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兴国——读《中国核武器实验纪实》有感
科技兴国——读《中国核武器实验纪实》有感
战争,这个词似乎离我们这一代人有些过于的遥远。即便是中国最近一次的对外战争距离现在也至少有30多年的光景了。但是战争这个词似乎离我们又是那么的近,真的很近。回顾我们这一代出生的开始到现在,地球上有哪一天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过战争的呢?战争毕竟是人类永恒的一个话题,而作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的一员,战争这个词万万不可从脑海之中淡去,要时刻有这战备的警惕。
决定战争的因素很多,例如:武器装备的先进性,作战思想的超前性,部队将士的士气程度等等。对于相对处于和平时期的中国,我相信将士的士气从未丢过。而作战思想则有待实战的检验,但是武器装备的进步是我们或多或少有目共睹的。从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处的小米加步枪到现在陆,海,空,天,信,电等各领域都能走在世界前列,与对手相抗衡,这种质的飞跃离不开时间的磨练,也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引领着武器装备的进步,而武器装备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大程度地标志了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在党的十八大后,新任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方针。其中,科技亦是能打胜仗这一方针的重要要素。回顾共和国历史上的六十四年,有过无数的科技人员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放弃了优越,放弃了家庭,挺身而出,投入保家卫国的国防科研之中。
六十八年前的八月十五日,日本法西斯在挨过两枚原子弹后,迫于对原子弹的恐惧而宣布无条件投降。其实不仅是日本,全世界都被核武器的巨大威力所震撼。但我们当时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却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决定战争胜利的是人民,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但同时敏锐的他也深深明白:核武器是一个国家必备的保护伞。正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在建国后,便立刻开始组织筹划核武器的研制实验工作,突破千难万阻,接回了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等一大批爱国科学家。初期,在苏联的帮助之下,完成了选址,地质勘测等前期基础工作。但其后,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做出了撕毁条约,撤走专家等违约的行为。这些都给我过核武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在这最困难的时期,中央并没有放弃对核武器发展的支持。相反,全国各地在中央的带领下更加支持核试验基地的工作。缺少汽车,北京市将刚到手的400量崭新的解放牌全部支援基地;缺少粮食,各个军区,省市调拨支援;缺少营养,毛主席不吃肉了,周恩来不吃肉了,他们的子女在学校中吃的也和普通学生一样。为了表示对核武器工作者的慰问,在1962年春节,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宴请了一千多名工作者。这是周总理的意思,除了表示慰问,更是希望他们能借此机会多吃点肉,补充补充营养。全国都在为两弹的攻关雪中送炭。除了物质上的支持,在精神上,政治上也体现出中央对核武事业的关切。那个年代的人们,一体知识份子就是资产阶级的,这总让那些为国奋斗的知识份子感到低人一等。聂荣臻得知后,感到问题很大。这毕竟是关系到几百万知识份子的事,他希望能尽快进一步地做好知识份子的工作。
很快,在3月2日,周总理在广州的《论知识份子》讲话中指出:现在不能笼统地称知识份子为资产阶级的知识份子,知识份子是脑力劳动者构成的社会阶层,旧社会过来的和新中国培养的知识份子,构成了社会主义的知识界,十二年来,我国大多数知识份子已有了根本的转变和极大的进步„„在3月5日陈毅的讲话中,他以那诚恳坦率的言语,有力地冲击着与会者的心弦:“今天,要给你们‘脱帽加冕’,就是给你们脱掉资产阶级知识份子之帽,加上劳动人民知识份子之冕„„十年八年还不能考验一个人,十年,八年,十二年还不能鉴
别一个人,共产党也太没眼光了!共产党不尊重文化,共产党不尊重科学这类话,不晓得马克思讲过还是恩格斯讲过?愚昧是个很大的敌人„„”
全场掌声四起,每个人心中都是热乎乎的。有了周总理的支持,有了陈毅的‘脱帽加冕’,知识份子丢掉了心中的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共和国最危险的科研任务之中。但他们没有过一个人后退,他们都知道,党和国家人民给了他们莫大的支持,新中国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挺直了腰杆子说话的责任,都落在了他们的肩头上了。
很快,在这些老一辈科学家日夜兼程的不懈努力之下,中国在1964年10月16日15时炸响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仅三年过后,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炸响了我国第一颗氢弹。攻关速度之快,打破了世界上所有的记录,即便是高速发展的今天,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如此之快的炸响两颗保护伞。
但在这背后,又有多少科学家,为了我们国防事业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呢!郭永怀,邓稼先,钱三强,赵九章„„这一个个光辉的名字,离我们远去,但人民永远不会忘却他们,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和平!
作为军理工的一员新生,我们要看到我们国家在国防上的进步。歼20,辽宁舰,052D新驱逐舰,东风21D等在各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同样,我们更应该向那些曾经和现在奋斗在国防科研工作一线那些科学家们学习。学习什么?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他们那为国奉献,牢记科技强国的理念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打下了江山,建立了焕然一新的新中国,我们不能让他们丢脸。科技兴国,这不仅仅是中央提出的口号,而是我们每一位祖国未来的顶梁柱应该烙在心中警惕。永远不要觉得这个世界太平,军人更不该如此!也只有我们心中有中国梦,有强军梦,才会深刻理解老一辈的付出,才能在新世纪中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胡立敏
第二篇:科技强国,文化兴国——我的中国梦
科技强国,文化兴国——我的中国梦
小时候,看到同村的一些小伙伴总是整天吃的喝的零食不断,我好生羡慕,便哭闹着向妈妈要。妈妈看着破旧的泥瓦房叹息地对我说:“乖,你得好好念书,等将来有钱了,想吃啥就买啥。”
从4岁开始,每次看到村里的小学开学,别人家的孩子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的情景,我总是羡慕地跟在后面,这时,父亲总是对我说:“孩子,爸爸保证:有一天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背上书包上学的!”
当我7岁时,国家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村里新建了一栋教学楼,我终于可以和村里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安心上学了。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看着和蔼可亲的老师,闻着书本发出的书香味,我的心情是多么的雀跃啊!
由于我天资聪明,从小我念书的悟性就很好,二年级便能写好几百字的作文,认识的生字也比同学多很多。小学教过我的老师都认为我是个可造之才。记得我上学的第一天,父亲亲自给我整理好书包,并郑重地对我说:“现在你已经是一个读书人了,你一定要好好用功,不然你就要跟放牛娃一样了!”虽然那时我还不懂得父亲眼中的深意,但是在我小小的心灵里,我知道了读书是一件神圣而又光荣的事情,能够上学读书是可贵的,也是不可以懈怠的。所以我一直都很认真的学习,从不让我的功课落下。从小学至初中,我的作文差不多每一篇都被老师拿来当范文,考试成绩年年都是班级第一。我的学习成绩让父亲很欣慰。相反的是,我的哥哥却把书念得一塌糊涂。于是,父亲就把光耀门楣的希望放在了我身上,督促我千万好好学习,将来可以出人头地。尤其是初三毕业那年,因为母亲病重等的一系列变故,父亲狠心让大哥辍学,从此他对我的期望更加殷切了。
读高中时,我家的情况更加糟糕。父亲因为劳累过度,两次意外坠楼,摔断了一条腿、一条胳膊,从此行动不便;已经在鬼门关走过一趟的母亲又旧病复发,卧床不起;家里养的几头猪又莫名其妙病死了……种种不幸使我家整日愁云笼罩,看着鬓已白、背已驼、日益苍老的父亲,我真的非常难过。我真的不忍心再看着父亲为我的学费而没日没夜地奔忙,于是我产生了辍学的念头。终于熬到放暑假了,我一个人去了广东打工。
临近开学,父亲开始打电话催促我返校。实在搪塞不过了,我便鼓起勇气告诉父亲我要辍学的想法。父亲一听很震惊,继而大发雷霆:“难道你也要步你大哥的后尘吗?!你太让我失望了!”后来听我妈说,父亲气得三天三夜没睡好觉。没多久,父亲又打电话来,这次他跟我说了很多,从父亲刻意平静下来的话语中,我知道了父亲的故事,知道了父亲曾经的梦想。
父亲从小就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不仅读书勤奋,字也写得很漂亮。父亲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念大学,做一名博学多才的大学生。他也一直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奋斗。然而,因为兄弟姊妹多,家境贫困,身为长子,准备上高中的父亲却不得不遵从爷爷的要求,辍学回家当起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从此父亲变得沉默了,常常一个人拿着自己以前的书本发呆。尤其是当他看到自己的同学上学时,高高兴兴地从他干活的地里经过的时候,他总会默默转过身去,等他们走远了,才又转过身来,目光却紧紧尾随着他的同学,直到很远、很远……
父亲是那么聪明,虽然他不能继续上学了,但是他自己学会了很多种手艺。他十二三岁时便会烧窑、打砖,我家盖猪圈时所用的所有砖头,都是父亲一个人一块块打出来的。父亲又是一个砌砖的好手,又很细心踏实,所以远近村里的人家要盖房子时,总是乐意请父亲去帮忙;就连我家现在住的那一层楼,都是父亲一块砖一块砖、一把浆一把浆砌成的。父亲还会开车、修车、做木匠活、嫁接果树、设计沼气池等,基本上都是自学成才。父亲从不埋怨生活的困苦,唯一的遗憾就是再没有机会实现自己当年的梦想。
听了父亲故事,我终于明白是我伤了父亲的心。我也很为父亲难过,如此优秀的父亲,却终生与大学无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我常想,如果父亲可以念大学的话,那么现在的他肯定能成为社会上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吧?
如今,父亲把他的梦想交给了我。父亲说,他不想我们兄妹几个也跟他一样,一辈子只能守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老死在一片荒芜的山野之间。要改变自身贫穷落后的命运,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父亲还说,我是他最优秀的孩子,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会把我送进大学的校门。听了父亲的话,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深深的期望,因为我就是他沉重的希望啊!而我却无情地差点让他的梦想再度破灭!
从那以后,我回到学校。我的心不再那么浮躁不安,也不再去想辍学打工的事了。我要做的,就是很努力很努力地学习,是为了自己,为了我们家,更是为了我深爱的父亲!在高中这三年来,我一直都是最早一个到教室学习的人,在周末,在别人都在尽情享受时,只有我一直默默埋首在父亲亲手为我做的书桌旁。父亲的爱、父亲的期盼让我明白,即使自己是一个没有鞋的孩子,我也可以比别人跑得更快!
父亲还常拿曾祖父的故事来教育我。他说,我们韦家几代以前在村里可是个地主家族,村里将近一半的土地都归我们韦家所有。到了曾祖父这一代,还出了曾祖父这么个村里、家里唯一的秀才。曾祖父学问很高,常常出口成章。附近人家有个什么事,总爱请曾祖父去题字、写对联什么的,或是请他给新生的孩子取名字。曾祖父酷爱读书,所以那时候我家有很多藏书。当时十里八乡的人很多都慕名而来,向曾祖父借阅藏书。曾祖父不仅大方应允,来者不拒,而且从不过问归期。曾祖父又很勤劳,常常一个人一边吟诗一边劳作。他为人宽厚,常常接济别人。因此,曾祖父在村里是很受敬重和爱戴的。后来,因为全国解放了,到处批斗地主,我家家道开始中落,但是由于我曾祖父的名声很好,我家才不至于遭受灭顶之灾。再后来,曾祖父去世了,我家便没落了,那些借过曾祖父书籍的人竟都销声匿迹了,而我家至今也没出过像曾祖父一样的人。以至现在,很多人都忘记了在我们村,还有韦氏这一个姓。说到这,父亲一度神采飞扬的眼睛便泛起了泪光。
我对父亲口中的曾祖父充满了崇敬之意,同时,也终于明白了父亲为什么要把光耀门楣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的原因了。
父亲还时常感慨地对我说,你们这一代多么幸福,不仅生活不再那么艰苦了,而且国家重视教育,不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且还免除学费,还有奖学金、助学金等各项补助,读大学还可以贷款。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下,如果不好好激励自己,勤奋学习,争取成才,怎么对得起国家和人民?所以,你要好好珍惜,争取成为像你曾祖父一样博学的人。
带着父亲深深的期盼,现在的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我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好,我不仅拿到了“新生杯”篮球赛的女队冠军,并且在校运会上夺得多个项目的第一名。虽在体育方面崭露头角,我的学习也不曾落下。考试时我的各科成绩皆名列前茅,取得了班级第一的好成绩。现在的我不仅是班上的班长,还是系学生会干部。
是啊,想想父亲说得很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衣食无忧,很幸福,还有那么优越的成才条件,如果不好好把握学习机会,如何对得起对自己殷殷期盼的家人?而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也看到了一个国家对一个时代的期望。试想,现在我们的祖国提倡科教兴国,并大力发展教育,为的不就是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使中国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安康吗?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才、离不开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而人才的培育和科技的发展是需要知识、文化去支撑的。没有科技,何言强国;没有文化,何言兴国?还记得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时候,看到那一段中国备受列强凌辱的历史,还有日本叫嚣要三个月灭亡中国时,中国的落后与无奈,让我和同学们都十分悲愤,恨不得可以亲手制造几颗原子弹、几门大炮,把这些可恨的鬼子轰个稀巴烂。现在,中国已经做到了,因为有一群爱国忧国的知识分子和军人奋斗在强国卫国的岗位上,用他们的智慧与才学、青春与热血,成就着国家的繁荣富强,换来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骄傲。
中国的今天,靠的不仅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不屈不挠的坚强斗志,更是靠知识文化的力量。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而我们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新时代知识青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当传承我国优秀的古代文明,我们有责任为祖国的兴盛发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父亲的梦想是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振兴家族;而我的梦想不单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祖国的大地传播知识的种子,让文化之花开出美丽的花朵,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我想,到那个时候,我与父亲的梦想才是真正实现了。现在,这已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梦想了,而是全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唯有科技可以强国,唯有文化可以兴国。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行动起来,以“中国梦”为己任,努力汲取知识的能量,为“中国梦”的腾飞做好准备吧!
(贵港职业技术学院 韦月坤)
第三篇:读《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纪实》有感
红色之旅
———读《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纪实》有感
阳春四月,百花齐放,春风拂来,满面清香。一律明媚的阳光,照进我的心扉,于是我化身一只小鸟,随风一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寻寻觅觅……
一艘画舫静静的停靠在浙江嘉兴南湖之上,船内的陈设定格为一幅不朽的画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式在此成立。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中点燃起来,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洒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万事开头难,党在成立之初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我不得而知。然,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幸福生活与党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风风雨雨九十载,这条大船摇摇晃晃,南湖之水依旧清澈如初。
漫步南昌街头,矗立在原江西大旅社楼下,灰黑的墙体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诉说当年的记忆。1927年7月31日晚,一声号响划破寂静的夜空,一群热血青年,为了所追求的革命事业,毅然决然地揭竿而起,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第一枪。从此,中国共产党步入了独立领导革命斗争的新阶段。为了纪念这一伟大事迹,党确立每年的八月一日为建军节,身为一名军人,我将铭记这段光荣历史,激励自己发愤图强,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事业中。
思绪随风飘远,党从一颗小树苗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都寓意深远。在三湾,党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规章制度,奠定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成为党的历史上建设人民军队的开端;在井冈山,党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对党今后的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遵义,党召开了遵义会议,总结错误,纠正方向,确定了正确的政治领导方针,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长征的胜利铺平了道路。整整两万五千里长路,数不尽的艰难险阻丝毫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长征的胜利加强了中国的革命力量,成为永远激励革命战士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广阔的陕北大地上,党积蓄力量,团结人民,八年抗战,三大战役,将一切反动势力消灭殆尽,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革命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用宏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全局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踏上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曾几何时,我也在天安门城楼下驻足凝神,遥想当年。火红的城墙见证了祖国成长的每一个脚步,六十年,祖**亲依旧年轻,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历史的车轮缓缓滚过,但始终无法磨灭那些永恒的记忆。伟大的党,带领优秀的中华儿女逐步实现民主、富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祖国未来之栋梁,我必然牢记使命,把党的光荣之路当做强大的精神力量,乘风破浪,攀登人生的高峰!未来之路,党仍会带领炎黄子孙,向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宏伟目标奋进。祝福党的事业如初春的太阳,红红火火。祝愿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第四篇:读《科技与未来》有感
读《科技与未来》有感
年幼时,曾算过一年多少秒,算过工人挣钱的总量,算过该如何选择商品能得到最大的实惠,这是我在数字中的生活。可如今,生活中充满了伪装过的数字。若我们将电脑中的程序、文本还原,你回看到大量的由数字0、1组成的“信息”,这些数字信息就是一串比特、音乐光盘,你绝对想象不出来它也是由数字组成例如声波的波形可以被记录成不连贯的数字。这些数字将会替转成比特。照片也是如此,电子照相机可以看作是在一个影响上打出精密的格子,再记录每个格子中的色调就可以了。如今的宽带也就是一个数字传输的工具。可以说在这个信息时代,数字无处不在。
早晨,手机中预定的闹钟叫醒我,用无线电的遥控器打开电视纵览世间奇闻。然后用电磁炉或微波炉准备早餐。接着用手机发送信息、打电话,用电脑发电子邮件、下载数据。嗯,也许我会奔往超市等待店员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后付钱。当然,我会去学校上课,会使用PPT来讲解,但更多的是阅读由印刷厂生产出的信息集。下课后,我会用MP5听音乐、看视频。到家后,我会看电视、上网,然后结束这一天的生活。等到以后,我也许会拥有带天线的手表了,也许我的眼镜会变成微型电脑,也许我会穿着自动控温的衣服,购买的商品外包装上会有一个窗口来自动播放广告。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化的电子产品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个机器,而是具有人性化。到不远的将来电脑将会成为我们的朋友,能体贴地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一举一动来了解人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指令。可能我们的学校将变成家,而电脑成了敬职的老师,我们通过玩游戏、浏览信息来学习,而不是仅仅死板的向大脑中灌输知识。我们在网上将结识更多的好友。我们不会相聚在某个地点,会在网上的某个地址相会。数字化生存就是让生命充满了科技的力量,让生活更美好。
当然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假如有一天世界各地都停电了,台式电脑,电视等无法配备的电器将无法使用,许多活动就无法进行。到了晚上,情况会更糟糕。人们将回到过去电灯稀少的年代,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我们太过依赖于这些便捷的工具了。在当代社会由于电脑手机的普遍运用在这些简单的操作下,我们似乎也在渐渐丧失一些能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披荆斩棘的本领。我们常常忘记一些常用字的写法,有常常见到老友却不知如何与其交流的尴尬,有过突然记不起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哪位诗人所著,甚至会在众人惊讶的眼神下很顺口地念到“山穷水复疑无路,一枝红杏出墙来”。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数字化的世界里,人只是一个个维护节点的“工程师”。知识的进步变成了数据的增加、传播和复制。知识体系变成了网络数据库。可以使一个个从不愿读书的人们在瞬间能掌握一个个伟大的学者所有的研究成果。电脑网络成为人脑的直接延伸,变为虚拟的人脑,于是人们眨眼间成为饱学之士。他们“拥有”的知识足以令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们羞愧。然而,这种“拥有”具有多少内在化的成分?虚拟的人脑能产生新的智慧、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吗?看来,在数字化时代,人越是“拥有”(拥有=检索+复制)知识,知识就越外在于他。人越来越不需要也无力对知识进行消化。我们重复的无数次的复制与粘贴,无数次的另存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当阅读变成了匆匆一扫,我们实际“拥有”的知识越来越少了,当我们的记忆细胞不需要时,我们的脑容量将越来越小,知识只能作为比特的形式而存在,是不是命中注定要在人脑中慢慢消逝,失去原来最初的意义。着实可悲。
读罢该书,我或许看到了它们的出路,这些知识,虽然眼前看来像是后时代的存在,然而,在比特的世界里,既然数字可以分解为比特,那么比特重构成分子,也同样不会困难,新的知识也将会随之而生。
第五篇:读《朝花夕拾》有感实验初中
读《朝花夕拾》有感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
记得小时候,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那年,抵抗不了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三轮车外飘下的一片片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在《朝花夕拾》中,我感触最深的是《二十四孝图》。残忍,虚伪的封建孝道摧残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鲁迅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子”等孝道故事斥责为“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人们的思想,不惜以牺牲人们的纯真情感为代价,限制思想。鲁迅先生在这些斥责中又显露出了最为深沉的悲怆。
和鲁迅写的其他散文相比《朝花夕拾》显得更富温情,在其他散文中鲁迅的话语咄咄逼人,显示出他所具有的透辟的思想洞察力。在《朝花夕拾》中显然温和了许多。在遭受北洋军阀当局和各种敌对势力的严重压迫,鲁迅的思绪飘回了故乡,自己的童年。在自己并不是很美好的回忆中汲取着那一丝丝的温暖。让人在他刚强,冷硬的表面背后看到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正是有像鲁迅这样刚强的不屈者,为了人民的利益奋斗的人,我们才有了和平,安乐的世界。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坚定的迈开脚步,为了光明,前进。
201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