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时间:2019-05-12 01:3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第一篇: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是中国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改革者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根据当时特殊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观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观点做出的正确选择。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中国革命转折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主题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历史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这样的国情下是行不通的,如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借鉴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效仿西方企图在中国建立一个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相结合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等这些改革或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于是,在这样的特殊国情下,中国的革命建设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的改革也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命运的走向处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结束过去,开启未来,走完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上中国作为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日益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实事求是,走中国式的道路,这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的历史要求,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要求,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的主题,也是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教训来看,中国走自己的路也是十分必要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但均遭到挫折,而后失败。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脱离本国实际,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并没有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采用的也是“斯大林”模式,大跃进运动,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过度强调财产的公有化。这些都严重偏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违反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从此走上了中国人自己探索的一条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2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至397983亿元,增长达108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航天事业迅速创新,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今日的巨大成就证明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迅速崛起的梦想才会在持续的发展中得到实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走上此条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就个人观点而言,走上此条道路可能还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有关。无可否认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勇于探索、勇于追求、永不泄气的精神,特别是在危难关头,这种精神体现得尤为突出。《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屈原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孙中山“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等等,这些都无不体现了中国人探索追求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人民把这种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最终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另外中国人还拥有一种骄傲、独立、不愿受制于人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另一层面上促使了中国人走上自己探索的路。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应该自己的路,而且必须走自己的路。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在纷乱复杂的当代国际关系中立稳脚跟,中华民族才能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篇: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摘要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会,每一段革命时期都有其特有的国情,这就要求我们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都要有自己的路线,并且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坚持走好自己的路,将每一条路都建设成具有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的金光大道.早在1922年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纲领中, 实际上, ,就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划,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事实上每一条路线的诞生,基本都是伴随着一场重要会议的召开.关键词革命也改革会议自己的路线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举行,后来由于会场受到暗探的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会议的最后一天(7月31日)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大会确定了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一大选举了由陈独秀、张国煮、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

2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县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的目的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教训,纠正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这次大会距1928年召开的党的六大已有17年。七大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夜召开的,大会正确分析了形势,指明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大会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举行的第一次中央全会,也是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极为重要的一次中央全会。全会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阐明了在全国取得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这次全会为促进和迎接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为保证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作了政治、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第一次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对国内的主要矛盾做出了科学的论断,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没有能够在后来的实践中坚持下去。

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7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是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又经历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大会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8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规定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党的理论、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9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分别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构想等九个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向全党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它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阐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的指南。大会进一步论述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是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 4

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次大会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党代表大会。

参考文献

:1.<<中共党史资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下)>>2.<<中共党史资料—抗日战争时期>> 3.<<中共党史资料—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下)>>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邓小平文选>> ,<<江泽民文选>>等.

第三篇:为什么革命建设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为什么说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坚持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基本国情的需要。就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我们国家所经历和走过的漫长历史,和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完全一样!他有他自己独特的、特殊的成长历程。因此他的未来和发展也都有自己由于受这些影响而走与众不同的路!因此他的任何发展建设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也包括他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若不遵循这个原则,而照抄照搬别人的,那么势必不符合自己的特点,因此也就达不到协调发展!

革命走自己的路

虽然马克思、列宁的论断,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原则问题,这对中国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中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历史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同,不论革命,还是建设,都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那里找到现成的答案,也不能照搬俄国的经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

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由关系。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

与此同时,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不仅中国革命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而且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式的建设道路。建设要走自己的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而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及时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教训来看,中国走自己的路也是十分必要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但均遭到挫折,而后失败,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脱离本国实际,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并没有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采用的也是“斯大林”模式,大跃进运动,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过度强调财产的公有化,这些都严重偏离当时的社会实际,违反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从此走上中国人自己探索的一条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航天事业迅速创新,体育事业蒸蒸日上,今日的巨大成就证明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的迅速崛起的梦想才会在持续的发展中得到实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走上此条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应该自己的路,而且必须走自己的路,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在纷乱复杂的当代国际关系中立稳脚跟,中华民族才能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四篇:简析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简析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之一,是过去我们搬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其主要表现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关键词:自己革命建设改革

坚持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基本国情的需要。就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我们国家所经历和走过的漫长历史,和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完全一样!他有他自己独特的、特殊的成长历程。因此他的未来和发展也都有自己由于受这些影响而走与众不同的路!因此他的任何发展建设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也包括他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若不遵循这个原则,而照抄照搬别人的,那么势必不符合自己的特点,因此也就达不到协调发展!

1、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如何掌握和运用这个规律来实现和创造自己的文明,促进自己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则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国情,走自己的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而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及时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又提出马克思主义要有中国特性问题;20世纪40

年代初,赋予了“实事求是”这个古老命题以新的含义,进而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中国化表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也说过: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任何国家的共产党和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理论,写出新著作,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这样做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了,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如果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2、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是在二十一世纪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因此,它离不开现代的国际环境,离不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我们的承认,中国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从总的方面讲,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存在一段较长的差距。由此决定,中国在进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外交流。包括:吸收和利用必要的外部资金,引进必要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等。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以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这是我们的光荣传统,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具体表现。在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仍然必须坚持这个方针。这是因为:第一,中国是一个大国。单是人口就有十几亿,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很大,如果只靠外国援助,谁也负担不起。只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依靠人民群众诚实地劳动,调动人民群众的建设积极性,才能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第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尚需大量的投入和产出。要赶上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一滴地积累,一心一意地建设;第三,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然出现十分复杂的情况,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这些新情况、新困难、新问题,要研究、要解决。中国的人们对此尚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并曾为此付出过沉重的代价。那么,“别国的人对情况不熟,指手划脚,是要犯错误的”;第四,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力量、有能力、有信心来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任何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祖国利益的苦果的任何行径,在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面前都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并不排斥争取有利于我们现代化的外援,并不排斥吸收人家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因为在今天的世界经济环境中,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如果盲目排外,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那就永远实现不了现代化的目标,只能长期处于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但是,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们切不能忘记的是,我们的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

3、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中国民主革命胜利以后,如何走自己的路,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此,毛泽东同志在世时,作了非常可贵的探索。探索中既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也有过深刻总结的沉痛教训。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在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认真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二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198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把“走自己的路”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走白己的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走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必然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关系。它们均来源和统一于中国的实际,均来源和统一于中国的特殊国情。

虽然马克思、列宁的论断,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原则问题,这对中国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中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历史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同,不论革命,还是建设,都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那里找到现成的答案,也不能照搬俄国的经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

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由关系。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

与此同时,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不仅中国革命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而且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式的建设道路。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根据时代要求,以及对人民利益愿望的全面准确把握,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对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体系指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党在理论上的鲜明特色和在实践上的重大亮点。解决民生问题,推进民生建设,将成为今后我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一条主线。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建国60年来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用最先进的思想政治成果和智慧所选择出的强国之路,它包容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和探索。事实雄辩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4.结束语

无论革命、建设、改革,还是党的自身建设,中国人始终强调,照抄照搬没有出路,唯书唯上没有出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没有出路。要取得成功,唯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事物的共性,但共性产生于个性,共性绝不能取代个性;事物的共性是抽象的,个性才是鲜活的、丰富的、多样的。只有实现理论与实际、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找到自己的路,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历史经验已经反复证明,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其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而在这些方面,根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走上此条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

就个人观点而言,走上此条道路可能还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有关。无可否认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勇于探索、勇于追求、永不泄气的精神,特别是在危难关头,这种精神体现得尤为突出。《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屈平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吉鸿昌“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都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孙中山“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王若飞“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等等,这些都无不体现了中国人探索追求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人民把这种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最终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另外中国人还拥有一种骄傲、自己总有感、独立、不愿受制于人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另一层面上促使了中国人走上自己探索的路。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第五篇:中国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要走自己的路

2007-01-09中国教育报

编者按:继续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是教育部2007年的工作要点之

一。高水平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直接为国家科技实力的发展作出贡献,又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中国的高水平大学如何才能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这是我们应首先冷静思考并作出回答的问题。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固然重要,但一味地模仿西方办学模式也不可取。今天,我们约请了高教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高校领导来继续探讨一个主题: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经验与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之路。

高水平大学建设要走自己的路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从1996年至今的十年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6%提高到了21%,而且以“211工程”和“985工程”为核心的一流大学建设也取得显著成绩,缩小了与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但客观地说,中国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是在基础薄弱、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实现的。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我们亟需思考的核心问题是:我国大学怎样才能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当前我们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还存在什么问题?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机会在哪里?

一、世界教育没有可接之“轨”,中国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要走自己的路

尽管以“985工程”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国内高校都各有雄心壮志,有些学校还曾开列出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表,但很多高校都还没有跳出“向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和“以欧美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为榜样”的思路。我们确实应当向发达国家学习好的教育经验,但更需要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简单地学习西方就可以建成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吗?前几年,不少人热衷于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但却很少有人去思考全世界的高等教育有无可接之“轨”?

如果有,它是什么样子?退一步说,即使盲目接上了“轨”,就可以使中国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了吗?

近十年来,中国的高校在硬件建设上可谓突飞猛进,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硬件建设的速度,但与此同时,我国大学在创新性成果方面的进展却很难令人满意。我们有足够的上进心,但却对办学理念缺乏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大学制度的创新方面也明显不足。笔者担心,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一些简单模仿的做法和思路是否会在若干年以后出现“邯郸学步”的结果。

中国大学如何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中国何以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首先冷静思考并给出确定回答的问题。但恰恰是在这个核心性问题方面,我们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

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等教育,其当务之急和实施路径是尽早建设成一批具有国际性创新能力的世界一流学科,进而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笔者认为,中国大学如果一味地靠模仿西方办学模式,按西方的办学理念与西方大学一拼高下的思路,去建设自己的高水平大学,其前景堪忧。中国高等教育和大学发展必须走自己的路,才有可能迎头赶上或超越当今国外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水平。但这条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之路应当如何走?是急需加强研究的。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有利于管理部门及相关高校对中国大学的发展路向进行深度反思,从而更好地指导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大学办学的实践。

二、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应认真思考的几个理念性问题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与现状中,考察中国大学在21世纪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可能性。

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首先是要建成创新型国家,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国大学确实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更注重的是美国大学的办学模式,对欧洲大学的发展模式关注不够。欧洲“波罗尼亚宣言”的重心是区域化。现在欧洲大学想拿回过去属于他们的大学发展排头兵的地位,但他们并不想与美国大学简

单地“接轨”。中国高等教育要想引领世界潮流,也决不能简单地以美国模式或欧洲模式为榜样,中国如何才能走出自己的大学发展之路?这就是挑战。在大学发展模式多样化的时代,中国有可能走出自己的路,从而迎头赶上或超过世界其他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建成若干所高水平大学,这就是机遇。从中国近代以来开办高等教育的经验与教训中,寻找我国创办高水平大学的原动力。

西南联大时期的师生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努力从事教学、科研,作出了大量划时代的研究成果,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其中的经验是什么?其原动力是什么?新中国成立之初,几千名在海外留学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不计个人得失,主动回国参加建设,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当时师生有强烈的民族危机感,有让自己的祖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爱国意识。不可想象,如果当时的高校教师首先想的是让自己的名声大起来,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大学生首先想的是找高薪工作过小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与那个时代的高等教育相比,当今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遇到的困难除了资金不足人才匮乏,更重要的是缺乏民族危机意识、原动力不足。人们都知道,21世纪是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但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应切实落实到创办高水平大学的实践中,落实到政策与行动中。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必须从沾沾自喜中走出来,认清忧患意识对促进教育发展的功能。

从对21世纪科学发展重心和趋势的分析中,探索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突破口与发展方略。

21世纪科学发展将会是什么样子?有不少人进行过趋势研究。20世纪人类对核的发现、对DNA的发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发展水平进入了新的阶段。西方有人写《物理学的终结》认为物理学很难再有像量子力学那样的科学创新,21世纪的物理学不会有重要理论突破了。有人认为,人类对科学理论的重大发现和发展是有边际的,21世纪可能主要是在应用性科学方面有重大发展而不是在原始科学理论创新方面有重大突破。我们所说的“自主创新”,并不仅仅是指科学技术的原始性突破创新,还包括对

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所以中国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在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较深入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略。

从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的考察中,审视中国大学可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中国与西方在对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的认识上是有很多差别的。最为人知的是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的差别。随着科学与信息交流手段的发展,无论是社会经济系统还是科学技术系统,都日益呈现复杂化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重综合分析的特点将会大有用武之地。它可能成为21世纪复杂的应用科学系统发展创新过程中的最有用处的理念和认识逻辑之一。

但我们的一些学校基本还是学习西方的思维模式,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一些来自于西方国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非零和”与“双赢”等理念,其实都可以从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和谐思想中找到它们的原生态。因此,笔者认为,高等教育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创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理念与实践,力图提出中国对世界一流大学发展中可能会有所贡献的新维度。

三、认真反思现行高校管理机制,首先应解决制约教师多出精品的制度性问题当前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概括为四点:“管理学人性假设理论的出发点、量化考核的手段、急功近利的导向、制度性外在行为控制的特征。”尽管各大学的具体考核方法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并没有超越“泰罗制”。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没有给需长时期艰苦努力、“十年磨一剑”才能作出创新性精品成果的科研课题的实施,留下必要的制度空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6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得非常好:“精品源于艰辛,质量在于创新”。但现行高校教师考核制度的导向只是要“出品”、要数量,相对忽视了对“精”与“质”的强调。实际操作中“只问一年是否磨出了一把菜刀,不问是否能十年磨一剑。”这种人力资源管理考核机制,已经成为出创新性成果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桎梏。这是中国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拦路虎”之一,必

须及早改革。

(南开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 王处辉)

下载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9 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五篇)

    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六日)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所谓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不过三百......

    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六日)

    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六日).txt假如有一天你想哭打电话给我不能保证逗你笑但我能陪着你一起哭。坚强的基本,就是微笑。面具戴久了丶就成了皮肤≈ 革......

    入党是我要走的路

    尊敬的党组织:经过对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一些关于党的知识,而且从思想上受到了洗礼,今天我又怀着虔诚的心学习了金新利老师的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

    我国的素质教育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的素质教育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天到我们的县的一所中学去,让我回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同时对现今的教育很不满,喊了那么多年的素质教育,还是不能让人满意,特别是高中阶段......

    你到底要走哪条路的故事

    初中毕业那年暑假,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我面临着复读和谋生的选择。父亲的意思是复读,我心里却暗暗羡慕起村里那几个年龄相仿的外出打工孩子——他们能花上自己挣的钱,能买自己喜......

    公车改革路难行

    公车改革路难行 财政部开展统一组织全国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清查工作,继中央部委集中公布‘三公经费’后,公车改革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自199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

    路就在自己脚下

    路就在自己脚下:黑龙江小村官成就大事业2009-04-22 00:00:00 作者:王绘沣 邵„ 来源:黑龙江日报 浏览次数:721 网友评论 0 条眼下正值乡村大忙季节,在海林市海林镇蔬菜村,人们几乎......

    自己的路自己走

    自己的路自己走一、 初入校园,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踏入了大学校门,一个高考成为了我人生的转折点,过程是艰苦的,但是结果却是苦涩的。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