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侯祠读后感5篇

时间:2019-05-12 01:1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柳侯祠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柳侯祠读后感》。

第一篇:柳侯祠读后感

秋残十月,微风吹起阳光下树叶晃动的影。坐在窗前,品一杯暖茶,徐徐翻动书页,淡淡的忧伤在心底流淌。

《文化苦旅》。嗯,真的很苦,很悲。

走过柳侯祠,仿佛望见了柳宗元当年的艰苦。政治上的失意,几度的贬谪,他却仍然不放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默默地奉献自己。他先是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

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十年后的一纸诏书把他从永州贬到了柳州,柳宗元没有绝望,挖井,办学,种树,修寺庙。一切能为百姓做的他都做了。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

眼眶有点湿润,在如此的绝境中,很难想象,柳宗元是凭着怎样的一份信念坚持了下来,或许是那份爱民的热忱吧。胸口又有点疼痛,柳宗元的所作所为看来都是小事,可当时的中国,又有几个这样的柳宗元?这么大的一个中国,怎么就这样埋没一个文人?毕竟,柳宗元是伟大的,哪怕在中华历史上他是显得多么渺小,他所遗留千年的精神永远令人映像深刻。

柳宗元是一个个体,但在中华历史上他绝不是一个“个案”。是的,中国少一个文人算不了什么,可是,中国所缺少的,真的就是这么几个文人么?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中国,太寂寞。

或许用寂寞来描述柳宗元、来描述中国过往的愚昧有点悲剧的色彩,可它着实带给人悲苦的情感。眼泪不知怎么的又漫了上来,心口微微泛疼。又有谁能够想网象,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独自承受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却没有东西能够支撑起它——那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撑。

柳侯祠的旧石碑模糊了,新石碑又续上去。可这些传承着我们华夏文明的碑文,却没有人来破读。我不知道中国还能这样走过多少个年轮,可是文化内涵的空虚,已成了最大的悲哀。

这么庞大的一个民族,怎么可以就因为这么些看似不起眼的细小而支离破碎?

好吧,它们不细小,也不是不起眼。已经有很多人把目光放到了这些上来,不是么?那么,为什么我的双眼含着泪花呢?我的心中更多的是愤恨与忧愁。

好了,悲伤是一时的,奋斗是永远的。要相信,总有一天,眼中的泪花会变成嘴角的微笑。

第二篇:《柳侯祠》随感

《柳侯祠》随感

原文:

客寓柳州,住合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似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神貌。石塑底座镌《荔子碑》《剑铭碑》,皆先生手迹。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罗池东侧有柑香亭,西侧乃柳侯祠,祠北有衣冠墓。这些名目,只要粗知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

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辨识。由此想到,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截截枯朽。时值清晨,词中寥无一人,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从漫漶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漫漶。

柳宗元到此地,是公元815年夏天。当时这里是远未开化的南荒之地,朝廷贬放罪人的所在,一听地名就叫人惊栗,就像后来俄国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还有那份开阔和银亮,这里却整个被原始野林笼罩着,潮湿蒸郁,暗无天日,人烟稀少,瘴疫猖獗。去西伯利亚的罪人,还能让雪橇划下两道长长的生命曲线,这里没有,投下多少具文人的躯体,也消蚀得无影无踪。面南而坐的帝王时不时阴惨一笑,御笔一划、笔尖遥指这座宏大无比的天然监狱。

柳宗元是赶了长路来到这里的。他的被贬,还在10年之前,贬放地是湖南永州。他在永州呆了10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照理,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但是,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他是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永州归还给他一颗比较完整的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还隐伏着无数诱惑。这年年初,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他还是按捺不住,欣喜万状,急急赶去。

当然会经过汨罗江,屈原的形貌立即与自己交叠起来。他随口吟道:

南来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泪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汨罗遇凤》

这样的诗句出自一位文化大师之手,读着总让人不舒服,他提到了屈原,有意无意地写成了“楚臣”,倒也没有大错。同是汨罗江畔;当年悲悲戚戚的屈原与今天喜气洋洋的柳宗元,心境不同,心态相仿。

个人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王朝宠之贬之的臣吏,只有父亲的儿子或儿子的父亲,只有朋友间亲疏网络中的一点,只有战栗在众口交铄下的疲软肉体,只有上下左右排行第几的坐标,只有社会洪波中的一星波光,只有种种伦理观念的组合和会聚。不应有生命实体,不应有个体灵魂。

到得长安,兜头一盆冷水,朝廷厉声宣告,他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柳州。

朝廷像在给他做游戏,在大一统的版图上挪来移去。不能让你在一处滞留太久,以免对应着稳定的山水构建起独立的人格。多让你在长途上颠颠簸簸吧,让你记住:你不是你。

柳宗元凄楚南回,同路有刘禹锡。刘禹锡被贬到广东连州,不能让这两个文人呆在一起。到衡阳应该分手了,两位文豪牵衣拱手,流了很多眼泪。宗元赠别禹锡的诗句是:“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到柳州时,泪迹未干。

嘴角也绽出一丝笑容,那是在嘲滤自己:“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悲剧,上升到滑稽。

这年他43岁,正当盛年。但他预料,这个陌生的柳州会是他的丧葬之地。他四处打量,终于发现了这个罗池,池边还有一座破损不堪的罗池庙。

他无法预料的是,这个罗池庙,将成为他的祭饲,被供奉千年。

不为什么,就为他破旧箱筐里那一札皱巴巴的诗文。

屈原自没于汨罗江,而柳宗元则走过汨罗江回来了。幸好回来,柳州、永州无所谓,总比在长安强。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中国,太寂寞。

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个鲁滨逊。他有一个小小的贬滴官职,利用着,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毕竟劳累,在47岁上死去。

柳宗元晚年所干的这些事,一般被称为政绩。当然也对,但他的政绩有点特别,每件事,都按着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遇所见的实情作出,并不考据何种政治规范;作了,又花笔墨加以阐释,疏浚理义。文采辈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筑着一个可人的小天地。在当时的中国,这种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小天地,如果多一些,该多好。

时间增益了柳宗元的想力。他死后,一代又一代,许多文人带着崇敬和疑问仰望着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重蹈他的覆辙的贬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会平适一点。柳州的历代官吏,也会因他而重新检点自己的行止。这些,都可以从柳侯词碑廊中看到。柳宗元成了一个独特的形象,使无数文官或多或少地强化了文人意识,询问自己存在的意义。如今柑香亭畔还有一石碑,为光绪十八年间柳州府事蒋兆奎立,这位长沙籍官员写了洋洋洒洒一大篇碑文,说他从柳宗元身上看到了学识文章。自然游观与政事的统一。“夫文章政事,不判两途。侯固以文章而能政事者,而又以游观为为政之具,俾乱虑滞志,无所容入,然后理达而事成,故其惠化至今。”为此,他下决心重修柑香亭,没有钱,就想方设法,精打细算,在碑文中报了一笔筹款明细账。亭建成后,他便常来这里思念柳宗元,所谓“每于公退之暇,登斯亭也,江山如是,蕉荔依然,见实间花,宛如当日”。不能不说,这位府事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人格,因柳宗元而有所上升。

更多的是疑问。重重石碑发出了重重感叹、重重疑问,柳宗元不断地引发着后人苦苦思索:

文字由来重李唐,如何万里竟投荒?

池枯犹滴投荒泪,邈古难传去国神„„

自昔才名天所扼,文章公独耀南荒„„

旧泽尚能传柳郡,新亭谁为续柑香?

这些感叹和疑问,始终也没有一个澄明的归结。旧石碑模糊了,新石碑又续上去。最新的石碑树在衣冠墓前,郭沫若题,时间是1974年12月。当时,柳宗元变成了“法家”,衣冠基修得很漂亮。

倒是现任柳州市副市长的几句话使我听了眼睛一亮。他说;“这两年柳州的开放和崛起,还得感谢柳宗元和其他南下贬官。他们从根子上使柳州开通。”这位副市长年岁尚轻,大学毕业,也是个文人。

我在排排石碑间踽踽独行。中国文人的命运,在这里裸裎。

但是,日近中天了,这里还是那样宁静。游人看是一个祠堂,不大愿意进来。几个少年抬起头看了一会石碑,他们读不懂那些碑文。石碑固执地枪然肃立,少年们放轻脚步,离它们而去。

静一点也好,从柳宗元开始,这里历来宁静。京都太嘈杂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学子,都曾向往过这种嘈杂。结果,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脆亮的吆喝填满了疏朗的胸襟。唯有在这里,文采华章才从朝报奏摺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并蔚成方圆、它们突然变得清醒,浑然构成张力,生气勃勃,与殿阙对峙,与史官争辩,为普天皇土留下一脉异音。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气,三分自信。华复文明,才不至全然黯暗。朝廷万万未曾想到,正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民族的精灵。

好吧,你们就这么固执地肃立着吧。明天。或许后天,会有一些游人,一些少年,指指点点,来破读这些碑文。

感想:

柳宗元不让人陌生,他的《小石潭记》,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他的《江雪》他的《渔翁》早就成为了每个语文学者不得不读的经典。而他坎坷的生命却并不如那些文章诗歌般的行云流水。就如同余秋雨先生在柳侯祠中所描绘的那样,虽然早年在官场上成就过,得意过,但若要用一种颜色来描摹柳宗元的这一生,最合适的还是灰色——彻头彻尾的绝望的灰色。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神在为他获得后世留名的同时,也将他的人生轨迹定格在了那蛮荒之地。

“不能让你在一处滞留太久,以免对应着稳定的山水构建起独立的人格。”封建礼教下的官员,的确是不需要任何的主见和独立的独特的性格的,要的只有死忠死忠死忠!只有剥削剥削剥削!柳宗元骨子里的那份傲然也许正是在成就了他不凡的人格的同时摧毁了他的仕途吧,然而那个年代的思教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就算是再逍遥的人也逃不出官道仕途,李白如此,苏轼如此,柳宗元也是如此,“这样的诗句出自一位文化大师之手,读着总让人不舒服,他提到了屈原,有意无意地写成了“楚臣”,倒也没有大错。同是汨罗江畔;当年悲悲戚戚的屈原与今天喜气洋洋的柳宗元,心境不同,心态相仿。”这几句,写得实在是入木三分。

那是不是我们就对这位伟人失望了呢?不,那是封建的烙印。然而“朝廷万万未曾想到,正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民族的精灵。”柳宗元在在柳州所做的一切,包括解放奴婢,发展教育,改善环境,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人的心灵。在如此浑浊的时代尚有清心,那当今的污浊是否真当在这清水中洗净了还是要又一次染一湖死水呢?这值得思考。

第三篇:柳侯祠参观记

柳侯祠参观记

春天的到来,鸟语花香、百花盛开,我来到柳侯公园里的一处着名建筑物——柳侯祠。

柳侯祠位于柳侯公园南偶,原名罗池庙,是柳州市着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它的由来是为纪念唐代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

祠内陈列有许多文物及史料,反映了柳宗元的生平和政绩。

来到柳侯祠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对麒麟,或许是年代久远,或许是遭人破坏,它们的五官已模糊不清。在祠堂正门额上有当代着名的文学家郭沫若手书的“柳侯祠”牌匾,其左右两边有上下联,上联是“有德于民祀之”下联是“无私济世世兴矣”,字形活灵活现,手法巧妙,道出了柳宗元对一方百姓的无限关爱。

走进柳侯祠,便可看到“三绝碑”,此碑为柳侯祠的镇祠之宝,如同守门的“士兵”。二进为中厅,有石进两口,古色斑驳。据说这是柳宗元到柳州柳州后,为解决百姓吃水问题,便派人员勘地寻源,挖井引水,是柳侯祠“有德于民”的见证,也是柳宗元为民服务的象征。第三进的正殿中央,有一尊刻石技艺精致、神态逼真的柳宗元三彩陶瓷像,他头戴褐色幞头,身着唐朝官府,手执狼毫在凝神攻读。

啊!——柳侯祠里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建造技术高超,也表明了柳宗元为民服务,贤明孰能的象征;我不得不对您说:“您是我国的骄傲,是我国的伟人,我们永远会记住您的!”

柳州市柳南区二十七中附小五年级:韦湧波

第四篇:祖国风光(3658)柳州柳侯祠

祖国风光(3658)柳州柳侯祠

祖国风光(3658)柳州柳侯祠

柳侯祠原名罗池庙,位于柳州市中心柳侯公园内的西隅,是柳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造的庙。现在的柳侯祠是按照清代建筑物重建的,祠内陈列有许多文物及史料,反映了柳宗元的生平和政绩。柳侯祠从唐代建成至今,历朝都对其进行过修葺及扩建。现址为明代柳侯祠庙址,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在原址上重建。解放后,柳侯祠几经修葺,现存的柳侯祠建筑结构为清代三进制木砖结构,面积约2000平方米。柳宗元,字子厚(773年~819年),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贬官柳州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做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等官司职。中唐时期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官至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同年贬任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元和十年(815年)改谪柳州刺史,四年后病故。在柳州任职的四年中,他兴文教、释奴婢、修城郭、植树木、移风易俗、政声颇著。在他病死柳州后的第三年,即长庆元年(821?年),地方人士按照他“馆我于罗池”的遗愿,在罗池旁建庙以作纪念。唐代就有官绅及文人墨客游历柳侯祠。

宋代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故于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称柳侯祠。北宋时,有阳朔县令、两知邕州的陶弼到柳侯祠游览时留下了《思柳亭》、《柑子堂》等两首小诗纪念柳宗元。元代有翰林院、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陈孚写的《马平谒柳侯庙》诗;曾出使安南,后任广州文学教授的傅若金写的《谒罗池庙》诗。明代有广西合事,后官至御史的韩守益写的《谒罗池庙》诗,刑部郎中戴钦写《谒柳子厚祠》诗等。清代及现代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自宋至今,历代文人墨客在游柳侯祠时留下的诗词、楹联就有183首(对)。

祠堂大门上高悬的“柳侯祠”,门联为韩愈诗句集结而成,书曰:“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为清末永州知府杨翰所书。头进保存有自宋至今的历代碑刻20余块,其中的两块“荔子碑”嵌座在中殿最为引人注目处。右侧为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所刻原件,左侧为仿宋的清代复制品,碑文摘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享神诗》。因其句首云“荔子丹兮蕉黄”,后人便称“荔子碑”。诗赞柳侯,作者韩愈,字为苏轼亲笔,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故后人亦称之为《韩文苏书柳事碑》或“三绝碑”,此碑为柳侯祠的镇祠之宝,其刻石技艺刀法恣肆狂放、深浅奇正、随笔赋形,与苏东坡雄奇、深厚的书法相得益彰,被人推为苏东坡书法碑中第一。碑刻中还包括《柳州罗池庙碑》、两方元代刻的柳宗元石刻像,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壁间悬挂柳宗元生平资料及后人的书画作品。

祠分前、中、大殿三进,内有柳宗元石刻像、柳宗元塑像以及“荔子碑”等历代珍贵石刻40余方。“荔子碑”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书法,写的是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中供祭祀柳宗元吟唱的《迎颂享神诗》,因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故有“三绝碑”之称。祠后有柳宗元衣冠墓,东侧有纪念与柳宗元同称为唐二贤的政治家、柳州司户参军事刘蕡的贤良祠,并有柑香亭、罗池、讲堂、山长住房、斋房、回廊、院门等附属建筑。

“罗池夜月”原为柳州古八景之一。韩愈在《柳州罗池庙碑》写道:柳宗元死后三年,托梦生前部将欧阳翼:“馆我于罗池”,柳州城东关的这一泓池水因此而闻名。据明代李西涯《罗池书屋记》称,古罗池“广袤可数里,澄波汀蓄,准平而鉴照其外”。当月亮升到灯台山上空,倒映罗池水面,境界冷峻空灵,于池边柳下俯仰水天皓月,乃成为绝美景致,“罗池夜月”美景由此而来。罗池也因此成为《辞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的条目。

山长住房:柳江书院院长(山长)和学子所居和藏书之处,是一个幽雅的四合院,东侧斋房原为打理柳侯祠的开元寺僧人的住所。

柳宗元衣冠墓: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第二年灵柩归葬长安,柳人在柳宗元灵柩原停放处修建了衣冠墓,供千秋凭吊。

第三进的正殿中央,有一尊柳宗元三彩陶塑像,头戴褐色幞头、身着唐朝官服、手执狼毫,凝神攻读,是1996年柳州市博物馆为了增加柳侯祠内的景观,投资15万元从西安引进的。与柳宗元塑像同时引进的还有19尊唐代著名诗人三彩陶塑像,其中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刘禹锡等人。殿堂正中的玻璃柜里,金丝绒衬着一块残碑,为“龙城石刻”文曰:“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元和十二年。柳宗元。”原碑出土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因碑文首有“龙城柳”而得名,据说一同出土的短剑上有与其相同的铭文,故又称“剑铭碑”。传为柳宗元所书,其真伪引发数百年的争论,古代赶考的士子、涉水的商贾常将“剑铭碑”的拓本带在身,祈求平安。后殿安放有一尊柳宗元及三部将的铜塑像。此外,柳侯祠内还有两口清代大钟,一铜一铁。

祠内最主要的文物收藏为历代碑刻,至2000年柳侯词共收藏自宋至今珍贵碑刻45方。镇祠之宝

即“三绝碑”。哪三绝?韩文,苏书,柳事。

柳宗元既没,好友韩愈作《柳州罗池庙碑》以祭之,碑文中有诗曰《享神诗》,诗文神采飞扬,感怀极深。北宋苏轼读其文,吟其诗,叹其事,思其人,遂挥笔书下该诗,于南宋年间由柳州本地匠人刻之成碑。碑文书法雄奇深厚,刀笔恣肆狂放,被世人推为东坡书法第一碑。该碑集三大家之韩文、苏书、柳事于一身,世所罕见,故称“三绝碑”。因其句首云“荔子丹兮蕉黄”,故亦称“荔子碑”。

《享神诗》云:“荔子丹兮蕉黄,杂肴兮进侯之堂,侯之舩兮两旗,渡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侯乘白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北主之人兮谓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愿侯福我兮寿我,驱疠鬼兮山之左。下无苦湿兮高无乾,秔余充羡兮蛇蛟结蟠。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二进为中厅,有石井两口,古色斑驳。柳宗元到柳州后,为解决百姓吃水问题,派员勘地寻源,挖井引水,这两口石井是纪念柳宗元为民掘井而设的,是柳侯“有德于民”的见证。

第五篇:武侯墓及式侯祠导游词

武侯墓及式侯祠导游词

勉县的定军山,拜谒一位“中华智多星”,他就是诸葛亮。

三国时期,魏蜀相争。汉中成为曹操进攻刘备、魏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也是刘备北伐曹魏的军事基地。诸葛亮在汉中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为辅佐刘备灭曹复汉,他在汉中屯兵8年,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于汉中勉县定军山下。

武侯墓修于公元234年,它的特点之一是墓区内有两座墓穴,均称是真的。位于寝殿之后的武侯墓,高6米左右,墓碑立于1735年。位于半山腰的墓,高6米左右,墓碑立于1799年。目前,孰真孰假,尚无定论。

武侯墓的第二个特点是墓后种有世上少有的结子桂花树,人称 “护墓双桂”。

武侯墓的第三个特点是带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定军山,是蜀国北大门汉中的门户,号称 “陕南十二连山一颗珠”。诸葛亮遗嘱葬于此处,防止北方的强敌。正所谓 “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

下面我把诸葛亮的生平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年,天下军阀割据,诸葛亮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囊阳),被称为“卧龙先生”。刘备为了统一汉室天下,三顾茅庐,已成千古佳话。年方27岁的诸葛亮宏图在胸,他分析了当时天下的格局,以及足以和刘备抗衡的曹操、孙权的势力,一席话便刘备茅塞顿开。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

刘备临终的一句叮嘱,一份寄托,便有了诸葛亮一句经典话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于六出祁山的超负荷运转,他的生命也随着他的誓言随风而去了!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武侯墓。

大家会问,为什么叫“武侯墓”?是因为诸葛亮辅佐刘备创建了蜀国,官至丞相,被封为 “武乡侯”,死后刘禅溢封“忠武侯”,所以,人们就称他的坟冢为“武侯墓”。

现在的武侯墓区,总占地面积片万平方米,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70余间。进入陵园大门,便可以看到山门内侧的两幅壁画,分别是“三顾茅庐”和“诸葛亮临终托付遗言”时的场景,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生涯。

经过拜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殿。大殿前的匾额上书“功盖三分”四个大字。请大家跟我走进这座雄伟宽敞、庄严肃穆的大殿。

殿内正中神拿上端坐的便是集忠诚和智慧于一体的诸葛武侯,他左手持 《六稻》书卷,右手按膝,羽扇纶巾,气定神闲,伊然一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态。两书童侍立左右,一持宝剑,一棒印缓,拿下关兴、张苞各持令箭、钢鞭卫护两侧。威武雄壮、生动逼真的塑像,再现了当年的场景。武侯坐像后,还绘有屏风式壁画四幅,内容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例如:定军山下老黄忠刀劈夏侯渊;诸葛亮三气周喻等。这些短小精悍的画面,突现了当年历史岁月里最为精彩的瞬间。

大殿后这一形如“覆斗”的坟冢,就是诸葛武侯的长眠之所,家高5-6米,方圆60米,今人在四周砌八卦花墙,刻有很多的三国故事,以纪念这段历史。墓向头西脚东,暗示着“永怀西蜀,不忘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凤愿,这也是孔明遗表中提出的,由费祎,呈奏后主:“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后主从之;择吉日,亲自送灵枢至定军山安葬。墓家选在定军山下,除了北伐曹魏八年之久而不忘统一大业外,更有喻意的是这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吸引着诸葛亮的又一根据。他一生研练着周易八卦,死后为自己算一清静之所也是情理之中。当您登上定军山,领略诸葛墓冢,只见九条山冈如巨龙腾伏,从四周翻滚而来汇聚于武侯墓,犹如垒起的屏障降服在周围,故有 “九龙捧圣”之美誉。凡来拜谒者,无不兴叹于此。

在庙院之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古朴、通天的古柏,柏树向来是“寿与天齐”的通灵、吉祥之物,而在诸葛坟冢一周分散着当时种植的翠柏54株,象征着孔明的在生之年。这就是人们所称的“护墓双桂”。高30米以上,直径1米以上,枝千四伸,犹如车盖般遮护着墓冢。北京林学院专家曾用碳十四测定,这些古柏、汉桂树龄均在1700年以上,当为东汉时期所植无疑了,这一棵裸树木也成了武侯安息于此的见证。

每到清明或仲秋之际,人们来到武侯墓,都会静静地感悟到这里的寸草寸木宁溢祥和的氛围!

武侯墓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下一站我们将去武侯伺参观。在这段时间内,我先把与武侯词相关的背最情况给大家作一个简单介绍。

武侯祠位于汉中勉县城西3公里处,川陕公路以南,汉江以北,始建于公元263年,比成都的武侯祠还早50年,是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因而有 “天下第一武侯词”之称。诸葛亮死后,朝廷上下都纷纷恳求为他修建祠庙。但是因为刘备的宗庙建在成都,多有不便,于是公元263年在勉县武侯墓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祠庙。明代,因为原来的武侯祠已过于破烂,于是人们在当年武侯相府之地,即现址重修了武侯祠。

武侯祠占地50 余亩,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7个院落,现存有大殿、拜殿、木楼、木牌坊、琴楼、钟鼓楼、截门、祟圣词、琴亭等古建筑叫座、80余间,匾联幻余副,石碑知多块,多为明、清建筑。它们融书法、文学、绘画、古建、雕刻、园林于一体,格调高雅,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公元234年,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54岁。诸葛亮为蜀汉求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逝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词”。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大门。迎面的这个建筑叫乐楼。乐楼是历代人们在每年八月庙会期间祭祖诸葛亮演戏的舞台,楼台口檐柱上部各有斜柱一根支撑檐擦,上有浮雕戏剧人物。从服饰上来看,当为羌族文化遗物,这些浮雕为研究汉水流域羌人活动提供了可靠依据。

位于乐楼广场东、西两侧的是东、西辕门,它修建在当年出人蜀地的必经之道上,千百年来文武百官路经此处必须下轿下马,以表示对诸葛亮的崇敬。

请大家看这座高大的牌楼,牌楼的正面写着: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另一面则撰有:天下第一流。意思是诸葛亮一生充满传奇、充满忠诚,他是天下第一流的忠诚之士,第一流的智慧之星。看完牌楼,我们便进入第二院落。

这座楼叫琴楼。相传它是诸葛亮设 “空城计”谋略之地(历史上“空城计”发生在勉县老城之西的地方)。琴楼的两侧,为钟鼓楼。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这里的钟鼓楼方位不同于传统的钟鼓楼建筑的方位,即东面为钟楼,西面为鼓楼,取晨钟暮鼓之意。我们这里的钟楼位于西面,而鼓楼位于东面,意为诸葛亮不忘北伐,统一汉室,故而西钟东鼓。

穿过琴楼,我们将进入主体院。

这个门叫戟门。它是历代排列兵器之所,两侧悬挂著名法家于右任先生的题联:“此处始终关大汉,何年将相似先生”,说明了孔明在蜀汉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戟门前方的殿堂叫拜殿。拜殿内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唐、明、清各代碑石林立,窟联众多,竖有碑石70余块,代名人如李白、苏轼、王安石、陆游、顾炎武等,都在祠有诗文刻石。杜甫留诗日:“武侯词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请大家看这几个“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风”,是于右任先生感慨诸葛亮的际遇而书写的。是啊!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诸葛亮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正如岑参诗日:“遗庙空肃然;英灵贯千岁。”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就是祭祖诸葛亮的大殿,请大家随我进人。正中的神拿中,是诸葛亮的塑像。但见他端坐其中,神情自若,右手扶古琴,左手持兵书,给人以超凡入圣的感觉。其塑像旁边为侍立的琴童,神拿下两侧分别为侍卫关兴 和张苞,大殿上悬挂书有“忠贯云霄”四字的愿额,是嘉庆皇帝亲题,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一生。

大殿后为祟圣祠,又称寝宫,古代宗庙分为两部分,前面的叫庙,后面的叫寝,一般称其为 “前庙后寝”或 “前堂后寝”。寝宫东南边是琴台,世传诸葛亮在世时曾在此抚琴。登上此台,放眼南瞰,汉水东流,沃野千里,使人心旷神怡。琴台边有一裸皂角树,有趣的是,一般皂角树都长刺,可它不长,当地人附会说,因为长在武侯伺,由于孔明一生仁慈爱民,所以连皂角树都不长刺,连草木都有情呀!

武侯祠内还有一株奇花树----“旱莲”,旱莲是汉中市的市花。此树为稀有的木本植物,己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所植。每年阳春三月,武侯祠内的古旱莲花满枝兴,花朵红、白相间,花蕊略呈粉红色,酷似莲花,故称为“旱莲”。旱莲树是植物中的“ 大熊猫”,属木兰科,又名 “应春树”。武侯词内的这株旱莲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株。1979年文物普查时,专家用碳十四测定它的树龄为400多年,相当于明代万历年间,与祠内的墓志相吻合。

旱莲的奇异之处是先花后叶。它每年5月开始长花蕾,经过夏、秋、冬三个季节,第二年3月开花,先花后叶,花期很短,仅十多天。花苞刚开放时呈红色,艳如桃花。花越开颜色越淡,宛如粉莲,花团锦簇,丽冠群芳,颇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之姿。人们把它理解为是诸葛亮淡泊廉洁、奇才大志、名闻于世的象征。人们把旱莲花蕾的生长比作生命孕育的艰难过程,把开花季节比作生命诞生时的可爱。传说能看到早莲花的人,当年一定好运。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智慧与忠诚的代表,他的高风亮节为世人所敬仰,所以历来文人、显贵经过此地,都要亲临武侯祠,来拜谒诸葛孔明。因此,千百年来,武侯墓和武侯词香火不断。现在,武侯墓和武侯祠已成为汉中吸引中外游客的著名旅游胜地。

下载柳侯祠读后感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柳侯祠读后感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武侯墓及式侯祠导游词

    汉中武侯墓导游词 作者:陕西理工学院 刘军波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美丽古朴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的的汉中参观游览,我是此次陪伴大家的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刘军波,大......

    纪录片《柳腔》 策划文案侯蕾大全

    纪录片《柳腔》策划文案一、选题简介:青岛即墨的民间流传着一种地方戏曲——柳腔 ,在当地家喻户晓,几乎大人小孩都能唱上几句。特别是节假日,即墨柳腔剧团都回到各个乡镇进行巡......

    读后感,孙柳

    读《专业创造价值》有感 自从实习以来,我就很少看专业知识以外的书,每天不是忙着工作就是忙着为毕业设计查资料,前两天班长发了《专业创造价值》这本书给我们,让我们读完写读后......

    《留侯世家》读后感范文合集

    《留侯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这是一篇关于张良的传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留侯世家》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留侯世家......

    读后感 侯炳琦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从前,有一个叫查理的小孩子,他们家很穷,早餐、午餐、晚餐都是吃面包,每一次过生日的时侯,才会有一块巧克力糖。正好有一个巧克力工厂在他家附近,这个工......

    侯梦雪读后感

    《幸福要回答》读书心得 小三班:侯梦雪 一口气读完《幸福要回答》,然后心情平静地睡觉,居然一觉至明。感谢生命,没有一刻如此般充满感激。 我们必然死去„„所以,我必须好好地活!......

    青藏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青藏高原一株柳》读后感 作为一株柳,它既寻常又神奇,它生命的道路坎坷又艰辛,它的毅力与韧劲超乎想象,无人知晓它是如何长成参天大树,无人寻根它的起始,在青海高原上,干旱和寒冷......

    风雨河岸柳读后感

    JUN.19th2014 创新一班 3135405001 韩超强12号Reaction to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In March this year, I have read the book,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writ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