论。

17.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答:[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这是对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关系的简单化、绝对化的理解,应特别注意不要陷入这类认识误区。先进文化固然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

(1)生产力(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是文化(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一定的文化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两者从来就不是机械式地平衡发展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化的发展也能发出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结出丰硕的果实,形成先进文化。

(2)先进的思想理论和先进的社会制度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我国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完全可以在现有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先进文化,命名之成为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力量。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化,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

18.公有制为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答:(1)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法。

(2)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不同类型的公有制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同一类型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实现形式。

(3)好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关系到公有制发挥优越性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1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1)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都是方法,可以为不同的社会制度服务。

(2)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3)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没有根本矛盾。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1)市场经济的共性。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不论属于何种所有制,也不论规模大小、技术水平高低,都要具有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所应有的自主权

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本质特征:

在市场经济的主体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

在分配制度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按资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结构。

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需要国家的参与,强调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

2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答:(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农村市场需求,消化富余的工业生产能力的根本出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的一个实际步骤。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和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的集中体现。

2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3.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

答: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首次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并把它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中的一项战略任务。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是由我国当前的国情决定的。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24.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5.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物、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3)依法治国的标准是宪法和法律。

(4)依法治国的方式是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治理国家。党的领导是前提。

26.简述“法治”和“法制” 的区别和联系。

答:法制与法治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1)两者的区别:法制,是各种法律制度的统称,它只是一种制度工具,可以存在于任何性质的国家中。法治,指依法治理,这里的“法”不是一般的“法”,而是反映了一种价值目标与人文关杯,追求公平正义,保障自由和民主权利的价值观、原则和精神。因此,法治只存在于民主国家中。

(2)两者的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然要求完备法制,加强法制建设。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

(1)我国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2)确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政体;

(3)确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为特征的政党制度;

(4)确立了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什么?

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总结长期革命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优点,主要表现在: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能够充分发扬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又使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既能保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协商和表决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保证国家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9.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当前要大力建设和谐文化,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30.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31.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答:(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3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答:(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2)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3)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紧密联系着的。党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也必然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第五篇:毛概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此命题正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专指我国的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起点低,它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极端落后的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间又比较短。因此,当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逾越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不能逾越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不可逾越的特定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上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此命题错误。(1)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处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属于社会主义体系。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俩这既有历史关系也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2)社会主义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性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主要有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所有制占了绝对优势

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基本消灭

3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心认为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的道路的矛盾,而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主义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心认为也相应的从阶级斗争转化为已发展力为中心。

3、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

正确

这里讲的革命是广义上的,是指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多发生的根本性变革,而不是社会革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因此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把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转为开放,以及似的社会生活的其他芳名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吧一个落后的中国转变为一个发达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阶级成分的划分来作为我国工作的得失是非标

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中国形成以“以三个有利于为中心死刑的战略思想,即:有利于发展赎回注意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改革开放作为一场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此观点正确。改革开放,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我国体制上积累的弊端已到妨碍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必须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这是我们时代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改革开放中遇到和积累的矛盾与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才能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6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因此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向企业进而向社会提供劳动,企业依据职工向企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所以,企业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分配关系中按劳分配是占主体的分配方式,从整体上看,按劳分配是公有制企业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

7、市场对于社会资源配置有灵活而有效地想到作用,能保证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错误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作用,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环节中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也有盲目性,国家必须通过宏观调控,对市场活动加以管理和正确引导,不这样经济就会出现混乱,这表明,单靠市场的作用并不能保证社会各部门的持续协调发发展个整个经济的稳定的增长。8、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这句古语的意思是:只要米仓充实,衣食丰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好了,就会 讲究礼节知道荣辱,重视精神道德。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它说明精神文明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但是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物质生活好了,如果不抓紧精神生活、社会风气,它不会自然而然的好起来的。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的方针。

9、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生了消极影响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理效率民主法治意志,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学文化学科学的积极性个自觉性,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发挥出来。同时市场的吱声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效率和公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的个人个合法权益,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

错误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普遍遵循的原则,但不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道德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也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因此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只能是为人民服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仍要提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防止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之中

10、在当代中国,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中心

错误1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好了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不好人心涣散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因此必须把经很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2)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的发展 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发展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张提供精神动力支持(3)但是 社会的全面进步 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要求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是错误的

11中国要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标准来正确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关系

错误 我国处理国家的关系不是以一时形态和社会制度来划分的,对一切的国际问题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中国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是它是都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友好合作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可以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外交知道原则,也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工人的准则。一锅俩只构想把它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用来解决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俩个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地区的关系问题,取得了成功。可见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的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用“一个国家俩个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意问题,这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13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帆风顺

正确 改革开放是世界这回主义运动处于帝豪,和平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我国体质上积累的弊端妨碍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唏嘘坚定不移的向前推进,是时代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马克思助于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符合当心民心 顺应时代哦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成效和公鸡是不容否定的其中的遇到和积累的矛盾与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 才能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下载《毛概》期末考试辨析题大全(1-15章,最新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期末考试辨析题大全(1-15章,最新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辨析题

    1、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 答:错误,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答:正确,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我们党所处的......

    毛概辨析题[精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辨析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本命题错误。 这个命题的关键......

    毛概题辨析题

    辨析题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解答:错误。(2分)公有资......

    毛概 大题+辨析题

    毛概辨析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这个观点不准确。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本主义包括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民族资本主义......

    毛概辨析题[五篇范文]

    1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不完全正确,这句古汉语的意思是:只要米仓充实,衣食丰足,人们物质生活就好了,就会讲究礼节,知道荣辱,重视精神道德。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它说明精神......

    毛概辨析题15版

    毛概辨析题(15版)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正确。 相对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改革之所以是中国的第二次革......

    毛概辨析题缩印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此观点正确。第一,改革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第一次革命辨析题而言的;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 1......

    毛概辨析题复习

    辨析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 答:错误。(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