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倾听花心的声音
倾听花心的声音
新安镇学区西权城小学邵云静
有一种爱,微小中深藏博大,琐碎中蕴含真情,短暂中孕育永恒--------这就是师爱。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我认为理解也是爱的别名,是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爱。
十几年教学生涯的切身体验让我真真正正体会到宋祖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肺腑真情,明白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亘古真谛。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说我们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忠诚自己的事业就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然而爱学生不是无端地放纵,不是摆出一副管家婆的姿态,也不是恨铁不成钢、拔苗助长,爱学生就是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犹如园丁走近花朵,倾听花朵的声音,熟悉其生长特点和性情,掌握其规律,这样才知道何时施肥,何时浇水,何时捉虫。可是,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让我用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去领悟。
那时,刚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我认为一丝不苟地备课,毫无保留地传授,严格地管教便是对师爱的全部诠释,直到那年冬天,我碰到了性格内向,写不成作文,数学仅能考18分的丁然,我才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多么大的错误!
一天早晨,我正在宿舍吃饭,有学生跑来交给我一封信,信
是这样写的:
邵老师:
有一个问题,我老想不通,人为什么活在世上?爸爸妈妈不爱我,爷爷奶奶偏爱弟弟,老师同学也不喜欢我,每天晚上我都蒙着被子,泪流满面„„爸爸、妈妈,既然你们不爱我,为什么还把我生下来?为什么,为什么?老师我很喜欢你听您的课,也喜欢您,但是我不想呆在这儿,我走了!
您的学生:丁然
手中的馒头不自觉地掉在桌上,好像做梦一样,我愕然了!然而这情形的真实让我的心又马上紧张、复杂起来,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深刻的伤痛,心底怎会有如此阴暗的角落?而我作为一个老师,为什么竟毫无觉察,对学生的了解竟如此浅薄,如此片面?我只看到一朵花的鲜艳,却从未用手剥开过那翻卷的花瓣隐藏着正在被虫蚀的花蕊!深深的自责刺痛我的心。
丢下信,我飞奔教室,丁然的座位空空的!我顾不得雪大路滑跑到丁然的家,她的父母这才发现抽屉里也有一封女儿留给家人的信!我明白了,丁然的出走是由于她沉重而又无人理解的心事。我们习惯于对孩子讲一番大道理,却忽略了听听孩子的声音。一个满腹心事的孩子跟大人一样,多么需要一个诚恳的听众听听他的心里话,给他些许理解和关爱啊!
两天后,丁然被大家找回来。我牵着她的手走在无人的操场上。“丁然,你知道这两天老师、同学有多担心!好几个同学都
哭了。大家都是爱你的,你相信吗?”她含着泪点了点头,扶着她的肩膀,我接着说:“你知道人为什么在世上吗?为了爱,为了许多美好的东西!天,有风有雨,然而风雨后的阳光更加明媚。人活在世上不可能没有困难,遇到困难要坚强,要战胜它,如果你真的信任老师,就和老师说说心里话,好吗?老师一定有办法帮助你的。”终于,丁然抹着眼泪讲出了心中委屈。“我爸几乎每天都喝酒,喝完酒就和我妈吵架,他们闹离婚,有时还打骂我们。我被吓哭了,爸爸嫌我在一边哭,就用手„„用手掐住我的脖子,还说,还说要掐死我„„”丁然的眼泪淌在她的脸上,然而滴滴敲在我的心头。
连续一周,我以做家访为由到丁然家找她父母谈心,她的父母终于答应今后不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接着,我又动员学生们多接近她,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事都主动拉拢她。在我有意识的安排下,丁然多了几个小伙伴,脸上逐渐有了笑容。
以后的日子,我又鼓励丁然多动笔写日记,同时在给她的日记中经常开导她。她写给我的信,我每封必回,我安排的几个伙伴也天天陪她上学、下学,陪她做作业。爱心化春雨!丁然的性格变开朗了,作文水平提高很快,有两篇还在班里展览!她的数学成绩居然也及格了。第二年“六一”,她还和几个小伙伴自编自演了武术操《中国功夫》获得校优秀节目二等奖!
这件事给了我颇深的感触:我还能继续以老师的特殊身份去审视每个孩子吗?不!我要做他们的朋友,做能够和他们沟通的好朋友!于是,我走下讲台,和孩子们谈卡通,谈歌曲,谈班内趣事,我牵着他们的手,苦恼着他们的苦恼,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幸福着他们的幸福„„
经验告诉我:师恩深深,师爱长长,师爱就在理解与宽容中。理解与宽容谱出爱的旋律,绘出爱的诗篇,构建起一座真情长桥!理解与宽容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灿烂阳光,是滋润幼苗的及时雨。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都渴望着老师一道信任的目光,一句温和的话语,一个灿烂的微笑,哪怕是不经意的,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无尚的幸福。面对一种种渴望,我们还吝啬什么?
几十个孩子有几十双眼睛,几十颗心灵有几十份感受。用理解之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听懂孩子的需要,我们会从中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会得到许多意外的发现,领略到更为生动的解释和含义!
让我们一起走近花朵,倾听花心的声音吧!
第二篇:倾听声音
倾听声音
1.小鼓发出声音是因为()。
2.做拨钢尺实验时,拨动钢尺后立即按住它,这时尺子会()。3.声音是由()产生的。
4.物体停止发声是由()向()转变的。
物体传声
1.()()()可以传声。
2.一个同学耳朵贴紧桌子,另一个同学在桌子另一侧轻轻敲打。第一个同学可以听到么?为什么?
3.小明在水中轻轻磨动砂纸,小丽贴紧鱼缸听。她能听见吗?为什么?
4.出固体,液体传声的例子么(每个举例3个)?
5.月球上没有(),宇航员在月球上听不到对方的(),他们只能依靠特殊装置来传递信息。
倾听声音
1.小鼓发出声音是因为()。
2.做拨钢尺实验时,拨动钢尺后立即按住它,这时尺子会()。3.声音是由()产生的。
4.物体停止发声是由()向()转变的。
物体传声
1.()()()可以传声。
2.一个同学耳朵贴紧桌子,另一个同学在桌子另一侧轻轻敲打。第一个同学可以听到么?为什么?
3.小明在水中轻轻磨动砂纸,小丽贴紧鱼缸听。她能听见吗?为什么?
4.出固体,液体传声的例子么(每个举例3个)?
5.月球上没有(),宇航员在月球上听不到对方的(),他们只能依靠特殊装置来传递信息。
第三篇:倾听声音
倾听声音
1师:上课之前我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猜猜我是谁》
叫两个学生到讲桌前表演
2师:是谁在说话?你是如何知道是哪位同学在说话的。学:听出声音。
3:看来大家都有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今天我们就学习《倾听声音》。4:很多同学都善于观察,我给大家准备了几段声音,你们听一听是什么声音?播放前5段声音
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之中,有的声音是很动听的,就像音乐的声音,大家听一听这些是什么乐器?
播放后两段声音。
这些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那么谁能告诉我发音的部位在那里呢? 大家讨论一下。
6: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小吉他和一个小鼓,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发音部位在那里?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回答。
7:我们知道了乐器的发音部位了,你能告诉我它们是如何发声的呢? 学生回答。
8;下面我们做三组实验,看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橡皮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尺子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小鼓(放上黄豆)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我们平时说话,我们身体有没有振动呢,跟老师摸着嗓子一起说,我真棒。
10、你对声音还有那些问题
第四篇:3倾听声音
3倾听声音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STSE目标:能举例说明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声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音乐
音乐好听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你能找到哪些地方有声音吗?(播放课件,找声音)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倾听声音。(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说)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今天我们就从最根本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开始研究,(板书:声音是产生的)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同学们还记得观察的方法吗
2、实验:
(1)实验指导: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几样物品,它们是?(鼓、橡皮筋、玻璃烧杯、弹簧片)怎样让它们发声?指导方法
你也可以用身边的其他物体来试一试,然后把它也填写在报告单中。
(2)实验:
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实验一下吧,别忘了填写实验报告单呀!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1)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
(2)提问:在这些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
大家看,不论是什么物体发出了多么不同的声音,它们产生了一个共同的现象——振动,由此可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由物体振动)
4、应用:
我这里有一面锣,想让它发声该怎样做?(敲)也就是让锣产生?(振动)锣声是悠长的,当它被敲响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它马上停止吗?(请一个学生到前面来试一试)为什么他这样做声音就停止了?(因为振动停止了所有声音也停止了)
你们也可以在鼓上试一试(学生实验)。
(指名几个组汇报一下)我们让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停止了,这说明了什么?(没
有振动就没有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研究的很认真,有了许多发现。其实声音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研究。下课。
板书设计:
倾听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反思:
第五篇:倾听声音说课稿
《倾听声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倾听声音》。《倾听声音》是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认识声音的作用,找出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第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寻找声音的室外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着重观察了解了“声音是由谁发出的”“物体发生时的变化”等问题,不但提高了学生探索声音奥秘的兴趣,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本课主要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为后面《物体传声》、《制作小乐器》、《声音与生活》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了三个部分:
知识目标:
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能力目标
(1)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用“耳”和“眼”共同感知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情感目标
(1)乐于对周围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2)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四、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游戏引入、提出问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针对小学生好玩的天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引导学生模仿自己听到过的声音,并请其他同学猜他模仿的是什么。由此引出课题倾听声音。接着我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现在都能听到什么声音,从而进一步“唤醒”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激发了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奥秘的兴趣。此时我会进一步引导:“你能不能自己来制造声音呢?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一起找到本节课最想探究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一过程共分三步:
第一步 使物体发出声音,并提出假设
我是这样做的组织学生观看桌子上的物品,并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实验。
(1)这些物体你不动它,它会发出声音吗?你能使他们发声吗?
(2)你能用不同方法使某一物体发声吗?看谁想的方法多。
(3)观察发声物体,提出假设: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活动结束后找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最后教师总结:“物体静止时都不能发声,对它们进行敲、打、吹、拨可以使它们发出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第二步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实验,从正反两方收集事实,验证假设。
活动一:观察发声物体,并做记录
实验要求:使物体发出声音,通过听、看、摸等观察这些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点,填写实验报告1。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1。接着小组进行汇报。
我让学生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并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最后将学生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如摆动、抖动、运动等过渡到规范、准确的科学术语“振动”。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振动”就是指物体某一点做来回运动。
活动二:反面验证假设,并做记录
实验要求:使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观察现象,填写实验报告2。
做实验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学生会说出“用手按”“用手抓”“用其它物体压”等不同方法。
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2。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填写实验现象时要用科学术语表达,让学生习惯使用“振动”一词。实验完毕后找小组进行汇报。
在这里围绕“发声的物体一定是振动了吗?”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这个过程观察得更仔细,当然学生理解起来就更透彻。让学生感受积极参与合作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三步 综合归纳,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探究实验所发现的规律,归纳推理,概括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五)欣赏乐曲、思考延伸
1、首先课件播放一段乐曲,让学生体会一下动听的声音。
2、学生一边听乐曲,一边观察声音的波形变化,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有高有低的,并让学生课下思考:声音为什么有高低?
本课我以人文主义理念展开教学设计。以科学学习、教育探究为核心理念,设计学生的探索过程。本课教学设计的特色是整个活动以学生动手为主,给学生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经历发现过程,全员参与合作完成,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板书设计
倾听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