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来自国企的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2 11:5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来自国企的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来自国企的案例分析》。

第一篇: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来自国企的案例分析

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来自国企的案例分析

点击次数:98来源:论文中国时间:2006-4-11 9:30:50

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来自国企的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 2003-8-9作者:

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南京远洋公司走出困境并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他们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然而恰恰可能是人力资源的瓶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南京远洋公司(下称“南远”)的成功经历也再次证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南远为例,探讨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今后尚需完善的工作。

南远成立于1988年,其主营业务是提供货物的海上运输服务。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市场好时也曾风光一时,市场不好便急转直下。到1997年年底,已累计亏损403万元,并有40多万美元的应收帐款,公司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1998年4月董事会调整了领导班子,当年南远就实现持平,1999年赢利203万元,2000年利润超过400万元,资本金也从1994年股份制改造初的1025万元扩充到如今的6000万元。无可否认,公司在短短几年内扭亏为盈并取得迅猛的发展,与近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缓和的良好经济形势无法分开。但是外部经济形势的好转却无法解释周边地区同行们普遍经营惨淡,与此同时南远却一支独秀的现象。那么隐藏其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经过对公司长达4个月的调研,我们发现,重视并进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才是南远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南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因而这也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二、唯有不变的是不断创新求变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成效,对企业中长期经营业绩将产生决定性影响,南远就是最好的佐证。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南远一直坚持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并因此取得了优良业绩。其创新的管理思路和经验,归纳为四点:(1)组建一只适应公司战略的管理队伍;(2)制定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3)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1.精练的管理队伍适应公司的“低成本”竞争战略

远洋运输是满足国际贸易对海上运输需求的一种商业活动。近年来世界贸易量的快速增加,促使全球航运业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迅猛发展。但是由于全球运力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通过对公司目前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并综合考虑“低水平差异”、“高价格弹性”的产业现状,南远制定了以短期做强、中长期做大为目标的“低成本”竞争战略。经营中努力实现“两高两低”,即船舶适航率高、租金率高、管理成本低、技术成本低。

与“低成本”战略相适应,人力资源的节约管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公司克服巨大阻力,组建了一只精练的管理队伍。这只管理队伍呈现两个特征:(1)最低的人员配置。目前南远仅有23名管理人员(含业务员),而规模相同的国内其他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超过110人,也就是说,南远1名员工承担其他同行近5人的管理工作。(2)合理的人员结构。管理人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13人,40岁以下共16人,获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数为11人,除4人为其他专业外,其余均为航海院校出身,无论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相当合理。

这种高效的人员配置,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与同行相比,南远机关管理费还不及后者的一半。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高效的人员配置客观上减少了企业提供服务所需的内部运作环节,极大地方便了顾客,从而根本上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不禁要问,人员只有同行1/5的管理队伍如何能承担起企业繁忙复杂的管理工作?按照南远传统的运作模式,简直无法想像如此少的管理人员能够使企业正常运转。所有这一切应该归功于企业的两项重大举措,(1)企业流程再造(BPR)、(2)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流程再造(BPR)。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南远坚持围绕一体化服务而非独立的专业任务来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在公司内部,原来由不同专业人员承担的工作合并为一个工作,由一个业务员完成。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也能对顾客需求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比如,航运部被作为准租船人,公司按市场的平均租金率作为该部的净收入指标,每个业务员负责从客户接洽到货物运输的全部过程,而实施BPR之前整个业务在不同阶段是由不同人员负责运作的。但是这种全程的服务对业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业务人员而言,不仅要具有一定专业业务水平、而且还要有诸如制单技术、计算机应用、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因此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再造后的企业运作所必须的。

信息化建设。企业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对服务行业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办公自动化(即辅助办公管理系统或OA系统)。实现信息传递、信息类资源的共享、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小组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2)业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即企业的MIS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企业业务管理下的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业务处理活动自动化和信息化,这是企业对内信息化建设的核心。(3)电子商务。所谓电子商务,从狭义上讲,是指在网上进行的交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商务活动,如生产、管理、财务等,以及企业间的商务活动。它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同时还把上游企业、下游企业、核心企业以及合作伙伴放到Internet和Intranet上,将Internet技术与现有的系统结合起来进行业务活动。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最高阶段。目前南远基本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以及业务流程自动化并将涉足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企业成本的降低,其实质是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以及实现人力资源的节约,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了新的赢利空间。

南远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并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最大程度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其精练的管理队伍适应公司“低成本”竞争战略的要求。但是如前所述,企业维持高效的运作模式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员工。为适应这一变化,目前南远管理员工大都具备一专多能,例如问卷调查显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有84.8%人员至少值得一门外语,71.7%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业务工作,并且几乎所有管理人员都熟知公司的经营业务,了解远洋运输业务的整体复杂流程。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是5年前的南远以及现今南远的同行们所无法比拟的。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员工素质的快速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南远良好的培训机制。

2.良好的培训机制

通常,企业为满足成长的需要,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即引进人才和内部培训)来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源构成。引进人才的渠道一般有两种:(1)院校储备;(2)市场招聘。由于全国所有重点海洋院校的优秀学生几乎被中国远洋集团以及中国海运集团所垄断;并且由于远洋运输行业的特殊性,市场中可供选择的高级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招聘人员的质量常常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引进人才工作非常困难。于是在人力资源开发

过程中,“内部培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南远一直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培训型组织,其良好的培训机制使得员工素质得以迅速提升。南远的培训机制呈现以下特点:

科学的培训规划。在具体操作中,公司定期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劳动市场状况、社会有关政策以及本单位在公众中的吸引力等;通过需求预测,了解产品市场需求、工作时间变化、技术与组织结构、劳动力的稳定性等。在这两种预测的基础上,为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系列培训,确保未来用人需求;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主要表现在:(1)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管理、计算机、英语等方面知识进行培训;

(2)鼓励企业职工半脱产攻读MBA学位,或者进入研究生进修班学习;(3)目前正在争取与南京周围的高校联合办学,对企业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

严格的费用控制。培训是一项投资,要花费大量资金。由于公司实行的是低成本战略,因此培训成本需要适当控制。有效的培训应该是付出的代价小于培训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在实际操作中,公司将培训费用分摊到部门,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当部门承担培训费用时,各部门才会把最合适的员工送去培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

南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南远在目前市场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远洋运输业历来被认为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传统的观念更重视资本的作用。但从近年南远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光船租赁、融资租赁、船员劳务输出等一些对员工知识和管理水平有较高要求的“副业”,其利润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据南远2000年1—9月的财务报表分析,南远光租、融资租赁3条船仅投入资金10万美元,所产生的主营利润却占公司主营利润的35.80%,而且还不包括分摊的管理费。在同等的管理条件下,光船租赁和融资租赁船舶的资本利润率比投资购船运输高的多。也就是说作为船舶管理人要比作为船东的经济效益好。而这些利润直接创造者就是公司的相关管理部门。

南远的许多部门与其称其为管理部门,还不如称之为管理公司。目前企业内部实行了准市场化运作,即人力资源部为准船员公司,公司拟定的船员成本为该部收入,船员的一切支出形成该部的成本;船机部为准管理公司,消耗公司的技术成本,实现确定的船舶适航率;航运部为准租船人,公司按市场的平均租金率作为该部的净收入指标,自营船舶也核算到日租金标准。因此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都走向了市场。这种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逐步具备了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优势。

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其灵魂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体现企业员工的意志和利益,反映企业奋斗目标、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一种集体意识。在优秀的企业精神影响下,员工会不讲条件、不讲得失、不计报酬地为企业工作而自己又感到这很荣信、自豪和满足。南远的文化建设主要有下列几点:

通过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形象。南远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远洋运输业发展过程看,企业的竞争经历了以质量为主的竞争和营销为主的竞争,而目前则突出体现在以“企业形象”以及“顾客满意度”为主的服务竞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形象,从而吸引并留住人才,提高顾客满意度

是南远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提出“乘风破浪,创造卓越”的外部口号,确立“全员创新,持续发展”的精神标语。他们将企业比作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就像船的航行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海浪的袭击,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但是南远员工有决心也有能力创造企业明日的辉煌。这一外部口号对企业员工具有极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和行为规范影响。他们同时又确立了“全员创新,持续发展”的精神标语。其含义是,南远的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员创新具有两层意义,其一,员工必须首先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其二,员工必须在自己岗位工作上寻求创新。为此南远员工常常被灌输这样的信念,即“唯有不变的是不断求变的创新”。

企业与员工共建“心理契约”。南远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特别注重企业和员工的“心理契约”问题。“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思(E.H.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表述了这样一个意思,即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期望。企业成长与员工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而且因为是动态变动的也不可能加以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在南远,员工的发展确实得到了重视,比如所有员工无论职位高低都有培训的机会,而且南远也即将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对员工来说,他们也乐于奉献,企业和员工都在精心呵护着这份宝贵的“契约”。值得一提的是,员工家属在这份“契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南远通过员工家属来做员工(如长期在外的船员)的思想工作已是屡见不鲜的事了。

三、员工持股—激励之本

再好的管理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南远也不例外,这也是公司领导决心导入“CIS”的原因所在。在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值得南远管理层深思的问题,即公司的股本结构单一,职工持股比例太少。表1显示,职工持股占总股份不到2.5%。机关管理人员(共23人)人均1万股左右,而船上工作人员(共248人)基本上没有股份。更为不解的是,公司总经理、中层干部与普通员工之间持有的股份基本相同,即每个员工在股份持有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种股本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对员工不能形成有效激励。

表1 南远的股本结构状况(截至2000年12月20日)

股东江海集团远洋内部职工

股份(万股)10002

5所占比例(%)97.562.4

4目前公司对员工的奖励主要还是以业绩提成为主。董事会每年对公司总经理进行考核,根据公司的业绩给总经理一定的提成;公司总经理对部门经理考核,部门经理再对部门成员考核。从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公司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措施还可行。近期公司的人员结构、公司与董事会的关系还很稳定,现有的激励措施(特别是对总经理的业绩提成的激励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但是长期来看,董事会与企业总经理以及企业员工存在矛盾(主要是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很多激励承诺往往不会兑现,至少在心理上企业员工特别是总经理会存有这种顾忌,其结果将会引发经理以及员工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高额奖金的诱惑使得高层领导更加注重企业短期的业绩提升,忽视了企业长期的价值创造,这对南远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调整现有股本结构已势在必行。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整改建议,即调整现有股本结构,增加员工持股,特别要加大企业高层领导的持股比例,力争早日上市,并以股票期权激励高级人才。通过建立股票激励机制,改变企业高层

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其关注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和长期价值的创造。因为合理的股票激励机制,特别是以股票期权形式体现的薪酬机制,可以将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挂钩。不仅如此,恰当的股票激励机制能够吸引最优秀人才以及保持员工忠诚度。这项整改建议已得到公司认可,并已确立为南远中短期必须完成的工作。

四、南远的启迪

企业的经营管理说到底是资源的争夺、组织及利用。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如何发掘人才,留住人才并发展人才,从而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南远的成功经验留给我们许多启示。

1.人力资源战略应同企业竞争战略相一致

南远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人力资源战略适应了公司的低成本战略需求。这一案例验证了这样的结论,即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应以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远景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也就是说,企业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巨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2.员工培训是中小企业解决人才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径

由于缺乏知名度和吸引力,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面临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然而南远却提供给它们解决人才问题的一个良好途径,即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弥补人才的不足。需要指出的是,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

3.创造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南远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的举措再次表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超越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具备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功能,这种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从而增加了企业收益;二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在企业内外提供有偿服务,逐步演化为利润中心。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的潜力,在长期发展中不断积累经验,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市场。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员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进企业员工的团结和友爱,减少教育和培训经费,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并最终使企业获取巨额利润。南远的经验表明,企业的文化建设一般要关注以下几点:(1)首先要确立文化建设的目标,(2)要有企业自己的口号或精神标语,(3)企业和员工之间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契约”。

5.制定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的建立以及机制的完善。公司必须从整体战略眼光来构筑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厦,并让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如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考核等等)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当然激励机制的最重要部分则体现在对员工的奖惩制度上。南远案例则清楚说明:合理的股本结构以及有效的期权激励机制可能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规避员工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

第二篇: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南京远洋公司走出困境并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他们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然而恰恰可能是人力资源的瓶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南京远洋公司(下称“南远”)的成功经历也再次证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南远为例,探讨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今后尚需完善的工作。

南远成立于1988年,其主营业务是提供货物的海上运输服务。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市场好时也曾风光一时,市场不好便急转直下。到1997年年底,已累计亏损403万元,并有40多万美元的应收帐款,公司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1998年4月董事会调整了领导班子,当年南远就实现持平,1999年赢利203万元,2000年利润超过400万元,资本金也从1994年股份制改造初的1025万元扩充到如今的6000万元。无可否认,公司在短短几年内扭亏为盈并取得迅猛的发展,与近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缓和的良好经济形势无法分开。但是外部经济形势的好转却无法解释周边地区同行们普遍经营惨淡,与此同时南远却一支独秀的现象。那么隐藏其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经过对公司长达4个月的调研,我们发现,重视并进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才是南远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南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因而这也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二、唯有不变的是不断创新求变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成效,对企业中长期经营业绩将产生决定性影响,南远就是最好的佐证。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南远一直坚持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并因此取得了优良业绩。其创新的管理思路和经验,归纳为四点:(1)组建一只适应公司战略的管理队伍;(2)制定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3)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1.精练的管理队伍适应公司的“低成本”竞争战略

远洋运输是满足国际贸易对海上运输需求的一种商业活动。近年来世界贸易量的快速增加,促使全球航运业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迅猛发展。但是由于全球运力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通过对公司目前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并综合考虑“低水平差异”、“高价格弹性”的产业现状,南远制定了以短期做强、中长期做大为目标的“低成本”竞争战略。经营中努力实现“两高两低”,即船舶适航率高、租金率高、管理成本低、技术成本低。

与“低成本”战略相适应,人力资源的节约管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公司克服巨大阻力,组建了一只精练的管理队伍。这只管理队伍呈现两个特征:(1)最低的人员配置。目前南远仅有23名管理人员(含业务员),而规模相同的国内其他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超过110人,也就是说,南远1名员工承担其他同行近5人的管理工作。(2)合理的人员结构。管理人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13人,40岁以下共16人,获中级职称以

上人员数为11人,除4人为其他专业外,其余均为航海院校出身,无论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相当合理。

这种高效的人员配置,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与同行相比,南远机关管理费还不及后者的一半。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高效的人员配置客观上减少了企业提供服务所需的内部运作环节,极大地方便了顾客,从而根本上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不禁要问,人员只有同行1/5的管理队伍如何能承担起企业繁忙复杂的管理工作?按照南远传统的运作模式,简直无法想像如此少的管理人员能够使企业正常运转。所有这一切应该归功于企业的两项重大举措,(1)企业流程再造(BPR)、(2)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流程再造(BPR)。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南远坚持围绕一体化服务而非独立的专业任务来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在公司内部,原来由不同专业人员承担的工作合并为一个工作,由一个业务员完成。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也能对顾客需求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比如,航运部被作为准租船人,公司按市场的平均租金率作为该部的净收入指标,每个业务员负责从客户接洽到货物运输的全部过程,而实施BPR之前整个业务在不同阶段是由不同人员负责运作的。但是这种全程的服务对业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业务人员而言,不仅要具有一定专业业务水平、而且还要有诸如制单技术、计算机应用、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因此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再造后的企业运作所必须的。

信息化建设。企业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对服务行业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办公自动化(即辅助办公管理系统或OA系统)。实现信息传递、信息类资源的共享、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小组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2)业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即企业的MIS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企业业务管理下的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业务处理活动自动化和信息化,这是企业对内信息化建设的核心。(3)电子商务。所谓电子商务,从狭义上讲,是指在网上进行的交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商务活动,如生产、管理、财务等,以及企业间的商务活动。它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同时还把上游企业、下游企业、核心企业以及合作伙伴放到Internet和Intranet上,将Internet技术与现有的系统结合起来进行业务活动。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最高阶段。目前南远基本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以及业务流程自动化并将涉足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企业成本的降低,其实质是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以及实现人力资源的节约,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了新的赢利空间。

南远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并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最大程度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其精练的管理队伍适应公司“低成本”竞争战略的要求。但是如前所述,企业维持高效的运作模式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员工。为适应这一变化,目前南远管理员工大都具备一专多能,例如问卷调查显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有84.8%人员至少值得一门外语,71.7%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业务工作,并且几乎所有管理人员都熟知公司的经营业务,了解远洋运输业务的整体复杂流程。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是5年前的南远以及现今南远的同行们所无法比拟的。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员工素质的快速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南远良

好的培训机制。

2.良好的培训机制

通常,企业为满足成长的需要,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即引进人才和内部培训)来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源构成。引进人才的渠道一般有两种:(1)院校储备;(2)市场招聘。由于全国所有重点海洋院校的优秀学生几乎被中国远洋集团以及中国海运集团所垄断;并且由于远洋运输行业的特殊性,市场中可供选择的高级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招聘人员的质量常常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引进人才工作非常困难。于是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内部培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南远一直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培训型组织,其良好的培训机制使得员工素质得以迅速提升。南远的培训机制呈现以下特点:

科学的培训规划。在具体操作中,公司定期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劳动市场状况、社会有关政策以及本单位在公众中的吸引力等;通过需求预测,了解产品市场需求、工作时间变化、技术与组织结构、劳动力的稳定性等。在这两种预测的基础上,为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系列培训,确保未来用人需求;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主要表现在:(1)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管理、计算机、英语等方面知识进行培训;(2)鼓励企业职工半脱产攻读MBA

企业与员工共建“心理契约”。南远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特别注重企业和员工的“心理契约”问题。“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思(E.H.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表述了这样一个意思,即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期望。企业成长与员工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而且因为是动态变动的也不可能加以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是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在南远,员工的发展确实得到了重视,比如所有员工无论职位高低都有培训的机会,而且南远也即将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对员工来说,他们也乐于奉献,企业和员工都在精心呵护着这份宝贵的“契约”。值得一提的是,员工家属在这份“契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南远通过员工家属来做员工(如长期在外的船员)的思想工作已是屡见不鲜的事了。

三、员工持股-激励之本

再好的管理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南远也不例外,这也是公司领导决心导入“CIS”的原因所在。在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个值得南远管理层深思的问题,即公司的股本结构单一,职工持股比例太少。表1显示,职工持股占总股份不到

2.5%。机关管理人员(共23人)人均1万股左右,而船上工作人员(共248人)基本上没有股份。更为不解的是,公司总经理、中层干部与普通员工之间持有的股份基本相同,即每个员工在股份持有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种股本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对员工不

能形成有效激励。

目前公司对员工的奖励主要还是以业绩提成为主。董事会每年对公司总经理进行考核,根据公司的业绩给总经理一定的提成;公司总经理对部门经理考核,部门经理再对部门成员考核。从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公司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措施还可行。近期公司的人员结构、公司与董事会的关系还很稳定,现有的激励措施(特别是对总经理的业绩提成的激励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但是长期来看,董事会与企业总经理以及企业员工存在矛盾(主要是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很多激励承诺往往不会兑现,至少在心理上企业员工特别是总经理会存有这种顾忌,其结果将会引发经理以及员工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高额奖金的诱惑使得高层领导更加注重企业短期的业绩提升,忽视了企业长期的价值创造,这对南远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调整现有股本结构已势在必行。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整改建议,即调整现有股本结构,增加员工持股,特别要加大企业高层领导的持股比例,力争早日上市,并以股票期权激励高级人才。通过建立股票激励机制,改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其关注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和长期价值的创造。因为合理的股票激励机制,特别是以股票期权形式体现的薪酬机制,可以将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挂钩。不仅如此,恰当的股票激励机制能够吸引最优秀人才以及保持员工忠诚度。这项整改建议已得到公司认可,并已确立为南远中短期必须完成的工作。

四、南远的启迪

企业的经营管理说到底是资源的争夺、组织及利用。在企业的众多资源中,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重视,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如何发掘人才,留住人才并发展人才,从而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南远的成功经验留给我们许多启示。

1.人力资源战略应同企业竞争战略相一致

南远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人力资源战略适应了公司的低成本战略需求。这一案例验证了这样的结论,即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应以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远景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也就是说,企业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巨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2.员工培训是中小企业解决人才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径

由于缺乏知名度和吸引力,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面临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然而南远却提供给它们解决人才问题的一个良好途径,即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弥补人才的不足。需要指出的是,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

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

3.创造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南远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的举措再次表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超越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具备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功能,这种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从而增加了企业收益;二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在企业内外提供有偿服务,逐步演化为利润中心。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的潜力,在长期发展中不断积累经验,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市场。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员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进企业员工的团结和友爱,减少教育和培训经费,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并最终使企业获取巨额利润。南远的经验表明,企业的文化建设一般要关注以下几点:(1)首先要确立文化建设的目标,(2)要有企业自己的口号或精神标语,(3)企业和员工之间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契约”。

5.制定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的建立以及机制的完善。公司必须从整体战略眼光来构筑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厦,并让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如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考核等等)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当然激励机制的最重要部分则体现在对员工的奖惩制度上。南远案例则清楚说明:合理的股本结构以及有效的期权激励机制可能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规避员工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

第三篇: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来自国企的案例分析 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人:chjhdl4546dgd

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南京远洋公司走出困境并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他们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然而恰恰可能是人力资源的瓶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南京远洋公司(下称“南远”)的成功经历也再次证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南远为例,探讨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今后尚需完善的工作。

南远成立于1988年,其主营业务是提供货物的海上运输服务。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市场好时也曾风光一时,市场不好便急转直下。到1997年年底,已累计亏损403万元,并有40多万美元的应收帐款,公司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1998年4月董事会调整了领导班子,当年南远就实现持平,1999年赢利203万元,2000年利润超过400万元,资本金也从1994年股份制改造初的1025万元扩充到如今的6000万元。无可否认,公司在短短几年内扭亏为盈并取得迅猛的发展,与近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缓和的良好经济形势无法分开。但是外部经济形势的好转却无法解释周边地区同行们普遍经营惨淡,与此同时南远却一支独秀的现象。那么隐藏其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经过对公司长达4个月的调研,我们发现,重视并进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才是南远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南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因而这也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二、唯有不变的是不断创新求变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成效,对企业中长期经营业绩将产生决定性影响,南远就是最好的佐证。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南远一直坚持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并因此取得了优良业绩。其创新的管理思路和经验,归纳为四点:(1)组建一只适应公司战略的管理队伍;(2)制定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3)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1.精练的管理队伍适应公司的“低成本”竞争战略

远洋运输是满足国际贸易对海上运输需求的一种商业活动。近年来世界贸易量的快速增加,促使全球航运业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迅猛发展。但是由于全球运力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通过对公司目前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并综合考虑“低水平差异”、“高价格弹性”的产业现状,南远制定了以短期做强、中长期做大为目标的“低成本”竞争战略。经营中努力实现“两高两低”,即船舶适航率高、租金率高、管理成本低、技术成本低。

与“低成本”战略相适应,人力资源的节约管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公司克服巨大阻力,组建了一只精练的管理队伍。这只管理队伍呈现两个特征:(1)最低的人员配置。目前南远仅有23名管理人员(含业务员),而规模相同的国内其他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超过110人,也就是说,南远1名员工承担其他同行近5人的管理工作。(2)合理的人员结构。管理人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13人,40岁以下共16人,获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数为11人,除4人为其他专业外,其余均为航海院校出身,无论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相当合理。

这种高效的人员配置,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与同行相比,南远机关管理费还不及后者的一半。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高效的人员配置客观上减少了企业提供服务所需的内部运作环节,极大地方便了顾客,从而根本上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不禁要问,人员只有同行1/5的管理队伍如何能承担起企业繁忙复杂的管理工作?按照南远传统的运作模式,简直无法想

像如此少的管理人员能够使企业正常运转。所有这一切应该归功于企业的两项重大举措,(1)企业流程再造(BPR)、(2)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流程再造(BPR)。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南远坚持围绕一体化服务而非独立的专业任务来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在公司内部,原来由不同专业人员承担的工作合并为一个工作,由一个业务员完成。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也能对顾客需求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比如,航运部被作为准租船人,公司按市场的平均租金率作为该部的净收入指标,每个业务员负责从客户接洽到货物运输的全部过程,而实施BPR之前整个业务在不同阶段是由不同人员负责运作的。但是这种全程的服务对业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业务人员而言,不仅要具有一定专业业务水平、而且还要有诸如制单技术、计算机应用、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因此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再造后的企业运作所必须的。

信息化建设。企业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对服务行业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办公自动化(即辅助办公管理系统或OA系统)。实现信息传递、信息类资源的共享、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小组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2)业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即企业的MIS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企业业务管理下的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业务处理活动自动化和信息化,这是企业对内信息化建设的核心。(3)电子商务。所谓电子商务,从狭义上讲,是指在网上进行的交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从广义上讲,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商务活动,如生产、管理、财务等,以及企业间的商务活动。它不仅仅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同时还把上游企业、下游企业、核心企业以及合作伙伴放到Internet和Intranet上,将Internet技术与现有的系统结合起来进行业务活动。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最高阶段。目前南远基本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以及业务流程自动化并将涉足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企业成本的降低,其实质是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以及实现人力资源的节约,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了新的赢利空间。

南远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并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最大程度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其精练的管理队伍适应公司“低成本”竞争战略的要求。但是如前所述,企业维持高效的运作模式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员工。为适应这一变化,目前南远管理员工大都具备一专多能,例如问卷调查显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有84.8%人员至少值得一门外语,71.7%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业务工作,并且几乎所有管理人员都熟知公司的经营业务,了解远洋运输业务的整体复杂流程。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是5年前的南远以及现今南远的同行们所无法比拟的。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员工素质的快速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南远良好的培训机制。

2.良好的培训机制

通常,企业为满足成长的需要,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即引进人才和内部培训)来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源构成。引进人才的渠道一般有两种:(1)院校储备;(2)市场招聘。由于全国所有重点海洋院校的优秀学生几乎被中国远洋集团以及中国海运集团所垄断;并且由于远洋运输行业的特殊性,市场中可供选择的高级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招聘人员的质量常常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引进人才工作非常困难。于是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内部培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南远一直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培训型组织,其良好的培训机制使得员工素质得以迅速提升。南远的培训机制呈现以下特点:

科学的培训规划。在具体操作中,公司定期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劳动市场状况、社会有关政策以及本单位在公众中的吸引力等;通过需求预测,了解产品市场需求、工作时间变化、技术与组织结构、劳动力的稳定性等。在这两种预测的基础上,为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系列培训,确保未来用人需求;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主要表现在:(1)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管理、计算机、英语等方面知识进行培训;(2)鼓励企业职工半脱产攻读MBA学位,或者进入研究生进修班学习;(3)目前正在争取与南京周围的高校联合办学,对企业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

严格的费用控制。培训是一项投资,要花费大量资金。由于公司实行的是低成本战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以Google和富士康为例

12级经管法 范宁宁 1211853

一、Google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分析

如今,Google已成为所谓“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的代名词。Google的成功的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用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的话说,就是“份额第一,收入第二”。Google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成功的战略计划、不断增加更新的核心能力、高效的企业绩效与薪酬管理、严格的人力资源招聘、培训、广泛的人力资源外包。下面将从六个方面探讨Google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并进行分析。

(一)Google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核心能力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Snell教授在对知识经济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基于企业的核心能力的理论提出了“战略—核心能力—核心人力资本”的模型即Snell模型。Google公司的核心能力来源于五个方面:一是建立了适合企业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理念,二是高效的管理团队,三是独特的企业价值观,四是建立了一套成功的商业模式,五是能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结合Snell模型不难发现Google公司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要求整合企业内部的知识,同时提高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相互结合来实现的。在此基础上,通过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开发分层分类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具体包括招聘、培训、工作设计、报酬和绩效评价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以通过机制来实现对企业核心能力支撑。

Google还有一个特点是企业的日常流程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紧密联系。一个成功的企业除了具有技术性和价值性,还需要有可扩展性和持续性,企业流程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Google公司在成立不久后就制定了一套成功的商业模式,一部分是简单实用、容易记忆的技术,另一部分就是运营成本的节省。Google通过大量的免费服务来赢得他们的客户,在打响知名度以后才开始了对于一些VIP服务的收费,但仍然不影响其他大部分客户的使用,没有人能和免费竞争,免费的市场最有效率。所以Google靠这样的商业模式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它的企业战略无疑是成功的。在这同时Google结合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的存量来支撑企业的日常流程。

(二)Google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首先,Google通过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职位能实现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的有效衔接,使人力资源规划成为企业战略落得的工具之一。其次,Google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使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前瞻性与战略性,使人力资本优先投资和开发,基于战略进行人才储备,以满足Google高速成长和未来发展需要。最后,因为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人力资源专业职能,Google公司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技术的创新,提高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Google公司职位分享与职位评价

职位分析对企业的战略的落地与组织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职位分析可以实现战略传递、明确职业边际、提高流程效率、实现权责对等、强化职业化管理。Google公司通过许多职位分析法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其中使用最多的便是通用职位分析法。Google使用通用职位分析法因为它具有灵活性强、易操作、适用范围广等显著点。一般Google在职位分析中主要使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SME、会议法。而SME会议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Google常常会召集许多与职位相关的员工,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在SEM是会议之后,还负担最终职位分析成果、并加以推广运用的重要职能。

职位评价是职位分析所获取的信息最为重要的运用途径之一,在以职位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体系中,职位评价可以建立职位价值序列、设计薪酬体系、解决劳资纠纷。Google公司职位分级法对某人的各项工作在组织中所取得成就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为基础,对职位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比如,较高贡献较大相对价值较高的雇员评价也会较高,反之则不同,通过这样的方法对人员进行有效的评价划分,为薪酬分配作为依据。

(四)Google公司企业绩效管理及薪酬管理

Google具有非常完善的、基于团队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员工每个季度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目标,而且因为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络管理平台,比如,工程师每周的项目做到了什么程度对对所有员工都是透明的,这为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工具。

Google的考核分不同的等级,对排在末位的员工有相应的帮助措施,特别重视排名最靠后的5%的员工,公司将集中找出原因,发现问题,建立信心,帮助他们赶上来,但也不排除会将一些人淘汰出局。而对最好的5%~10%的员工,每年都会得到充分的奖励和荣誉。Google的人才流失率一直低于行业水平,用相关人士的话说,就是“前所未有的低。”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Google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的创新是卓有成效和颇具特色的。

有资料显示,2010年,Google向所有员工发放了1000美元的假日津贴,并将2011年工资水平全员提高10%以上。调薪将于2011年1月1日生效。此外,Google还将按照每名雇员的奖金上调其薪资,并根据个人表现发放绩效奖励。1000美元的假日津贴为税后收入,即Google将承担相关税费。目前,Google拥有20000名雇员,这笔津贴的总额将达2000万美元。Google的薪资总规模达200亿美元,其中工资约占一半。上调工资10%,意味着每年要增加10亿美元的支出。该公司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这些成本将由股票红利和职工优先认股权的削减而抵消。Google的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一封内部邮件中宣布了这一决定。在Google的薪资结构中,工资最为重要,超过了股票红利或股权奖励。

而Google公司的薪酬管理制度也别具一格:

1、薪酬与绩效挂钩。

2、合理的薪酬层次。

3、平衡好薪酬结构。

4、激励性质的员工福利的设置。

5、注重员工奖励。

6、适当的给予员工“隐性薪酬”。

(五)Google的招聘流程

“我们只雇佣最聪明的人。”既反映出Google对于人才的高标准要求,也折射出苛求完美的人才理念。“从公司出现职位空缺,到招聘到适合的人才,一般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我们的理念是宁缺毋滥。”在美国总部,公司创办的初期,Google的两位创始人会参与所有人的面试,后因公司规模不断壮大而放弃,但即使到了今天,Google两位创始人仍然会审查招聘委员会每周的工作情况,并对一些应聘者的资格提出意见。

有资料显示,最终获得Google工作职位的应聘者平均需要通过6.2次面试。参与面试的面试官,除了人力资源部和岗位需求部门,也会邀请跨部门甚至跨区域的人员参与面试,如此严谨的招聘流程,是为了确保最终进入Google的员工真正适合Google。“跨部门、跨区域的人员参与面试,一方面考察面试人员的协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考察其是否愿意与应聘者共事,同时还考察应聘者是否符合公司的文化,最后每个面试者写下评语,每个人的评语都有可能影响应聘者是否会被录取。”相关人士介绍说。

Google非常鼓励内部员工推荐应聘者,“员工对于公司文化非常了解,我们认为,员工推荐的人才更适应公司文化。”如果员工推荐的人才最终被Google录用,公司会对员工进行奖励。在美国总部,奖金高达2000美元在中国的奖金数额也颇有吸引力。据有关人士说,“现在,Google内部的员工有大约45%是通过员工推荐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招聘方式。”

公司会向新员工提供相应的企业文化,尤其对职业经理人,很多职业经理人因为经验和思维的原因,并不能很快适应Google开放、民主的工作氛围,“职业经理人很容易因以往的工作形成习惯,我们在招聘时会注意寻找既符合公司文化又是善于学习的人,如果你有经验,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改变自己,将很难在Google成功,因为Google和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一样,这就要求进入Google的职业经理人要非常善于挑战自己,学习能力要很强。职业经理人进入Google后,我们会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会引导他们适应Google的文化。”

(六)Google公司人力资源外包

人力资源外包是只将原来由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承担的工作职能,包括人员招聘、工资发放、薪酬方案设计、保险福利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等,通过招标的方式,签约付费委托给专业从事相关服务的外包服务商的做法。Google作为全球竞争中的成功者已经学会把精力集中在经过仔细挑选的少数核心本领上,也就是集中在那些使他们真正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技能与知识上。通过业务外包——即把一些重要但非核心的业务或职能交给外面的各行业的专家去做,Google把自己的制造,和一部分开发项目都外包给专门的公司,自己则研究其核心领域。

总之,Google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比较成功。其不仅得益于企业科学的招聘、培训、绩效、薪酬、人才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重视。Google的文化光芒是人性,充分尊重人性,结果自然是会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创造出最顶尖的技术,持续获得最高价值收益,成为互联网世界最有价值品牌。

二、富士康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分析

(一)“金字塔型”人力资源组织结构

富士康集团的组织结构和发展战略决定了其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军事化管理保持成本的竞争优势。以公司的整体架构为基准,富士康建立了大致分为三层的金字塔形组织结构。富士康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根据预期目标规定个人的的主要职责范围,按照等级制度实行任务分配。

(二)员工职责范围

(1)公司的中高级管理者

中高层管理者重点参与公司整体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并协调中层各个职能部门,将降低成本的目标分解到各个环节。通过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接订单,在严格的高压式管理基础上,合理安排生产过程,提高机器设备的使用率,同时实现“利润率”和“营业额”两个目标。

(2)中级干部以及研发的业务骨干

中级干部以及研发的业务骨干主要担任务的分发过程、细节制定与实施。生产线主管则严格执行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系统等各个管理系统,并进行产能预测与生产计划的制定。

(3)底层员工

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使底层员工能够快速完成相应工作,并保证很高的良品率。在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下,严格的目标管理体系使得最底层的员工能够迅速掌握生产经验。

(三)薪酬结构和激励机制

为了服从整体的发展战略,富士康对于不同级别额的员工,也采取不同的薪酬结构和激励机制。

(1)公司的中高级管理者

富士康在对待中高级管理者上,非常的慷慨,股权激励是其最重要的部分,重点培养他们的事业心。

(2)中级干部以及研发的业务骨干

在富士康公司内部,中层干部主要以“陆干”为主,提供有竞争力的福利保障,培养他们对企业的高度忠诚和奉献精神。例如:富士康在生产基地周围和内部都建立了许多休闲设施,并制定了兴建供中高级管理人员使用的高尔夫球场计划。为了留住处于企业核心位置的中层干部和研发人才,富士康还推出了“138分房计划”。

(3)底层员工

富士康的员工中75%具有中专左右学历,其年龄在16至24岁之间,因此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招聘工作经验和技术要求比较低的员工作为底层员工,降低用工成本,并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严格将奖惩机制与收入挂钩。富士康一直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必须服从上级。有极度强调执行力的“目标管理”,对员工有严格的奖惩机制。同时,这种高强度的压力自上而下地传导。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这样的管理方式一直行之有效,为富士康创造了高效益的生产神话,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四)富士康管理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富士康的竞争优势依赖于“制造技术”和中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随着《劳动法》的实施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强,富士康的用工成本不断上升,核心能力受到较大威胁。

高压式的准军事化管理体制虽然服从于公司的整体战略,但是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不相符合。如“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等一系列认证,都要求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士康的中层雇员起到重大的压力传导作用,由于他们的压力过大等一些问题,员工跳槽不断增加,对企业的整体发展颇为不利。在富士康的底层员工中,也存在着很大的不满情绪。郭台铭对于富士康的强势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郭台铭的领导力难以渗透至底层,造成底层员工与中层之间的冲突,进而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郭台铭强势的管理方式使其下属承受很大的压力,但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压力可在一定程度上藉由优厚的回报和对于郭台铭的忠诚得到缓解。而对于中低级管理人员,其承受的压力则只有通过采取高压手段继续向下传导,这可能会造成底层员工对中低级管理人的不满。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富士康底层员工的不满情绪很容易通过网络、媒体为外界所知。并对富士康的企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新一代员工并不能够适应富士康这种严苛管理、缺乏尊重和个体关怀的工作环境。高压式的准军事化管理体系虽然服从于公司的整体战略,但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已经不相符合。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中层员工跳槽不断增加,底层员工中会存在很大的不满情绪。主要表现为:

1、招聘制度不完善

员工招聘是企业入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对新成立的企业来说,如果招募不到合乎企业需要的员工,企业的物质、资金、时间上的投入就会成为浪费,完不成企业最初的员工配备,企业就无法进入运营”。2009富士康遭遇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挑战,2009年上半年该公司亏损1787.9万美元,为富士康历史上首度出现亏损。在这样的背景下,富士康对一线工人的需求并不旺盛。

(1)对招聘的目标、程序、对象不能根据招聘制度进行很好的控制。招聘人才时主要凭招聘者个人的经验判断,而招聘主管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或用人部门专业知识,难以对聘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进行全面评价,找到合格人才的可能性比较小,很难保证质量。

(2)招聘缺乏计划性,招聘是一种应急行为。其招聘往往呈现出“现用现招”的特点,结果往往是招聘者多次重复性地到人才市场上去寻求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既费时又费力,也造成了招聘成本过高。

(3)招聘程序不严格不科学,导致招聘中容易出现失误。有时候人力资源部直接决定录用,或者总经理直接决定,用人部门不参与招聘过程等现象经常发生。

(4)招聘针对性不强,缺乏招聘效果考核制度的约束,可能使招聘到的人并不能完全符合要求。总之,招聘制度不完善,招聘工作随意性强,人员的引进常凭个人好恶与私人关系决定,招聘中存在照顾关系户的现象,导致人力资本质量降低。

2、绩效管理体制不科学

绩效评估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链条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将失去真实性和有效性。富士康员工尤其是中下层员工对内部的绩效管理满意度非常低。究其原因,富士康的绩效管理机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1)绩效管理体系不完整。从绩效目标的确定和制定相应的绩效计划,到绩效实施过程中的督导和改进指导,再到最后的绩效评估和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管理形成一个封闭的管理系统。而封闭的管理系统才是可靠的、可控的和能够不断提升的管理系统。但是,在富士康的绩效管理理体系中,只看到绩效计划和绩效评估两个环节,看不到绩效的持续改进计划和对绩效结果的有效应用,甚至于在没有达成绩效目标的情况下,绩效责任人也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和调整。

(2)考核标准设计不科学。一是考核指标。对员工的绩效考评由于缺乏较为完备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操作规程,而且考核指标主观性强,不能被量化,不能全面、真实地衡量考评者的业绩、能力和态度,考核的结果有失客观、公正;有些考核指标没有针对性,以不相关的指标来对被考核者进行考评,易导致不全面、不客观、不公正的判断。例如富士康在新干班违约条例中存在三条非常不合理的条款:

1、招募成本和综合培训成本共计4000元;

2、违约损失5000;

3、从事代理费按每年1200计算。

二是绩效评估标准。考核标准比较模糊,没有一个可以客观评分的标尺,使被考核者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得出一种主观印象或感觉,不够客观;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可操作性差或主观性太强,从而评价者可以随意给个分数或者考核结果,这样的标准所得的考核结果就失去了意义。

3、薪酬体系不合理

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内在潜力和工作积极性,最终达到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组织目标的实现。对富士康来说,薪酬是激励的最主要的方式,薪酬体系合理与否是人力资源管理关键所在。

(1)薪酬结构不完善。薪酬是员工付出一定劳动所得的报酬,因此,薪酬必须要与员工创造的价值密切联系起来。目前富士康的薪酬体系设计思路主要是以职务、职称、学历等为依据,只要职务等一致,员工不管在什么岗位,不管业绩有多少,工资基本是固定的。薪酬只有固定部分没有浮动工资,明显不能起到激励的效果;此外,长时间加工、工资低、缺乏保障以及福利制度不完善及缺少整体规划,使员工感觉缺少安全感,长期利益没有保障。“富士康的员工其实在内心都有一种不平衡,那就是我们生产的是全世界最好的产品,但却拿着差不多最低的待遇。”(《21世纪经济报道》4月12日)

(2)存在“歧视性待遇。富士康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不仅是高压管理,还存在歧视性待遇问题。在富士康的管理队伍中,由台湾派驻到大陆的干部被称为“台干”,在大陆本土培养的干部则为“陆干”。在富士康,台干属于当家的强势一方,陆干不容易被提拔,长期弱势受压。一个数据是,当富士康内地员工达到45万名之时,经理以上的陆干也仅有80名。在待遇方面,更是天渊之别。

(3)薪酬体系没有与考核挂钩。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制度,富士康员工薪酬收入和个人的业绩表现不能有效衔接,经常有大锅饭的现象存在,所以员工感觉不公平,薪酬制度执行后,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还适得其反。从而导致员工对收入缺乏良好的预期,积极性不高,人员稳定性差等。

4、缺乏人性化管理

据报告称,2007年,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员工有75万人之多;其中75%具有中专左右学历,其年龄在16岁到24岁之间。也就是说,富士康生产线的普通员工75%以上是“80后,90后”,而这样的员工主体对富士康过于强调军事化和执行效率的管理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

总之,富士康严格的军事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企业的发展设置了极大的障碍,富士康亟需改善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实行更加科学、公平、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以人为本”的经营战略

许多成功公司的共同点是: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激发员工隐藏的能力,使其成为竞争考无法模仿的优势。美国西南航空公司(South West Airlines)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30年来,西南航空最为媒体与企业界人士称颂的是,它从初期仅有3架飞机的地方性小公司,发展至目前美国第五大航空公司的地位,总资产达40亿美元,员工超过29000人,西南航空不仅击败了联合航空与大陆航空等两家短程航空市场中的劲敌,日前还进一步向Delta与USair挑战。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个竞争激烈,每位竞争对手都对对方的竞争策略、营运成本了如指掌的市场中,西南航空却能将其成本维持在业界最低水准,并创下26年连续获利的纪录!而追求低成本的同时,西南航空也没有降低服务的品质,无论从航班是否准点起降还是从托运行李遗失率和旅客抱怨申诉情况评比结果来看,西南航空的服务品质均居领先地位。

西南航空的竞争优势到底在哪儿呢?成本结构可能是最显而易见的项目。短程飞航服务因为起降次数频繁,在登机门上下旅客的次数与时间较多,营运成本自然要比提供长途飞航服务高。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提供成本最低的短程服务,谁就占有优势。西南航空1994年时,以可载量座位里程为单位计算的成本约为7.1美分,1998年时为23美分;而在同期间,同业的平均成本水淮却较西南航空高出15%-40%,由此可见西南航空在成本方面的优势。

成本优势背后的功臣,则非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下的西南航空飞航团队惊人的生产力与团队精神莫属了。西南航空班机从抵达目的地机场,开放登机门上下旅客,至关上登机门再度准备起飞的作业时间,平均为15分钟,短短15分钟内,要更换全都的机组人员,卸下近百袋的邮件,再装上数量相近的邮件,并为飞机加油4500磅重的油料。—样的作业内容,大陆航空与联合航空平均需要35分钟才能完成。

西南航空的团队精是神特别值得一提的。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换班归航工作,西南航空的飞行机组人员,不论是空服员或飞行员,大家一起协助清理飞机,或是在登机门处协助旅客上下飞机。1998年,西南航空每位员工服务的旅客数超过2500人次,而联合航中与美国航空则与业界平均水准相当,约在低于1000人次的水准。

然而有趣的是,西南航空飞行员每月平均飞行70个小时,年薪10万美元;其他如联合、美国及Delta等航空公司的飞行员每月平均则飞行50个小时,年薪20万美元。平均每人的工作量多,薪水又不比其他同业高的情况下,为什么西南航空仍能维持良好的服务品质,且想进公司服务的人还很多?这必须从西南航空的企业价值中寻找答案。西南航空内部有3项基本的企业价值(或经营哲学);第一,工作应该是愉快的,可以尽情享受;第二,工作是重要的,但可别把它搞砸了;第三,人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应受到尊重,这3项价值观使使西南航空成为“以人为本”的企业。一位曾在EDS公司任职的西南航空主管,当初准备跳槽时,公司开出比他刚进EDS时还要高出两倍半的薪水条件,希望他能留下。不过最后他还是决定投向西南航空。为什么呢?他的答案很简单:因为在西南航空,他觉得工作“很快乐”。基于对个人的尊重,西南航空不曾解雇过员工,对于员工基于好意而无心犯下的过失,也没有采取特别的惩罚措施。凯勒赫曾经表示:“无形资产是竞争对手最难剽窃的东西,因此我最关心的就是员丁的团队精神、企业的文化与价值,因为一旦丧失了这些无形资产,也就断送了可贵的竞争优势而构建并维系西南航空愉快的工作环境、高度的团队精神,又能激励员工在维持服务品质上降低成本,为公司谋取最大利益的幕后舵于,则是西南航空的“人民部”(The People Department)。

西南航空10年前,就将传统所谓的“人力资源部”更名为“人民部”,并网罗具有营销背景的人员担任部门员工。更名主要是为了摆脱老式的人力资源部门给人“治安警察”的印象,而引进有营销经验的人员,则是要摆脱一般人力资源部门人员没有魄力、缺乏决策勇气、暮气沉沉的状况。在主事者大力变革的领导下,西南航空的人民部摇身一变成了“火炬的看守者”,主要任务就是要营造一个符合公司企业价值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能够愉快地为公司效力,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基于这个理念和定位,西南航空的人民部规划出一套符合西南航空强调“以人为本”精神的工作环境与管理规章。例如在招聘人员方面,他们采取同行招聘的方式。飞行员面试飞行员,行李处理人员面试行李处理人员,让公司的员工自己挑选可以愉快合作的工作伙伴。同时,西南航空也非常重视人员的训练。公司员工每年都要参加一次训练课程,除了强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快、成本更低外,公司也利用此机会增加部门间彼此的了解、当然也会再次宣扬公司的价值文化.并借机收集员工对公司的建议。西南航空的训练课程,主要在于协助员工学会如何让每天的工作做得更好。激励方面,西南航空人民部所设计的薪资与奖金制度并不复杂,但与其他着重个人表现公司不同的是,西南航空偏采取集体奖励的方式,来维护并提升团队精神。西南航空的飞行员与空服员是按航次计薪的,而这也反映出董事长凯勒赫经常提到的理念——飞机停在停机坪,是赚不了钱的。另外,西南航空对于工作一年以上的员上实施分红制度,并要求员工投资1/4的红利所得于公司的股票上。目前90%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票,约占西南航空流通在外股数的10%。

西南航空的成功,并不在于它掌握了特殊的关键技术,或是网罗了管理、营销的高手。其实西南航空是—个平凡的公司,它能有今日的卓越表现,完今要归功于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并落实公司的管理规章,营造出可以激发每位员工潜力的工作环境,进而达到公司的经营目标。从诸多类似西南航空的个案研究中,我们会发现:传统上先设定企业最高经营策略,然后设定各部门策略目标,找出执行计划成败的关键因素,并据此设计公司人员的招聘与奖励办法,由管理者监督执行的“公司利益优先”程序,似乎并非成功企业所采取的决策过程;恰恰相反,以“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为基础设定的经营战略与组织体系,才是可持久的成功企业。这类企业决策程序的特色,在于先把一个企业的价值信念找出来,并设计一个能够彰显此价值理念的管理体系,继而构建并培育出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然后再据此设定经营策略,应付瞬息万变的市场状况。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扮演的是公司价值与文化的维护者,而非传统模式中对每位员工进行控管的监督者角色。

由此可见,企业成功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所有人员与各项营运条件都能相互配合。据观察,这些以人为本的成功企业,至少有3项共同特质:第一,公司有非常明确的文化价值;第二,将这个价值落实在公司每天的运作当中,包括组织管理与公司经营策略的拟定等;第三,重领导而非管理。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决定一切。但在不断寻寻觅觅,以高薪礼聘顶尖好手以维持公司成功地位的同时,您是否曾经想过,维持公司优势的人才可能早已进了公司,只是潜力尚未激发而已。西南航空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或许,对一个眼光长远的企业而言,如何激发员工的隐藏价值并加以利用,可能要比想尽办法高薪挖角来得更为重要。

下载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来自国企的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来自国企的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归纳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归纳 2007年7月 实例:天龙航空食品公司的员工考评 罗芸在天龙航空食品公司担任地区经理快一年了。他分管10家供应站,每站有1名主任,负责向一定范围内......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中国科技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 ——“SAP:少了自负,多了成功”案例分析报告院系:管理学院 课名:人力资源管理 任课教师:黄攸立 班级:中国科大MBA1003班 学号:SM102......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作业题 案例1:这家企业为什么留不住人? (1)该企业在激励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2)应该如何解决? 问题(1)解析:该企业在激励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公司内部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五、案例分析 (一)某铝业公司该如何进行员工的供求平衡? 1.如果你是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你将采取哪些对策来保持员工的供需平衡?(10分) 一方面铝业公司要求生产技术水平较稳定的员......

    案例分析-人力资源管理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1.有关绩效管理的一次对话 (差五分钟下班,客服经理王明正收拾整理一天的文件,准备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孩子, 吴总走了进来) 吴总:王明,你现在不忙......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分析(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 经典 求职招聘在线投稿 经管百科三人行网 我也想创建词条赚积分 案例分析题1、实例: 一家中小型企业最近拟出了自己的一套奖金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名称: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报告 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案例背景 “我觉得公司肯定有问题,但是不是很清楚问题出在那儿?”H公司的总经理伍先生说。让他......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集锦

    案例分析集锦 集锦一 人力资源:减少“不拉马的士兵” 20世纪20年代,一位美国军官到下属部队参观炮团演习,他发现炮兵把大炮安装好,每个人各就各位,但其中有一个人却站在旁边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