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 义乌现在私企现状
浅谈义乌现在私企现状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义乌的战略眼光的确独树一帜!私企遍地开花,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从作坊加工成功转型,在企业管理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就现状来看,还与国际乃至上海广东沿海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有几大方面制约!本人在此浅平一二。一,战略眼光短浅,在义乌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也有充足的民间资本,很多的企业主满足于现状,对市场竞争力没有足够的认识,停留在我已经很好了,就是有问题也不怕,我有的是资本!
二,已经成型的企业管理混乱,家族成员太多,外来管理人员有劲使不出,基层员工见风使舵,派别分化严重,河南帮,安徽帮,江西帮等等!很多职业经理人来义乌后都有一个感慨,义乌的私企很难做事,最终导致大量管理人才撤出义乌!
三,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很多的企业一年到头招管理人员,每一次都没有合适的,如果一个两个不是企业所要的人才,那么所有的人员都不行,就要警觉了,应该从自身的用人机制去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引进机制。
四,企业的人事制度缺陷,现在在义乌每个企业,公司都有设有行政人事部门,大公司,知名企业就更不用说了,可在很多的企业,这个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完善的人事招聘程序,人力资源的调配程序,导致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引进不了,好的人才被拒之门外,而企业主完全被蒙在鼓里!人事招聘人员的本身素质 1
和能力是表现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和凝聚力的重要窗口,作为行政部门的下属部门,员工进企业最先的了解就是人事部,招聘人员要让员工充分了解自己在企业的角色,有一句土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领导?就招什么样的员工!
五,基层员工难提升,很多的企业基层员工流失大,熟练工人留不住,究其原因,是没有发展空间。尤其在整个大环境下,应届毕业生大量涌入市场,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比比皆是。而用人单位的高门槛将他们拒之门外,超低的薪资,岗位的熟练程度等等。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接纳应届毕业生,认为80后,90后的员工不好管,用人成本高,形成恶性循环,其实企业有好的管理机制,培训机制,用人机制,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因为所有企业不得不面对现实,企业将更多的依赖80,90后的人才。而应届毕业生由于企业的高门槛使得他们的求职屡屡受挫,对职业生涯感到茫然,只能去找自己不愿意也不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没有激情,没有动力,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形成对企业的不满,对工作消极,这就是为什么企业招不到人才,而人才找不到好的工作岗位。在义乌尤为突出。在义乌很多的企业,应届大学生在公司,企业工作几年后,工资待遇还停留在应届生的标准,所以跳槽频率高,值得企业注意!
六,招来的专业人才随意安排非专业岗位,在义乌很多的企业非常普遍。一人多用,专业人员要做很多的非专业的工作,否则就是不适应企业的需要,而做了又达不到预期目标,企业怀疑
其专业性,认为能力不行,导致很多专业的人才对整个企业的不信任,对企业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从而出现很多的“连锁效应”。而企业对此束手无策。
七,“磨洋工”,综合上面所述,“磨洋工”在企业也就 不足为怪了,磨洋工又分“本性磨洋工”和“故意磨洋工”。“本性磨洋工”是员工本身的性格,习惯养成的,“故意磨洋工”是由于人与人的关系,错综复杂的思想和重重顾虑而造成的。在义乌的很多企业里,很多的员工在企业工作多年,而得到评价是很听话,而非能力强,有能力,专业性强的员工来应聘时,却没有留用,问其原因,原岗位员工虽然能力一般,可在公司或者企业多年,很听话!本人对此哑然失笑,那你天天招哪门子工呢?这种现象导致企业更多的员工心生不满,因为一个没有能力的管理者是没人愿意跟随的。从而“故意磨洋工”,因为他们无法说服企业主!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八,培训 在义乌,所有的培训机构都 涌入义乌市场,尤其是上海等大城市的培训机构更是看中义乌的巨大市场潜力,在义乌企业培训这块赚的盆满钵满,满意而归,留给企业的是什么?我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企业的培训是靠长期的,不间断的,为了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建立员工企业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的长效机制,而非一两次的疯子式的狂欢!企业培训是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企业各项制度的保障的,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培训过之后很快恢复到 原样甚至比以前更乱,培训机构知
道是什么原因,可是为了利益,再加上义乌私企主的病急乱投医给了他们可乘之机!所以,如果您的企业需要培训时,先制定企业发展纲要,企业各项制度,和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免得到时候赔了夫人有折兵!
九,企业文化 现在的企业文化在义乌除了少数企业具备以外,其他都是一句口号,空谈!很多的企业在接受培训机构的培训后,一窝蜂的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又被忽悠了。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更不是一个口号。很多的企业认为开个早会,唱个歌,喊喊口号就是企业文化,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的企业天天开会,天天喊口号,天天说大家要有团队精神,团队赢个人赢等等!落实到基层,管理混乱,员工涣散,各部门钩心斗角,管理人员各自为政,连最起码的团队意识都没有,更不要说凝聚力了!
十,管理人员的随意更换,管理人员的随意更换是企业的一大隐患,很多的企业没有注意到,有的注意到了,却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案,更换管理人员一定要慎重,尤其是生产型企业和服务性行业!在很多的企业里,因为各种原因离职,辞职,被解聘的管理人员很多,尤为突出的是辞职。很多的中层管理在企业发展缓慢,工作年限长,很多的技术,企业文化真正在他们手中。
第二篇:义乌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
义乌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
义乌小商品市场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市场之一。这20多年来,经历了五次搬迁八次扩建,目前市场由义乌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簇群组成,市场经营面积 150 万平方米,经营商铺 5.8 万个,经营人员 16 万人,市场内汇集了 41个行业 1900个大类 40万种商品(注:联合国公布全球共有 50 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玩具、文体、袜业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市场上的商品物美价廉,应有尽有,被广大中外客商誉为“小商品王国”“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
第一代市场:
1984年,义乌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兴商建县”发展战略。此后的20多年间,义乌小商品市场数次易址、扩建,逐步转变提升为现代化、国际化的商贸城,发展成全国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国际性小商品采购基地。2005年,义乌市场被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银行评为“全球最大的日用商品批发市场”,义乌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世界超市”。2006年10月,由国家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开始定期向全球发布,成为全球日用消费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义乌小商品市场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廿三里。1974年春节前后,县城稠城镇县前街也兴起了小商品市场。在特殊年代,在上级明令禁止、取缔,而半合法的“敲糖换鸡毛”又需要市场存在的矛盾冲突之中,两个提篮叫卖、批零兼营的季节性市场悄然孕育。
1982年3月26日上午,就稠城市场整顿问题,县政府再次召开由一名副职主持的县长办公会。当时工商局副局长叶荣贵、城阳区工商所所长王廷腊,也列席了这次会议。这就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前夕著名的“第二次县长办公会议”。根据一位副县长的提议,会议首先解决了与稠城集市整顿有关的猪市、牛市摆布问题。紧接着对小百货市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当时政策滞后,问题敏感且涉及方方面面,敞开观点的讨论持续了一整个上午。农民经商、农民进城、批发购销、自由市场等敏感问题,在你一言、我一句的提起后作了再一次研究。其他需要研究的六项议题不得不放在下午进行。对市场整顿,会议形成初步意见:作为对小百货市场的全面管理,一是全面登记;二是(颁发)临时执照;三是建立组织;四是自己建帐,税收按营业额征收;五是成立由工商局、工商所、财税所、镇爱卫会、派出所组成的市场整顿具体实施临时机构。这次会议甚至对市场全面整顿动员都作出了具体安排。
市场被正式认可之后,发展的速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意料。于是又有了第二代市场的建设。
义乌第二代市场:
在当代中国经济奇迹中,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过“凹地效应”。在上世纪整个八十年代,深圳是中国最大的一块凹地。特区政策的优惠性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使大量国内资金和优秀人才“孔雀东南飞”。当时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是这样的一块凹地。
义乌太祖殿畈的第二代市场开张后,近两千个摊位迅速摆开,每天前来交易的超过万人,其中六成以上为外地人,申请进场者络绎不绝。前来投奔的还有整个 整个的市场。在温州乐清,曾有过一个规模不小的服装市场,但是,随着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的兴起,经商农民纷纷迁巢义乌。道理很简单,无论人气、名气、信 息还是交通,当地与义乌小商品市场都不好相比。后来有位温州干部做过一个统计,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初在温州从事小商品经营的个体户,后来有一半以上的人去 了义乌。
1986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亿元,辐射范围从周边县市延伸到省内外。“凹地效应”的形成,使市场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计。刚开业不久的第二代市场马上又显得太小了。1985年初,工商部门不得不动用预备用地架起 300个临时摊来缓解摊位供求矛盾,接着又在部分地块两排棚架间加摊。1985年底,二代市场摊位总数达到了2847个,税收分别为前三年的8.1倍、3.4倍、2.0倍……
市场的再度扩建,已呼之欲出。
义乌第三代市场:
市场1985年12月破土动工,到1986年9月中旬,采用火车站月台式钢筋混凝土棚架,占地44000平方米、设摊4096个、总投资440万元的大型集贸市场基本建成,可容纳3万人在场内交易。市场建设前后仅用了10个月时间。1986年9月26日,第三代市场正式开业。国务委员陈俊生派代表参加,省长薛驹寄来题词,常务副省长沈祖伦专程参加开业剪彩,22家新闻单位43名记者参加了开业典礼。
义乌第三代小商品市场经两次扩建,到1990年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1991年,义乌市场的成交额突破10亿元。这时,小商品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很多义乌人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市场,使义乌的市场越来越宏大。
刘玉琪
第三篇:现在的反腐现状
论现代的反腐现状
黄刘涛 2011475238
一、中国腐败问题的现状
(一)腐败案件大增
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社会学教授邝泽倩说,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对中国政府的统计数据持谨慎态度。有关腐败案件的统计数字往往并不真实,因为政府这样是为了证明他们的策正确或者表明反腐败运动获得了成功。她说,根据中国刑事法,贪污受贿属于经济犯罪。邝泽倩 说:“可是即使使用中国公布的这种非常不完全的犯罪数字,我们仍 然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犯罪率从1965年的10万分之3上升到1981 年的10万分之89,在1989年又上升到10万分之181。” 中国政府也在官方统计报告中承认,腐败案件在逐年上升,有时候 每 年增加10%至20%。
(二)无“礼”寸步难行
自从中国在1978年实行市场改革政策以来,腐败问 题更为普遍。许多去中国旅游的外国人也对中国的腐败现象日益严 重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抱怨说在中国要想办事就得请客送礼,尤其 是生意人对此感触更深,他们面临很多烦琐的手续,只有当他们拿出 适当的礼物之后,才能把事情顺利办成。近年来,对中国老百姓做的多次民意调查都发现腐败是中国社会面 临的头号问题。邝泽倩教授说,政府多次发起反腐败运动也说明腐败 问题继续在中国社会存在,并且可能更加严重。
(三)敛财多贪官多
中国的腐败案件不仅越来越多,而且涉及的金钱数字也越来越大。就拿黑龙江为例,当年刘宾雁报告文学《人妖之间》中描写的原黑龙江省燃料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守信一案涉及的贿赂金钱只有6.6万元。而在今年爆出的黑龙江马德案中,绥化市原中共市委书记马德自1995 年上任以来,买官卖官、索贿受贿、为所欲为,疯狂敛财折合人民币 2385万元。邝泽倩教授指出:“除此之外,涉及腐败案件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了。“ 事实上,在马德一案中,绥化市包括下辖十个县市 有半数以上的处级以上干部都卷入此案。
(四)走私一条龙
在这一方面,汽车走私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走私汽车 这种大规模行动中,需要海关人员以及税务人员的配合,地方政府还 要提供储存汽车的库房,有时候还要依靠军队和警察协助运输车辆。邝泽倩说,由于汽车是极为昂贵的商品,它的买主往往都是大公司或 者政府部门,交通部门最后还要为这些走私车辆登记注册,使它们能 够上路行驶。这些都促使当今的腐败案件涉及更多的人员。
(五)高官也出事 事实上,涉及中国腐败案件的官员的职位也越来越高了,从慕绥新、胡长清、成克杰一直到去10月因涉嫌黑龙江腐败大案而被停职双规 的前国土资源部长田凤山这些高官的东窗事发,就能看出这一趋势。
(六)百姓见怪不怪
对于中国存在着如此猖獗的腐败现象,老百姓和政府究竟如何看呢?美国乔治敦大学亚洲法律研究教授费能文认为普通中国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费能文教授说:“老百姓对这些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他们对那些官员的腐败行为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七)投鼠忌器和法不治众
费能文认为,共产党政府也想通过反腐败运动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因为他们知道当年国民党政权之所以被共产党赶到台湾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太腐败了。这说明共产党知道一个政权极端腐败时也就是即将崩溃的时候了。但他们在具体处理腐败案件问题上却又是缩手缩脚,尤其是在处理党内高官的腐败案时有些投鼠忌器。他 举例说明当年中共对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的贪污案就是经过再三考虑才进行处理的。显然,共产党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与党内许多官员 都有腐败行为有关。近年来在中国流行的一个政治笑话说,共产党一位高官曾经这样说过,把所有处长以上的共产党干部排成一队,如果挨个枪毙,可能会有冤案。可是如果隔一个枪毙一个人,那就肯定有漏网的。可见中国当前的贪官人数之多。
二、腐败原因
无人否认,30年的经济改革使中国经济创造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
不少人赞同,腐败是经济改革的代价之一。据美国麻省博士陆嘉符研究,几乎每一项改革政策的出台,都成为新一轮腐败滋生的契机。陆举例,1984年中国开始逐步开放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双轨制导致寻租范围的泛滥。经济特区的发展在使用国有资源方面成为另一个腐败的重要源泉。另外,金融市场的开放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腐败行为,包括国外资本对官僚行贿的增加。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景鹏则认为,把今天腐败的根源归结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这种看法不但不正确,而且很肤浅。中国30年前实行的全能主义政治和计划经济,为今天的腐败埋下根源。政府和各级官员手中掌握了对各种社会资源支配的巨大权力,而这些权力又缺乏监督,这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钱交易提供了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毛寿龙带来了腐败和经济自由和地方自治程度的观察。他说,在高度集权的环境条件下,如果地方政府没有用腐败的手段,不可能保护本地的稀缺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配置。“所以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哪个地方腐败,哪个地方经济自由更好,哪个地方腐败,哪个地方自制会有更多的空间。”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反对毛寿龙的观点。“一个美国华人朋友对我说的一个理论就是腐败有理,他是商人,他说我在你们中国做生意,只能通过腐败的方式降低我的交易成本。”
实际上这一腐败的“润滑剂理论”在中国有一定市场。腐败是一种润滑剂,它能够润滑经济交易过程当中的行为。“就某一次个别行为来讲可能会降低你的交易成本,但是从整个市场经济,从整个完善的市场机制的建立,对于公正、公平这样的一些理念的建立来看,腐败恰恰是导致我们要修复这样的公平公正的市场机制,它的成本是最高的。
三、中国腐败问题的对策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腐败现象,关乎着能否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腐败。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深刻转型的时期。历史经验表明,处于这一时期的国家和政府是腐败的高发阶段。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
(一)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如果思想防线不坚固,经不起诱惑,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想腐败轻而易举。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预防腐败。
(二)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腐败是制度漏洞的表现,反腐败本质上就是不断完善和创新制度的过程。医治腐败的根本途径和突破口就是构建国家廉政制度。一个国家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采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腐败的程度多么严重,建立国家廉政制度对于医治腐败仍具有普遍性意义。这既是人类反腐败智慧的结晶,又是最有效的反腐败措施。
(三)完备的法制
为反腐败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反腐败基本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其中包含着三个基本的要素,即严密立法、严格执法和严厉制裁。要真正做到“三严”,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和大量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当前,中国反腐败的法制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反腐败实践的需要。虽然我们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法规、条例和规章,但是这些法规、条例大多散见于宪法、刑法等法律之中,迄今尚未形成一部完整的反腐败法律。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加强立法建设,为预防和惩治腐败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依法严肃惩治腐败。以查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腐败案件为重点,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通过依法严肃查处腐败案件,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发挥案件查处在预防和遏制腐败中的警示作用。总之,要通过严格的法治和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使腐败分子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
特别是十八大召开以后,领导人发出了“让党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的是声音,我们有理由相信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我们也会看到不久的将来中国天下必定清平!
主要参考: 《南方周末》 天涯社区 新浪新闻
第四篇:调查大学生现在银行业务现状
调查大学生现在银行业务现状
本次调查纯属研究性质,不会作为任何商业用途,占用您一分钟时间,谢谢您的合作!
1您现在在哪个银行有业务?(多选)
A中国银行
B建设银行
C农业银行
D工商银行
E其他
2您用过哪些电子银行产品?(多选)
A网上银行
B手机银行
C电话银行
D自助银行
3您使用过的银行服务有哪些?(多选)
A账户查询
B转账汇款
C缴费支付
D信用卡还贷
E投资理财
F向银行反映意见和投诉
G对账户的查询修改和挂失
H其他
4您了解的建设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有哪些?(多选)
A网上银行
B手机银行
C电话银行
D短信金融
E自助银行
F家居银行
5您了解建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吗?
A非常了解,正在使用
B比较了解,观望并有意使用
C不是很了解
D不感兴趣
6您是通过什么渠道而选择使用电子银行的?
A别人推荐
B银行宣传
C网络
D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
7您在使用网上银行最关注哪些因素?(多选限定2个)
A电子银行的安全性
B操作的便捷性
C网上银行服务质量
D网上银行收费问题
E网上银行的业务种类
F银行的知名度和信誉
G银行营业网点的数量和距离
H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用户数量
I其他
8您觉得建行的电子银行有何不足?(选答)
A业务不够丰富
B安全性不够高
C不能更好的针对大学生
D专业程度不够
E服务态度欠缺
F推广力度不够
G不了解
9您最愿意尝试的建行的电子银行什么服务?
A网上银行
B手机银行
C电话银行
D短信金融
E自助银行
F家居银行
10如果建行调整针对大学生的业务您希望是什么方面?(挑选您认为最主要的)A手续费减少
B减少中间流程
C了解更多的金融理财知识
D其他
11如果现在银行有针对大学生的新安全措施,您选择以哪种方式登陆网上银行来保证安全性?(新的电子版安全措施主要是只没有实际的银行卡,只是电子版的)
A电子银行口令卡+短信认证
BU盾+短信认证
C新的电子版安全措施
D 其他
12您对建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的建议是?(主观)
谢谢!
第五篇: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浅析
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浅析
刘 辉 1
(义乌工商学院国际贸易系,浙江 义乌 322000)
摘 要: 2004年的义博会,已走过自己风风雨雨的10周岁,义乌会展的形成与成功必然有它优良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本文通过分析义乌小商品博览会蓬勃发展的过程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入手,在一定程度上剖析义博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并且相应地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与对策,以供借鉴。
关键词: 义博会 展会数据 展会的功能 展会专才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question of Yiwu commodities fair
Liu Hui(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The Yiwu commodities fair of 2004 is known richly, and the Yiwu commodities fair has already passed by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it’s own trials and hardships, there must be its fin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 in the forming and success of the fair of Yiwu.This text analyzed some existing questions and phenomena in the course of Yiwu commodities fair’s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demonstrated during the Yiwu commodities fair’s growing vigorously, then put forward some personal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 for drawing lessons from.Key words: Yiwu commodities fair;fair data;fair’s function;fair professional
1、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2004年10月27日,为期5天的“2004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义博会”)胜利闭幕。2004年的义博会,已走过自己风风雨雨的10周岁,再次向人们展现它特有的迷人风采。回望以往10年的历程,义博会从“敲糖换鸡毛”的“原始部落”成长为国际风云际会的“地球村”,从一个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地区性展会昂首跨入了国际大展会的行列。
1.1、档次越来越高
正如国家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在2003义博会开幕式上致辞所言:“义博会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发展。”1995年的5月18日至22日,义乌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依托市场办博览会的新生事物——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其主办单位是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义乌市人民政府。到1997年9月举办第3届义博会时,主办单位就升格为浙江省人民政府。2002年,由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等联合举办的义博会,进一步提升到国际化的层面。而2003年的义博会,则由国家商务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由浙江省外经贸厅和义乌市人民政府承办。
同时,义博会参展企业门槛也明显在逐年提高。2003年义博会组委会办公室首次制定并实施7项参展企业准入条件,还引入公证机构进行现场定位公证等,保证了参展企业的品质和档次。
1.2、规模越来越大 首先,体现在展会的面积和展位的数量上。首届义博会展区面积不到5000平方米,展位348个。而今,仅梅湖会展中心展馆面积就达46500平方米,国际化标准展位1500 1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刘辉(1973—),男,湖南长沙人,义乌工商学院国际贸易系现代物流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现代物流、工商管理。个。由于义博会知名度不断提高,义博会展位十分走俏,2004年更是增至3000个国际化标准展位,并且全部采用标改特或企业特搭的方式。如图一所示 2。
******000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发展历程图一******0220032004
其次,体现在参展企业的数量和档次上。义博会的参展企业,首届不足200家,主要来自广东、福建、上海、沿海三省市和我市的部分企业。2004年参展企业1700家,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西班牙、新加坡等20余个国家、地区以及国内26个省、市,其中境外企业和外资企业比例近20%。如图二所示。
***100500展会面积(10平方米)展位数量(个)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发展历程图二******0220032004参展企业数量(10家)参展外商人数(百人)参展境外企业数量(家)
再次,体现在参展的商品类别上。参展的商品类别由最初时的日用百货和针织品两大类,扩张到文体玩具、五金电器、工艺饰品、家庭用品、服装鞋袜、工艺陶瓷、加工机械等方方面面,义博会的展馆也成了“不怕买不到,只怕想不到”的地方。
***00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发展历程图三******0220032004
最后,还体现在展会的成交额上。相对于首届义博会成交额的1.01亿元人民币,2成交额(亿元)外贸成交额(千万美元)注:以下所有图表中的数据资料均系作者本人从有关义博会的各项公开资料中整理而得。2004年义博会成交额达到74.3亿元,比首届增长了74倍多,比上届增长19.5%,其中外贸交易额为5.63亿美元,已经占到总交易额的62.9%。如图三所示。
1.3、影响越来越广
义博会带动了义乌专业展会的发展。据了解,义乌的专业展会在2000年就已出现,但只有一二个,从2001年梅湖会展中心启用起,专业展会大幅度增加,专业展会项目和展览面积都快速上升。义乌出现了一批品牌专业展会。依托义乌市场上发展迅速的服装、针织、饰品、拉链、玩具、印刷、五金等特色行业,出现了文体用品展、五金电器展、针织服装展、玩具礼品展等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展会。例如2004五金电器展就吸引了94个国家和地区的19520余名贸易代表和采购商。
义乌专业展会发展历程图四2520******2005展会次数(场)
如图四所示,2004年义乌的专业展会次数达到17场,展览面积约11万平方米,国内外观众和采购商达18.3万余人次,实现成交额34.6亿余元。2005年义乌会展中心展览计划更是增加到了21场,比2001年约增长91%,比去年增长23.5%。
2、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浅析 随着义博会及其相关展会的雄起,所有有关义博会、义乌专业展会的媒体报道都可以看到大量的、热情喜气的溢美之词。然而仔细思考,已经历经十年风雨、如今正是蓬勃发展的义博会却依然有着一些不足之处。所谓“萝卜切快了不洗泥”,在义乌展会经济迅速成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的滋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缺乏科学的展会数据
无论是义乌市政府公开的各项资料数据,还是有关义博会的各项相关报道,可以得到的信息往往只是一些简单的财务统计数据,而一些事关义博会“科学、有序、持续”发展的必要统计数据却极其缺乏。
以国际通行的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CSI)为例,CSI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指标,它对于真实了解和把握顾客的需求和潜在的期望,了解顾客对市场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客观评价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质量期望”指标反映的是展会形象和实际服务质量;“质量感知”指标反映的是参展商在参加展会以后实际感觉到的展会服务质量方面的满意程度;“价值感知”指标反映的是参展商对于参加会展感受的质量与价格的匹配性的认可程度;“抱怨处理”指标反映的是参展商参加会展后从产生抱怨、投诉的程度和其处理效果的角度所感知的满意程度;“忠诚度数”指标衡量参展商再次光临的意愿和可能性。
在美国,除了服务业,交通、税务、甚至联邦政府都被纳入了测评的范围。而在中国上海,2004年也以会展业为试点,准备将CSI普及到所有行业。据悉,此次调查涉及了浦东2003年一年举办的45个展会中的三分之一,行业范围广泛,最终有1000多名参展商参加了此次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新鲜出炉”了《新区会展业客户满意度 2003评价报告》,这是我国在会展业领域首次开展的区域性测评。复旦大学技术研究所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全程具体操作。
而像义乌,与当地的产业集群背景的结合更加紧密,区域特征也更加独特明显,其实更加适合这种方式。然而恰恰相反,义博会的十年发展历程,并没有在这一方面做出任何的调研。大家都说“市场反映好、客商满意度高”,但具体“好在哪里?高在何处?”并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持。
有鉴于此,建议义乌市政府应该在每一届义博会举办之前,成立专门的“义博会满意指数测评课题组”;在举办之时,针对客商进行“质量期望、质量感知、价值感知、抱怨处理、忠诚度数”等指标的有效测评,以求逐步地完善科学的展会数据;在举办之后,就可以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地建设和发展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
2.2、展会的功能有待提升 从参展商的角度来看:展前,参展商一般缺乏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目标客户的必要了解,往往由于义博会的声誉而盲目参展;展中,部分参展商表现出较为低劣的现场推销行为,反过来又影响到义博会品牌的美誉度;展后,参展商也缺乏与展会举办单位的双向沟通和互动,表现出双方之间在参展上的短期谋利行为。
从参展客户的角度来看:展前,参展客户并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应该知道的可靠信息,比如参展商类别、企业名称、产品规格等等;展中,参展客户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指导,在观展时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展后,参展客户更不可能得到展会举办单位及时的、准确的、全面的反馈和展后服务。
因此,一个有效的成功展会应该在服务功能上向上(参展商)向下(参展客户)进行双向延伸。
针对参展商,在展前,可以进行专业的参展技巧知识的指导,比如建议参展商邀请潜在客户观展、参展前做一些必要的调研、如何设计展位成功布展等等;在展中,可以进行适时的监督和控制,以规范参展商的一些现场推销行为,比如礼貌用语规范、商务着装规范、展台限制等等;在展后,可以及时进行“参展商满意指数测评”、举办参展商论坛,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参展商,从而增强与参展商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针对参展客户,在展前,可以将展会的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展会的重点目标客户,也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调研,了解潜在客户真正的市场需求;在展中,给予参展客户以及时的指导和服务,比如展区的分布、分类和各自定位,参展企业的信用程度,合同的风险防范等等;在展后,应该将相关参展商的信息、同类展会的信息、下届展会的信息及时告知参展客户,并及时征求参展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寻求与参展客户的下一次合作。展会的举办单位还应该在平时积累相关参展商和相关客户的资料信息,并在展会的整个过程中为自己展会的品牌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从而达成展会功能的有效延伸。
2.3、展会专才的稀缺
会展业是一个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在20%至30%之间。目前,会展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公认的朝阳产业,吸纳了众多的从业者。据称,国内会展从业人员已不下100万人,但是“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展会专才实则相当稀缺。而义乌市作为义博会的举办城市,由于本身只是一个县级市,因此在这方面的问题尤其显得突出。
义乌会展业迅速发展的现实,与展会专才“百里挑不出一个”的矛盾,可能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会展经济的超前繁荣与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展会专才稀缺的主要原因。现在绝大多数的展会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知识相对欠缺,而且多数没参加过专业培训。因此,展会总体水平偏低,无 论从设计、创意到服务等方面,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其次,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缺乏有效的结构层次。目前从各大专院校开设的专业及方向来看,比较集中于展会的策划组织以及展会的展台设计。然而在义乌,由于面临的国外客商可能更多地是来自中东地区,因此,小语种翻译在义博会上就变得“有价无市、一才难求”。
再次,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也缺乏内容上的系统性。目前,国内会展业比较繁荣的北京、广州等地会展职业培训市场,都还处于“见树不见林”的粗放状态。人们参加培训活动的主要目的还停留于信息交流,而培训活动本身的课程设置、师资、教材、证书、主办单位、培训效果评估、人才使用效果评估等方面,还没有真正达到满足企业对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在义乌,展会专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更是一片空白。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认为,“理想的世博人才,应该既是‘通才’,又是‘专才’。人才结构呈‘漩涡形’,其核心部分是会展运作人才,包括语言、会展、公共关系、客户服务、会展运营服务等,是专业性最强、需求数量最大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展会专才还应该在结构层次的配备上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展会专才的教育培训应该注意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要注重整个产业链上人才的全面培养。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会展业中,复合型人才本已承担着大量任务,因此,对他们的培训更多地应该采取短期培训的方式,其目的主要是提高他们的管理技能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这样一来,在培训的内容上,更加应该注意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专业知识的突出性。
但会展培训更关键的问题是培训讲师的师资问题。就目前的培训市场而言,培训的讲师多是两类:大学知名教授和会展行业知名人士。这两类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缺陷,而且没有培训经验,造成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当然,这个问题可以借助联合培训、互聘教师等方式共同提高。
此外,参与展会的辅助人员也应该乐于跟陌生人交谈,并了解他们的需要,应该将事先准备好的企业印刷品或精致小礼品适时传递给潜力客户,从而达到营销的最终目的,扩大宣传效果。参与展会的辅助人员还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着装、修饰、语言和各种下意识行为表现。当然,辅助部门的专业人才,会展企业不一定要全职雇佣,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个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库。在举办展会需要的时候,及时与他们联系,形成一个工作团队,既可发挥专长,又可优势互补,而且还能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刘辉.试论中国展会的发展——义乌会展走向成熟[J].科学时代.2004.11.P38-42.[2]佚名.展商如何在展会上出奇制胜[N].中国经营报.2004.11.1(C4).[3]佚名.会展教育与培训的“师资”之痛[N].中国经营报.2004.11.8(C2).[4]上海浦东新区会展办公室.展览业区域评估:能否为1:9铺路?[Z].中国会展网.2004.8.15 [5]王保伦.如何培训会展专业人才[N].中国经营报.2004.4.26(C3).联系电话:0579-5456084;0133-96899173 联系地址:浙江省义乌工商学院国际贸易系 刘辉(老师收)32200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