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镇居民生活调研报告论文(共)
关于 潍坊
学号:
11101640118
11101640121
班级:高 新 区 城镇 居民 生活 现状 调查 报告 李梦瑶11101640114 田洋徐颢洋11101640120徐泽锦 曾虹11101640123 张雪梅赵月阳播音主持一班***164012
5关于潍坊高新区城镇居民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导言:现在的中国正在高速发展,居民生活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潍坊高新区新城街办的西鲍庄村的居民,对他们的生活进行调查总结,让我对城镇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极大丰富了我的生活。
正文:
一、中国在变,城镇也在变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也有很大变化。
(一)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收入渠道不断拓宽
根据村委会王主任给我们的资料显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收入的渠道进一步拓宽,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我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约1万元上升到2011年的22508元,由于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呈现多元化特征,其收入构成也随之变化,收入明显提高。
(二)消费结构趋于优化,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由于受消费价格的影响,吃的比重上升,穿、住、交通通信等都略有下降,而医疗保健比重也上升了,已高于吃的比重,跃居第一位,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服务性消费、旅游支出、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美容用品和美容费支出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五大消费热点和亮点,有力地推动了总体消费水平。食品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食品市场供应丰富,品种繁多,居民在吃饱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注重合理调整膳食结构,荤素搭配,粗细结合,追求食品的营养性、科学性、均衡性和多样性。保健、环
保的绿色食品倍受人们的青睐。
1从主要食品消费量看,主食稳定,副食上升。各类蔬菜人均消费明显上涨,各种鲜奶及奶制品人均消费也同比增长很多。
2从享受性消费来看,精神消费人均消费相对于往年来说也略有提高。
(三)医疗保健支出快速增长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推开,我区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呈快速增长态势。统计资料表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往年增长。
二、改革开放,居民生活更美好
经杨主任提供的往年资料,以及我近些天对当地居民的生活调查,发现改革开放之前的农村和现在的农村生活迥然不同。
(一)居民的衣食住行的变化
首先说吃,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而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12元,上涨了10倍还多。牛羊肉的价格至少达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涨幅大概也有15倍多。想一想,真的是很吓人啊。
穿:现在一套像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二三百以上吧,30年以前,15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服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了18倍。
住: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烧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对环境污染很大。再看现在,农民家家都用上了电,搬进了新楼。
行:30年前,自行车还是奢侈品,而现在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出行工具,更多的家庭开上了私家轿车。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以前,大人们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尤其是在农村,可是现在,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农民,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二)居民闲暇生活的变化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 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
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从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的露天电影,到个性化的家庭影院;从收音机中收听样板戏,到遍地开花的卡拉OK;从单纯地追求“吃饱饭”,到追求生命质量的健身运动;从打台球到网络游戏,从小人书到BBS„„休闲娱乐方式的变迁,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路变宽了,楼变高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悄然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人们更注重健身,跑跑步、打打球。不像过去单
一、被动选择,现在生活也富裕了,选择余地也宽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
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风的抬头
在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 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
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结语: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附录:参考文献
1.陈锡文《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中国新闻专刊,2000年,合著
2.马晓河《农村是下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国新闻专
刊,2005年8月
第二篇: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普查表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普查表 200 年
表 号:S405 表 制表机关: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领导小组办公室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 号:国统字(2007)号 有效期至:200 年 月
1.设区城市的区、县(县级市)、建制镇名称:
2.行政区划代码:
□□□□□□-□□□
3.联系方式
区 号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联系人姓名
4.辖区 内城镇常住人口(万人)6.煤炭中平均硫份(%)8.燃料油消费量(万吨)10.管道煤气消费量(万 立方米)12.液 化 石 油 气 消 费 量(万吨)14.其中:居民家庭用水 总量(万吨)16.其中:生活垃圾无害 化处置量(万吨)18.其中: 生活垃圾堆 肥量(万吨)20.其中:生活垃圾其他 处置方式处置量(万吨)21.受纳水体名称
5.煤炭消费量(万吨)7.煤 炭 中平均 灰 份(%)9.燃料油中平均硫份(%)11.天然气消费量(万 立方米)13.生活用水总量(万 吨)15.生活垃圾清运量(万吨)17.其中: 生活垃 圾 简 易填 埋 处置量(万吨)19.其中:生活垃圾 焚烧量(万吨)
22.排入受纳水体的 量(万吨)
23.受纳水体代码(普查机构填写)普查机构填写)24.受纳水体名称 25.排入受纳水体的 量(万吨)
行政区划代码:
□□□□□□-□□□
续表 S405
26.受纳水体代码(普查机构填写)普查机构填写)28.排入受纳水体的 27.受纳水体名称 量(万吨)29.受纳水体代码(普查机构填写)普查机构填写)
注:①有多个受纳水体的,可在空格处分别填报受纳水体名称、排入受纳水体的量与受纳水体代码;②填报的数据在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中没 有特殊规定的取整数。单位负责人: 审 核 人: 填 表 人: 填表日期:200 年 月 日
普 查 员:
普查指导员:
填表日期:200 年
月
日
第三篇:六盘水市城镇居民生活调查报告
六盘水市城镇居民生活调查报告
周发荣
〔内容摘要〕“十五”以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社会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本文从消费领域对我市城镇居民生活作了分析。〔关 键 词〕 城镇居民 生活 调查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城市经济社会调查队
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体情况
“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出发点,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重点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并针对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城市特困家庭的生活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使城市居民的就业矛盾有所缓解,就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低保家庭的生活有所改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收入多元化格局日益显现。据城调队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32.22元。比2004年增长11.9%,比2000年增长68.92%(调整口径后),扣除物价因素后增长53.71%,年平均递增8.98%。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低2460.78元,与全省平均水平比低114.91元。在全省排贵阳、遵义之后居第三位。2005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以工薪收入为主的多元化收入结构逐渐形成。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高度重视发展优势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增加了就业岗位,拓展了城镇就业渠道,为城镇居民就业和增收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居民收入。随着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居民财产投资意识的增强,以及政府对低收入家庭和离退休人员生活的高度重视,使城镇居民获得收入的渠道趋向多元化,工薪以外的其他收入成为城镇居民“十五”时期收入增长的新亮点。
1、工薪收入依然是居民家庭收入的主体。2005年工薪收入人均5811.83元,占家庭总收入的71.5%,扣除物价因素后,比2000年增长28.22%,年平均递增5.10%。工薪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每年工资的正常晋升和调资;二是增加了其他劳动收入;三是就业渠道的拓宽。
2、经营性收入增长较快。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经济体制的转轨使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包括部份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加入到个体经营的行列,经营收入已成为城镇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2005年我市人均经营净收入为355.02元。扣除物价因素后,比2000年增长4.6倍,年平均递增40.98%。
3、转移性收入。2005年人均转移性收入为1956.42元。扣除物价因素后,比2000年增长2.5倍,年平均递增28.24%。
4、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目前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小,这是我市居民收入渠道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值得今后开拓的增加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如利息收入、股息收入、其他投资收入、房屋出租收入等。
(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涨幅较大。
据测算,我市调查户中,按单位性质划分,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增长最大,涨幅在15%左右。其主要原因是除每年正常工资晋升外,按政策增发岗位工资所致。但在全部调查户中从就业人员情况看,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比例为30%。
(三)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增幅不大。
由于我市属工业型城市,企业人员所占比例比机关大,我市城镇住户调查中就业人员分布在企业的比例较重。企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为50%左右。企业工资除水钢和一些商业企业稍好外,水矿集
团公司、水城运输公司、堪二队、一一三地质队等工资与上年基本持平,在“十五”期间涨幅不大。年平均递增在5%左右。
(四)低收入家庭增长明显。
在各级政府关怀下,“十五”期间,我市社会保障力度逐渐加大,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提高和扩大对低保户的救助等各项保障工作得到普及和落实,使我市的低收入户真正得到了实惠,经济收入明显增长。2005年20%的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800.36元,比上年增长30%,“十五”期间年平均递增17%。
二、我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体评价
“十五”期间,我市城镇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同时居民消费支出也实现同步增长,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在整体上向更加宽裕的小康迈进。
(一)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普遍上涨。
2005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629.12元,扣除物价因素后,比2000年增长57.88%,年平均递增9.56%。另外,2005年人均转移性支出902.58元,“十五”期间平均递增6.87%,社会保障支出年均增长20.17%,借贷支出平均增长54.3%。
在消费支出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交通和通讯,其次是衣着类,分别比2000年增长(已扣物价因素,后面均已扣除物价因素)2.65倍和2倍,年平均增长29.59%和24。57%;医疗保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比2000年增长1.13倍,年均增幅为16.30%;食品和居住及文化娱乐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年均涨幅在13.31%—5.01%之间;支出下降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支出和教育支出,年均降幅分别为:
1.90%、9.71%和0.6%。
转移性支出中,主要是赡养支出和赠送支出增长幅度较大,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18.34%和6.5%。
(二)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我市居民消费结构逐步从温饱型向小康享受型转变,家庭消费已从满足基本生活的普通商品向购买私人汽车、中高档住房、中高档衣着、文化旅游、保健等商品消费及服务转化、进入中低档消费向中高档消费的发展阶段。
我市消费结构有如下变化趋势:一般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支出结构2005年分别与2000年降低3.6和7.3个百分点;由于中小学学费的减免、教育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中的支出也从2000年的79.9%降低到60.8%,降低19.1个百分点;而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及居住的消费结构都有所上升,2005年分别与2000年上升1.9、2.3、5.9和3个百分点;文化用品及服务上升2.4个百分点。
(三)消费升级步伐加快,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随着我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大幅攀升,人们的消费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居民对生活的需求,由量变上升到质变,消费的重心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转移,消费结构更趋合理,居民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1、食品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飞跃。“十五”期间,食品市场的繁荣和大型购物超市的大量涌现,以及餐饮业的迅速发展,为城市居民食品消费模式的改变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促进了人们食品消费质量的提升。其主要特征是:
一是追求营养、健康型,人们的食品消费注重合理调整膳食结构,荤素搭配,粗细结合,讲求新鲜、保健、营养于一体,讲求食品结构的科学性、均衡性和多样性,绿色食品更加倍受人们的青睐。据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我市人均食品消费2723.52元,比2000年增长49.10%,年均增长8.32%。其中:干鲜瓜果年均增长14.08%,奶及奶制品递增13.76%,蔬菜递增4.50%,肉禽蛋水产品递增7.15%,粮油递增6.42%,其他食品递增51.47%。二是讲究吃得轻松、方便。居民家庭的成品、半成品食品、快餐食品、在外就餐支出增长迅猛,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迁,节假日,亲朋好友相聚上餐馆或高档宾馆用餐成为人们就餐消费的时尚。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在外用餐支出419.36元,比2000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31%。三
是恩格尔系数间接下降,2005年我市恩格尔系数为48,与2000年略有下降,但是2000年的食品消费可以说是基本需求型的消费,而2005年的食品消费是科学营养、健康型的食品消费。比如,2000年居民购买大米,只是一般的籼米,购买一般的菜子油,而现在大部份居民包括收入较低的居民,购买大米不购买每斤1.40元的籼米,而购1.80元至3元左右一斤的精米,不买3.2元斤的菜子油,而购40元-80元一桶(十斤装)的高级植物油;购水果、肉类等等食品也是如此。所以恩格尔系数实际是下降的,据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如以2000年的食品质量为标准,2005年的恩格尔系数在42左右,比2000年降低8个点。
2、衣着消费追求品牌化、高档化、时装化、个性化。“十五”期间我市居民的衣着消费品牌意识增强,注重突出高档化、时装化和个性化的特征。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622.20元,比2000年增长2倍,年均增长24.57%。其中,服装和鞋类人均支出618.41元,比2000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22%。
3、交通和通讯消费成为“十五”期间居民消费的时尚。“十五”期间我市铁路和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给市民出行提供了快捷、方便、舒适的条件,人们利用节假日外出休闲旅游、享受生活,构成消费支出的一个亮点。2005年交通人均支出164.39元,比2000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26.80%。“十五”期间,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崛起,现代通讯方式快捷多样,信息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频率加快,极大地刺激了居民信息消费需求,通讯工具已普及城市和农村,高档手机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2005年人均通信支出404.68元,比2000年增长2.8倍,年均增长30.83%。从产品构成上看,2000年通讯支出主要是坐机电话和BP机费用比重大,手机数量很少,而2005年通讯工具主要以手机和普通电话为主。2005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74部、普通电话78部。
4、医疗保健意识增强、支出增势强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保健倍加重视,医疗保健器材和滋补保健品迅速进入百姓家中,使医疗保健消费大幅增长。2005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364.89元,比2000年增长1倍多,年均递增16.3%。
5、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生存理念也有了全新的变化,人们对生活的追求除物质上拥有之外,更为突出的是体现在对精神上的需求。人们对旅游、休闲等活动热衷参与。目前旅游、休闲、健身活动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此外,在酒吧、茶楼、歌厅、健身中心等进行娱乐休闲也成为人们平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05年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34.58元,比2000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9.13%。
6、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居住质量显著提高。“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一方面是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的建设投入,另一方面规范和发展房地产业,使居民的居住环境、住房面积、房屋装修质量等焕然一新,居民住房宽敞、装修亮丽、环境优雅,复式楼、花园楼住宅成为时尚住房之追求。2005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33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1.1倍,年均递增22%;2005年人均居住消费支出546.65元,比2000年增长86.76%,年均递增13.31%。
三、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高低收入户的收入差距缩小难。2005年我市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中占20%的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4800.36元,20%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3183.44元,高、低收入户的收入差额为8383.08元,二者之比为2.75:1。我市低收入家庭主要是国有企业职工家庭和家庭就业人口偏少的家庭。
(二)我市居民恩格尔系数较高。2005年我市食品消费比重48%,比全国平均水平36高出12个点,比贵州省平均水平40高出8个点。恩格尔系数较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受低收入职工家庭的影响。
(三)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200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虽排贵阳遵义之后为第三位,但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值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作为贵州省第二辖市,又是全省重点工业城市,这样的现状应该值得有关部门关注。
(四)作为人亲往来的“捐赠支出”过大。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捐赠支出592.17元,比2000年增长
1.3倍,占转移性支出的66%,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4%。
四、几点建议
(一)低收入家庭特别是部份国有企业的工资水平较低,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要建设和谐社会,一定要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不同阶层居民的收入差距。建议政府:一要健全完善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并通过有效的经济政策调整、解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之间分配不公以及收入差距不合理的问题。二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民营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提高居民收入。三要有针对性地加大下岗职工的技能培训,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比例和再就业稳定性。四要适度控制物价上涨。
(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低收入户收入预警监测机制,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三)除陋习,树新风、讲科学,多提倡“精神文明”之礼。
第四篇:关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调研报告
关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调查报告
--------茅台镇居民消费水平调查
前言: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农村建设提出我们的建议。为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我和几个同学开展了这次调查,目前,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改善和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农村消费信用是当前扩大农村消费的主要途径。高度重视和不断促进农村消费也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当前,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本市生活消费支出、消费环境、社会保障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来阐述本市茅台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现状、原因和如何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结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市消费需求的现状:
根据仁怀市商务局发布的仁怀市上半年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今年以来,本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市域经济发展为宗旨,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扩大消费,本市消费品市场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本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其中城市消费137亿元,占消费总额的60%,同比增长17%;农村消费28.8亿元,仅占 %,增长 %,城市消费额和增幅大大高于农村。从消费热点看,“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有力带动了空调、冰箱等家电的销售,商品消费快速增长。汽车消费热度不减,仁怀车展三天时间销售各类小汽车
360多台,带动成品油消费增长。仁怀超一大世界专业大市场、大润发商业广场相继启动,规模型商业和精品型商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激活本市消费品市场。我们仁怀市的城镇人口是
40万,农村人口60万,城市化比例是40%。于是我们重点对本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展开了调查。
二、农村居民消费心理:
1、即期消费不足,消费倾向下降。消费倾向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意愿,是消费者收入预期、支出预期和消费偏好的集中体现。从总体趋势上看,仁怀市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即每百元纯收入中用于生活消费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一是商品价格上涨导致购买力下降。二是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基本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能力仍基本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学的社会保障模式得到有效保证,农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较多,在考虑支出时,很为谨慎,往往选择增加储蓄,减少即期消费,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2、相对落后的消费环境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近年来,仁怀市市各级府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不
断加快;为了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彻底改变农村流通领域的落后面貌,开展了“农村万家店连锁经营进村庄,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进乡镇,农副产品进市城工作”,但是由于部分乡镇基础设施落后,一些地方存在电视信号弱的情况;部分地区交通通讯条件差,道路坑洼不平,产品维修不便、售后服务跟不上,许多市城居民享用的现代化商品在农村基本派不上用场,加之农村乡镇购物环境较差、产品不够丰富,更有甚者把农村当作推销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影响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
3、农民消费观念陈旧保守,消费结构不甚合理。长期的自然经济,培养了农民相对保守陈旧的观念,形成了“存钱、盖房、娶媳妇”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消费模式,大部分农民不敢借贷消费,消费层次不高。从消费情况看,绝大多数农民的消费仅限于一般的生活支出,传统的吃、穿、住三大基本消费仍牢牢占据着农民消费的绝对份额,即使有钱的农民也舍不得在娱乐、健身等享受和发展方面多花钱。
三、制约本市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水平增长率偏低。尽管本市农村居民收入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扣除物价因素的实际增长速率变化不大。收入水平偏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消费需求,尤其对于占农村人口比重60%,购买力占20%的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温饱型的农村居民而言,收入不足严重制约其消费需求。农民收入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市场上销售其农副产品获得收入;
二是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来增加的收入;三是非农产业的收入,主要是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四是劳务输出收入。农产品价格日益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农产品价格较低,制约着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回升,使其价值实现较低,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随着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大,进城的门槛大,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困难日益加大,加之家庭生活等压力和农民自身文化素质问题,非农收入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大。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严重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2、基础设施基本可以。本市农村道路、市场消费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可以,标准质量可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购物环境、卫生条件、交通建设相对落后、信息传播设施滞后、通讯费用偏高、有线电视、电话等普及率有待提高,宽带网络使用率更是偏低。目前,有综合市场的乡镇占全市的100%。有专业市场的乡镇占全市的100%;有农产品专业市场的乡镇占全市的88%,农村基础设施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3、商品流通好。农村商品流通体制落后。流通网点布局不合理,在村里就可以买到化肥的村占100%,从村到买到彩电的商店的距离不超过1千米。
产品流通渠道好,流通成本不算高,利润低;经营规模小, 现代化程度低,小个体化,经营环境差,管理落后;有假冒伪劣产品、有不法分子违法行为、产品质量一般化、生产资料市场质量与价格不相称。
4、农村社会保障落后于城镇。本市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严重落后于城镇,与农村经济改革发展脱节现象严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窄小,保障标准偏低,民政部门经费不足,救济缺少科学性和连贯性。医疗保障落实的现实性差,国家财政资助到位,居民参保意识低,参保人数多。养老保险制度系统风险相对高,地方资金不集中,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资金投资渠道单一,资金管理不科学,不规范缺乏有
效的监督。
5、消费观念相对落后。近十几年来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总体上仍相对落后。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据了解,农村饮食观有较大的飞跃,但仍然存在饮食结构相对单一,营养结构不够合理;衣着尽管趋于成衣化时尚化,但儿童、已婚中年人、老年人的衣着观念普遍停留在简单的保暖需求状态;对住房质量、生活环境、商品档次等的要求偏低;总体医疗保健意识低;信贷消费观念薄弱。
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建议:
1、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中央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对农民的补贴,直接减轻农民负担,这样也就相应增加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农产品规模效应。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村的经济结构。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扩大农村信贷规模, 改善农业投资环境,扩大农村投资的渠道,发展农村股份制企业;积极发展农业科技信息体系,进一步推广农业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和技术培训;实行农产品标准化优质化生产,建立相关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农产品收购验收制度,促进农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大优势农产品的进出口。加快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放松农民进城的限制和农村儿童进城就读的条件,积极引导促进农村消费结构更科学化、合理化。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生态环境、农田水利、农村能源等项目,特别是支持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种子、种畜和乡村道路建设等,同时,加快农村水、购物环境、交通、通讯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消费的“瓶颈”制约。同时,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生态型农村经济。
3、加强农村商品流通。加强农村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村流通网点,降低产品流通成本;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 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民合作投资经营,科学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大农村流通市场整治力度。对经营者而言就要整治欺行霸市、经营假冒伪劣、短斤少两、强卖强买等行为 ,切实保护农村消费者利益。
4、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保基金的来源,促进社保基金的稳定性和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全面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形成一个更加合理并具有可持续性的新制度,加大国家财政的投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积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科学制定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市级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基金,完善多层次的监督机制,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的良性互动;提高资金管理的层次,提高避免风险的水平,确保基金的缴纳,投资和发放的安全有效。
5、转变相对落后的消费观念。积极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鼓励农民随着生活的改善,由生理数量需求消费向生理质量需求消费发展。积极传播现代的健康的价值观,生活观,消费观,去除传统的不健康的观念, 尤其是婚丧喜庆铺张浪费等不良的旧习惯,改变农民“量入
为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攒钱养老”、“积累为后”的消费心理;宣传诚信意识消除信贷消费的心理障碍,鼓励信贷消费;建立绿色消费观。调研结论:本市的消费水平总体呈现提高趋势,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措施的是实施下,本市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消费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年本市城市消费38亿元,占消费总额的40%,同比增长10%;农村消费18亿元,但仅占到了28%,增长 %。由此可见,本市的农村消费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并且空间很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传统的消费观念得以转变,扩大农村消费仍然需要进一步努力。
第五篇:关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调研报告
关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调研报告—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居民消费水平调研
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班级:传播093
3姓名:贺田
关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调研报告—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居民消费水平调研
前言: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农村建设提出我们的建议。为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我和几个外校的大学生(我的朋友)在寒假展开了此次调查。目前,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改善和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农村消费信用是当前扩大农村消费的主要途径。高度重视和不断促进农村消费也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当前,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我县生活消费支出、消费环境、社会保障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来阐述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现状、原因和如何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结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消费需求的现状
根据宁乡县商务局2010-07-21发布的2010年宁乡上半年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今年以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宗旨,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扩大消费,我县消费品市场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
2011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其中城市消费37亿元,占消费总额的66.2%,同比增长17.41%;农村消费18.8亿元,仅占33.8%,增长13.61%,城市消费额和增幅大大高于农村。从消费热点看,“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有力带动了空调、冰箱等家电的销售,商品消费快速增长。汽车消费热度不减,宁乡车展三天时间销售各类小汽车300多台,带动成品油消费增长44%。豪德专业大市场、大润发商业广场相继启动,规模型商业和精品型商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激活我县消费品市场。
从网上搜索到,我们宁乡县的城镇人口是41.52万,农村人口91.49万,城市化比例是31.21%。于是我们重点对我县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展开了调查。
(网址:)
(二)、农村居民消费心理
1、即期消费不足,消费倾向下降。消费倾向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意愿,是消费者收入预期、支出预期和消费偏好的集中体现。从总体趋势上看,宁乡县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即每百元纯收入中用于生活消费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一是商品价格上涨导致购买力下降。二是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能力仍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学的社会保障模式得不到有效保证,农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较多,在考虑支出时,很为谨慎,往往选择增加储蓄,减少即期消费,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2、相对落后的消费环境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近年来,宁乡县各级政府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为了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彻底改变农村流通领域的落后面貌,开展了“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进村庄,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进乡镇,农副产品进县城工作”,但是由于部分乡镇基础设施落后,一些地方存在电视信号弱的情况;部分地区交通通讯条件差,道路坑洼不平,产品维修不便、售后服务跟不上,许多县城居民享用的现代化商品在农村基本派不上用场,加之农村乡镇购物环境较差、产品不够丰富,更有甚者把农村当作推销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严重挫伤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
3、农民消费观念陈旧保守,消费结构不甚合理。长期的自然经济,培养了农民相对保守陈旧的观念,形成了“存钱、盖房、娶媳妇”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消费模式,大部分农民不敢借贷消费,消费层次不高。从消费情况看,绝大多数农民的消费仅限于一般的生活支出,传统的吃、穿、住三大基本消费仍牢牢占据着农民消费的绝对份额,即使有钱的农民也舍不得在娱乐、健身等享受和发展方面多花钱。
(三)、制约我县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水平增长率偏低。尽管我县农村居民收入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扣除物价因素的实际增长速率变化不大。收入水平偏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消费需求,尤其对于占农村人口比重60%,购买力占23%的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温饱型的农村居民而言,收入不足严重制约其消费需求。
农民收入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市场上销售其农副产品获得收入;二是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来增加的收入;三是非农产业的收入,主要是农民进城
务工经商。四是劳务输出收入。随着中国加入WTO,农产品价格日益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农产品价格较低,制约着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回升,使其价值实现较低,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随着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大,进城的门槛大,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困难日益加大,加之家庭生活等压力和农民自身文化素质问题,非农收入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大。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严重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2.基础设施薄弱。我县农村道路、市场消费环境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标准质量难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购物环境、卫生条件、交通建设相对落后、信息传播设施滞后、通讯费用偏高、有线电视、电话等普及率有待提高,宽带网络使用率更是偏低。目前,有综合市场的乡镇占全县的28.6%;有专业市场的乡镇占全县的14.3%;有农产品专业市场的乡镇占全县的14.3,农村基础设施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3.商品流通障碍。农村商品流通体制落后。流通网点布局不合理,在村里就可以买到化肥的村占40%,从村到买到彩电的商店的距离4-5公里的占
3.7%;6-10公里的占44.4%;11-20公里的占37%;20公里以上的占14.8%。产品流通渠道滞后,流通成本高,利润低;经营规模小, 现代化程度低,小个体化,经营环境差,管理落后;假冒伪劣产品、不法分子违法行为严重、产品质量差、生产资料市场质量与价格不相称。
4.农村社会保障落后于城镇。我县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严重落后于城镇,与农村经济改革发展脱节现象严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窄小,保障标准偏低,民政部门经费不足,救济缺少科学性和连贯性。医疗保障落实的现实性差,国家财政资助不到位,居民参保意识低,参保人数少。养老保险制度系统风险相对高,地方资金不集中,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资金投资渠道单一,资金管理不科学,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
5.消费观念相对落后。近十几年来,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总体上仍相对落后。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据了解,农村饮食观有较大的飞跃,但仍然存在饮食结构相对单一,营养结构不够合理;衣着尽管趋于成衣化时尚化,但儿童、已婚中年人、老年人的衣着观念普遍停留在简单的保暖需求状态;对住房质量、生活环境、商品档次等的要求偏低;总体医疗保健意识低;信贷消费观念薄弱。
(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建议
1、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中央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对农民的补贴,直接减轻农民负担,这样也就相应增加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农产品规模效应。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村的经济结构。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扩大农村信贷规模, 改善农业投资环境,扩大农村投资的渠道,发展农村股份制企业;积极发展农业科技信息体系,进一步推广农业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和技术培训;实行农产品标准化优质化生产,建立相关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农产品收购验收制度,促进农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大优势农产品的进出口。加快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放松农民进城的限制和农村儿童进城就读的条件,积极引导促进农村消费结构更科学化、合理化。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生态环境、农田水利、农村能源等项目,特别是支持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种子、种畜和乡村道路建设等,同时,加快农村水、购物环境、交通、通讯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消费的“瓶颈”制约。同时,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生态型农村经济。
3、加强农村商品流通。加强农村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 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村流通网点,降低产品流通成本;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 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民合作投资经营,科学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大农村流通市场整治力度。对经营者而言就要整治欺行霸市、经营假冒伪劣、短斤少两、强卖强买等行为 ,切实保护农村消费者利益。
4、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保基金的来源,促进社保基金的稳定性和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全面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形成一个更加合理并具有可持续性的新制度,加大国家财政的投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积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科学制定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县级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基金,完善多层次的监督机制,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的良性互动;提高资金管理的层次,提高避免风险的水平,确保基金的缴纳,投资和发放的安全有效
5、转变相对落后的消费观念。积极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鼓励农民随着生活的改善,由生理数量需求消费向生理质量需求消费发展。积极传播现代的健康的价值观,生活观,消费观,去除传统的不健康的观念, 尤其是婚丧喜庆铺张浪费等不良的旧习惯,改变农民“量入为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攒钱养老”、“积累为后”的消费心理;宣传诚信意识,消除信贷消费的心理障碍,鼓励信贷消费;建立绿色消费观。
调研结论:
我县的消费水平总体呈现提高趋势,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措施的是实施下,我县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消费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2011年我县城市消费37亿元,占消费总额的66.2%,同比增长17.41%;农村消费18.8亿元,但仅占到了33.8%,增长13.61%。由此可见,我县的农村消费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并且空间很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传统的消费观念得以转变,扩大农村消费仍然需要进一步努力。
附件一: 附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