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爱拥抱世界——读后感
用爱拥抱世界——读后感
《用爱拥抱世界》是《爱的教育》中安利柯母亲给安利柯写的一封信。这封信中写了安利柯在放学的路上,一个穷苦的女人抱着骨瘦如柴的孩子向安利柯乞讨,可他看了一眼,冷漠的走了。安利柯的母亲为他感到难过,因此写了一封信给他。信的内容是关于爱的。
读了这封信,我深刻意识到爱,对于需要爱的人来说,十分可贵。在街上遇到乞讨的人,特别是被逼无奈才做出决定的人,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帮他们,不能对它们冷漠无情。当你给他们钱的时候,会得到他们的祝福,这样的感觉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给他们一点钱、一点物,对于身无分文的穷人来说,是多大的心灵安慰和快乐呀,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他们得到了人人的爱,想必,他们的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是个富有爱心的好孩子。在电视中、网络上,有多少人穷人受到各界人士的帮助?付出一点,捂捂他们的心,这是个以爱包尾的大家庭啊!
如果世界没有爱,冰冷的心人人有;如果世界没有爱,残酷的现实让穷人走上绝路;如果世界没有爱,少了温暖,少了同情,少了阳光,多了冷漠,多了无情,世界就会像冰窖一样!
所以,用爱拥抱世界,让人人充满爱心!
广西省柳州市鹿寨县鹿寨小学五年级:赖频频
第二篇:用爱拥抱祖国
用爱拥抱祖国
高2011级14班 谢恬
我是软弱的云,在空旷的天空无助漂泊。我在风的牵引下来到一片肥沃的土地,风说:“这是你的根源,你的归宿。”
我远远观望这片土地,我看见这片土地上铭刻的“中国”二字,在字的中央一条不息的河流从此经过,她或奔腾,或缓行,或宽广,或涓流,变化万千却始终孕育着华夏儿女的生命,这就是中国的历史长河。我顺着水流的足迹漫步着,我望见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正气凛然地伫立于楚江边,他高吟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令天地鸟兽也为他的悲壮而战栗。我看到秦始皇从黑暗中站了起来,他在兵荒马乱中镇定自如,施号令,逐中原,统天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千古第一帝”,令诗仙李白不禁赞叹,“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我观望着唐朝“贞观之治”,政权的稳定坚固,科技的不断进步,百姓的安居乐业,军事的称霸四方,一点一滴堆砌成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代之一,成为华夏儿女至今的骄傲。我感受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的愤慨与坚韧,面对日寇用他们肮脏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家园的种种暴行,中华儿女极力捍卫,他们用汗、泪、血筑成这一段历史。我听见毛主席站在庄严地天安门前,骄傲的宣布“中国人站起来了”,这荡气回肠的声音,令无数人绽放笑容,令无数人热泪盈眶。。。这一条中国的长河还在前行,承载着源源不断的历史,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文明,承载着我们更多更多的希望,前行,奔向更广阔的阳光普照的大地。
我们栖息在这一片沃土上,经历着磨难,这片温热的土地就是安慰我们的胸膛,促我们在困顿中不断进步,把我们的心温润为闪耀的珍珠;走过了欢腾,这片质朴的土地就是支起我们的手臂,让我们在欢欣中看到山外有山,把我们的心沉淀为默默的铺路石。我们在大地的帮助下生存,学会了更稳固地屹立。
我在天际缓缓移步,每走一步便觉一丝温暖,我想我不再是软弱的云,我渐渐触碰到自己的脉搏,和这一片大地似乎有相同的频率。
我更加细致的观察这一片大地,我看见它四处散落的花朵。每一朵花朵,都开成一种灿烂的文化,吐露芬芳。我欣赏意味深长的诗词,体会那些悲伤却坦然,失落却豪迈,起伏却淡然的心情,字里行间透露着中华儿女的安堵如恒,博物细放的泰然;我聆听中国传统戏剧,字正腔圆,韵律特别,一词一句都歌颂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无论讲述真切生活,或是神话传说,都写着人们的美好向往,或是可贵品质,或是质朴性格;我眺望宏伟的万里长城,它蜿蜒于山峰上,征服了时间,在风雨中自秦代坚挺到现在,而那每一块砖石,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如此而言那不败的石块上总是映刻着中华民族不败的事实。。。我望不尽这片土壤上开着的花朵,那些连绵不绝的色彩化作五彩斑斓的梦,那些飞舞的梦,是华夏儿女的创造,又把一整片土地活了起来。
我是一朵云,找到自己朝拜方向的云。我望向我最亲切的远方,我望见那里有一条正苏醒的巨龙,它捕捉了万丈光芒投向了下方的中华民族,然后它在离我最近的天空中化作图腾保护这片大地,庄严肃穆的龙图腾,倒映出中华民族的威严,令人万分敬仰。
广大的中华土地和壮大的中华民族他们就是一体,我们唤她为母亲,称她作祖国。如果我是一朵云,那么我愿在天空中舒卷,遍观祖国大地上流淌的历史,在其中沐浴中华大地闪耀的光辉,来洗涤自己浑浊的双眼。
如果我是一朵云,那么我愿在天空中伸展,浏览祖国大地上飞舞的文化,在其中呼吸中华民族散发的清新,来充实自己渺小的人生。如果我是一朵云,那么,我将更愿意溶化自己,化作一场雨,去拥抱这个民族,然后融入这片土地,滋润它更为宽广的存在。
热爱我的祖国,以我最真挚的方式。用爱拥抱祖国。
(PS。我实在没找到原稿,重写的,大概差不多)
第三篇:用爱走进童心世界
用爱走进童心世界
崔承惠,女,甘肃省兰州市人,1975年生,共产党员,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1995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曾先后获得“省优秀班主任”、“省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省园丁”等荣誉称号。2012年同于晓彦老师共同成立“崔承惠?于晓彦”语文名师工作室。她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模范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她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重要体现。崔承惠把爱作为教育工作的开始,她深知有了爱,工作中的很多困难才会迎刃而解;她觉得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关心,是一种美和享受。平时,崔承惠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工作耐心细致,态度和蔼可亲。她捧出一颗心,献出全部情,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用行动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教育学生。
爱使她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
“努力过、付出过,学生回报给我的笑脸,是我工作激情不减的源泉;学生回报给我的细微的爱,使我在困境与失意时还能抬起头来看见艳阳天;学生与我之间那种心的互动,是我继续往前的动力来源。感谢我的这些学生,是他们让我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魅力所在,是他们让我体会到了以前所没有体会到的、一个班主任心里蓦然间会出现的幸福感,是他们让我深深喜爱上这份苦与甜交杂在一起的工作。”
崔承惠经常说,她是一个幸福的人、幸运的人。她一直非常庆幸能成为一名教师,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她觉得站在讲台上的自己是最美丽的。
初为人师,她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遇到了她的第一批学生,那是一群可爱懂事的孩子,那是一群可爱可敬的家长。走上讲台,看着台下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她告诉自己:要好好地爱他们,决不能伤害他们,要成为他们的好老师和好朋友,让他们的生活充满欢声笑语,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那时,她家住在安宁,她每天来得很早,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带领他们读书,她很认真地备课,也很投入地上好每一节课。下课了,她很少呆在办公室,都是在教室里和孩子们谈话或玩耍,放学了,她仍留在教室和学生们一起打扫或聊天。她是孩子们的老师,又是孩子们的大姐姐。在对待学生时,她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坐、立、摆放书本、收拾书包、上课听讲、发言等等都进行了规范,并选出了几个优秀的班干部,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好帮手。年轻的她很快适应了教师的角色,她的班也变得井然有序,她也赢得了孩子们的心,赢得了他们的尊重、他们的喜欢。
一年级的孩子自立能力差,开学不久的一个下午,教师里突然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几个孩子喊起来,“崔老师,飞飞拉裤子里了!”一时间,孩子们纷纷捂着鼻子,用手扇着,教室里乱成一团,飞飞又羞又急,难受地哭了。崔老师什么也没说,带飞飞到教工厕所把内裤脱下来,用纸把粪便擦干净,让飞飞穿着外裤在办公室等待家长。而刚参加工作的她,什么也不想地拿起飞飞的内裤洗了起来,家长赶来后看到这一切,感动得说不出话来。飞飞在毕业时对崔老师说:“您的关心和帮助,我永远也忘不了。”如今的飞飞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了,他来看望崔老师时依然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崔承惠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她的挚爱,她的自豪,她心中的希望。班上有名叫的康康学生,由于腿有残疾,走起路来不稳,再加上学习成绩不太好,几个班里的“小淘气”会经常欺负他,还跟在他后面学他走路的样子,这使康康很伤心。崔承惠见状,反复教育其他同学要同情和关心康康,在学习生活上多帮助康康,还在全班学生面前经常表扬康康穿着干净、心地善良、遵守纪律。同学们发现了他的闪光点,明白了他的困难,再也没有人欺负他了,而且帮助他、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多了。在崔老师的真诚引导下,康康学习进步了,家长也反映他在家中变得开朗活泼了……
作为班主任,崔承惠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她的心和孩子们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正像她的学生所说的:“我们表现好不是怕崔老师,而是爱崔老师,表现不好会让她伤心的。”每当她看到自己的学生有了进步,她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心里也会感到不可名状的充实和欣慰,这是一种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的乐趣。
许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家长谈到崔老师,总是交口称赞。她已经毕业的学生们自发地为她过了足以令她终生难忘的一次生日庆祝会,那些孩子不知怎么知道了她的生日,在小学毕业后的第一年相约来到家里为她庆祝生日。还有一个来不了的孩子,在电话里为老师弹奏古筝祝贺生日,当十几个孩子为她说“老师,祝你生日快乐”时,崔承惠觉得那是她最幸福的时刻。这些孩子如今都已上大学了,他们在考上大学的第一年,组织在一起看望他们的启蒙老师――班主任崔老师时,纷纷感谢老师带给他们那段幸福、快乐的童年。
爱让她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育教学工作不只有阳光灿烂的笑脸,更有失意与一筹莫展。挫折使我成长,挫折使我变得更坚强、更善于思考,挫折使我的步子会迈得更稳一些。”
接手了新的一年级后,崔承惠发现孩子们虽然喜欢她,但是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再加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上课时教室里总是乱糟糟的。班上的男生人数多、活动量极大,“蠢蠢欲动者”不在少数,大有“微微风簇浪,顿作满河星”之势;还有几个孩子在各方面始终跟不上,学习上困难不说,习惯上更是一片空白。对于这种情况,崔承惠着急得甚至哭过几次鼻子,但是,她始终没有被困难吓到,更没有放弃,她冷静仔细地分析问题,发觉自己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些孩子。这些孩子在宽松民主的家庭中长大,从自由快乐的幼儿园中直接来到了小学,学到的知识多,学会的规矩少。因此,他们不喜欢“老母鸡呵护小鸡那样小心有余的引导”,他们喜欢的是时刻被着想、被尊重和被了解,他们需要的是能够注意与他们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真诚、坦荡,能够为他们付出真心与信赖他们的老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得知大部分原因在自己,是自己没有把握好和学生交往的分寸,而不是学生的问题时,崔承惠下定决心解决问题。
首先,培养好习惯。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应该是混乱的,所以她对孩子们进行了细致的常规教育,并手把手地教班干部如何帮助老师管理班级,通过两周一次的评价制度,激励班干部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后,利用读报时间让孩子们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并还从网上学习一些中学老师的做法,把孩子们在音乐课上学到歌曲――《黄鹂与蜗牛》变成了班歌:二三班是个好班级,同学们懂事又聪明,我们快乐的在一起呀,学习知识学本领……并制定了班级宣言、班级目标、班训、班级风貌,且通过小组长打分的量化形式,对全班同学进行了监督与提醒。
有了目标,有了规矩,她的班级开始有了起色,她也更多地用有针对性的鼓励和赞扬取代了责备,孩子们与她的感情更深了,她又悄悄地走进了这一批孩子的心里。课堂上孩子们听讲认真,精彩发言此起彼伏,听过她的课的老师无不赞叹这班孩子的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班级任课老师们也传递着这令人愉快的信息。在全校的运动会和文艺演出、广播操比赛等各种活动中,她的班都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良好的团队精神取得了好成绩。
每当她离开教室,身后总跟着一群孩子说:“崔老师,我还有话想对您说……”“崔老师,刚才的问题,我还有想法……”“崔老师……”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师们,对天天跟在她屁股后面进来的孩子们真是哭笑不得。
她用心对待孩子,用情感染家长。“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上的绘本故事”、“过生日时在课堂上拿老师的电话给妈妈打电话,感恩母亲”、“给父母长辈洗洗脚”……这些做法,帮助了学生,感动了家长,让孩子们更加懂事,让家长们更加欣慰他们的孩子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
爱是她前进的不竭动力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是一个施爱者,学生如一株株稚嫩的幼苗,时常需要“爱”的阳光雨露来滋养和浇灌。当他们需要时,不要吝啬,多给他们一点满足,多给他们“爱”的关怀和体贴,让他们体验到师爱的真诚、伟大、神圣和无私,这样做,你会领略到更多的乐趣和欣喜!欣赏着孩子们那甜蜜的微笑真的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作为一名班主任及语文老师,崔承惠深知过硬的教学能力和广博的课外知识更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她知道这样的教师,会以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采浑身会散发出如同明星一般的光彩,从而深深地吸引孩子们。因此,她在备课、上课、辅导与作业布置上下功夫,在课堂上体现创新意识。她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她潜心钻研,精心实践,把创新教育、赏识教育的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备课时,她注意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进行课堂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教学,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情感熏陶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逐步具备学习的自主性。
她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并在课堂上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并融入了小古文、绘本等相关内容,使她的课堂充满诗意、富有激情、容量大却又轻松自然。老师们说:“崔老师的课,让人听着很舒服”、“小崔的课总让人眼前一亮!”、“崔老师的课堂语言真美!”学生们这样说:“崔老师的课我最喜欢上,每次上语文课,我都特别高兴。”崔老师感到这是对她最高的评价。
同时,她还积极努力地学习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老教师的宝贵理论与经验,并将所学融入了自己的教学之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趣、实、活、新”教学风格。
在平时,她是个酷爱读书的人,也是个热爱学习的人。只要有培训学习的机会,她总是最积极、最认真的。坐在第一排,最专注的人总是她。她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渗透在了自己的生活中,在钻研教育教学的同时,她还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广泛地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努力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多元。1995年兰州师范学校毕业之后,1997~2000年她一边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在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函授学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阶段的学业并被评为优秀函授生;2002~2005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函授学习了本科阶段的学业。
近几年,崔承惠更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她先后被评为甘肃省园丁、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首届优秀班主任、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兰州市级骨干教师、兰州市优秀教师、兰州市教学新秀、城关区名师、城关区模范班主任、城关区教学新秀、城关区优秀教师、城关区优秀团员、兰州市联校、校本培训优秀学员、城关区“十二五”中层干部培训班优秀学员。她参与的课题研究获甘肃省第七届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本人主持的省级规划课题《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已通过鉴定。
与此同时,崔承惠还会毫无保留地帮助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参加语文、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比赛并获奖。她和青年老师相互听课、评课,她真诚地把自己从教的经验和感受和老师们分享,让老师们和自己一样能感受职业的幸福感、归属感。作为城关区名师工作室的领衔名师,她更是广泛地帮助本校以及工作室中的所有成员老师,她还热心地帮助支教的乡村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网络上帮扶这些老师。
她还多次在校内校外担任观摩课、研讨课等公开教学,以及赴甘南、临夏、皋兰、榆中、永登,以及城关区所辖的偏远地区青白石、二营、雁滩等地参加送教支教任务,获得了领导、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带着梦想,她从这里出发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低谷,碰到瓶颈,会失意、会徘徊……名师工作室给了我们这些热爱教育、热爱语文的志同道合者提供了精神慰藉的家园,构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必徘徊、不再彷徨,在教育教学之路上,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勉励,携手同行在诗意幸福的语文教学之路上。
2012年12月14日下午,“崔承惠?于晓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启动仪式伴随着阵阵热烈的掌声、热情的笑声、热切的话语声,在静宁路小学多功能教室举行。崔承惠至始至终都记得,工作室的成立是本着“合作、辐射、引领、提升”的原则,使不同梯度的教师能在工作室这一载体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崔承惠还记得,小语会陈锡萱会长对工作室成员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老师们能借助工作室的平台,提升教育品味、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推动教学研究和实践。
从那时起,全体工作室成员便聚合力、谋发展,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在课堂教学、课改实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示范、指导、引领作用。一方面从提高工作室成员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层面入手,提升团队实力。另一方面面向城关区广大教师组织开展活动,力争把“崔承惠?于晓彦”名师工作室建设成为城关区小学语文教师的展示平台、成长阶梯、辐射中心。
语文大家王崧舟老师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得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
所以,“崔承惠?于晓彦”名师工作室注重向老师们传递教育理想与教学特色,努力让所有的老师走进学生心灵,追求诗意课堂,做幸福的教师,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工作室的相处和磨合活动中,她们的教育理念趋于统一、形成共识。
源头活水书中来。为实现教育理想,就必须要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以充沛的激情,灵动的教学智慧,开放的语文视野,构建语文课堂,使课堂充满激情,灵动而鲜活。对此,工作室要求每位成员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向书籍学习,因书籍而智慧。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工作室的活动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引导老师们研究自己的课堂,学习名家的课堂,展示自己的课堂。所以,崔承惠和于晓彦聘请了省教科所王毓新博士,省特级教师张丽红校长,省特级教师、城关区教研室石英主任为专家顾问,指导工作室的各项活动。她们虚心向各位专家请教,向身边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与片区的语文教师合作,整合城关区小学中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语文教师,依托名师工作室的平台,聚焦课堂,结合《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这一省级规划课题,不断探索构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途径。
工作室的建立与活动的开展,让崔承惠和于晓彦深感肩头责任之重,压力与收获的并存,她们将这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和困难,视为是对自身挑战,经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让工作室日渐步入正轨。两位老师告诉记者,她们会借助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组织好活动,更好地完成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搭建好名师工作室这个舞台,给更多的年轻教师以展示的机会。崔承惠说:“工作室的老师们约定:从今天开始,我们永不抱怨、绝不生气、耐心无限,我们相约优雅、我们相约越老越温婉、越老越美丽、越老越帅气!”
有人说: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是的,平凡的岗位,背对一块黑板,手扶三尺讲台。可是,面前是祖国明天的栋梁之材!这里没有波澜壮观的长剧,这里没有震撼环宇的风雷,这里只有耕耘,这里只有播种――理想的种子在爱的雨露里发芽、开花、结果。崔承惠决心要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一生去浇灌祖国的花朵!她愿意带着人民教师闪亮的风采,令平凡的教学生活里飞出动人的歌,让这歌声里熔进她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无限的爱。这就是她今生无悔的选择!
编辑:王金梅
第四篇:《以爱的名义拥抱世界》演讲稿
以爱的名义拥抱世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7年1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爱的名义拥抱世界”。
在美国,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被称之为“感恩节”。在这一天,无论身处何方,无论路途遥远,天南地北的孩子们都要赶回家,因为他们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感谢父母,感谢亲人,感谢朋友,感谢生活;在这一天,美国家庭搜要举行丰盛的感恩宴,不仅为自己,也为穷人,孤儿,流浪者,让那些不幸的人们在感恩节里也可以感受一份人间的温暖。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有没有感恩节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我们每个人是否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有恩有爱,是人类生活中最灿烂,最绚美的文明之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人类广为传诵的美德。懂得感恩也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不会感恩,就是对人类神圣感情的亵渎。
舞蹈《千手观音》的领舞聋哑舞蹈家邰丽平,经常用手语说这样一句话:“我会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我的人生。”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这样说:“虽然我的行动过程是非常苦,非常累,但是我会用我的努力,让我的学生知道,他们不比别人差,所以,我感觉我是一个快乐的人,是一个幸福的人,我也希望每一个朋友能够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尽自己的努力,去帮一帮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台湾第37届十大杰出青年赖东进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艰难的生活并没有打到他,而是让他学会了坚强面对生活,掌握了顽强的生存本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因为父母的残疾而抱怨,而是以一颗感恩的心来感谢父母。
再看看我们的身边,缺乏感恩的现象却时有发生。的确,有些人总是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似乎找不到任何生活的动力。但仔细看看,其实他们其中的很多人都在享受着无微不至的照顾,沐浴着嘘寒问暖的关怀,拥有着如蚌含珠的呵护,在这样幸福的环境中生活,却对这种幸福无动于衷,不知感恩,对得到的一切觉得理所当然,幸福却激不起他们一点感激和爱的回应,生活就自然不会有什么意义,人生也就没什么动力。
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也不是免费午餐,幸福更不会从天而降。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对于“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千个人也有一千种答案。有位哲人说过:“幸福就是感恩。”没错,一个人不管他有什么样的不足,但只要他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一定会是一个拥有亲情友情的人,一个生活幸福快乐的人。
同学们,“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感恩”不曾离我们很远,它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要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人世间最美的亲情与幸福;我们要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品尝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我们要感谢同学们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体会到了如沐春风的温暖。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拥抱,这些于细微处存在的感恩,都可以表达我们的感恩。
就让我们以爱的名义拥抱生活,拥抱世界拥抱美丽的人生拥抱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用爱倾听读后感
《用爱倾听》读后感
多读书,读好书,的确能使我在文学的海洋里畅游。这不,星期六,我坐在书桌前,捧起我最爱读的《小故事大道理》,津津有味的读起来。当我读到《用爱倾听》时,这个故事使我感到了无比温暖……
故事讲的是小王,因为受不了下岗夫妇摩托车的轰鸣声和女孩吹箫时的难听,所以向朋友诉说了苦衷。他来到朋友家,用耳朵听到聋哑小孩学说话,那声音含糊不清,很是刺耳。朋友却用爱听,感觉声音不那么刺耳,反而很美妙。小王用心,用爱,听到了下岗夫妇的艰辛与收获,听到了小姑娘的勤奋与进步。用耳朵听聋哑孩子的声音,很刺耳;如果用心,用爱去听,就感觉很动听,很欣慰。这世间的声音,有动听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
是啊,用爱倾听。生活中,无论在哪里,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
我楼上的奶奶年纪大了,走起路来有点跛脚。每天早晨,我都会被“哗”的声音吵醒,然后,被“沙沙沙沙”的动静影起床。时间久了,我都想上去找个说法。这到底是什么声音?原来,楼上的奶奶每天早晨都要往地下洒点水,再用扫帚扫干净。一 天,两天,一星期,三星期,一个月,我试着用心,用爱去听每天早上的这段声音,渐渐地,渐渐地,我能听出奶奶的勤劳,这段扫地声仿佛是奶奶叫我起床的铃声呢!
如果你没有用爱去倾听,那么这个世界上,许多被掩藏的美妙与和谐的声音,将会离你远去,你得到的只有刺耳与聒噪的音律。爱,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用爱去倾听这个美好的世界上那些渐渐离我们远去的声音。让这些声音伴我们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走过人生这条漫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