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利时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微利时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郑瑞卿汉哲管理咨询(北京)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
微利是相对于暴利而言的,微利时代是目前约定俗成的一种提法。微利时代表现了人们对于商业环境中利润率的定性判断。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可以算是暴利时代,在这个时期,我国生产、生活物品奇缺,市场是个卖方市场,厂家生产什么消费者就得消费什么,厂家根本就不愁销路,所以利润率比较高,也正是在这个时代,形成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批创业者,“先富者”开始涌现,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赚的了第一桶金,开始正式走上经济历史的舞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物品供给逐渐大于需求,企业的产品开始滞销,不得不开始降价销售,有些大企业率先开打价格战,进一步压缩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使中小企业的生产举步维艰。尤其是近几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致使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萎靡不振,消费需求减弱,进口急剧下降,我国银根紧缩,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内外部环境的恶化进一步使我国经营日益困难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中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都严重滞后于其业务发展,当业务发展出现困难时,人力资源所面临的挑战往往如影随形而来。面对着微利时代企业可能面临的人力资源挑战,绝大部分企业主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挑战正在变成束缚着企业早日脱离苦海的枷锁。这些人力资源所面临的挑战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人力资源所面临的挑战一: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适应企业的战略调整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分子,自始至终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只是有的时候环境影响较小被企业家所忽视,当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时,中小企业也必须审时度势,对企业战略进行适度调整。而企业战略需要企业组织作为支撑并最终通过具有能动性的生产要素——人实现落地的。因此,当中小企业的战略进行调整时,其组织也需要变革来为企业实现战略服务,同时,也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来匹配、满足业务战略发展的要求。这种连锁反应,也必然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去满足组织变化的需求。一方面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充分融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当中,从员工招聘、培训到使用再到晋升都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举措来认真对待。另一方面要求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组织变革,配合企业的管理转型,需要快速找到适合企业业务发展的各种人才,这将使人力资源管理接受更多的挑战。另外,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具备更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能够适应未来一段时期的业务发展需要,而不是被业务牵着鼻子走。
人力资源所面临的挑战二:员工的高离职率影响了企业组织的相对稳定性在微利时代,中小企业基本上还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来赚取微薄的利润,当劳动力成本上升时,企业要背负巨大的成本压力,能够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水平比较低。而劳动力市场的“无边界流动”大大降低了劳动者的工作转换成本,同时社会上的浮躁心态又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劳动力的工作情绪,致使大部分的劳动者会出现“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因此,当员工在一个企业感觉到“不爽”的时候(当然了,这种“不爽”既可能是因为待遇低、赚不到多少钱,也可能是因为感觉在公司里继续干下去也没什么发展前景,白白虚度了几年光阴,还可能是因为组织氛围差、同事之间勾心斗角。),往往会“另辟蹊径”,重新选择适宜的企业。但不管是哪种原因造成的员工高流动性,特别是核心员工的流动速度过快,势必会影响整个组织士气,造成较高的人力成本,损害组织的形象和利益,大大降低了组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一个员工不断流失的中小企业,在人们不清楚原因的情况下,在社会上会造成很多猜忌和各种传言,对企业好不容易塑造起来的企业形象造成很大的影响,企业声誉的降低,间接提高了企业招聘与维护员工的成本。因此,如何使企业组织更富有弹性、不断地进行变革、降低员工的离职率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挑战。
人力资源所面临的挑战三:低素质的劳动力难以满足企业变革的需求
“素质”又称“能力”、“资质”、“才干”等,是指人与生俱来的以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它决定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或很好的完成某项任务,是驱动一个人做出优秀表现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驱动力等。素质在既定的工作、任务、组织或文化中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
当中小企业进入微利时代,技术水平落后、组织缺乏创新、管理能力低下等弱点开始暴露,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如果企业不试图改变现状,结局只有死路一条,而要想实现技术升级、管理创新,就需要有高素质的员工作为“推进剂”。但是遗憾的是,一方面,中小企业大多为家族式企业,本身就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通过逆向选择留下了一些低素质的人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因为待遇低、环境差等“先天不足”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当下,人才市场上低素质的劳动力多如牛毛,高素质的劳动力凤毛麟角,令企业苦苦寻觅仍难攀高枝。整体劳动力素质低是困扰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一
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文化水平低,受教育年限少,不仅使劳动者无法直接满足产业升级和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要求,而且影响了“边干边学”的能力,制约了劳动者的发展潜力,降低了企业的变革动力。二是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随着大学教育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选择了升高中考大学,曾经一度风光无限的中专、技校难以招收到足够数量的学员,已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些学校培养出的焊工、维修工、工艺技师也越来越少,而大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大多心态高、动手能力差,又不愿意吃苦提高自己的技能,所以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职位要求,无怪乎一些中小企业开出十几万的年薪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接收调查的全国104个城市中,各种技能型人才的求供比均大于1,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和高级技能人员的求供比分别高达2.25、1.84、1.78,呈现出显著的供不应求特征。因此,如何招聘及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以适应企业变革的需要成为摆在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人力资源所面临的挑战四:连年上涨的工资水平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利润
在微利时代,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两方面的挤压,一方面外部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选择余地增大,企业为了求得生存,不得不薄利销售;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为主的中小企业为了应对日益突出的用工荒,不得不提高工资待遇,如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江浙一带中小企业,对于一般技工及农民工的需求相当旺盛,最近几年劳动力供给紧张,招聘难度增大,他们只能通过加薪来留住员工,使得该地区近年来工资平均每年增长达到10%~15%。另外,我国新劳动法的实施,对劳动者的保护越来越严格,也会使企业的工资成本额外上涨10%~20%。
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中小企业必须寻求新的出路,提高人力资源生产效率无疑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做、应该做的事情。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内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在企业进入“爬行期”时,激励模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何设计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的比例,如何利用长期激励的手段来捆绑企业的优才、鞭策企业的庸才?如何强化绩效与薪酬的链接,通过有效的激励模式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等等,都是提高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正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得不破解的难题。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1]
1.人力资源管理管环境带来的挑战
(1)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向前发展。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的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这种趋势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在全球蔓延,使世界经济已经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9.11” 事件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今的世界,国与国之间不仅仅只是竞争,更重要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整体。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动荡,很快就会影响到全球的经济,甚至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安定与发展。世界经济格局的这一重大变化,对全球的劳动力市场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跨国公司将不得不面对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作为管理者将会经常遇到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员工,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如何才能进行更好的交流与沟通,如何才能确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等,这些很现实的问题都摆在管理者面前。
在我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已经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中国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的竞争者,而且还要面对全球竞争者的挑战。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非常激烈的挑战。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如何确保自己的人才不会流失,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如何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这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管理者都应该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已经使人才竞争与人才流动国际化变成了现实。如今企业家的竞争和热门技术人才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只有那些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能够对人才进行规范开发和合理激励的企业,才能真正营造核心竞争优势。
(2)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通常来说,技术进步必然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它能够使组织更有实力、更具竞争性;二是它改变了工作的性质。比如说,网络的普及使许多人在家办公已经成为了一种可能,然而,这种高科技的使用必然对员工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自由宽松的工作秩序下,如何对员工进行考评已成了一个新的课题。事实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对组织的各个层次都产生厂重要的影响,劳动密集型工作和一般事务性工作的作用将会大大削弱,技术类、管理类和专业化工作的作用将会大大加强。这样一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面临着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3)组织的发展带来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组织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时代,灵活开放已经成了组织发展的一种趋势。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以及外部市场的迅速变化,这些都要求组织要有很强的弹性和适应性。现代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具有分权性和参与性,要以合作性团体来开发新的产品并满足顾客需求,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的管理要做到公平、公正和透明,要对员工有更加有效的激励措施;要求组织内的每一位管理者都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从而不断适应组织变革的需要。
(4)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人口数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在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的出生率普遍偏低,人力资源供应相对不足;在亚非国家,由于人口出生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普遍偏高,人力资源相对供大于求。
劳动力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对亚非国家来说,欧美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而亚洲由于劳动力过剩,年轻劳动力的比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人才短缺仍然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缺乏人才培养战略与市场需求导向,造成人才结构严重的不平衡,部分专业人才过剩,而部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表现在员工不仅对物质层次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物质层次得到满足后,员工开始具有更高的需求层次,他们希望被尊重、被认可,他们希望参与组织管理并实现自身价值。
2.人力资源管理自身发展的挑战[4]
(1)企业员工个性化发展的挑战。即企业员工日益跨文化化、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提供个性化、定制式人力资源产品/服务和关系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较恰当的平衡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利益。
(2)工作生活质量提高的挑战。即员工不再仅仅追求工资、福利,而是对企业在各个方面所能满足自己日益增多的各种需求的程度越来越高、更全面化,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提高更加全面周到的人力资源产品/服务。
(3)工作绩效评估的挑战。即员工考核与报酬日益强调以工作绩效考评为基础,并形成绩效、潜力、教导三结合的功能。
(4)人员素质的挑战。即对企业家(CEO)、各类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培训、教育、考核、选拔、任用越来越重要。
(5)职业生涯管理的挑战。主要是员工日益重视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的实现,企业必须日益重视职业管理,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和发展的途径,获得个人事业上的满意。包括较成熟的企业组织的中上层职位在显示饱和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员工的晋升问题。
(6)人力资源要素发展变化的挑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预测性、战略规划与长远安排。
(7)部门定位的挑战。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在众多的企业职能部门中发挥其作用或显示其特别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应担当哪些角色以保证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三篇:浅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浅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企业 发展 人力资源
论文摘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和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体系与文化价值观紧密联系的。卓越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其他企业最难以复制、模仿的管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创造竞争优势就成为企业竞争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然后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目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大,绝对数量非常可观,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但从其管理水平来看,相对于大型企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现实的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所以应该采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的特点来制定,世界上各个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并没有达成共识,但基本上都是以雇员数量和行业为划分基准。就目前来讲,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许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大的方面:
1.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匮乏。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目前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中小企业应从各个层次上认识到人才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企业要尽快建立良好的育才、用才、聚才机制,抓紧引进和培育适应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以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挑战和竞争。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由于人员规模、资金实力等因素的约束,导致在下列方面的“先天不足”。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没有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例如很多企业由经理办公室代管实行人事管理职能;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少,一般不会超过 2个;这种力量配备能够完成常规的人事管理职能就不错了,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发挥基本没有可能。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一般不具备本专业必备的管理知识,经验上也比较欠缺;这就导致事务性工作,比如档案管理、入职离职手续等开展尚可,管理层面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这也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先天不足”的表现之一。中小企业管理者的主观因素。出于市场竞争的直接严厉,管理者更多关注业务层面的问题,投入到内部管理工作的精力很小。
2.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来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首先是岗位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诸如招聘、薪酬管理、绩效管理都需要建立在岗位管理健全的基础上。缺乏科学适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而导致的各类问题。岗位体系管理与岗位界定不明晰的矛盾问题。而中小企业由于人员较少,岗位的区分不是非常明晰,传统的大企业运用的岗位设计的方法和理论在中小企业不是很适合。这样就产生了中小企业建立岗位管理体系与无法清晰界定岗位之间的矛盾。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在现有的薪酬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如何提升激励的效果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绩效管理科学性、完备性与可操作性矛盾问题。很多大企业请咨询公司做好了绩效管理方案后却放在案头,下不了决心实施。原因无外乎绩效管理方案可能不适合公司现状或者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确实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中小企业的这种矛盾更加突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小企业实
行绩效管理的关键。人才吸引力低与人才获取矛盾问题。
3.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投入小。
人才的择业动机,不仅仅是注重薪酬和福利,他们更加关注企业能否为员工造培训的机会以及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应聘者择业时,在考虑薪酬和福待遇的同时更看重企业的培训。而中小型企业很难建立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往往不能为人才创造发展和提升的机会。这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由于得不到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小企业很难有大笔资金投入到人力资源开发和引进方面。在国外,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支出一般占企业总利润的 7%左右,而在我国该项支出不足 l%。中小企业方面的投资更少。
二、提高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案分析
1.树立企业人才管理新理念,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首要的工作是制定留住人才的管理措施。这点的有效实施依赖企业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创造企业发展新环境,只有在这样适宜人力资源管理大显身手的环境中,留住人才的措施才能得到有效制定和实施,留住人才的措施包括:建立合理的有竞争力的分配机制,竞争激励作用明显,考核合理有效,才能真正留得住人才。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需要使每位员工人尽其能、实现员工的最大发展与获得最大的利益,这就需要企业有一个科学完整的制度环境,在招聘、培养、使用、选拨、考核、定薪、奖励、淘汰等各方面有制度可依,让员工有用武之地,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实现与企业的双赢。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环境。人的满足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还表现在精神世界的满足,企业文化环境能约束人、激励人、鼓舞人、吸引人和留住人,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2.企业应该积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这里的激励机制并不一定是物资的刺激,如薪水和福利的增加。因为现代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员工的薪水和福利在不断增加,而员工的热情却反而在下降。因此,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增强员工的内驱力是促动员工积极主动做贡献的有效手段。员工内驱力来源于哪里呢?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实现自我需要是相对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言更高层次的需要,也是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优势需要,如果能满足员工的优势需要,则能使员工不断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而优势需要是单纯的物资刺激满足不了的。因此,企业管理中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还需要对考察人性,围绕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真正做到发展人、实现人,由此带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企业应该建立人力资源开发的保障制度。要保证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保障制度。这就需要企业成立人力资源开发的部门,专门负责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把人力资源的开发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当中,这样就在根本上保证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开发制度,真正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4.企业要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主要包括企业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工作作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让企业向整个社会展示自己良好的管理风格以及积极的精神风貌,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第四篇: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国家旅游局人教司 陈志学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饭店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到2000年末,全国旅游饭店已达10481家,客房94.82万间,员工人数112.49万人。新世纪饭店业的发展必然对饭店管理的核心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问题提出新的诸多挑战。从根本上讲,饭店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竞争就是挑战,只有面对竞争才能勇于迎接挑战。
一、“入世”:面临留住人才的挑战“入世”、申奥的成功和中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必将对中国旅游业、饭店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入世”还将有更多的外方饭店管理集团进军中国,更多的外资投入饭店。“假日”已在国内管理的饭店达30家,“万豪”15家,香格里拉15家,其它饭店管理集团也看好中国市场,准备进入。更多的外资饭店、外方饭店管理集团进入,人才将成为制约饭店发展的“瓶颈”,人才供给短缺,必将掀起新一轮的人才大战,国内人才国际化、国际人才本土化成为必然。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稳定本饭店现有的骨干和专业人才,则成为众多饭店关注的焦点和必须认真应对的问题。
二、知识经济、网络化的到来:面临迫切提高现有各类专业人才素质的挑战我国现有饭店中高层管理者的学历偏低,高层管理者半路出家的多、经验型多、新知识、新技术掌握较差,创新能力较弱,信息不灵,总之,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已不太适应市场竞争、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新经济浪潮的席卷。没有专业的人才,就谈不上专业的管理;没有专业的管理,饭店要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如何提升现有管理者的素质,尽快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够驾驭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局面、具有战略眼光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就摆到了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日程上。
三、饭店业的大发展:面临人才紧缺的挑战我国饭店业的大发展一方面急需大批各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人才资源又紧缺。目前最为紧缺的人才有:总经理、人力资源管理者、营销人才、行政总厨、复合型的工程管理人才、度假村管理人才、会展旅游管理人才等。上述紧缺人才有的是现有旅游院校尚未开设相关专业,没有培养渠道;有的是行业发展太快,此类人才难找。旅游院校如何根据市场的用人需求调整专业,培养相关人才;如何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短平快”的方式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培养行业急需的短缺人才,就成为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迫切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饭店业吸引人力资源的优势减弱:面临有效解决人力资源供给的挑战饭店业十年前在用人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可以从院校、社会上招聘到众多优秀的员工,学生们为能到高星级饭店工作感到自豪。现在,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它行业众多的企业薪水、福利、工作环境、学习等条件比饭店还好,饭店业逐渐丧失了往日吸引人才的辉煌。“人才难招”是饭店负责员工招聘的管理者的同感。饭店招人难还表现在,一是用工从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从中小城市转向城乡镇;二是从学校转向社会,因为旅游职业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三是用工形式从固定工、合同工为主转向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计件工并存。用工形式的三个转移意味着饭店招人难和人员整体素质呈下降态势。如何解决人力资源的供给渠道、招聘到饭店合适的人员,这是摆在饭店人事管理部门一个非常严峻和急迫的问题。
五、饭店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的变化:面临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总体上讲,我国饭店的人事管理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即是一种被动的缺乏灵活性的管理模式。其主要特征表现在:视人力为成本,管理多为“被动反映性”,管理的焦点是以事为中心,只注重管好现有人员、用好已有知识,人事管理部门处于执行层,是非生产和非效益部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视人力为资源,管理多为“主动开发性”,管理的焦点是以人为中心,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事管理部门处于决策层,是生产和效益部门。两者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着重管理,后者着重开发。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不仅涉及到转变管理方式、职能和人事管理的技术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要从管理到开发,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面临加速培养西部地区饭店人才的挑战西部将于21世纪为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和动力,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西部地区的饭店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人才数量不足,专业化不高,西部地区的学生到外地上学后又不愿回家乡工作;资金短缺,优秀的饭店专业教师缺乏;教育培训的基础条件薄弱,一些地区没有一所实力较强的培养饭店管理人才的高校(系)。这些问题,是制约西部饭店业发展至关重要而又迫切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上述挑战,不仅饭店业要认真正视和应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院校也要顺应形势,采取相应措施,积极研对,为中国饭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第五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1)资源匮乏难招人。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内部资源匮乏,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在人才的吸引上可谓捉襟见肘。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观念落后,导致企业吸引
不到优秀人才。
(2)管理制度不优越。民营企业管理规则混乱,管理层次和职权不明确;有问题就找老板,人制化的成分居多。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基本的制度,组织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做才符合企业的要求。
(3)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现实中不少民营企业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行业特色、缺乏商业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存在着舍本求末倾向。?民营企业往往没有认识到什么是企业文化 或只是局部片面的理解,企业文化缺失现象严重。
(4)待遇低难留人。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所给予的资源支持比较匮乏,包括员工的待遇上,整体水平也是比较低,甚至还有克扣的现象发生。
中小型服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该怎么做?
在10多年的工作经验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选人、用人、留人的办法,有的多次使用,愿和大家分享。
一、选人4)确定的人数要大于招聘计划人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劣势
(1)资源匮乏难招人。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内部资源匮乏,很难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在人才的吸引上可谓捉襟见肘。大多数民营企业家观念落后,导致企业吸引不到优秀人才。
(2)管理制度不优越。民营企业管理规则混乱,管理层次和职权不明确;有问题就找老板,人制化的成分居多。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基本的制度,组织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做才符合企业的要求。
(3)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现实中不少民营企业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行业特色、缺乏商业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存在着舍本求末倾向。?民营企业往往没有认识到什么是企业文化 或只是局部片面的理解,企业文化缺失现象严重。
(4)待遇低难留人。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所给予的资源支持比较匮乏,包括员工的待遇上,整体水平也是比较低,甚至还有克扣的现象发生。
小型服装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该怎么做?
在10多年的工作经验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选人、用人、留人的办法,有的多次使用,愿和大家分享。
一、选人
1、寻找合适的招聘媒介(广而告之):报纸、电台、招聘会、网络、直接去学校或直接去竞争对手公司去挖。
2、大规模面试:
1)改一次面试一人为3-5人,面试官至少2人。
应聘者可回答以下问题:自我介绍、个性优缺点、如何做好本质工作? 2)同样一个问题,据不同人的回答结果,即可分优劣。3)综合各个面试官的评价,确定合适人选。4)确定的人数要大于招聘计划人数。
二、用人
1、试用期的“试用”;
1)对暂时合适的人员进行为期两天或一周的试用。采取轮岗形式,让其熟悉公司、产品、同事,适应公司文化
2)最后由老员工和部门经理做出评价。根据这些评价决定最终人选。对不适合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补偿,至少要有饭补。
2、试用期员工的使用
1)由老员工进行传、帮、带;
2)薪酬体系:有提成,其投入的精力会更多些;无提成,能验证其心态是否积极。3)巧妙利用新员工(鲶鱼效应):借助新员工的气势,来刺激老员工改变对性。新员工刚到一个公司,往往有一股冲劲,急于做出一点成绩给别人看,此时公司领导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对其进行一定的鼓励
4)竞选:一月或三月后,让新老员工参加一些主管职位的竞选。(注意新员工由于缺乏人脉,在人数支持上会较吃亏,但在其他方面的比拼上并不会输给老员工。)
3、员工的考核因素
1)考核业绩增长率:业绩第一的员工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员工,要看其后续业绩是否依旧上升。2)考核成本降低率:成本第一的员工不一定是最差的员工,要看其后续的成本是否下降和带来的销售业绩和利润是否上升。(成本分摊可涉及到纸杯子、名片、人均摊用的办公面积、电话费等)
3)考核利润大小:当公司为一个员工付出的成本大于其创造的利润时,公司就要考虑这个员工的去留。随着时间推移,要逐渐形成综合考核的方法。
4、考核任务数的确定办法
1)简单加权平均法(公司下达数和员工上报数除以2)。2)盈亏平衡点法(业绩至少要保持公司有一定盈利)。3)同期增长法(要比去年或上月增长)。4)擂台赛法(举行业绩擂台赛)
5、过程管理
1)晨会、月会公布业绩结果,孰好孰坏要公布,奖优罚劣要执行(公司要有业绩公布栏)。2)业绩方面的管理要靠公司其他管理制度。
3)三个月要对员工进行末位淘汰或对最后一名进行相应惩罚
三、留人
1、老板的困惑: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员工总是留不住,员工何时才能像老板一样负责任,员工的积极性为何老调动不起来,企业的发展没有能人怎办,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怎样才能让员工像老板那样负责人?
2、解决办法
案例分析:廊坊某装修公司的留人之道
1)给员工年终利润分红:有的给1%,有的给2%。这样员工就会在暴雨天向客户要款; 员工就会请自己的家人免费为公司施工。员工就会为公司免费看门。隆冬和酷夏,空调用电总是很少;
员工利用网络打电话,发传真。。。
注:不要担心员工知道利润率,月度提成和年底分成不冲突!
2)给予干股:把公司资产分成若干份,按员工对公司贡献率大小,给予不同的股份。每年根据盈利情况给予员工不同利润分成。员工离职股份自动收回。
人才的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服装企业没法找到归属感,没法把自己与企业融为一体。总的来说出现这类问题主要是服装企业的管理机制落后。
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
建立完善企业的用人机制,是服装企业目前首要的任务。服装企业目前的管理还停留在靠人去管人的阶段,随意性很大,造成企业赏罚不明,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在这样一个制度不倡明的企业中,最终没法取得归属感。个个都以是企业的过客身份在工作,没法真正溶入企业,把企业的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满完善的用人机制,真正实现招得到人、把人用在实处、靠制度留住人。做这项工作的还得靠企业的人事部门。作为用人机制建立的主导者,人事部门必须肩负起这个重任。在这一点,服装企业的所有人事部门,都得加强,在笔者接触过的企业,一般还停留在人事管理层面,没有真正上升到人力资源管理层面。因此,没有办法实现“招人、用人、留人”的管理职能。
引入竞争机制
海尔的“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竞争机制,值得服装企业的借鉴。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名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去发挥人员潜能的政策。在这种用人的机制下,企业的每个员工,都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企业提供的舞台空间中,极大地发挥人的潜能。这或许也是海尔能成为世界性品牌的原因吧。a
海尔的用人制度中还有这样一条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是在服装企业,在这类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中,要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需要极
大的勇气。在笔者接触过的服装企业中,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人担任各要害部门的主职,实行全方位对引进的外来人才进行监控。这样做最直接地后果就是各部门间各自为政,各自为本部门的利益而明争暗斗。最终损害的是企业的整体利益。而引入的人才也因为处处受到制约,、无法达到自己最先的愿望,而打包走人。
因此,企业在引进外来管理层的人员时,应在制度的约束下,予以充分的放权,而不要靠所谓的人去暗暗控制,而导致优秀的人才流失。
塑造企业文化
人作为一个有情感的高级动物,除了满足其基本的生理需求,也要满足其情感需求。作为企业中一线的工作人员,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背井离乡的思情、无助的精神需求,成为一线工作人员的基本现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于以打工身份的人来说,只不过是其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他们不会对谁产生忠诚之感,自然也就抱着东家不打打西家的态度,来选择其就业的环境。因此,针对这群人,服装企业应当塑造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来温暖感染每个人,从而使每个员工都把企业当成家,这样,才能留得住人才。
纵观现阶段劳资关系,已冷冰冰的烙印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服装企业一切以追求利润为中心,不会建立与塑造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就是建立了,也仅仅停留在文字口号上,没有产生多大的实际效果。因为要真正建立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需要资金的投入,如举办各种活动,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打破隔阂,改变劳资关系恶劣的状态,来留住人才。而这些,是服装企业的一个缺陷,因此,要留住人才,服装企业在这一方面也要加强。
给每个人员规划职业生涯
给企业每个人规划一个职业发展远景,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这样,一方面,让企业的人产生一种永久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企业人才流动的频繁。其实,人都是有所追求的,都是渴望成功的。但囿于对打工前景的迷惘,而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如果企业能为每个人规划职业远景,就会让企业的人员从思想上予以转变,那就是企业的发展,每个人都不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参与的,而是自身与企业组成命运的共同体,树立起以厂为家的思想。这样,让企业员工以主人公的心态来参与生产与管理工作,将会极大的激发其潜能,创造较高的工作效率,从而产生效益。
在服装企业以塑造品牌,以品牌开拓市场为战略目标的今天。人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如何留人,用人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各方努力,改善现状中不足的地方,给劳资创造一个用工与工作的环境,才能助企业发展。
除了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创建学习型组织外,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也纷纷加入到这一行列。它们的规模虽然不大,但也将人才培养、企业文化建立纳入到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之中。有公司负责人表示,企业要转型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如今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如何招到新员工、留住老员工、培养好员工直接关系企业未来发展,而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立来提高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素质与忠诚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只有当一个企业是学习型组织时,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出现,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也才能实现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满意和社会满意的最终目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
人力资源部如何招募和留住人才
在千变万化的商业环境中,如何找到并留住人才已经成为一个日益迫切的管理难题.尤其在中国,传统、现代、东方、西方,各种观念的碰撞都来得更为激烈。
如何化解员工高流动率对企业发展的制约?一种“正本清源”的解决方法是:从面试开始,就播下保留人才的“种子”
招募合适的员工,保留具有潜力的高素质人才,储备未来的领导人,这些任务在任何国家都是难题。而跨国公司们会发现,这一难题在中国显得更为棘手。
中高级管理人才稀缺与高流动率可能威胁企业的利润底线:招募新员工在成本、时间和商业效率上远高于员工的保留。替换一个业绩表现普通的员工,企业往往要花费90%的原员工薪资成本;而替换高业绩员工将花费300%到2000%的成本。一家在华的全球性制药企业的首席运营官就曾表示:“如果你无法保留你的员工,你就会陷入为了招募并培训新的人选来替代离职员工的死胡同中,那时你只能想着如何先保持住现有业务的规模,而谈不上发展了。”
怎样才能保留那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人才呢?事实上,从面试这一最初环节开始,我们就已经在为该候选人将来的流动与否种下了“种子”——面试时如果不清晰、深入地互相了解,员工会在进入公司后大失所望而很快离开;而员工如果认为自己过于胜任或完全不胜任新岗位,也会造成其短期内再次流动。
而对于企业来说,诚如一位在华跨国化学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所指出的:“在招募过程中,最糟糕的莫过于吸引到一些对于自身想要加入这家公司的动机完全不明了的候选人,或者是吸引到一些对新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一无所知的候选人。”
要选择正确的人员,企业深入结构化面试是必要的,测评则可作为辅助性工具:
在面试时开诚布公——通过深入的面谈,用人企业将他们的整体招聘期望向候选人介绍,描绘企业愿景,介绍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并进一步确认他们是否符合公司的期待。有一点格外重要,就是介绍的时候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员工会因为实际情况不符合面试时建立的期望而离开。企业在甄选的时候要慎重,不要仅仅通过候选人纯正的英式或美式发音和漂亮的履历来做决定,更要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动机。中国员工因为本身的价值观与他们所在的公司不一致而离开并不鲜见。
运用中国的文化特点——在华企业需要考虑“温良恭俭让”、“谦谦君子”等儒家思想的影响,耐心去了解候选人的真正想法。因为许多中国员工并不直接表达他们的感受。正面交锋应当避免,咄咄逼人的面试方式只会适得其反。而在面试时除了筛选和外方经理面谈外,中方经理的面试是不可缺少的。
寻找具有快速成长性的候选人——对候选人进行基于胜任能力和行为的测评,可以很好地来判断候选人与职位的匹配程度和他们的发展潜力。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多种测评方法比单一面试方法更有助于预测未来员工工作的成功率。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这会提高45%的准确性。评估和能力测试会帮助企业将候选人安排在适合他们兴趣的工作上,也使得他们更容易觉得他们在从事有意义的工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员工流动的问题,从面试开始就播下保留人才的“种子”,企业和雇主可通过“有效雇佣的十个步骤”进行人才招募计划:
1.在一开始的时候做好招募计划,并涵盖紧急方案、进程控制点、时间表、评估日期,这样就会驱动你的紧迫感。
2.准备一份针对候选人的公司介绍,包括空缺职位所在的部门,公司在全球和在中国的基本情况以及公司的现状和未来,以加深候选人对公司的了解。
3.在内部就空缺职位的工作职责、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入职180天内的带教计划达成共
识。
4.列出对候选人的资质和任职资格的要求,将其分为必需的和希望有的。将所有可以很容易通过培训学习得到的资质归入希望有的栏目内,这样可以扩大候选人范围。
5.对人才市场进行了解,根据上述2至4条,检查所列出对候选人的要求。
6.本地人员面试本地候选人。
7.与候选人就公司的营运状况和他们未来的发展做开诚布公的交流。
8.加快招募的过程,在一天内把结果反馈给候选人。
9.按下列重要程度排列的标准对候选人进行甄选:1)必要的资质和任职条件;2)与公司相匹配的文化、态度和发展潜力;3)希望具有的资质和任职条件。
10.不要忽略最后的步骤——对候选人的背景和任职条件进行调查。
在十个步骤中,第1、2、5、8四个小点常被企业忽视,建议企业在招募计划中可加留招募计划进程中的控制点,准备一份公司介绍,并对人才市场有所了解以及在招募的过程中加快速度,在一天内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候选人,这样可以提高雇佣的有效性。
1、寻找合适的招聘媒介(广而告之):报纸、电台、招聘会、网络、直接去学校或直接去竞争对手公司去挖。
2、大规模面试:
1)改一次面试一人为3-5人,面试官至少2人。
应聘者可回答以下问题:自我介绍、个性优缺点、如何做好本质工作? 2)同样一个问题,据不同人的回答结果,即可分优劣。3)综合各个面试官的评价,确定合适人选。4)确定的人数要大于招聘计划人数。
二、用人
1、试用期的“试用”;
1)对暂时合适的人员进行为期两天或一周的试用。采取轮岗形式,让其熟悉公司、产品、同事,适应公司文化
2)最后由老员工和部门经理做出评价。根据这些评价决定最终人选。对不适合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补偿,至少要有饭补。
2、试用期员工的使用
1)由老员工进行传、帮、带;
2)薪酬体系:有提成,其投入的精力会更多些;无提成,能验证其心态是否积极。3)巧妙利用新员工(鲶鱼效应):借助新员工的气势,来刺激老员工改变对性。新员工刚到一个公司,往往有一股冲劲,急于做出一点成绩给别人看,此时公司领导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对其进行一定的鼓励
4)竞选:一月或三月后,让新老员工参加一些主管职位的竞选。(注意新员工由于缺乏人脉,在人数支持上会较吃亏,但在其他方面的比拼上并不会输给老员工。)
3、员工的考核因素 1)考核业绩增长率:业绩第一的员工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员工,要看其后续业绩是否依旧上升。2)考核成本降低率:成本第一的员工不一定是最差的员工,要看其后续的成本是否下降和带来的销售业绩和利润是否上升。(成本分摊可涉及到纸杯子、名片、人均摊用的办公面积、电话费等)
3)考核利润大小:当公司为一个员工付出的成本大于其创造的利润时,公司就要考虑这个员工的去留。随着时间推移,要逐渐形成综合考核的方法。
4、考核任务数的确定办法
1)简单加权平均法(公司下达数和员工上报数除以2)。2)盈亏平衡点法(业绩至少要保持公司有一定盈利)。3)同期增长法(要比去年或上月增长)。4)擂台赛法(举行业绩擂台赛)
5、过程管理
1)晨会、月会公布业绩结果,孰好孰坏要公布,奖优罚劣要执行(公司要有业绩公布栏)。2)业绩方面的管理要靠公司其他管理制度。
3)三个月要对员工进行末位淘汰或对最后一名进行相应惩罚
三、留人
1、老板的困惑: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员工总是留不住,员工何时才能像老板一样负责任,员工的积极性为何老调动不起来,企业的发展没有能人怎办,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怎样才能让员工像老板那样负责人?
2、解决办法
案例分析:廊坊某装修公司的留人之道
1)给员工年终利润分红:有的给1%,有的给2%。这样员工就会在暴雨天向客户要款; 员工就会请自己的家人免费为公司施工。员工就会为公司免费看门。
隆冬和酷夏,空调用电总是很少; 员工利用网络打电话,发传真。。。
注:不要担心员工知道利润率,月度提成和年底分成不冲突!
2)给予干股:把公司资产分成若干份,按员工对公司贡献率大小,给予不同的股份。每年根据盈利情况给予员工不同利润分成。员工离职股份自动收回。
人才的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服装企业没法找到归属感,没法把自己与企业融为一体。总的来说出现这类问题主要是服装企业的管理机制落后。
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
建立完善企业的用人机制,是服装企业目前首要的任务。服装企业目前的管理还停留在靠人去管人的阶段,随意性很大,造成企业赏罚不明,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在这样一个制度不倡明的企业中,最终没法取得归属感。个个都以是企业的过客身份在工作,没法真正溶入企业,把企业的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满完善的用人机制,真正实现招得到人、把人用在实处、靠制度留住人。做这项工作的还得靠企业的人事部门。作为用人机制建立的主导者,人事部门必须肩负起这个重任。在这一点,服装企业的所有人
事部门,都得加强,在笔者接触过的企业,一般还停留在人事管理层面,没有真正上升到人力资源管理层面。因此,没有办法实现“招人、用人、留人”的管理职能。
引入竞争机制
海尔的“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竞争机制,值得服装企业的借鉴。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自一开始就是“人人是人才”,“先造人才,再造名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不是去研究培养谁、提拔谁,而是去研究如何去发挥人员潜能的政策。在这种用人的机制下,企业的每个员工,都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企业提供的舞台空间中,极大地发挥人的潜能。这或许也是海尔能成为世界性品牌的原因吧。a
海尔的用人制度中还有这样一条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别是在服装企业,在这类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中,要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需要极大的勇气。在笔者接触过的服装企业中,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人担任各要害部门的主职,实行全方位对引进的外来人才进行监控。这样做最直接地后果就是各部门间各自为政,各自为本部门的利益而明争暗斗。最终损害的是企业的整体利益。而引入的人才也因为处处受到制约,、无法达到自己最先的愿望,而打包走人。
因此,企业在引进外来管理层的人员时,应在制度的约束下,予以充分的放权,而不要靠所谓的人去暗暗控制,而导致优秀的人才流失。
塑造企业文化
人作为一个有情感的高级动物,除了满足其基本的生理需求,也要满足其情感需求。作为企业中一线的工作人员,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背井离乡的思情、无助的精神需求,成为一线工作人员的基本现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于以打工身份的人来说,只不过是其生命中的某一个阶段,他们不会对谁产生忠诚之感,自然也就抱着东家不打打西家的态度,来选择其就业的环境。因此,针对这群人,服装企业应当塑造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来温暖感染每个人,从而使每个员工都把企业当成家,这样,才能留得住人才。
纵观现阶段劳资关系,已冷冰冰的烙印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服装企业一切以追求利润为中心,不会建立与塑造一个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就是建立了,也仅仅停留在文字口号上,没有产生多大的实际效果。因为要真正建立起有活力的企业文化,需要资金的投入,如举办各种活动,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打破隔阂,改变劳资关系恶劣的状态,来留住人才。而这些,是服装企业的一个缺陷,因此,要留住人才,服装企业在这一方面也要加强。
给每个人员规划职业生涯
给企业每个人规划一个职业发展远景,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这样,一方面,让企业的人产生一种永久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企业人才流动的频繁。其实,人都是有所追求的,都是渴望成功的。但囿于对打工前景的迷惘,而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如果企业能为每个人规划职业远景,就会让企业的人员从思想上予以转变,那就是企业的发展,每个人都不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参与的,而是自身与企业组成命运的共同体,树立起以厂为家的思想。这样,让企业员工以主人公的心态来参与生产与管理工作,将会极大的激发其潜能,创造较高的工作效率,从而产生效益。
在服装企业以塑造品牌,以品牌开拓市场为战略目标的今天。人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如何留人,用人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各方努力,改善现状中不足的地方,给劳资创造一个用工与工作的环境,才能助企业发展。
除了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创建学习型组织外,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也纷纷加入到这一行列。它们的规模虽然不大,但也将人才培养、企业文化建立纳入到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之中。有公司负责人表示,企业要转型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如今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招工难”的问题,如何招到新员工、留住老员工、培养好员工直接关系企业未来发展,而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立来提高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素质与忠诚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只有当一个企业是学习型组织时,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出现,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也才能实现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满意和社会满意的最终目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
人力资源部如何招募和留住人才
在千变万化的商业环境中,如何找到并留住人才已经成为一个日益迫切的管理难题.尤其在中国,传统、现代、东方、西方,各种观念的碰撞都来得更为激烈。
如何化解员工高流动率对企业发展的制约?一种“正本清源”的解决方法是:从面试开始,就播下保留人才的“种子”
招募合适的员工,保留具有潜力的高素质人才,储备未来的领导人,这些任务在任何国家都是难题。而跨国公司们会发现,这一难题在中国显得更为棘手。
中高级管理人才稀缺与高流动率可能威胁企业的利润底线:招募新员工在成本、时间和商业效率上远高于员工的保留。替换一个业绩表现普通的员工,企业往往要花费90%的原员工薪资成本;而替换高业绩员工将花费300%到2000%的成本。一家在华的全球性制药企业的首席运营官就曾表示:“如果你无法保留你的员工,你就会陷入为了招募并培训新的人选来替代离职员工的死胡同中,那时你只能想着如何先保持住现有业务的规模,而谈不上发展了。”
怎样才能保留那些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人才呢?事实上,从面试这一最初环节开始,我们就已经在为该候选人将来的流动与否种下了“种子”——面试时如果不清晰、深入地互相了解,员工会在进入公司后大失所望而很快离开;而员工如果认为自己过于胜任或完全不胜任新岗位,也会造成其短期内再次流动。
而对于企业来说,诚如一位在华跨国化学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所指出的:“在招募过程中,最糟糕的莫过于吸引到一些对于自身想要加入这家公司的动机完全不明了的候选人,或者是吸引到一些对新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一无所知的候选人。”
要选择正确的人员,企业深入结构化面试是必要的,测评则可作为辅助性工具:
在面试时开诚布公——通过深入的面谈,用人企业将他们的整体招聘期望向候选人介绍,描绘企业愿景,介绍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并进一步确认他们是否符合公司的期待。有一点格外重要,就是介绍的时候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员工会因为实际情况不符合面试时建立的期望而离开。企业在甄选的时候要慎重,不要仅仅通过候选人纯正的英式或美式发音和漂亮的履历来做决定,更要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动机。中国员工因为本身的价值观与他们所在的公司不一致而离开并不鲜见。
运用中国的文化特点——在华企业需要考虑“温良恭俭让”、“谦谦君子”等儒家思想的影响,耐心去了解候选人的真正想法。因为许多中国员工并不直接表达他们的感受。正面交锋应当避免,咄咄逼人的面试方式只会适得其反。而在面试时除了筛选和外方经理面谈外,中方经理的面试是不可缺少的。
寻找具有快速成长性的候选人——对候选人进行基于胜任能力和行为的测评,可以很好地来判断候选人与职位的匹配程度和他们的发展潜力。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多种测评方法比单一面试方法更有助于预测未来员工工作的成功率。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这会提高45%的准确性。评估和能力测试会帮助企业将候选人安排在适合他们兴趣的工作上,也使得他们更容易觉得他们在从事有意义的工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员工流动的问题,从面试开始就播下保留人才的“种子”,企业和雇主可通过“有效雇佣的十个步骤”进行人才招募计划:
1.在一开始的时候做好招募计划,并涵盖紧急方案、进程控制点、时间表、评估日期,这样就会驱动你的紧迫感。
2.准备一份针对候选人的公司介绍,包括空缺职位所在的部门,公司在全球和在中国的基本情况以及公司的现状和未来,以加深候选人对公司的了解。
3.在内部就空缺职位的工作职责、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入职180天内的带教计划达成共识。
4.列出对候选人的资质和任职资格的要求,将其分为必需的和希望有的。将所有可以很容易通过培训学习得到的资质归入希望有的栏目内,这样可以扩大候选人范围。
5.对人才市场进行了解,根据上述2至4条,检查所列出对候选人的要求。
6.本地人员面试本地候选人。
7.与候选人就公司的营运状况和他们未来的发展做开诚布公的交流。
8.加快招募的过程,在一天内把结果反馈给候选人。
9.按下列重要程度排列的标准对候选人进行甄选:1)必要的资质和任职条件;2)与公司相匹配的文化、态度和发展潜力;3)希望具有的资质和任职条件。
10.不要忽略最后的步骤——对候选人的背景和任职条件进行调查。
在十个步骤中,第1、2、5、8四个小点常被企业忽视,建议企业在招募计划中可加留招募计划进程中的控制点,准备一份公司介绍,并对人才市场有所了解以及在招募的过程中加快速度,在一天内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候选人,这样可以提高雇佣的有效性。
1、:零散型市场
伴随中国市场经济的崛起,内衣行业也在高速发展,内衣已经成为中国服装行业最具活力、成长最快和最具发展前景的一个分支。无论是常规内衣、美体内衣、保暖内衣、家居服、还是文胸、底裤等等,都已成为中国服装市场消费热点。据报道,目前国内的内衣市场具有5000亿元的容量,年销售额在200—500亿,并且每年都在以20%的幅度在增长。年轻的中国内衣行业迸发出了发展的勃勃生机,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了众多的蚕食者。
虽然早在八、九年前,中国内衣市场就被众多外资品牌、本土品牌列为核心战场,但至今却没有一个有绝对压倒性优势的领导型品牌出现,市场的成熟程度远远比不上食品、日化等其他快销品行业。虽然内衣市场格局开始趋向成熟,涌现出了在各自领域内的代表性品牌,如高档文胸以黛安芬、华歌尔、安莉芳、欧迪芬为首;男性高档内衣以舒雅、百富、丹巴度为首;家居服如秋鹿、富妮莱、康妮雅等品牌;保暖内衣猫人、三枪、朵彩等本土品牌各占一方市场。
这充分反映出:目前中国的内衣行业呈现出典型的零散性的产业特征,有许多企业在进行竞争,没有任何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但目前我国的内衣市场大部分份额都被一些杂牌军蚕食,在中国有年销售额在200—500亿的内衣市场,作为龙头老大的女性内衣品牌黛安芬、男性内衣品牌的舒雅,他们的销售量也不过几个亿。
(1)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文化工作也是这样,应该由企业文化部门根据企业整个内外部环境及企业的实际需要来制定企业文化战略及计划。
(2)企业文化运作管理。企业文化塑造是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并且企业文化还应落实到企业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企业文化部门应对整个企业文化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并根据运作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文化战略作出修正与调整。
(3)企业理念的完善和更新。企业环境随时都在变化,所以企业的事业理念应随之不断完善和更新,否则就会出现经营的被动及危机。由于企业文化系统与环境的水乳交融,其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要比企业战略及管理系统高。因此,企业文化系统要先于战略系统对环境变化作出判断,进而通过自身的变革来促进战略和管理变革,使企业长期处于主动和有利的位置。
如何提高员工素质
一、培养富有凝聚力、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奉献意识以及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
员工素质的核心是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这是职工所有素质的基础,也是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赖以不断提高的精神依据。而这一素质的持续实现,必须有一种强有力且成熟并能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为依托。
企业文化是企业一切行为的道德基础,它是企业人格化的外在体现,是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灵魂和源泉,是员工敬业奉献的道德依据。所以企业文化的成功和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的强弱。
二、必须建立能上能下、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
建立一种使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是使员工素质得以持续提高的重要外部环境,能上能下的制度是迫使现有岗位的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外在压力,平等竞争使得只要员工的素质提高到某一岗位、某一层次的水准,就可以通过公开、公正的平等竞争获得这一岗位,使得员工的素质提高得到了用武之地。
一旦这样的一种选人、用人机制得以建立和良性运行,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持续提高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还是现实的。那么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型企业就循序渐进的形成了。
三、建立适合高素质人才发挥其应有作用的使用平台和薪酬机制
高素质人才是企业整个人才和队伍的精英,他们的使用和薪酬机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对整个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简言之就是在使用上,要充分为其创造条件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其自身特点为其安排适当的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以使其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薪酬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其实际贡献和示范效应,可以适当就高安排其相应待遇,从而为次高素质人才尽快达到高素质增加动力。
对高素质人才的使用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使命,那就是带队伍。要根据不同高素质人才的具体特点及其待遇情况为其制定带队伍计划,而最终所带队伍的效果反过来又起到了修正其薪酬待遇的作用。
四、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培训机制和氛围
学习型企业的机制是建立在一个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全体员工认识都统一到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广泛认知上,然后在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和计划,则全员素质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这里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重视,一是必须让所有员工都能清醒的认识到企业领导层推动全员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二是企业必须在员工求知的时间上和费用上给予尽可能的支持;三是决不能为培训而培训,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培训的结果是使用,检验培训效果的唯一途径就是看其在岗位上发挥的作用是否得以提高;四是培训的规划和计划必须符合员工队伍的现状,正因为我们看到了差距,才必须脚踏实地,有的放矢。而好高鹜远、急于求成的想法则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
店铺商品陈列技巧
1、同一色搭配。同一色系的衣服放在一起会给人很舒服的感觉,注意同一色系搭配中不要同样款式、同样长短的放在一起,以免让人感觉像仓库。
2、对比色搭配。就是说用冷色来烘托暖色,比如:用绿色衣服衬托红色衣服,用蓝色衣服衬托黄色衣服,摆放在一个竿子上时,不能让冷色和暖色各占50%,最好是3:7左右的比例比较合适,要注意冷暖色的穿插。
3、合理利用活区。所谓活区就是面对人流方向首先最容易看到的区域,反之为死区。要把自己主推的款式放在活区,把另外的款式放在死区,这样可以大大提升销售。
4、模特数量要控制。有的经营者认为模特比较容易出展示效果,就在自己的店铺放很多模特,但却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让人感觉这个牌子有些“水”,所谓“物以稀为贵”,把最好的款式穿在模特上有最好的效果。
5、合理利用“活模特”。卖场的导购员是服装的活模特,她们穿哪个款式就会卖哪个款式,这可是减少库存的好方法。
6、时间的把握要到位。要了解每天来买衣服的人是谁,以女装为例,星期一、二、三、四来的一般是全职太太,这样可以把一些时尚的、价格较高的、款式独特的衣服放在活区和穿在模特上。星期五下午、星期
六、星期日,逛店的人多是平时上班的女性,最好把价格中等的服装挂在活区和模特身上。
7、卖场陈列要有节奏感。不要把色系分的太死板,卖场的左边是冷色右边是暖色太不协调,冷暖搭配要有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