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税务会计的认识和理解

时间:2019-05-12 11:4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税务会计的认识和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税务会计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篇:对税务会计的认识和理解

对税务会计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一学期对税务会计的学习,我充分的了解到税务会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是会计系统必不可少的东西。下面就来谈谈关于税务会计的认识和看法。

对税务会计的认识

建立税务会计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制定的会计准则强调会计的客观性、公允性,企业在会计处理上也有很大的自由度,这与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有很大的不同,使会计收益与税收收益之间存在重大差异,并使这种差异的核算变得相当复杂,建立税务会计也就越来越有必要。

税务会计的目标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专业会计。

税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国家税收管理的需要。国家在制定税法、进行税收征管时,一般是以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为依据的,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会计信息是国家税收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经营决策的需要。在现代多种税、多次征的复合税制模式下,税收是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经营管理者承担资产受托责任,其基本职责是使投资者权益最大化,而纳税则会影响投资者权益。建立税务会计是更好地满足会计目标的需要在企业,由于会计发挥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为谁提供信息、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怎样的信息成为首要问题。这里我们把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分为来自企业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企业内部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企业要实现其经营目标,就必须对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正确的决策。企业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而正确的企业决策必须以客观的有用的数据和资料为依据,会计信息在企业决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会计要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企业的大量经济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便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企业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企业的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还是企业外部有关决策者所需要的。因为企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要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进行信息交流。

具体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外界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人:企业的所有者。在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重要的决策。企业的债权人。贷给企业资金者,即成为企业的债权人。债权人主要关心企业是否能够按期还本付息,即要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以便做出有关的决策。

政府部门。有关政府部门(如税务机关),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所承担的义务情况。当然,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来说,企业还有义务向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提供进行宏观调控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职工与工会。企业的职工与工会需要对自己所工作的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解。

企业的顾客。企业的顾客虽然不参与企业资源的配置,但在许多方面与企业存在着利益关系,所以他们需要掌握相关会计信息。

由于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明显不同,在2O世纪中期,管理会计从会计中分离出来,和财务会计并列成为会计的两大分支,管理会计主要提供对内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主要提供对外的会计信息。这种分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确满足了实现会计目标的需要。

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也出现了分化,就目前来看主要是国家税收管理相关部门与其他信息使用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国家税收管理相关部门不仅仅是会计信息的接受者,而且还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形成。同时,由于税收收入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和其固定性、无偿性、强制性的特点,使得国家税收管理相关部门对企业税务信息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其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说一般意义上的财务会计信息是无法满足其需求的,在这种情况下将税务会计从企业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则既满足了国家税收管理的需要,又不影响其他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满足。

会计政策与税收政策的大规模分离为税务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理由会计政策广义上包括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基本会计政策是指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一般方法。一般原则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中规定的客观性、可比性、一致性、相关性、明晰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配比、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一般方法如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等方法。具体政策是指企业在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及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如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1日方法、投资跌价(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等等。一般所说的会计政策主要指具体会计政策。

税收政策也有总政策和具体政策之分。税收总政策是指根据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税收实践中所必然发生的基本矛盾而制定的用以解决矛盾的指导原则,也称为“税制建立原则”,如税收的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等。税收的具体政策是指在每项税收制度中规定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如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规定,税前扣除的确认应遵循权责发生制、配比、相关性、确定性、合理性等原则,并对成本和费用、工资薪金支出、资产折1日或摊销、借款费用和租金支出、广告费和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等的扣除标准和方法做了明确规定。这就是有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税收政策。税收政策决定着税制结构模式、税收种类以及各种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减税免税、纳税环节、纳税地点等税收要素的确定,对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纳税的税收负担具有直接的影响。

这就是我这这一学期对税务会计的认识和理解。

班级:11审计0

学号:20113149041

姓名:魏凯歌

第二篇:浅谈对税务会计及纳税筹划的认识

浅谈对税务会计及纳税筹划的认识

这学期葛老师给我们上的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课使得我开始接触这方面的知识,这篇文章是结合课程内容以及个人的思考与感受来谈谈我个人对税务会计及纳税筹划的认识,同时也是对这门课程的总结。以下案例多出自于葛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其著作。税务会计简单地说就是一门结合了税务的会计,所以它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不仅要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还要符合税法的要求。纳税筹划则是一种对涉税行为的策划,以期达到企业管理上和节税上的目的。所以我的理解是,税务会计及纳税筹划是在合法的前提下,通过各种节税技巧对企业的涉税行为进行策划,制作一套完整的纳税方案,进而达到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节约企业纳税成本的目的。所以以下从前提、目的以及节税技巧来谈谈我对其的认识。说起税务会计及纳税筹划的前提,毫无疑问的是合法合规性。这要求纳税筹划运用的手段是符合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与现行法律法规不冲突,更不能采用隐瞒、欺骗等违法手段。在刚开学的时候听会计老师说本科生写论文存在的毛病中的一个例子,有一个同学他的论文方向是纳税筹划的,他里面的大致内容是运用一些技巧达到节税的目的。其中,有一个方法是将企业的折旧计税方法改成加速折旧法,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增加前些年份的管理费用,进而减少前些年份的应纳税所得额,最终可以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税法中规定纳税人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一般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只有符合特定要求的企业才能使用加速折旧的方法。但是他所研究的企业并不符合税法中的特定要求,所以其折旧计税方法只能采用直线法,因为不符合税法规定,这位学生所做的纳税筹划是毫无意义的。此外,我理解的纳税筹划的合法合规性是指符合法律法规导向的,而不是钻税法的漏洞和缺陷,谋取税收利益。比如,当企业的发生了非正常的资产损失时,税法规定只有正常的损失是可以抵扣的,所以就会有很多人会想方设法去把此项非正常的损失划到正常损失中去的,达到节税的目的。虽然那样也是没有违法同样也能达到节税的目的,但有时这样做违背了真实的经济行为。在税法边缘做文章,接近偷税,会计这样做久了会形成习惯,就容易触犯到法律。况且漏洞总是会被补上的,这样做不是一项长久之计,并且也显得不够大气。至于税务会计及纳税筹划对于企业的目的显而易见的是节税,减少企业的纳税成本。具体来说,我将其总结为,能不交则不交,能少交则少交,能晚交则晚交。前两句就无须解释了,对于后面的能晚交则晚交,则是有利于纳税人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这实际上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使得企业营运资金相对宽裕,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放到更宏观来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其目的应该是使得资源更有效配置。税法以优惠政策、鼓励政策以及低税率等作为导向引导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进而对企业本身进行改造、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以及投资决策进行选择等来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说起节税技巧,这可真是门技术加脑力的活儿。具体的操作根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情况必定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在此,我仅谈谈对于常用的一些节税技巧的感悟吧。常用节税技巧之利用好优惠条件。记得葛老师给我们讲的一个案例,以前在金码大厦的一个企业是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但其一直都没有利用过税法中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即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直到葛老师给他们提意见时才醒悟过来。如果用好这项优惠政策,那将节约了10%的企业所得税啊!对于大型的企业来说,那就相当于一笔很可观的收入了。这是属于是自己该得到的却傻愣愣地不知道要的类型,这样的只要及时醒悟过来就好了。还有一种类型是差一点就可以得的,那就把这差一点变成一点不差就行了。比如某企业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要求六个中的五个,只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这条要求不满足,差几个人就符合了,那企业就去招够符合条件的人就行了。这样也能用得上现有的优惠政策。常用节税技巧之避免企业内部重复征税。重复征税那花的就是冤枉钱了,所以要想方设法地将其变为一次性征税。这样的例子还是有很多的。比如在股份制企业中,工资收入是在扣除企业所得税后再扣除个人所得税,这样就得到手的这份工资就经过了两层征税过程;而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制企业是不交企业所得税的,只按个人实际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存在重复纳税问题。所以,在成立企业时考虑企业的形式时,这也可以成为考虑的一个因素。再举个例子,葛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分析过的酒厂的案例。甲酒厂生产出的粮食类白酒,适用消费税税率20%,乙酒厂每年需从甲酒厂购买价值20000万元的粮食酒作为原料生产药酒,适用消费税税率10%。如果条件许可,合并成本不是太高,则可以将俩酒厂合并为一家企业,就可以运用税法中对于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这条规定。合并后,每年所需缴纳的消费税是2000万元,而合并前应缴纳的消费税为4000万元,节约了2000万元。这样也达到了节税的目的了。常用节税技巧之利用好税法中规定的节点。税法中有很多的规定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就是说在某一个数值的时候是会突变的,即从不交到交、从交到不交或者变得交多或交少。这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葛老师微博中提到的年终奖的临界点的问题。发18001元比18000元多纳税1154.1元;54001元比54000元多纳4950.2元等等。所以在高管薪酬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个节点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节点的类型是扣除的上限。比如,税法中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五。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所以,在企业做预算的时候应大概讲预算费用控制在此限额之内,并尽量将能扣除的尽量扣完,不浪费可以扣除的费用。葛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介绍了一个方法是拉长企业杠杆,消化招待费用。比如,有一个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年销售收入为2亿,其可扣除的招待费用最多为100万,但若将其拆分为两个不同的子公司,即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销售,假设生产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为1.8亿,则其可消化的招待费用最多为90万,销售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为2亿,则其可消化的招待费用最多为100万,两者加起来为190万,比拆分之前多了90万。可扣除的费用增多则相当与应纳税额的减少,所交的企业所得税也减少了。常用节税技巧之紧跟政策的步伐。前几天葛老师还在感慨着“亲爱的税法你能稳定点吗?昨天还在课堂上讲着呐,今天就得改。”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的完善,税法一直都是在变动的。既然税法是会变的,那就证明以前的一些规定就不适用了,要时刻关注着最新的政策动态,才能找准纳税筹划的点儿。如果按照以前的筹划方案继续实行的话肯定会有一些方法是不适用的。比如最近的“营改增”的政策的出台,就引起了税务界的极大关注。部分之前交营业税的企业改成交增值税了,那之前对于营业税方面的节税方法就不再适用了,而更应关注研究增值税方面的节税方法了。还有一些之前从来没有注意过的问题则要开始予以关注了。比如,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假设年收入为2000万元,若按5%营业税率来算则需缴纳100万元,若按6%增值税率来算其销项税额则为120万元,缴纳的税金关键看其能取得的进项税额。所以之前交营业税的会计师事务所从来不关注其进项税金取得的问题,而在政策变动后,其应对取得进行税额的问题予以重视。常用的节税技巧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我只举出几个印象最深且运用频率比较大的技巧来进行分享以及让大家体会。要想学会更多的纳税筹划技巧那就去听葛老师的课看葛老师的书吧!纳税筹划一般都是在应税行为发生之前进行谋划、设计和安排的,它可以事先测算企业纳税筹划的效果,但其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还需找到可以下药的症状。人需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改进。企业也同样,需做到时常对自己的诊断,才能发现更多需要并可以节税的点,即为那可以下药的症状。当一个企业能做到经常自省,并在合法的前提下通过各种节税技巧对企业的涉税行为进行策划,制作一套完整的纳税方案并有效执行,就能大大有利于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及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了。这也是税务会计及纳税筹划的作用所在。

第三篇:税务会计的认识

税务会计的认识

【11贸经1班陈莉20113416】

一.税务会计的涵义

税务会计是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一种会计系统。通常人们认为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自然延伸,这种自然延伸的先决条件是税收法规的日益复杂化。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多数企业中的税务会计并未真正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延伸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系统。

税务会计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涉税问题,即如何在会计收益或会计收入的基础上,依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调整、计算应税收益或应税收入,进而确定应纳税款,正确、及时地履行纳税义务;二是企业税款支出中的会计核算问题,即在会计收益或会计收入的基础上,依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当存在不同的纳税方案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包括会计核算在内的各种技术处理方法,以合法减少税款支出,降低税收负担。

二、税务会计的特点

税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除具有其他专业会计的共性特征外,也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法律性。税务会计的法律性源于税收所固有的强制性、无偿性的形式特征。税务会计必须以现行税法为依据,接受税收法律法规的制约。

2.广泛性。法定纳税人的广泛性,决定了税务会计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3.统一性。税法的统一性、普遍适用性决定了税务会计的统一性特点。也就是说,同一种税对于适用的不同纳税人而言,其规定具有统一性、规范性。

4.独立性。作为会计学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与其他专业会计相比较,税务会计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在核算方法上,因为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与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制度所遵循的原则不同,规范的对象不同,二者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核算内容上,税务会计只对纳税人在税务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有关经济业务这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由此反映了税务会计核算内容的相对独立性。

三、税务会计的对象

税务会计的对象是指税务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它是纳税人因纳税而引起税款的形成、计算、申报、补退、罚款、减免等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税收资金运动,寓于企业的全部经营资金运动之中。但是税务会计并不核算和监督企业单位的全部资金运动,而只核算和监督企业单位有关税款的形成、计算、申报、缴纳及其有关的财务活动。具体地讲,税务会计的对象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经营收入

经营收入是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各种收入。企业单位的经营收入是计算上缴税款的重要依据,它不仅是计算增值税、营业税等流转税的依据,也是计算所得税等收益税的依据。

2.生产、经营成本(费用)

成本(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全部资金支出。它包括生产过程的生产费用和流通过程中的流通费用。成本(费用)主要反映企业资金的垫支和耗费,是企业资金补偿的尺度。一定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总额与同期经营收入总额相比,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盈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等,同时也是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

3.收益分配

收益分配是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总额的分配。收益主要在国家、企业和职工 1

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其“分配”给国家的部分,主要是以缴纳所得税等方式实现。因此,对收益的计算正确与否以及分配是否符合有关法规,直接关系着国家税收和企业留利。

4.税款的缴纳或减免。

由于各种税的计税依据和征收方法不同,不同行业、不同纳税人对同一种税的会计处理也有所不同,因此,反映各种税款的缴纳方法也不尽一致。减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给予鼓励或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是解决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特殊需要,是我国税收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对税款的缴纳和减免,应按国家规定和会计制度正确进行会计核算。

四、税务会计的目标

税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既要以国家税法为准绳,促使企业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追求企业纳税方面的最大经济效益。因此其主要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1)依法纳税,履行纳税人义务

税务会计要正确进行与税款形成、计算、申报、缴纳有关的会计处理和调整计算,及时、准确地填报有关纳税报表,及时、足额缴纳各种税款,认真执行税务机关的审查意见。

(2)正确进行税务会计处理,协调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税务会计要以国家现行税法为准绳,又要按会计法规作会计处理,还要在财务报告中正确披露有关税务会计信息。它与财务会计是相互补充、相互服务、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作为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完成各自的具体目标,并为企业共同的目标服务。

(3)合理选择纳税方案,科学进行税务筹划

五、税务会计的原则

税务会计作为一门特种专业会计,在核算因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监督税务行为和参与涉税决策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法律性原则

法律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税务方面的计算和核算时,必须符合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严格依据税法规范纳税人的行为。

(二)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税务会计必须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的每项收入、费用和损失都必须以合法凭证为依据,从原始凭证到税务会计报表,都必须反映企业会计事项的真实性。

(三)会计分期原则

会计分期原则,是指将企业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会计期间,以便分期计算企业的应纳税额。

(四)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是指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应计人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一种原则。税务会计应按会计期间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就有可能出现经济业务的发生与该项业务款项的收入和支出时间上的不一致。

(五)经济效益原则

我国的税收政策是以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经济结构、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作为基本出发点,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在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征税,以便通过征税,达到调节社会经济良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六)社会效益原则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调节社会经济的重要杠杆,体现了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强调全局观念,注重宏观调控。这就要求税务会计必须真实核算企业的各项计

税依据和应纳税额,正确处理收益分配。

六、税务会计的职能

税务会计的职能指的是税务会计作为一门特殊的专业会计,本身所固有的职责和功能。

(一)核算税务活动

税务会计根据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全面、真实、连续、系统地记录和核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务活动,即税务资金的形成、计算、缴纳、退补、减免等情况,从而为国家组织税收收入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监督税务行为

税务会计按照税收法律法规,通过税务会计的一系列核算方法,监督企业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解缴情况,监督企业收益的分配,实现税收杠杆的经济调节作用。通过税务会计对企业税务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从而保证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和适时修正。税务会计还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检查监督手段,发现和揭露问题,并为处理问题提供确凿的会计证据资料,有利于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和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三)参与涉税决策

税务会计能通过对税务活动和税务行为的核算和监督,参与涉及到纳税方面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和其他决策,其参与经济决策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为实施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税务会计的核算信息是进行涉税决策的客观依据。企业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有关税务方面的经济决策,在这些决策中,一般需要以前各期的税务会计核算资料,有时还需要运用税务会计的专门技术方法,对未来经济活动的纳税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以便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而这些情况只能通过税务会计核算资料来提供。

七、税务会计的作用

税务会计的职能制约着税务会计的作用,税务会计的作用又是税务会计的职能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的具体体现。税务会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映企业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

税务会计依据税收法律法规,计算企业的各种应纳税款,并通过会计核算,准确、如实地记录税款形成和缴纳的情况,可以反映企业作为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对于负有纳税义务的企业而言,运用税务会计核算资料,可以随时了解本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并可从中发现未按规定计算缴纳税款的问题及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以正确履行纳税义务。

(二)维护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

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分析一般纳税企业,尤其是有进出口退税业务以及享受减免税优惠待遇的企业提供的有关纳税情况的会计信息,结合自身的税收会计核算资料,对企业韵纳税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地解缴入库,保证出口退税业务以及减免税待遇的真实性,从而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

(三)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税务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特殊的会计管理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核算、监督和参与决策,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税务会计以税收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依据,全面、真实、连续、系统地记录和核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务活动,监督税务行为,并参与涉税决策,从而能有效促使企业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篇:对会计爱岗敬业的理解

对会计爱岗敬业的理解

作为基层单位的一名财务人员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闲暇之余我经常阅读与财务管理相关的书籍,以弘补财务知识的不足。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爱岗敬业是会计人员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热爱本职工作,要求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为平凡的事业,为社会和人民作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每个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能,每一们从业人员也正是以其所从事的职业在社会分工中,在整理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首一个公共角色。任何一个职业都是社会分工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热爱会计工作,才会刻苦钻研会计业务技能,才会努力学习会计业务知识,才会发现在会计核算、企业理财领域有许多值得人们去研究探索的东西,才会全身心地投八到会计事中去。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为敬业。因此我们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我们的职业,将身心与本职工作融为一体,对本职工作专心、认真、负责任。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敬业,要求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从事会计工作为荣,敬重会计工作,具有献身于会计工作的决心。爱岗和敬业,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升华。作为财务人员,我们不仅要尽职尽责地履行会计职能,如加强会计核算、向管理决策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而且还要对单位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活动进行监督,保护单位财产安全完整,促进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活动的发展。

八五零通信中心 二O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一、管理学的流派及演进

1、管理学的流派

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 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进行精辟的归纳与分析。他认为到1980年为止,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科学管理原理代表人物是泰罗,该学派认为,管理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因为人的科学工作和协作及对人的激励与效率关系的研究实为发展出相应的管理方式方法而已。古典组织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法约尔和韦伯,他们对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组织及其行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有梅奥(E.Mayo)、马斯洛(A.H.Maslow)、麦格雷戈(D.MeGregor)、卢因(K.Lewin)以及穆顿(J.S.Mouton)等,他们有的研究人际关系,有的研究人的需求与行为关系,也有的探讨人的本性及相应管理的问题,还有的研究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问题、双因素模式、管理方式方法等。前者可归结为组织的动力学过程,后者可归结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方式的探讨。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C.I.Barnard),其研究成果不过是从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角度看组织如何有效运作。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A.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然综观其著作,除上述观点为组织方面的外,其余主要是发展了决策的科学方法体系。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等研究内容,不过是组织及组织内管理的科学方式方法。经营管理学派是专门研究经营理论及经营中的管理问题。

2、管理理论的演进

管理自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很多阶段,按照杨文士教授的观点基本可以划分为 5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形成阶段,标志是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及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和经济理论》。在这一阶段,泰勒重点研究工厂如何提高效率,中心理论是配备一流工人、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严格的分工等,虽然这些理论相对经验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成分,但是把人作为经济人,忽略了人的其他需求。法约尔的重要贡献是界定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些职能使管理的内容更加明晰,对于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但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如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管理的职能又有新的拓展。马克斯·韦伯的主张是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因此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其他的管理学者还包括英国的厄威克与美国的吉利克,他们的研究理论是对前者的古典组织理论阶段的研究重点,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方法上研究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能动性没有考虑。

第二阶段: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及管理理论的丛林阶段(20世纪30年代末到6年代)。20世纪30年代初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企业陷入低谷之中,如何从萧条中复苏,是管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这一时期管理学理论主要从人的行为角度出发寻求答案,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被要按高标准工作或者在竞争中取胜的愿望激励着;麦格雷戈的人的特性理论;波特和劳勒提出的复合激励模型—波特·劳勒模式。这些行为科学理论都是对影响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组织绩效。因此行为科学理论侧重于人的行为分析。20 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管理理论,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这些管理学家都是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对管理学的不同见解,如巴纳德的社会合作系统学派,西蒙的决策学派,德鲁克的经验学派等。这一阶段管理理论丛林出现的原因是由于各种不同背景的管理学家对管

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和所包含的范围,没有取得一致意见。这样就降低了管理理论的科学价值,不能对实际管理人员起指导作用。

第三阶段:以战略管理为主的研究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这一阶段管理学界研究的重点是企业如何适应充满危机和动荡的环境变化,谋求企业的不断发展,较为突出的是管理学引进了战争的词汇—“战略”,安索夫的《公司战略》一书的问世,开创了战略规划的时代。1975 年安索夫的《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的出版,标志着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战略管理阶段强调企业根本的长远的规划和策略。同时这个阶段还强调企业和外界环境的关系,如劳伦斯和罗斯奇合著的《组织与环境》(1969年),卡斯特和罗森茨维克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权变的观点》,这些管理学家的观点是企业组织应根据外界环境制定自己的战略,强调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同期迈克尔·波特(1980年)发表的《竞争战略》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高峰,深刻分析所处的外部环境,如五种竞争力量,三种基本战略等,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选择自己的竞争战略。总之,战略管理阶段侧重于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制定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以及自己的竞争策略。

第四阶段: 企业再造时代(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80年代以后,企业组织越来越不适应竞争激烈的环境发展,盲目扩张的“大企业病”成为企业适应快速响应市场的阻碍,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技术上提供了支持,因此迈克尔·海默与詹姆斯·昌佩合著的《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阐述了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快速的响应市场,必须要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使企业重获活力,因此BPR为起点的业务流程再造成为这一时期的新的管理热点。这一阶段管理学的研究热点是对企业组织进行重组,打破原来的组织分割,建立面向市场能快速反应的组织形式。

第五阶段:全球化和知识管理时代的组织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后)。1990年,彼得·圣吉所著的《第五项修炼》标志着学习组织管理方式的成立,这种观点认为在目前经济激荡的时期,谁能掌握比对方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谁就更能在竞争中取胜。因此应把整个企业建立成学习型组织。除了学习型组织之外,90年代还有一个热点问题就是虚拟组织,虚拟组

织与传统的实体组织不同,它是围绕核心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等通讯手段与全球范围内的组织建立合作,合作的目的达到后,合作关系随即解散,因此这种组织能快速响应市场,使企业的适应能力更强。这一阶段研究的重点是企业如何能更快的响应市场,侧重点是组织的创新。

二、新时期管理学面临的挑战

1、组织的资源由以劳动力、土地、资本为主转向以知识与信息为主

传统的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资本和自然资源支撑了20世纪的发展。但21世纪,知识与信息将成为发展的最大资源。这一转变意味着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无法满足需求,未来的资源配置模式必须变革。

2、组织的成员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转变

在物质不甚丰富而又在逐步丰富的20世纪中,大众迫于生计更多地像一个追逐利益的经济人,经济学家们以此构造了他们的理论体系和现实的经济体系,然而在物质甚为丰富、人类生活有了大步提高之后,人们也许开始摆脱经济人的头衔,此时不仅经济体系需要重构,对人们工作努力的驱动源恐怕也需要重构。

3、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

环境变化速度愈来愈快,一些巨大的僵化的组织已不能敏捷地变化自己以适应环境,从而导致衰落乃至消亡。新世纪的到来使得一些肩负组织重托的人不得不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担心,于是便有“第五项修炼”一说,以针对现时组织。21世纪中只有具有学习能力和超然思维的有机体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不败的地位。

4、21世纪人们的伦理将发生全新的变化世纪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20 世纪众多约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这些约束因素在21世纪发生变化之后,作为管理的出发者,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将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然而,重利不重义的 20世纪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应该转为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以此来构造未来的社会和经济体系。21世纪的管理学将覆盖全新的管理伦理、管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5、信息爆炸将导致自信息搜索的困难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是信息爆炸的世纪,信息越充分,人们就越难及时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除非有比现今更为有效的信息搜索方法与技术。信息社会中的人就像一艘孤立无援的船独自在大海中寻觅。从所需信息的角度来看,一个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不充分信息的拥有者,如何在他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可能是21世纪管理学的拓展方向。

6、组织内部由分工走向综合即将过去的 20世纪是专业化分工大发展的世纪,人类从专业化分工获得了巨大的收益,20 世纪的文明可以说是专业化分工的文明。然而分工愈深愈细愈有可能偏离本原要旨,使综合性的问题难以处理和解决。21世纪可能是重返综合的世纪,人类或许可从综合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企业或许能在综合中获得新生,管理学或许要创造综合性的理论与方式方法。

三、对未来管理学发展趋势的认识

1、管理要素的侧重点变化且不断出现新的管理要素

通过管理学理论的演进路径,我们可以发现环境变化导致管理要素重要程度变化,导致管理理论的演进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知识、信息、时间、人才等要素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围绕着这些要素的管理成为未来的管理趋势。如信息管理、人本管理、柔性管理、知识管理等。另外管理使命不再是提高效率,首要任务将是精心培植核心竞争力。

2、管理竞争主体的变化—组织变革

未来的竞争并不简单的是各个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企业对市场的敏锐程度,谁最先抢占市场,谁就能最快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谁就能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因此围绕最终消费者而建立的战略联系或者供应链成为竞争的主体。管理活动的趋势不再局限于单个组织的内部,而是扩展到整个价值链、供应链和业务流程;集中所有资源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战略联盟、虚拟企业等新型组织形式应运而生,而围绕着新的组织形式的信息管理、战略管理成为未来的管理重点。

3、管理客体: 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变革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未来的管理重点不只是组织内部的事务,更加关注组织与全球的关系;管理的重点应是组织间的竞合关系、文化融和,竞合双赢;开始研究企业间的合作,研究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运用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分析管理问题背后的行为动机。

4、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变革

管理内容由对人、事物的管理转变为对知识的管理;研究方法突破定性分析,注重数学模型、经济学和计算机应用。

下载对税务会计的认识和理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税务会计的认识和理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理解

    我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23日,13位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在上海举行了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以后,这个只有几十位党员的小小政党,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漂......

    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姓名:梁裕专业:09工商管理2班学号20091176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是当今高度信息化社会中任何企事业战略发展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建设和应用是社会组......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理解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对党的理解和认识

    对党的理解和认识 (一)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在前一个时期,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兵荒马乱,国......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思想保障,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和企业行为规范的内......

    对动画的认识和理解

    对动画的认识和理解 .. 画, . 顾名思义 就是会动的 画。英文是 “ animated cartoon” ,也 就是会动的漫画了。动画 之所以会 .. 动,是因为人们使用了“逐格拍摄” 技术和利用“视觉......

    对外汇的认识、理解范文

    外汇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所发行的货币,具有两大特点:国际通用和能自由兑换所有的外汇经营构成了外汇市场外汇赢利的方式是通过汇率的涨跌来决定的汇率又是主权国家的中央银行公布......

    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