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教育交流大会汇报交流材料
职业教育交流大会汇报交流材料
十月十二日至十五日,我们一行四人由张校长带领参加了2010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分别听取了不莱梅大学劳纳教授等德国专家,以及王继平、徐曙光、姜大源等中方专家的专题讲座,并参观考察了胶南高职校、胶南职教中心、绿泽画院三所学校。通过参加这次大会,亲身感受经历了一场观念上的洗礼。现把我们的学习感受和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
第一部分:会议综述
首先,德方专家的专题讲座,给我们诠释了德国“双元制”的内涵。尤其是劳纳教授的报告,向我们展示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运作,以及由此给德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第二,以张天保会长为领军人物的中国职业教育专家结合我们的国情深刻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以及当前的战略重点。最为关键的是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有非同寻常的指导意义。
第三、杨克、徐涵、苗秀方、田秀萍等几位专家、院长立足本区域特点,对校企合作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进行了探索和诠释。尤其他们对“双元制”的内涵实质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和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的阐述,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提高质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战略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的确立;重实效,轻表象的办学思想;结合专业办企业,引企入校,成立校企一体管理委员会,建立学校、企业、政府对话机制;校企融入、产教融合、双证融通,实现校政企联合办学;提出的“五合一”的教学架构,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教学生产合一,对我们的专业教学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二部分: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聆听了专家、教授的讲座,给我们带来的有震撼、兴奋也有不安。震撼的是青岛、天津、唐山等地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如此之快;兴奋的是来自国内专家的阐述印证了我们学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厂入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不安的是周边地区兄弟学校的发展出乎预料。我们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已经确立,剩下来的就是如何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我们的责任和实际行动去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
(二)、正确认识我们的生源状况,努力尝试建构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是把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作为我们的培养目标。尤其注重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把它作为我们的办学特色,适时适当时增加一些课程。
二是从培养模式上,坚定不移的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把教学作为我们的核心工作。
三是努力实践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大力倡导行动导向教学,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高效课堂。
(三)转变观念,不等不靠,主动去认识企业、了解企业,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
一是用我们的实力与企业合作,我们要主动去了解企业,主动去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按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企业才会与我们合作。把企业的文化引入到课堂。
二是校企合作关键在于我们培养的学生有没有特色,适合不适合企业的用工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住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根据岗位需求和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机制全方位地与企业接轨。
三是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上做更深的探索:
1、将工厂搬进学校,一是可以让企业投资,校内建厂;是多元投资,资源融合,在校内建基地,按企业运作;企业冠名,全程共育,校企深度合作,突破浅层次的“订单培养”。
2、将学校办进工厂:可以先利用节假日去玛钢厂挑件做起,寻找突破口,感受企业氛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挑件车间包下来,再进一步把有一定技术的车间包下来,要逐步探索。
3、成立职教集团或联合体:学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让企业积极参与进来,没有企业的参与,根本实现不了真正的“零距离”。
4、把文化和产业结合,开发低成本、高品位的绘画专业,积极探讨和绿泽画院合作办学,实现深度合作。
(四)改革教学方法,倡导行动导向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在“干中练,练中学”的机会,努力实现“五合一”,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教学生产合一。
(五)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高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应始终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实行教考分离,严把学生质量关。成立学生考试考核委员会,根据学生学业成绩实行分层次就业,增强学生的紧迫感。
(六)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学校“内涵建设、跨越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
三年来,我们各方面都实现了真正的融合,学校成功通过了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级教学改革示范校的验收,已经成为我们县,乃至周边地区的职教品牌,我们必须扑下身子“抓内涵建设,提高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实现我校提出的“培养一名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办好一所职校,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
第二篇:职业教育汇报交流范例
月 日至 日,我们一行四人由 校长带领参加了 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分别听取了 大学劳纳教授等德国专家,以及 等中方专家的专题讲座,并参观考察了 高职校、职教中心、画院三所学校。通过参加这次大会,亲身感受经历了一场观念上的洗礼。现把我们的学习感受和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
第一部分:会议综述
首先,德方专家的专题讲座,给我们诠释了德国“双元制”的内涵。尤其是劳纳教授的报告,向我们展示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运作,以及由此给德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第二,以 领军人物的中国职业教育专家结合我们的国情深刻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以及当前的战略重点。最为关键的是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有非同寻常的指导意义。
第三、等几位专家、院长立足本区域特点,对校企合作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进行了探索和诠释。尤其他们对“双元制”的内涵实质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和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的阐述,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提高质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战略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的确立;重实效,轻表象的办学思想;结合专业办企业,引企入校,成立校企一体管理委员会,建立学校、企业、政府对话机制;校企融入、产教融合、双证融通,实现校政企联合办学;提出的“五合一”的教学架构,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教学生产合一,对我们的专业教学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二部分: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聆听了专家、教授的讲座,给我们带来的有震撼、兴奋也有不安。震撼的是 等地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如此之快;兴奋的是来自国内专家的阐述印证了我们学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厂入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不安的是周边地区兄弟学校的发展出乎预料。我们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已经确立,剩下来的就是如何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用我们的责任和实际行动去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
(二)正确认识我们的生源状况,努力尝试建构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是把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作为我们的培养目标。尤其注重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把它作为我们的办学特色,适时适当时增加一些课程。二是从培养模式上,坚定不移的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把教学作为我们的核心工作。
三是努力实践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大力倡导行动导向教学,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高效课堂。
(三)转变观念,不等不靠,主动去认识企业、了解企业,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
一是用我们的实力与企业合作,我们要主动去了解企业,主动去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按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企业才会与我们合作。把企业的文化引入到课堂。
二是校企合作关键在于我们培养的学生有没有特色,适合不适合企业的用工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住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根据岗位需求和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机制全方位地与企业接轨。
三是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上做更深的探索:
1、将工厂搬进学校,一是可以让企业投资,校内建厂;是多元投资,资源融合,在校内建基地,按企业运作;企业冠名,全程共育,校企深度合作,突破浅层次的“订单培养”。
2、将学校办进工厂:可以先利用节假日去玛钢厂挑件做起,寻找突破口,感受企业氛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挑件车间包下来,再进一步把有一定技术的车间包下来,要逐步探索。
3、成立职教集团或联合体:学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让企业积极参与进来,没有企业的参与,根本实现不了真正的“零距离”。
4、把文化和产业结合,开发低成本、高品位的绘画专业,积极探讨和绿泽画院合作办学,实现深度合作。
(四)改革教学方法,倡导行动导向教学,运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在“干中练,练中学”的机会,努力实现“五合一”,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教学生产合一。
(五)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高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应始终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实行教考分离,严把学生质量关。成立学生考试考核委员会,根据学生学业成绩实行分层次就业,增强学生的紧迫感。
(六)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学校“内涵建设、跨越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
三年来,我们各方面都实现了真正的融合,学校成功通过了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级教学改革示范校的验收,已经成为我们县,乃至周边地区的职教品牌,我们必须扑下身子“抓内涵建设,提高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实现我校提出的“培养一名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办好一所职校,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职业教育助推产业大会交流材料
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机制 抢抓产业转型发展机遇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0年5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视察广东省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随着我市“三区三城”建设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的不断推进,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我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本保障。5月17日由国家人力资源保障部指导、市政府及省人力资源保障厅等主办的,我局具体承办的“中国苏州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博览会”将校企合作共建共赢、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推向了新的高度,这是适应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形势,服从于苏州市打造“新产业、新城市、新人才”的战略目标,形成产校合作联盟,完善校企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结构性需求的新举措,拉开了新一轮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抢抓产业转型发展机遇的帷幕。
一、坚持发挥职业能力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统筹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利用金 融危机促使企业转型与优化的倒逼机制压力,围绕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2009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万余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1.2万人,其中新技师2974人,发放各类职业培训补贴5600万元。
(二)应对危机,大力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经济保增长和后金融危机时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岗职工的技能素质,我市制订出台了《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开展了“培训送企业”活动,成立了“企业培训师讲师团”,采用“菜单式”模式供企业选择,受训人数达近2万人次;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青年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展了“员工进院校——千名优秀青年职工技能提升行动”,明确了软件检验员、景观设计师等27个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急需的职业和相应的培训院校,选拔优秀青年职工进院校提升技能,对参加培训并结业的人员给予1800元的培训资助。
(三)城乡一体,提高各类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向社会发布了适合农民工就业的45个紧缺专业(工种),采用“社会定点机构培训、企业岗位培训、企业委托培训”等三种模式大力提升外来农村劳动者技能。出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的扶持措施,提升就业能力,组织开展“培训促就业—千名大学毕业生技能储备行动”,精心挑选、设计了计 算机程序设计员等16个“灰领”职业课程。对本地生源的大学生参加技能培训给予50%的培训鉴定补贴,对大市生源和本地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加公共实训基地的培训并取证的,培训费按政策性价格予以收取,职业技能鉴定费减免30%。
(四)以赛代训,大力开展各项职业技能竞赛。在竞赛职业选择、政策导向上坚持职业竞赛与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相结合的原则,将核心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职业作为竞赛的重要方向。这两年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了应用软件设计、动漫设计、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等27个职业(工种)竞赛。
二、坚持职业能力建设公共服务开发体系建设,为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技能人才结构提供保障。
(一)超前谋划,高标准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实际需要,按照先进性、公益性、公共性相统一的原则,向社会开放并提供各种人才培训、项目研发制作、职业资质认定、技术咨询、技能竞赛等服务的公共实训平台。我市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苏州模式”,即市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与苏州技师学院融为一体的的“2合1”建设模式、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和专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协调发展的“1+N”发展框架模式以及“政策推动、资金相助、功能叠加、凸显优势”的运作模式。目前我市“1+9”家公共实训基地都是围绕我市支柱产业、新型产业而设立的公益性、开放性的平台,其实训设备、实训 项目、实训环境基本实现了与现代企业同步、与新技术发展同步,与技能培训要求同步,可为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员工年提供实训5万人次。
(二)规范运作,积极发挥社会各类培训资源作用。着力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整体水平,鼓励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企业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通过诚信等级评估等方式引导现有培训机构健康发展,以促进培训市场的规范。截止本月底,我市共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136家。
(三)脚踏实地,认真做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依托行业组织、企业和院校专家,根据新技术、新技能的发展要求,做好职业标准、鉴定题库、培训项目的开发工作,不断推出新职业、新技术、新项目的培训。根据企业生产服务岗位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做好现有职业标准提升和题库更新维护工作。
(四)强化质量,促进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建设。完善社会鉴定、院校认证、企业评价的多元化的职业能力评价机制。建立规范的职业资格管理服务平台,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推动高技能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推动院校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共同培养联合评价工作,推动企业内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推动技工院校从评价入手的教学改革,推动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
三、坚持高技能人才培养高端拉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 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服务。
新一轮“姑苏高技能人才计划”目标已明确。5年内市县两级培养50000名高技能人才,重点资助200名技能突出人才和2000名技能重点人才,重点支持10000名优秀技能人才进行技能提升或赴国外培训研修,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产业急需青年高技能人才10000名,力争高级技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上,青年高技能人才占高技能人才总量的40%以上。
(一)对高技能突出人才、重点人才加大激励引导。完善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政策,树立一批长期工作在生产服务岗位第一线,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先进的技能水平、卓越的岗位贡献,并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带徒传技方面成效显著的在职的高技能人才。扩大政策的覆盖面和薪酬补贴力度。姑苏高技能突出人才和重点人才5年内连续享受政府薪酬补贴,技能突出人才每人每年补贴1.5万元,技能重点人才每人每年补贴5千元。
(二)对高技能优秀人才、青年人才侧重培养提高。一是完善高技能人才补贴培训政策,加大对优秀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培训项目与产业结构、培训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挂钩的机制,积极引导优秀技能人才进行技能提升,鼓励其参加市场急需的高技能项目培训。继续实施《“111”高技能人才资助 计划》;出台了《关于选送现代服务业企业优秀员工进院校职业培训实施办法》;出台了《苏州市技能大师、名师带徒传艺奖励(试行)办法》,积极推进技能名师带徒培养高技能人才;将适时组织优秀技能人才出国研修。每年重点资助引导2000名以上优秀技能人才技能提升。二是发挥院校基础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加快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青年高技能人才。按照行业分布和紧缺技能人才需求,积极拟定出台《关于推进我市校企合作培养青年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列入校企合作培养青年高技能人才项目培训的,政府按培养学生合格并在当地就业的人数,按每人2000元标准予以开展校企合作培训费补贴。三是进一步发挥企业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主体的作用。深入推行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结合企业生产服务岗位的技能要求,进一步扩大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范围,让更多职工在本职岗位上通过技能培训、师父带教、实践锻炼而获得技能水平的提升。对开展企业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企业继续给予一定培训补贴。
四、坚持走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之路,为产业转型升级储备充裕的人力资源。
(一)不断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学制教育。全市13所技工院校近年来每年招生数超万人,今年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级工班人数比例占总招生人数的63%,苏州技师学院达90%以上,面向新生劳动力开展后备高技能人才培养。技工院校高 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在不断增加,行为引导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职业素养训练列入教学课程,校企合作成为学校办学的必由之路,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当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二)优化调整技工教育专业结构。为进一步加强技工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优化我市技工教育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今年出台了《关于加快调整和优化我市技工教育专业结构的意见》,计划在未来三至五年,通过调整、优化技工教育的专业布局和结构,基本形成适应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需要的技工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的新格局,建立起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对应的技工教育新体系。积极培育5—7个与新产业、新技术紧密相连的前沿专业,重点建设20个左右我市紧缺技能型人才的专业以及各校独具行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运用信息科学及现代科学技术改造10个左右传统专业,更新教学内容,增强专业的适应性。今年对优化调整技工教育专业结构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使我市技工教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转换器、现代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三)建立多项制度助推校企合作。建立“企业教学咨询官”聘请制,把具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企业优秀人才聘请到技工院校担任教学咨询官,参与学校教学,指导院校专业建设;建立技工院校教师进企业参加实践研修制度,规定技工院校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40天进入企业研修,列入考核;建 立“企业导师制”,借助导师的经验帮助学生缩短思想和技能的“成熟期”,使学生尽快提高实践技能,适应工作岗位;建立“企业教学督导员”制度,进一步利用企业优势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对促进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规范化,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又再次强调要“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人才优先、民生为本”已作为我局全系统工作的主线,打造 “高层次人才和技能人才聚集区”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将以“三区三城”建设为背景,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高层次跨越,铸造经济社会进步的新辉煌。
第四篇: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党的xx和xx市第四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作出《xx》,xx出席并作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绘就了发展蓝图,出台了系列政策,不仅为职业技术教育,而且为整个教育工作都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一、深化认识,立即行动,掀起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xx》精神的高潮
“十一五”以来,我市职业技术教育“建体系、扩规模、上水平、强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高职在校生突破70万,累计为社会输送技能人才110万人,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6%、90%以上。但总体上看,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兴渝富民的重大战略优先发展,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突破口率先推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使之成为城乡统筹、服务产业的生力军,成为就业创业、民生改善的受益者,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这次会议是凝聚共识,整合力量,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xx》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各区县教育部门和职业技术学校必须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xx》和领导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即将颁布的《规划》是对《xx》的具体细化,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线路图,我们要结合《教育规划纲要》认真领会并实施。
二、咬定目标,真抓实干,认真完成《xx》提出的各项任务
全市职业技术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努力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我们要按照《xx》要求,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就业、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完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做实、做精、做强、做特职业技术教育,确保受教育者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
《xx》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抓落实。我们要着力完成“四大任务”:一是优化学校布局,调整专业结构,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优质学校、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基础能力;三是推进产教对接,加强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实施好“六大重点项目”,一是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项目;二是优质示范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建设项目;三是实习实训与技能竞赛基地建设项目;四是教师能力素质提升项目;五是重点建设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六是学生资助项目。
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确保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贯彻落实《xx》精神,加快建成职业技术教育强市,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区县教育部门和职业技术学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到“三个更加”,一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按照规律办职教;二是更加注重统筹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办职教;三是更加注重经济社会要求,用产业、行业和企业的标准来检验办学质量,破除“唯书本”“、“唯学历”的桎梏。必须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健全“四个体系”,一是统筹管理体系,规范办学行为,完善服务平台,不断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开放办学体系,注重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中职与高职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三是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职业技术教育通道。四是支持保障体系,建立““规划优先安排、投入优先保障、资源配置优先满足”的长效机制,确保职业技术教育优先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系统的同志们决心以《xx》和《规划》的出台为契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认真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努力开创重庆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交流汇报材料
统一思想精细管理扎实推进
扬州市第二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经济房中心领导的带领下对扬州市佳家二期、杉湾四期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行了实地观摩学习,感触很深。本人很荣幸与在座的各位同仁共同学习与交流如何抓好、做好扬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管理。杉湾花园五期工程是扬州市政府落实政策保障性住房、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居住条件、科学发展观、构造和谐社会、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我们扬州二建荣誉承建了其中的一标段工程。为了切实保质保量的完成这一建设任务,公司将本标段工程作为重点工程项目,在全公司范围内,对该工程的管理和施工做到“政令畅通”,建立杉湾花园工程项目部,组建一套精干、技术资质高和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班子,同时确立了本工程的安全、质量目标,签订了安全、质量责任书。在本工程的建设中,要求全体施工人员都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贯彻“质量第一求效益,用户至上得信誉”的企业宗旨,以“精心施工、严格要求、事前控制、杜绝返工”的指导思想,及以“以质取胜,以精立业”的原则,严格每个施工工序、施工环节的施工。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用户零投诉,争创“琼花杯”。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冶理”的方针,坚持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实行安全管理新标准,实施目标管理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培训,保证防护经费投入。坚决杜绝生产安全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3‰以内;杜绝重大机械事故,杜绝重大急性中毒事故;杜绝环保违规事件,确保绿色施工达标。安全文明施工达标率100%,创省市级安全文明工地。
为促进本工程安全与质量施工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深入推行、实现安全质量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地开展工作:
一、科学规范的管理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为了提高现场安全质量施工规范化管理的水平,本项目部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安全质量施工管理制度,并通过以下几项措施,提升项目部管理水平:
1、把好安全与质量责任关、目标考核关
为了加强对现场安全与质量施工管理的组织领导,项目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任正、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对照规范要求,把涉及施工现场的管理责任认真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肩上,并签订相应的目标管理责任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为了将安全质量生产责任落实到底,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项目部有的放矢地加大责任制由定性向定量转换的力度,修订和完善安全质量责任制考核制度,逐步形成量化考核标准,制定相应的奖惩细则。在这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中,人人都感受到了安全质量生产的责任和压力,项目部安全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也因此有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2、把好安全质量方案关、安全质量措施关
制定严密详细的安全质量方案是保证项目施工的技术基础。本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坚持贯彻执行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整合管理体系标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生产、文明施工、环境控制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本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初期,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各管理人员和各施工队组参与,对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调查、识别与风险评价,并逐条逐项落实了控制措施;编制了粉尘与施工废水排放控制的专项管理方案,使施工现场的环境状况得以有效控制。此外,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易于发生的事故类型,编制了应急救援预案,从而保证了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紧急抢救伤员,控制事故规模,减少事故损失。为了保证各分项工程的安全质量施工,项目部编制了多项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从而保证了工程的安全生产与质量保证。
3、把好安全质量检查关
项目经理部会同建设单位代表、监理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施工、工程质量、现场标准化、安全生产、计量状况、工程技术资料、原材料及电器具等的检查,及时总结、理顺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和关系。
安全检查是清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是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项目创建领导小组除重视抓好日常的安全检查监督外,还按照JGJ59-99安全检查标准及省级文明工地标准,每周组织一次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进行检查评分,发现问题,落实“三定”措施及时组织整改,并落实好跟踪复查工作;对易发隐患制定预防纠正措施,将事故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保证了施工过程的安全。
必须认真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专检制度,每道工序必须在施工队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才能通知建设单位现场代表或监理单位现场代表核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认真做好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及结构验收记录,及时办理各种验收签证手续,保证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工作与工程施工的同步进行。加强对原材料的采购、检验、管理工作,为保证质量提供必要的物资保证条件。按规定对进场原材料进行试验,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
项目经理部每周出工程简报,向建设单位和各有关单位反映、通报工程进展状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有关各方了解工程进行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符合规范的行为
1、广泛培训学习
加大安全质量生产力度,深入开展安全质量生产活动,在工地组织工人学校深入学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有关安全与质量的方针政策与技术标准,并成立安全质量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各级责任,现场通过定期宣传栏、横幅等宣传工具要求大家明白“安全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
2、高标准,严要求,落实管理制度
推进“全员、全面、全过程现场管理标准化”的基础上,项目部将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和文明工地创建工作纳入项目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对组织机构、管理职责、工作程序、目标设定、前期策划、动作实施、过程控制、标准执行、检查考评等一系列有关安全质量标化管理、文明工地创建工作内容进行梳理,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形成了一种“事事讲标准,人人按标准”的管理氛围。
三、有效的安全防护和特色的文明施工
按照公司“坚持人文、营造绿色、追求和谐”的环境方针及制定创建生态工地、文明工地的目标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道路硬化,材料堆放有序,办公室清洁卫生,为生产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临时设施采用了装配式彩钢板房,在现场大门处按要求设置了“七牌一图”。建筑物采用密目安全网封闭施工,按要求设立了安全通道。施工现场脚手架、临时用电、施工机具、塔吊、消防、“三宝四口”等严格按规范、标准等进行管理和设防,保证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强化文明施工管理。悬挂了人性化标语牌、材料标志牌、安全警示用语牌等;按规定设置了娱乐室、吸烟室、茶水供应处、宣传栏、读报栏等娱乐设施,组织开展一些内容新颖、多样化的文体活动,使工地成为“职工之家”,丰富了职工的身心健康,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亲和力、向心力。
通过这次观摩与学习,我们会以这次会议为起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上下同心,步调一致、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扎扎实实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快速达到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并将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始终保持全过程贯彻下去。我们将再接再厉,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虚心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查找我们创建标准管理工地中的不足之处,认真改正,用心做事,狠抓落实,以昂扬的斗志,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打造精品工程,打造政府与老百姓放心工程,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仁给予监督和指导。
扬州市第二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杉湾项目部
2011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