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哲学试卷答案(考试总结小条打印)[精选]
一、名词解释:
1、分析教育哲学:在教育哲学研究中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
些“概念”、“命题”、“口号”和“假设”进行分析,澄清它们的各种用法,从而使教育实践免于思想混乱的毒害。英国教育哲学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主要属于分析教育哲学的范畴。
2、教育本体:
3、国家教育权:国家教育权,是指一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教育机构对教育的控制
权。它在内容上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教育方针的确定权、教育行政管理权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权。
4、福柯:
5、民主教育:民主教育是这样一种政治教育,它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传播民主理
想,培养他们健全的民主意识和态度,帮助他们掌握合理的民主知识结构,引导他们在民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民主生活能力,并树立某种程度的民主信念,以最终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民主公民。
6、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
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这一论点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7、价值理性:价值理性也称实质理性,即“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
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也就是说,人们只赋予选定的行为以“绝对价值”,而不管它们是为了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者出于责任感、荣誉和忠诚等方面的目的。因此,所谓的“价值理性”,是行为人注重行为本身所能代表的价值,即是否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忠诚、荣誉等,甚至不计较手段和后果,而不是看重所选择行为的结果。它所关注的是从某些具有实质的、特定的价值理念的角度来看行为的合理性。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价值理性最突出的代表。
8、弱势群体:又称弱势社群,指的是社会中的弱者群体,在财富、社会地位上处于不
利地位或者无权、无势、无人脉关系、无投票权的人,在社会被卷标化及歧视的社群,例如被称为性工作者、失业和下岗工人、上访民众、农民与农民工、部分妇女老人儿童、更新人士、残障伤残儿、同性恋和双性恋者、爱滋病患者等。
二、简答题:
1、试分析存在先于本质。
2、简述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知识概念的区别。
3、如何理解教学的双边性。
答: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双边的互动,其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态度上、认知方式上和行为习惯上的障碍,激发、激励、维持和更新他们的学习行为,从而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的意向。
4、如何理解“客观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答:。(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的条件、程度、范围内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因而具有相对性;但它又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在它的限度内不可能被推翻,因而具有绝对性。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份,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2)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辩证转化。真理是一个过程,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形而上学真理观割裂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而否认相对性,从而否认真理的发
展。教条主义就是绝对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而否认绝对性,从而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实用主义就是相对主义的一个典型代表。
5、巴腾说:“全纳教育不是目的,而是达到全纳社会的手段。”简述之。
6、简述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答: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关于价值的内涵,我国哲学界有关系说、实体说、属性或功能说、主体需要说、意义说、观念说等.[1]实际研究中,诸多学者在价值的分类上主要以“人”为中心区分、理解内在与外在价值,认为内在价值即事物对人的价值,外在价值即事物对社会的价值.笔者不赞成这种观点,因为这不利于充分揭示内在与外在价值的内涵.对事物内外价值的理解应以事物自身在实际关系中是否处于主动或被动而定,应以其自身作为参照点来区分内外价值.内在价值是指事物作为主体对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它是事物具有的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是事物自我保存、自我更新能力的具体体现,把内在价值视为事物对人的价值是对内在价值内涵的误解;外在价值是一种事物作为客体对他事物的影响与作用,是事物对人和社会的意义,把外在价值理解为社会价值,缩小了外在价值的内涵.7、简述墨子“兼爱思想”的基本观点。
答:①墨子主张“交相利”,以利益交换为基础
②墨子强调无差别的、平等的爱
墨家的“兼爱”思想,它要求人们平等互爱,也互相援助,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如鉴借墨家的“尚贤”思想,这“贤”主要是指有道德、有学识的人才,这一道德价值取向,对于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有积极作用;如鉴借墨家的“节俭”思想,墨家的这一“节俭”思想于今而言,依然具有针对性,更值得我们提倡.墨子的基本思想是“兼爱”。所谓“兼爱”,即是说人与人应该平等相爱,不能有人、己、亲、疏的区别。墨子认为,当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非攻》是《兼爱》思想的反证和延伸,是《兼爱》的姊妹篇。
三、论述题:
1、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结合自己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
答:教育哲学的反思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教育哲学的研究不是价值中立的研究,也不追求价值的中立,而是把研究者自身和研究问题所涉及的一些人的价值立场作为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对外部教育问题的分析始终伴随着对这一内部重要条件的分析。二十指教育哲学的知识不是一种描述性,操作性知识,而是一种体现着研究者价值立场的反思性知识。
2、“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
(1)为什么说人只有接受恰当的教育才成为人?
(2)什么是恰当的教育?
(3)人接受教育就是为了自己教育自己对不对?
(4)人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才能成为人?
3、知识是什么?隔壁阿婶说:“知识,就是我送我儿子去大学念书,以后赚钱孝敬我啦!”你认为阿婶这种观点,把知识当成什么?你要怎么跟阿婶解释“知识”?阿财说:“我 相信算命,而且我相信算命是真的,算命告诉我明天不可以出门,所以‘明天不可以出门’当然是知识!”你对阿财这种观点,又有何评价?如果阿婶和阿财的说法不是“真正的知识””请问为什么?究竟要有什么样的条件,一项说法才算是“知识”?
第二篇:教育哲学试卷答案
教育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么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道德的阶级性
道德的阶级性指阶级社会的各种道德都是为特定的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具有特定的阶级特征。在阶级社会道德具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中的一条基本理论。
3.自然美
是自然事物的美,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形式,以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和社会功利的联系较为曲折,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4.因材施教:
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情况给予学生的差别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5.教学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或教师指导学生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二.简答题
1.教育的本质几种代表性观点:
(1)上层建筑说
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具有上层建筑的特点,即教育是上层建筑。一定社会的教育,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反过来为政治和经济服务。
主要论点有:第一,教育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为政治经济所决定。第二,教育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直接的,无条件的,而教育同生产力的关系则是间接的,有条件的。第三,历史性、阶级性是教育的根本社会属性。教育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的,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总之,上层建筑说强调教育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引起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变革,教育具有上层建筑的本质特点。
(2)生产力说
生产力说认为,教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教育就是生产力。教育已间接或直接地参与了物质生产过程。
主要论点有:第一,教育不是纯粹的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不仅进行精神生产,而且进行着劳动力再生产。第二,教育就是生产力。教育变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教育本身,就是培养作为生产力中最重要的要素的人。第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生产性和永恒性。
总之,生产力说强调教育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它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事业是生产事业,而不是消费事业。生产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3)多重属性说
“多重属性说”又可分为两种。第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性质。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阶级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等各种属性的统一。教
育的本质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增殖和更新他的质态。形成教育的多质的、多层次的、多水平的本质属性。
(4)特殊范畴说
有论者提出教育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生产力,教育像语言一样,是一种特殊范畴,教育是独特的社会现象。
(5)社会实践活动说
“实践说”的各种观点,一般是以“教育是… … 实践活动”的命题形式出现的,所探讨的实际上是教育的职能。“实践说”阵营里的观点主要有:① 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② 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③ 人们通过教育实践,把柔弱无知的婴儿培养成为能够担负一定社会职责的成人,所以,教育就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实践。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美育的基本任务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感受美是审美活动的起点,因而也是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学校美育的任务之一首先是要以此为基础,爱护、发展个体的审美感受力,使之更加敏感、细腻,更加丰富。为此,学校美育应当充分展示自然、艺术、社会和教育本身所蕴涵的美的因素,从而养成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动机。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鉴赏美包括“鉴别”和“欣赏”两个方面。前者表示对美与丑及美的质量层次的判定;后者表示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活动的心理过程。但是后者只有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说个体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鉴赏美的能力培养首先要求学校美育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这就是说,学校美育既要教会学生正确地鉴别美的内容,也要使他们具有欣赏美的形式的能力。既要让学生接受民族的、社会的、阶级的审美标准,同时又允许他们具有个性特色的审美能力的成长和发挥。健康而有个性的审美能力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目标。
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一是因为只有具备鉴赏能力才能谈得上创造美。二是具有鉴赏美的能力可以为主体的生活带来情趣与活力。这也是学校美育的最大意义所在。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个体将自己对美的感悟和把握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会自然形成审美创造活动。创造美的能力十分重要。首先,艺术美的创造虽然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具有职业定向的意义,但是它对所有教育对象的艺术素养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艺术美的创造过程充满了个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提高也具有积极意义。其次,创造美与审美是相互支持的。只有具有一定创造美的实践能力的人,才可能对美的形式有最切近的理解。所以创造美的能力反过来可以有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最后,创造美
不仅意味着艺术美的创造,还体现在对生活之美的创造上。具有创造美的能力的个体会对自己的劳动与生活的条件、环境、对象以及主体自身产生自然的创造美的冲动和审美改造冲动。这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具有长远和根本性的影响。
表现美是创造美的初级形式,小学美育应当鼓励小学生大胆地表现美,在表现美的同时学会创造美。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不是要培养艺术家。学校美育的根本任务是要使学生具有发现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能力,从而努力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这一点不仅是学生个体生活幸福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向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闲暇时间的空前充足,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特征将日益强化。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人类个体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真、善、美等追求将成为主导性的心理需要。忽视这一超越性需要,就会产生现代人所常见的空虚、无聊、寂寞等心理疾病。所以,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应当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实际上,我们在完成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时,我们也很难无视人生趣味和境界的最终目标。忽视终极价值教育的美育无法真正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终极性的美育目标也需要通过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才能实现。
4.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面向实际--低重心原则
在德育上,学校应依据教育方针规定的方向目标要求,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具体可操作的阶段培养目标(达成目标),引导青少年一步一步地完善思想道德水准。但目前的问题是,传统的高度抽象概括的指导性要求,未能较好地转化为具体教育实践,各阶段包括的层次的具体内容和目标模糊,于是出现弊端:(1)•忽视学生年龄实际,提出过高德育要求;(2)忽视学生心理接受性,导致教育的无的放矢;(3)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造成德育“外紧内松”的低效。因此,学校德育应面向实际、降低重心进行。面向实际,首先要面向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实际;降低重心,首先应强调以学生的原有水平为出发点。这样,“低起点”就能转换为“实际起点”,其定向就与学生的道德接受能力更切近。鉴于目前中小学基础道德教育尚缺乏规范,缺少科学衔接的状况,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十分重要,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抓住这个基础,再结合校内外生活、学生实际,要求学生从身边事、日常事、小事做起,致力于基础文明和基本道德培养。
二、精心组织--操作性原则
学校的教育特点,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教育过程。然而目前学校相当多的德育活动缺少有序的操作步骤,出现“随意性”弊端,除内容不确定外,粗放型的操作方法是个主要问题:”一开会、二布置、三讨论、四忘记“的运动式教育往往使有丰富内容的德育活动流于形式。因此,对青少年的教育,必须讲究可示范性。而示范性的前提是可操作性。所以教育者要认真设计教育过程,环境相扣,精心组织,力求到位,使每一步骤的达成都成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
要重视基础道德教育的操作性,把无形的教育因素变成有形的程序要求,提高教育的可接受性。
三、注重过程--体验性原则
注重德育实效,必须从学生内心真切体验出发,刻意追求未必奏效。重过程、重体验是基础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如每周的晨会(升国旗),让学生体验的是庄严、隆重、神圣的爱国主义环境氛围,使学生沉浸于“我爱祖国”一种崇高感情之中。可见,教育的过程就是
一种塑造,长期熏陶会影响学生的素质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德育过程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迁移作用。再如让学生参与校风管理、校园劳动的过程体验,通过经历上岗培训--定点定时检查--劳动保洁--结束讲评等四个主要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对他人负责,即集体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责任感。学生的这种体验能反映出一个道理:好当肩负一种责任时,就会培育起一种道德使命感,这就是由他律转化自律的过程。
四、常抓不懈--坚持性原则
1、开展德育活动,必须坚持一抓到底。基础道德教育为使学生向“自觉行为”过渡,每项活动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认同”和保持阶段。那么教育一旦成为较稳固的影响力,被学生所接纳,就会成为学校颇具特色的校风教育。
2、在德育内容上,必须保持有机的“连贯性”。即学校确定基础道德教育内容,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还应“连贯”地推出新的具有基础性、延续意义的新活动,进而使学校德育内容不断充实,渠道不断开阔,手段不断更新,层次不断提高。
3、学校德育工作者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德育工作是一种奉献事业,必须有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因为旧的习惯势力,社会的消极影响等都给学校德育带来干扰和困惑。如果没有德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决心,没有强烈的事业责任心,没有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和献身精神,就不可能取得成效。所以德育工作者自身言行,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无形表率和无声的榜样。
5.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赞科夫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能力发展的相互关系原理为确定教学和发展关系的依据。他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水平,表现为学生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儿童能够独立地解决一定的智力任务),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它介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教学能否促进学生发展在于教师能否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他认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定过程发生的原因: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进程是“果”。这种因果关系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他还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组织教材,采用正确的教学结构是教学促进发展的根本条件。
第三篇:《儿童哲学》模拟试卷答案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姓名:学号:成绩: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儿童哲学?
儿童哲学是一门以哲学为手段通过“做”哲学来发展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创设群体探究的教育情境,以对话展开教育活动,从而培养有理智的探究者。
2.儿童哲学的性质是什么?
其一,纯朴的性质;其二,浪漫幻想的性质;其三,易受情绪影响的性质;其四,自由创造的性质。
3.西方儿童观演进的基本线索是什么?
(1)、从没有儿童概念到产生了儿童概念,从有简单的儿童概念到儿童概念越来越丰富。
(2)、从以成年人成为中心到儿童为中心。
(3)、从成人盲目认性的等待,儿童到尊重内在发展。
4.儿童思想可能存在着哪三种方式?
(1)气泡式的思想方式
(2)蝙蝠式的思想方式
(3)房间式的思想方式
二、划线题:请在作者和其相应的著作之间划线(每题5分,共20分)
1.马修斯
2.皮亚杰
3.李普曼
4.普赖尔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儿童哲学及儿童哲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可从三个方面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进行阐述。这三个角度是:其一,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包括:
哲学教育可以训练和培养什么样的思维,哲学教育与分析性思维;哲学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哲学教育与实用性思维;李普曼的思维训练系列课程;其二,作为智慧探求的哲学教育,包括:儿童智慧的表现;如何帮助儿童探求智慧,其三,作为文化陶冶的哲学教育。
2.请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谈谈你将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对话法?
把儿童日常谈话要转化为对话
(1)谈话带有争议的话题开始。(2)谈话自我规范,自我修正,参与者必须对别人的观点、理由提出质疑,又对别人的质疑表明立场。(3)谈话必须平等。(4)谈话遵循参与者共同的兴趣。
把握对话发展的进程
(1)善于把儿童的意见规类。(2)提议发展的方向,使意见统一或多样。(3)引导讨论进入高一级水平。
教师指导教法与策略
(1)诱出观点方法(2)帮助学生表达思想,重述明确要点。(3)帮助学生提出理
由,解释观点。(4)帮助学生多角度看的问题。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B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姓名:学号:成绩: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儿童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其一,纯朴;其二,浪漫幻想;其三,易受情绪影响;其四,自由创造。
2.中国当代的儿童教育观是什么?
认知能力方面培养的儿童具有的特征(1)主动选择判断综合各种信息的能力。(2)善于发现问题综合运用下有知识新情境解决新问题能力。(3)善于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能力。
道德品质 底线伦理(1)儿童学会公德,履行职业道德。(2)主动判断
选择价值观,责任感、义务感、自尊与尊重他人相结合,在发展个性同时善于学会与别人的对话。(3)奋斗精神、自信精神把挫折转化为动力的能力。
3.教师应有哪些儿童教育观?
其一,教育应当“无为”;其二,教育不仅应当使儿童发展,而且应当使儿童欢乐;其三,教育应使儿童主动思考和探究。
4.儿童道德哲学的教育学意义是什么?
其一,历史的召唤、理解、思考和发现;其二,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思维训练的功能;其三,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文化陶冶的功能;其四,哲学或哲学教育可以促进人内部精神财富的增益,从而为人获得外部物质财富准备好条件;其五,早期的哲学冲动会影响人的一生。
二、划线题(每题5分,共20分)
1.杜威
2.提德曼
3.卢梭
4.马修斯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 如何养成儿童思想的习惯?
(1)有赖于父母、教师,对儿童讲话的态度以及采用的语言模式。语言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限制式也叫命令式。另一种是细述式也叫商量式。
(2)思想习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
2.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进行儿童哲学思维的陶冶?
(1)哲学教育可以培养儿童什么样的哲学思维?创设思维、分析思维、实用思维。
(2)群体探究中进行思维训练
(a)呈现教材
(b)探究过程的建立,儿童自由对教材发问,借鉴儿童的提问内容。通过儿童对问题的思考、感悟、交流逐渐掌握思维。
(c)探究群体的发展,哲学对话及教师与儿童对话、儿童与儿童对话。
(d)运用书后练习。
(e)鼓励课后讨论和评价及自我评价、自我分析。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C卷)答案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儿童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其一,纯朴的性质;其二,浪漫幻想的性质;其三,易受情绪影响的性质;其四,自由创造的性质。
2.中国古代的儿童教育观有哪些?
答案:(1)子子;(2)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蔑视;(3)把儿童看成传宗接代的工具;(4)把子女当作光耀门庭的工具;(5)养子防老:(6)性别歧视。
3.什么是儿童哲学?
答案:是一门以哲学为手段,通过“做”哲学来发展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创设群体探究的教育情境,以对话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从而培养有理智的探究者的课程体系。
4.儿童道德哲学的教育学意义是什么?
答案:其一,儿童的道德哲学能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儿童的道德认识;其二,儿童道德教育应注意道德内容道德形式的统一;道德认识传授在儿童早期是必要的;其四,发展儿童智慧,为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提供必要条件;其五,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应当采用不同水平的道德教育形式;其六,利用交往、游戏、童话,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其七,帮助儿童构建其道德范畴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八,与儿童开展对话;其九,建立健康的道德生态环境。
二、划线题(每题5分,共20分)
1.杜威哲学与幼童
2.提德曼爱弥儿
3.卢梭民主主义与教育
4.马修斯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为什么要进行儿童哲学教育?
答案:其一,历史的召唤:理解、思考和发现;其二,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思维训练的功能;其三,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文化陶冶的功能;其四,哲学或哲学教育可以促进人内部精神财富的增益,从而为人获得外部物质财富准备好条件;其五,早期的哲学冲动会影响人的一生。
2.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进行儿童哲学教育?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D卷)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儿童哲学?
2.西方儿童观演进的基本线索是什么?
3.儿童哲学有什么用?
答案:其一,有助于认识哲学发生、发展的面貌;其二,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关心儿童的精神生活;其三,为寻找培养儿童哲学思维的方法开辟了广阔前景;其四,童心可鉴
4.儿童哲学教育可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
分析型思维/实用型思维/创造型思维
二、划线题:请在作者和其相应的著作之间划线(每题5分,共20分)
1.马修斯A一套“儿童的哲学”思维训练项目
2.皮亚杰B哲学与幼童
3.李普曼C儿童的哲学
4.普赖尔D儿童的精神
1和B,2和C,3和A,4和D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结合实际,谈谈儿童哲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答案:其一,历史的召唤:理解、思考和发现;其二,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思维训练的功能;其三,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文化陶冶的功能;其四,哲学或哲学教育可以促进人内部精神财富的增益,从而为人获得外部物质财富准备好条件;其五,早期的哲学冲动会影响人的一生。
2.请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谈谈你将如何进行儿童哲学教育?
答案:可从三个方面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进行阐述。这三个角度是:其一,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包括:哲学教育可以训练和培养什么样的思维?哲学教育与分析性思维;哲学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哲学教育与实用性思维;李普曼的思维训练系列课程;其二,作为智慧探求的哲学教育,包括:儿童智慧的表现;如何帮助儿童探求智慧?其三,作为文化陶冶的哲学教育。
第四篇:教育哲学考试重点
考试须知: 教育哲学考试重点
1、大原则:以真正思考为指向
2、方式:根据重点,提前查阅相关资料
3、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做好不准带除书以外的资料的准备
4、题型为论述题,答题须知:尽量不留白,全答;答题时思
路明确,观点新颖,想法大胆,笔记清晰,不要抄袭其他同学的。
考试重点:
一、理性主义
1.什么是理性主义,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对知识的看法,从古到今发展的宏观了解,源流;
2.对理解教育有什么启迪?做出思考(正反两面)。
二、经验主义
1.唯名论、唯实论;
2.代表人物(老师提到杜威和培根),对知识的看法;
3.对理解教育、课程改革的启迪(正反两面);
4.区分理性主义、经验主义。
三、地方性知识
1.提出的背景、内涵;
2.对理解教育的启迪;
3.对地方性知识的内涵赞不赞成?理由?
4.当今时代,社会强调平面化、无深度化的培养人,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对这样的培养模式是否赞成?(标准答案没有对错,关键是答题有理有据)。
四、后现代主义
1. 产生背景,代表人物,核心观点(灵魂思想)<老师
提到追求不衡定,不确定,知识的散点化,权力中心的多元化,凸显弱势群体);
2. 学生当作被压迫者,你怎么看?
3. 对我们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第五篇: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试卷及答案(小编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政策法规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严格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法律义务和教师职业道德,严格禁止体罚或者 变相体罚 学生。
3.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 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
4.《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于开始施行的。5.《教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
6.学校依法治校是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利),改善 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8.实行教师聘任制,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表现为以平等、自愿为基础的 劳动 法律关系。
9.教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 和 其他相关 方针政策。
10.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教师自己 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
1.《教育法》赋予了学校自主管理权,但自主管理权不是无限的,而应该有一个基本的遵循,因此,(D)是学校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据。A.教师 B.校长 C.学生 D.章程
2.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D)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校长 B.学校负责人
C.有关直接责任人 D.学校负责人和有关直接责任人
3.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D)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过此时限的除外。
A.15日 B.20日 C.30日 D.60日
4.(A)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5.《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B)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A.自由、尊严 B.人身、财产 C.成长、健康 D.人身、人格
6.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B),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的行为。A.个人意愿 B.人格尊严 C.人身自由 D.身心发展规律
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B)。A.交通安全事故 B.人身安全事故 C.突发事故 D.食品安全事故
8.对于(A)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B.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C.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D.已满十六周岁不满二十周岁 9.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A),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A.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B.监护职责和照管职责 C.抚养义务和培养义务 D.教育职责和照管义务
1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C)。A.职业教育 B.青春期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特长教育
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适用范围?答:本办法适用范围是指,幼儿园、特殊机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甩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什么? 答: 1.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2.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3.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4.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3.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答: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4.按照《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教师哪些师德底线不能触碰?答: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安全职责的。
3、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
4、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5、体罚学生。
6、以侮辱歧视孤立的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终身伤害的。
7、骚扰学生或有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
8、索要或有违反规定收受家长财务的。
9、开展或组织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制教辅材料报刊
等谋取个人利益的。
10、不听劝阻组织要求诱导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的。
11、其他违反职业道德应当给予相应处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法对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有何要求? 答:
1、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加速培养培训师资,有计划地实现小
学教师具有中等师范学院毕业水平,初级中学教师具有高等师范学院毕 业水平。
2、国家建设教师师资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发放教师资格证,师范院校毕
业生必须按照规定从事教育工作。
3、国家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教师应该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
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和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守。
2.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和逐步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答:
作为一名新教师,通过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认真学习,深刻的认识到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自己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按照各种规章制度进行教学活动。
2.热爱教育事业,珍爱自己的岗位。3.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
4.对教学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
5.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6.尊重各位学生及其家长。
7.不能收受各种贿赂好处。
8.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五、案例分析(10分)
初中学生王某,因咳嗽发烧休假2天,为不耽误学习,吃药治疗的同时坚持到校上课。家长向张老师说明情况,并提出这周不要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的请求。当时学校正在组织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张老师鼓励全班同学都参加,并且询问王某能否参加,王某不愿意给班级拖后腿,表示参加。2天后,家长找到学校,说孩子因参加户外活动,病情加重患肺炎住院了,已经和班主任沟通了为什么还让学生参加活动? 虽然张老师没有违反《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但是作为老师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增强什么意识? 答:
案例中张老师虽然没有什么直接的过错存在,但是毕竟引起了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学生做事情会欠缺考虑,所以教师要及时的和学生的家长多进行沟通,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作为一名老师他没有做到时刻了解自己的学生。要注意以上事件的发生,要时刻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并及时和家长沟通,尊重家长的决定,同时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关心爱护每一个,更要满腔热血的帮助学生,要将强对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