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代管县级供电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共)
自实行“两改一同价”工作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府关于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的部署,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初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电管理体制基本得到了理顺,取消了层层趸售的管理体制,杜绝了“以电养人,以电养政”现象,形成了市镇二级管理模式,在农村实行了“五统一,四到户,三公开”的制度;顺利地完成了农电人员的“三定”工作;农村电网通过改
造,电网结构日趋合理,电网布局得到初步改善,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综合线损不断下降,农村住宅到户电价大幅度降低,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得到实惠,社会效益日渐凸显;过去地方政府每年硬性分派就业人员到企业和企业对外经济担保贷款的做法得到有效控制,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和压力。总之,实施“两改一同价”工作后,农村用电量不断增多,有力地开拓了农村电力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最终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成效是显著的。但是我们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也遇到一些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的问题,现结合实际,谈谈个人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县级供电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工作难度大。县级供电企业实行由省电力集团公司代管,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受行业和原体制的影响,人财物管理不到位,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既管又不管,而省、市电力部门对代管局的管理又不到位,导致代管者管不到位,原管者又不敢大胆管,最后出现两头都不管的脱节现象,使我们的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领导班子、人员、经济的运作、电价执行和电费的收缴及安全生产等,作为基层领导,必须坚决按代管原则向上级负责,严格管理,这是本职的应尽职责,但往往又会引起地方政府的误解。当企业在工作中碰到困难,需要请求地方政府协助解决时,他们以我们是省代管的单位为理由,能推则推。每逢地方搞什么建设或者搞什么活动、什么招商引资等需要供电企业协作时,就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完成,往往还要无偿支持,否则,招来批评、甚至责骂,使关系紧张,矛盾加大。例如,供电部门对欠费大户进行依法催收,并对其采取停电处罚措施,地方政府便出面为他们说情,甚至以“支援地方经济”的名义进行干预,使电费变成呆帐,影响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转。
2、农电资产尚未界定,债权债务纠缠不清。农村供电所自从由供电部门接管以来,至今一直未按有关政策规定界定农电资产,使债权债务纠缠不清,有些镇政府机关以资产未界定为由,用电长期不交费,欠费现象日益严重,而且还有上升的势头。不少村民资产问题到供电部门上访的事件也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供电企业正常运作,制约了企业生产的发展。
3、地方电上网价与到户电价审批不同步,造成代管县供电企业政策性亏损严重。自实行“两改一同价”工作以来,到户电价由省规定,地方电上网价又由地方政府核定,这样自然形成地方保护而核定比较高的上网电价,造成供电企业经营亏损大。就兴宁电网价格而言,兴宁小水电上网电价较高,平均每千瓦时高出省规定上网价格0.2/元kwh左右,且上网比例大,2000年上网电量占用电量的89%,2001年上网电量占用电量86.1%,以及小水电税差大,小水电抵扣税6%,税务部门对供电部门课税17%,相差11%,这样就无形地增大供电企业的经济负担。造成了独立核算的代管县级供电企业政策性严重亏损。
4、体制改革、人员分流安置工作难以开展。由于历史的原因,趸售县供电企业人员严重超编。现在趸售县级供电局虽然实行代管,进人得到控制,但人员管理机制依然未改变,人员多,售电量少,致使县级供电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供电成本高,现在上级还没出台有关减员增效、下网分流的配套政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然会触及到个人的利益,需要慎重决策,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矛盾的激化,影响到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仅靠县级供电部门本身难以开展精简人员和竞争上岗工作。
5、网改资金缺口大。代管县级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不好,资金筹措非常有限。因此,过去对农网改造投入少,导致农村线路残旧、老化、电能损耗大。虽然已投入资金进行改造,由于网改投入资金比例小(我市电网改造需2.68亿元,到现在仅投入8500万元,占31.7%),还有相当一大部分线路仍在陈旧老化的状态下运行,因此,线路损耗大,同时,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隐患。
6、城区路灯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代管县级供电局本是地方电力供应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还有一部分供电局仍然承担着城区路灯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的任务,这就无形加深了供电企业的管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使企业资金运转更加困难。
二、鉴于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取消“代”字,实行直管。为解决和理顺当前代管县级供电企业管理的矛盾,使代管县级人财物管理到位,建议上级部门采取切实可行办法,理顺管理体制,对县级供电企业尽快实行直管,这样可以减少来自各方面的干预和压力,才能较好地执行上级有关规定,有利于企业开展工作,提高代
管县级供电企业现代管理水平,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切实履行代管职责,理顺和处理好相关问题,代管县级供电企业才能规范运作:(1)界定资产,化解矛盾。按照国家经贸委规定,对县、镇及以下的农村集体电力资产采取自愿上交,无偿划拨,供电企业必须接收并承担运行管理责任,供电企业通过降低电价作为对农村集体供电资产所有权的补偿。根据这一原则,建
议上级与地方政府协调,尽快搞好电力资产的界定,才能把因资产而引发的问题得到正确解决。(2)同步审核电价,理顺企业经营。到户电价已由省核定,地方电上网电价也应由省统一核定,否则,代管县级供电企业难以解决因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而出现的政策性巨额亏损。因此,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出面与物价部门和地方政府协调,同步审核比较合理的地方电上网电价与到户电价,省要收回地方电作价权,取消地方电上网价及优惠电价等地方保护主义的做法,或上级有关部门要明确规定地方电上网的最高限价。这样,才能巩固“两改一同价”工作的成果,确保电价不反弹,扭转供电企业长期亏损问题,确保供电企业正常运转。(3)明确规定“同网同价价差”的管理和使用”。“同网同价价差”是“两改一同价”的产物,由于供电企业过去只抄到农村配变总表,而现在直抄到户以及村电管站电工费用(8分钱)已无来源后,出现的政策性亏损的补偿。因此,建议上级部门要明确制定“同网同价价差”的管理和使用,避免地方政府将其变成第二“地方电价差”,为地方政府所占有,使到供电企业的政策性亏损无处弥补。(4)统一制定竞争上岗和减员增效办法。由于历史的原因,代管县级供电企业人员严重超编,且人员的素质偏低,为适应电力改革发展的需要,实现竞争上岗和减员增效,建议上级要制定人员精简的实施办法,确定人员分流费用及资金的筹措,达到统一标准,搞好人员分流和安置工作,尽量减少或避免矛盾和纠纷的发生,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确保供电的安全,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5)城区路灯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不属供电局业务,应由市政府或城管部门管理,建议上级制订有关规定,把不属于供电企业管理的城区路灯管理分离出来,减轻供电部门的负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供电事业中去,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
3、加大网改投入,确保农村电网安全、高效运行。县级供电企业电网基础比较薄弱,线路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架设,变压器是高损耗,虽然已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改造,但由于投入资金比例小,还有大部分电网设施仍处在残旧老化的状态下运行,导致线损高,回收率低,只有加大网改的投入,特别是山区县的电网改造投资才能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降损增效,才能使电网安全运行,确保电量回收和电价不反弹。因此,建议上级对代管县级供电企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追加农网改造投资,支持代管县供电事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当前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工会工作特别是小微企业工会工作的对象、内容、方式和环境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会组建难。主要是非公企业中的小微企业工会组建困难,一是认识不到位。概括起来为“三怕”:一怕建工会影响企业稳定;二怕建工会增加企业负担;三怕工会开展活动影响企业生产。二是组建不到位。许多企业常以各种借口拖延组建时间,或是应付了事,搞形式主义,所建工会有名无实。三是规范不到位。所建工会没有按规定完善,成为无牌子、无章子、无活动、无人员、无经费、无场地、无资料、无机构的“八无”工会。
2、经费收缴难。按《工会法》2%比例计提的规定,好多单位没有到位,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工会经费单列项目,由此给工会经费收缴带来较大困难。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抵触情绪大不愿交工会经费,一提工会经费就连工会组织都不愿建。许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时好时坏,工会经费的征收面和收缴率难以保证。
3、依法维权难。一是企业民主管理普遍削弱,职工的民主权力无法保障。二是厂务公开难落实。许多小微企业集体合同签订之后就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没有履约续签下文。厂务公
开流于形式,起不到监督作用。三是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现象时有发生。《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为职工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持,但执行起来不尽人意,非法用工、拖欠工资、缺乏劳保待遇的情况仍存在。
4、活动开展难。一是缺乏必要经费;二是人员难组织,积极性不高;三是职工需求不一致,活动无创意,不切合实际,效果不好。
5、自身建设难。企业的工会干部兼职多,特别是小微企业即使有工会主席多为兼职,工作精力受影响。
二、几点建议
一要加大宣传,依法维权,全面落实《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广泛宣传,让各级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广大职工都懂得自身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与此同时,各级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工会法》、《劳动法》的执法检查力度,对违反《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现象要问责追究,切实维护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要创造条件,彰显作用,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工会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提高工会工作地位的核心保证,是工会开展工作和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在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为工会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营造好 的发展环境,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上级工会组织要在业务上加强指导的同时,还要经常与下级工会的同级党委政府交换思想,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工会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最大程度的重视和支持。
三要突出重点,培育品牌,努力形成工会工作特色。工会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围绕工会的社会职能做好文章。要按照全总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找准工作重点,集中力量,重拳出击,打响品牌,形成“特色工会”、“影响工会”、“魅力工会”,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职工群众的向心力、社会效果的影响力。
四要转变观念,创新机制,不断推进工会自身建设。一是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组建工会要有硬性要求,对已组建工会和工会活动开展好的企业要给予优惠政策。二是建立完善困难职工维权帮扶保障机制,特别是帮扶中心的建设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保障困难职工生活。三是要注重工会干部管理和培养,充实工会后备人才力量。并且要花大气力改善工会的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全面提升企业工会的发展能力。
第三篇: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铁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对象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段党委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这个党建工作着力点,以解决脑子懒、步子慢、作风散、措施虚为突破,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有效性,为完成三大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保证。
一、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铁路现代化的进程中,干部职工思想受到深刻影响,发生很大变化,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主要有:
1、“融入中心”方向偏移,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一是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铁路运输供求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逆转,在安全经营稳定三大任务的压力下,部分政工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方向偏移、重心移位,大家一门心思忙于安全运输‚硬任务‛,而忽视了思想保障‚软实力‛,淡化了‚两手抓、两手硬‛的责任,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安全管理、货源营销、增运补欠、节支降耗上。谋划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精力减少,调查研究出现空缺,思想教育脉搏把握不准,没有针对性地观察和体会职工的所作所为,不知职工所思、所想、所求。二是政工力量减弱。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化,使站段的管理模式、人员结构发生变化,使得政工队伍与业务干部比较,存在人员不足、年龄老化、后备力量脱节等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进车间、到班组、落人头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直接催生畏难情绪,对做好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慵懒的等靠思想,认为改革是路局的决策,对诸如岗位调整、收入分配等产生的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在政策引导、形势教育、矛盾化解和思想稳定上动脑子、迈步子主观能动性不强,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政工队伍年龄及后备力量‚瓶颈‛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活力和思想领域的活泼氛围大受影响,一些基层组织老思路、老步伐、老做法问题突出。客观上的力量薄弱导致了某些环节思想政治工作细、实、真的淡化、弱化,抓工作一紧二慢三罢休的情况比较普遍,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看不见、摸不到,多一点、少一点无关紧要,有些教育内容抽象的多,形象的少,未能结合实际深入展开。
2、“融入中心”思路单一,教育方法缺乏“前瞻性”。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实。面对站段整合引发的思想政治工作、职工队伍建设方面的重大变化和挑战,以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尤其在职工收入这个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对接点‛不到位,缺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上的创新,理论学习没有针对性、缺少情理启发和精神激励,方法死板,只是当好‚传话筒‛,一味地念念文件、读读报纸,上头说啥我说啥,能引起共鸣互动的话题很少触及,为‚要求‛而学使职工产生厌烦情绪。二是宣传教育工作不够。对上级深入推进改革发展重要指导精神和要求的传达照本宣科、点到为止;即使系统地重点学习、传达,也在联系实际进行深化和拓展上存在不足,教育方式、方法上只是片面追求即时效应,实际效果较差,致使职工不易接受,没有很好地给职工群众搭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安全发展、促进内外和谐的奋进‚舞台‛。三是机制考核力度不强。虽然有政治工作考核办法、评价标准,但考核比较随意,不规范,与考核办法不对应、不相符,存在走过场现象。现实中一些基层组织未形成综合性、社会性、动态性、对比性的日常评估和考核机制,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约,用行政管理代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常态,形式化的思想政治考核‚杠杆‛在开掘潜能、提高素质、调动积极性、激发全员劳动和创造热情的力度大打折扣。
3、“融入中心”不够协调,机制建设缺乏“实效性”。一是‚一岗双责‛缺乏配合。部分车间(站)主任(站长)和支部书记融入意识不强,日常工作缺乏交流,部分工作未能做到相互配合,存在党政正职各负其职,各尽其责的现象。思想政治工作与运输管理缺乏统筹谋划,缺少合力作用,致使思想政治工作未能切实融入安全生产,看不到发展进程中问题的复杂性、任务的长期性,看不到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更不能通过细致有效的工作解决职工头脑中的疑惑。二是‚一岗双责‛缺乏认识。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成绩不易量化,而企业越来越追求安全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越来越重视各项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果。基于这种观点,部分车间(站)主任(站长)重生产、轻教育,认为抓住了安全经营就抓住了一切。而支部书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性及价值作用表现在思想统领上,只要尽心尽力做好职工思想稳定工作,便问心无愧。尤其是一线班组对‚一岗双责‛认识模糊,制度执行力较差。三是‚一岗双责‛缺乏互动。由于认识上的模糊,基层工作存在隔行隔山的情况,车间(站)主任(站长)强调安全管理‚一把手‛责任,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在整体工作布置以及执行落实上‚一条腿走路‛。支部唯‚思想‛行动,主观上的职工思想问题大多与实际问题和物质利益有关,而思想政治工作并非权利和物质的决定者的思路偏颇,隔离了‚融入‛安全发展这个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整天围着文件转,思不出位、行不越位,实际工作少有通力互动。
4、“融入中心”情感不到位,服务手段缺乏“结合性”。一是缺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性分析,形成了一刀切。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对工作对象的研究没有准确把握住青年与中年、党员与群众、机关干部与普通职工等各种不同层次的群体差别。不能做到区别对待,不能准确把握需要与服务的关系,切合实际的感情融入缺失。二是缺乏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结合。对职工期盼通过改革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以及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和措施时,没有很好地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相一致,在大力倡导奉献精神的同时忽视职工的精神追求与合理的物质追求,割断了个人命运与单位兴衰地联系,光要付出的‚精神战‛伤害了职工的工作激情。三是缺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氛围。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要靠广大职工去干事业。但一些车站(车间)一味严字当头,只讲从严管理、以严治路,无暇顾及宽松工作环境和良好人际关系创造,把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帮助职工排忧解难的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看作‚业余‛事情,平常不思考、不分析、不实践。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影响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工作的良好运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渗透力、约束力和感召力就更为迫切和必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应进行多方位综合考虑,从目前看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强化班子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增强生命力,关键要提高两级班子的五种能力:一是提高把握工作大局的能力;二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三是提高驾驭安全局面的能力;四是提高创新经营管理的能力;五是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尤其是在铁路改革以及经营安全压力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深层次影响的情况下,更要求每名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四中全会精神,下大力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问题,求真务实,坚持‚八到‛:情况到职工中了解,问题到生产一线解决,干部到职工中考核,人才到职工中培养,课题到职工中调研,感情到职工中融洽,工作到职工中落实,效果到职工中体现,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把方向、聚力量、带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2、落实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一是针对生产力布局调整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跟进整合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做职工需要的事、说职工想听的话、讲职工能懂的理,化解矛盾做到以情感人,处理问题做到以理服人,尽可能把无情的改革同有情的操作结合起来,让职工群众时刻感受到组织的理解与关心,从而激发干好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紧密围绕改革稳定主题,加强关键时期、重点阶段的思想政治融入工作,针对性地开展‚解疑释惑‛和‚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把问题和隐患解决在矛盾源头,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安全生产、增运补欠全过程,通过宣传舆论引导,讲清面临的形势任务,强化思想引导,稳定职工情绪,鼓舞工作干劲。
3、着力提升素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要建立一套灵活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体系,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变单一的理论教育为整体素质教育,为职工思想教育、提高素质注入新鲜血液,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要围绕中心工作,继续抓好‚五爱三保‛主题教育,并利用‚乘高铁、看发展、迎国庆‛教育成果,扩大先进模范效应,进一步提升劳模先进的感召力、辐射力和推动力,努力把职工的‚爱国心转化为事业心、自豪感转化为责任感、凝聚力转化为战斗力‛。
4、狠抓机制落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聚合力。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制度,确立‚主要领导要抓在‘手’上,分管领导要干在‘位’上,政工人员要定在‘岗’上‛的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干机制,进一步细化、量化,完善支撑安全、稳定、经营发展大框架的‚严格管理+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同时,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内容纳入党政工团组织的季度、工作目标,实行思想政治工作与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确保党政工团各级组织明确任务,认清方向,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齐抓共干的聚合力。
5、创新管理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约束力。思想政治要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必须深化和加强‚一岗双责‛制度管理,靠科学规范的制度作保证,用制度来管理人,用制度来约束、促进。一是要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一岗双责‛导向制度。要坚持‚一盘棋‛、‚大政工‛主流思想,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新理念,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二是要创新‚一岗双责‛考核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管理紧密挂钩,与干部的政绩考核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人人管、时时抓。三是建立‚一岗双责‛工作例会制度。站段党委要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座谈会,总结‚一岗双责‛好的做法,推广好的经验;车间(站)党支部要坚持‚一岗双责‛月分析、季总结制度,对执行、落实情况把脉定调,准确掌握工作动态;一线班组要落实一日作业过程中的‚一岗双责‛工作制度,反馈思想动态、协助做好稳定等工作,及时化解职工之间的各种矛盾,构筑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堡垒。
第四篇:当前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合同,亦称“契约”、“合约”、“协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和主体经济行为的外在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纠纷解决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纠纷解决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是目的。通过合同管理,现代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平等的制约和权利,从而为当事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因此,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加强合同管理工作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最基本的要求。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企业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一、目前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如果说企业财富的一半来至于合同,那么企业的风险大部分也来至于合同。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深刻的。纵观现状,我国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笔者按照合同管理的不同阶段分别列述。
(一)签订阶段常见的问题有:
1、合同主体失当。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适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实践中主要应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虽然具有上述两种能力,但不是合同当事人,即当事人错位,也是合同主体不当;二是虽然是合同当事人,但却不具有上述两种能力,同样是合同主体不当。
2、文字表述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容易引起和制造合同争议。依法订立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需要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作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3、合同条款不完整。就是说条款表述不全面,没有穷尽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其中有缺陷、有漏洞。常见的漏洞往往是违约责任。有些合同只讲好话,不讲丑话;只讲君子语,避讳“小人言”,不懂得签合同应当“先小人后君子”的诀窍,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看不到违约如何处理的具体可操作条款。
4、只有从合同而没主合同。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如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等。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是“无源之水”,而“无源之水”是不存在的。实践中往往发生合同效力方面的问题。
5、违法签订合同。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不少建筑施工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
6、境外合同文本的疑问。我国加入WTO后,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
国情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这些合同文本存在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回避,必须在合同上加以澄清,弄清其含义,确定主文本或堵塞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
(二)履约阶段常见的问题有:
1、变更合同不及时。由于情势变化,在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这种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
2、履约书函不重视。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建筑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可惜这一点往往被忽视,结果受到惩罚。
3、履约不鉴证确认。履约过程中的鉴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公司的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4、忽视诉讼时效。如:建筑行业被拖欠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有些拖欠没有诉诸法律,但当起诉时才发现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超过了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等于权利人自行放弃了实体胜诉权。
5、合法权利不行使。我国《合同法》赋予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但大多数企业不会行使。发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进度款,如:建筑公司可以行使抗辩权停工,但却没有行使,怕单方面停工要承担违约责任,结果客观上造成了垫资施工,发包方的欠款数额愈来愈大,问题更难解决。
6、不重视证据(资料)法律形式。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
(三)合同管理全过程忽视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只把法律顾问作为“消防队”对待,法律顾问没有机会参与合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更不用说建立以法律顾问为主导的合同管理制度和模式的问题。
二、建立以法律顾问为主导的企业合同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签订的合同是民事合同,企业通过合同所确立的民事关系,是—种受法律、法规等保护的民事法律关系,企业通过签订合同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由此可见,由于合同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合同不同于企业内部的生产人事、财务等管理工作,已超越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使之成为一种受法律规范和调整的外部社会关系,其间涉及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所以合同管理应由企业法律顾问为主导。
企业合同管理应采取企业法律顾问为主导和各业务部门、各单位分口管理的模式。企业法律顾问部门对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负有咨询、审查、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具体操作上,对合同实行分级、划块管理,各业务部门(主要有供销、基建、技术等)和所属各单位(若有,主要是指各个分公司、驻外机构)作为台同二级管理单位,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合同签订和履行,并向法律顾问定期通报有关合同的执行情况。具备条件的可以建立信息共享互通的内部局域网联系统。这样.企业和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对合同的管理做到机构、人员、制度三落实,形成完善的以法律顾问为主导的企业合同管理体系。
如前所述,合同关系自始至终是一种法律关系,所以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也应当是自始至终的全过程、系统性、动态性的管理。根据多年来我国企业的合同管理实践,合同管理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制度保障优先。要实现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人手,制定对本企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预警和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企业法律顾问在合同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等。企业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二)加强制度落实。加强人员的培训教育。合同管理人员和签约谈判人员(含授权签约代表)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组织实施以法律顾问为主导的合同管理法律知识技能学习培训,使合同管理人员和签约谈判人员基本掌握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同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这不但增强了参与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也提高了企业法律意识,有力促进依法治企工作的开展。
(三)严把重大合同审查关。企业重大合同主要有:中外合资合作合同、企业购并合同、联营合同,独家代理协议、重大技术改进或技术引进合同和开发合同、商业秘密保护合同、涉及担保的融资合同和买卖合同、房地产开发与交易合同、使用权转移合同等。把这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影响大的合同做为合同管理工作的重点对象,从合同的项目论证、对方当事资信调查、合同谈判、文本起草、修改、签约、履行或变更解除、纠纷预警和处理的全过程,都由法律顾问部门参与,严格管理和控制,有力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强调履行跟踪监督和结算管理。合同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合同的及时有效履行,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所以;企业法律顾问对合同的履行进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监督可以知道企业各类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履行的原因,以便随时向各部门反馈,排除阻碍,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另外,合同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法律顾问部门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履行的监督,具体可采取或制定贷款支付复核程序,实施有效的管理。
(五)及时化解和处理违约纠纷。合同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违约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强制履行等法律后果。法律顾问部门审查合同时选择合适的违约条款和纠纷处理条款显得很重要,一旦发生违约情形,法律顾问要区别情况、评估得失,及时通过律师函、律师意见书、法律建议
书等形式及时提出解决纠纷建议方案,并灵活采用协商、调解、和解等方式短时间、低成本地化解纠纷,为企业创造和谐的经营环境和社会美誉度;在必要时启动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企业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开展。合同管理一方面事关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关系到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企业合同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法律顾问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笔者相信,现代企业若能建立健全以企业法律顾问为主导的合同管理机制,对合同实施及时有效的动态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有效的法律保障。
第五篇:当前灌区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与建议
当前灌区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按照局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我科会同局办公室、规计科等科室,组织开展了“走基层、察民意、转作风”调研活动,先后深入六总站、宝工局及部分基层管理站,采取一线专题调研,并利用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之机,与基层相关单位负责人、部分干部职工,就全局供水、发电、企业管理与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现行政策执行情况,同职工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以“建设和谐灌区、恭听群众要求、了解职工期盼”为主题,深入基层一线,召开座谈会听取一线干部职工对全局相关经营管理政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村入户和群众促膝交谈,了解基层职工和群众呼声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调研工作,及时梳理归纳、研究分析、讨论确定整改方向和措施,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制约灌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1、调蓄能力不足,水源严重短缺
由于渭河水大沙大的特殊性,灌区现有6座中型水库已淤积0.82亿m3,有效库容仅剩1.72亿m3,调蓄功能逐年降低。随着上游地区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区间用水量的大幅增加,灌区水源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异常突出。特别是原规划给塬下灌区补水的石头河水库向西安市供水后,使得水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站之一,主要从事节水技术、灌溉制度、需水量研究及“三情”测报。10余年来,管理局一直从水费收入中拨付部分费用,使其勉强维持,试验研究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同时,地下水观测由于没有经费来源,观测的井点由原设计的256个减少到现在的97个,井点缺漏、观测设施落后,难于满足“三水”平衡研究的要求。灌区7个旱情测报点,定时监测灌区墒情、雨情、苗情,但设施运行维修费用一直缺乏投资保障。另外,抗旱服务队作为纯公益性机构,抽水机具、抗旱物资、运行维修等费用也没有固定来源。
5、债务负担沉重,经营举步维艰
为了加快发展,管理局举债经营,从银行借贷12750 万元用于产业结构调整。这些债务,每年仅利息就高达1000万元,现阶段不仅无力还本,而且支付利息也捉襟见肘。同时,受水源及渭河生态水常流量政策所限,“九五”以来修建的3座水电站机组出力一直未能到设计标准,且受高含沙、高水头影响,运行成本较高,难以做到“以电养水”。
二、对策与建议或意见
1、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投入人力财力,加强与人大、政协代表、新闻媒体的勾通、宣传,与厅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做好农灌水价政策补偿或灌区事业单位综合改革的政策争取工作。
2、适度整合局机关科室,设立专职机构,做好城工供
5、为鼓励基层总站、站加大执法维权创收、资源开发项目创收力度,局应适当提高给基层单位的维权创收与开发创收费用补贴标准。
二O一四年六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