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

时间:2019-05-12 11:3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节日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节日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

第一篇:传统节日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

传统节日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

摘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内在一致性。传统节日为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增添了一个新途径。利用传统节日这一有效途径,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能保证形式上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又容易得到大学生的认同,达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传统节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传统节日是在中国社会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传统节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包含着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仪式等丰富的物质文明,也蕴含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品质与伦理道德,与当前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可谓同宗同源。利用传统节日这一有效载体,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容易得到大学生的心理认同和价值认同,值得我们认真挖掘。

一、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一致性

(一)传统节日内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致相同的内容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国传统节日所体现的“和合”精神,“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结合国情并经过合理改造后,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和谐理念、当代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和基本内容。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和谐理念,是对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和合”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社会一致推崇天、人之间的和谐,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为了天、人沟通、达成和谐而设定的。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着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使人们更加热爱自然、敬慕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传统节日里,人们尽情释放着对亲人的关怀问候及对先人的思念,互相表达良好祝愿,形成一种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礼仪活动,人们把家庭的团圆扩大为全社会的同乐,营造出全社会的和谐。传统节日不论形式与内容,都蕴含着和谐理念及所遵从的自然、社会、人相互和谐的重要价值观。

其次,传统节日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当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来源。爱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精神孕育和造就了无数为民族国家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传统节日蕴含着浓重的爱国主义色彩。清明节体现了“忠”、“义”与“孝”的文化精神,端午节内涵一种赤诚爱国的情怀,中秋节象征着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春节的团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具体体现。通过周而复始的节日活动,爱国主义的传统得以代代相传,成为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八荣八耻”荣辱观,也是对传统节日蕴含的荣辱观的传承。知荣知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倡导的崇尚劳动、敬奉祖先、家庭和睦、敬老敬贤等传统美德,是“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来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和基本内容。

(二)传统节日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相同的价值诉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主导价值思想、共同价值理想、核心价值精神和基本价值标准的系统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精神。对于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具体指什么,目前理论界和学术界还未能达成共识。但富强、公正、和谐、友爱安定等价值是中华民族最核心、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概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同时,社会和谐也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这个共同价值追求,能够把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传统节日,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现实与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祈盼国富民强、渴望团结统一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节日期间,人们祈求阖家团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企盼和热望,节日的活动、习俗、礼仪,展现了中华民族崇尚道德,讲求荣辱,凸显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了渴望团结统一、和谐的民族情感。这些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与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追求具有同一性,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的重要依托。

(三)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相同的功能

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具有民族凝聚功能、价值整合功能和社会稳定功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使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同心同德、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确立的价值标准,可以对社会成员进行一定的心理、价值观整合,引导人民群众自觉调适思想差距和思想失衡,从而到维护社会机体良性运行的思想控制、思想调适作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

传统节日注重家庭团聚和同宗族人的联络,珍视、推崇人际关系的和谐,特别是亲族之间的和谐。节日期间,人们的探访友活动,起到了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强团结、协调和密切人际关系的作用,使人们获得在族群内的关系亲密感,唤起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产生归属感。正是传统节日的亲融力、内隐性,引导着人们在共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下,产生一种超越分歧和冲突的归属感,对事物形成共同的认识,并在价值观念方面保持共同的倾向,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传统节日把华夏子孙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使中华民族聚而不散,形成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增强民族的团结、维系国家的统一。

二、利用传统节日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能否达成预定的教育目标,主要取决于大学生的认可程度。传统节日具有的亲民性、参与性和内隐性,可以弥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认同构建中的功能缺憾;中华传统节日特定的文化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一致性,又能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大学生的共同理想和自觉追求。

(一)正确认知基础上的认同

“知”是认同的基础和前提。忽视知识的灌输和判断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使学生认同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和科学内涵,很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思想认识和外化为积极的行为方式。因此,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必须有正确的认知。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由于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制约和意识的偏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在此背景下,利用传统节日具有的亲融性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一致性,可以为大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一条有效的认知途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认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再充分发挥思想

政治理论课作为宣传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必将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认知和有效认同。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应对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剖析,解读传统节日中所蕴含和渗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项教育因素和教育力量,把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关知识系统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夯实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基础。

(二)自主认同

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师主体性的存在,大学生的主体性容易受到抑制,单一的观念灌输和空洞的道德说教也容易让大学生感到厌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利用传统节日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使大学生在无人说教的情况下自己主动进入,可以淡化大学生的被教育者的角色意识,有效避免课堂显性教育对大学生造成的逆反和排斥心理,而且教育效果比较持久,对课堂显性教育起到很好的辅助与补充作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一致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隐蔽、潜藏在节日活动中,而且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出现。在节日活动中,尽管没有明确要求大学生必须参与,也没有创设特定的教育情境,大学生参与与否完全由他们主动选择、自行决定,但

在归属感、舆论、从众机制的作用下,大学生们内心必然产生潜在的动力,会积极置身其中并向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看齐,自觉协调、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固化自己的意识与行为。

(三)参与体验中认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群体效应、环境暗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芭芭拉·贝莱斯·莱尔(Barbara BallisLal)认为:“人们是通过其所属群体共享的符号意义来理解他们的体验的。”除夕守岁、春节拜年,可以体验普天同庆的祥和气氛;清明踏青、祭祀活动,能够体验万物复苏,祖国山河之美与敬祖意识;端午划龙舟,体验精忠爱国的爱国

情怀;中秋赏月,体验阖家团圆的亲情情结。大学生通过参与节日相关活动,充分分享和体验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在参与体验中,大学生逐渐养成注重和谐、维护整体、谦让宽容、化解生活矛盾和冲突的性格。这些对增进大学生的和谐理念认识,培育大学生的和谐心态,营造社会的和谐氛围,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并且,“传统节庆生活中的祭祖、祭灶、拜月,以及清明踏青、登高辞青、除夕守岁等活动,均无一例外地是少长咸集,共同去参与其中。如此,儿童便身在其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节庆文化的洗礼和教育”。正是在参与各种传统节日活动中,大学生不知不觉体验认同“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传统核心价值观,领悟出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和真谛,逐渐认同传统节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使之内化与升华,从而把认识自觉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并形成习惯。

(四)情感陶冶中认同

道德认识能否转化为道德行为,道德情感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因素。事实上,人们认可一种理论、价值体系,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们自身的情感水平和被触动的程度。如果没有这种情感动力,外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无法进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更不可能成为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在实践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发现,“一种价值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能不能接受,二是愿不愿意接受。其中,‘能不能’主要受制于主体的认知因素,而‘愿不愿意’则主要受制于主体的情绪因素,也就是主体对价值观内容的情绪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需要。可以说,‘愿不愿意’的问题始终是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否实现的关键和难点。”[3]传统节日期间的饮食、服饰、祭祀、竞赛、娱乐活动,创造了自然、宽松、自由、和谐、愉快的环境与氛围。节日的这些特殊场景、氛围、群体行为模式,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能调动大学生的情绪,产生情感共鸣,甚至给大学生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容易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

说,传统节日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不是法律的法律,不管地位高低,贫贱富贵,都得遵守,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指责,人们的嘲笑”。因此,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传统节日饱含的浓浓亲情、爱国情等去感染学生,使之成为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进而调节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或多或少的形式主义倾向,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传统节日隐性教育方式及其“非规范性”的形式,可以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起到内化的作用。因此,提炼蕴涵在传统节日中的积极的、进步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 揭示传统节日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在一致性,让大学生在传统的习俗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而形成或“习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研究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研究

近期,我们体教320宿舍就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做了一个系统的调查。通过访问、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就这一问题做了详细的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的基本概念及其价值体系的内容的了解还是比较全面的。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一名词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对这方面了解的来源渠道也是比较多的。他们都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都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中深刻的知道是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认同当今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逐步融合,走向趋同。大学生都一致的认为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也都认同一国两制的方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个正确的方针。

在调查大学生中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有效途径是社会实践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同意。在调查你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人都了解。在调查全球化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比任何时代都显得重要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同意。在调查台湾、西藏独立是不可接受的有百分之百的人认为不可接受。

在全球化的今天,时代精神是激励人们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动力。尤其对我们大学生而而言。弘扬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尽的职责,弘扬爱国精神比任何时代代都显得重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通过其所持有的不同的价值观的冲突表现出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更重要的是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相互认知、相互理解、相互认可以及相互认同和接受。价值认同不是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简单的认同和共享,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们大学生对价值观的认同理解还是比较科学遵循实际的。

行为认同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的不一致性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价值认同的又一特点。大学生作为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弘扬什么,贬损什么。由于我们党长期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正确的理解、认识和把握。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加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入侵和渗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地受到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同时,由于就业形势等社会竞争方面的客观压力的存在,致使部分当代大学生在面临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视为空洞的、不切实际的说教而不予以理睬,从而在少数大学生中出现了社会主义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扭曲。这些都说明,当前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上趋于务实,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更多地停留在认知认同或情感认同的层面,所以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增强大学生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就要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价值认同的一般规律,不断创新价值教育的方法,注重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相结合,注重价值理论教育与价值生活实践相结合。

(1)注重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相结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加上互联网等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扩大,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发展。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10]”因此,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社会意识形态阵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就

必然会趁虚而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教育,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教育的有效性离不开受教育者的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价值认同是受教育者的知、情、信、意、行在更高水平和层次上的协调。因此,在价值认同教育中,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其在接受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适等,主动地接受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价值认同。正确的灌输教育有助于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促使大学生更好地更自觉地接受教育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感性认同升华为理性认同,增进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效果。

(2)注重价值理论学习和价值生活实践相结合 要增强大学生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大学生的价值理论学习,使当代大学生明白何为价值,人的价值以及人生价值何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精神实质,在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信念,并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行为认同。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生活实践教育,在实践活动中深化价值认知,进而形成并强化价值认同。价值生活实践教育就是通过参加具有一定价值内涵和价值意义的实践教育活动,如:劳动教育、社会服务活动、参观革命遗址等,使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价值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在形成行为认同和价值认同的过程中,价值理论学习和价值实践活动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教育互为补充,理论教育以实践教育为基础,强化了理论教育的实践环节;实践教育以理论教育为前提,强化了理论教育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所以,要把价值理论学习和价值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增进教育效果,促进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的实现。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加上互联网等影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扩大,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发展。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社会意识形态阵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就必然会乘虚而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教育,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教育的有效性离不开受教育者的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价值认同是受教育者的知、情、信、意、行在更高水平和层次上的协调。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中,在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其在接受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主体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适等,主动地接受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价值认同。正确的灌输教育有助于自我教育目的的实现。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把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感性认同升华为理性认同,增进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认同的效果。

当前,我们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时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念和对改革开放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从而最终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这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稳定的需要,同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学院:体育学院

专业:体育教育

姓名:张兴富

学号:0706114046

第三篇: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每一个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其发展就不可能健康、快速和持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学生,才能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其排除干扰、驱除杂念,坚定信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客观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青年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学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应该抢占先机,集中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先行军”。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一)基本概念

1、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一般是指事物的用途、属性和作用;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具体的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以及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一种效益关系。如,人生价值,金钱的价值,商品的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比如,绝大多数人认为奉献的人生是有价值的,而一味索取是无价值的人生。劳动奉献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

2、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比如,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地将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应突出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等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是指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普遍认同的、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不受民族、种族、国家差别的左右。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必然以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为基础。自由、民主、平等、和平是现代社会的价值理想。“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实现社会公正,更是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

第二,应突出人权、道德、法治、和谐等重要理念。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发展的主题,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在全社会范围形成现代公民意识。现代公民意识应包含社会主义的人权、道德、法治、和谐等重要理念。

第三,应突出社会主义富强观、民主观、文明观、公民观、国家观等核心价值观。这是结合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以及国内、国际关系等方面构筑的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社会等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坚持一个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确立一个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弘扬两种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里,开放被创新所代替,创新已成为更具代表意义的时代精神)

树立新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玄妙。其实,它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就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作为一个产生于150多年前的理论,今天为什么还要坚持呢?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是科学真理,它把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有机结合起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综观当今世界,各种理论思潮、流派纷呈林立,但不容否认,马克思主义仍然处于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高峰,仍然是指引人类前进的一盏明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始终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前进、不断发展。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勃勃生机。正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顾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追求和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改革开放29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又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

理想是灯塔,是风帆,引领着社会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动员、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它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愿意为之共同奋斗。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千百年来,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挫折,面临多少艰难险阻,中华民族都始终高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火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由贫穷走向富强,靠的也是这样的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要靠这样的精神。只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传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实质,不断拓展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各族人民始终凝聚在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旗帜下。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

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它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融合在一起,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严谨,定位明确,层次清晰,是完整的、系统的,它坚持了社会主义又有中国特色,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概括,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是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统筹兼顾的意义。统筹兼顾,就是要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各个因素、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发展尤其要处理好发展的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问题,既保持速度,又保持稳定,既抓住主要矛盾、实现重点突破,又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如果离开了协调有序、兼顾各方,就是畸形的、片面的发展,甚至会出现停顿和倒退。

2.切实做到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坚持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既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市场制约、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如果脱离科学发展的轨道,就无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就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就会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要从威海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指导思想上坚持:

一要立足资源,打造特色。我们经常讲威海是一个农业大市,但只讲威海是一个水产比重大的市。因为我们的农业,与我们的资源相比,与我们的自然条件相比,在全省还没有进入到大市的地位,水产品是威海的优势,种植业在全省是小市。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打出特色品牌、做强农业经济,始终是我们全市农业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

第二要始终坚持“三个着眼于”。一是要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着眼于提高威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着眼于做大做强威海的优势产业。2009年威海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社会和谐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宽思路,创新机制,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具体操作上着重在五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一)在农业项目建设上要有新突破。把现代农业建设细化为具体项目,持续不断地抓好抓实,一项一项地突破,实现以项目带投入,以投入促开发,以开发提档次。一是实施好土地治理项目。以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年内新增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20万亩,切实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耕地单位面积产出率;组织实施沃土工程,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二是实施优质粮食生产工程。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小麦、玉米全覆盖。建设荣成花生、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投资 1300万元,建设标准粮田6.5万亩;认真组织实施粮食、花生二个高产创建示范项目,探索适宜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落实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三是实施好沼气建设项目。抓住国家关注民生、拉动内需的机遇,加强上下沟通联系,密切关注政策取向,全面组织、全员调动,积极争取上级更大的政策、资金扶持,充分调动农民的建设积极性;加快农村专业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推广秸秆生产沼气技术,解决沼气发展的“瓶颈”问题。新增户用沼气池10000户,新建小型沼气工程3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2处。根据发展需要,重点在秸秆技术示范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综合利用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新建秸秆沼气技术示范户2000户,沼气服务网点100个,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示范点2处。

(二)在农业产业化推进上要有新的突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强势龙头企业,密切利益联接,农户按照龙头企业要求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规模,创出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一是加大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强化农民增收的带动力量。围绕培植主导产业、主导产品,积极培育强势龙头,促进加工农业的发展。用足用好国家有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扶持政策,制定完善市级扶持办法,设立市级专项基金,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基地、引进人才、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创立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产品。在加强运行监测和动态管理,确保年审过关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国家、省重点龙头企业评定中,新增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程度。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联系基地面积大、带动农户数量多、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指导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增强凝聚力、号召力和带动力,推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力争每个主导产业、重点产区都能建立起规模大、运作规范的典型,带动全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总数达到300个。三密切利益联接机制,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制定奖励政策,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围绕全市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规划,在当地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扩大优势品种的种植面积,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及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推广“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和“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更多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三)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要有新突破。以“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产品无公害”为目标,以健全农业综合执法体系为基础,进一步整合各种监督检测力量,加强上下联合,实行整体联动,全程监管,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堵疏结合,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把好源头关。“堵”就是以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和复合肥为重点,加大农业综合执法监督力度,确保违禁高毒农药不在我市出现和使用,彻底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疏”就是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和方式,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宣传培训,使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使抵制违禁农药、化肥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使科学选用化学投入品成为农民的基本生产技能。二是健全制度,规范操作规程,把好生产关。以通过认证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为突破口,以生产基地的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行生产档案制度,加强监督和指导,帮助农产品出口基地、“三品”认证基地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生产、经营记录,把农业生产档案、包装标识制度有机衔接起来,实现从农田到市场全程可追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努力提高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农民群众的标准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加快推进标准化技术在全市的“无缝覆盖”。三是强化监管,加大检测频率,把好流通关。着眼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整合各种资源,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在进一步加强市级检测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扶持建设2个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进一步完善全市检测体系。以群众广泛关注的“菜篮子”产品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监测,增加检测品种和数量,提高检测频率和密度,杜绝超标和不安全农产品进入市场。全年抽检蔬菜、水果等样品300个,力争400个。四是加强技术推广,落实奖励政策,加快质量认证进程。推广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普及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新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带动整体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农产品的认证申报工作,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提升我市农产品总体质量和档次,推动更多涉农企业创名牌、树名牌。新增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食品40个,有机食品4个,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个。

(四)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上要有新突破。坚持科技先行,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出率。一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创新和转化应用。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行动计划,加速农产品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农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挥好其载体功能,示范新品种,转化新成果,推广新技术,使之真正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平台。在粮食作物上,进一步加强小麦、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增加优质专用品种的种植面积;在经济作物上,重点加强果业技术创新,大力推广优质套袋技术,充分挖掘质量增效的空间。二是提高农民应用科技能力。积极实施“阳光工程 ”。根据城镇劳动力市场需求,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500人,其中对外劳务输出培训500人,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大力培训新型农民,建设新型农民科技示范村50个,培训农民辅导员300个,带动科技示范农户6000户。三是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手段。继续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30期。不断探索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整合农业网络资源,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争取在本地电视台开通 “农业科技频道”,制作一批适合我市实际的农业科技课件,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实施“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健全“12316”三农服务热线,推动农业科技、市场等信息进村入户。

(五)在加快经营制度监督管理上要有新突破。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的政策。尚未开展延包的,采取积极措施,尽快组织好延包,对延包工作落实不力的个别单位实行重点管理。全市完成延包工作的村达到95%以上。全面纠正多留机动地的做法,对多留的机动地,按公平合理的原则均分到户。二是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原则,切实将土地流转的自主权交给农民。因势利导,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在20个农业大镇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切实为农户提供法律、政策、信息和协调服务。三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管。认真落实涉及农民负担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等农民负担监管的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 筹资筹劳程序,治理好农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杜绝农村“三乱”现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四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加大村级财务公开监督检查力度,推动财务公开活动规范运作;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建立市(区)与镇(办事处)联网的计算机监管网络,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

当前,我们要始终保持和发扬农业系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定不移地用正确的政绩观来统领农业工作,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做好农

业和农村工作。在目前中央到地方关心重视农业农民的有利形势面前,农机部门要把握机遇,牢固树立以农为本、为农服务、帮农解困、助农增收、保农平安的观念,带着对“三农”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从农民的角度审视我们的工作,寻求工作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质量,达到农民满意的效果。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们要从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民需求、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顺应发展趋势,加强调查研究。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农业和农村建设的实际能力,真正做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确保实现科学发展。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涵,不断提出新要求、探索新机制、拿出新办法、开拓新领域、达到新高度、追求新境界,以良好的作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威海农业之跨越而学习,为威海农民之小康而努力。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历史演进到今天的二十一世纪,伟大祖国复兴的火炬即将交到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手上。伟大祖国需要的不但在政治上,而且还要在经济、科学文化上真正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真正地站在世界强国之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当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同样它也包含在近百年来无数先烈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之中,作为新朝代的大学生,我们责无旁贷。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我们就必须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转型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带来客观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识严重;一些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等价交换轻爱心付出;一些大学生知行脱节,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些基本内容了解,但实际行动又是另外一种表现;更有不少学生把注意力转向自我,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这更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青年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反应快速,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容易接受。实践证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学生,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抓手。因此,高校应该抢占先机,集中力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的“先行军”。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比如,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

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具体地将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应突出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等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是指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普遍认同的、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不受民族、种族、国家差别的左右。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必然以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为基础。自由、民主、平等、和平是现代社会的价值理想。“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实现社会公正,更是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

第二,应突出人权、道德、法治、和谐等重要理念。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发展的主题,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在全社会范围形成现代公民意识。现代公民意识应包含社会主义的人权、道德、法治、和谐等重要理念。第三,应突出社会主义富强观、民主观、文明观、公民观、国家观等核心价值观。这是结合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以及国内、国际关系等方面构筑的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坚持一个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一个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两种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它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融合在一起,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何为荣、以何为耻,为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规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构严谨,定位明确,层次清晰,是完整的、系统的,它坚持了社会主义又有中国特色,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概括,反映了现实的迫切需要又是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作为当代大学生而言要做到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以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来说,就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精神实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也就是努力学习。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黄金时期,学习勿庸置疑就是这个阶段的中心任务,这也是客观规律,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完成好学习这个中心任务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是为将来更好的建设祖国,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而储蓄能量的过程。

第五篇: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对于我们当代下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简要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两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爱国是作为一个国民应有的基本素质,我们作为党的年轻力量及国家的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更不可忽视这点。面对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事时,要能理性分析,不要被不法分子等煽动,这才是应有的大学生爱国素质。鲁迅先生说:“我以我血荐轩辕”。我们身上应该流淌的是爱国的热血,理性的热血,自强的热血。我们支持正义的、理性的、合法的爱国行为。我们爱国,不能停留在一时的激动与热闹,而要有理性的思考和控制;我们爱国,不能停留在向空中挥舞拳头,而要转化成奋发图强的具体行动;我们爱国,不能肤浅地停留在简单的示威游行,砸几家店,抵制几件外来货,泄一时之愤恨,图一时之痛快,而应该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努力学习,强大自己。方能体现一个崛起大国人民的包容和修养,才能反衬出那些居心叵测份子的卑劣和低俗,更能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华民族的坚韧、伟大和善良!再者,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理念和创新人才的国家就像是一汪即将枯萎的泉水。而我们青年大学生应当担负起这个责任,注意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平时学习中,打好自己的理论基础,养成多思考的习惯。对于理论知识经过理性思考后,注意利用到实际生活中;只有实践,才能迈出创新的第一步。同时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并学会借鉴和组合,借用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创新,予以完美结合,充分利用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对于八荣八耻的践行,我们应该在上述两方面做好的基础上,再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真正将八荣八耻的精髓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去。以上就是我关于此次中特学习的一些心得。

09级预防一班党支部 高莹

下载传统节日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节日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XX好,我是人文学院的韩骏,有幸呢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此次的宣讲,而我宣讲的主要内容就是当代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文合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读本》读后感 我国前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所以,社会主义......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10级安徽大学政治学系马基原理专业学生 王翠学号:U201002002 内容摘要:老师让我们写这个话题,感觉这个话题很大,看了一些资料,觉得专门写社会主义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同思想基础;共同进步;客观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次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共十七大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中共十七大四中全会对树立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一 、基本概念 1、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一般是指事物的用途、属性和作用;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具体的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