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产品价格的变动牵动着城乡居民的生活
农产品价格的变动牵动着城乡居民的生活,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3年,中国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大幅减产,随着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转向恢复性上涨,其中2004年比2003年上涨13.1%,粮价上涨更为显著,达28.1%。自2004年国家全面放开粮食收购与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后,占农产品比重最大的粮食品种的价格由计划管制转为市场调控,2004年之后粮食价格开始上涨,同时带动整个农产品价格指数出现上涨。2010年以来,为了稳定农产品价格,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争论仍然较大,主要集中在对新时期农产品的波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把握的不够深入
一、新世纪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变动的特征
(一)农产品价格变动的整体特征
新世纪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变动的整体态势表现为:以2004年为拐点,农产品价格指数由低位平稳运行转为明显上升,尤其是2007—2008年以来上涨幅度明显加大,由本世纪初期的“低价格”进入持续的“高价格”阶段。从波幅来看,2000—2003年累计下跌约10个百分点,年均跌幅2个百分点;2004—2006年累计上涨约17个百分点,年均涨幅4个百分点;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7个百分点外,2007—2011年累是上涨约55个百分点,年均涨幅达11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
(二)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变动特征
分析完农产品价格变动的整体特征后,我们将分品种分析农产品价格变化。通过对国内外三大粮食品种①的价格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粮食类农产品价格变动的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2008年以前,国内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品种的价格走势及波动幅度高度一致,但从2008年开始,玉米价格的波动幅度明显比小麦和稻米剧烈(如图2所示)。2000—2011年间,三大粮食品种的年均波幅②分别为小麦8.97%、玉米10.80%、水稻9.80%;其中2008年以前的年均波幅分别为小麦6.73%、玉米7.95%、水稻10.94%,而2008年之后的年均波幅分别为小麦6.67%、玉米19。27%、水稻4%。
第二个特征是三大粮食品种国际价格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国内价格的波动幅度且影响国内价格。2000年以来,三大粮食品种国际价格的年均波幅分别为:小麦25.21%、玉米14.83%、稻米43.21%,而国内价格的年均波幅分别为小麦8.97%、玉米10.80%、稻米13.13%。从图2可以看出,2008年以前,无论国际价格如何波动,三大粮食品种的国内价格一直都是保持着平稳上升的走势;相较于小麦和水稻,国内玉米价格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2008年以来,玉米的价格走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受国际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油棉类价格变动特征
豆油是我国的主要食用油品种,本文油类主要以豆油为例。从图6、7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我国棉花、大豆和豆油价格变动与国际价格保持高度一致,但从年均波幅来看,国内外大豆和豆油的年度波幅都比较大,国内大豆为15.9%、国际大豆为14.3%,国内豆油为19.8%、国际豆油为22.1%;而棉花的国际国内市场波幅都相当小,国内棉花为1.7%、国际棉花为2.5%。
(四)肉类价格变动特征
我国肉类价格变动呈现三大特征:
其一,2000年以来,肉类价格保持上涨趋势,2007年之前比较平稳,之后涨幅和波幅都明显加大,如图8、9所示。十年间猪肉的年均波幅为16.83%、牛肉为19.86%、羊肉为16.82%;2007年以前的年均波幅分别为猪肉8.7%、牛肉9.9%、羊肉7.4%,2007年之后年均波幅分别为猪肉24.4%、牛肉23.6%、羊肉20%。
其二,牛肉和羊肉的价格走势一路上行,周期性特征不明显。而猪肉价格周期性明显,大约为两年。例如,2003年和2004年猪肉价格均为上涨,2005年和2006年又连续两年下
跌,2007年和2008年又出现高位大涨情况,2009年猪肉价格开始下跌,2010年lO月又开始大涨。
其三,活猪、仔猪和猪肉价格波动趋势和周期高度一致,均在2008年上半年达到历史峰值,仔猪价格的幅度相比活猪和猪肉价格波幅较大。十年间,仔猪价格的年均波幅为40.4%、活猪价格为19.8%、猪肉价格为24.4%;而2006年4月份之后,活猪从2006年4月到2008年3月累计涨幅151%,猪肉价格从2006年6月到2008年2月累计涨幅为136.7%,而仔猪价格从2006年7月到2008年4月累计涨幅高达330.2%。
(五)蔬果类价格变动特征
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02年1月到2010年12月的蔬菜和水果价格,其中蔬菜选取大白菜、黄瓜、西红柿、菜椒和四季豆为代表,水果选取红富士苹果、香蕉、橙子为代表。从图10、11可以看出,8年间主要品种的蔬菜和水果价格变动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各主要蔬果类品种价格都保持了上涨的长期趋势,从年度平均波幅来看,蔬菜中大白菜为13.1%、黄瓜为11.1%、西红柿为10.9%、菜椒为6.1%、四季豆为8.2%,水果中红富士苹果为21.7%、香蕉为13.2%、橙子为10%。
二是各主要品种蔬菜价格走势的季节性都特别突出,且每年都存在一次季节波动。其中,黄瓜、西红柿、菜椒和四季豆的价格走势是一致的,呈现“V”字型特征,每年2月份一7月份价格一路走跌,从2月的最高峰一路达到7月份的最低点,7月份以后,价格又开始一路上涨到次年的2月份再次达到峰顶,从最高峰到最低点的价格差幅均达到153%左右。这主要是因为这四种蔬菜品种都是夏季收获集中上市,又是时令蔬菜,储存时间不长。而大白菜由于是冬季上市,因此价格成“^”字型,价格从每年的1月份一路上涨到9月份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跌至12月,从最高峰到最低点的价格差幅为98.1%,一年之内价格波动幅度小于其他四个品种,这可能是相对于其他四种蔬菜,白菜的价格比较便宜,消费者对其价格的敏感性较低。
三是红富士苹果、橙子、香蕉三种主要水果品种价格在2005年以前,价格水平和波动幅度都比较一致;在2005年以后,红富士苹果的价格明显高于橙子和香蕉,三者之间的波动幅度差异也比较大,其中香蕉和橙子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红富士苹果的价格波动幅度比较剧烈。2005年以前,红富士苹果、香蕉和橙子的价格年均波幅分别为4.8%、5%、5.8%;2005年以后,三者的年均价格波幅分别为13.1%、6.3%、6.3%。
二、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原因
农产品价格总水平的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农业生产深受季节、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供给和需求弹性较小,所以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程度较非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要大。农产品的价格主要由需求和供给的量决定,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农产品价格同时受到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包括快速城镇化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另外,农产品价格还受到汇率、货币等政策因素的影响(见图12)。
相较于世纪初农产品价格的低位平稳运行,2003年中国农产品价格指数上涨幅度加大,并且在2007—2008年明显增大。那么推动中国农产品整体价格变动以及主要品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本节将对此进行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下快速城镇化是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根本动因
刘易斯、费景汉和拉尼斯等人提出具有二元结构特征的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发展启动于工资率较高的现代非农部门的持续扩张而产生的对农业劳动力的吸收;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劳动力在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的流动性再配置;发展完成于边际产出大于零的劳动力转移而导致的“短缺点”和农业劳动力边际产出等于平均产出的“商业化点”聚合而成的“刘易斯转折点”的出现。因为进入“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农业部门呈现出与非农部门趋同的性质:与非农劳动力一样,农业劳动力也成为稀缺性商品;因此,农业劳动力的自然就业转向市场化配置,农业劳动力的工资决定由制度性机制转变为边际生产力方程。[2]中国的二元结构非常明显,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二元结构对农产品高价格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首先,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扩大了对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人口离开农业生产减少了农产品供给。其次,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人们膳食结构的迅速转型。我国的食物消费结构正从粮—肉鱼—果蔬8:1:1结构转变为4:3:3。相关数据表明,全国口粮消费量从1991年的229.8千克下降到2007年的155.7千克,减少了32%;动物性食物消费则呈现全面增长态势,近10年来奶类增长了291.8%,水产品增长了69.1%,肉类增长了43.0%。消费结构转型和农产品内部悬殊的价格引起产品结构调整,进而影响到产品价格。与此同时,农产品之问的比价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粮食对经济作物的比价持续走低,以粮油价格为例,2004—2008年比价分别为2.8、2.7、2.6、3.5:1,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了“粮油争地”的现象,这进一步推动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的上涨。
(二)农产品供求基本面的紧平衡造成了农产品价格的高位波动,受国际因素影响越来越大
近年来三大粮食品种的价格在连年丰产的情况下仍出现上涨趋势,其中生产成本上升是主要推力,而供求关系趋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了八连增,相比而言,需求增加更快。粮食需求的增加主要体现在玉米这个品种上,这主要由两个方面引起:(1)饲料消费量的增加。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使得人们对肉蛋奶水产品的消费增加,这归根结底又增加了全社会对粮食的消费需求,尤其是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2008年,全国肉蛋奶水产品的产量达到1.7亿吨,玉米需求量达到6900万吨,如果考虑饲料中蛋白类成分的用量,则全国因养殖规模的扩大而导致的粮食需求增长量则会更大。
(2)玉米深加工需求增长过快。2005年玉米深加工消费量为2650万吨,2010年则上升为4900万吨,五年间增幅达到84.91%,年均增幅达到13.08%。而同期玉米产量只增长了23.38%,年均仅增长4.35%。2009年开始,我国正式从玉米净出口国变为玉米净进口国,国际高价格在国内玉米产销缺口的环境下进一步推高了国内玉米价格,这是造成2008年以后玉米价格的涨幅明显大于小麦和水稻价格的原因。
从供给方面来看,虽然中国从2004年开始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了八连增,但由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对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大,保证粮食充分供给的难度越来越大。从消费方面来看,虽然玉米深加工由于国家的控制规模不会过快扩张,国内目前生物能源消耗量还比较小,但随着人口和收入的增加,消费需求会稳步增加。总体上说,粮食供求紧平衡的趋势会愈加明显,同时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以及国家粮食收购价格的稳步上行,预计粮食价格将保持稳步上行的态势,但幅度可控。
在国内农产品供求紧平衡的局面下,国际供求因素对一些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凸显。对于棉花、大豆这类需要大量进口的农产品来说,国际市场是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中国棉花对外依存度较高,2007—2010年中国的棉花自给率分别为63%、58%、78%、70%,也就是说目前约30%的棉花需要进口。2010年,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70%,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高度达60%,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食用植物油进口量最大的国家。目前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或控股,占到总股本的66%,左右了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75%的市场份额,具有绝对的定价权。
(三)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推高农产品价格
生产成本中如土地、人力等要素的价格迅速上涨影响了各类农产品的价格。农业生产成本的逐年上升不仅可以解释我国农产品价格长期呈上涨趋势,也可以解释2007—2008年以来各类农产品价格涨幅明显加快的现象。近年来,由于农业的相对比较效益较低,从事农业的机会成本不断上升。从2009年的农产品成本收益的数据可以看出,稻谷平均每亩总成本由2003年的360.11元增加到2008年的556.06元,增长幅度为54.44%,年均增长10%左右。
小麦则是从339.64元增加到498.55元,增长幅度为46.79%,年均增长9.5%左右。玉米从347.63元增加到523.45元,增长幅度为50.58%,年均增长10%左右。大豆从254.65元增加到347.99元,增长幅度为36.65%,年均增长7.1%左右。以上四种品种的平均费用由2003年325.51元增加到2008年的481.51元,增长幅度为48%,年均增长10%。其中,人工成本由2003年的118.08元增加到2008年的153.29元,增长了30%,年均增长6%,土地成本则由53.75元增加到101.21元,增长了88.28%,年均增长17.66%。四种产品的每亩物资和服务费用由2003年的167.81元增加到209.11元,增长了24.61%,年均增长5%左右。其中化肥从48.65元增加到77.35元,增长了59%,年均增长12%左右。
图13显示了近20年来,我国农产品成本呈现出周期性波动上升的特征。尤其是自2003年起,我国主要农产品成本进入新一轮上升阶段,到2006年左右,主要农产品成本增幅明显加大,这也成为解释我国主要农产品在2007年左右开始出现价格涨幅明显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此可知,近年来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土地和化肥费用不断上升,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四)疫病、自然灾害等突发因素造成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
疫病防控不利和气候灾害预测性差从外部冲击着农产品价格。这些因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农产品价格:一是突发事件影响农产品生产,进而影响人们对粮食生产形势和价格变化的预期。比如雪灾、旱灾等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引起价格波动。二是突发事件影响人们的消费,首先是影响受灾地区的消费,其次引起其他地区和其他物品消费的连锁反应,比如地震会引起灾区粮食等物品的供应紧张,进而会引起人们对价格预期的判断。自然灾害、疫病和信息等外部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搭车涨价、变相涨价、乱涨价、对需求增长的判断预测失误等,这些因素也对价格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猪肉价格为例,2006年以前,猪肉市场一直比较平稳,主要是由于疫病发生少;从2006年到现在,由于疫病的影响,猪肉价格大起大落,2010年开始的猪肉价格暴涨也是跟疫病密切相关,2010年1—9月广东、广西、江西、江苏、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区接连发生口蹄疫、高热和猪瘟,导致6—11月能繁母猪和仔猪存栏量同比下降5.15%,严重影响了2010年下半年及2011年上半年的生猪供给,推高了2011年上半年的猪肉价格。
气候等自然灾害也会对农产品的产量具有重大影响。2009年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夏秋连旱,造成土豆、洋葱减产;在11月份连降两场暴雪,不仅雪后菜价上涨,也造成冬储菜的储存量不足;2010年春季的西南大旱,影响了南方蔬菜的上市,由这些地区调出的蔬菜数量明显减少,有些品种的蔬菜还需要从周边地区调入;2010年北方地区出现的“倒春寒”使得应季蔬菜上市推迟了1个月,北京蔬菜的供应链断档尤为明显。储存菜数量不足,应季菜供应紧张,后续蔬菜断茬,经销商四处寻找货源,菜价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幅上涨。
(五)货币、汇率等政策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
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存量及其增长速度对价格水平和通胀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货币流动性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也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原因。
近两年货币的过度供应主要是由信贷的超规模投放引起的,信贷规模由2008年的4万亿飙升至2009年的9.6万亿和2010年的8万亿,导致M2/GDP的比值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飙升至1.79和1.82(见表1)。目前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这一比值均在1以下,而新兴经济体相对高点,但一般也保持在1.5以内,超过1.5倍的很少。
货币的供给过度除了引发全面的通货膨胀外,也使得囤积炒作现象频发。背后的机理是物价过快上涨以及流动性过剩使得投资渠道受限,囤积炒作农产品成为了部分游资的保值和投资方式,不过囤积炒作的对象主要是小产量、易储存的农产品
第二篇:价格变动通知函
广州迪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价格变动通知函
尊敬的经销商:
首先感谢您对广州迪康的长期信赖与市场支持!
为了更好的规范市场,促进市场良性发展,切实的维护各代理商利益的最大化。根据市场情况,经研究决定从2014年12月1日起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全国统一招商价。在2014年12月1日前订货的客户仍按原报价发货,自12月1日后订货的客户一律按调整后的价格执行。请各位经销商提早做好准备!
关于此次××××的调价,如有任何疑问,请致电广州迪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电话:××××××××。希望您能理解并继续支持“广州迪康”。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信赖!
祝:身体健康!
生意兴隆!
广州迪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8日
第三篇:价格变动的影响(教案)
价格变动的影响
授课班级:高一(3)班
授课者:陈映梅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替代品、互补品的含;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分析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产生的影响,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价格变动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难点:替代品、互补品的相关商品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学生探究、教师引导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一节课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为什么不同的商品价格各不相同?
2、同一商品在不同时候购买,价格往往不同,为什么?
导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会不断的波动,那么价格变动后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步本节课的学习。
(一)对生活的影响 课堂活动1:
教师:大家都去买过东西,总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平时一双拖鞋10元,买的人很少;季末的时候一双5元,买的人特别多,为什么呢?
学生:季末时,同样的商品价格便宜,划算,所以买的人多。
1、一般情况而言(价格变动的一般规律)
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某一商品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举例:促销、打折即抓住了人们这种消费心理。)
课堂活动2: 教师:(课前调查)现在一袋盐的价格是多少?两个月前它的价格是多少? 学生1:我去商店问过了,两个月前一袋盐是1元,现在是1.5元。
教师: 价格上涨人们的需求量减少,那么食盐价格上涨之后,你们家对盐的需求量出现什么大的变化了?
学生2:虽然盐的价格上涨,但我家对盐的需求量好像没什么大的变动。教师: 那如果你们家一直想买液晶电视,但价格最近涨幅比较大,你们家会怎么样?
学生3:我妈肯定推迟买,等价格下降时再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不会急剧下降;(反映程度小)高档耐用品价格上涨,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会急剧下降。(反映程度大)课堂活动三:
教师: 最近猪肉价格上涨厉害,鸡肉价格没上涨,你们家餐桌上是猪肉多
还是鸡肉多?为什么?
学生1:当然是鸡肉多,反正都是吃肉,鸡肉便宜。
教师: 如果你爸爸一直想买辆汽车,但近来汽油价格飙升,你爸爸会不会毫不犹豫的买辆车?
学生2:不会,因为汽油价格上升,汽车的消费资金也会随之上升。
教师总结:猪肉、鸡肉能满足人们的同一种需求,所以当猪肉价格上涨时,人们对鸡肉的需求量会上升。
汽车、汽油组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当汽油价格上涨时,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会随之减少。
3、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需求的影响
(1)替代品----两种商品功能相同或相近,能够满足消费者同一需求。假设A、B互为替代品
当A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增加对B商品的需求; 当A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较少对B商品的需求。教师:生活中的互为替代的商品很多,谁能列举几个。
学生:米和面、汽车和火车、火柴和打火机、煤气灶和电磁炉等等
(2)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假设A、B为互补品
当A商品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B商品的需求;
当A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B商品的需求。教师:谁能列举那些商品属于互补品?
学生:煤气和煤气炉、打印机和墨盒、乒乓球和乒乓球拍等等 总之,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受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和商品的类型有关,还和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有关。
(二)对生产的影响 课堂活动四:
10年前,手机这个“新事物”价格高昂,A企业看到其中的巨大利润,进军手机市场。但近两年,市场上各种手机泛滥,手机价格急剧下降,A企业开始减少手机的生产。
教师:A企业为什么要减少手机的生产?
学生:因为手机价格下降,A企业利润减少,所以缩小了规模,减少手机的生产,教师:对于手机价格的下降,A企业除了减少手机的生产规模,还有什么办法?
学生1:同等条件下,降低自己的手机价格,但不能低于成本价。
学生2:A企业可以丰富手机的功能,增加手机上网、视频等功能,吸引消费者。
教师:上节课学习过,商品在什么情况下出售,才能有降价空间,在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
学生:当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商品就有足够的降价空间。
教师:也就是说,当A企业生产手机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就有降价的空间,并能够获取较大的利润。
1、调节生产规模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者就会缩小规模,减少产量;反之亦然。
学生填空: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 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获利减少——→生产缩小
2、提高劳动生产率
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足够的降价空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不仅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影响着供求,即价格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学习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指导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对需求的一般规律
(1).当价格上涨时,人们的需求量减少;
(2).当价格下降时,人们的需求量增加。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1).生活必需品──反应程度小
(2).高档耐用品──反应程度大 3.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需求的影响
(1).价格上涨时,其替代品的需求增加,反之则减少。(2).价格上涨时,其互补品的需求减少,反之则增加。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六、随堂练习:
1、春运期间,由于受民工返乡、学生放假等因素的影响,火车运力紧张,导致民航和汽车运输的增加。这是因为铁路运输和航空、汽运()
A、功能一样 B、价格相当 C、互为替代品 D、互为互补品
2、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猪肉市场处于买方市场 B、猪肉市场处于卖方市场 C、养猪市场规模扩大 D、牛羊肉需求量增加
3、据测算,原油价格没上涨10美元就会使全球经济降低0.5%的增长率。因此,各国都在大力寻找油源,增加产量,以缓解当前石油资源紧缺的状态。这体现了价格的变动()
①决定价值的变动 ②会导致商品需求量的减少 ③影响供求关系 ④调节生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大 B.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减少需求和供应 D.某种商品价格下降一定会增加需求
5、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市场上是不是真有“物美价廉”的商品?
课后作业:
调查自己的亲朋好友对各种商品涨价的反映。
调查自己的亲朋好友里,哪些是生产者?他们对涨价的措施是什么? ◆教学反思:
注重从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入手,便于学生理解价格变动带来的各种影响,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教学互动以及探究活动的设计,提供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四篇:价格变动的影响说课稿
《价格变动的影响》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价格变动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一、说学情分析
学情:高中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体验,本框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缺少对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的深刻的认识和分析。
应对方案: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获得的生活体验,通过相关经济现象的再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分析经济现象背后的理论依据,帮助学生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说教材分析
1、说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二框题。学生经过第一框题的学习对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值规律的内容有了初步掌握,本框题从价格作为主动者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价值规律的作用,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学生探讨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做好了铺垫,是上承第二课第一框下启第三课的关键环节。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各种具体影响;理解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相关理论,分析相关经济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识和培养学生“经济人”的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3、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掌握了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以及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才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进行消费选择的能力及提高他们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依据:让学生正确理解及区分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进一步推导出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的需求量(并非商品的价格)带来的影响较抽象;学生与生产还有一段距离,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学方法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情境探究法”。具体说,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利用贴近生活的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其次,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和自己准备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经济现象,组织学生讨论、感悟、合作探究,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又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高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再次,师生互动,构建知识。通过学生小结和教师的讲授整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2、说学法指导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因而我采用了新课程提倡的社会调查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和分析归纳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处理直接影响课堂效果,本课我将从课程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4个环节组织教学。下面我将重点讲述一下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1、课程导入
首先是课程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当中,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打折、降价、促销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要选择一些节日去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让同学们置身于购买商品的情境之中,体会价格变动对人们的影响。这样由生活实例引入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境,引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程知识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兴趣与思考,顺利带入新课教学。
2、新课讲授
陶行知先生曾提倡生活教育,要从生活中学习,因此在推进新课这一环节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关心生活。针对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这个主题,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探究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问题探究1:如果你是消费者,如何根据价格变化进行消费更实惠?由于经过前面导入时的思考讨论,学生对于探究1的分析不难说出结果,“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这是价格影响生活需求的一般性规律。”这样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问题探究2:在此基础上我会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商品对价格的变动反应都是一样的呢?同时结合ppt上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商品,例如大米、食盐、牙膏、洗衣机、冰箱等,提问学生价格变动对这些商品的需求量影响程度是否相同?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学生回答后我加以引导并作出总结。得出不同的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需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小,而高档耐用品反应程度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某商品的需求变化,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由此进入问题3 问题探究3:在此出示汽油价格变动图与汽车、电动车销量变化表。由这一情景引导学生学习互补品和替代品的含义,以及其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由于这部分知识较难理解,所以让学生自己列举一些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实例,再由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然后再选取学生所举的例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提问讲授,引导学生思考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情况。通过这样层层分析,最终得出:价格变动使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使互为替代品的需求量呈现负相关关系这样的结论。
这三个问题探究,从生活实例入手,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挖掘生活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这样可以启发他们深入思考,提升对经济生活的的感受。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学生掌握了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还要掌握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所以我的第二大主题就是围绕价格变动影响生产来展开的。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我将通过分析本班成立了乳业这个案例,在结合材料的基础上,思考两个问题,1、牛奶的价格变化是如何影响企业生产的?
2、怎么才能减少牛奶价格暴跌所带来的损失?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价格高涨,获利增加,增加产量,反之,价格下跌,获利减少,减少产量。减少损失其实就是想办法降低成本,结合之前学习的互替品的知识,企业可以使用价格低的原料代替价格高的原料,降低成本,减少损失。这样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价格变动影响企业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通过这样安排,既有利于降低学生对企业生产的理解难度,又能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3、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将结合鸡蛋、猪肉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设置三道相应的习题作为当堂训练,有针对性地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强化练习,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把握理解,学以致用。
4、小结作业
最后采用归纳总结式的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梳理,加强对知识整体的把握。
获得新知,不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教学过程的落脚点和归宿。因此,我设计了“家庭成员消费计划”这一项家庭作业,根据家里最近的消费需求,本周内给父母提供一个具体的购物计划,并说明理由,体会生活中价格变化,感悟父母养家的不易。
五、说板书设计
我觉得直观、明了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第五篇:《价格变动的影响》说课稿
《价格变动的影响》说课稿
西电附中政史地教研组
高丽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价格变动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一、说学情分析
学情:高中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体验,本框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缺少对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的深刻的认识和分析。
应对方案: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获得的生活体验,通过相关经济现象的再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分析经济现象背后的理论依据,帮助学生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说教材分析
1、说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二框题。学生经过第一框题的学习对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值规律的内容有了初步掌握,本框题从价格作为主动者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价值规律的作用,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学生探讨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做好了铺垫,是上承第二课第一框下启第三课的关键环节。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各种具体影响;理解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相关理论,分析相关经济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识和培养学生“经济人”的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3、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掌握了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以及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才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进行消费选择的能力及提高他们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依据:让学生正确理解及区分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进一步推导出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的需求量(并非商品的价格)带来的影响较抽象;学生与生产还有一段距离,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学方法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情境探究法”。具体说,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利用贴近生活的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为学生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从而增强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其次,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和自己准备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经济现象,组织学生讨论、感悟、合作探究,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又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高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再次,师生互动,构建知识。通过学生小结和教师的讲授整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2、说学法指导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因而我采用了新课程提倡的社会调查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和分析归纳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3、说教学手段:
依据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理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一个形象生动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
教学准备阶段
第一,布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调查,了解大家对物价上涨的看法。并将调查结果形成调查报告周一交给任课教师;
第二,教师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选择两份针对不同调查对象且较具代表性的调查报告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第三,根据学生在调查报告中反应的情况,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家有儿女之价格篇》。
◆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正式教学阶段分为四个层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及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深切地感受: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导入本课第一目题的学习。
2、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究竟价格的变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呢?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观看他们自编自演的情景剧《家有儿女之价格篇》。提醒学生注意有关价格的情节。展示3个探究问题:指导学生带着探究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1、刘梅为什么在夏天购买羽绒服?你是否有类似的生活体验?
2、刘星说:“现在涨价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我让您给我买个笔记本电脑、MP4,您却非要等降价再买。”你能给他解释一下么?
3、“猪肉价格一涨,买鸡蛋的人也多了。”为什么呢?你能否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例子。学生分组讨论后,对三个探究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共同探究学习成果。
通过对“刘梅在夏天买羽绒服”是因为羽绒服价格便宜的分析,及学生谈类似的生活体验,总结出价格影响需求的一般性规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即,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这就是需求法则。
通过帮助刘星解释妈妈在价格上涨时仍买了许多猪肉、鸡蛋、大米、白糖等商品。是因为这类商品属于生活必需品。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
而笔记本电脑、MP4等商品价格较贵,且不是生活必需的,属于高档耐用品。当价格上涨时,人们往往显著减少对其的需求,甚至暂时不需求。
得出结论: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大。
通过探究为什么“猪肉价格一涨,买鸡蛋的人多了”?使学生了解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要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此处提到的“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商品”。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5最后两段的内容,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科学含义。并通过“课堂检测”活动深化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以替代品“汽油与天然气”为例,分析在汽油价格上涨时天然气需求量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当两种商品为替代商品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下降),需求量减少(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减少)。替代品的价格变动而引起需求量的变化是正方向的。
以互补商品“汽油和汽车”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汽油价格上涨时汽车需求量的变动。得出结论:当两种商品为互补商品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下降),需求量减少(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减少(增加)。互补品的价格变动而引起需求量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教师小结,提升学生的认识:生活是门艺术,消费是门学问,如何利用消费的学问,创作生活的艺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了解了价格影响需求的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把自己有限的收入,科学、合理地安排,在价格的变动,生活的压力之下,仍然可以活得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经济生活中,价格的涨落是最正常的一种现象了。对于商品价格的上涨,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积极面对,乐观生活。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价格变动除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以外,会不会也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呢?从而导入本节课第二个目题: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这一问题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离学生生活较远,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帮助、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推理。活动:临时组织成立高一(8)班食品集团公司,本公司以班长为总裁、全班同学为智囊团,拥有食品原材料生产基地、食品加工厂、营销策划公司等。鼓励智囊团群策群力,力求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辉煌的成绩。
创设情景1:端午未到粽先涨,营销策划公司报告:今年的粽子价格整体比去年高出10%左右。请智囊团根据这一市场信息作出回应。学生以现有的经验不难得出结论——马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以获得最大的收益。创设情景2:根据往年的经验:端午节过后,各大超市里的粽子从“香饽饽”一下变成了“鸡肋”,包装精美的各式粽子礼盒也“卖不动”了。请智囊团作出回应——压缩生产规模,调减产量!
通过智囊团前后两次不同的回应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感性结论:价格变动可以调节生产规模。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漫画《张老汉的烦心事》中所反映的经济道理,从而了解价格能够调节生产规模是因为价格的变动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动,从而调节生产规模。当供不应求时,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当供过于求时,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在分析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的相关系时,我设计通过副板书的形式呈现,教师带领学生层层分析、推演有利于学生理解,从而更好的突破教学难点。
回归生活:近几年,我国市场上猪肉价格在不断地波动。请智囊团商议:我们集团如何才能避免重蹈“张老汉”的覆辙?
学生活动:思考、发言、群策群力。
教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师点拨:在猪肉价格波动较大时,我们除了调节生产规模,还可以采用引进新品种、加强科学管理等手段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同时,我们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价格变动对生产规模的调节、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就是在价格、供求关系及市场竞争的刺激下,价值规律发挥“棒子”(调节资源配置)、“鞭子”(鞭策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筛子”(优胜劣汰)作用的结果,从而将本节课的内容与第一框题有机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更深刻的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查漏补缺构建知识体系
任务:教师指导每个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并请1—2个学生介绍自己初步构建好的知识体系。
目的:其他学生在聆听别人的知识体系后提出不同的建议,同时反省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加以完善。
教师:结合学生建构的知识体系进行点评,同时结合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进而实现新知识的内化,完善本知识模块。
4、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探究作业:教师从我们身边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去调查、探究今年西安市蔬菜市场上出现的“菜贵伤民”与“菜贱伤农”的矛盾现象的原因,并为从事蔬菜生产经营的农户、企业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设计这一探究作业的原因:一是,从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探究中感悟书本上所学的理论,通过实践完善对理论的认识,学以致用。二是,“菜贵伤民”与“菜贱伤农”分别涉及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及价格变动的影响两个层面的知识,设计第二课两个框题的内容,通过分析这一矛盾的成因,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把握第二课的知识体系。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主板书较为简单,只包括课题、框题及两个目题。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而内化相关知识,理清思路。
副板书设计为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和推演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价格变动是如何调节生产规模的。
六、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情景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法指导为重心,所以教学评价集中体现于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包括:参与社会调查的积极性及能力、参与情景剧表演的能力及效果、课堂探究参与积极性、合作交流情况、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等方面,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力求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的取长补短,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附录:情景剧剧本 《家有儿女之价格篇》
人物:妈妈——刘梅
儿子——刘星
地点:客厅内 妈妈:(提着满满两大袋东西,累得气喘吁吁,推门进来)刘星刘星,快来接东西!可累死我了!儿子:(快步过来,接过妈妈的袋子):呵,真沉呢!咱家中大奖了?您这么可着劲儿的往家买?
妈妈:哎,刘星,今天我可遇上好事了。今天商场在搞优惠大展销呢,要让利消费者。心动不如行动,我就赶紧行动了。对了,刘星,我给你买了件羽绒服,快试试。儿子:啊„„(看把这孩子给惊喜的。)这大夏天的您买羽绒服干啥啊„„
妈妈:(有点得意)你看哪,这些羽绒服,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我给你和小雨、小雪各买了一件。
儿子:我看啊,您是被人给忽悠了。妈妈:小孩子你懂什么啊。
儿子:那这一包呢,这包东西也是优惠商品?
妈妈:哪是优惠啊?那价格,嘿,涨得比商场的电梯还快呢!儿子:(有些困惑)我就奇了怪了,上次我让您给我买个笔记本电脑、MP4,您非要等降价再买,现在涨价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呢?
妈妈:你就看吧,这猪肉、鸡蛋、大米、白糖价格虽然都在涨,可也总得买呀,总不能把脖子扎起来吧。儿子(噘着嘴):哎呦妈啊,告诉你买点儿猪肉回来做红烧肉,你怎么就买了这么点啊? 妈妈:你就别提这猪肉了。那价格涨得都快赶上火箭了!这猪肉没法吃了,以后就吃鸡蛋吧,鸡蛋也很有营养阿,我给你做蒸鸡蛋,炒鸡蛋,煎鸡蛋,鸡蛋汤„„ 儿子:好了好了,您快别说了,说得我都恶心了。
妈妈:嘿,你还恶心呢,这猪肉价格一涨,买鸡蛋的人也多了,这鸡蛋的价格也在涨呢。儿子:(有点疑惑)看这两大包东西,降价的买,涨价的也要买,真是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