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报告
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报告
此次农村中年级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调查法、讨论法等方法对三四年级二十来名语文学困生进行了调查分析。这一系列活动让我们弄清楚了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自身学习品质、学习习惯不好。
我们通过平时对这些学困生的教学观察,发现了他们基本都有这个特点。接下来我们走访了这些学生的家长和任课教师,也反映出他们有这样子的毛病。最后我们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了解,二十个同学交上来的调查表反映出,有十五以上的同学语文学习困难原因出现在自身身上,学习品质、学习习惯都不好。具体体现在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不浓,语文学习目标不明确,语文学习方法不对,不思上进,基本无竞争意识,受挫能力差,极易灰心丧气,自控能力差,懒惰思想,自我要求不严等。
二、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
调查的二十个同学中有十三个同学反映家庭经济差,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而自卑。表现为不愿与人交流和沟通,没有自信心。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怕别人瞧不起他。家庭经济条件差、学习也差,觉得自己没有一点值得炫耀的地方,一无是处,于是破罐子破摔,内向、自闭。
三、家教过严或不严。
农村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家长要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要么对他们的要求过高,学生压力很大,要么管理简单粗暴,轻则吵骂,重则棍棒上身。基本没什么亲子沟通等有效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双双出外打工,常年不回家,他们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监护。爷爷奶奶老一辈思想,又要做农活,又要照顾他们,有些力不从心,另外他们觉得管他们只要管好他们吃喝穿就算管好了。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管他们学习的思想意识。根本对他们的学习不管不问,更别说辅导之类的了。每次见到老师顶多就说一句:“老师,请你给我管紧点!”我到想说我怎么给你管,我们五天的教育加上他们回你们家的两天,那就是个零。要么就是太溺爱,舍不得碰一根手指头,生怕孙子受吃亏。只要孙子过得好,开心,没人欺负,学得好学不好关系不大。学困生的家教大多在过严或不严这两种情况中。家教过严的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太大,也没谁和他们经常沟通,帮他们减压,他们时刻背着无比沉重的思想包袱,又不懂得万丈高楼平地起地踏实学习,越想学好越学不好,越学不好越压力大,成了恶性循环,甚至导致性格变得抑郁的都有。比如四年级张涵瑞同学。家教不严的学生,基本属于放任自流性的管理。家长没有期望值,又不管不问,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家长都对他们无所谓,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更是无所谓了。他们又都是自控能力很弱的小学生,学生学习成绩必定一塌糊涂。他们调查问卷上的所谓的家庭教育管理一般,也就是家长基本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学生也就无所谓有没有上进心了。
四、语文教师人格魅力不足。
二十个问卷调查的同学中有六个同学觉得语文老师什么都一
般,可想而知,他们心中的语文老师是不足以让他们信服的。教师的教学在他们身上也就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他们根本不佩服教师,教师不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他们,熏陶他们,不能最大程度的受到他们尊敬和仰慕、佩服。这样的教学只能事倍功半,或者对他们根本起不到作用。另外管理不够严格,业务能力不够强,对学生不够公平等形象都将大大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家长教育观念有问题。
通过平时的谈话了解,有部分家长觉得小学的知识,孩子学没学到关系不大孩子没学会长大一点自然就会。只要孩子聪明,以后上初中、高中、大学在努力就行。小学的孩子就是玩,玩好就行。因此也就不太管教孩子,任由孩子玩耍,不做作业等。即使教师与他沟通孩子的一些不好的情况,他也依然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听劝告,不管理孩子学习。
六、没有合适的人帮助他们学习。
这些学困生的学习,基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和督促。没有合适的人帮助他们,他们就不可能管好自己,不可能自觉学好,自觉完成各项任务。而老师教全班学生,能耐下心来帮助他们的时间毕竟很少。他们需要时时处处的帮助,并且是主动帮助才行。
七、周围环境的影响。
农村孩子真正走上学这条路出来工作的很少,大多都是小学毕业或初中勉强毕业就出门打工。他们出去只要踏实工作几年后回来也能混得不错。这些都影响着家长和学生。他们都觉得这样也不
错,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将来大不了也和周围那些人一样,出门打工照样混得有房有车,有人样。因此也就不用那么辛苦送孩子上学,孩子也就不用那么辛苦的学习了。整个地方的人们都抱着这种种思想,想提高教育质量真是难上加难啊。更不用说本来就学困的这些学困生了。他们和他们的家长更是这样想。家长不要太苦,孩子也不需要太苦,太努力,顺其自然就好。
综上所述,农村中年级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也都有共性的地方。我们的研究是要找准学困生共性的地方,更要找准每个学困生学困原因最主要的方面,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对症下药的帮扶他们,改变他们。
第二篇:关于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关于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2010-8-7 9:32:45 看不清楚?可以调整字体大小:【最大 很大 一般】
学困生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一种称谓,越来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这一方面代表着教育思想的进步,也标识着教师对于学生差异的多层次划分。对于教育者我们经常思索的是如何帮助转化学困生,而忽略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因此在教育方面难免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因此在教育行为、教育策略选择之前,首先分析学困生的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困生这一词语的出现,代替了后进生、差生等违背教育原则的词语,但是不是替代了教师的认识,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关于心理标识在教育效果方面的重要性试验我想每位教育者都已经熟知,但大家在给学生的差异分类时,往往忽略了我们潜意识当中对学生的称谓,当我们给一个学生戴上一顶标识后,人的惯性使我们不再去发现新的闪光点。因此我们慢慢的将一个坚持进步的学生丢在路上,这时一个真正的学困生便产生了。而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只是我们在教育思想的深处并没有真正充分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第二种情况:家庭的因素。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它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而且带来心灵成长的土壤,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对于孩子心理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家庭中充斥着暴力、怨怼,那么孩子的心灵必然是扭曲的,在团体活动中有着不适应、慢融入等问题。同时如果因其它因素致使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如果在孩子的心灵适应期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引导、纾解,孩子的综合素质势必下降,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展。这种情况下学困生的产生就不难理解了。
三、学习能力与学习内容的短期不适应每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个体特征的不同,出现短期不适应的情况也会不同,这种不适应的时间长短也会不同。对于这种不适应其实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也都有过体会,只不过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忘了自己在求学阶段也曾有过的迷惘和困惑。从另一方面,教师对孩子的智力差异的认可程度不同也决定了我们在学业要求、教育方法的选择方面太过单一。短期的不适应并不会直接造成学困生产生,而是随之而来的问题的堆积,如果一个连简单的数量关系都搞不清楚的孩子你非得教他复杂的应用题,就如同让让不认识五线谱的人去练习视唱一般困难。当然由于教材进度、大班额教学等问题我们可能没办法为一个孩子过多停留,但教师还是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而恰恰是这种不关注、齐步走,导致一些孩子中途掉队。学困生的产生就成了必然。
四、评价的不科学、不全面极易造成学困生的产生多元智力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力并不简单的只表现为某一学科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理解与记忆、表达与想象。或者数学的逻辑与思维。而是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智力的特征。但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却因为孩子在某一学科方面的表现过早的下结论,如果这种结论是隐性的,孩子不易察觉的,可能影响会小一些,如果教育者简单直接的给孩子结论,极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我否定,大多孩子会认为自己确实有学习能力上的欠缺。这种心理学现象是常见的,结果也是令人担忧的。当然我们在分析学困生产生的时候还不能忽略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生学习品质差是造成学困生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我们在日常教育中时常会发现一些孩子低年级学习挺好,而到了五六年级、或者初高中学习成绩会下滑,由一个学习出色的孩子慢慢蜕变为学困生,大多家长和老师无法理解这一现象。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是学习品质造成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小聪明”和“大智慧”的问题。在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学生自我生活积累足够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凭借自己的“聪明劲”可能会取得好成绩,但在好成绩的后面隐藏的是孩子学习品质的停滞,或者缺少磨砺,这样的孩子如果学习内容复杂,自身积累不够,那么仅仅靠一点聪明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于是就显现出所谓的“后劲不足”,其实这里所谓的“后劲不足”就是因为孩子缺乏优秀的学习品质,不能正确的看待聪明和努力、勤奋之间的关系,在学习方面浅尝辄止,寄希望于“一招鲜,吃遍天”。当然由于学生个体特征的不同、各个教育阶段教育的要求不同、施教过程当中情况的不同,都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困难,由于篇幅有限,能力有限,本文只能做以上简单分析。但文章的初衷是为了帮助我们老师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从而保证我们的教育质量。
第三篇: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
浅谈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及对策宝应县小官庄中心小学相志辉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应对策略
论文摘要:学困生是指不包含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的类型有基础差,底子薄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多动的、意志薄弱的和对授课老师不感兴趣的等等。不管属于哪一类,他(她)们都厌学。这些学困生是怎么产生的,有该如何应对,以及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等。
一、学困生的界定:
1、确定依据:
学困生,简单地说就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包含非智力因素的学生)主要是符合以下几点的学生。
(1)平时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作业速度太慢和正确率较低的学生;
(2)基础知识较差,许多知识点都记不住。因此,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时对时错。
(3)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为例,正常测试成绩在70分到45分左右的学生。
二、学困生的类型
1、基础差,底子薄 的“学困生”。他们主要因为基础薄弱,脑海中的基础知识记得少,用什么知识都是糊里糊涂。所以总是跟不上同学,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2、学习方法不当的“学困生”。这类学生态度是好的,学习也很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时间一长,他们会觉得学习不好是自己天生太笨,渐渐的也就变成了“学困生”。
3、意志薄弱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学习中比如做题,一遇到难题就等着抄袭答案。因此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成了“学困生”。
4、多动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是掉头与别人讲话,就是玩学具等。因此他们的听课效率低,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了“学困生”。
5、对授课老师缺乏好感的“学困生”。这类学生对上课老师没有好感,上课自然就没了兴趣,日子一长,也就成了“学困生”中的一员。
三、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有内在的意志力、学习意识,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究,我认为,小官庄中心小学 “学困生” 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1、数学学科的特点造成的数学与其他学科比,最大的特征是抽象,逻辑性强,这也是“学困生”最怕的。而学生中有的属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思维层次低;有的先天不足,很多
问题总参不透、理解不了。数学强调的是严谨、缜密,这样有的学生恰恰在这个方面缺乏毅力、缺乏信心,对数学问题总不能细致分析,老是考虑不周、漏洞多。缺乏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意志力,这样长久下去,学生便逐渐产生怕数学,对数学没有兴趣,从而就逐渐放弃了数学。
2、与学习者有关的原因造成的(1)、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现在的农村家庭大部分父母进城打工,许多孩子便成了留守儿童。这一代孩子的爷爷、奶奶基本没什么文化。能照顾好孩子的饮食就不错了,至于学习基本没戏。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父母的离异,单亲家庭俞愈来愈多的出现,这类学生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养成了孤僻、任性、说谎、等坏习惯。还有一些边远省市的家长带着孩子到我们这打工,因各地教学的差异等等,这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2)、学习目的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学习目的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第一,为父母和老师学习,这样的同学大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下才来学习的。第二,为“读书”而读书,为“学习”而学习。这部分学生之所以来学习,完全是因为其他同龄人都在学习,所以他们上课时既没有认真听讲,也并没有其他什么小动作,总是很“茫然”的样子,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3)、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义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生学习策略如各学科时间分配失当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4)、心理素质,导致学习困难。传统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适应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加上本校教师老龄化严重和教师讲授方法的单一枯燥。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把教育目的在学生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因此教师这种单一枯燥的教育教学形式在教育教学中造成了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师生关系的冲突性,无论对教育者自身的工作,还是对学生的发展,都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现时或潜在等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影响。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形成了“学困生”。
(5)、教育环境因素,导致了学困生的自然形成。学校部分教师师德不佳,缺乏献身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事业心,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缺乏爱心,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不但没能使教育收到实效,而且会促进学困生向更坏的方向转变。
四、应对学困生的策略和方法
1、加强理想教育。
优秀学生有理想,学困生也有理想,但优秀学生的理想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的强化、赞扬,使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劲头倍增,学困生的理想往往会被忽略,并且时常受到老师、同学等的冷嘲热讽。如果教师从素质教育出发,从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角度去认识问题,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理解学困生的理想。大张旗
鼓的进行理想教育,不管理想是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加以肯定,多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闪光点,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2、注重鼓励,坚持正面教育。
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具有一颗热爱学生之心,对学生有很好的期待,经常在言语中表现出对他们的热爱,那么,学生必然会产生喜悦、乐观、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绪。在批改作业时,不用高标准去衡量学困生,而是寻找他们的进步点进行鼓励,然后提出高一个层次的希望,在他们的本子上写上几句肯定、宽容以及激励性质的话,像“你的学习成绩进步了,老师好高兴啊!”“今天的作业写的真好,继续努力下去,你会进步更大”事实证明,教师关切的话语,期待的眼神,往往会使学习困难生获得最初的自信,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
3、开展优生学困生一对一帮教活动。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仅凭教师对学困生的帮助,收效并不是很明显。开展学困生和优生结对帮扶,让每个学困生与优生结成“帮扶”对象。由于学习成绩差,每一个学困生都有自卑心理,因此,他们平时的交往对象都是和他们一样成绩落后的同学,很少会和优生交往,这种组合,既有利于打破他们自卑的心理,又能适时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同时让优生“手把手”的教,能让他们尝试一次次的成功后,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4、谅解宽容,增加学困生的学习乐趣与信心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困生往往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自信心不足,容易退缩。大量事实证明,学习困难生的进步是个复杂的过程。他们可望成功,但惰性与自卑,使他们徘徊,错误易于反复。因此,我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进步过程中的失败给予最大程度的宽容和谅解,允许他们在前进中出现反复,并给予再进步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乐趣与信心。
5、倾注爱心,提升亲和力。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在《给班主任的100个建议》中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事业心会衍生出对学生的爱心,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动力,我们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习,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学业。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和思想是教育好他们的前提。关爱学困生,这种关爱的“触摸”,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正视学困生存在的缺点,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点欣赏的热情,引导他们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
五、存在问题的思考
1、学困生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工作。在长期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无法左右社会对学困生的影响。从目前来看,社会对学困生的负面影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学校也是非常无奈的。如何让社会发挥其应有的正面教育作用,这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2、由于现行的有关学生学业管理制度与现实相矛盾,致使人为地造成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如本县对留级率的控制,不论是成绩多差的孩子都一律升级。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前教育、家庭教育跟不上,再加上有的学生进入小学对学校学习生活适应较慢,有的学生智力发展较慢,有的学生爱家庭环境因素等影响,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而成为学困生。同时,又因受学校教育指标的限制,他们不得不在学习本来就很困难的情况下升级,这一升造成了学习更加困难,由此导致了恶性循环。总之,只要教育工作者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学方法得法,继续不断地钻研探索,相信学校的学困生会越来越少,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高的。同时只要我们能够尽可能多地给学困生以关爱,给予他们热切的期望,具体的帮助,就一定会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的。所以我相信,他们的明天一样会灿烂辉煌。
第四篇:学困生形成原因
学困生形成原因
目前,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升学率,把升学率作为考核的很重要方面。因此,要想提高升学率,作为老师必须重视后进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数学成绩。同时,如果一个班后进生较多,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教师对他们重视不够,上课提问找优生,课后谈心找优生,课后对后进生没有很好的辅导,从而后进生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们,歧视他们,这样更加不会把数学学好。
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适应数学课堂教学,加上有些从小学开始一直是数学上的困难户,缺陷累积太多,积重难返。有些学生运算能力差,过度依赖计算器,运算速度太慢,粗枝大叶,不会找简便的方法,而运算能力在数学中十分重要,数学中的大多数题目是需要运算的,选择题、填空题中若是运算错误,则前功尽弃。有些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不灵活,题目条件稍作变化就不会做,只习惯于生搬硬套。以及其他的缺乏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社会生活占学生生存空间的很大一部分,部分学生在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生活的负面效应,如不良的人际关系、文化环境、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等,都对其产生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味溺爱、娇惯孩子、满足其物质生活,对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孩子物质消费超前,追求享受,学习缺乏动力,数学成绩下降。
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教师布置的作业,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其次,对学好数学信心不足,由于多次考试的失败,数学难度的增加,使得他们怕数学,怕做题目,这样造成恶性循环,当然成绩自然也就就提不高了。
第五篇:边远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中期报告
边远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中期报告(2012-09-15 09:46:30)
转载▼
标签:
杂谈
安康市2012年十二五规划小课题中期报告
课题 名称 《边远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课题 编号 XKT20120136
课题负责人 陈世辉
所在 单位 汉阴县漩涡镇田堰小学
2012年9月3日
《边远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中期
报告
一、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进展情况
我校从2011年开始,结合学校工作和学生学习实际,酝酿并组织实施学困生方面的调查研究,2012年3月,正式向安康市教学研究室申报了《边远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在得到了安康市教学研究室批准立项后,课题负责人参加了安康市教学研究室举办的2012小课题立项暨课题负责人培训会,举行了开题仪式,并全面地展开了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拟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确定了实验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工作思路,并讨论了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口,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展开的:
(1)分层负责,形成网络。
通过课题组的认真酝酿研究,形成了校长(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教导主任(课题研究的具体组织者)、教研组(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者)、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人)四个层面的课题研究网络。大家分层实施,层层交互,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展开课题研究工作,力争规范开展我们的教科研工作,真正意义
上落实于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注意平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利用课余时间提优补差,想尽一切办法,从不同的程度上提高每一位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实践证明,在每学期的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中,各班学生的检测结果较往年相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上学期,我校陈世平、陈世辉老师所带的六年级毕业二试合一的成绩名列全镇前列,平均分接近双八十;陈世平老师所带的二年级数学平均分88分,名列全镇第二名;吴秀峰老师所带的一年级语文平均分95.03分,名列全镇第三名,一年级数学平均分78.6分名列全镇前列,郭丹老师所带的二年级语文平均分93.6分,名列全镇第四名,五年级数学平均分78.65分,名列全镇第五名;吴建友老师所带的四年级数学平均分83.09分,名列全镇第六名;白丹老师所带的四年级语文平均分90.35分,名列全镇第五名;黄家波老师所带的五年级语文平均分88.71分,名列全镇第五名,马玲老师所带的二年级数学平均分87.1分,名列全镇第四名,四年级数学平均分83.5分名列全镇第四名,杨宗军老师所带的五年级数学平均分78.68分,名列全镇第四名,较往年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陈世辉老师被推荐为县级先进教育工作者,评为镇级先进教育工作者,黄家波、陈世平二位老师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
(2)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课题组研究制定了《课题组管理制度》,组织全体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明确职责,使课题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3)形成方案,明确方向。
课题开题后,我们研究制定了《边远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具体分析班级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在逐个分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困生制定进步计划。
(4)个案研究,以点带面。
班主任老师作为此项课题的重要参与者,除了进行前期的摸底、调查、分析之外,还承担着建立学困生典型个案的重要研究任务,他们从各自班级的学困生中精心选择个别学困生作为典型研究个案,为他们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困生转化过程,积累学困生转化经验。成长记录袋每一名学困生一份,记录了这些学困生成长转变中的点点滴滴,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师生共同制定的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学困原因及基本情况分析;主要转化措施;班内“兵教兵”帮教合作学习分组名单;师生助学情况记录;学生本学期各方面优秀作业或活动作品(其中包括一本作业、一张图画、一副剪纸、一张照片、每次单元测试试卷、自我检测练习„„);教师鼓励性评价、家长意见等,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反映了学困生在课题研究背景下的点滴转变。
(5)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各班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单元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
(6)心理导航,点亮心灯。
针对学困生中明显存在的诸如自卑、自闭、性格极端等心理健康问题,课题组特别对于学困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题研究内容。课题组以马玲、郭丹老师(心理健康辅导老师)负责管理的心理健康咨询室为阵地,向所有学生敞开大门,欢迎他们将自己心中的“秘密”向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倾诉,由马玲、郭丹老师给予他们心理健康专业方面的调适和疏导,力争将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变成他们最可倾诉心中“秘密”的小天地。
(7)家校合作,展开研究。
除此以外,学校还特别注重了家校合作。每学期各班还召开家长座谈会,家校及时沟通交流,实时反馈这些孩子们的成长变化。除此以外,课题组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卡、短信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
(8)学科整合,推向纵深。
除了各学科课程方面的课题研究以外,学校也特别注重了班队活动和校本课程这两块重要的课题研究阵地。课题组以大队部开展“十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我一生”主题活动为课题研究的抓手,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和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如今这些学困生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学校少先队活动的中坚力量。同时以我校的校本课程 “经典诵读、艺术课、农事通”为切入点,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净化学困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格,通过艺术课、农事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学困生找到自尊和自信。
二、取得的阶段成果
回顾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初步取得了如下一些研究成果:
1、学生方面: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使参于课题研究的班级学困生有了较大转变,学生的基本素养得到大面积的提高。
2、教师方面: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研究,我们明确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标,增强了课题研究意识,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自觉性,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升。课题组的教师能积极动笔进行反思、撰写论文,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校级评比中获奖并在刊物上发表。如陈世辉老师撰写了《让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留守学生的调查及对策》、《爱是留守学生生命中的风帆》、《引领学困生走进数学世界》、《在体育中引领学困生学数学》、《数学习题的巧妙布局》、《边远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等多篇论文;杨宗军老师撰写了《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等多篇论文;马玲老师撰写了《浅谈小学数学有效复习》、《转化后进生的点滴谈》、《鼓励是转化学困生的良方》等多篇论文;郭丹丹撰写了《学困生转化之我见》。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在持续将近一年的学困生课题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凝聚着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心血。但我们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1、学困生转化成绩不均衡,部分班级转化成效不明显。个别教师对于学困生转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把关注学困生的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起来。
2、学困生转化工作开展时间短,高年级长期落后的学生赶上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3、教师日常教学工作非常繁忙,如何处理好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
四、继续加强家、校、社三个方面的研究
针对当前学困生中明显存在的诸如自卑、自闭、性格极端等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课题组决定对于学困生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题研究内容,将课题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除了原来课题研究计划中的主要涉及的学科课程方面的研究以外,课题组特别注意增加了德育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两块重要的课题研究阵地。在德育课程方面,课题组以大队部开展“十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我一生”等各项主题活动为课题研究的抓手,结合我校经典诵读、艺术课、农事通的开展和学习,通过学科课程、班队活动和校本课程三个方面整合,真正意义上使课题研究更加全面地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
1、全面提高课题成员的素质。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要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全体的课题组成员能积极投身到课题研究中来,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课题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2、积极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在原有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带领课题组成员对自己的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自己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使自己对课题的研究目的逐步明朗,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课题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对前期课题研究实验所获取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完善,在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教师比较成功的个体案例和专题论文进行整理、汇编,以案例集锦和论文汇编的形式加以呈现。另外课题组还将做出最终的结题报告。
六、可预期的研究成果
在当前素质教育、均衡教育的形式下,我们力求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学困生解决在生活、学习上的一些困惑和心理上的障碍,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开发潜能,提高素质,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本课题研究结束时,如果能够成功转化学困生,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还将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将对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比较成功的个体案例和专题论文进行整理、汇编,以案例集锦和论文汇编的形式加以呈现。对成功转化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经验,并加以推广。课题组还将对课题研究以来学校集体、课题研究教师和学困生个人所取得的各级各类荣誉成果进行汇总,制成荣誉册。
《边远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组
执 笔:陈世辉
2012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