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免费

时间:2019-05-12 11:2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品文档】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免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品文档】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免费》。

第一篇:【精品文档】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免费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虽然大部分同学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

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 时 19.2 — 9.3《数一数》1课时

29.5 — 9.9《比一比》、《1至5的认识》4课时

39.12—9.16《1至5的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

49.19—9.23《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4课时 59.26—9.30《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4课时

610.4—10.7《分类》、《

6、7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710.11—10.14 《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8、9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810.17—10.21 《

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910.24—10.28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10.31—11.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习》4课时

1111.7—11.11《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4课时

1211.14—11.18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认识钟表》、《9加几》4课时

1311.21—11.25《9加几》、《8、7、6加几》4课时

1411.28—12.2《8、7、6加几》、《5、4、3、2、加几》4课时 1512.5—12.9《5、4、3、2、加几》、《整理和复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总复习》4课时

1612.19—12.23《总复习》、期末复习4课时

1712.26—12.30期末复习4课时

181.2--1.6期末复习4课时

第二篇: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分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六、各单元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七、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八、质量目标: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九、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篇: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虽然大部分同学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 时 1 《数一数》 1课时 2 《比一比》、《1至5的认识》 4课时 3 《1至5的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4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课时 5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4课时 6 《分类》、《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7 《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9 10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习》 4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4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认识钟表》、《9加几》4课时 13 《9加几》、《8、7、6加几》 4课时 14 《8、7、6加几》、《5、4、3、2、加几》 4课时 15 《5、4、3、2、加几》、《整理和复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4课时 《总复习》、期末复习4课时 17 期末复习4课时 18 1.2--1.6 期末复习4课时

第四篇: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虽然大部分同学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课 时 1 9.2 — 9.3 《数一数》 1课时 2 9.5 — 9.9 《比一比》、《1至5的认识》 4课时 3 9.12—9.16 《1至5的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4课时 9.19—9.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课时 9.26—9.30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4课时 6 10.4—10.7 《分类》、《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10.11—10.14 《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4课时 10.17—10.21 《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10 10.24—10.28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10.31—11.4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习》 4课时 11.7—11.11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4课时 12 11.14—11.18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认识钟表》、《9加几》 4课时

311.21—11.2《9加几》、《8、7、6加几》

4课时 14 11.28—12.2 《8、7、6加几》、《5、4、3、2、加几》 4课时 15 12.5—12.9 《5、4、3、2、加几》、《整理和复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总复习》 4课时 12.19—12.23 《总复习》、期末复习4课时 17

12.26—12.30

期末复习

4课时 18 1.2--1.6 期末复习4课时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学案- 几和几 人教新课标(2014秋)

几和几

学习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题可以不做。

【学习目标】

1、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

2、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有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4和5的组成。

【学习难点】

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一、自主学习

4的组成:

1、拿出4根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小组合作、动手、交流)

2、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小组同学回答情况,小组形成以下资料)

3、读4的组成(1)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

组成4。

4可以分成3

和1,3和1组成4。

(2)自由地读,小组同学间对口令

5的组成:

1、拿出5根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小组合作、动手、交流)

2、能把这5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小组同学回答情况,小组形成以下资料)

3、读5的组成(1)、读:5可以分成1

和4,1和4

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2和3

组成5。

5可以分成3

和2,3和2组成5。5可以分成4和1,4和1组成5。

(2)、自由地读,小老师带读、小组内开展竞赛读。

(3)、试着背一背。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说给其它同学听。也可以写在下面)

2、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互相进行评价)

3、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小组内自行评价。

过关检测:

拓展练习:

1、思考题,请自己独立的填一填。(注意: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2、从1,2,3,4,5,6,7,8这八个数中,挑出6个填在下面的括号内,使等式成立。

()+

()=

()+

()=

()+

()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下载【精品文档】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免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品文档】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免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教案第几 人教新课标范文

    《第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

    人教新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教学基础,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人教新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人教新版一年级语......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 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用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用数学教学内容: 教材107页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包括对学生知识能力进行分析、对学生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一年级(2)班有51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数一数[大全5篇]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jqx_人教新课标

    《jqx》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j、q、x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会j、q、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j、q、x开头的三拼......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

    汉语拼音1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重点: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