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企业合并的税务筹划案例
关于企业合并的税务筹划案例
两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合并时,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税务问题。本文将会通过案例与您一起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税务筹划,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位于江苏某开发区的甲、乙两企业,甲企业受市场环境的影响,经营上出了些问题,有对外转让的意向,而乙企业生意红火,要扩大规模新上生产线。甲乙企业的合并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在合并过程中,他们却遇到了税务难题,税务师事务所则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参谋”作用。
矛盾初起,一筹莫展
位于某工业园区的甲企业,从事芡实加工业务,因经营效果不理想,一直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因亩均纳税达不到招商引资时的5万元/亩的要求,因此政府要求对该企业进行置换。处在同一园区的乙企业生产经营红红火火,但是原有的厂区已不能满足其扩大规模的要求,于是在园区管委会有关领导的牵线下,甲企业、乙企业两家领导坐在一起达成了共识,即由乙企业一次性出资840万元,买断甲企业房屋及土地。甲企业债权债务仍由甲企业负责,并确定了收购预案,乙企业为此预交了350万元定金。眼看大功告成,就在甲、乙企业及园区管委会领导弹冠相庆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了,即签订协议时,双方没有考虑转让环节的税收,因为该环节需要交纳的税收有:1.营业税42万元;2.城建税2.10万元;3.教育费附加1.26万元;4.地方教育费附加0.84万元;5.防洪保安基金0.84万元;6.契税16.80万元,总计税费负担63.84万元。上述款项谁也不想承担,眼看这事陷入了僵局,园区管委会的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到底该怎么办呢?该领导拜访了工商登记窗口的工作人员,窗口的工作人员略加思索,建议甲、乙企业两股东之间采用股权转让的方式解决问题,即甲企业的股东将股权转让给乙企业的股东,这样可以达到乙企业股东实际控制甲企业且能够节省一笔税费,少花收购成本。
峰回路转,再陷僵局
就在大家感到峰回路转、欣喜万分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原来,在股权转让时,甲、乙企业聘请东日财税集团审计,东日财税集团税务筹划专家潘继杰发现股权转让中无法克服的矛盾有二:其一是甲企业这几年经营一直不太正常,开开停停,除账面明确记载的债务外,还从外面私人老板手中融了一些资金,赊欠的一部分材料款也未予支付,而且这部分债务未在账面记载。而以甲企业名义对外签订的合同是否大量存在,都是抹不去的隐患。其二是甲企业原来是简单的食品加工(芡实加工)企业,而乙企业是有严格环保要求的化工企业,在股权转让时,既要变更股东又要变更经营范围,还要变更公司名称,而公司名称和经营范围变更后,已经是与原企业经营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企业,环保部门需要重新提供可研报告和环评报告。除了耽误时间外,还要聘请有资质的机构编制这两项报告,且预计需要支付费用12万元。面对甲企业还没有完全浮出水面的全部债务,乙企业认为收购甲企业有一定风险,搞不好收购未成功,反而惹来官司缠身!听了东日财税集团一席话,乙企业的老板倒吸一口凉气,庆幸自己没有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否则悔之晚矣!烟消云散,柳暗花明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东日财税集团税务筹划专家潘继杰提出了如下方案,即采取吸收合并的方式,甲企业注销,乙企业吸收合并甲企业,合并后,甲企业原股东张大明再将股权转给乙企业原股东李天一。这样做的好处有二:税务筹划方案一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号)第三十二条:
企业进行吸收合并时,参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告通知了债权人。企业吸收合并后,债权人就被兼并企业原资产管理人(出资人)隐瞒或者遗漏的企业债务起诉兼并方的,如债权人在公告期内申报过该笔债权,兼并方在承担民事责任后,可再行向被兼并企业原资产管理人(出资人)追偿。如债权人在公告期内未申报过该笔债权,则兼并方不承担民事责任。人民法院可告知债权人另行起诉被兼并企业原资产管理人(出资人)。这样,乙企业吸收合并甲企业后就可以省掉债务缠身的担心。税务筹划方案二是,企业合并后,合并环节不需要缴纳营业税、契税及其他税种。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号)第三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合并为一个公司,且原主体存续的,对其合并后的公司承受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收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65号):转让企业产权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应征收营业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420号):转让企业全部产权是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行为,因此,转让企业全部产权涉及的应税货物的转让,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不征收增值税。
上述税务筹划方案使甲、乙两企业顺利地完成了重组,既绕开了税收,又实现了企业双方的合作愿望。
第二篇:浅谈企业税务筹划
浅谈企业税务筹划
摘要:税务筹划已成为当今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税务筹划进行一个大致介绍,通过介绍引入我国企业税务筹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最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税务筹划现状对策
1.税务筹划介绍
1.1税务筹划概念
税务筹划,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的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它是税务代理机构可从事的不具有鉴证性能的业务内容之一。税务筹划是由应为Tax Planning意译而来的,从字面理解也可以称之为“税收筹划”、“税收计划”,但是由于我国将税务部门对于税收征收任务的安排叫做“税收计划”,为之避免与之混淆,在从国外文献中引进这一术语之初,将其译为“税收筹划”、“纳税筹划”、“税务筹划”,一体现税收筹划所具有的实现策划安排的特点。
1.2税务筹划产生和发展原因
1.2.1主观原因——利益驱使
1.2.2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有所发展,不仅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也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在经济资源有限、生产力水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收入的增长、生产成本的降低都有一定的限度,故通过税收筹划,降低税收成本成为纳税人的必然选择。
1.2.3税收筹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由于税收具有无偿性的特点,所以税收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纳税人的既
得经济利益,与纳税人的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相背离。这就要求纳税人认真研究政府的税收政策及立法精神,针对自身的经营特点,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找到能够为自己所利用的途径,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减轻税收负担。
1.2.4税收优惠政策及国际间的税收制度的差异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地区间、部门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目前宏观控制的主要内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充分发挥税收这一经济杠杆的作用,在税收制度的制定上,在诸多税种上都制定了一些区域税收优惠政策,产业、行业税收优惠政策,产品税收优惠政策等。另外,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国情不同,税收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国家不征或少征所得税,税率有高有低,税基有大有小。这就使纳税人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给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广大的操作空间。
1.3税务筹划目标、原则和特点
1.3.1目标
税务筹划的目标包括:恰当履行纳税义务——规避任何法定纳税义务之外的纳税成本发生;纳税成本最低化——使直接纳税成本与间接纳税成本之和最低;税收负担最低化——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总体运筹和安排,在法律、国际惯例、道德规范和经营管理之间寻找平衡。
1.3.2原则
守法原则、保护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时效原则和整体综合性原则,以上五点就是税务筹划的原则。
1.3.3特点
税务筹划有七个特点:合法性、不违法性;超前性、目的性、符合政府政策导向、普遍性、多变性以及专业性。
1.4税务筹划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技术
1.4.1基本原理
绝对筹划原理:指使纳税人的纳税总额绝对减少,从而取得绝对收益的原理。
分为直接收益筹划原理和间接收益筹划原理。
相对筹划原理:指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总额并没有减少,但由于考虑货币对时
间价值因素,推迟税款的缴纳,实际上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从而使纳税总额相对减少。
税基筹划原理:指纳税人通过缩小税基的方式来减轻税收负担。 税率筹划原理:指纳税人通过降低税率的方式来减轻税负的原理。 税额筹划原理:对最终应纳税额进行控制实现税务筹划的目标。
1.4.2基本技术
减免技术、分割技术、扣除技术、税率差异技术、抵免技术、退税技术、延期纳税技术和会计政策选择技术。
2.我国企业税务筹划现状及问题
我国税务筹划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被引入我国。近几年税务筹划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在企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
2.1认识上存在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税收筹划是企业自己的事,与税务部门无关。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税收筹划是打税法的擦边球,主要是想达到企业的避税目的。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税收筹划减少了国家税收收入。
此外还表现在:一是将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混为一谈;二是无法真正认识税收筹划与避税的根本区别,认为利用法律漏洞钻法律的空子就是税收筹划;三是对税收筹划进行片面理解,只注重局部的、某一具体步骤或环节的操作,追求某一税种税负的直接降低,而忽视了税收筹划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以获得长期的、稳定的最大节税利益为目的。
2.2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一些企业法律意识和纳税意识淡薄,只强调自身的权利,而忽视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只看重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意识不到税收对整个国民经济收入和分配的调节作用,更谈不上深层意义的税收筹划。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更有一些不法企业无视法律规定,恶意作假,隐匿实际收入,虚增成本开支,能偷则偷,能逃则逃,根本没有税收筹划的意识。
2.3税务代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存在许多税务代理咨询机构,国家每年组织税务代理从业资格考试,不少人已获得从业资格证书。但是,由于代理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缺乏整体认识和深度关注,代理工作只局限于报税、纳税手续的办理,税收筹划工作开展得并不活跃,筹划的内容也很有限,服务质量和层次较低。
2.4我国税收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的税收制度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复合税制,过分倚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间接税种,尚未开展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社会保障税、遗产税、赠与税等直接税税种,所得税和财产税体系简单且不完备,这使得税收筹划的成长受到很大的限制。
3.提出对策
3.1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要树立税务筹划意识
成功的企业和个人应该是精明的纳税人,他们知道用智力赚取大量利润,也凭借其智慧缴纳少量的税收。作为领导不仅要做到自身加强税收法规的学习,树立依法纳税、合法“节税”的理财观,而且要积极过问、关注企业的税务筹划,从组织、人员以及经费上为企业开展税务筹划提供支持。作为财务人员不仅要消除自身核算员的定位思维,向管理型辅助决策者角色转变,而且应加紧税法知识的学习,培养筹划节税的意识,并将其内化于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通过开展税务筹划为企业获得财务利益来赢得更高的职业地位和领导的重视。
3.2规范税务筹划基础工作
强化决策科学化的管理;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明确税务筹划的主体
3.3加快引进和培训企业内税务筹划人才
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高素质的人才是其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人才是最关键的。可以聘请外部专业税务人员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引进高素质专业税务筹划人才、加快现有办理税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3.4加强法制宣传
针对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定期进行普法教育或培训,使其树立法制观念,提高纳税意识。对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要进行业务指导,使其熟悉财务、税务的各项政策,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3.5大力发展税务代理机构
税务代理机构的发展,不仅可以提升税收筹划的档次和层次,降低税收筹划的风险和办税成本,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代理机构的专业优势,提高税收筹划的规模效益,使税收筹划逐步走向理性和成熟。
4.总结
从上述我看到了税务筹划的重要性,但是进行税收筹划不能盲目,否则,将事与愿违。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应牢牢把握税务筹划的五点原则,掌握税务筹划的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
【1】边智群,杨耀峰.浅论政府与企业税务筹划[J ].财政与税务,2004 ,(1).【2】孔祥玲.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2004
【3】盖 地.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常 晋,王向阳.推进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8),35~38
【5】苏 鲁:基于新企业所得税的企业税务筹划初探[J].财会研究,2008(6)
【6】刘静.试论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J].当代经济研究,2000,9.【7】梁伟样.企业理财中纳税筹划平台的构建与运用.2011-6-20
【8】百度文库
【9】乔瑞红,黄凤羽.企业税务与纳税筹划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0】李建英.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2011-2-18
第三篇: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案例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由于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的广泛性以及发展趋势的看好,个人所得税的避税方法对每一个纳税义务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里我们系统地介绍了利用纳税人身份认定、利用附加减除费用、利用分次申报费用、利用境外扣除费用、利用捐赠抵减、利用账面调整、利用资产处理、利用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等八种避税筹划法的案例。个人所得税直接涉及到个人自身利益,个人避税的主观愿望必将十分强烈。这里正是符合个人的这一需要,为纳税人提供了许多参考。同时,科学的例证也能有效地避免逃税行为的发生。
利用纳税人身份认定的避税筹划案例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两种。居民纳税义务人就其中国境内或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很明显,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将会承担较轻的税负。
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海外侨胞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如果在一个纳税里,一次离境超过30日或多次离境累计超过90日的,简称“90天规则”,将不视为全年在中国境内居住。牢牢把握这个尺度就会避免成为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义务人,而仅就其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利用附加减除费用的避税筹划案例
应纳税额=9200×20%-375=1465元
应纳税额=6000×20%-375=825元
1465-825=640元
后者比前者节税640元。
利用分次申报纳税的避税筹划案例
个人所得税对纳税义务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七项所得,都是明确应谅按次计算征税的。由于扣除费用依据每次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分别规定了定额和定率两种标准,从维护纳税义务人的合法利益的角度看,准确划分“次”,变得十分重要。
对于只有一次性收入的劳务报酬,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例如,接受客户委托从事设计装横,完成后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劳务报酬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应视为另一次稿酬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同一作品先在报刊上连载,然后再出版;或先出版,再在报刊上连载的,应视为两次稿酬所得缴税。即连载作为一次,出版作为另一次。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例。某人在一段时期内为某单位提供相同的劳务服务,该单位或一季,或半年,或一年一次付给该人劳务报酬。这样取得的劳务报酬,虽然是一次取得,但不能按一次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假设该单位年底一次付给该人一年的咨询服务费6万元。如果该人按一次申报纳税的话,其应纳税所得额如下:应纳税所得额=60000-60000×20%=48000元
属于劳务报酬一次收入畸高,应按应纳税额加征五成,其应纳税额如下:应纳税额=48000×20%×1+50%=14400元
如果该人以每个月的平均收入5000元分别申报纳税的话,其每月应纳税额和全年应纳税额如下:每月应纳税额=5000-5000×20%×20%=800元
全年应纳税额=800×12=9600元
14400-9600=4800元
这样,该人按月纳税可避税4800元。
利用扣除境外所得的避税筹划案例
税法规定: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走过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如何准确、有效地计算准予扣除的税额?请看以下案例:例:某中国纳税人,在B国取得应税收入。其中:在B国某公司任职取得工资收入60000元,另又提供一项专有技术使用权,一次取得工资收入30000元,上述两项收入,在B国缴纳个人所得税5200元。
全年应纳税额=75×12=900元
抵减限额=900+4800=5700元
根据计算结果,该纳税人应缴纳5700元的个人所得税。由于该人已在B国缴纳个人所得税5200元,低于抵减限额,可以全部抵扣,在中国只需缴纳差额部分500元5700-5200即可。如果该人在B国已缴纳5900元个人所得税,超出抵减限额200元,则在中国不需再缴纳个人所得税,超出的200元可以在以后五个纳税的B国减除限额的余额中补减。
利用捐赠抵减的避税筹划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金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这就是说,个人在捐赠时,必须在捐赠方式、捐赠款投向、捐赠额度上同时符合法规规定,才能使这部分捐赠款免缴个人所得税。
实际捐赠2000元,可以在计税时,从其应税所得额中全部扣除。
利用账面调整的避税筹划案例
不同行业的纳税人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都可以把纳税人的账面利润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起点,通过计算,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不一致而造成的差额,将账面利润调成应纳税所得额。在调整时,有些企业纳税人由于不懂调整公式和方法,任凭征管人员调整,更谈不上利用调整机会为企业避税服务。这里就是通过举例,让避税者掌握如何调整,并通过调整的机会为企业避税服务。
1.审计营业收入账户,发现该年取得国债利息为1万元。从国内企业取得投资分回已税利润9万元,按税法《细则》规定:国债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分回已税利润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调整。
2.审计营业外支出账户,发现该年支付税款滞纳金和罚款2万元。
3.审查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发现,企业某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短于规定年限,经计算本年多提折旧8万元。
4.企业基本建设工程领用企业商品产品没有作为收入处理,经计算该部分利润额为5万元。
根据上面审计结果,该企业所得调整额为:调减额=l+9=lO万元
调增额=2+8+5=15万元
第二,计算弥补亏损额。
1994年弥补以前亏损额=55-2=53万元
第三,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和汇算所得税。
1994年应纳税所得税额=200+15-10-53×33%=50.16万元
汇算应补所得税额=50.16-45=5.16万元
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案例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税务筹划》案例分析解题思路
第五章
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案例5-1
某投资者依据现有的资源欲投资于商品零售,若新设成立一家商业企业,预测每年可实现的销售商品价款为300万元,购进商品价款为210万元,符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条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若分别新设成立甲、乙两家商业企业,预测甲企业每可实现的销售商品价款为160万元,购进商品价款为112万元;乙企业每可实现的销售商品价款为140万元,购进商品价款为98万元。甲、乙企业只能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缴纳率为4%。
分析要求:分别采用增值率筹划法、抵扣率筹划法和成本利润率筹划法为该投资者进行纳税人类别的选择。
案例5-1解题思路
1.该企业不含税增值率(R)=(300-210)÷300=30%
当企业的实际增值率(30%)大于平衡点的增值率(23.53%)时,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企业应当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以降低税负。
作为一般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300×17%-210×17%=15.30(万元)
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160+140)×4%=12.00(万元)
因此,成立一家商业企业应纳增值税额15.30万元,分别成立甲、乙两家商业企业共计应纳增值税额12万元,可降低税负3.30万元。
2.该企业不含税抵扣率(R)=210÷300=70%
当企业的实际抵扣率(70%)小于平衡点的抵扣率(76.47%)时,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企业应当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以降低税负。
作为一般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300×17%-210×17%=15.30(万元)
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160+140)×4%=12.00(万元)
因此,成立一家商业企业应纳增值税额15.30万元,分别成立甲、乙两家商业企业共计应纳增值税额12万元,可降低税负3.30万元。
3.该企业不含税成本利润率(R)=(300-210)÷210=42.86%
当企业的实际抵扣率(42.86%)大于平衡点的抵扣率(30.77%)时,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企业应当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以降低税负。
作为一般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300×17%-210×17%=15.30(万元)
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160+140)×4%=12.00(万元)
因此,成立一家商业企业应纳增值税额15.30万元,分别成立甲、乙两家商业企业共计应纳增值税额12万元,可降低税负3.30万元。
案例5-2
某商场分别于元旦和春节推出大减价活动,商场的所有商品在活动期间一律七折销售,分别实现287万元和308万元的含税销售收入,该商场的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33%。
分析要求:该商场折扣销售所降低的税负对让利损失的补偿效应。
案例5-2解题思路
假设销售商品的不含税采购成本为C
未折扣销售的税负
=[(287+308)÷70%÷(1+17%)-C]×17%+[(287+308)÷70%÷(1+17%)-C]×33%
=123.50-0.17C+239.74-0.33C
=363.24-0.5C
折扣销售的税负
=[(287+308)÷(1+17%)-C]×17%+[(287+308)÷(1+17%)-C]×33%
=86.45-0.17C+167.82-0.33C
=254.27-0.5C
该商场折扣销售所降低的税负=363.24-0.5C-254.27+0.5C=108.97(万元)
该商场折扣销售的损失=(287+308)÷70%×÷(1+17%)×30%=217.95(万元)
因此,该商场折扣销售所降低的税负能够补偿折扣销售损失108.98万元
案例5-3
某企业为工业企业,欲出售机器设备一台,该设备的账面原值为200万元,已提折旧和资产减值准备10万元。
分析要求:从增值税税负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应如何确定设备销售价格的范围?
案例5-3解题思路
根据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税务筹划的相关方法,由R=
(S-P)÷P和平衡点升值率R=1.92%,可得出如下计算公式:
(S-200)÷200=1.92%
S=203.84(万元)
因此,从增值税税负的角度来看,当S大于203.84万元时,销售价格越高越好;当S小于203.84万元时,销售价格尽量不要超过设备的账面原值。
案例5-4
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主要耗用甲材料加工产品,现有A、B、C三个企业提供甲材料,其中A为生产甲材料的一般纳税人,能够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税率17%;B为生产甲材料的小规模纳税人,能够委托主管税局代开增值税缴纳率为6%的专用发票;C为个体工商户,只能出据普通发票,A、B、C三个企业所提供的材料质量相同,但是含税价格却不同,分别为133元、103元、100元。
分析要求:该企业应当与A、B、C三家企业中的哪一家企业签订购销合同?
案例5-4解题思路
依据不同纳税人含税价格比率的基本原理,可知:
B企业与A企业的含税价格比率R=103÷133=77.44%<80%,应当选择B企业。
C企业与A企业的含税价格比率R=100÷133=75.19%>71%,应当选择A企业。
因此,企业应与B企业签订购销合同。
案例5-5
某建筑材料企业,在主营建筑材料批发和零售的同时,还对外承接安装工程作业。假定该企业某混合销售行为较多,当年建筑材料的销售额为200万元,购进项目金额为180万元,销项税率与进项税率均为17%,取得施工作业收入18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3%。
分析要求:从税务筹划的角度,分析该企业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哪一种税比较有利?
案例5-5解题思路
企业实际增值率=(200+180-180)÷(200+180)×100%=52.63%
而平衡点增值率R=3%×(1+17%)÷17%=20.65%
企业实际增值率(52.63%)大于平衡点增值率(20.65%),因此,应选择缴纳营业税,可以减少纳税17.66万元,即(200+180)÷(1+17%)×17%-180÷(1+17%)×17%-(200+180)×3%]。
案例5-6
某装饰材料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主要从事装饰材料的销售业务,同时又承揽一些装饰装修业务。某月该企业对外销售装饰装修材料获得含税销售收入14万元,增值税税率为4%;另外又承接装饰装修业务获得劳务收入5万元,营业税税率为3%。
分析要求:该企业应当采取分别核算、还是采取混合核算?
案例5-6解题思路
当分别核算增值税和营业税时
应纳增值税=14÷(1+4%)×4%=0.54(万元)
应纳营业税=5×3%=0.15(万元)
应纳税额=0.69(万元)
当混合核算时,应合并缴纳增值税。
应纳税额=(14+5)÷(1+4%)×4%=0.73(万元)
因此,该企业应当采取分别核算增值税和营业税,可以减低纳税额0.04万元。
案例5-7
服装生产企业A委托棉线生产企业B加工棉线4吨,双方商定,如果采用经销加工生产,每吨棉线12
000元,供应棉纱5吨,每吨作价8
000元,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采用加工生产方式,每吨棉线支付加工费1
800元,供应的棉纱不作价,B企业电费等可抵扣的增值税税额为500元。
分析要求:A、B企业应当如何选择加工方式?
案例5-7解题思路
假设A、B企业均为一般纳税人(税率17%)
(1)A企业采取经销加工方式
应纳增值税额=8000×5×17%-12000×4×17%=-1360(元)
收回成本=12000×4=48000(元)
(2)A企业采取来料加工方式
应纳增值税额=-1800×4×17%=-1224(元)
收回成本=8000×5+1800×4=47200(元)
(3)B企业采取经销加工方式
应纳增值税额=12000×4×17%-500=7660(元)
收益额=12000×4-5×8000-7660=340(元)
(4)B企业采取来料加工方式
应纳增值税额=1800×4×17%-500=724(元)
收益额=1800×4-724=6476(元)
因此,从收益额(收回成本)和增值税税负综合角度考虑,A、B企业选择来料加工方式较为合适。
案例5-8
某生产性集团公司本月出口销售额为500万元,产品成本(不考虑工资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为200万元,进项税额为34万元,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5%。该集团公司可以采用以下方案办理出口及退税。
方案1:该公司所属的生产出口产品的工厂采取非独立核算形式,集团公司自营出口产品,出口退税采用“免、抵、退”税办法。
方案2:该集团公司设有独立的进出口公司,所有商品由集团公司委托其进出口公司出口,集团公司采用“免、抵、退”税办法。
方案3:该集团公司设有独立的进出口公司,按出口销售价格卖给进出口公司,由进出口公司报关并申请退税。
方案四:该集团公司设有独立的进出口公司,所有出口商品由集团公司按成本价卖给进出口公司,由进出口公司报关并申请退税。
分析要求:比较上述四种方案哪种税负最轻?
案例5-8解题思路:采用第一种即自营出口方式,该集团公司本月应纳税额为:
500×(17%-15%)-34=-24(万元)
即应退税额为24万元。如果计算结果为正数,则为应纳税额。
采用第二种即委托出口方式,该集团公司应纳税额的计算结果与第一种方式相同。
采取第三种即买断方式,该集团公司将商品卖给其独立的进出口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缴纳增值税。应纳税额为:
500×17%-34=816(万元)
其独立的进出口公司应退税额为:
500×15%=75(万元)
该集团公司实际可获得退税额为其独立的进出口公司的退税额与集团已缴税额之差,即:
75-51=24(万元)
从计算结果看,第三种退税方式退税额与前两种方式相同,但是,第三种方式下,该集团公司缴纳增值税的同时,还要按应纳增值税的7%和3%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而这一部分并不退税,实际上增加了税负。
第四种方式也是买断方式,但利用了转让定价。该集团公司应纳税额为:
200×17%-34=0(万元)
其独立的进出口公司应退税额为:
500×15%=75(万元)
该集团公司实际可获得退税额为其独立的进出口公司的退税额与集团已缴税额之差,即75万元。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见,集团公司如果设有独立核算的进出口公司,集团可以采用转让定价方式进行税务筹划,选择出口方式时可用买断出口;如果不能利用转让定价,企业应改“买断出口”为“委托出口”,即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再销售给进出口公司,而是委托进出口公司办理出口。这样,可以将出口货物所含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减少整个集团公司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而不用等着国家予以的退税,缩短了出口货物在退税总过程和“先征后退方式带来的时间差,从而可以减少企业资金占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由于对出口货物不征增值税,出口企业就不必负担随之而缴纳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从而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另外,由于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在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中得到抵扣,是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兑现期提前,有助于企业加快资金周转。
第六章
消费税税务筹划
案例6-1
某日用化妆品厂,将生产的化妆品、护肤护发品、小工艺品等组成成套消费品销售。每套消费品由下列产品组成:化妆品包括一瓶香水120元、一瓶指甲油40元、一支口红60元;护肤护发品包括两瓶浴液100元、一瓶摩丝32元;化妆工具及小工艺品10元、塑料包装盒5元。化妆品消费税税率为30%,上述价格均不含税。
分析要求:从税务筹划角度,分析企业采用成套销售是否有利?
案例6-1解题思路::
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成套”消费品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销售成套消费品,不仅可以扩大生产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而且能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税法规定,纳税人兼营非应征消费税货物,应当分别核算不同货物的销售额或销售数量,未分别核算的,非应征消费税货物一并计缴消费税。习惯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品,都采取“先包装后销售”的方式进行,如果改成“先销售后包装”方式,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消费税税负,而且增值税税负仍然保持不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述产品采取“先销售后包装”方式,但在账务上未分别核算其销售额,则税务部门仍按照30%的最高税率对所有产品缴纳消费税。
税负比较:
成套销售应交消费税:
(120+40+60+100+32+10+5)×30%=110.1(元)
如果改成“先销售后包装”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消费税税负:
(120+40+60)×30%=66(元)
可见,如果改成“先销售后包装”方式,每套化妆品消费税税负降低44.1元,而且增值税税负仍然保持不变。
因此,企业从事消费税的兼营业务时,能单独核算,最好单独核算,没有必要成套销售的,最好单独销售,尽量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案例6-2
长江公司委托黄河公司将一批价值160万元的原料加工成甲半成品,加工费120万元。长江公司将甲半成品收回后继续加工成乙产成品,发生加工成本152万元。该批产品售价1
120万元。甲半成品消费税税率为30%,乙产成品消费税率40%。如果长江公司将购入的原料自行加工成乙产成品,加工成本共计280万元。
分析要求:企业应选择哪种加工方式更有利?
案例6-2解题思路::
应税消费品委托加工与自行加工税负有差异,在进行消费税筹划时,纳税人应事先测算哪一种方式税负较轻。在计算消费税的同时,还应计算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它与加工方式无关,这里不予涉及。
委托加工方式下:
(1)长江公司向黄河公司支付加工费的同时,向受托方支付其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160+120)÷(1-30%)=400(万元)
应缴消费税=400×30%=120(万元)
(2)长江公司销售产品后,应缴消费税:
1120×40%—120=328(万元)
自行加工方式下:
长江公司应缴消费税=1120×40%=448(万元)。
可见,在各相关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自行加工方式比委托加工方式的税负重120万元。
第七章
营业税税务筹划
案例7-1
A、B双方拟合作建房,A提供土地使用权,B提供资金。两企业在合同中约定,房屋建好后双方均分。该房屋的价值共计2
000万元。
分析要求:该项业务合作双方应如何进行税务筹划?
案例7-1解题思路::合作建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物易物”方式,即双方以各自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相互交换。另一种方式是成立“合营企业”方式,即双方分别以土地使用权和货币资金入股,成立合营企业,合作建房。两种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纳税义务,纳税人便有了筹划的机会。
本案例中,A企业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而拥有了部分新建房屋的所有权,产生了转让无形资产的应税行为,其营业额为1000万元。
B企业以转让部分房屋所有权为代价换取部分土地的使用权,发生了销售不动产的应税行为,其营业额为1000万元。
则A、B企业分别应缴纳营业税税额为:1000×5%=50(万元),双方合计总税负100万元。
如果A、B双方分别以土地使用权和货币资金入股成立合营企业,合作建房,房屋建成后,双方采取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分配方式,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风险的行为,不征营业税。对投资方向合营企业提供的土地使用权,视为投资入股,对其不征营业税;合营企业对外销售房屋取得的收入按销售不动产征税;对双方分得房屋作为投资利润(缴纳所得税),不征营业税。
经过筹划,A、B合营企业在建房环节减少了100万元的营业税税负。
案例7-2
某建筑公司欲承接一项建筑安装工程,总造价6
500万元,其中所安装设备的价款700万元。
分析要求:在承接该业务之前,企业应如何进行税务筹划?
案例7-2解题思路::从事安装工程作业,凡所安装的设备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产值的,营业额包括设备价款。这就要求建筑安装企业在从事安装工程作业时,应尽量不将设备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产值,可由建设单位提供机器设备,建筑安装企业只负责安装,取得的只是安装费收入,使得营业额中不包括所安装设备价款,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如果该公司与对方签订的合同把安装设备的价款作为建筑安装工程产值,将按营业税的政策规定缴纳“建筑业”营业税为:
6500×3%=195(万元)
如果该公司只与对方签订除设备价款之外的建筑工程合同,则应交的营业税为:
(6500-700)×3%=174(万元)
后一种方式,公司少缴营业税21万元,该公司只应与对方签订不含设备价款的建筑安装合同。
案例7-3
中原公司主营建筑工程施工业务,兼营建筑材料批发。2002年承接某单位建造楼房工程。双方议定采用包工包料方式,工程总造价为
000万元。建造楼房使用的建筑材料实际进价为2
250万元,市场价为2
500万元。
分析要求:中原公司应如何进行税务筹划?
案例7-3解题思路::
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的纳税人,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计税依据均应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按照这一规定,纳税人在确定营业额时,一方面应注意建筑、修缮、装饰工程所用材料物资和动力应包括在营业额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控制工程原料的预算开支,降低价款;一物多用,提供原材料及其他物资的使用效率。运用合法手段减少应计税营业额,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本案例中,如果采取包工不包料方式,工程所需材料由建设单位购买,材料价款为2500万元。如果工程所需原材料由施工方购买,即采取包工包料方式,中原公司可以利用自己熟悉建材市场的优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较低价格购买所需原材料,材料价款2250万元。
包工不包料方式下,工程承包金额与原材料费合计为
5500万元,中原公司应纳营业税额为:(3000+2500)×3%=165(万元)
包工包料方式下,工程承包金额(承包价和材料费合计)为5250万元,则中原公司应纳营业税为:5250×3%=157.5(万元)
可见,采取包工包料方式中原公司可少交营业税7.5万元。
案例7-4
甲公司为商品流通企业(一般纳税人),兼营融资租赁业务(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2003年1月份,甲公司按照乙公司所要求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条件购入一台大型设备,取得的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是500万元,增值税额85万元,该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营业税率5%,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税率7%、教育费附加3%)。
方案1:租期10年,租赁期满后,设备的所有权归乙公司,租金总额1
000万元,乙公司于每年年初支付租金100万元。
方案2:租期8年,租赁期满,甲公司将设备收回,假定收回设备的可变现净值为200万元。租金总额800万元,乙公司于每年年初支付租金100万元。
分析要求:该企业选择哪种方案可以降低营业税税负?
案例7-4解题思路::对于融资租赁要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应缴纳的流转税税种。按税法规定,“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无论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是否转让给承租方,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缴纳营业税,不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租赁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缴纳增值税,不缴纳营业税;租赁货物的所有权未转让给承租方,缴纳营业税,不缴纳增值税。”
本案例中,根据方案1,租赁期满后,设备的所有权转让,按规定应缴纳增值税,不征营业税。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按规定,该设备的进项税额应允许抵扣。
甲公司应纳增值税=1
000÷(1+17%)×17%-85=60.30(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60.30×(7%+3%)=6.03(万元)
由于缴纳增值税的融资租赁业务实质上只是一种购销业务,应按照购销合同缴纳万分之三的印花税。
应纳印花税:1
000×3÷10
000=0.30(万元)
甲公司获利=1
000÷(1+17%)-500-
6.03-0.30=348.37(万元)
对方案2,按规定应缴纳营业税,不征增值税。
按照规定,融资租赁业务,以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减去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收回残值:585÷10×2=117(万元)
应纳营业税额=(800+117-585)×5%=16.60(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16.60×(7%+3%)=1.66(万元)
按照现行税法的规定,对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的融资租赁业务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应按借款合同缴纳印花税,对其他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不征印花税。
8年后,甲公司获利应该是:
800+200-585-16.60-1.66=396.74(万元)
可见,选择第二种方案税负轻,获利高。
事实上,由于科技的进步,设备的老化,客观上会使收回设备的变现值远远低于设备的理论“剩余”价值,因此,在选择租赁方式时,应当通过寻找在企业获利相同情况下设备残值的可变现净值临界点来确定。
假定收回残值的可变现净值为x,令800+x-585-16.60-1.66=348.37(万元)
解得,x=151.63(万元)
当收回残值的可变现净值超过151.63万元时,甲公司应选择方案2,反之则应选择方案1。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将以上两套租赁方案与承租方分别洽谈,按照对方提供的条件,结合预计可收回设备残值的可变现净值,然后再计算税负的高低来比较其优劣。此外,对上述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情况,由于企业的进项税额可一次性抵扣,而计算销项税额则按年分别计算,是否考虑时间价值因素,应根据各个企业的应纳增值税的不同情况而定。在进行筹划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综合考虑与之相关的各个因素,最终作出合理选择。
第八章
关税税务筹划
案例8-1
某钢铁企业急需进口一批矿石,在可供选择的进货渠道中有两个国家:一是澳大利亚,一是加拿大。如果进口需求为20万吨,从澳大利亚进口优质高品位矿石,其价格为20美元/吨,运费20万美元;若从加拿大进口较低品位的矿石,价格为19美元/吨,由于其航程是澳大利亚的两倍,运费及其杂费为55万美元。该矿石的进口关税税率为30%。
分析要求:该钢铁企业应从哪一国家进口矿石?
案例8-1解题思路
从澳大利亚进口矿石的应纳关税:
完税价格=200000*20+200000=4200000(美元)
应纳关税额=4200000*30%=1260000(美元)
从加拿大进口矿石的应纳关税:
完税价格=200000*19+550000=4350000(美元)
应纳关税额=4350000*30%=1305000(美元)
因此,该钢铁企业应从澳大利亚进口矿石,一方面降低了购进价款150000美元,另一方面节减了应纳关税额45000美元。
案例8-2
某外贸进出口企业主要从事进口某国际知名品牌洗衣机的销售,年销售量为10
000台,每台国内的销售价格为5
000元,进口完税价格为3
000元,假定适用进口环节的关税税率为20%,增值税率为17%。该企业管理层提出议案:在取得该品牌洗衣机厂商的同意和技术协作的情况下,进口该品牌洗衣机的电路板和发动机,进口完税价格为整机价格的60%,假定适用进口环节的关税税率为15%。其他配件委托国内技术先进的企业加工,并完成整机组装,所发生的成本费用为进口完税价格的50%,购进配件及劳务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分析要求:该管理层议案的经济可行性。
案例8-2解题思路
直接购进整机的税负与收益:
应纳关税额=1*3000*20%=600(万元)
应纳增值税额=(1*3000+600)*17%=612(万元)
收益额=1*5000-1*3000-600-612=788(万元)
购进部件及其组装的税负与收益:
应纳关税额=1*3000*60%*15%=270(万元)
应纳增值税额=(1*3000*60%+270)*17%=351.90(万元)
国内组装的应纳增值税=1*3000*50%*17%=255(万元)
收益额=1*5000-1*3000*60%-270-351.99-1*3000*50%-255=823.01(万元)
因此,作为管理层应当选择从国外购进部件并在国内组装方式,虽然购进成本比整机方式上升300万元,但支付的税额比整机方式下降了335.01万元,降低的税负抵减购进成本的上升后,增加收益额35.01万元。
第九章
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案例9-1
某企业在2004年先后进同样数量的货物两批,进价分别是400万元和600万元。2005年和2006年各售出一半,售价均为75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3%。
分析要求:纳税人如何利用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税务筹划?
答案要点:
(1)
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纳税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
如果2005年企业是正常纳税期,应使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缩小,存货计价适宜采用后进先出法。
则:企业2005年所得税额=(750-600)×33%=49.5(万元)
企业2006年所得税额=(750-400)×33%=115.5(万元)
(3)
如果2005年企业是免税优惠期,应使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扩大,以充分享受所得税减免优惠。存货计价适宜采用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下可以免税115.5万元,后进先出法下只能免税49.5万元。
案例9-2
设在深圳的某生产性中外合资企业,1999年9月13日成立,经营期15年。中外双方各持股50%。2000年开始生产,同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公司2000至2005年的税后利润均未分配,金额分别是800万元、1
200万元、1
000万元、1
300万元、1
500万元、4
600万元。2006年,外国投资者决定从历年税后的未分配利润中拿出1
500万元进行再投资。外国投资者按期申请退税,并提供有关证明。地方所得税免征。
分析要求:为该外商投资者筹划几种再投资方案,并分析哪种方案最节省税款。
答案要点:
依据有关规定,该合资企业所得税税率15%,自获利起享受“两免三减半”。再投资的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退税率100%。
年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外商当年
分配利润额
(万元)
400
600
500
650
750
2300
假如外国投资者未能提供再投资利润所属的证明,税局就按照外国投资者再投资前的企业未分配利润中属于外商的部分,从最早2000年开始推算。
1500万元的再投资利润所属分别是:2000年:400万元;2001年600万元;2002年500万元。据此计算再投资退税额。但是因为2000年、2001年属于免税期未缴纳所得税,故不需退税。2002年属于减半纳税期。
再投资退税额=500÷{1-7.5%}×7.5%×100%
=40.54(万元)
(2)假如投资者能提供再投资利润属于2002-2004年获得的,因为均按照15%征税,就可以多退税。
再投资退税额=1500÷{1-7.5%}×7.5%×100%=121.62(万元)
方案二比方案一多享受再投资退税额81.08万元。
案例9-3
国内某企业甲出资500万元与某一从事制药工业的经营期12年的外商投资企业乙进行联营。乙企业1995年开始获利,且当年开始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乙企业1999年、2000年、2001年均盈利。甲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乙企业所在地区的企业所得税税率30%,地方所得税全免。2003年、2004年,甲每年从乙企业分回利润90万元。
分析要求: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税务筹划,以减轻纳税负担?
答案要点:
(1)由于2003年是乙企业的减半纳税,实际适用所得税税率为15%。按规定,其享受的优惠的部分应视同已经缴纳。因此,当甲企业得到从乙分来的90万元利润时,尽管该部分利润在乙企业仅缴纳了15%、15.88万元的所得税,在甲要缴纳30%的所得税,但甲企业享受了22.69万元的税收饶让优惠。
(2)2004年乙企业不再享受税收优惠,按正常税率纳税,实际适用税率是30%,企业实际纳税38.57万元,在A却要缴纳42.43万元的所得税。由于享受地方所得税减免的优惠,勿需补税,但只能享受3.86万元的税收饶让。
投资方企业选择处于减免税优惠期或得到特殊税收优惠的联营企业进行投资,分回利润时,可享受税收饶让优惠。
案例9-4
某公司是2000年成立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开业后经营状况良好,公司决定于2004年新上一个生产线并对企业进行相关的技术改造。在拟投资的新项目中,公司拟花费1
200万元购买某设备。公司的盈利情况如下表所示(假定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总额相同、地方所得税全免)
公司盈利情况
单位:万元
年
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税前利润
400
600
200
600
分析要求:企业如何利用购买设备进行税务筹划?
答案要点:
(1)购买国产设备
因为公司从2000年开始盈利,则2000年、2001年公司免缴所得税,2002年-2004年减半缴纳所得税。
公司2004年应纳所得税=1200×30%×50%=180(万元)
公司2005年应纳所得税=1600×30%=480(万元)
按照规定,允许公司将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加的所得税额中抵扣设备购置款底40%。因此,企业若选择2005年购买国产设备,480万元的设备购置款可从2005年比2004年新增加的300万元所得税中抵扣,余额可从2005年开始的五年内用当年比设备购置前一年新增加的所得税额中抵扣。
则,公司2005年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为180万元。
(2)假如公司购买国外设备,2005年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480万元。
第十章
其他税税务筹划
案例10-1
某房地产开发企业,2005年商品房销售收入为10
000万元,其中普通住宅的销售额为6
000万元,豪华住宅的销售额为4
000万元。税法规定的可扣除项目金额为5
600万元,其中普通住宅的可扣除项目金额为3
000万元,豪华住宅的可扣除项目金额为2
600万元。
分析要求:该企业应该如何对此进行税务筹划,以使土地增值税的纳税负担最小化。
答案要点:
(1)不分开核算时,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的比例:
(10000-5600)÷5600=78.57%
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10000-5600)×40%-5600×5%=1480(万元)
(2)分开核算时,普通住宅:增值率=(6000-3000)÷3000=100%
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6000-3000)×40%-3000×5%=1050(万元)
豪华住宅:增值率=(4000-2600)÷2600=53.85%
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4000-2600)×40%-2600×5%=430(万元)
通过计算发现,发现分开核算和不分开核算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相同。原因在于:普通标准住宅的增值率为100%,超过20%,还得缴纳土地增值税。进一步筹划的关键就是通过适当减少销售收入使普通住宅的增值率控制在20%以内。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可以免缴土地增值税,二是降低房价或提高房屋质量、改善房屋的配套设施等,在激烈的销售战中取得优势。
案例10-2
朱先生在武汉市有一套私人住宅,市价80万元,扣除项目金额25万元。已经居住满三年零九个月。这时因工作调动,需要出售其原有住房。
分析要求:朱先生售房的时间有几种选择,应该何时售出才可能减轻缴纳土地增值税的义务?
答案要点:朱先生至少可以选择两种时点转让住房:
(1)现在出售。
增值额
=
80-25=55(万元)
增值额与扣除项目金额的比例
=
55/25×100%=220%
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
=(55×60%-25×35%)×50%=12.125(万元)
(2)一年零三个月后出售。朱先生的住房已经住满五年,在其出售时可享受免缴土地增值税的优惠。即其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为零。
显然,如果朱先生现在马上出售该住房,就只能享受减半缴纳土地增值税的优惠。如果再等一年零三个月出售该套住房,便可以免缴土地增值税,可以使得朱先生减少12.125万元的纳税义务。
案例10-3
双嘉门窗厂与某建筑安装企业签立了一份加工承揽合同。合同规定:双嘉门窗厂受安居建筑安装公司委托,负责加工总价值40万元的铝合金门窗,加工所需原材料由双嘉门窗厂提供。双嘉门窗厂共收取加工费及原材料费共计25万元。双嘉门窗厂提供零配件,价值10万元。
分析要求:双嘉门窗厂应该如何进行税务筹划,以尽量减轻印花税的纳税负担?
答案要点:
(1)未分开核算时,双嘉门窗厂交印花税为:
应纳税额
=
(25+10)
×
0.5‰
=
0.0175(万元)
(2)分开核算时
如果合同中将双嘉门窗厂所提供的加工费金额与原材料金额分别核算,则能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如,收取费用25万元,列明其中加工费为10万元,原材料费为15万元。
则振兴铝合金门窗厂交印花税为:
应纳税额
=
(10×0.5‰)
+(15×0.3‰)+(10×0.5‰)
=0.0145(万元)。
由于分开核算,企业少纳税30元。
案例10-4
某煤矿2005年6月与铁道部门签订运输合同,合同所载运输费及保管费共计350万元。货物运输合同的税率为0.05%,仓储保管合同的税率为0.1%。
分析要求:该煤矿应该如何就缴纳印花税进行筹划,可以减少多少税额?
答案要点:
(1)未分开核算时,因未分开记载金额,应按税率高的计税贴花,即按0.1%税率计算应贴印花。
应纳印花税税额
=
350
×
0.1%
=
0.35(万元)
(2)分开核算时,假定运输合同列明,含货物运输费300万元,仓储保管费50万元。则:
应纳印花税税额=(300
×
0.05%)+(50×0.1%)=0.2(万元)
企业通过简单的税务筹划,使得订立合同的双方均节省1500元税款。
案例10-5
赵先生在儿子结婚时准备送其一套住房。一种方案是赠其现金40万元,让他自行购买一套110∽130平方米的新房;二是把一套市价30万元的现房赠送给他儿子,但是,在是否办理房产证转移手续上犹豫。契税的适用税率是5%。
分析要求:请为赵先生出谋划策,以最大限度减轻其交纳契税的负担。
答案要点:
赵先生赠送市价一套30万元住房,适用5%的税率缴纳契税,则该男士或其女儿要支付的契税税额为:
应纳税额
=
×
5%=1.5(万元)
假如并不办理房产转移手续,则就可以节省1.5万元的税款。
第五篇: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
关于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税务筹划已经成为企业合法、合理降低税负、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对我国建筑安装企业来说,如何使税务筹划方案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已成为现代建筑安装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从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概述出发,分析了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建筑安装;税务筹划;实务
税务筹划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财务管理活动,在建筑安装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建筑安装企业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通过筹资、资金管理等活动来提高企业财务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税务筹划是一门集税收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它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管在某些场合与政府政策有些不一致,但其是在法的合理性上对建筑安装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财务活动进行科学性的筹划,以让企业尽量少交税,减轻企业税负,为企业节约资金,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本文主要立足于建筑安装企业的税务环境,通过多视角挖掘建筑安装企业各财务活动过程中的税务筹划空间及关注点,旨在为建筑安装企业提供有效、具有实践意义的税务筹划思路。
一、企业税务筹划的内涵
税务筹划是指在不违法国家现行税法的前提下,在纳税之前,企业为减轻税负,实现企业财务目标而进行的对一系列财务活动的谋划和安排。根据相关学者对税务筹划的划分,税务筹划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将收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将收入从一个口袋转入另一个口袋;将收入从一个纳税期间转移到另一个纳税期间。而对于上述三种类型的税务筹划,最终归结于税务筹划基本方法在具体形式下的运用,而在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企业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包括:一是税务优惠筹划,即利用国家相关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进行税务筹划操作,这种方法符合法律本意,既有利于纳税人节约成本,同时也对国家有利,具有零风险的特点。二是税务弹性筹划,税务筹划的基本便是利用税率的弹性和征收征管执法中的弹性,具体可在税率、税额幅度、优惠幅度等上进行操作。三是临界点筹划,我国企业普遍利用相关临界点,如税率分级、优惠分等进行税务筹划,如税率跳跃临界点规避筹划。
建筑安装企业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和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其基本任务是完成合同规定的各类任务,按照合同规定,按时按量的提供建筑物或者相关设施,并获取应有的利润。建筑安装企业的经营特点主要包括:施工周期长,项目多,工程设计收入与施工收入经常捆绑在一起。实际业务中,建筑安装企业主要会涉及到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务问题,建筑安装企业应在综合考虑自身行业特点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等方面的税务筹划,以最大限度节税增收,实现企业资金最佳分配原则,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二、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首先,税务筹划有助于降低建筑安装企业的税负。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房地产业的一个重要市场主体,追求自身经济利润最大化是其最终目标,即实现企业总收入与总成本差额的最大化,这也就必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将减轻税负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建筑安装企业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机电安装等施工生产的企业,其工作内容可分为建筑、安装、修缮和装饰等任务,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建筑安装
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税负,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城市建设维护税等等,在当前严格的宏观调控措施下,建筑安装企业通过科学、合理、合法的税务筹划,有助于通过合理选择纳税时间或适用的税率帮助企业降低税负,提高资金利用率,进而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资回报率。
其次,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建筑安装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涉及范围较广,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有利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投资行为合法、合理,有利于其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同时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纳税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即税务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有利于降低企业税负,改善企业资金流,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目标。另外,建筑安装企业为实现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通常会聘请外部专业人才来对企业的财会活动进行合理的规范,对当前管理过于分散的建筑安装企业来说,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会计核算质量,有利于建筑安装企业加强自身财务核算管理活动。再次,有助于增强建筑安装企业合法纳税意识,增强税收零风险。税务筹划与偷税、漏税存在本质的区别,偷税、漏税是在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而税务筹划是利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行业政策来为企业减轻税负,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合理合法的税务筹划是建筑安装企业实现税收零风险的基础,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建筑安装企业合法纳税意识,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名誉和商誉,为企业树立优秀的形象,创立自己的品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的可行性
首先,当前税务筹划的法制环境良好。完善的税收政策有利于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对建筑安装行业来说,不同地区和不同的施工项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等均有不同的规定,总体来看,建筑安装行业的相关税收环境已日趋完善。一方面完善的税收环境有效遏制了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另一方面随着建筑安装业各种税种的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明确,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对税率高低的规定来实现经济导向作用,即税收法律的详尽化为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提供了可行的契机,使得建筑安装企业的税务筹划变得有章可循,大大降低了企业税务筹划活动执行过程中的阻力。
其次,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空间大。由于建筑安装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具有范围广、投资大、周期长等特点,企业具有很多机会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调整来避开税收方面的限制,达到国家鼓励的标准。一方面,建筑安装企业可以利用周期长的特点,分析不同的税务筹划效果,合理分配自身资金,选择最好的税务筹划方案,或是利用自身业务范围涉及广,经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等特点,可以利用不同地区的税收差异,做好税务筹划安排,或是利用行业内清晰的政策导向,对自身业务活动做适当调整,以减轻企业税负;另一方面,建筑安装企业可以利用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之间的差异,选择最佳的税务筹划方案,节约企业税收成本。
三、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实务
(一)营业税纳税筹划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建设方提供的材料需计入营业税征收范围,而建设方提供设备则应剔除在建筑安装企业的征税范围外。以A公司为例,A公司能够自产设备,因此自产的工程用设备缴纳增值税后,无需缴纳安装工程的营业税费,这样筹划时避免了设备产值的重复纳税,同时由于A公司具备自产货物能力,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调整货物与劳务的价款,更能进一步减轻税负。例如A公司获得一份设备安装合同,总价为1200万元,其中设备价值为800万元,安装价格为400万元,则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我公司应缴纳增值税=[800/(1+17%)×17%]=116.24万元,应缴纳营业税=400×3%=12万元,合计增值税与营业税总额=116.24+12=128.24万元。如果不是自产设备用于安装,则应缴纳增值税=[800/
(1+17%)×17%]=116.24万元,应缴纳营业税=1200×3%=36万元,合计增值税与营业税总额=116.24+36=152.24万元。第一种情况相对于第二种情况所减少的营业税金额应为自产设备价值不用重复缴纳营业税部分,800*3%=24万元,即第一种情况比第二种情况节省营业税24万元。同时,对于设备不是自产的情况,建筑安装企业的税务筹划通常分为两种:一是成立设备销售公司,通过销售公司将设备等卖给对方,则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提供安装服务,同时缴纳营业税,这种情况下税务筹划的具体做法与有自产设备的筹划一样,但如果自购设备进行安装,这样既抵扣不了进项税,同时也需要征收设备安装税。二是让对方自购设备,企业只负责提供安装服务,这样企业只需缴纳营业税,就不需要再缴纳设备部分的营业税了。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由于建筑安装企业存在经营范围广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建筑安装企业普遍存在对于已代征的企业所得税是否纳入计税,以及税企争议和地方税源的争夺等问题,建筑安装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和营业税纳税地点的不一致给企业的税收缴纳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外市工程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无法及时掌握纳税人的企业基本信息以及所得税缴纳情况,这便为外地工程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了种种就地代征或预征企业所得税的理由。因此,建筑安装企业在营业税纳税地点所在地外的地方施工时,应向其主管主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证明》,并请税局出具经营管理所得由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征收所得税相关证明。或按国税函[2010]156号文件,预征0.2%企业所得税,做好与项目地地方税务局的沟通,避免了重复计算企业所得税。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建筑安装企业具有施工周期长的特点,且受季节影响较大,其职工的工资发放与一般单位不一样,比如有的单位淡季往往只是发放生活补贴而不发放工资,即建筑安装企业员工的淡季的职工薪酬并未达到法定的税收扣除标准。同时,随着工程的竣工,员工绩效奖金就会被纳入当月工资,总体来看,员工工资在不同的季度里失衡现象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年终奖金可采用月奖按比例控制发放的方法,此时的节税效果最佳,这是因为一方面将部分奖金每月作为月奖发放可以降低年终奖适用税率,且比全年一次性发放更能降低企业税负,另一方面,部分奖金作为月奖发放可以平衡职工工资,避免奖金多发的季度里增加职工的个人所得税或是在淡季企业员工只能拿生活补贴的窘境,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总之,科学的税务筹划,对于降低企业的财税风险,提高建筑安装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乃至促进整个建筑安装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如何使税务筹划方案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已成为现代建筑安装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剑.建筑安装企业涉税风险探讨[J].企业研究,2012(4).2.鲁春义.建筑安装企业流转税纳税筹划[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9).3.岳卉媛.论施工企业税收筹划[J].现代商贸工业,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