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向海洋读后感
海洋与我们
——读《走向海洋》有感
蔚蓝的海中两只海豚互相追逐嬉戏着,溅起晶莹的浪花;远处一艘帆船迎风起航;海鸥在海面上盘旋??这一张以海洋为主题元素的封面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不由自主地翻阅起这本《走向海洋》。
这本书并不算厚,但其内容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崔京生首先概详细地叙述了海洋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然后他讲述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关系,讲述了中国悠远的海洋历史;最后,他展望未来,发现“百废待举,起步艰难”,他认为“海事兴”,便“万事兴,民族兴”。他呼吁全世界的人们——当海洋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共同高歌,与海洋同行!
看完了这本书,我的内心很复杂。
我不知道我应该如何来描述我此刻的感触。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未如此认真地思考过我们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只记得语文老师曾告诉过我们——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她包罗万象,与地平齐,连接着天地;地理老师说——海洋是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在她的体内蕴含着大量资源能源,是天然的宝藏,但她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利亦有弊;音乐老师曾教我们唱过一首歌——“小时候 妈妈对我讲 大海是我故乡??”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了海洋是我们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海洋与我们,密不可分。
海洋对于我来说不远不近:我的家乡并不临海,所以只有在旅游时我才得以亲眼见到大海,感受到她澎湃的生机,她的波涛汹涌。但是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可以接触到海洋。超市里的海鲜,电视里的海洋生物,还有药店里的深海鱼油等等。无一不和海洋有着关联。
海洋,是矿物资源的聚宝盆,也将会成为21世纪的药库,变为未来的粮仓。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将会愈演愈烈。正是因为人们如此猛烈地开发着海洋资源,而没有注重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导致现在的海洋资源的几近枯竭,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然而最终可能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危机。
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长风大浪,任重道远!篇二:走向海洋观后感
海南大学《军事理论》(必修课)课堂作业 2012 —— 2013 学年第 二 学期
学生姓名: 罗善军 班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 学号: 20120607310023 任课教师: 王茂钢(优秀)、(良好)、(中等)、(及
格)、(不及格)
《走向海洋》观后感
而中国则是拥有海洋面积最多的国家,曾经,祖先们害怕大海,于是
便毅然而然的选择了陆地生活,而今天我们为了海洋的所属权可以跟其他国家大动干戈,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曾经属于我们的大海。
通商未果的英国使臣说了这样一句话“在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
动。” 就在清朝,中国与海洋大国和海洋强国失之交臂,郑和下西洋
只能是我们拿来安慰自己的一剂良药,从中国近代开始,中国的海洋
领土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被世界列强瓜分,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的 海洋事业才慢慢起步,我们建立了一支支雄健的海军,各种先进的武
器装备开始在海洋服役,时至今日,我国已有核潜艇,航空母舰等世 界一流武器装备,世界各国已经不敢小视中国,我们现在已有了足够
利,更要夺回曾经属于我们的财富,中国这头雄狮已经醒了,但此时的世界以不同以往,我们要想成为海洋强国,还必须依靠国家领导和人民共同努力。现在,世界各国仍对中国虎视眈眈,所以我们要想成长,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知道挫折是成长的代价,失败是前进的动力,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永远保持一帆风顺。今日的中国正在崛起海洋强国不再是梦。回到当今,我们看到那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菲律宾挑起黄岩岛事件,越南不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南海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疯狂盗采,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这一切都是海洋又出给我们的难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已经无法生存,中国雄起已是刻不容缓,为了维护海外权益,捍卫海上通道,我国必须发展海上力量,包括海军建设,加强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把中国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我们对外应该持有“不忘国耻,誓死卫国”的态度。我认为,海洋强国之路不是重蹈历史上海洋强国崛起的武力称霸之路,而是通过提升海洋软实力实现和平崛起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中国必须重视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重塑国人的海洋意识,大力培育、提高我国海洋软实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之路。综观世界海洋强国无不具有强大的海洋科学技术支撑和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海洋经济。可以说,只有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才能实现海权强化,保卫蓝色疆土。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呢?这必须得靠国人的努力,尤其是当代我们这些大学生,更应该“丢掉幻想,准备打仗”,同时要提
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像印度那样,靠大量进口别国武器自然是不行的,这样只能永远跟在别国后面,永远无法自强。《走向海洋》使我深受教育,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作为一名海南大学的学生,我将不断强化海洋意识,提高专业素养,用科学手段认知海洋,服务社会。为中国成为世界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篇三: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 提起海洋,我之前只是略知一二。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海洋已成为人类第二个聚宝盆,它包含的丰富资源,使人类叹为观止。本学期,我认真拜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有了很多新的收获。从书中,我了解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哺养了一代又一更走向海洋读后感
提起海洋,我之前只是略知一二。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海洋已成为人类第二个聚宝盆,它包含的丰富资源,使人类叹为观止。本学期,我认真拜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有了很多新的收获。
从书中,我了解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哺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物种;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那里有数不尽的财富和能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帮助。
就拿海底富饶的油气田来讲吧,英国本来是一个石油贫乏国,可是在1980年,英国从海底取得石油161万桶,摇身一变竟成了一个石油输出国。再者,长时间以来,外界一向称中国为贫油国,由于中国海洋根本不具有储油条件。然而,中国人民不甘心这样一个大国竟会是贫油国,通过不懈探索和实践证明,中国的南海、东海和北海都包含着丰富的油气田。随着科技的奔腾,进进事业已向深海发展。中国与日本***争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南海争端,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也有很重要一方面的缘由是为了能源,由于在那片海底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油气田。
你看,就凭石油怎样不能说海洋不是一个聚宝盆呢?另外海洋中还有自然气、可燃冰??海洋里的资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解决了一系列世界能源危机。
目前,由于世界人口众多,陆地上食品快匮乏了,而海洋,此时成了我们的大粮仓。例如南极磷虾,每年产量将近1亿吨,只需捕捞几百万吨,就大大超出了当今世界上的海产品产量总和。海洋中还有许很多多的食品质源,可供人类今后的开发和利用。
掩卷寻思,庞大的数字,令我大开眼界,不过,海洋中固然包含着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再生周期太长,所以无序开发的话,终究会有枯竭的一天。假如人类再像对待陆地那样,对海洋造成伤害,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人类还能到那里寻觅资源?月球?火星?且不说现在还未有如此高明的科学技术,即使有了居住在太空星球上的条件,那人类的劣根性不消除,“搬家”早晚还是必定的。看,如今,人类又开始了对海洋的破坏:围海造田、将有毒物排进海洋??种种劣迹,让人扼腕叹息!我想向人类大声疾呼:善待海洋、有序开发,让这个聚宝盆长远地为人类服务!篇四:《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
常熟市实验小学
四(4)班 金寅之 小时候,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我觉得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近我通过阅读《走向海洋》这本书,进一步地了解了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一切生命起原于海洋,像古希腊就是一个海洋文明的例子。海洋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人们靠晒海水来制作食盐,靠捕鱼来获得食物。海洋里也是一个大药房:沙丁鱼有扩张血管,降低胆固醇的功效;海带可以治疗高血压;珊瑚可以修复人骨;海参是一种含有高蛋白的名贵海味。而且,你可能没有想到,有几种海参会从肛门释放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海洋里也蕴含着巨大的清洁能源:拍天巨浪,周而复始的潮汐,一泻千里的海流„„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能量。在海底里还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天然气和可燃冰。
虽然海洋中有许多宝藏但是也充满了危险。台风等自然灾害都是在海洋上产生。假期里出现的两次台风造成了城市内涝,导致人员伤亡。
我国有悠久的海洋历史和文明。徐福出海去寻找仙药可谁知竟然在荒岛上繁衍后代成为了现在的日本。鉴真东渡去日本。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但在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南沙群岛,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有不可争辩的主权。外国人不能靠武力来争夺。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也应走向海洋,超越梦想。篇五:走向海洋读后感700字
走向海洋读后感700字
神秘的海洋
作者:204班 莫尹 指导教师 宗惠娟
地球是一个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海洋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70.8%,准确地说,应该叫它“水球”更合适??《走向海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对海洋充满好奇。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神秘的海洋孕育了各种生命,也创造了人类文明。海洋像一个摇篮,生灵万物受惠于海洋。原始生命的诞生、生物的进化,充满了漫长和神秘的过程。
海洋的神秘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古代神话传说,也赋予了海洋很多悲剧的色彩。神秘的海洋引发了人类对海洋不断地探索,无数伟大的航海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知海洋。
海洋充满了无数神秘的财富。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有大量的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海洋就是一个蓝色的聚宝盆。海底世界充满了神秘色彩:有各种各样我们日常生活中吃到的海鲜,还有电视里看到的海底生物,也有数以万计的沉船,光沉船上的财富就相当于陆地财富的八分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在开发海洋中,人们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
海洋的财富引发了无数的战争,出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中国近代海洋史上的战争不断失败,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是“海事兴”便“万事兴,民族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对人民海军的成长壮大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人民海军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结束了有海无防的耻辱历史。现在的祖国,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还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海军。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了就能保家卫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神秘的海洋将会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药库、能量之源??海洋的未来向人们展示了辉煌的前景。人类对海洋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影响人类未来的生存坏境。随着科技的发展,神秘的海洋对人们来说将不再神秘,人们在海洋里活动将会和在陆地上一样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将去发掘它、建设它,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贡献。
第二篇:《走向海洋》读后感
人类与海洋---------《走向海洋》演讲
你知道中国大的领土有多大吗?我想,你一定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谁不知道。这你就错了,中国的领土除了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
《走向海洋》从整个历史的、文化的、天下的角度,诠释人类的发展跟海洋的密切关系,条理清晰,精辟而意境深远。好像让人清晰看到历史的车轮是怎样向前极重而缓慢的转动的。
读了这本赞美海洋的书,我对蓝色的海洋充满了好奇。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最初的生命是降生于海洋。可以说,没有海洋,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海洋里有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有80%的生物资源;有下90%的淡水资源——南极、北极冰山;有70%的石油和自然气资源,现在已知的可开采储就有3000亿吨。早期中国的海上实力很强,3000年前就到过墨西哥,从秦始皇东巡,到徐福东渡,到唐宋海上丝绸之路,再到鼎盛时期明代初期近万吨级的巨船郑和下西洋……到了明朝后期,却实行了禁海锁国,直到清朝时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才稍稍注重海防,中日甲午战争中落得个全军尽没,清朝也被帝国主义国家蚕食得支离破碎。它们让我感到心酸,也感到屈辱
历史的车轮终于缓慢地滚动到了新中国,我们不但改掉了“禁海锁国”,也努力地发展海军,还独自研发了威力无比的核潜艇,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今天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更是中华民族海洋崛起的划时代象征。当然那些中国海洋史上的著名人物——郑和、郑成功、魏源、毛泽东……一个个名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难以忘怀。
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中华民族有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需要我们去细细体味,未来的路上,民族的振兴与发展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为了地球更加美好的未来,也为了这拥有126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中华大国能在未来越发繁荣茂盛,充实使用海里的资源吧,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吧!提起海洋,我以前只是略知一二。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海洋已经成为人类第二个聚宝盆,它蕴含的丰富资源,令人类叹为观止。本学期,我认真拜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有了很多新的收获。
从书中,我了解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物种;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那里有数不尽的财富和能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帮助。
就拿海底富饶的油气田来说吧,英国原本是一个石油贫乏国,可是在1980年,英国从海底获得石油161万桶,摇身一变竟成了一个石油输出国。再者,长期以来,外界一贯称中国为贫油国,因为中国海洋根本不具备储油条件。然而,中国人民不甘心这样一个大国竟会是贫油国,通过不懈探索和实践证明,中国的南海、东海和北海都蕴含着丰富的油气田。随着科技的飞跃,进入21世纪,中国海上钻井事业已向深海发展。中国与日本钓鱼岛争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南海争端,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也有很重要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能源,因为在那片海底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油气田。
你看,就凭石油怎么不能说海洋不是一个聚宝盆呢?此外海洋中还有天然气、可燃冰……海洋里的资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解决了一系列世界能源危机。
目前,由于世界人口众多,陆地上食物快匮乏了,而海洋,此时成了我们的大粮仓。例如南极磷虾,每年产量将近1亿吨,只需捕捞几百万吨,就大大超出了当今世界上的海产品产量总和。海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食物资源,可供人类今后的开发和利用。
掩卷沉思,庞大的数字,令我大开眼界,不过,海洋中虽然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但因为再生周期太长,所以无序开发的话,终究会有枯竭的一天。如果人类再像对待陆地那样,对海洋造成伤害,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人类还能到那里寻找资源?月球?火星?且不说现在还未有如此高明的科学技术,即便有了居住在太空星球上的条件,那人类的劣根性不消除,“搬家”早晚还是必然的。看,如今,人类又开始了对海洋的破坏:围海造田、将有毒物排入海洋……种种劣迹,让人扼腕叹息!我想向人类大声疾呼:善待海洋、有序开发,让这个聚宝盆长远地为人类服务!
第三篇:《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
我阅读了《走向海洋》后深深的感觉海洋是地球的心脏,正因为有了海洋,地球才有植物,动物。地球离不开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他为生命的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海洋是风雨的故乡,他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资源的宝库,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尽的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他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他为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
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人类将无法存活;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人类将永远欣赏不了海洋那美丽的风景了;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航海事业也将会作废;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这个地球将不会在拥有宝石蓝色;人类离不开海洋,如果人类离开海洋,这个地球将不再美丽。
生灵万物受惠于海洋,现在我们要调整目光,重新来看待我们脚下的地球,保护海洋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第四篇:《走向海洋》读后感
人类与海洋---------《走向海洋》演讲
你知道中国大的领土有多大吗?我想,你一定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谁不知道。这你就错了,中国的领土除了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
《走向海洋》从整个历史的、文化的、天下的角度,诠释人类的发展跟海洋的密切关系,条理清晰,精辟而意境深远。好像让人清晰看到历史的车轮是怎样向前极重而缓慢的转动的。
读了这本赞美海洋的书,我对蓝色的海洋充满了好奇。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最初的生命是降生于海洋。可以说,没有海洋,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海洋里有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有80%的生物资源;有下90%的淡水资源——南极、北极冰山;有70%的石油和自然气资源,现在已知的可开采储就有3000亿吨。早期中国的海上实力很强,3000年前就到过墨西哥,从秦始皇东巡,到徐福东渡,到唐宋海上丝绸之路,再到鼎盛时期明代初期近万吨级的巨船郑和下西洋……到了明朝后期,却实行了禁海锁国,直到清朝时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才稍稍注重海防,中日甲午战争中落得个全军尽没,清朝也被帝国主义国家蚕食得支离破碎。它们让我感到心酸,也感到屈辱
历史的车轮终于缓慢地滚动到了新中国,我们不但改掉了“禁海锁国”,也努力地发展海军,还独自研发了威力无比的核潜艇,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今天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更是中华民族海洋崛起的划时代象征。当然那些中国海洋史上的著名人物——郑和、郑成功、魏源、毛泽东……一个个名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难以忘怀。
看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中华民族有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需要我们去细细体味,未来的路上,民族的振兴与发展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为了地球更加美好的未来,也为了这拥有126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中华大国能在未来越发繁荣茂盛,充实使用海里的资源吧,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吧!
第五篇:《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
有人喜欢金黄的沙漠,有人喜欢火红的晚霞,也有人喜欢湛蓝的天空而我却喜欢那一望无际的大海,更喜欢读关于海洋的书。
其中,我读过走向海洋这本书。它是一本把海洋知识。就算不去海边,也能比去过海边的人了解更多的知识。
读过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小的海是:马尔马拉海。它位于亚洲小亚细半岛和欧洲巴尔干半岛之间,是欧亚大陆之间断层下陷而成的内海,东西长约250千米,南北宽约70千米。面积为1。1万平方米,只相当于我国太湖的4。5倍。海虽然小,却露出岛屿,盛产大理石,希腊语中‘马尔马拉’意思就是大理石,岛也因此得名。
除了这些,我还知道了很多知识,例如:世界上最浅的海叫做亚速海、印度洋是地球上第三大洋、北冰洋在‘四大洋’中面积是最小的、最浅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的一大岛
我猜你们一定很想像我这样了解海洋吧。告诉你们哦,只要读一读走向海洋这本书。
五年级: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