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从文故居导游词
朋友们!现在我们开始游览沈从文故居。沈从文故居是凤凰古城旅游景区中人文景观的最耀眼点,她因大文豪沈从文而闻名于世。近年来,一直受中外游客和知名人士的青睐和仰慕,参观沈从文故居的四方游客逐年增多。
沈从文故居是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清朝晚期建筑,分为前后两进,中间一个小天井,左右配以古色古香的厢房,给人一种精巧秀丽的感觉。那飞檐矗立的屋架和灰色牢实的墙体结结实实的融为一体,显得如此协调,那苍老陈旧的板壁和剥蚀脱落的门窗,显示房屋的陈旧与古老。据传,当年沈从文的祖父辞官回归故里,在中营街的中段买下了这块地皮,修建了这座四合院式的楼房。从沈从文的祖父到沈从文这一代,前后经历了三代,风雨沧桑几十年,也曾显赫一时。时过境迁,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已成过眼烟云。如今已是人去楼空。思慕故人,不禁令人凄然泪下。但可喜的是,这原属故主的古老楼房,建成了沈从来生平事迹的展览室。每天到沈从文故居游览观光的人络绎不绝,游人如织,无形中给人一种莫大的鼓舞和欣慰。
沈从文故故居陈列室:一张张清晰珍贵的图片,记录了沈从文步入尘世后所走过的艰难历程,那一行行流畅深沉的文字,忠实地记录了作家成长的过程。檀木方桌,藤编靠椅、古老的木质结构架子床,都是沈老当年使用过的实物。目睹这些实物,眼前似乎出现了沈老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在聆听沈老的教诲:“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文若其人,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不仅用心血给人们奉献了900余万字宝贵文化遗产,而且他的憨厚纯正,昭示自我,一生勤奋劳作,孜孜不倦追求的高尚品德和情操,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沈从文故故居著作室:沈从文的精品著作一本本闪耀着知识的光辉和魅力,把文化种子撒播在每个人的心田,开花结果,打造和构架中华民族二十一世纪光辉美好的文化春天。好范文 网www.xiexiebang.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沈从文故居这座坚固牢实、历经沧桑风雨的百年老屋,是一座蕴含深厚永远掘取不尽的文化知识殿堂;她是沈从文用心血凝结的永不坍塌的文化丰碑;她是古城凤凰一抹永不褪色的风景。朋友们,沈从文故居旅游到此结束!我们继续前往下一个景点参观。
第二篇:沈从文故居导游词
沈从文故居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沈从文故居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朋友们:
现在我们开始游览沈从文故居。
沈从文故居是凤凰古城旅游景区中人文景观的最耀眼点,她因大文豪沈从文而闻名于世。近年来,一直受中外游客和知名人士的青睐和仰慕,参观沈从文故居的四方游客逐年增多。
沈从文故居是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清朝晚期建筑,分为前后两进,中间一个小天井,左右配以古色古香的厢房,给人一种精巧秀丽的感觉。那飞檐矗立的屋架和灰色牢实的墙体结结实实的融为一体,显得如此协调,那苍老陈旧的板壁和剥蚀脱落的门窗,显示房屋的陈旧与古老。据传,当年沈从文的祖父辞官回归故里,在中营街的中段买下了这块地皮,修建了这座四合院式的'楼房。从沈从文的祖父到沈从文这一代,前后经历了三代,风雨沧桑几十年,也曾显赫一时。时过境迁,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已成过眼烟云。如今已是人去楼空。思慕故人,不禁令人凄然泪下。但可喜的是,这原属故主的古老楼房,建成了沈从来生平事迹的展览室。每天到沈从文故居游览观光的人络绎不绝,游人如织,无形中给人一种莫大的鼓舞和欣慰。
沈从文故故居陈列室:一张张清晰珍贵的图片,记录了沈从文步入尘世后所走过的艰难历程,那一行行流畅深沉的文字,忠实地记录了作家成长的过程。檀木方桌,藤编靠椅、古老的木质结构架子床,都是沈老当年使用过的实物。目睹这些实物,眼前似乎出现了沈老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在聆听沈老的教诲:“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文若其人,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不仅用心血给人们奉献了900余万字宝贵文化遗产,而且他的憨厚纯正,昭示自我,一生勤奋劳作,孜孜不倦追求的高尚品德和情操,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沈从文故居这座坚固牢实、历经沧桑风雨的百年老屋,是一座蕴含深厚永远掘取不尽的文化知识殿堂;她是沈从文用心血凝结的永不坍塌的文化丰碑;她是古城凤凰一抹永不褪色的风景。
朋友们,沈从文故居旅游到此结束!我们继续前往下一个景点参观。
第三篇:湖南沈从文故居导游词
朋友们!现在我们开始游览沈从文故居。
沈从文故居是凤凰古城旅游景区中人文景观的最耀眼点,她因大文豪沈从文而闻名于世。近年来,一直受中外游客和知名人士的青睐和仰慕,参观沈从文故居的四方游客逐年增多。
沈从文故居是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清朝晚期建筑,分为前后两进,中间一个小天井,左右配以古色古香的厢房,给人一种精巧秀丽的感觉。那飞檐矗立的屋架和灰色牢实的墙体结结实实的融为一体,显得如此协调,那苍老陈旧的板壁和剥蚀脱落的门窗,显示房屋的陈旧与古老。据传,当年沈从文的祖父辞官回归故里,在中营街的中段买下了这块地皮,修建了这座四合院式的楼房。从沈从文的祖父到沈从文这一代,前后经历了三代,风雨沧桑几十年,也曾显赫一时。时过境迁,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已成过眼烟云。如今已是人去楼空。思慕故人,不禁令人凄然泪下。但可喜的是,这原属故主的古老楼房,建成了沈从来生平事迹的展览室。每天到沈从文故居游览观光的人络绎不绝,游人如织,无形中给人一种莫大的鼓舞和欣慰。
沈从文故故居陈列室:一张张清晰珍贵的图片,记录了沈从文步入尘世后所走过的艰难历程,那一行行流畅深沉的文字,忠实地记录了作家成长的过程。檀木方桌,藤编靠椅、古老的木质结构架子床,都是沈老当年使用过的实物。目睹这些实物,眼前似乎出现了沈老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又在聆听沈老的教诲:“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文若其人,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不仅用心血给人们奉献了900余万字宝贵文化遗产,而且他的憨厚纯正,昭示自我,一生勤奋劳作,孜孜不倦追求的高尚品德和情操,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楷模。
沈从文故故居著作室:沈从文的精品著作一本本闪耀着知识的光辉和魅力,把文化种子撒播在每个人的心田,开花结果,打造和构架中华民族二十一世纪光辉美好的文化春天。
沈从文故居这座坚固牢实、历经沧桑风雨的百年老屋,是一座蕴含深厚永远掘取不尽的文化知识殿堂;她是沈从文用心血凝结的永不坍塌的文化丰碑;她是古城凤凰一抹永不褪色的风景。
朋友们,沈从文故居旅游到此结束!我们继续前往下一个景点参观。
第四篇:李大钊故居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乐亭。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游览我美丽的家乡,我也将尽我所能把我的家乡介绍给您。我相信当您经历了乐亭的红色之旅,感受了革命前辈的伟大风范,领略了乐亭乡情、水性、海韵的自然风情之后,您一定会对这片古幽神奇的土地留下永生难忘的回忆!我们今天的主要行程是参观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纪念馆和故居。汽车从这里出发到达目的地还需一段时间。我先利用这段时间把乐亭县简单介绍一下。乐亭古属孤竹国,秦时属辽西郡……唐代时属马城县,元代大定年间设置县。历史的嬗变更迭,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据马头营镇黄坨村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文物考证,六千多年前,乐亭故地已有人迹。唐太宗李世民、康熙大帝……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或征伐、或巡边、或游历,于乐亭留下足迹,同时也留下了美妙的传说掌故和诗词歌赋。潮音寺、古炮台、战国遗址、传瓦寺、李大钊故居……辉映着历史折光。大自然慷慨赐予乐亭众多精粹英华,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明,使这块滦河三角洲仪态万千、雄浑古朴,具有浓郁的沿河滨海特色。乐亭文化卓然于世,驰名中外的乐亭皮影、乐亭大鼓就诞生在这里。一个海隅小县能创造出两朵具有较大影响的民间艺术奇葩,在全国乃至世界亦属罕见。乐亭缸炉烧饼、刘美烧鸡、白苗笤帚、柳编、虾油……众多名产特产也蜚声域外。乐亭县还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鲜桃之乡”。所以这里享有“冀东天府”的美誉。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水土。乐亭历史上名人辈出,金少中大夫李亢章,京东才子“史香崔”,都是乐亭人,而最让乐亭人感到骄傲的是当代的革命先驱--李大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字守常,出生在距乐亭县城东南18公里的大黑坨村。他从小酷爱学习,立志效法洪秀全。因而,在青年时代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就一直环绕着他。遭到通辑后,他考入日本旱稻田大学学习。接触到进步革命思想。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参与创建成立中国共产党。撰写并发展了许多倡导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战斗檄文。他提出的重要宣言就是:“试看将来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27年,大钊同志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他是带着微笑带着希望走完他年轻的一生,实现了他的誓言: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在他呕心沥血的革命历程之中,不因短暂而流逝,反而更为名重当世。李大钊纪念馆各位请注意看,我们的车已驶到了李大钊纪念馆前,请大家带好自己随身物品随我下车。这座牌楼式的大门,就是李大钊纪念馆的南大门。“李大钊纪念馆”的馆名是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李大钊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乐亭县新城区大钊路觅园街1号,修建于1997年,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与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整个建筑物由灰、白、黑三大色系组成,朴实、大方、简明、庄重,与园林绿化相结合,在四周苍松翠柏和鲜花绿草的衬托下,纪念馆主楼更显得宏伟、壮观。李大钊纪念馆既是大钊同志的生平业绩陈列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是研究李大钊的中心,又是独特的红色旅游景点,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各界观众、国际友人达10多万人次,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根功绩柱,柱高3.8米,呈六梭形,用淡红色毛面花岗岩镶砌而成。刚劲有力的柱体上端,雕刻着红旗托党徽的图案。八根功绩柱占位八方,围成一个圆形,象征着大钊同志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丰功伟绩。李大钊一生的主要功绩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1、领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
2、在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3、关心青年的成长,培养了一代革命领袖人物;
4、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5、领导了北方工农运动,是北方工农运动的伟大领袖;
6、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成了国共首次合作;
7、提出了党抓武装的军事思想,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
8、提出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为中国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八根巍然耸立的功绩柱,令人肃然起敬,仿佛有一股伟人的力量在带着你前行。我们沿功绩柱平台向北就来到了纪念广场。纪念广场东西两侧的浮雕墙上,镶嵌着高1.2米,宽5米,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八块大型浮雕。这八块浮雕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㈠童年岁月;㈡含愤东渡;㈢五峰情深;㈣红楼星火;㈤五四旗手;㈥开天辟地;㈦国共合作;㈧赤旗世界。八块浮雕栩栩如生,展现了李大钊同志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战斗画卷。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纪念馆的主楼。38级台阶,象征李大钊同志走过的38年人生历程,寓意让前来参观的人们踏着先驱的革命足迹,缅怀大钊同志伟大功迹,寻找大钊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完成他的未竟事业。登上38级台阶,我们就来到了瞻仰大厅和陈列大厅。[1][2]
第五篇:毛主席故居导游词
毛主席故居导游词
毛主席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下面是毛主席故居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毛主席故居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毛泽东故居游览。毛泽东故居在韶山,但“韶山”二字从何而来?'韶'又是什么意思?让我为大家解释一下:相传舜南巡时,面对青山绿水,绮丽风光,命侍从奏九章韶乐于此。自此以后,人们把舜帝演奏过《韶乐》的这个地方叫取名韶山。“韶”便是虞舜时的宫廷乐名。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冲,是一个狭长山谷,过去居住着600多户人家。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栋古朴的农舍叫“上屋场”,1893年12月26日,太阳初升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早在1961年3月,国务院就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韶山山水溢清气,故居钟灵毓伟人”。独特地政治优势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故居成为世人瞻仰的革命圣地。自建国以来,毛泽东同志故居共接待中外客人近4000万,其中包括100多位我国党和国家的领导人、14位外国国家元首、30多位外国政府首脑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故居的前面是荷花塘和南岸塘。
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游泳,南岸塘就是他少时“习武练艺”的最好地方。1963年11月,郭沫若参观韶山时,曾指着这口塘感叹地说:“毛主席是少时游池塘,老年游长江啊!” 我们来看毛泽东同志故居。这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这里老百姓称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屋为邻居家,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总计占地面积56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70余平方米。1878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妇文氏迁居于此。后来毛家几代人历经几十年将故居改建和扩建军,到1918年建军成现状,但房子建成仅一年多,毛泽东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毛泽东在父母去世后又将弟妹带出去参加革命,故居由当地农民居住。1929年国民党政府没收了这栋房子,将它出租给农民,年深日久,房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部分家具遗失。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子,并对它进行了修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
大家今天看到的房子是按1918年的原状恢复的。这个时候是毛泽东家经济状况最好的时期,当时家里拥有这13间半瓦房和22亩田土。但是身为毛家长子的毛泽东并未继承父业,而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国政治的大舞台,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大门顶端挂着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堂参观。这里是堂屋,前面提到的两家共用的堂屋指的就是这一间。它在南方是摆酒席、宴请客人的地方,这里的方桌和板凳都是原物,这是神龛,是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穿过堂屋这扇小门往后走,我们便来到了“退堂屋”。这个大锅是煮猪潲用的。右边的脚盆是用来洗澡和洗衣服的。毛泽东小时候经常在此帮助父母劳动,用水桶挑水。这个大水桶是原物。这是南方农舍一般都有的天窗,它用来通风、透气、采光,天窗下有暗沟,用来排水。接下来,我们参观厨房。请看这个炉灶,过去农家的灶多用泥砖、三合土等砌成,用不了几年就得重作。
故居复原陈列时,根据这里老人的回忆复制了这口灶。1959年,毛泽东回来时,饶有兴趣地观看锅灶,故居工作人员随即问:“主席,您有这口灶像不像原来的样子?”毛泽东点点头说:“这个东西没有,是现代的。”于是后来工作人员把围子撤了。这里是火堂。南方农家没有专门的取暖。遇上很冷的天气,这上面有个挂钩,俗称炉膛钩,用来挂壶烧水的,过去农家没有热水瓶,客人来了,马上打过来水烧起来。当然这里也可挂吊锅,用来煮饭,冬天全家围坐一团边吃边聊,那可是热气腾腾的呢!1921年春,毛泽东在筹建共产党的过程中,回到韶山。当时他的父母已经去世。2月15日是毛泽东母亲的生日,那天晚上,他邀弟弟,弟妹及妹妹围炉烤火、拉家常。弟弟毛泽民一口气讲到这里这几年遭受到的灾难,毛泽东说,这些不只是我们一家发生的事,天下大多数人都这样,就叫国乱民不得安生,所以我们要舍小家为大家,出去做一些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工作。在毛泽东谆谆教导下,全家人相继离开家乡走上革命道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又总是教育自己的亲人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到最危险的岗位上去战斗,一家先后有六位亲人英勇献身,毛泽东的家庭成为革命家庭。关于这部分内容,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有专题陈列,欢迎参观。1991年,江总书记在此参观,了解这些情况后说:“这个地方很有意义。” 请看下一间横屋。这里通常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但在这里也发生过不同寻常的故事。1925年毛泽东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时,经常在这里召集一些父老乡亲,以下棋、打牌作掩护,召开各种小型会议,向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1927年1月,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再一次来到韶山。
他在这里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骨干开调查会,了解韶山农运情况,并对农运作了重要指示,他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著作,其中一部分资料就是在这儿收集的。这张桌子和这里的凳子是当时使用的原物。1月9日毛泽东离开韶山去湘乡考察,当时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并询问他何时再返乡。毛泽东眼望蓝天,沉思片刻,深情地对乡亲们说:“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需要几十年时间,再搞30年革命,反动派不打倒,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果然,当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再返故乡时,离开这里已整整三十二年了!毛泽东父母卧室。1893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这是毛泽东同志父母的遗照。毛泽东同志的父亲顺生生于1870年10月,是一位非常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民,青年时期因负债过多而外出当兵多年。回乡后,一边务农,一边做些猪、米等小生意攒积钱财。后来,他购置田地,扩建房屋,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夙愿。1920年他因患急性伤寒病去世,享年50岁。父亲的勤劳节俭和善于持家理财为早年毛泽东外出读书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毛泽东母亲生于1867年,她是一位勤劳善良、聪明贤惠的农家妇女。她性情温和,富有爱心,经常接济周围贫困的乡亲。父母亲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对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影响很大。1959年毛泽东看到母亲这张照片时说:“我还是挺像我母亲的。”他凝视良久,然后又说:“要是现在就好了,要是现在就死不了。”大家看到的这张陈旧木床是原物。
这里是毛泽东的卧室。墙上的照片是毛泽东和母亲及两个弟弟1919年春在长沙的合影。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长沙工作,小弟毛泽覃在长沙读书。因母亲病重,大弟毛泽民送母亲去长沙治病,所以他们母子四人才有机会留下这唯一的一张合影,毛泽东的母亲就是这年10月去世的。这张珍贵的照片由于毛泽东外婆家的珍藏而幸存下来。这里是毛泽东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当年,毛泽东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毛泽东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床边放一张条凳,凳上放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看书。冬天,他常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在劳动,晚上读书读得很晚。有时为了不让父母为他担心,便用被子蒙上窗户,躲在房子里刻苦攻读。在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后,毛泽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怎么这些书里写的英雄都是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从来没有描写过拿锄头劳动的农民呢?他苦苦思索了两年,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写书的人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是不会去写农民的,毛泽东很为农民不能上书而打抱不平。后来,他读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一书,这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主张,毛泽东极为赞同,并且燃起了复学的愿望。毛泽东卧室上面是一个小阁楼。1925年毛泽东回来开展农民运动,在楼上开过秘密会议。在实际斗争中,毛泽东培养的积极分子毛新枚、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6月,毛泽东在这楼上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由毛神福轩担任第一任支部书记。这五位同志后来为革命英勇献身。请继续往前参观。这是毛泽东家放农具的地方。毛泽东六岁开始参加劳动。13岁到15岁,因家里缺乏劳动力,他便休学在家从事农业劳动。毛泽东正式当过两年农民呢。这里放的水车石磨等都有是他当年用过的原物。这间小屋是碓屋,这里有加工大米用的推、碓和风车。1959年,毛泽东在这里亲自为罗瑞卿等表演如何使用碓,他说,他原来就做过这种劳动,这是一种较繁重的活。这是谷仓。最兴旺时,毛泽东每年最多能打粮食80担,除自家用去30余担外,粮食还有剩余。这里是牛栏。这是柴屋。毛泽东小时候常常帮助家里放牛、割草、打柴。这间是毛泽东小弟弟毛泽覃的卧室。毛泽覃生于1905年,13岁就跟随哥哥毛泽东到长沙读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政治和军事工作。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曾任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年4月,在瑞金东部的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1983年邓小平同志来到故居参观,当他看到与自己在江西同命运共患难的战友的遗像时,久久凝视着,深情地赞叹道:“毛泽覃是个好同志!”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毛泽民的卧室。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生于1895年。
1921年春,毛泽东回家教育亲人干革命,重点是做毛泽东的工作。因为毛泽民当时已成家。但毛泽东教育他,为能只看到自己这个小家,应该看到大家,想发、到大多数人的痛苦。毛泽民在兄长的耐心教育下,毅然舍弃小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他一直从事党的财经和后勤工作。1931年在江西,他担任过临时中央政府国家银行行长,长征到达陕北后,担任过边区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后来,他去新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先后担任新疆省财政厅和民政厅厅长。1943年被新疆军冷藏盛世才杀害,时年47岁。1991年江总书记参观到这里深情地说:“毛主席一家很了不起,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确,除了毛泽民、毛泽覃,主席一家还有四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毛泽东故居室内参观完全了,请大家到屋后参观。这时是毛泽东小时候劳动过地的地方。毛泽东从小热爱劳动人民,同情穷苦大众。有一年秋收时节,父亲毛顺生在这块坪上晒满了谷子。中午时分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农民们都忙着收拾自家的谷子。毛泽东看到邻居毛四阿婆一个人抢收谷子有困难,马上跑到她的晒谷坪帮她收完谷子,然后才回到这里抢收自家的谷子。可是,自家的谷子早已被雨淋湿,还被雨水冲走不少。父亲回来后很气愤。他向父亲解释说,人家很苦,还要交租,损失一点不得了,我们家里,自然不要紧些。大家从这普通的晒谷坪上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的风范和气度。坪下面是毛泽东家的稻田。小时候,毛泽东常在田里帮助插秧、除草、扮禾、他对这片土地非常熟悉,直到1959年,他还指着这片稻田告诉同人员说:这片田,下面的好些,产量高些,上面的差些。希望毛泽东的参观、访问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篇二:毛主席故居导游词
嗨!大家好!我是北海市的杨翰霖导游.就叫我杨导游吧!今天我要带大家去的地方是—湖南韶山毛主席故居.我们的第一站已经到了,那就是毛主席的家—上屋场.这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江南农舍,为“一担柴”式的房子,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占地566.5平方米.它座南朝北,背山面水.瞧!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邻,绿水莹莹,风吹过,荡起缕缕涟漪.向青山远眺,背依翠竹,绿水苍松和翠竹把这栋普通的农舍映衬得生气盎然.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来参观第二站—毛泽东铜像.位于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大门前80米处,像区占地5200平方米。毛泽东是我国以前的主席,他带领我们赶走了在我国捣蛋的日本.接下来我们来到我们的第三站—私塾的旧址—南岸.南岸位于毛泽东故居西侧.藏有《三字经》、《百家姓》、《论语》、《诗经》和《孟子》等儒家经典.我们的第四站是—毛主席纪念馆.它位于韶山冲引凤山下,坐南朝北.一共有因个展厅,四个展厅专题陈列: 《毛泽东遗物展》和《毛泽东一家六烈士》这两个展厅.今天,我们的旅游结束了,解散!各自带上随身物品,带好孩子,找个韶山宾馆住下.明天八点准时在这集合,明天继续介绍剩下没讲的四个景点.篇三:毛主席故居导游词
毛主席的故居是一间灰瓦砖木房子,里面有许多房间,以前里面是毛主席和他的弟弟、父母住的,他们睡的床是木制的,不是很大。房子前面有一个很大池塘,后面和左右三面环山,那上面种着许多昌盛的树木。导游告诉我们这风水好叫做“前有照,后有靠,两面山环绕。”
后来我们去毛主席纪念广场,广场很大,长183米,是主席身高的100倍,广场两边有许多各色各样的石头,上面刻有毛主席手书的诗词,旁边还有毛主席纪念馆和家族祠堂。之后我们瞻仰了毛主席铜像,铜像高10.1米,象征着十月一日国庆节,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广场上,人们有的读诗词,有的在和铜像合影,还有的在欣赏周围的美景。
来这里的人很多,毛主席在我们心里是永远不落的红太阳。大家读者毛主席的诗词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一定要按毛主席的话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