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员如此私订合同公司应担责

时间:2019-05-12 11:2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业务员如此私订合同公司应担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业务员如此私订合同公司应担责》。

第一篇:业务员如此私订合同公司应担责

某纺织公司是一个私营企业,2001年5月,公司经理林某,将写有“联系业务”的空白介绍信和盖有纺织公司公章、个人私章的空白合同共3份交给公司业务员李某,委托其购买棉花10吨,李某遂与某轧花厂签订了10吨购销合同,按照约定,某轧花厂及时将棉花送到纺织公司,纺织公司按约定时间于2001年10月底付齐货款。2002年4月,某轧花厂派员到某纺织公司索要货款,并出示了业务员李某与某轧花厂在2001年11月份签订的8吨棉花供货合同。经理林某认为,业务员李某已在2001年底辞退,况且,纺织公司从未收到过这批棉花,遂拒付。某轧花厂具状起诉,濉溪法院支持了其诉讼请求。

法律常识:

这是一起因代理的效力而发生的纠纷。在本案中,被告某纺织公司的业务员李某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所谓表见代理,是指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客观上有使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情况,且相对人主观上为善意且无过失,因而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张代理的效力。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如下:1.无权代理人并没有获得本人的授权。2.相对人主观上须为善意、无过失。所谓主观上是善意的,是指相对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无权代理人实际上没有代理权,相反,从外部现象上可以使其有理由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所谓无过失,是指相对人的这种不知道并不是因疏忽大意或懈怠造成的。3.无权代理人与相对人所订立的合同,本身并不具有无效和应被撤销的内容。

业务员李某的行为符合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一是业务员李某签订的8吨棉花购销合同并没有得到经理林某的授权,林某的授权范围只是委托其购买10吨棉花。二是原告某轧花厂有理由相信业务员李某有签订购买8吨棉花合同的代理权限并且轧花厂是无过失的。因为李某持有的是被告出具的加盖有公章和法定代表人名章的空白合同书及“联系业务”的介绍信,且双方刚刚顺利完成一笔交易。三是合同内容本身并不具有无效和应被撤销的内容。

法律常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网

第二篇:管道返水物业应担责吗

管道返水物业应担责吗?

某小区一楼101室发生室内返水,造成屋内物品、家具、地板等装修部位遭受损害。经查房屋被淹是由于房屋所在楼栋的排水管道主管线堵塞导致。业主赵某认为该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未能认真履行物业服务合同,致使自己家中被淹,被迫在外租他人房屋居住,所以要求物业公司进行赔偿。物业公司认为已尽到合理管理义务,并举证在排污管道中疏通出的明显堵塞物为女性用品,原告家中出现返水是楼上业主不正确处理生活垃圾所致,不应向物业公司主张违约责任,从而拒绝对业主损失进行赔偿。业主赵某遂起诉至法院,要求物业公司赔偿经济损失。

法院判决认为因主管道堵塞,导致原告房屋内物品及装修损失,被告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告答辩的已尽到合同约定的管道疏通义务,法院认为其并不能免除主管道堵塞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判决物业需向业主给付物品及房屋装修损失、租金损失等。

本案为合同之诉,只有被告存在违约行为的情形下才可判决被告承担违约责任。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一审法院的判决对物业公司极为不利。现实生活中物业公司与业主的诉讼,法院往往认为业主处于弱势地位,这就要求物业公司在日常管理中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做好证据留存,以降低法律风险。

以本案为例,物业公司在履行合同约定的管道疏通义务之前和之后都应做好工作公示,承包给第三方的应保留好合同或协议,有业委会的可以请业委会协助监督。负责执行管道疏通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日常排污管道巡检记录、维修记录、定期疏通记录等;日常巡检工作人员在发现突发状况时,应立即采取紧急补救措施,防止损失扩大;物业服务中心应做好季度和物业服务报告,并按时进行公示。

一旦发生业主家中返水状况,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在疏通之后对堵塞物进行证据采集,可以采取拍照留存,做好记录,请当事业主签字证明事实,请无关联第三方人员给予见证等措施保留证据,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业主在发生类似财产损失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找物业赔偿,物业公司应帮助业主理性分析财产损失的原因及侵权责任人,并协助业主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三篇:诉前财产保全错误 申请人应担赔偿之责

诉前财产保全错误 申请人应担赔偿之责

作者:李云

发布时间:2003-07-18 15:00:36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分享到:0

日前,湖 北 省 宜 都 市 人 民 法 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原告吴某诉被告高某和中外合资宜昌某化工有限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一审判决由被告高某赔偿原告吴某的损失人民币13860元,被告中外合资宜昌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原告吴某与被告高某于2000年6月共同出资注册组建宜昌一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11月4日,高某以原告欠其债务为由向宜都市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被告中外合资宜昌某化工有限公司用其价值42.2万元的设备提供担保。法院于2000年11月6日将原告吴某在宜都某公司20万元的租赁押金予以冻结。但法院开庭审理后,却依法驳回了申请人高某的诉讼请求。至2002年1月4日原告的资金被冻结达14个月之久。原告吴某认为由于被告高某滥用诉权,申请查封、冻结了原告的巨额流动资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故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查封期间的损失。

法院认为:依据法院已生效的判决文书足已认定被告高某申请冻结原告吴某资金的行为是错误的。被告高某滥用诉权,被告中外合资宜昌某化工有限公司为其提供诉前财产保全担保,申请冻结原告资金达14个月之久,确给原告造成了经济损失,应予赔偿。赔偿标准应按照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计算。据此,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评析:

诉讼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作出判决前,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时,为了保证将来作出的判决得以顺利执行,或为了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的标的物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这种强制措施是在一定的期限内限制当事人对该项财产进行支配、处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法院将来作出的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诉讼保全措施得当,对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使当事人依法履行义务,保证人民法院将来作出的判决顺利执行,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诉讼保全是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采取的一种紧急的强制性措施。申请人申请诉讼保全的目的是为了在法院作出判决之前使财物完好地保存下来,待胜诉后实现自己的权利。对于申请人提出的保全理由,人民法院应当认真审查,但由于当事人在起诉时就提出保全,案件尚未审理,无法查明案件事实,即使查明了申请保全理由充分,应予保全,也不能保证申请人一定胜诉,因此人民法院从保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避免申请人败诉后,被申请人因诉讼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得不到赔偿的情况发生,申请人在提出诉讼保全时,应当同时提供担保,拒绝提供担保或担保不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驳回申请。

就本案来看,申请人高某以吴某欠其债务为由向宜都市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中外合资宜昌某化工有限公司用设备提供担保,法院审查后,将吴某在宜都某公司20万元的租赁押金予以冻结符合法定诉前保全的程序。但是,由于申请人申请错误,吴某的资金被冻结达14个月之久,由此导致的损失应由谁承担是本案处理的关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6条规定:“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遭受的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第19条规定:“因申请错误造成被申请人损失的,由申请人予以赔偿;因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错误造成损失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赔偿。”可见,财产保全错误造成损失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申请人申请有错误。所谓申请有错误,即申请财产保全的人不是该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或者利 害关系人,因申请财产保全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申请人申请有 错误,依法应当由申请人赔偿损失。根据法律规定,申请诉讼保全和诉前保全提供担保的,申请有错误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以 申请人的担保予以赔偿。二是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给被 申请人造成损失。此种情形仅限于诉讼保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又依《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应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赔偿。本案是典型的由于申请人申请有错误给被申请人造成损失损害赔偿案件,对于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遭受的损失理应由申请人赔偿。对于损失的赔偿一般应限于直接损失,这也是本案判赔利息的依据。但是,在审判实践中,申请诉讼保全错误导致的直接损失并不仅仅是利息,这需要法官依据证据予以确认。

申请财产保全错误赔偿的法律规定,既有利于被申请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又可以有效的限制申请人滥用诉权,同时还可以促使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诉讼保全时持慎重态度,严格依法进行,从而 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执法的严肃性。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法院网

第四篇:雇员因自身疾病死亡 雇主是否应担责

雇员因自身疾病死亡 雇主是否应担责

作者:民二庭 张 杰 发布时间:2014-04-28 10:59:44

案 例 分 析

民二庭张杰法官根据自己亲自主审的一起案件撰写的《雇员因自身疾病死亡,雇主是否应该承担责任》一文,语言简练、说理透彻,将雇主与雇员关系、损害赔偿法律关系表述的清晰透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此前,姜兴、马旭、陈涛、才振军等同志结合我院实际案例撰写的《“抓鸡队员”提供劳务过程中遭受人身损害引发的思考》、《如何界定信用卡诈骗与普通民事纠纷》等案例分析,都是很好的以案说法好文章,是审判实践与法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通过这些文章的撰写和发表,对审判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印证了“调研是更高层次的审判”。几乎每次法官联席会、审委会研究案件过程中,都会有值得探讨、挖掘的好素材、好案例,希望办案人及书记员针对这些案件积极探讨,通过深入研究,不仅对以后审理类似的案件提供参考,也能有效地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为成为尖端型法律人才奠定基础。同时,希望全院干警及时阅读网上登出的案例分析和调研文章,在尊重文章作者辛勤工作成果之时,如持有不同的见解也可以展开深入的讨论,通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研究室

2014年4月28日

雇员因自身疾病死亡 雇主是否应担责

案例:

2012年7月16日,原告王某某的丈夫李某经中介介绍到被告关老人家从事保姆工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口头约定李某24小时在关老人家从事保姆工作,负责洗衣服、做饭、照看老人等家务工作,月工资1400元,每周休息一天。2013年 7月5日早5点30分左右,李某在关老人家的厨房热牛奶的过程中晕倒,关老人发现后,及时打电话通知其女儿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120急救车将李某送至医院抢救,李某终经抢救无效死亡,死因是心脏骤停。李某去逝后,王某某将关老人诉至法院,要求关老人按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30%承担赔偿责任。

分歧: 本案的焦点问题就是:雇员在雇佣期间因自身疾病死亡,雇主是否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着四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意见:雇主应当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责任,理由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既然是在从事雇佣活动时死亡,虽然是因为自身疾病死亡,但依照无过错责任原则,雇主也要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责任。

第二种意见:应按照工伤赔偿标准,由雇主赔偿雇员亲属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理由是雇佣关系也是一种劳务关系,是劳动者提供劳动服务而雇主支付报酬的行为,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所以雇主应参照工伤的赔偿标准,赔偿雇员亲属的损失。

第三种意见:可适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理由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但一方是在为对方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利益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损害的,可以责令对方或者受益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本案中雇主虽然对雇员的死亡没有过错,但雇主又是雇佣活动的受益人,所以其应承担一定的经济补偿责任。

第四种意见:雇主不应该承担任何赔偿责任,理由是侵权责任构成的四大要件其中两个条件就是:一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二是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本案中雇员是因为自身疾病死亡,雇主在这个过错中没有实施任何行为,雇员的死亡也与雇佣活动没有因果关系,所以应属于意外意件,雇主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评析:

笔者认同第三种意见,理由是:

我国侵权法理论中的损害,即损害后果,是指因他人的加害行为或其他物的危险发生而对受害人产生的人身或财产方面的不利后果,通常是指来自于外界的人身损害,在这种情况下,雇主当然要根据过错责任大小相应的承担赔偿责任。而本案中雇员的死亡并不是源自外界的因素,而是属于自身机能变化的结果,是由于自身疾病发作而导致人身死亡,并无他人的行为参与或受他人的物件危险而发生的事故,不属于侵权法意义上的损害后果,当然就不能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除非有证据证实自身疾病与雇员所承担的工作有一定的关系,即所谓的“过劳死”,但本案中不涉及此问题,所以第一种意见是不正确的。

另外,我国工伤赔偿的立法精神是最大可能地保障主观上没有恶意的劳动 者,因工作或与工作相关活动中遭受事故伤害或者得了职业病后,能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重在保护与用人单位相比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所以我国工伤认定的尺度较宽,如果以此标准衡量个人之间的雇佣关系显然是不恰当的,原因是工伤的用工主体必须是在我国境内登记的各类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业户,他们相对劳动者来说,不论是经济能力、诉讼能力都处于强势,而个人雇佣关系中,雇主与雇员都是平等的公民,没有强弱之分,以工伤的认定标准要求雇主,势必增加了雇主的负担,不符合民事法律的立法精神,所以第二种意见不正确。

最后,雇员必竟在雇佣活动中死亡,即使雇主对雇员的死亡没有任何过错,但雇员是在为雇主服务过程中死去,雇主作为受益人,从公平原则出发,也应该给予雇员亲属一定的经济补偿,但这里的用词一定是“补偿”而不是“赔偿”,因补偿是在无过错的条件下给予的,这在法律上符合《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的精神,在社会道德层面符合人道主义的要求,在社会矛盾化解上,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避免激化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在法律指引意义上,此种处理方式没有绝对保护弱者,而是注意保护善良,体现了法律的公平,也与我国现有国情相符合,所以第三种意见是正确的。

责任编辑:李晓雷

第五篇:电杆伤人责任竞合电信公司担责七成

电杆伤人责任竞合电信公司担责七成

案情:2014年9月17日10时许,刘某被双庙村侯庄东头电信公司电线杆砸伤,送往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救治。经安徽正宇司法鉴定所鉴定,构成八级伤残。当天距事发现场间隔四根电线杆处,陈某等人在锯树,伐树现场电线有被砸和刮痕。法院委托苏州华碧微科检测技术公司进行司法鉴定,鉴定结论为涉案电杆内部钢丝抗拉强度偏低,钢筋骨架无螺旋钢筋,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导致电杆在斜拉线失效和突发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不排除伐树倾倒对电线杆形成突发外力。一审法院认定刘某受伤损失共计149571.76元,一审判决电信公司承担70%赔偿责任(赔偿104700.23元),伐树人陈某等承担30%(赔偿44871.53元)。

电信公司和陈某等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分析:公民的健康权、生命权受法律保护,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他人伤害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本案属于责任竞合。行为人在主观不存在共同故意或过失,行为人的单独行为不足以造成伤害结果的发生,而是结合在一起才产生同一损害结果,应根据构成侵害的多个原因对损害结果起的原因力的比例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电信公司作为线路管理人和责任人,使用了不合标准要求的电杆,导致电杆受外力砸伤人,存在过错应承担主要责任;陈某等伐树未尽到注意义务,对电杆断裂有一定外因作用,对损害结果的发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应承担次要责任。

启示:

1、要严把通信设施器材质量关。

2、责任竞合情况下尽可能责任少分担。

下载业务员如此私订合同公司应担责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业务员如此私订合同公司应担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