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导读(下)

时间:2019-05-12 11:2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子》导读(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子》导读(下)》。

第一篇:《老子》导读(下)

本科“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之二

《老子》导读(下)

自然、无为:

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五十七章

„„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①。”

①今本多作“我无欲而民自朴”。王弼注谓“上之所欲,民从之速也。我之所欲唯无欲,而民亦无欲自朴也。”

虚、静;有、无:

十六章

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

[高明注]“虚”者无欲,“静”者无为,此乃道家最基本得修养。“极”与“笃”是指心灵修炼之最高状态,即所谓极度和顶点。苏辙云:“致虚不极,则‘有’未亡也;守静不笃,则‘动’未亡也。„„不极不笃,而则虚静之用,难已。虚极静笃,以观万物之变,然后不为变之所乱,知凡作之未有不复也。”

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十一章

三十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柔弱、不争:

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者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八章

8.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8.2故几于道矣。

[王弼注] 8.1人恶卑也。8.2道无水有,故曰几也。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社会、政治、人生:

十八章

大道废,安有仁义。智慧出,安有大伪。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有贞臣。

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

[按]楚简文字差异较大,作:(甲1、2简)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虑,民复季子。三言以为史不足,或命之或乎豆;视索保仆,少私寡欲。

三十三章

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寿也。

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范应元注]鬼神,阴阳中之灵也。“鬼”,归也;“神”,伸也。„„圣人以道无为,而临天下,则阴阳和顺,其归于阴者,不伸于阳也。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争与①,故天下莫能与争。

[参照]第七章:“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 ①今本多作“以其不争”或“不以其争”。楚简作“以其不争也”。帛书甲本作“非以其无争与”。乙本作“不以其无争与”。傅弈本作“不以其不争”。敦煌壬本作“非以其不争”。

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今捨其慈,且勇,捨其俭,且广,捨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俞樾注]„„至“故能”下有“为”字,则当从之。盖“成器”二字相连为文。„„成国,大国也。成县,大县也。成器,大器也。成器、神器(重器),二者并以天下言。质言之,则止是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天下长耳。(转引自高明,页162)

[高明注]“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建,建立;如,则也;垣,《释名·释宫室》:“垣,援也。人可以依阻以为援卫也。”

七十七章

天之道,犹张弓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高明注]“取奉于天”即“取法于天”。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八十章

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①而不用;使民重死而远徙②。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

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按]帛书此章在今本六十六章后。

①高明注云:“十”乃十倍,“百”乃百倍。指相当于十倍百倍人工之器。非如俞樾独谓兵器也。②今本作“不远徙”,遂州本作“而不徙”。帛书甲乙本均作“而远徙”。高明加以辨正,云:“远”,此处为动词,有“疏”、“离”之义。《国语周语》:“将有远志。”《晋语》:“诸侯远己。”《论语·学而》:“远耻辱也。”帛书乙本:“不远其甾重。”甲本作“不离其甾重”。“远”、“离”二字互用。故“远徙”当为离别迁徙,避免流动。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按]帛书此章继前章后,为六十八章。今本多作“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或“善言不辩,辩言不善”,且在“知者不博”前。

三、选读书目:

1、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2、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刘笑敢《老子古今——五种对勘与析评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德]瓦格纳《王弼〈老子注〉研究》(上,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5、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本),中华书局,2009

四、复习题

1、关于老子、《老子》的常识(见课件)

2、《老子》译释(具体篇章见课件所选)

3、结合《老子》具体文本,理解“道”、“德”、“自然”、“无为”、“虚”、“静”、“有”、“无”“柔弱”、“不争”等思想。(文本见课件所选)

第二篇:《老子》导读(上)

本科“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之二

《老子》导读(上)

一、关于老子、《老子》

(一)老子

《史记·老子列传》: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耼,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

老子,隐君子也。

„„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几种看法:

1、老聃在孔子(前551—前479)前,《老子》是老聃遗说的发挥。(胡适、马叙伦、唐兰、郭沫若、高亨等)

2、老子是战国时代人,或说战国初,或说末。(梁启超、冯友兰、罗根泽、范文澜、侯外庐等)

3、《老子》成书于秦汉之际。(顾颉刚等)

4、老莱子、太史儋、老聃、詹何、李耳、老彭

见《古史辨》第四、六册。

(二)《老子》

1、成书时代:

1973年12月,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三号墓中出土了两种《老子》写本,分别称为甲本、乙本。据考证,马王堆汉墓的三号墓葬于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从字体、避讳等迹象看,甲本抄写年代是战国末期。乙本大约抄写在汉文帝之前。

1993年10月,在湖北荆门附近的郭店出土了一座战国(前475——前221)时期的墓葬,墓葬中有竹简《老子》,整理者据简形、字迹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组,三组共三十二个章节,约为今本的五分之二。据推断,郭店一号墓不会晚于公元前三百年。竹简的制作抄写更早,简文的著作年代则还要早。所以,《老子》在战国初期就应该存在了。

2、版本的流传:

郭店楚简《老子》

1)楚简乙3、4简: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马王堆乙: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云,„„

傅弈本第48章: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2)楚简甲1、2简: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帛书甲乙本:绝声弃知,民利百负;绝仁弃义,民复畜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傅弈本第19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马王堆帛书《老子》

(甲本)道生之、畜之、长之、遂(育)之、亭□、□□、□□、□□。

(乙本)道生之、畜之、长之、□□、□之、亭之、毒之、养之、复(覆)之。傅弈本51: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河上公及其他版本: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王弼《道德真经注》

(Rudolf G.Wagner:“On WANG BI’Commentary Of LAO ZI”)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

傅弈《道德经古本篇》

范应元《老子道德古本集注》

(三)道家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二、《老子》选读

道:

一章

1.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2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王弼注]1.1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1.2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

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也,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德: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①)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

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①今本多出此句,帛书甲乙本均无。

[高明注]此章讲以道观察德、仁、义、礼四者之不同层次,而以德为上,其次仁,再次义,最次礼。四者递相差次,每况愈下,且相继而生。以“无为而无以为”、“为之而无以为”、“为之而有以为”、“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为德仁义礼之间德差距。

第三篇:老子 中国哲学经典导读

单选题

(19/20 分数)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

A.司马B.礼官

C.祭司

D.史官 D.史官B.恭宽敏惠

C.清虚卑弱 C.清虚卑弱正确D.水不与其他事物争地

5.“大国者下流”一文中,“下流”的含义是

A.指地位微贱的人游正确D.天之道,利而不害

7.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所体现出的道家智慧是 A.为而不争弱胜刚强 B.上善若水C.哀兵必胜 C.哀兵必胜正确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韵之离骚”

9.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

A.怀疑论正确

10.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错误的是

A.有所不为B.不妄为

C.不作为 C.不作为

C.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中国

D.“史家之绝唱,无11.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A.善利万物而不争正确

12.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

A.《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D.《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13.动善时的正确意思是

A.海水宽广、清澈

B.水给予人好处、利益的同时给人以尊严

D.水能容纳万物

C.水善于掌握机会 C.水善于掌握机会15.下列与“反者道之动”无关的词语是

A.大巧若拙希声

16.以下关于儒道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魏晋时期以道家为末流 A魏晋时期以道家为末流正确

D.大音求治国方略 B道家追求精神境界,道教追求治国方略正确C好的政府应该公平

D好的政府应该清廉

B政善治就是政清如水19.下列对《道德经》中的“道”和“德”解释正确的是

A“道”就是讲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规则 A“道”就是讲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规则正确地上

水至清尽美 从一勺至千里 B水至清尽美 从

D冬季来临水化作雪覆盖在大

C时行时止 利人利物

第四篇:七年级下名著导读练习

七年级(下)名著阅读专项练习题

一.填空

1、《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________ 》《__我的大学______ 》。

2、《童年》讲述的是_阿廖沙_______(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 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阿廖沙_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外祖母______,自私残暴的__外祖父______,贪婪恶毒的___舅舅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4.《童年》从一个孩子的角度,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使人在 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 善良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 悲剧氛围中感受到 战胜困难的巨大力量。

5.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 ________ ;这本书是《 ________ 》,这本书又译为《 ________ 》或《 ________ 》,被誉为“ ________ ”。本书的体裁是。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课文叫做《 ________ 》。本书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_______,全书充满了对。

二.问答题

1.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莎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

2.《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3个出来。举例:

3、请写出两部本学期你课外阅读过的名著的书名、作者、主人公。答:

名著题

(一)填空

1.高尔基《在人间》《我的大学》

2.阿廖沙 俄罗斯

3.阿廖沙 外祖母 外祖父 舅舅

4.黑暗 光明 邪恶 善良 冷酷无情 人性的光芒悲剧的氛围 人们战胜悲剧命运

5.法布尔《昆虫记》 《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昆虫的史诗”科普著作《绿色蝈蝈》 社会人生 生命的关爱之情

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二)问答题

1.原因:因为在她的成长中虽然有痛苦,有丑恶,有外祖父的自私残暴、舅舅的贪婪恶毒,但是她并没有沉沦堕落。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在她的身边也有良师益友,让她对生活有了积极的态度和反抗的精神。她在逆境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启示:对于我们来讲,大多数人都拥有幸福的童年,而有些人却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意志薄弱。我们应该好好利用现在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争取创造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

2.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

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3.略

第五篇:七(下)古诗词及名著导读

鲁教版七(下)古诗词及名著导读 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默写《诗四首》以及课外古诗词八首;

2、初步赏析古诗词,熟练掌握名著知识。

一、自主复习

(一)记忆性默写

1、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4、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长风万里送秋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二)理解性默写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4.《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5.《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6.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7.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8.诗中表达积极乐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诗中表达离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亥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见欢〉(李煜)

11.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出诗中还能表达朋友

间深情厚意的送别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登幽州台歌》中写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语句是:。

13.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表达真挚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春雨春草的“绝妙佳句”是:。

15.《登飞来峰》中说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或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同样意境)的语句是:。16.《清平乐·村居》中写清新秀丽农家生活环境的语句

是:。写小儿活泼可爱的情状的语句是:。

(三)名著填空

1、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次买车又_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_________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__。

2、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

《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3、祥子来自农村,他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同骆驼一般。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4、《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得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___________、孙悟空被封为_________、猪八戒封为____________、沙僧封为____________和白龙马封为____________。

(四)诗句赏析

1、《归田园居(其三)》

(1)“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答:“愿”就是指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快乐。

2、《使至塞上》

(1)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答: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烟”的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日”的柔和温暖。写出了塞外开阔鲜明、气势雄伟的独特风光。

3、《渡荆门送别》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真切地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诗歌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3)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答: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4)诗歌尾联抒写了诗人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的情感。

4、《游山西村》

(1)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二、课堂检测

(一)填空

1、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语句是:。

3、《送元二使安西》中以叙述的口吻、传情的动作表达真挚惜别之情的语句是:。

4、《宣州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既表现作者诗兴高远,感情豪壮,又表达诗人对美好的理想的追求的两句是:。

5、《相见欢》中常用来形容人的烦恼无法排遣,或形容某些事情难以解决,无可奈何的愁苦无法言说的语句是:,。

6、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7、《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

8、《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

9、“,长河落日圆”,这是唐朝诗人只身问边途中所做《》里的句子。

10、“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

镜。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首《渡荆门山送别》,抒发了诗人李白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山重水复疑无路,”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

12、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_________,百变猴头_________,憨厚老成_________,阿弥陀佛是_________。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13、《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_,大胆泼辣而有

点变态的______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_______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等等。

14、下面的对联各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①及时雨神行太保,黑旋风展浪里白条。《______________》②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______________》

(二)中考链接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5分)(连云港市2008年)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3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作业】

自主复习《与朱元思书》。

下载《老子》导读(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子》导读(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八年级下名著导读知识点(精选合集)

    知识有重量,但成就有光泽。有人感觉到知识的力量,但更多的人只看到成就的光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八年级下名著导读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八年级下名著导读......

    七年级下名著导读练习(精选五篇)

    七年级(下)名著阅读专项练习题 一.填空 1、《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________ 》《________ 》。 2、《童年》讲述的是________......

    《老子》读后感

    读《老子》有感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教三班蔡东 终于读完了《老子》了,当初选择读《老子》是因为我见它厚度比较薄,读起来应该比较快读完。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虽......

    老子读后感

    读《老子》有感 13秋英语1班 汪海媚 《老子》世称《道德经》,《老子道德经》等,它的作者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他是河南鹿邑县人,大约生活于战国春秋时期。 老子》已......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 学院:理学院年级:2012届姓名:张文承学号:2012326602066 我最近在名著导师的介绍下,读了《老子》。当然是附带注释的那种,原本的词汇太晦涩,容易产生误解。读完之后顿觉......

    《老子》心得体会

    《老子》与《庄子》 读《老子》心得体会 虽然《老子》只有短短五千字,但就像刘勰讲的那样“五千精要”,读《老子》,发现老子的思想是超越时代的,对他的思想人们历来争议颇多,各种......

    《老子》心得体会

    《老子》与《庄子》 读《老子》心得体会 虽然《老子》只有短短五千字,但就像刘勰讲的那样“五千精要”,读《老子》,发现老子的思想是超越时代的,对他的思想人们历来争议颇多,各种......

    《老子》心得体会

    《老子》与《庄子》 读《老子》心得体会 虽然《老子》只有短短五千字,但就像刘勰讲的那样“五千精要”,读《老子》,发现老子的思想是超越时代的,对他的思想人们历来争议颇多,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