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的中专生化教学[大全]
新形势下的中专生化教学
玉溪卫校梁学义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等医学教育护理专业的教学改革经历了许多个回合,从学制确定到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课程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总的目的是使中等医学教育所培养的护理人才更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和各类护理对象对护理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教育体系、结构的重大调整,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2006年9月卫生部科教司印发的《关于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卫生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为此,要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课程体系,构建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为主线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此为原则,今年5月“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对2001版《教学计划》修订的基础上颁发了2007版新的《教学计划》。
2007版《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将《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并改名为《生物化学基础》,安排18——20学时。不仅是学时大大减少了,而且课程名称都改了。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来理解、适应这种调整和改革,如何来适应这种新形势下的教学?为此,谈一点初浅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一、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本质特征,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其主要内容。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正常进行,一旦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发生异常,则必然引起生理机能的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生。反之,机体的疾病也会引起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异常或障碍,或加重病情,或导致一些继发疾病的发生。就疾病的治疗来讲,也常常是通过药物或非药物的方法来将异常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纳入正常的代谢轨道,从而发挥治疗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生物化学》就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它从更微观、更深层次的分子水 1
平研究人体生物分子和能量的代谢,更本质的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护理的关系。因此,它不仅是医学各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护理职业的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生物化学的许多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学习生理学、药物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以及内科、外科等临床护理的重要基础,没有生物化学的知识作为基础,学生在学习医学课程、理解医学问题、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时就会因知识结构的欠缺而显得力不从心。如缺乏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的知识,学生对“受体”、“免疫球蛋白”、“消毒灭菌”、“抗菌素的作用原理、特点、适应症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抗肿瘤药的作用原理、特点、适应症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重要问题就不能进行很好的学习和理解。又如学生缺乏营养物质代谢方面的知识,那么就对临床常见的“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和肝硬化”、“代谢性酸碱中毒”、“冠心病”等重要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防、预后等问题不能很好的认识和理解,更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同时也不能对患者实施有效的营养代谢支持的护理。再如,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加速,“慢性病”、“生活方式病”、“富贵病”等新型疾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成为21世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而这些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就本质上来讲,就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机体代谢和调节失常所引起。还有,不同类型的人,虽然患同一疾病,但是,由于其代谢特点的不同,临床治疗的方法、所选用的药物和治疗期间出现的反应就不会相同,所需进行的护理当然也就不同。如果学生缺乏物质代谢和调节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清楚不同类型人的代谢特点,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也就不可能达到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要求。
新的教学计划强调了“技能型”、“服务型”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理念。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培养的只是会操作的“劳动机器”,而应该是以必要的理论为基础,能根据患者、患者的病情和特点,临床治疗及治疗中出现的情况,有机应用所掌握的“必要知识”
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并具有较强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的“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具有“较强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要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就必须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以此指导临床护理实践。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技能型”、“服务型”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标准。
二、课程内容的适用性
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广而深,已渗透到临床护理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护理专业新计划的“培养标准”中要求毕业生要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医学知识”,那么,如何根据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对中等护理人才的定位以及护理岗位的工作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充分突出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的“必需性”,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生物化学》本来就是一门基础课,是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后续医学、护理课程奠定基础的,没有或太少则“知识大厦”不稳固,太多而全则与“人才定位”不匹配。那么,在新计划规定的、十分有限的学时(18学时左右)内具体选择哪些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构建护理专业“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为主线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一是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基本过程(或主要途径);二是这些代谢途径的主要功能和生理意义;三是与其他学科相关的重要基础知识。四是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异常与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和护理之间有关的知识和内容。主要应包含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ATP与能量代谢和肝脏生化与常用的肝功能检验指标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其次是要兼顾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三、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根据新计划选修模块1的学时安排,五门课程总学时为90个课时,意味着《生物化学基础》这门课程只能安排18——20学时左右。带来的问题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
1、多媒体教学
新计划的实施对《生物化学基础》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生物化学基础》的课程特点决定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具有诸多优势, 它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紧扣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传统教学法,合理组合多媒体的多种信息元素,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⑴多媒体课件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动感内容,更加通俗易懂。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而且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更好地解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生物合成”章节时,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展现这种动态的合成过程,学生普遍反映很难理解,更谈不上记忆了。而应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可以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示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阶段,使学生能很容易掌握“核蛋白体循环”的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⑵多媒体课件功能强大、方便快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所讲内容设臵适宜的背景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接受知识,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习效果。多媒体课件还能直观、生动地反映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结构及各种物质代谢的化学反应过程,使教师把以往收换投影片及挂图的时间节约出来用在讲解上。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重复性好,学生可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或摘录笔记,不必担心会遗漏笔记,上课时可更专心听课,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
⑶多媒体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用于板书上,教学时间不能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信息量较少,有许多新知识由于时间关系,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讲述。而多媒体教学则是把要讲的内容都在课前做好,课堂上少写字,这样就节省了课堂上写板书的时间,将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增加教学信息量,传授一些新知识、新进展,尤其对于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这门生命科学的前
沿学科来说,扩充信息量就显得更为重要。另外,节省的时间也可为师生互动留下空间,便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可以从以上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并能当堂向教师求教解决,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测试学生当堂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
2、“图示板书”教学法的应用 众所周知,板书是教学的窗口,它不仅能系统地体现所讲内容的知识结构,而且能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因此,精心设计板书已成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化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验体系,教学中,教师通过灵活的板书设计,可启发和诱导学生高度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理解力和牢固的记忆力[1]。“图示板书”不同于单纯的文字板书,它是图示与文字的有机结合,即图文并茂,其价值在于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中各种因素的联系,采用形象的手法设计,使知识系统化和形象化。生物化学“图示板书”设计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精练的概括性、清晰的条理性和显见的直观性,应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求实、求新、求精。笔者在生化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和分析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图形、表格、色彩和文字,设计运用“图示板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喻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内容微观抽象,难以理解,难以接受,师生们普遍反映,生物化学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作者在多年来的教学中发现,恰当的比喻能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从而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血浆脂蛋白”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讲:血液中有四种血浆脂蛋白,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功能是自肝脏向肝外转运胆固醇,其含量增多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功能是自肝外向肝内转运胆固醇,其含量增多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这里我们可把血管比作街道,胆固醇比作垃圾,LDL比作街道上行走的乱扔垃圾的人,HDL比作清道工,肝脏比作垃圾处理站。这种比喻可避免同学们死记硬背。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比喻,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于素质教
育也大有裨益。类似比喻还有不少,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善于积累,恰当运用。
4、启发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的应用 教师为了准备一堂课,要花费几倍甚至更多的时间组织教学内容,比如对板书设计、表达措辞都要做积极充分的准备,使学生有“时间过得太快”的感觉。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用较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如在“酶的概念”一节中,可提出这样的问题:1)在咀嚼米饭时会感觉到有一股甜味,这是什么原因?2)淀粉遇碘呈蓝色是学生熟悉的小实验,当在淀粉溶液中加入少许唾液时,过一会儿,滴加碘液为什么不呈蓝色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思考、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再进一步讲解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酶的概念。
5、加强临床与基础的结合 所有的疾病均有生化基础,生物化学反应的协调平衡是机体健康的保证,疾病反映了生物分子、生化反应和生化过程的异常,联系具体临床病例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病例教学,将生化理论与临床问题相联系,使他们发现生化的基础理论能在临床实际中得到充分利用,而不再是死记硬背的空洞知识。比如讲“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时可结合抗生素、抗癌药的作用机制;糖代谢可结合糖尿病;脂代谢可结合高脂血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蛋白质代谢可结合肝性脑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第二篇:生化教学工作总结
生化科教研工作总结
03—04学年第二学期
市四中 阮灶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研工作的指示精神,全体生化科教师围绕学校提出的“三讲”“一上”“一评”以及“三个为主”的要求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教研工作计划。回顾这一学期,我们生化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积极开展生化科的教研教改研讨会。了解教学动态以及进行经验交流,组织全体生化科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运用新课程标准要求备好课和上好课。
二、积极开展“三讲”“一上”“一评”活动,以此推动和激发教师的教研教改的热情,通过这一活动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在教研活动中,各位教师都积极地参与,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及改进的方法。在公开课上,表现了一些较为优势的课例。如冯泳、黎记明、黄美云等老师的公开课,能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特点。
三、积极推进学校立项的教研教改专题研究。本学期主要是以化学科为代表把“将实验探究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研究专题,由黎记明为专题的负责人,冯泳、郭俊杰等老师为专题研究的参与者,对专题研究的情 况进行指导,通过专题研究,有效地改进了教学方法,增长了教学经验。
四、能重视实验室及生物室的功能作用,加强了实验教学,积极地开展了学科兴趣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第一课堂。
五、能积极地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出好生化科的黑板报等。
经过全体生化科教师这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生化科的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必定取得更大的进步。
2004年7月6日
第三篇:新形势下中专班主任工作探析
新形势下职中班主任工作探析
摘 要:班主任是受学校的委托,负责教育和管理一个班级的指导教师,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第一责任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少老师感觉到现在的职中学生难管、难教、难以捉摸,有的人甚至叹息他们是没有希望的一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的不足,作为教育者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笔者认为,只有失败的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面对学生应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爱心,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能增强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职中生思想状况班级管理技巧
一、新形势下职中生的思想状况
当前,职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及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学习成绩也很差,由于从小生活学习的事多由父母包办和决定,因此往往不知道自己哪些事该做,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自理、学习自主、发展自驱能力都比较弱;②自卑心理较强。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长期得不到表扬和称赞,“我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我做不好”等等成了他们的心理定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一旦教师的批评方式有欠缺时即会对抗。③上学动机混乱、消极。有的纯粹是为了混日子,混时间;有的只是将获得学历、文凭作为目的,以满足家长的愿望或个人的心理平衡;有的只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提高,而忽视思想上的进步。④学习习惯不良。不少学生在平时就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中专学习后,由于已告别了中考激烈的竞争,没有了沉重的学习压力,因而更缺乏学习的自觉性。⑤组织纪律散漫,法制观念淡薄。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差,有的经常泡网吧,进游戏室,吸烟酗酒。而且,学生之间的坏毛病有相互“传染”的趋势。
鉴于上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必须在观念上与时俱进,思想上做好付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准备,工作上要扎实、细致,并且要有足够的耐心、智慧和勇气。
二、班级管理的技巧
(一)开场白设计要“一见钟情”
开场白是班主任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听了富有艺术性的开场白,往往“一见钟情”,顿时产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笔者曾用下面的开场白,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我不了解,而且也没必要了解你们的过去。因此,你们初中时的表现——好或者差——从今天起,就随着你们的到来而成为历史了。现在我对着你们犹如面对着60张白纸。在新的学习环境里,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在属于自己的那张白纸上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对此,我充满信心。作为班主任,我真诚地希望自己成为大家可亲近的大朋友和严厉的老师。作为大朋友,你们的希望、意见、要求,以及你们的快乐和不满,等等,都可以坦率地跟我说。我坚信,只要我们共同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班级建设成一个全新又美好的集体。”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引导、启发学生
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要求学生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学会生存。“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之所以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成才的需求。这种心理需求是学生要求上进的一个闪光点,班主任可采用目标导向对其加以激发和利用,对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心理承受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目标要求。理想的目标要求“度”应该让学生通过跳一跳能努力达到。“跳”是种锻炼,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学生在“跳”中学会克服困难和失败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积极的情绪、情感、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为了使职中生毕业生后参加工作能够尽快地融入到企业的团队中,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把集体目标实现的过程与学生受教育和自我成长的过程统一起来,让每位班级成员都能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
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力量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笔者通过经验总结,认为应该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一级管理:班委,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总结。二级管理:小组长和室长,分管晚自修考勤和教室宿舍的卫生和舍务。三级管理:科代表,负责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助课任教师的工作。把班内大小及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的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五)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中专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大量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任务。中专生大部分毕业后就步入社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讲解就业知识,认清就业形势,锻炼学生的交往技巧,引导学生树立勤奋工作、敢于创新的工作风格。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认识自身的就业素质与发展潜力。使他们既具有共同的信念、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又具有不同个性,既具备任职人员的基本素质,又保持自己的个性特长。
班主任工作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出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人”。这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对于学生的成长,我们只能循循善诱,耐心培养,而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学习,用爱
心呵护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力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第四篇:生化组教学工作计划
生化组教研工作计划
04~05学年第一学期
组长:阮灶
本学期生化组的教研工作要以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搞好生化组的教研教改,抓好生化教研组的常规教学工作,提高生化教师的多种素质及教学、教研教改的能力,提高生化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本教研组的特点,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定期召开生化组的校本教研研讨会,加强新课标的理论学习,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新科程标准,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交流和提高。单周星期五上午第二节为化学教研组活动时间,双周星期三上午第二节为生物教研组活动时间,同时做好活动出勤考核。
二、积极开展示范课、随堂课、探究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特点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逐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校安排和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生物科的示范课由黄美云老师负责,化学科的示范课由阮灶老师负责,探究课由张帮寿老师负责。时间安排在校本教学活动周。随堂课每人一节,由教研组组织本组的老师进行听课、说课和评课。
三、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化学教研组开展的教育科研课题是《化学教学中角色变换之策略》。阮灶老师 1
为课题的承担者。生物备课组的教育科研课题是《“创设情景,自主、互助”式生物教学》。苏惠钦老师为课题的承担者。全体化学或生物组老师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对课题研究的活动进行总结、评价。
四、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不断探索、共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化学科安排在双周星期五上午第二节;生物科安排在单周星期一上午第一节。由备课组长对活动进行出勤考核。
五、抓好每月一次成绩考核的“月考”活动,积极开展课外辅导。
1、各科任老师要配合好备课组长在“月考”前要出好试题。
2、各科的备课组长要做好兴趣小组活动的计划、方案,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兴趣活动和做好活动记录。
六、加强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的作用,加强实验教学;配合学校做好创建“实验样本校”和“校本教研基地学校”以及常规教学工作的检查;组织老师出好生化组每月一期的黑板报。
第一期由冯泳、阮灶负责;
第二期由卢水凤、李敏冬、张帮寿负责;
第三期由黄美云、苏惠钦负责;
第四期由朱惠燕、郭俊杰负责。
七、要求全体生化组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总结教学经验,重视教学论文、课件制作、课例的撰写、发表。
八、生物科老师要组织学生搞好学校生物园的管理工作。以上计划,请学校领导审阅批准。
2004年9月
第五篇:在新形势下应如何担任好中专教师
在新形势下应如何担任好中职教师“角色”
【摘要】面对现在中职生基础普遍较差的实况,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担任好中职教师“角色”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中职教师去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把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突出中职教学的特点,创造出一条适合中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形势 担任 中职教师 角色
我是1995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西梧州农业学校工作的。从教16年来,先后担任过近20门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上所谓“摸爬捆打”,什么样的学生都教过,感触颇深。而现在的中职生基础普遍较差,要想上好课,要想担任好中职教师“角色”,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多年来,我不仅在备好课、讲好课方面下工夫,而且在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方面也绞尽脑汁。经过努力,同学们对我的教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期末教师测评中均获得了平均90分以上的测评分,学生对我多年来上课的总评价是:“教态自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气氛活跃,能听叶老师的课,是我们的幸运。”我认为这是对我教学工作的最高评价。
在新形势下如何担任好中职教师的“角色”呢? 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课堂氛围。
一直以来,我的教学宗旨是: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强压出成绩”,学生上课睡觉、看小说„„就采取罚站、赶出教室等强硬措施,而我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于这些做法,课堂上想方设法调动同学们上课的主动性,凭着自己幽默的性格魅力、出色的教学水平吸引学生,我认为只要学生在我的上课期间感觉到轻松、不眼困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当然,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要建立在课后多关心学生、多与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的。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有个最大的教学特点是:爱提问学生,每节课上课前,我一般都用3—5分钟的时间来提问学生。一说到提问,同学们就会不喜欢,甚至反感,但 我认为提问学生有两大优点:一是有利于同学们巩固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因为同学们一想到要提问,而且碍于面子,上课前肯定要去翻书,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二是通过提问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胆量和口才,为同学们以后找工作,走上社会奠定基础。居于以上的两大优点,所以课前提问学生的做法,我一直坚持下来。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因人施教,灵活教学。
现在的中职生基础很差,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切按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会很难接受,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厌学情绪,学生厌学就会影响老师的教学信心,如此恶性循环,教学效果肯定不佳。中职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教学,要参加统一的全市统考、全省会考、全国高考,而中职教学比较灵活,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能接受、能学会、适用为主,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掌握所授知识情况,遵循教师每教一个知识点,学生要学会、过关一个知识点,做到“宁少而精”的原则,切忌“泛泛而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基础,重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中职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注重提高同学们动手操作能力。在我所担任的课程中,《统计》这门课程相对是比较难的,而且也比较抽象,而我在《统计》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做到理论授课与课堂练习达到1:1的比例,而且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加强练习。通过如此强化训练,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对于统计的基本常识、编制统计表、统计方法的计算等同学们普遍掌握较好,也排除了同学们向来对统计这门学科的恐惧感,感觉到学起来比数学轻松,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巩固同学们所学知识,每上完一章书,我便会出套相应的练习题给同学们做,然后再讲解,来达到“过关训练”的目的。而在段考、期考的测试中,90%的题目都是出自练习题的题目,这样也能很好地为同学们提供了考试复习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为此同学们都考出了较理想的成绩。这样,通过每章的“过关训练”的“练”,很好地巩固了同学们课堂上的“听”,也达到了“考”的目的。如此把“听”、“练”、“考”三 环节有机连接起来,所谓“一箭三雕”,教学效果显著。
六、积极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也为了更好地增长同学们的知识面,本学期尝试着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快乐十分钟”。中职的课时安排都是两节课一起上的,所以尝试着在每次上课的最后10分钟左右,便给同学们讲些时事新闻、经济信息、法律常识、笑话、哲学小故事等等,同学们都很感兴趣。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大大地增长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
通过多年的中职教学实践,让我感觉到在新的形势下,在中职生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对于中职教师的教学确实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与考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把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突出中职教学的特点事关重要。困难是有的,但只要我们都能拿出战胜困难的勇气,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我相信一定能创造出一条适合中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注:此文为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及总结,乃本人心得体会,未参考别人观点,故此文出处无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