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一
现在,有许多《走向海洋》这本书,这些都是关于人类的故事。同学们也非常的喜欢这本书,我也在读这本书。告诉我们了许多重要信息。
杨利伟是第一位中国人离开地球的人,从远远的宇宙俯目敢家园。他看到的地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土黄色、浑浊的星球,恰恰相反,那是一颗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它不应该叫“地球”,叫“水球”更合适。
我们的国土越来越少,地球上的部分都是海水,我们现在应该得保护地球,让环境变得更好,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好。
我还介绍一个我了解的信息。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一旦投入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会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可以说,覆盖的球表面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土地,而是一望无际的海水。叫“地球”,也许是个错误。
地球的海沟可真厉害,都能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给淹没,地面的海水可真多!真是出人意料。看来“地球”改名叫“水球”更合适。
书可真是个好东西,能让我们学到里面丰富多彩的知识。
张洁
四(6)
《走向海洋》读后感二
——张婷婷
大家一定读过许多书吧!书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好老师。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走向海洋》。
这本书主要讲向我们介绍了海洋。也陈述了海洋里丰富的资源矿物。类如说蓝藻化石——叠层石,这种化石在海洋里生长,是人类发现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驾航天飞船来到了太空上。杨利伟与想象那样是恰恰相反的。在大家眼中,它是一座“宝库”是矿物的资源。
这本书的作者崔京生,他是通过观察海洋的每一个角落而写出来的,海洋的深处,值得让我们去探究,去钻研。
读完了这本书,我就想起来一件事:那一年,我们一家人一起去海滩游玩。我们带着赤脚,在海边散步,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下午3点钟。那时,游客已经没有几个了。当我们要准备回家的时候,无意中看见几位游客在乱丢垃圾,这让我们看了十分气愤。
现在,我们也应该要保护海洋,爱护海洋,珍惜海洋,让海洋越来越多,越来越美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三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环境的重要调节器。占地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千米,是地球面积的70.8%。虽然这数据是那么的庞大,可惜的是我却还未感受过海风的吹拂,未聆听过海浪的咆哮,未见过惊涛拍岸的气势,这实在是一大遗憾啊!
但就是这样的海洋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给人们带来了繁荣与衰败,也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与希望。
想必人们对丝绸之路应该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否听说过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它曾逐渐超越了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来,让我们回到唐、宋时期。这个时代,中国迎来了海上事业的全盛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兴起,海运贸易当然迅速增加。中国用颇受欢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大宗货物从靠近海边的国家换回象牙、犀牛角、乳香、珍珠、宝石、琉璃、丁香、苏木等产品,慢慢地中国航海活动从一开始的政治外交逐渐转向经济贸易。宋代,朝廷更是鼓励海外贸易,使之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撑。虽然我朝船队遇到了印度和阿拉伯商船的挑战,但那庞大的船只就把他们的气势压下去了一半。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在这时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凭这两个优势就足以让中国船队在这场竞争中取胜。而指南针也因此从宋商船队传至阿拉伯再传到欧洲人手中,为今后新航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拉开了现代世界的帷幕。
然而这太平盛世并未延续至今。来,让我们再回到明清时期,统治者自以为是的“自给自足”,然后实施的闭关锁国让中国与世界相通的那扇门紧紧地关上了。中国远远地落后于世界的发展。而变本加厉的禁海政策,更使西方列强对中国这块肥肉虎视眈眈。然后中国开始被强占、被瓜分,紧闭的大门被迫打开,却迎来了一群又一群恶狼。灾难开始降临到这块“宝地”。
接着海战不可避免的开始了。虽然海战不是没有过,中国的南、宋、元三朝就曾经打过海战,但今非昔比,那时只是船碰船,射射箭,放把火之类的,可现在面对的是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这让中国水师如何招架得住。即使有打过胜仗,但清政府却并不乘胜追击,反而求和,这更加助长了西方列强的气焰。(读后感 www.xiexiebang.com)中国不断地被侵略,不断地被瓜分。虽然其间有不少类似洪秀全、洪仁玕、林则徐、邓世昌等爱国人士进行起义、反抗,但直到20世纪初,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革命将领的出现才让濒临灭亡的中国又出现了希望的曙光。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得到了新生。
新中国逐渐步上正轨后毛主席对中国海军的成长更是倾注了许多心血,有时甚至亲力亲为。而如今中国海军逐渐壮大,不仅舰队家族人丁兴旺,更有潜水艇、051型导弹驱逐舰、053H2G型导弹护卫舰、p-4型鱼雷快艇等。但唐太宗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虽然长风破浪迎来了美好的未来,仍需任重道远。
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也将会成为21世纪的药库,变为未来的粮仓,而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将会愈演愈烈。我们能做的不是争夺它,不是为了它发生战争,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走向海洋》读后感四
提起海洋,会使人联想到波澜壮阔、浩瀚无际等词语,别看“海洋”只有简简单单两个字,但是其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不信?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向海洋》吧。
《走向海洋》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中国的海洋史,一个个故事让人无不自豪,但有个故事,却是个例外,这个故事就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追根溯源引起战争的却是茶叶,当时中国茶叶快速流通到英国,在英伦三岛非常有名,英国派出使者想通过正常贸易解决问题,却遭到中国皇帝的拒绝,英国眼睁睁看着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于是,他们选择了鸦片。围绕鸦片展开的两国战争开始了…英国太坏了,贸易不成功,因为自己的国家是列强国家,就把大量鸦片流入中国,要知道,鸦片的主要成分是罂粟,人长期吸入就会上瘾,还会影响人身体健康甚至死亡,而且一旦上瘾之人,没有鸦片可以吸就会失去神智,书上说“可叹中原无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可见,鸦片带给神州大地多大的灾难,中国土地那么大,吸食鸦片让整个神州大地的人们都颓废了,整天只知道花银子,买鸦片,花银子,买鸦片,能让这么大的中国陷入这种情况,可见有多少鸦片流入中国,这些鸦片让中国损失了1670万两白银,直到林则徐的出现,这种情况才所好转,他将收缴到的鸦片全部销毁,自此之后,神州大地慢慢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林则徐真了不起!在清朝,在许多人受鸦片毒害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拯救了整个中国,他真的是中国在鸦片泛滥危害人民时挺身而出的英雄。从此,中国拒绝了鸦片贸易,我觉得中国这一壮举不但灭掉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还大长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志气。看到这里,我很感慨,鸦片战争,历史上很鲜明的一页,记下了中华民族的艰苦创业,中国在列强入侵,山河蹂躏的情况下,不但没有扑灭人们斗争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的星火燃烧更旺,虎门硝烟是中国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这些闪着光芒的爱国主义动向,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欺!
是的,中国人民不可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虽然出现了鸦片战争,但这不能表明中华的软弱,林则徐不正在我们中间广为传颂吗?我觉得一个民族要有骨气,要明白退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10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些爱国将士虽然牺牲了,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我十分痛恨那些贪生怕死的清朝官员,他们虽然是中国人,却不想为人民、为国家的利益而战,遇到战争就退缩,这些清朝官员永远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有战争就什么都不顾只顾自己,在朝廷上信誓旦旦,战争爆发,什么国家,什么人民死活全都不管,通通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们与爱国将士形成鲜明地对比。海洋的故事许许多多,说也说不尽,就先说这些吧。
这本书除了这个例外的故事还有《占据南极高点》、《海上丝绸之路》等许多令人骄傲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更深的了解了祖国的海洋史,也让我对祖国更添一份敬佩和爱戴,在海洋世纪钟声敲响之际,让我们携起手来,与海洋同行!
初二(6)袁志强
《走向海洋》读后感五
杨熠谦
寒假里我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书里面让我最感兴趣的是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分为2次,第1次是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第2次是1856年10月到1860年10月。
鸦片是一种让人感到疲倦,没力气……的毒品。
虽然名字叫鸦片战争,但这场战争却是由茶叶牵动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英、法等西方列强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所获取得利益和特权已经远不满足,他们要再次发动战争,攫取利益。1856年,英国占领军在广州借“亚罗号”事件挑起事端。
说到这里,我对英、法等国家的评价是自私。
我觉得这本很好,不但能让我们懂得更多的知识,还能让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真是一举两得。我还更希望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富强。
第二篇:《走向海洋》读后感
人类与海洋---------《走向海洋》演讲
你知道中国大的领土有多大吗?我想,你一定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谁不知道。这你就错了,中国的领土除了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
《走向海洋》从整个历史的、文化的、天下的角度,诠释人类的发展跟海洋的密切关系,条理清晰,精辟而意境深远。好像让人清晰看到历史的车轮是怎样向前极重而缓慢的转动的。
读了这本赞美海洋的书,我对蓝色的海洋充满了好奇。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最初的生命是降生于海洋。可以说,没有海洋,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海洋里有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有80%的生物资源;有下90%的淡水资源——南极、北极冰山;有70%的石油和自然气资源,现在已知的可开采储就有3000亿吨。早期中国的海上实力很强,3000年前就到过墨西哥,从秦始皇东巡,到徐福东渡,到唐宋海上丝绸之路,再到鼎盛时期明代初期近万吨级的巨船郑和下西洋……到了明朝后期,却实行了禁海锁国,直到清朝时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才稍稍注重海防,中日甲午战争中落得个全军尽没,清朝也被帝国主义国家蚕食得支离破碎。它们让我感到心酸,也感到屈辱
历史的车轮终于缓慢地滚动到了新中国,我们不但改掉了“禁海锁国”,也努力地发展海军,还独自研发了威力无比的核潜艇,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今天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更是中华民族海洋崛起的划时代象征。当然那些中国海洋史上的著名人物——郑和、郑成功、魏源、毛泽东……一个个名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难以忘怀。
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中华民族有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需要我们去细细体味,未来的路上,民族的振兴与发展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为了地球更加美好的未来,也为了这拥有126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中华大国能在未来越发繁荣茂盛,充实使用海里的资源吧,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吧!提起海洋,我以前只是略知一二。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海洋已经成为人类第二个聚宝盆,它蕴含的丰富资源,令人类叹为观止。本学期,我认真拜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有了很多新的收获。
从书中,我了解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物种;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那里有数不尽的财富和能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帮助。
就拿海底富饶的油气田来说吧,英国原本是一个石油贫乏国,可是在1980年,英国从海底获得石油161万桶,摇身一变竟成了一个石油输出国。再者,长期以来,外界一贯称中国为贫油国,因为中国海洋根本不具备储油条件。然而,中国人民不甘心这样一个大国竟会是贫油国,通过不懈探索和实践证明,中国的南海、东海和北海都蕴含着丰富的油气田。随着科技的飞跃,进入21世纪,中国海上钻井事业已向深海发展。中国与日本钓鱼岛争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南海争端,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也有很重要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能源,因为在那片海底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油气田。
你看,就凭石油怎么不能说海洋不是一个聚宝盆呢?此外海洋中还有天然气、可燃冰……海洋里的资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解决了一系列世界能源危机。
目前,由于世界人口众多,陆地上食物快匮乏了,而海洋,此时成了我们的大粮仓。例如南极磷虾,每年产量将近1亿吨,只需捕捞几百万吨,就大大超出了当今世界上的海产品产量总和。海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食物资源,可供人类今后的开发和利用。
掩卷沉思,庞大的数字,令我大开眼界,不过,海洋中虽然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但因为再生周期太长,所以无序开发的话,终究会有枯竭的一天。如果人类再像对待陆地那样,对海洋造成伤害,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人类还能到那里寻找资源?月球?火星?且不说现在还未有如此高明的科学技术,即便有了居住在太空星球上的条件,那人类的劣根性不消除,“搬家”早晚还是必然的。看,如今,人类又开始了对海洋的破坏:围海造田、将有毒物排入海洋……种种劣迹,让人扼腕叹息!我想向人类大声疾呼:善待海洋、有序开发,让这个聚宝盆长远地为人类服务!
第三篇:《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
我阅读了《走向海洋》后深深的感觉海洋是地球的心脏,正因为有了海洋,地球才有植物,动物。地球离不开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他为生命的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海洋是风雨的故乡,他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资源的宝库,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尽的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他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他为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
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人类将无法存活;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人类将永远欣赏不了海洋那美丽的风景了;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航海事业也将会作废;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这个地球将不会在拥有宝石蓝色;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这个地球将不再美丽。
生灵万物受惠于海洋,现在我们要调整目光,重新来看待我们脚下的地球,保护海洋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第四篇:《走向海洋》读后感
人类与海洋---------《走向海洋》演讲
你知道中国大的领土有多大吗?我想,你一定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谁不知道。这你就错了,中国的领土除了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
《走向海洋》从整个历史的、文化的、天下的角度,诠释人类的发展跟海洋的密切关系,条理清晰,精辟而意境深远。好像让人清晰看到历史的车轮是怎样向前极重而缓慢的转动的。
读了这本赞美海洋的书,我对蓝色的海洋充满了好奇。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最初的生命是降生于海洋。可以说,没有海洋,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海洋里有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有80%的生物资源;有下90%的淡水资源——南极、北极冰山;有70%的石油和自然气资源,现在已知的可开采储就有3000亿吨。早期中国的海上实力很强,3000年前就到过墨西哥,从秦始皇东巡,到徐福东渡,到唐宋海上丝绸之路,再到鼎盛时期明代初期近万吨级的巨船郑和下西洋……到了明朝后期,却实行了禁海锁国,直到清朝时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才稍稍注重海防,中日甲午战争中落得个全军尽没,清朝也被帝国主义国家蚕食得支离破碎。它们让我感到心酸,也感到屈辱
历史的车轮终于缓慢地滚动到了新中国,我们不但改掉了“禁海锁国”,也努力地发展海军,还独自研发了威力无比的核潜艇,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今天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更是中华民族海洋崛起的划时代象征。当然那些中国海洋史上的著名人物——郑和、郑成功、魏源、毛泽东……一个个名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难以忘怀。
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中华民族有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需要我们去细细体味,未来的路上,民族的振兴与发展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为了地球更加美好的未来,也为了这拥有126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中华大国能在未来越发繁荣茂盛,充实使用海里的资源吧,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吧!
第五篇:《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
有人喜欢金黄的沙漠,有人喜欢火红的晚霞,也有人喜欢湛蓝的天空而我却喜欢那一望无际的大海,更喜欢读关于海洋的书。
其中,我读过走向海洋这本书。它是一本把海洋知识。就算不去海边,也能比去过海边的人了解更多的知识。
读过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小的海是:马尔马拉海。它位于亚洲小亚细半岛和欧洲巴尔干半岛之间,是欧亚大陆之间断层下陷而成的内海,东西长约250千米,南北宽约70千米。面积为1。1万平方米,只相当于我国太湖的4。5倍。海虽然小,却露出岛屿,盛产大理石,希腊语中‘马尔马拉’意思就是大理石,岛也因此得名。
除了这些,我还知道了很多知识,例如:世界上最浅的海叫做亚速海、印度洋是地球上第三大洋、北冰洋在‘四大洋’中面积是最小的、最浅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的一大岛
我猜你们一定很想像我这样了解海洋吧。告诉你们哦,只要读一读走向海洋这本书。
五年级: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