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危机对中国失业率的影响
杨义勇:金融危机对中国失业率的影响 2009-05-12
作者:杨义勇很高兴来参加这个研讨会,我觉得中国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间虽然目前来看受到的损害相对来说是比较轻微的,但是也是深陷其中,2008年9月15日应该说是美国金融危机演化成国际性、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后2008年10月初的一天,中国国务院开常务会议,讨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当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汇报2008年前三季度就业趋势,由于中国的失业登记系统不是很敏感,所以在开国务院常务会的时候,有关领导就汇报说中国的失业没有增加,与美国公布的数字是截然相反的。当然在常务会议上内阁的其他部长,包括总理、副总理都笑了。十一过后紧接着劳动保障部派了五个组到全国各地去调查,就问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失业率有没有增加,在第一个时间段,就暴露了我们国家在就业和失业统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以及就业的影响判断也不是很及时。中国是这么一个大国,有13.3亿人口,现在有8亿从业人员。到2009年3月底,中国政府公布的登记失业率仅从2008年9月份的4.0%上升到4.3%。那么中国政府承认的登记失业人员在2008年9月15号以来到2009年3月30号,全国仅增加了25万人。我们知道美国的总人口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但是它每个月的失业人数平均增加50万以上,所以中国在六个多月的时间内累计登记失业者只上升了25万,显然这个数据很难让老百姓满意。
我个人来谈一谈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失业率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国际劳工组织说到2008年9月15号以来,金融危机影响到5000到6000万人的失业,如果按6000万的数字来算,中国的人口占全球的1/5,劳动力也应该占1/5,那么中国在劳动失业人口中应该占到1200万左右,也就是有1200万人失业。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奥肯定律来分析,我觉得也差不多,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13%,那么2009年中国政府要保持8%的增长速度。2007年到2009年从13%下降到8%,正好是5%,参照奥肯定律(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那么中国的失业率应该是上升到两个百分点。中国有8亿从业人员,两个百分点就是1600万左右,和1200万也比较接近。全球现在大概失业人数接近2.5亿,中国人口占其中1/5,我觉得也应该占5000万,再一个就是说据我们了解,按照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调查失业率的标准,大概是在7%左右,如果说乘上8亿的从业人员,5600万,也是差不多的。所以中国现在的失业人口在5000万到5600万,其中受金融危机新增的大概在1200万到1600万之间。这是我个人对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失业率影响的初步判断。
任何经济危机应该说对就业的影响都是非常深刻和深远的,无独有偶,2008年11月,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其中有一个珠海事件,在珠海有一个非正规就业的人员,因为城管加强管制就不让他从业了,再加上他失去了收入,和原先的配偶感情也不上,他就自己开着车上了马路,压死了十几个老师和学生。所以我觉得金融危机一旦影响失业增加,如果说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可能就会有两个问题出现,一个就是自杀率上升,一个就是他去杀别人。所以说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说要保八,投入四万个亿,保增长就是保就业。这个就业目标即使作为第一目标来实现也需要其它的手段来支持。2009年中国有611万大学毕业生要就业,现在的情况不是很好,我初步了解到,在我的博士生里面找到工作的也就是50%左右,大学生是很年轻的,很有活力和知识的。所以这部分的就业问题如果不能够解决好,对社会稳定是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所以今年中国政府就说在促进就业里面有几个重点,一个就是要加强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再一个就是农民工的就业,再一个就是城镇失业人员的就业。现在中国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政策,一个就是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我们也叫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就是说财政投入更多的钱来给他们发津贴,给他们加大培训,给他们提供一些公益性的岗位。与此同时,也降低一部分社会保险费率,除了养老保险之外,因为现在像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应该说是各种险种都有一部分的结余,所以短时间内降低这些费率的可行性,同时也是必要的。四万个亿既是保经济增长,也同时拉动就业,这四万个亿在国内也是因为了很大的争议,就是这四万个亿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呢?比如说一些重体力劳动是回乡的农民工不愿意干的,同时他们也是不能干的,干不了。我们和农业部有一些调查,比如说回乡的农民工让他们去修水库,如果是人挑肩扛的话,每天给100元的工资,在农村新一代的二三十岁的农民工是不愿意干这个活,他们宁愿在家待着,太苦了。所以我们也想在这个基础建设的过程中间增加降低成本,同时也要保证它的质量,所以我们一直处在一个两难的困境。
在中国也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就说美国的银行家出了事情,就让全球的工人来买单,其中中国的工人也在其中,就是说金融危机波及到中国以后,中国国内就有很多人提出问题,就是说刚刚实行一年的劳动合同法需不需要取消?有人就提这样的问题,比如说社会保险现在是不是不用交了?再一个,最低工资是不是要向下调整?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家提的,我觉得思考问题的方向本身就是错误的,中国的劳动合同法不是企业家说出台的太早了,劳动合同法是在中国劳动法出台十三年以后才迟迟出台的,应该说我们给企业家留了很多的时间。所以现在基于这样的要求,政府承诺最低工资今年不往上调,但也绝对不能够往下调。再一个,养老保险待遇、劳动合同法这些都不能往后退,但是政府要加大促进就业的公共财政的投入,同时可以允许一些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半年,同时对其它保险的费率可以做适当的下调。我们希望今年的中国经济能够“保八”,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第一波才刚刚过去,还有没有第二波的说法?如果有第二波,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将面临严峻的环境。我们说这是一次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并不是说我们良好的愿望半年或者一年两年就能够完全走出来的,我觉得这样就太优质了,今天上午也有人说了,说1929年的金融危机用了七年的时间,政策才基本形成一个雏形,有人说1929年的金融危机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世界大战,一直到1945年才真正解决。如果是一个深刻的危机的话,我想它的影响会到十年以上。基于这样的判断,中国政府在制定将来的十二五规划、十三五的规划都要把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考虑其中,也就是说未来十年肯定要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中间来考虑问题。现在中国政府愿意花四万个亿来保就业,但是现在制定一个国际劳工的调查系统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工作。比如说中国的失业率3.3%,社科院说是9.6%,政府说是4.3%,我们也建议在“十二五”的时候用调查失业率取代中国实行了将近六十年的登记失业率。
还有一个就是说要完善我们的城管,城市管理,城管有一条队伍,就是说要解决与非正规就业发生的冲突,我到越南的西贡去看,我觉得他们那里的城管和非正规就业的关系处的比较好,这些小商小贩有他们的权利,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权利,不能够把他们都赶到店铺里面去,他们在店铺里面开业也没有这样的条件。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洛道夫:谢谢杨教授,让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了中国的失业问题,以及其中的原因,而且您还对公众政策、社会政策进行了一些阐述,如果我把您的演讲跟刚才Frank的演讲对比一下的话,那么看起来中国也有类似的讨论,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有一些力量要求说工资要降低,这样的话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够加强,而另外一方面就是宏观经济的做法,就是要稳定经济的增长,这样才能够支持总的需求。那么您刚才说政府说今年最低工资不上调,我现在可以允许一两个人问问题,然后再请出第三位发言人。
问:在我国印度尼西亚有1.02亿的劳动力,印尼的政府觉得很很难帮助他们降低失业率,所以现在我们也在辩论,因为印尼政府要大选了,所以失业问题一定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中国的劳动力有8亿,您觉得政府保就业的可信度有多大?谢谢您!
问:我有一个问题,我跟着这个问题再问一下,同样是关于失业的,去年我们做过一个劳工统计学的大会,我们在大会上说我们要用另外一个概念来补充失业的概念,因为还有劳动力使用不足的情况,就是就业不足的人其实也属于贫困的人口和失业的人口,那么我就想在中国的讨论和辩论中,你们说到有很多民工回到了农村去,他们可能不被作为登记失业人口,也许是属于就业不足的那个范畴吧?
杨义勇:保就业的确是非常困难,但是我觉得比如说中国政府的温家宝总理,他是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来说,他觉得首先要提一个目标,政府要以积极的姿态围绕这个目标全方位地展开这个工作,保也得保,保不住也要保。中国有一句话就是求其上能够得其中,求其中能够得其上,你如果求其下的话,那个结果就是最坏的。所以在年初我们要定出一个目标,并且要做出样子来。保就业在全世界都是很困难的问题,我想效果不会百分之百能够达到,因为投资在前,就业是一个产品。国际劳工组织也说要创造生产性的就业,不能说你让他多挖几个坑,多栽几棵树,这样的财政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中国除了保持宏观经济较好的势头以外,要向中小企业倾斜公共财政的政策,包括减税,加大对他们的融资等一些帮助,利用中小企业的发展来保住一些现有的就业岗位,或者适当增加一些就业岗位。
刚才另外一位专家提到劳动力使用不足在中国肯定是大量存在的,比如说去年我们农业部的观察站统计,2008年11月份中国有890万农民工提前回乡,提前回乡是什么概念?就相当于菲律宾的保姆在香港似的,香港人过春节的时候他们可能放一个长假回去一趟。农业部是这么定义的,提前回乡就是春节前两个礼拜回去都属于不正常的,所以说提前回乡都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到2008年12月底的时候统计有2000万。也很有意思,在深圳打工的农民工可能回到重庆市里找到工作了,但是他们回去把原来的那些人的工作抢掉了,很错综复杂的,但是总的来说受损的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机会很小,他们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但是中国现在农村的发展也需要人,中国政府一直强调三农,单位中国农村都是一些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有这2000万人回去,农村的村长和党支部书记都是非常欢迎的,我们现在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们就缺劳动力,但是他们回去之后能够干什么工作?能够长期留在农村发展一些非农产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他们可能也不习惯待在农村了,他们开阔了眼界,可能也不愿意再回去了,即使回去也只是暂时的休息和调整,他们的目标地不是家乡,可能是深圳或者上海。所以说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要靠中国推进城市化、推进非农经济的发展。由于时间关系,就简单说这些,谢谢!
问:您刚才不仅仅讲了失业的问题,我知道在中国还有就是退休金的问题,我知道在中国并不是足够的,按照国际比较的话更是不够所以不仅仅是失业的人,这些退休的人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我想中国现在对于退休金或者说社会保障金的改革方面有什么目标?希望怎么做?谢谢!
杨义勇:对,退休现在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现在参加养老保险的人不到从业人员的30%,实际上现在说退休金低的人都是有退休金的人,但是还有70%的人都没有退休金,他们弱小的连声音都没有。所以2008年3月份温家宝说了要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到2009年底要让农村10%的人,能够给他们建立起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国到2008年,现在应该说人均GDP能够达到3000美元了,很多富裕的地方也在积极尝试,以前没有缴费记录的,比如说女的55岁,男的60岁,过去他们从来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制度,现在像北京市每个月就给他们200块钱,开始有点像国外的国民年金,但是这是仅限于发达地区的。所以我们要针对没有养老金的人,要给他们很基本的养老费用,对老人就采取老办法,因为这些老人已经这样了,我们只能采取一些新的办法,新的人就进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这样来解决。但是中国就农民工的问题往大了说是
2.3亿,跨省的是1.1亿,还有1.2亿是在省内,那么他们养老保险关系的接续是一个问题,养老保险是划地为牢的,在欧盟国家之间可以自由流转和接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不同的,我们的制度还要加紧完善。我回答完了,谢谢!
第二篇: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刘齐
班级:12营销1班
学号:20121506109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对这场金融危机,我们该如何解读其本质、根源,该如何反思?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来说也是一场挑战,失业人数的逐渐增多,出口总额的逐渐减少,经济增长的速度放慢,都在有形无形中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面对这场金融危机,中国该如何应对?中国是否能够“独善其身”?
关键字: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影响; 企业
引言: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es)最简单的定义是指突发的、覆盖几乎全部金融领域的金融状况恶化。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波及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多数国家。国际金融形势突变、经济和贸易急剧恶化,对中国经济的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都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中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基于此基本情况,本文主要研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查阅一些文献资料,寻找一些证据来探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希望通过调查研究使得一些企业在发展时能趋利避害,获得更好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正文:
1、金融危机对世界整体经济的影响: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频频爆发。面对这一现象,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行动,比如增加财政支出、投入大量资金救市。但迄今为止,存在于金融领域的危机无明显呈现出缓和趋势,大量银行出现严重亏损乃至倒闭,尤其是 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席卷全世界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导致大量金融机构亏损、倒闭以及被政府接管,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同时各国实体经济也受到冲击,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极度惶恐。紧接而来的欧洲债务危机频繁爆发,希腊、爱尔兰以及葡萄牙等国相继向欧盟请求援助,欧洲多个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持续下调。【1】
2、金融危机的特点:
2.1世界经济逐步形成一体化趋势。不仅是与美国联系紧密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而且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受到牵连。
2.2资本主义向金融市场逐步转变,社会上大量募集资金,商业银行业务转向投资银行业务,逃避监管、到处投机,导致实体经济和投机经济严重脱节。
2.3金融市场虚拟资本不断膨胀终脱离于实体资本导致虚拟资本出现信用危机。2.4具有超周期性,超前性的特点.尤其在 20世纪 30 年代表现特别明显。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导致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钩,先在金融领域爆发,使得当前金融危机具有敏感性和超前性。2.5金融危机发生频率加快。二战以前波及较广的金融危机仅有 1929 年的 “大萧条”,据 Lind-gren、Garcia 和 Saal 统计,自 1980年到 1996 年,共有 133 个相关成员国发生过银行部门的严重问题和危机。20 世纪后期至今发生金融危机的频度和规模,还属先例
3、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3.1 外贸出口萎缩。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由于产品生产相对过剩,内需不足,而不得不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对GDP 的依存度大大高出世界各大国一般为 20%左右的水平,如我国在 2003—2005 年间分别达
到 60.1%、70%、63.9%,而且出口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加工贸易产品。1998—2003 年之间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占历年出口总额的比例都占一半左右,其中 1998 年为52%,1999 年为 50.67%,2001 年为 56%,近几年虽稍有变化但基本上没有改变其占最大比重的格局。这些低附加值产品又主要出口到这次金融危机的中心地带美欧各国。危机爆发,居民收入减少,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自然出口萎缩。去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速与上年同比回落 4.8 个百分点,按此计算这将使 GDP增长减少 1.2 个百分点。预计我国 GDP 增速将由2007 年两位数降至 2008 年 1 位数,2009 年更将降至 8%或更低,出口萎缩是一个重要原因。
3.2.大批出口型企业经营困难、倒闭,失业剧增。这是上述出口萎缩的必然结果,主要发生在沿海珠三角,长三角一带。据媒体报道,去年上半年破产倒闭或已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全国有约 6.7 万家,下半年还在继续增加。10 月间东莞合俊、俊领两家玩具工厂倒闭约 7 000 余名员工失业;实际 2007 年年底以来许多台、港在大陆的企业都已纷纷倒闭,也有恶意关门逃债的,形成一股关闭企业潮,随之,返乡农民工有约 780万人。经营困难的不仅是中小型企业,有些大型企业也难逃困境。如钢铁行业因有 15%的产品出口,受国际危机影响,去年上半年出口签单大减,经营愈益困难,预计将出现全行业亏损。随着用电大户钢铁业的经营困难,10 月份的电力产量出现了 10 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其他的如纺织、机械等行业也疲软,以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社会蓝皮书》的数据,我国城镇失业率已上升到 9.4%,大大高出政府公布的截止 2008 年第三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 4%的指标。3.3.股市暴跌。企业盈亏是决定股市行情走向的基础。随着大批企业经营困难、亏损,甚至倒闭破产,加之受大小非解禁的冲击等等原因,使得近一年多来股价急剧下跌。沪股指从 2007年 10 月 26 日最高点 6 124 点下跌到 2008 年 12月 31 日的 1 820 点,跌幅 70.28%,相应的同期沪、深总市值由 34 万亿元减至 9.554 万亿元,即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股市就蒸发了 23.9 万亿元,接近于 2007 年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使广大股民和企业损失惨重。
3.4.其他金融资产的损失更为严重。我国外汇储备截至去年 9 月达 1.9 万亿美元,其中约60%—70%为美国债券,美欧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数千亿元各国货币救市计划,这无异于从增加货币发行中找出路,因而必将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无形之中受到重大损失。在我国外汇储备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购买已陷入次贷危机企业的债券,如据外电报道,购买“两房”公司的债券就达 3 763 亿美元,尽管该公司现已由政府接管,但风险依然很大,很难全部如数收回。再如雷曼兄弟公司已破产,我国卷入其中权益有近9 亿美元,很可能全部泡汤。其他还有如平安保险公司投资富通集团 238.74 亿元,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只剩 10 亿元,基本上是血本无归。至于中投公司投资黑石 30 亿美元,大摩 50 亿美元已亏损过半,也是与这次危机的影响有关。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之所以受到上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无关系。在新自由主义思想干扰下,党中央明确规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没有得到认真贯彻落实。由于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被削弱或丧失,便导致贫富收入差距愈益拉大,内需不足,过剩的产品只得从国外市场找出路,从而使国内经济严重受制于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市场;同时因长期持续巨额的外贸顺差所带来的过多外汇储备,实际上成了美国绑架我国的抵押品,使得我国很难避免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不遭受金融资产的损失。这种损失如果揭开其形成的层层中间环节的面纱,实际在一定意义上如前面所说的是由中国劳动人民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交给美国人去消费,而自己所得到的不过是以债券形式所表现的一张“白条”。【2】
4、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现状:
4.1、政府规定的行业准入标准过高。长期以来,民营经济所面临的不公平的歧视和过高的市场准入门槛,使得民营企业只能在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产业链上苦苦挣扎,市场空间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成长升级。
4.2我国企业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部需求锐减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影响在所难免。我国民营企业对外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缩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出现损,金融危机以来沿海地区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倒闭,大量农民工失业出现返乡潮,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危及社会的稳定。那些生存下来的企业经过金融危机也元气大伤,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企业家投资的信心缺失,民营企业的许多投资抉择往后推移,实体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4.3 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管理制度落后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独断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民营企业实行家长式管理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产权结构过于单一,产权单一不利于企业形成一种开放的系统,从而使得社会资源不能有效地进入企业,企业很难借助于外力实现根本性的进步。【3】
5、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和政策
5.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未来企业的竞争主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民营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还不能实现以人为资源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因此,提高企业内在素质,归根到底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民营企业必须要建立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2、制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当前全球化、区域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民营企业应充分考虑其在产业链中的经营地位及发展空间,围绕区域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这两个方面制定长期发展战略。5.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把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非公36条”)落实到实处,真正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政府应继续出台相关操作层面 的配套措施:界定“非公36条”的性质与地位,规定违反“非公36条”应承担的责任,害人特别是受到歧视待遇的民营企业救济自己权利的途径,对于与“非公36条”的精神及规定不一致的法规、规章的修改和清理,落实“非公36条”的组织机构及主导者,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等等。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相关政策的完善,使政策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5.4、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完善配套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银监会发出了《关于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对各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出了要求。但鉴于民营企业可供抵押财物不足的先天缺陷,加之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指标体系的束缚,其对经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仍然非常有限。对此,应适时调整金融政策,切实解决企业资金困难,缓解企业的运行压力。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远期、期货等避险金融工具规避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风险,也可以通过这些金融工具锁定未来商品的价格,增强民营企业抗拒外部风险的能力。
结论:金融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影响我国的金融业、房地产、进出口贸易、人民币汇率、社会就业的健康发展,面对这一严峻的经济形势,政府和企业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采取有利的政策和措施来保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企业不仅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而且要制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政府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完善配套金融服务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双管齐下,才能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文献引用:【1】欧 阳 芳,金融危机的现状及对我国的警示(J)科技创业月刊 2013年第1期,48-49页 【2】丁 冰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67 2009 年第 2 期(总第 122 期)68-69页
【3】钟浩 金融危机后中国民营企业生存环境分析(J)中国外资 2013年1月下 总第281期 233页
第三篇: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早在2005和2006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小企业,很多是没有科技实力,像服装、鞋帽、五金、玩具,这些恐怕有上万家企业都撤资了,像东莞,都转到了广西省那里去了,那是一个新的经济区。这样要想中小企业有个大发展,目前难度比较大,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企业之所以有这些状况,是因为原材料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优势变小,同时国家采取信贷紧缩政策导致的。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多少自有资金,要靠信贷。以前珠江三角洲很多地方,企业拖欠工资后可以渡过他的难关,现在随着2007年中央出台的一些民生保护政策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拖欠工资的现象处罚非常严重,而且对雇工签合同以及解聘,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既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对企业不利的一面。多方面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困难,赚不到钱。
像上海很多中小企业,有不少是韩国的、日本的,一看赚不到前马上不干了,这要想改变的话,恐怕有一定难度,主要措施可能是目前在营业的,通过放松银根、减税等措施,使这部分坚持下来的企业,让他们首先生存下来,如果这个做到了,不致恶化,那么形式经过一年或者半年之后,形势会好转。
金融危机的中国机遇
从我对各方面的了解,这次美国经济问题对我们国内经济情况影响很大,一方面在出口领域,我们知道我国贸易顺差接近一多半,主要来自于美国,如果对美国出口市场出现大的萎缩,理所当然会对我国出口驱动经济的轮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一些金融领域,涉及一些购买美国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债券的影响比较大,近几天大家也能知道,披露出来中投在美国的亏损非常大,这些都是我们国内的损失。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近期也一直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些研究,我感觉应该对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总的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我想可能反而是一次大的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有几个背景大家可以一起探讨。第一个背景,包括美国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的措施,虽然很现实,但是我想只要外面环境允许我们以正常行为规则发展的话,我想中国是相当充裕的。短期内可能初级性的加工产品出口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只要在这种外围市场情况下有这种趋势,我相信国内中小企业,包括大企业肯定能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当然可能需要时间的缓冲,这就引出第二块问题。从中央以及各方面,宏观决策层会很好的把握这个时机,同时争取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包括大型出口商,都会提供缓冲的时机。
我们仔细看一下就可以发现,今年7月中旬,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开始停止,而且出现了适度贬值,这就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这一点可以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防止了8月8日美元大幅度升值给我国汇率改革带来的冲击。我们可以翻阅历史发现,很多汇率改革的国家,包括日本,包括韩国、德国,从历史来说都可以发现,往往在汇率改革的第一阶段,当该国兑美元从升值转向贬值,大部分会出现致命冲击,日本、韩国、德国都经历过。我们国家,从各方面横向对比来说,应该是第一例,就是使美元反向升值对于人民币反向贬值交错的风险,我觉得产生很大的缓冲释放作用。近8月美元大幅度升值,包括国际上石油、农产品价格等大幅度暴跌情况下,我国汇率反而比较稳定,这点在我国汇率改革路上是里程碑;第二个作用,我们也知道这个时期人民币升值减缓,对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可以说给了一个很大的缓冲作用,一个喘息之机。我在这里也是对中小企业的一个建议参考,就是到年底之前,人民币会控制到目前的升值幅度之内,只要国内不出现大的金融动荡,可能人民币还会有略微贬值的过程,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安排第四季度出口生产,大的汇率政策应该会对中小企业有个好的参考价值。
众所周知,最近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那么从这一次危机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我国经济和中国的企业受到了什么影响?对我们而言,中国企业到底是机遇大还是挑战大?
首先,对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侯玉成表示,美国本次金融动荡最终转化成危机,是由价格泡沫所引起,价格泡沫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美国将问题转移到金融衍生品是在混淆概念,其根本问题就是房地产泡沫过渡膨胀,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近年,美国的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导致经济发展较快,但其经济发展在一定阶段是以价格不断上涨来支撑它整体总的经济发展局面。正是因为这一点细微差别,导致一旦某个领域出现问题,就会使整个价格体系崩盘。
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施慧洪博士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还在于美国的金融机制,即信用衍生产品,普通的债券本金和利益都是可以预期的,衍生化后,本金变化了,利率也变化了。如利率可以与汇率挂钩,利率可以跟很多因素挂钩,这样就使风险更加扩大化。尤其是期货,利率一高,亏损的数字就成了天文数字,这使整个经济分为两极,一方是巨大的盈利,一方是巨大的亏损,经济体系就无法平衡。
面对这种局面,目前各国政府都在尽力挽回金融危机局面,但究竟有多大效果?侯玉成表示,包括现在欧洲、美国所有的注资,包括成立各类基金的目的主要是让市场稳定,整体在根上并没有做实质性的动作,目的就是各国央行联合起来,给市场信心,先让金融系统稳定,让实体经济正常运营。
谈到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目前的影响,侯玉成认为,其主要负面影响在我国的外贸出口及金融领域,但从另一个角度,无论是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发展,此次危机又可能是一次巨大的机遇——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这就需要宏观决策层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大型出口商提供缓冲的时机。
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管理总部投资经理连杰表示,在中国目前自主动力并不充分的环境下,生存环境愈加恶劣,在产业升级和行业结合的过程中才能诞生出更强有力的企业。另一个层面,刚性的内需支持的行业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我们现在内需增长并不快,但是这种增长基本是刚性的,不会突然变成负增长,比如农业、快速消费品,这些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侯玉成认为,在目前经济局面下,可以在稳定或者尽可能减少出口影响基础上加强对内需的关注,从近期召开的党代会可以发现,内需的启动,或者内需的制造,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大的经济政策方向。而对于农业甚至与农相关的整体领域,可能是我国未来加强内需发展的一个点。下一步我国很可能在科学、技术行业给予适当扶持和推动,一方面发展科学技术基础,另一方面试图从这个领域制造出新的消费热点。
对于什么样的行业在这次危机中能够很好的发展,企业如何在这次危机中全身而退?各位专家对中小企业提出建议:
侯玉成:中小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思路要有大的改变和提高。今年乃至未来,靠过去单纯的密集性、低成本生产模式会逐步遇到发展瓶颈,这需要未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两个方面必须要准备,第一方面,首先中小企业技术需要进行提高和准备。第二方面,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以出口型为主的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对一些经济和金融领域熟悉的人才,做一个必要的配备。
连杰:谈到中小企业发展有一点要提出,就是中国金融环境。在中国金融环境整体落后于实体经济发展情况下,金融行业是有机会的,金融行业将来也会产生很多种小企业,有可能也会生活的很好。投资公司选企业,在实务中考虑几个因素,第一是行业空间,即使排名第一,但行业中只有一百万的生长空间,是不考虑的;第二是行业壁垒,这是限制竞争的因素,设计壁垒让后者无法追赶,甚至不能轻易进入这个领域竞争,这就很有价值了。
对于中小企业转型的问题,施慧洪认为一方面可以依靠自身力量,第二方面需要依靠外力,外力部分政府应该承担起责任,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中小企业发展往往需要政府的相应政策,否则中小企业跟大企业竞争起来非常被动。而侯玉成认为,中小企业一定要从自身发展着手,不能把发展希望完全寄托在国家身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企业优胜劣汰是正常现象。
最后,三位专家谈到我国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何时突围时,表示:目前局面下,中小企业要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其他市场,包括非洲市场、欧洲市场,甚至亚洲市场,通过危机的锻炼,来提高与国际企业的竞争能力,及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等,不断提升自我实力,前进的步伐不能停止,机会终究会到来。是机会?——可能给中国带来机遇
瑞士银行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席蔡洪平:“对中国而言,目前美国的金融危机意味着机会。我们不要把中国的经济问题和美国挂钩太多。中国是一个经济结构非常坚固的国家,具有庞大的市场和需求,同时也有资源。这个时候,美国反而给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光大集团董事长、银监会前副主席唐双宁: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机构如果看得准,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反向操作,出手收购境外金融企业,借机进入美国华尔街。唐双宁指出,对手的失败就是自己的机遇,本次金融危机能够促使美国金融机构收敛,中国金融机构的话语权将有所加强。[详细]
专家观点:美国金融危机是中国的机会: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化,讨论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声音越来越大。专家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将是中国的机会。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的最大机会是要认真研究,吸取教训,并不是说危机使美国的金融资产便宜了,中国企业可以去抄底,大赚一笔。
是挑战?—— 经济形势可能更严峻 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法国巴黎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兴动认为:“华尔街风暴对中国的冲击并不小,而且这个冲击可能意义深远。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还在发展,并没有结束,而这对中国来说,是祸绝不是福。因为美国的金融危机,可能会有更多的国际资本涌入中国,这会对中国造成很大的压力。其次,中国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何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投资将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另外,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并影响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中国的出口可能进一步下降。”[详细]
不是贸然收购的时候:对于华尔街目前的局面,中国一大型券商高层坦言:“现在可不是国内机构走出去的时候,一旦出去可能会片甲不留,……中国目前还成不了国际社会并购的主流。”
他认为,仍在动荡中的华尔街可能会经历一个重生的过程,其间相关的交易法规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不确定因素太多,“目前根本看不清楚,金融危机影响力也肯定没见底。”如果在这种看似便宜货满地的时候仓促出手,贸然进行收购行为,一旦接手可能发现有更多的窟窿等着补,那时候想抽身都来不及。[详细] 美国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如果得到国会通过的话,将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救市行动。不过,美国大量发行美元,可能会使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恶化,加大中国未来的通胀压力。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继续延伸,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成为密切关注的焦点。知名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美国救市不仅会使美国面临10%的财政赤字,而且会给增速放缓的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压力。
澳大利亚增加150亿澳元拨款抵御危机法国将于12月4日公布救市方案 保经济增长是明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 英国减税200亿英镑
存贷款利率下调1.08个百分点 中国 日本经济七年后重回衰退阶段
9月15日,美国巨型证券公司“雷曼兄弟”倒闭,犹如一场海啸,引发全球金融系统动荡。美国政府不得不动用“国家权力”,处理危机,消化金融“孽债”。其出手之重,已不再顾及“市场情面”,预示着美国版“金融资本主义模式”迎来了逆转的时代。美国一向自诩是在金融马背上长大的牛仔,特别是二战后,长期把持国际货币和金融体制,聚敛财富,行使霸权,支撑美国经济繁荣。但冷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危机不断,捉襟见肘。自1987年8月上任到2006年1月退休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任19年,竟然处理了12次各种类型的金融危机,足见冷战后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动荡。当前美国的金融危机事实上暴露了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模式”的破绽。
首先,美国主导的“资金游戏”面临极限。上世纪80年代,英国的撒切尔和美国的里根政权掀起“新自由主义”潮流,推动金融自由化。1999年美国颁布新银行法,进一步放松了金融管制,金融经营模式的“分业管理”被打破,“混业经营”大流行,形成了“ 裁定型金融运作模式”,即利用市场定价的扭曲,通过“低买高卖”,套取高额利益,展开“资金游戏”。而随着市场参与者增多,价格体系日趋均衡,游戏利润率下降。为扩大利润空间,美欧等巨型金融机构大肆“创新金融技术”,编制金融衍生商品,人为制造“虚拟的金融世界”。如以“次级贷款”的债权为抵押,整合、分割、编制成一系列的证券化商品,并通过层层分割、再编制,衍生出更多的虚拟金融商品,销往全球。这个过程被美国吹捧为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也被视为分散金融风险的最佳手段。问题是,金融风险犹如电脑病毒,不会因分散而消亡,相反,其不断分散的过程,恰恰演变为病毒扩散的路径,一旦在某个环节病毒发作,必将侵染整个系统。这就是“次贷危机”爆发后,至今不断深化、扩散的根本原因。
其次,美国市场评级体系改革滞后。无疑,金融衍生商品的发展,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美国的金融改革并没有触及市场评级机构的垄断格局,当年靠“政府订单”扶植起来的评级机构依然垄断着市场,导致评级市场“道德缺失”,金融风险被掩藏,酿成病毒广泛扩散。
第三,美国金融体制存在结构性失衡。美国的新银行法仅仅扩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权,结果出现了金融机构集团化,金融产业大扩张,金融权力大膨胀。而作为金融监管部门,美联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及财政部等,依然按照传统的格局“各司其政”,给金融产业留下了三不管的空间。
第四,最惨痛的教训是“规模=安全”让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金融改革中,美国政府认为金融机构的规模越大越安全,因此,积极掀起金融机构并购浪潮,形成了巨型金融集团垄断的金融产业格局。如,美国前三家证券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均超过1万亿美元,堪与中等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媲美。而雷曼兄弟公司的纯债务就高达6130亿美元。显然,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用事实击碎了“规模=安全”的定论,也让美国政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重新认识到规模过大对金融系统的破坏性。
金融市场化与产业化,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必修课,关乎民间储蓄能否有效转化为民族生产力的蓄积条件,更是确保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制度条件。随着中国贸易发展,经常收支顺差连年扩大,“中国资金”、“中国资本”日趋国际化,金融改革与开放,成为确保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回顾国际金融发展史,不难发现国际金融制度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制度构建、修正、再构建的过程。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开放,也需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产业、贸易的待成熟性,以及民间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路径等新特点。中国金融改革既无需因美国金融出了问题,而放缓市场化与产业化改革脚步,也不一定因日本金融成功躲过了“次贷危机”而简单模仿其模式。中国依然需要确立金融改革的自信,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改革道路。
第四篇: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作为一个世界上庞大的经济体,作为一种外向型的经济体,中国不可能在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待这种影响,只有这样,我们的信心才会有根源,我们才能够化“危”为“机”,从容应对这场危机对我们的不利影响,同时不错过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在可见的层面,那些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产业和企业肯定会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这里面包括玩具等基本上依靠国外市场生存的企业,也包括纺织业等相当程度上依赖外国市场的企业。但是,这样的行业还不是受到不利影响最严重的企业,最为严重的应该是那些信赖资本市场泡沫的行业。比如说,美国的房产市场不景气,中国的钢铁产业就很受伤,据称,目前我国钢铁产业闲置的产能已超过一亿吨。这还只是一些静态的情况。实际上,动态来看,金融危机对于我们的影响要大得多。一些产业部门的衰退就会减少该部门的就业,进而影响到投资与消费。这种相互的影响,很有可能把整个社会经济拖入下降的轨道,带来全面性的衰退。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斥巨资扩大内需,可谓是对症之药。
但是,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影响决非如上面所说的那样简单。
第五篇: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
2007年8月开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全球的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金融海啸…目前在欧美等国,金融危机正往实体经济蔓延,初步显露出演变为经济危机的征兆。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管理委员会委员今年7月 14日表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度和持续时间仍然不能确定。
可以说,人们对于此次危机的认识普遍存在不足,准备不够充分,因而使危机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在不断的扩大和加深。国内各行业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在逐步得到重视,纷纷作出研判和调查应对。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在此次危机中将遭遇到什么样的影响,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及各汽车生产企业或关联产业的极大关注。
一、金融危机如何影响中国汽车行业?
1、使国民经济由外向型转为内需型------影响汽车产品的出口。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放缓,其严重波及中国出口制造业。。而随着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大幅放缓,中国出口必然受到影响。
奇瑞、长安、长城、华晨等车企也在9月份遭遇了近几年来的出口最低谷,对出口严重依赖的自主品牌开始进入“严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海关进出口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汽车整车出口增幅较上年同期有所减缓,截至9月底,汽车共出口55.75万辆,同比增长34.7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29.30个百分点;出口金额76.01亿美元,同比增长58.3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58.45个百分点。其中,9月,汽车整车出口4.96万辆,环比下降13.77%,同比下降15.70%,与8月相比,同比降幅进一步加大
2、紧缩政策及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企业成本增加、资金短缺
受原来经济发展过快的影响,国家采取的一系列的紧缩财政政策,加上基础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重卡和大客一般自重都在3吨以上,因此所需要钢材会比轿车更多一些。钢铁涨价后,每辆进料成本将上升3000元至5000元以上,而这样的造车成本,对一直以售价低廉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国内商用车制造业来说,将带来致命的打压。
“原材料涨得太离谱了,我们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高档汽车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但我们的价格已经无法再降了。"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曾这样描述今年以来钢价上涨对经济型轿车的影响,他认为,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本来利润就微薄的经济型轿车生产厂家的利润已趋于零,再也无法消化来自汽车业上游的压力。
由于大部分零部件企业都以钢材作为主要生产原料,但钢材用量比重不一,钢价的上涨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有一定市场定价能力的零部件企业来说,可以转嫁部分成本上升压力,而较多的零部件企业则将承担钢材涨价的负担,无法向下游整车企业转移成本,其经营环境将恶化。” 专业人士如是分析。
3、经济形势恶化消费政策调整------消费需求萎缩结构变化
金融危机来得太突然,发展势头已经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短短半年多的时间,绝大多数经济体都遭受重创,而按照一般经济规律,当人们普遍对未来经济前景感到悲观和不确定的时候,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消费开支,以防范可能的失业和收入减少的风险,以求渡过难关。汽车消费就是其中的大头,这在全球多个经济发达地区尤其表现突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美国今年前10个月,汽车销量总计1090万辆,比去年同期减少近200万辆,销量同比降幅达14.6%,而10月份美国本土汽车销量仅为83.8万辆,同比降幅高达32%,为1991年1月以来最低月度销量。
丰田汽车就在11月21日宣布,由于受经济危机拖累,世界主要汽车市场消费需求下滑,丰田将在日本本土裁员3000名。无独有偶,日产也在早先发布将缩减20万辆产量,同时全球范围内裁员3500名,并将本财政的盈利预期下调65.9%的报告几乎是同时,丰田、本田、三菱、日野和马自达也都相继发布了严重的业绩下滑预告
出身外贸行业的汽车评论人钟师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也会影响到国内汽车市场的需求量负向变化。”近期来中国车市销量的下滑,已经加剧了全球需求颓势。
为应对这次危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计划,就汽车行业而言,如小排量消费税改革,燃油税改革、危机对收入预期、消费心理影响等等,也使汽车的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新华信汽油价格对汽车消费需求的影响调查)
4、中国成为国际汽车行业的“避风港”------竞争进一步加剧
由于国外汽车巨头均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在今年和明年都将是最好的时光,很多跨国汽车公司加快了在华建厂的速度。跨国公司的这一举措的直接结果就是,10万元以下的合资品牌汽车大量上市,这对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冲击巨大,使过去不少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
汽车评论人贾新光认为,在遭受金融危机重创之后,国际汽车巨头将加紧对中国市场的争夺。通用汽车公司主管产品研发的副董事长鲍勃·卢茨再次出现在上海。卢茨此次上海之行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约见中国媒体,阐释通用在中国未来的产品战略。这再次凸显在北美市场持续亏空的情况下,通用希望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大发展以弥补北美市场损失的愿景。
而在此次金融风暴中,受损较小的大众和丰田,可能将从中国市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众已经通过奥运营销整合了旗下在华合资企业,降低成本并提高国产化率,预计今年在华销量将突破100万辆,完成夺金之梦
从前10个月的市场份额变动看,1.0L及其以下和1.0-1.6L的比例有提升。1.0-1.6L轿车是目前的黄金排量车型,市场上销售的CKD组装车,也集中在1.0-1.6L这个黄金排量上,较上月增长100.0%;与上年同月比,增长高达725.0%;与上年前10个月同比,增长150.17%。国内生产的外资品牌和外资品牌在国内组装,同时争夺A级轿车、普通级轿车市场,使原先具有优势的这个排量区间的自主品牌轿车,遭到空前的狙击。
二、影响的显现与影响周期
1、影响现在已逐步显现
09年加剧
国际知名的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近日发布报告称,通过对400多家在全球开展业务的汽车生产商的财务和绩效指标(2001年至2007年间)的调研分析,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汽车生产商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许多表现不佳的汽车生产商将因此一蹶不振,公司合并、破产将会频繁出现。当然,发出此项警告的还有权威汽车调研机构J.D.Power。
J.D.Power称,2009年将是全球汽车企业在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中经历“彻底坍塌”的时期。同时,J.D.Power预计,2009年美国轻型车辆的销量将跌至1320万辆,比预期的1360万辆少40万辆。此外,北美车企恢复期将延长至18个月以后。“2008年全球汽车行业已经经历了下滑的阵痛,2009年市场将面临„彻底坍塌‟。”J.D.Power预测部门执行董事Jeff Schuster表示,“不过,不论哪个国家和地区都逃不过这场劫难,成熟的市场会比发展中的市场紧缩程度更甚。”
罗兰·贝格称,当前的金融危机将使汽车行业遭受重创,许多表现不佳的汽车生产商将因此一蹶不振,公司合并、破产将会频繁出现。
2、影响周期:2年左右
现在纽约大学的前国家财政部官员Nuriel Rubini,断称之为衰退,并预测衰退将会持续18个月或有可能达24个月之久,包括超过4%的经济输出累积的下降,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全球化浪潮已经使得每个行业的利益都在各地联为一体,所以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其他行业,都会被这场危机席卷。据悉,预计美国经济会在2011年左右逐步企稳,但是要重新恢复增长估计会在2013年甚至更远的未来。所以,现在很难判断这将对汽车行业影响多深,至少从目前来看,指望在2010年汽车工业重新驶上轨道的愿望略显渺茫。
国内汽车行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危机将持续1-2年。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行业影响有多大?
1、08年的汽车总销量难以突破1000万
中汽协发布的10月产销量数据显示,中国08年产销1,000万辆的目标已无法实现,全国乘用联秘书长饶达表示,车市目前仍无回暖现象,预计汽车市场在第四季度或将继续负增长。
据上海证券报11月12日报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10月份产销量数据显示,2008年10月,汽车产销量较上月继续下降,其中商用车降幅较为明显。前10月,产销量同比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增速继续呈现温和回落态势。由于前10个月国内汽车总销量尚未达到800万辆,08年冲刺1,000万辆目标的预期已提前落空。
2、09汽车增长率约为5%
J.D.Power日前调低了对中国市场的预期,对中国今年的乘用车销量预期从先前的595万辆调降至580万辆,较2007年增长6.7%,而中国汽车市场去年的增幅为24%。J.D.Power预计,2009年中国乘用车需求仅会小幅增至588万辆。此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预测,全球信贷危机以及经济低迷将拖慢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脚步,2008年国内车市的增长有可能仅为5%至6%,并且在2009年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来自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报告认为,国内乘用车严重超前消费造成的市场超高速增长期已结束。该报告认为,从2008年开始,中国乘用车市将告别20%以上的增长。预计从2009年至2015年,乘用车市场的年增长率都将徘徊在5%至10%之间。
美林(Merrill Lynch)11月13日发布汽车行业报告,美林目前预计08年中国汽车单位增长将达到9%(低于此前预期的18%)。美林的经济学家还将09年中国GDP增长预期由9.2%下调至8.6%。美林认为中国09年汽车市场将年降4%,其中PV(乘用车)汽车下跌6%,CV(商用车)汽车增长持平。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增幅往往略高于GDP增幅,预计明年汽车市场增幅会在9%。在2009年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明年的汽车市场增速会在个位数。
出席12月1至2日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也认为,明年我国汽车产业将呈一个先抑后扬的增长态势,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全年增速将高于GDP增长。
3、危机逐步扩大或转嫁到配件供应及经销商
徐长明认为,当市场的压力向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挤压时,汽车零配件企业、经销商和整车制造企业将会按先后顺序受到冲击。零配件商将会以竞相压价的形式竞争,一些企业难以维系会率先倒闭;接下来倒闭的是经营不善的经销商;最后是整目前国内的汽车经销商,配套供应商这些处于汽车产业上下游的企业。
四、危机中的中国车企的“危”与“机”
三次金融危机 给汽车业带来的重创与机遇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30年代在二战开始之时,世界经济危机重创北美汽车业,大批中小车厂倒闭,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伺机推出一批以V8发动机为主的流线型设计产品,受到市场欢迎,遂成为底特律“三巨头”,雄霸世界车市;第二阶段开始1978年底,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时间长,且波及范围广,引发汽车业萧条。而在高油价下,以生产小型车为主的日系品牌开始受到追捧,日本汽车于1980年首次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第三阶段于2008年~?今时今日,油价跌宕起伏、美国次贷危机,来势迅猛,谁又会成为本轮的大赢家?这次危机给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什么?中国汽车行业该如何应对这次危机?
1、危之一车企减产、裁员、利润下降。。。
受危机影响,数据显示,1-10月份,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厂家都不能完成年初定下的销售目标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部分厂家明智地选择了调低产销目标的方法。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上汽亦在日前发布第三季度财务公告,称其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超过了四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3.28亿元,同比下降6.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61亿元,同比下降77.7%,盈利水平下降幅度超出市场预期。该公告还表明:“未来几个季度将是公司比较困难的时期。低迷的市场环境不仅给公司本部和南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的市场表现带来困难,而且给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的盈利持续增长也设置了障碍。” 而一条奇瑞将裁员5000人的传闻,引发了担忧无数———同样的萧条是否将蔓延到中国整个汽车行业。
2、危之二
出口影响最大
徐长明分析,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市场主要是以间接影响、连锁反应的方式起作用。首先,出口会受到很大阻力。我国整车出口到美国的数量很少,但零部件很多,美国人的汽车购买力下降,势必影响我国零部件出口。如果金融危机再加深、蔓延,对能源价格、资源型产品的冲击更大,比如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影响更大,而这些国家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由此可见,出口对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不会那么明显了。
国内的各个企业的出口业务也确实受到了制约:天津一汽近两年出口的主力车型威志原本今年定的出口计划是20000辆,但到现在只实现了10000辆;华晨汽车在出口之路上不得不做出新动作,推出第六代金杯海狮,并直接推向今年的出口市场,希望能通过新产品拉动日益放缓的出口市场;以SUV和皮卡出口为主的长城计划下调年初的出口计划,从全年7万辆下降到6万辆。
3、危之三 对危机认识不足、准备不足、措施无力。
“与欧美相比,经济相对封闭、全球经济融入程度并不深的中国,对危机反应滞后是必然的。”东风日产销售本部副总部长陈斌波表示,“明年上半年将更加艰难,预计同比仍会下降。” 张小虞认为国内很多企业对危机的认识只是知道,并不了解,准备不足。没有成立专门的危机小组研究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措施应对车市寒冬。相比之下美、日、欧一些老牌企业则及早调整企业目标,采取应对相应快速如减产、压缩开支、安排富于人员等等应对措施。
4、机之一 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良机
徐长明认为,经过这一次的金融风暴,世界汽车工业格局或被改写。美国三大车企若合并成一个集团,那将诞生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巨无霸”,是继续依赖汽车金融,还是转投汽车制造业本身,或许是三大车企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以德国为中心的西欧汽车制造商,以及日本汽车制造商已经在新能源发展的道路上开始了拉锯战,日系车倾向于混合动力,而德系车则倾向于生物柴油,还有日益被看好的电动车发展方向,也是各大车企必争之地,谁能够赢得这一轮战争的胜利,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赢家。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宏观经济周期的变化,利用好波峰、波谷带给我们的调整产业结构的机会,包括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等;全球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就高速发展、快速发展跟上去。到波谷的时候我们就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做好大发展的准备。”危机的爆发即为中国企业留下了追赶的时间,也提供了重新改写规则的机会。
5、机之二
从出口转内需的契机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到,这次金融风暴中受创最重的是美国和西欧等金融市场发展发达的国家,而以银行为主体金融体系的亚洲国家受创并不太严重。但这并不说明亚洲国家的金融模式好,而是内需发展还不够发达的体现。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中国而言,或许是刺激内需,转变我国经济模式的一次契机。
6、机之三 人才、技术及企业并购机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汽车或零部件企业,在此时更容易获得需要的技术和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开发实力。”
D.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汽车调研总经理梅松林说。但他认为,在金融危机面前,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挑战仍然大于机遇。
梅松林认为,在经济动荡时期,企业需要“练内功”,比如提升产品品质、推出更具竞争力的车型、招贤纳士。“只有现在练好„内功‟,危机过去后企业实力才可能增强。” 他补充说:“不仅是底特律的专业人士,国外各行各业的人才中,都有愿意来中国工作的人。”
中国汽车业的“危”,主要就在于不能精益,不擅创新。中国汽车业的“机”,也就在于精益和创新(高珩)。最优秀的企业经历危机后,会更加强大,其竞争者将被淘汰出局(罗兰.贝格)。
五、细分市场中的机会
1、微型车在二三级市场仍是稳定增长
“虽然中国汽车市场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其前景仍然是非常好的,尤其是二级地区市场发展态势仍然良好。”美国R.L.POLK & Co.总裁波尔卡史提芬在200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的发言给了很多人启发。就国内车市实际情况而言,目前中心城市等一线市场已趋于饱和。而随着二三线市场内需的启动,这一“蓝海”将成为未来汽车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9月份商用车各类产品增长结构来看,微型商用车是商用车中唯一保持增长的车型。从累计销售的情况来看,2008年1-9月份,重卡与大客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幅度,累计销量分别47.78万辆、3.23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28.52%、17.07%。说明商用车板块中大客、重卡以及微车在推行公共交通系统、新农村建设带动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背景下较有成长空间。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分析,今年9月份,汽车产销量增幅同比回落了十个百分点,只有12%。但有两种车型的增幅超过了平均水平,一个是微型面包车,增幅为16%;另一个是微型货车,增幅为22%,调查发现这两类车主要销售到县以下的地区。他说:“农村市场潜力很大,将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
2、经济型轿车需求增长,分布趋于集中
2008年9月份国内基本型乘用车销售41.60万辆,环比增长20.71%,同比下降2.32%;MPV销售1.50万辆,环比增长13.72%,同比下降31.30%; SUV销售3.70万辆,环比增长5.53%,同比增长7.35%;交叉型乘用车销售8.48万辆,环比增长45.15%,同比增长7.74%。其中,基本型乘用车销量下滑幅度有所改善,而前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SUV车型增幅则大幅放缓。
10月份各个轿车排量区间的市场销量及其份额,与上月比较显示,2.0-2.5L和2.5L以上的销量有所增加,2.0-2.5L市场份额上升0.19个百分点,2.5L以上市场份额上升0.3个百分点;其余3个排量区间的销售,都有所减少,但1.0-1.6L的市场份额反而上升了0.49个百分点。乘用车消费将更加向1.0-1.6L集中,尤其是以多功能车定位的SUV和MPV。是消费结构将有可能向低排量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