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纳税筹划书上案例
1.刘先生是一位知名撰稿人(60万)2.某企业新购入一台价值1000万元 3.王先生承租经营一家餐饮企业 4.假设某商业批发日有人主要从小规模 5.某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 6.庆阳集团公司在城市边缘兴建 7.超越汽车运输公司2009年8月 8.甲大型汽车货运公司
9.某建筑总承包人承包建筑安装工程
10.卓达房地产开发公司
11.某造纸厂2008年7月向汇文文具店 12.某个体工商户2009年的生产经营13.某企业(企业所得税纳税人)14.远辉中央空调公司
15.李先生是一位建筑设计工程师 16.某建筑设单位B拟建设一座办公大楼 17.东方中拓建设集团公司是一家从事 18.某工业企业甲向另一家企业已购买 19.某手表厂生产的某型号手表 20.某金银首饰零售商购进某型号首饰
21.某食品零售企业年零售含税销售额150万元 22.甲、已两个企业均为工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 23.某有限责任公司甲下设两个非独立核算 24.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2月基本 25.某怎知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26.某电视机厂(一般纳税人)主要 27.渤兴啤酒厂是辽西地区纳税数额较大 28.宏伟家具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外购 29.A企业用自营车辆采购材料一批 30.某商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31.长江软件开发公司2009年预计实现 32.B市牛奶公司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33.某地区有两家置酒企业A和B 34.某市A轮胎厂(以下简称A厂)35.某高档手表生产企业在2009年、2010 36.枫林卷烟厂生产的卷烟每条调拨价格75元 37.某化妆品公司生产并销售系列化妆品 38.2009年12月,某小汽车制造厂 39.某摩托车制造厂A准备以参股
40.飞驰建材销售公司主要从事建材销售业务 41.乐活餐饮娱乐公司经营餐饮服务 42.某安装企业承包某建设单位传动设备 43.A,B两企业合作建房,A提供土地使用权 44.海南新国大酒店是一家位于海滨 45.北京某展览公司是一家中介服务公司 46.A公司为商品流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47.蓝天建筑安装材料公司
48.某工程承包公司A承揽一座办公大楼 49.莺乐歌舞厅2009年6月门票
50.个人投资者李先生与投资设立一小型工业企
51.甲先生欲投资成立一家商店 52.我国香港地区的一位投资人准备 53.新力集团是甲地一家大中型企业 54.某大型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55.某企业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56.利华商场是一家大型商业企业 57.万新公司计划筹资1000万元
58.某企业2009年购置一台原值为1000万元 59.A企业由于扩大生产,现急需一台生产 60.某公司接受一无形资产作为投资 61.某企业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62.某公司2005年至2011年盈亏情况 63.某小型制造业企业资产总额1000万元 64.某外国企业拟到中国开展劳务服务 65.甲公司工商登记为“甲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 66.某机械制造企业计划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 67.某企业现有一笔5000万元资金准备投资 68.约翰是美国某公司的高级顾问 69.刘某办了甲、乙两家个人独资企业 70.李某开设了一个经营灯具器材的公司 71.某公司会计师张先生2009年每月 72.刘女士是某广告公司的一名职业 73.张先生是一家啤酒厂的品酒师 74.小王是一名设计人员,2009年6月 75.刘先生是一名高级服装设计师
76.孙某于2008年11月给某设计院设计了一套
工程图纸
77.某歌星与一家娱乐公司约定
78.张某于2009年5月为几家公司提供劳务 79.王某为某公司提供装新服务
80.林某是某企业的会计,经过学习通过了 81.王教授是一所知名大学的教师
82.2009年11月,某明星与甲企业签订了一份 83.李某是一位税务专家,打算编写一本 84.张某是一位财政专家,准备写一本关于 85.某税务小组准备编写一本税务学的教材 86.某地理学家想写一本有关内蒙古自治区草原 87.某著名艺人准备创作一部个人自传 88.叶先生是一名工程师,他发明了一项技术 89.王某的公司(甲公司)将其在市区所拥有的 90.2009年3月1日,李先生将暂时闲置的居住
房出租
91.2009年1月,李某租赁了某市商业区写字楼的一间办公室
92.张某从银行贷款120000元购买了一处小商 93.私人投资者林先生2009年 94.某基金公司的副总裁年薪96万元 95.王师傅是某钢铁厂的一名高级技术工人 96.居民纳税人王先生2009年从甲国取得两项 97.李先生2009年5月和6月每月取得工资薪金
收入5000元
98.王女士于2009年5月取得工资收入8000元 99.某房地产公司从事普通标准住宅开发 100.北京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北京市 101.某企业准备出售其拥有的一栋房屋 102.某房地产开发企业,2010年商品房 103.某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并出售普通标准住宅 104.某煤矿2010年7月与铁道部门签订运输合同 105.某城建公司A与某商城签订一份建筑合同 106.甲房地产公司新建一栋商品楼 107.甲、乙两位当事人交换各自房屋所有权 108.建华电子元件公司根据产品销售市场 109.某企业生产煤炭并连续加工生产 110.山西省某煤矿2009年6月份生产 111.2008年4月8日,查先生在广州购买
纳税统筹书上案例
第二篇: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纳税筹划
第二章
纳税筹划基础
五、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1.王先生承租经营一家餐饮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职工人数为20 人)。该企业将全部资产(资产总额300 000 元)租赁给王先生使用,王先生每年上缴租赁费100 000 元,缴完租赁费后的经营成果全部归王先生个人所有。2009 年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为190 000 元,王先生在企业不领取工资。试计算比较王先生如何利用不同的企业性质进行筹划?
答案:方案一:如果王先生仍使用原企业的营业执照,按税法规定其经营所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的有关规定,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 %的所得税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如下:第一,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 万元;第二,其他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 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l 000 万元),而且其税后所得还要再按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5%一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在不考虑其他调整因素的情况下,企业纳税情况如下: 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190 000×20 %=38 000(元)
王先生承租经营所得=190 000-100 000-38 000 = 52 000(元)
王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52 000-2 000×12)×20 %-1 250 = 4 350(元)王先生实际获得的税后收益=52 000-4 350 = 47 650(元)
方案二:如果王先生将原企业的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则其承租经营所得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应直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不考虑其他调整因素的情况下,王先生纳税情况如下: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90 000-100 000-2 000×l2)×35%-6750=16350(元)王先生获得的税后收益=190 000-100 000-16 350 = 73 650(元)通过比较,王先生采纳方案二可以多获利26 000 元(73 650 一47 650)。
2.假设某商业批发企业主要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入服装进行批发,年销售额为100 万元(不含税销售额),其中可抵扣进项增值税的购入项目金额为50 万元,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增值税税款为1.5 万元。分析该企业采取什么方式节税比较有利。
答案:根据税法规定,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对这两类纳税人征收增值税时,其计税方法和征管要求不同。一般将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视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标准的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劳务的小规模企业和企业性单位,账簿健全、能准确核算并提供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并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经企业申请,税务部门可将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而小规模纳税人必须按照适用的简易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不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比较,税负轻重不是绝对的。由于一般纳税人应缴税款实际上是以其增值额乘以适用税率确定的,而小规模纳税人应缴税款则是以全部销售额乘以征收率确定的,因此,比较两种纳税人税负轻重需要根据应税销售额的增值率来确定。当纳税人应税销售额的增值率低于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时,一般纳税人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人;当纳税人应税销售额的增值率高于税负平衡点的增值率时,一般纳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根据这种平衡关系,经营者可以合理合法选择税负较轻的纳税人身份。
按照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该企业年销售额超过80 万元,应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并缴纳15.5 万元(100×17 %一1.5)的增值税。但如果该企业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只需要缴纳3 万元(100×3 %)的增值税。因此,该企业可以将原企业分设为两个批发企业,年销售额均控制在80 万元以下,这样当税务机关进行年检时,两个企业将分别被重新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并按照3 %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通过企业分立实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转变为小规模纳税人,节约税款12.5 万元。
第三章 增值税纳税筹划
五、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1.某食品零售企业年零售含税销售额为150 万元,会计核算制度比较健全,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条件,适用17 %的增值税税率。该企业年购货金额为80 万元(不含税),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该企业应如何进行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的筹划? 答案:该企业支付购进食品价税合计=80×(l 十17 %)= 93.6(万元)收取销售食品价税合计=150(万元)
15017%8017%8.19(万元)117%应缴纳增值税税额= 150-80=48.(万元)2税后利润=117% 150-93.6100%=37.6%150增值率(含税)=
查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表后发现该企业的增值率较高,超过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20.05 %(含税增值率),所以成为小规模纳税人可比一般纳税人减少增值税税款的缴纳。可以将该企业分设成两个零售企业,各自作为独立核算单位。假定分设后两企业的年销售额均为75 万元(含税销售额),都符合小规模纳税人条件,适用3 %征收率。此时:
两个企业支付购入食品价税合计=80×(l 十17 %)= 93.6(万元)
两个企业收取销售食品价税合计=150(万元)
1503%=4.37(万元)两个企业共应缴纳增值税税额=13%
150-93.6=52.03(万元)13% 分设后两企业税后净利润合计=
经过纳税人身份的转变,企业净利润增加了52.01-48.2=3.83 万元。
第四章 消费税纳税筹划
五、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1.某卷烟厂生产的卷烟每条调拨价格75 元,当月销售6 000 条。这批卷烟的生产成本为29.5 元/条,当月分摊在这批卷烟上的期间费用为8 000 元。假设企业将卷烟每条调拨价格调低至68 元呢?(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对卷烟在首先征收一道从量税的基础上,再按价格不同征收不同的比例税率。对于每条调拨价格在70 元以上(含70 元)的卷烟,比例税率为56 % ;对于每条调拨价格在70 元以下(不含70 元)的卷烟,比例税率为36 %。)
计算分析该卷烟厂应如何进行筹划减轻消费税税负(在不考虑其他税种的情况下)?
答案: 该卷烟厂如果不进行纳税筹划,则应按56 %的税率缴纳消费税。企业当月的应纳税款和盈利情况分别为: 600015075600056%255600(元)250 应纳消费税税额=
销售利润=75×6 000 一29.5×6 000 一255 600 一8 000 = 9 400(元)
不难看出,该厂生产的卷烟价格为75 元,与临界点70 元相差不大,但适用税率相差20 %。企业如果主动将价格调低至70 元以下,可能大大减轻税负,弥补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
假设企业将卷烟每条调拨价格调低至68 元,那么企业当月的纳税和盈利情况分别为:
600015068600036%150480(元)250 应纳消费税=
销售利润=68×6 000 一29.5×6 000 一150 480 一8 000 = 72 520(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企业降低调拨价格后,销售收人减少42 000 元(75 ×6000-68×6 000),但应纳消费税款减少105 120 元(255 600 一150 480),税款减少远远大于销售收入的减少,从而使销售利润增加了63 120 元(72 520 一9 400)。2.某化妆品公司生产并销售系列化妆品和护肤护发产品,公司新研制出一款面霜,为推销该新产品,公司把几种销路比较好的产品和该款面霜组套销售,其中包括:售价40 元的洗面奶,售价90 元的眼影、售价80 元的粉饼以及该款售价120 元的新面霜,包装盒费用为20 元,组套销售定价为350 元。(以上均为不含税价款,根据现行消费税税法规定,化妆品的税率为30 %,护肤护发品免征消费税)。
计算分析该公司应如何进行消费税的筹划?
答案:以上产品中,洗面奶和面霜是护肤护发品,不属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眼影和粉饼属于化妆品,适用30 %税率。如果采用组套销售方式,公司每销售一套产品,都需缴纳消费 税。
35030%130%应纳税额=()=150 元。
而如果改变做法,化妆品公司在将其生产的商品销售给商家时,暂时不组套(配比好各种商品的数量),并按不同商品的销售额分别核算,分别开具发票,由商家按照设计组套包装后再销售(实际上只是将组套包装的地点、环节调整厂一下,向后推移),则: 809030%化妆品公司应缴纳的消费税为每套(130%)=72.86 元。
两种情况相比,第二种方法每套产品可以节约税款77.14 元(150-72.86)。第五章 营业税纳税筹划
五、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1.某建材销售公司主要从事建材销售业务,同时为客户提供一些简单的装修服务。该公司财务核算健全,被当地国税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 年,该公司取得建材销售和装修工程收入共计292 万元,其中装修工程收入80 万元,均为含税收入。建材进货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17.44 万元。请为该公司设计纳税筹划方案并进行分析。
答案:如果该公司未将建材销售收入与装修工程收入分开核算,两项收入一并计算缴纳增值税,应纳税款为:
29217%17.4424.99(万元)117%应纳增值税税额=
如果该公司将建材销售收入与装修工程收入分开核算,则装修工程收入可以单独计算缴纳营业税,适用税率为3 %。共应缴纳流转税:
2928017%17.4413.36(万元)117% 应纳增值税税额=
应纳营业税税额=80 ×3 % = 2.4(万元)
共应缴纳流转税=13.36 十2.4 = 15.76(万元)
比未分别核算少缴流转税=24.99 一15.76 = 9.23(万元)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通常企业兼营营业税应税劳务和增值税应税货物销售时,如不分开核算,所有收入会一并按照增值税计算缴税,适用税率很高(17 %),而劳务收入部分通常很少有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故实际税收负担很重。纳税人如果将两类业务收入分开核算,劳务收入部分即可按营业税计税,适用税率仅为3 %(或5 %),可以明显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
第六章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五、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1.个人投资者李先生欲投资设立一小型工业企业,预计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8 万元。该企业人员及资产总额均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适用20 %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分析李先生以什么身份纳税比较合适。答案:李先生如成立公司制企业,则:
年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180 000 ×20% = 36 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80 000×(l-20 %)×20 % = 28 800(元)
共应纳所得税税额=36 000 + 28 800 = 64 800(元)
64800100%36% 所得税税负=180000
李先生如成立个人独资企业,则: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80 000 ×35 %-6 750 = 56 250(元)
56250100%31.25%180000 所得税税负=
可见,成立公司制企业比成立个人独资企业多缴所得税8 550 元(64 800-56 250),税负增加4.75 %(36 %-31.25 %)。2.某企业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决定通过当地民政部门向某贫困地区捐赠300 万元,2009 年和2010 年预计企业会计利润分别 为1 000 万元和2 000 万元,企业所得税率为25 %。该企业制定了两个方案:方案一,2009 年底将300 万全部捐赠;方案二,2009 年底捐赠100 万元,2010 年再捐赠200 万元。从纳税筹划角度来分析两个方案哪个对更有利。
答案:方案一:该企业2009 年底捐赠300 万元,只能在税前扣除120 万元(1 000 ×12 %), 超过120 万元的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
方案二:该企业分两年进行捐赠,由于2009 年和2010 年的会计利润分别为1 000 万元和2 000 万元,因此两年分别捐赠的100 万元、200 万元均没有超过扣除限额,均可在税前扣除。通过比较,该企业采用方案二与采用方案一对外捐赠金额相同,但方案二可以节税45 万元(180 ×25 %)。
第七章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五、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1.张先生是一家啤酒厂的品酒师,其每年的奖金都高居酒厂第一位,而其平时的工资并不高,每月仅有3 000 元。预计2010 年底,其奖金为30 万元。张先生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情况如下: 每月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3 000 一2000)×10 %一25 = 75(元)请为张先生进行年终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筹划。参考答案:
由于张先生每月收入高于当年国家所规定的免征额,未经筹划时,其年终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情况如下: 年终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所适用的税率为25 %(300 000 ÷ 12 = 25 000),速算扣除数1 375,则: 年终奖金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300 000 ×25 %一1 375 = 73 625(元)全年共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75 ×12 十73 625 = 74525(元)
全年税后净收入=(300 000 + 3 000×12)一(75×12 + 73 625)= 261 475(元)如果采用规避年终奖税率级次临界点税负陡增情况的方法,则: 张先生全年收入=300 000 + 3 000×12 = 336 000(元)留出每月免税额后,分成两部分,则:
每部分金额=(336 000 一2 000×12)÷2 = 156 000(元)
将1 56 000 元分到各月,再加上原留出的每月2 000 元,作为工资、薪金发放,则: 张先生每月工资、薪金所得=156 000 ÷ 12 + 2 000 = 15 000(元)另外156 000 元作为年终奖在年底一次发放。则张先生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及税后所得:
每月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5 000 一2 000)×20 %一375 = 2 225(元)全年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2225 ×12 = 26700(元)
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156 000×20 %一375 = 30 825(元)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26 700 + 30 825 = 57 525(元)比原来少纳个人所得税税额=74 525 一57 525 = 17 000(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思路是一种基本安排,在这种基本安排中还要考虑,按照现行年终奖计税方法的相关规定,只扣l 个月的速算扣除数,只有l 个月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另外11 个月适用的是全额累进税率,还须对上述基本安排进行调整。
2.2009 年11 月,某明星与甲企业签订了一份一年的形象代言合同。合同中规定,该明星在2009 年12 月到2010 年12 月期间为甲企业提供形象代言劳务,每年亲自参加企业安排的四次(每季度一次)广告宣传活动,并且允许企业利用该明星的姓名、肖像。甲企业分两次支付代言费用,每次支付100 万元(不含税),合同总金额为200 万元由甲企业负责代扣代缴该明星的个人所得税。(假设仅考虑个人所得税)
由于在签订的合同中没有明确具体划分各种所得所占的比重,因此应当统一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1税率(120%)(10000007000)(120%)140%(120%)1168235.29(元)
一年中甲企业累计应扣缴个人所得税
=(1 168 235.29×40%-7000)×2=920 588.23(元)
请对该项合同进行纳税筹划以降低税负。
答案:本案例中明星直接参加的广告宣传活动取得的所得应属于劳务报酬所得,而明星将自己的姓名、肖像有偿提供给企业则应该属于明星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如果甲企业能够将合同一分为二,即先签订一份参加广告宣传活动的合同,每次向明星支付不含税收入20 万元,再签订一份姓名、肖像权使用的合同,向明星支付不含税收入120 万元。则支付总额保持不变,只是签订了两份不同应税项目的合同。实施此方案后,甲企业应扣缴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l)甲企业应当扣缴该明星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
(200000-7000)(1-20%)40%7000]4335294.12(元)140%(120%)= [(2)甲企业应当扣缴该明星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个人所得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税率只有一档20 %)1200000(1-20%)20%=228571.43(元)(1-20%)=1-20%
合计应扣缴个人所得税=335 294.12 + 228 571.43 = 563 865.55(元)
由此可以看出,按劳务报酬和特许权使用费分开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比合并缴纳,共节约税款356 722.68 元(920 588.23 一563 865.55)。第八章 其他税种纳税筹划
五、案例分析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1.某房地产公司从事普通标准住宅开发,2009 年11 月15 日,该公司出售一栋普通住宅楼,总面积12 000平方米,单位平均售价2 000 元/平方米,销售收入总额2 400 万元,该楼支付土地出让金324 万元,房屋开发成本1 100 万元,利息支出100 万元,但不能提供金融机构借款费用证明。城市维护建设税税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3%,当地政府规定的房地产开发费用允许扣除比例为10%。假设其他资料不变,该房地产公司把每平方米售价调低到1 975 元,总售价为2 370 万元。计算两种方案下该公司应缴土地增值税税额和获利金额并对其进行分析。参考答案: 第一种方案:
(l)转让房地产收入总额=2400(万元)(2)扣除项目金额:
① 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金额=324(万元)② 房地产开发成本=1100(万元)③ 房地产开发费用=(324 + 1 100)×10 % = 142.4(万元)④ 加计20%扣除数=(324 + 1 100)×20 % = 284.8(万元)⑤ 允许扣除的税金,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2400 ×5 %×(l + 7 % + 3 %)= 132(万元)允许扣除项目合计=324 + 1 100 + 142.4 + 284.8 + 132 = 1 983.2(万元)(3)增值额=2400 一1983.2 = 416.8(万元)(4)增值率= 416.8/ 1983.2×100%= 21.02%(5)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416.8 ×30%一O = 125.04(万元)(6)获利金额=收入一成本一费用一利息一税金
= 2 400 一324 一1 100 一100 一132 一125.04= 618.96(万元)第二种方案:
(l)转让房地产扣除项目金额=1981.55(万元)(2)增值额=2370 一1981.55 = 388.45(万元)(3)增值率= 388.45/1981.55×100% =19.6% 该公司开发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其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20 %,依据税法规定免征土地增值税。(4)获利金额=2370 一324 一1100 一100 一130.35 = 715.65(万元)降价之后,虽然销售收入减少了30 万元,但是,由于免征土地增值税,获利金额反而增加了96.69 万元。该公司建造的普通标准住宅之所以要缴纳土地增值税,是因为增值率超过了20 %。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就是控制增值率。
2.某公司拥有一幢库房,原值1 000 万元。如何运用这幢房产进行经营,有两种选择:第一,将其出租,每年可获得租金收入120 万元;第二,为客户提供仓储保管服务,每年收取服务费120万元。从流转税和房产税筹划看,哪个方案对企业更为有利(房产税计税扣除率30%,城建税税率7%,教育附加费率3%)? 答案:方案一:应纳营业税税额=120000O×5 % = 60000(元)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60 000×(7%十3 %)= 6 000(元)应纳房产税税额=120000O×12 % = 144000(元)应纳税款合计金额=60 000 + 6 000 + 144 000 = 210000(元)方案二:应纳营业税税额=120000O×5 % = 60000(元)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60 000×(7%十3 %)= 6 000(元)应纳房产税税额=10 000 000×(l 一30 %)×1.2 % = 84 000(元)应纳税款合计金额=60 000 + 6 000 + 84 000 = 150000(元)可节省税费=210 000 一150 000 = 60 000(元)
第三篇:纳税筹划案例续
B企业1996应纳所得税=(200+400-200-25)×33%
=123.75(万元)
集团应纳税= V1-6.8+V2+34+0+123.75
= V1+V2+ 150.95(万元)
两企业进行产品结转,当年纳税情况如下:
A企业1996年应纳增值税=V1+400×17%-200×17%=(V1+34)万元B企业1996年应纳增值税=V2+100×60%×17%-100×17%
=(V2-6.8)万元
两企业应纳增值税合计=V1+34+V2-6.8=(V1+V2+27.2)万元A企业1996应纳所得税=(-100+400-200-25)×33%
=24.75(万元)
B企业1996应纳所得税=(200-100×40%-25)×33%
=44.55(万元)
集团应纳税=V1+34+V2-6.8+24.75+ 44.55
=V1+ V2+96.5(万元)
(V1+V2+150.95)-(V1+V2+96.5)=54.45(万元)
前后比较结果显示,集团1996年税收负担降低了54.45万元。尽管这部分少纳的税款会在以后得到补偿,但延缓纳税意味着企业实际负担的降低。税法规定,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企业,暂按18%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含1万元)以下至3万元的企业,暂按27%的税率征收;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上的,则按33%的税率征收。据此,对于年应纳所得税额在3万元或1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必要进行纳税筹划。
如果企业增加的应税所得不足以弥补因税率提高而多缴纳的税款时,企业应设法降低应纳税所得,如采用取消合同,降低销售等来降低适用税率,以达到减轻税负、增加企业现金流量的目的。那么,企业应增加多少所得额才能弥补适用税率提高所带来的负影响呢?假设企业增加年应税所得x1、x2万元,则:x1=(3+x1)×27%-3×18%解得x1=0.37
x1+3=3.37(万元)
x2=(10+x2)×33%-10×27%解得x2=0.896
x2+10=10.896(万元)
设应纳税额为x,则当 3万元 纳税筹划简答题 第一章 纳税筹划基础 1.简述对纳税筹划定义的理解。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凭借法律赋予的正当权利,通过对投资、筹资经营、理财等活动的事先安排与规划,以达到减少税款缴纳或递延税款缴纳目的的一系列谋划活动。对其更深层次的 理解是: (1)纳税筹划的主体是纳税人。对于纳税人来讲,其在经营、投资、理财等各项业务中涉及税款计算缴纳的行为都是涉税事务。只有纳税人在同一业务中可能涉及不同的税收法律、法规,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涉税行为以期减轻相应的税收负担,纳税筹划更清楚地界定了“筹划”的主体是作为税款缴纳一方的纳税人。 (2)纳税筹划的合法性要求是纳税筹划与逃税、抗税、骗税等违法行为的根本区别。 (3)纳税筹划是法律赋予纳税人的一项正当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追求自身财务利益最大化是一项正当权利。个人和家庭作为国家法律保护的对象也有权利谋求自身合法权利的最大化。纳税是纳税人经济利益的无偿付出。纳税筹划是企业、个人和家庭对自身资产、收益的正当维护,属于其应有的经济权利。 (4)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系列综合性谋划活动。这种综合性体现在:第一,纳税筹划是纳税人财务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纳税人总体财务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第二,纳税人在经营、投资、理财过程中面临的应缴税种不止一个,而且有些税种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纳税筹划中不能局限于某个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而应统一规划相关税种,使总体税负最低。第三,纳税筹划也需要成本,综合筹划的结果应是效益成本比最大。2.纳税筹划产生的原因。 纳税人纳税筹划行为产生的原因既有主体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主体财务利益最大化目标的追求(2)市场竞争的压力 (3)复杂税制体系为纳税人留下筹划空间(4)国家间税制差别为纳税人留有筹划空间 3.复杂的税制为纳税人留下哪些筹划空间? (1)适用税种不同的实际税负差异。纳税人的不同经营行为适用税种不同会导致实际税收负担有很大差别。各税种的各要素也存在一定弹性,某一税种的税负弹性是构成该税种各要素的差异的综合体现。 (2)纳税人身份的可转换性。各税种通常都对特定的纳税人给予法律上的规定,以确定纳税主体身份。纳税人身份的可转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纳税人转变了经营业务内容,所涉及的税种自然会发生变化。第二,纳税人通过事先筹划,使自己避免成为某税种的纳税人或设法使自己成为低税负税种、税目的纳税人,就可以节约应缴税款。第三,纳税人通过合法手段转换自身性质,从而无须再缴纳某种税。 (3)课税对象的可调整性。不同的课税对象承担着不同的纳税义务。而同一课税对象也存在一定的可调整性,这为税收筹划方案设计提供了空间。 (4)税率的差异性。不同税种的税率不同,即使是同一税种,适用税率也会因税基分布或区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税率低,应纳税额少,税后利润就多,这就诱发了纳税人寻找低税率的行为。税率的普遍差异,为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5)税收优惠政策的存在。一般而言,税收优惠的范围越广,差别越大,方式越多,内容越丰富,纳税人筹划的空间越广阔,节税的潜力也就越大。税收优惠的形式包括税额减免、税基扣除、低税率、起征点、免征额等,这些都对税收筹划具有诱导作用。 第二章 纳税筹划及基本方法 1.纳税人筹划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纳税人筹划与税收制度有着紧密联系,不同的税种有着不同的筹划方法。概括起来,纳税人筹划一般包括以下筹划方法:(1)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企业组织形式有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等,不同的组织形式,适用的税收政策存在很大差异,这给税收筹划提供了广阔空间。 (2)纳税人身份的转换。由于不同纳税人之间存在着税负差异,所以纳税人可以通过转换身份,合理节税。纳税人身份的转换存在多种情况,例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之间的转变,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之间身份转变,都可以实现筹划节税。 (3)避免成为某税种的纳税人。纳税人可以通过灵活运作,使得企业不符合成为某税种纳税人的条件,从而彻底规避某税种的税款缴纳。 2.计税依据的筹划一般从哪些方面入手? 计税依据是影响纳税人税收负担的直接因素,每种税对计税依据的规定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对计税依据进行筹划,必须考虑不同税种的税法要求。计税依据的筹划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切入: (1)税基最小化。税基最小化即通过合法降低税基总量,减少应纳税额或者避免多缴税。在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筹划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2)控制和安排税基的实现时间。一是推迟税基实现时间。推迟税基实现时间可以获得递延纳税的效果,获取货币的时间价值,等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的资助,给纳税人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在通货膨胀环境下,税基推迟实现的效果更为明显,实际上是降低了未来支付税款的购买力。二是税基均衡实现。税基均衡实现即税基总量不变,在各个纳税期间均衡实现。在适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税基均衡实现可实现边际税率的均等,从而大幅降低税负。三是提前实现税基。提前实现税基即税基总量不变,税基合法提前实现。在减免税期间税基提前实现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减免额。 (3)合理分解税基。合理分解税基是指把税基进行合理分解,实现税基从税负较重的形式向税负较轻的形式转化。3.税率筹划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1)比例税率的筹划。同一税种往往对不同征税对象实行不同的税率。筹划者可以通过分析税率差距的原因及其对税后利益的影响,寻找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的最低税负点或最佳税负点。例如,我国的增值税有17%的基本税率,还有13%的低税率;对小规模纳税人规定的征收率为3%。通过对上述比例税率进行筹划,可以寻找最低税负点或最佳税负点。此外消费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都存在多种不同的比例税率,可以进一步筹划比例税率,使纳税人尽量适用较低的税率,以节约税金。(2)累进税率的筹划。各种形式的累进税率都存在一定的筹划空间,筹划累进税率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税率的爬升。其中,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的纳税人对防止税率爬升的欲望程度较低;适用全额累进税率的纳税人对防止税率爬升的欲望程度较强;适用超率累进税率地纳税人对防止税率爬升的欲望程度与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的纳税人相同。我国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多个项目的所得分别适用不同的超额累进税率。对个人所得税来说,采用税率筹划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筹划效果。4.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是什么? (1)商品的供求弹性。税负转嫁存在于商品交易之中,通过价格的变动而实现。课税后若不导致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就没有转嫁的可能,税负就由卖方自己承担;课税之后,若课税商品价格提高,税负便有转嫁的条件。究竟税负如何分配,要视买卖双方的反应而定。并且这种反应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商品的供求弹性。税负转嫁于供给弹性成正比,与需求弹性成反比。 (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也是制约税负转嫁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生产者或消费者对市场价格的控制能力是有差别的,由此决定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下,税负转嫁情况也不同。 (3)税收制度。包括间接税与直接税、课税范围、课税方法、税率等方面的不同都会对税负转嫁产生影响。 第三章 增值税纳税筹划 1.简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标准。 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不同的纳税人,计税方法和征管要求也不同。这两类纳税人的划分标准为: 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该项行为的销售额占各项应征增值税行为的销售额合计的比重在50%以上),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10万元(含80万元)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的,为一般纳税人。 此外,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个人、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视同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标准的,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小规模企业和企业性单位,账簿健全,能准确核算并提供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并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经企业申请,税务部门可将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基本适用税率为17%,少数几类货物适用13%的低税率,一般纳税人允许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的征收率,不得抵扣进项税额。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2.简述混合销售与兼营收入的计税规定。 按照税法的规定,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应缴纳增值税;提供除加工、修理修配之外的劳务应缴纳营业税。但在实际经营中,有时货物的销售和劳务的提供难以完全分开。因此,税法对涉及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混合销售和兼营收入的征税方法做出了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选择营业范围并考虑缴纳增值税还是营业税。 混合销售是指企业的同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而且提供应税劳务的目的是直接为了销售这批货物,两者之间是紧密的从属关系。非增值税应税劳务,是指属于应缴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我国税法对混合销售行为的处理有以下规定:从事货物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工商户以及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征收营业税。其中,“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是指在纳税人年货物销售额与非应税劳务营业额的合计数中,年货物的销售额超过50%,非应税劳务营业额不到50%。 兼营是指纳税人既销售应征增值税的应税货物或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同时又从事应征营业税的应税劳务,而且这两种经营活动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和从属关系。兼营是企业经营范围多样性的反映,每个企业的主营业务确定后,其他业务项目即为兼营业务。兼营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税种相同,税率不同。例如供销系统企业既经营税率为17%的生活资料,又经营税率为13%的农业用生产资料;餐厅既经营饮食业,同时又从事娱乐业,前者的营业税税率为5%,后者的营业税税率为20%。另一种是不同税种,不同税率。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既涉及增值税应税项目又涉及营业税应税项目。纳税人兼营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第四章 消费税纳税筹划 1.简述消费税纳税人筹划原理。 因为消费税只对被选定的“应税消费品”征收,只有生产销售或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企业和个人才是消费税的纳税人。所以针对消费税纳税人的筹划一般是通过企业合并以递延税款几年的时间。 合并会使原来企业间的销售环节转变为企业内部的原材料转让环节,从而递延部分消费税税款的缴纳时间。 如果两个合并企业之间存在着原材料供求关系,则在合并前,这笔原材料的转让关系为购销关系,应该按照正常的购销价格缴纳消费税。而在合并后,企业之间的原材料供应关系转变为企业内部的原材料转让关系,因此,这一环节不用缴纳消费税,而是递延的以后的销售环节再缴纳。 如果后一个环节的消费税税率较前一个环节低,则可直接减轻企业的消费税税负。这是因为,前一环节应征的消费税税款延迟到后面环节征收时,由于后面环节税率较低,则合并前企业间的销售额,在合并后因适用了较低税率而减轻了企业的消费税税负。2.为什么选择合理加工方式可以减少消费税应纳税额? 《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收代缴税款。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委托方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所纳税款可以按规定抵扣。《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收回后直接销售的,不再征收消费税。根据这些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收回后不再加工而直接销售的,可能比完全自行加工方式减少消费税的缴纳,这是由于计算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应缴纳的消费税的税基也不会小于自行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税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时,受托方(个体工商户除外)代收代缴税款,计税的税基为组成计税价格或同类产品销售价格;自行加工应税消费品时,计税的税基为产品销售价格。在通常情况下,委托方收回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后,要以高于委托加工成本的价格销售,这样,只要收回的应税消费品的计税价格低于收回后直接出售的价格,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税负就会低于自行加工应税消费品的税负。 在各相关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自行加工方式的税后利润最少,税负最重;部分委托加工次之;全部委托加工方式的税负最低。 第五章 营业税纳税筹划 1.简述营业税纳税人的筹划中如何避免成为营业税纳税人。 经营者可以通过纳税人之间合并避免成为营业税纳税人。例如,合并企业的一方所提供的应缴营业税的劳务恰恰是合并企业另一方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在合并以前,这种相互间提供劳务的行为是营业税的应税行为,应该缴纳营业税。而合并以后,由于合并各方形成了一个营业税纳税主体,各方相互提供劳务的行为属于企业内部行为,而这种内部行为是不缴纳营业税的。通过使某些原在境内发生的应税劳务转移至境外的方法避免成为营业税纳税人。我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而“境内”是指:其一,提供或者接受《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其二,所转让的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的接受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其三,所转让或者出租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在境内;其四,所销售或者出租的不动产在境内。另外,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以下统称承包人)发生应税行为,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以下统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经营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将一些跨境劳务或承包、承租劳务排出在上述规定的纳税人范围之外,避免成为营业税的纳税人。2.简述营业税纳税人的筹划中兼营行为和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筹划。 兼营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的行为的,应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分别核算或不能准确核算的,对其应税劳务与货物或非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如果企业的货物销售与其营业税的应税劳务不分别核算,那么,其提供的劳务收入应与货物销售收入一并进行缴纳增值税,从而加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因此,纳税人应加强核算,对应税劳务和非应税货物进行分别核算,并分别计税。 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目应税劳务的,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目的营业额、转让额、销售额,然后按各自的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为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例如,既经营饮食业又经营娱乐业的餐厅,若不分别核算各自的营业额,将按照娱乐业额20%的税率计征营业税,从而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因此,纳税人应准确核算兼营的不同税目,避免从高适用税率。税法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应税劳务又涉及货物的,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提供劳务,应当征收营业税。 由于混合销售时在同一项业务中包含适用不同税种的收入,企业通常很难通过简单分开核算两类收入,为此,需通过单独成立承担营业税业务的独立核算企业来将两类业务收入分开,以适用不同税种计算应缴税款。 第六章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1.公司制企业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的纳税筹划要考虑哪些因素? 通过公司制企业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身份的调整,可以使在同样所得情况下所缴纳的所得税出现差异。那么,究竟是公司制企业应交所得税较少还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应交所得税较少呢?这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不同税种名义税率的差异。公司制企业适用25%(或者20%)的企业所得税比例税率;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使用最低5%、最高35%的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 由于适用比例税率的公司制企业税负是较为固定的,而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税负是随着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将两者进行比较就会看到,当应纳税所得额比较少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税负低于公司制企业;当应纳税所得额比较多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税负重于公司制企业。实际上,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很大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的实际税负就会趋近于35%。 (2)是否重复计缴所得税。公司制企业的营业利润在企业环节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利润作为股息分配给投资者,个人投资者还要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的营业利润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只缴纳个人所得税。前者要缴纳公司与个人两个层次的所得税;后者只在一个层次缴纳所得税。 (3)不同税种税基、税率结构和税收优惠的差异。综合税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只考虑一种因素,以偏概全。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筹划时,要比较公司企业制与个人独资企业的税基、税率结构和税收优惠等多种因素,一般而言,公司制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比较多,另外,企业所得税为企业采取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留有较大余地,使企业有更多机会运用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减轻税负。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由于直接适用个人所得税,因而不能享受这些优惠。因此,当企业可以享受某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时,作为公司制企业的实际税负可能会低于个人独资企业。(4)合伙制企业合伙人数越多,按照低税率计税次数越多,总体税负越轻。2.简述确定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项目的法律规定。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1)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准予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上述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扣除。 (2)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3)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u。但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 (4)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准予扣除。但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自创商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以及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的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不得扣除。3.简述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时费用项目纳税筹划的一般思路。 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这些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允许扣除项目和不允许扣除项目都作了明确规定,这样,从涉税角度看,企业的费用项目可以分为三类:税法有扣除标准的费用项目、税法没有扣除标准的费用项目、税法给予优惠的费用项目。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可以根据税法对这三类费用的不同规定分别做出安排。 (1)对于税法有扣除标准的费用项目,要分项了解税法规定的相关内容,包括各项费用的列支范围、标准及具体计算方法,并应注意税法在一定时期内可能的调整与变动。我国从2008年1月1日起实行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此类费用主要有: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公益性捐赠支出等。在准确把握此类费用的列支范围、标准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的筹划方法有: 第一,遵照税法规定的列支范围、标准进行抵扣,避免因纳税调整而增加企业税负。或者说,这类费用的实际支出尽量不要超过税法规定的标准。因为一旦超过标准,就意味着超过标准部分也同样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二,对税法允许扣除的各项费用,按其规定标准尽量用足,使其得以充分抵扣。因为,既然税法规定允许扣除,就说明标准之内的费用支出实际上是税法提供的免税空间,如果没有充分抵扣,说明企业没有最大限度利用税法给予的免税空间。 结合第一点和第二点,可以说,如果企业对税法有扣除标准规定的各项费用的实际支出恰恰与税法规定的扣除标准相同,则说明企业在这方面的筹划是最到位的。 第三,在合理范围内适当转化费用项目,将有扣除标准的费用项目通过会计处理转化为没有扣除标准的费用项目。加大扣除项目总额,降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2)税法没有扣除标准的费用项目,包括劳动保护费、办公费、差旅费、董事会费、咨询费、诉讼费、资料及物业费、车辆使用费、长期待摊费用摊销以及各项税金等。对于这类费用可采用的筹划方法有: 第一,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正确设置费用项目,合理加大费用开支。正确设置费用项目才能保证纳税申报时将税法有扣除标准的费用项目与没有扣除标准的费用项目准确区分开来,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避免由于两类费用划分不清而被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调整。合理加大税法没有扣除标准的费用项目的开支可适当冲减应纳税所得额,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第二,选择合理的费用分摊方法。对于国家财务制度规定有多种摊销方法的费用项目,应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采用有利于企业减轻税负的方法。例如,对低值易耗品、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摊销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纳税人不同时期的盈利情况而定:在盈利,应选择使费用尽快得到分摊的方法,使其抵税作用尽早发挥,推迟所得税纳税时间;在课税前弥补亏损的,应尽可能合理、合法地加大费用开支,不要浪费费用分摊的抵税效应;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应选择能使减免税摊销额最小、正常摊销额增大的摊销方法。 (3)对税法给予优惠的费用项目,应创造条件,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如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安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规定的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可以在税前加计扣除,即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的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为充分运用这项政策,纳税人可根据企业各生产经营岗位的实际需要,对聘用残疾人员并不影响其工作效率的岗位可聘用部分残疾人员,聘用的残疾人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的规定。 第七章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1.简述工资薪金所得的筹划方式。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嘉奖、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当取得的收入达到某一档次时,就要支付与该档次税率相对应的税额,也就是说,月收入越高,税率越高,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就越多。工资薪金所得常用的筹划方式有: (1)工资、薪金所得均匀筹划。对于累进税率的纳税项目,应纳税的计税依据在各期分布越平均,越有利于节省纳税支出。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就必须尽可能每月均衡发放工资,从而减少工资、薪金所得适用高档税率征税的部分。(2)工资、薪金所得福利化筹划。取得高薪可以提高每个人的消费满足程度,但是由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累进的,随着收入的提高,税收负担也会加重。当累进到一定程度时,新增薪金带给纳税人的可支配现金将会逐渐减少。而把向员工支付现金性工资转为为员工提供福利不但可以增加员工的满足程度,还可以减轻其税负。 (3)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筹划。2005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纳税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但在计征时,应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果在发放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该《通知》明确,在一个纳税里,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算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同时,雇员取得的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合并,按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2.个人所得税中的劳务报酬所得都有哪些筹划方式?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劳务所取得的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额减除一定的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可扣除800元的费用,收入额在4000元以上的可以扣除20%的费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实行加成征收。对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这种做法实际上相当于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3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筹划通常有如下方式:(1)劳务报酬所得取得时间的筹划 对于劳务报酬所得,税法根据不同劳务项目的特点规定: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如果将劳务报酬所得分为多个月取得,那么就可以分开核算个人所得税,增加扣除额,从而降低税负。 (2)劳务报酬取得项目的筹划 劳务报酬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这里的“同一项目”,是指税法中关于劳务报酬所得列举的具体劳务项目中的某一单项,如果兼有不同项目的劳务报酬所得,应该分到减除费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3)劳务报酬取得人员的筹划 对多人合作承担同一劳务而言,劳务的需求方是根据该项劳务本身支付报酬的,而承担劳务者则是根据合作者人数和工作量分配报酬的。对同一项劳务报酬而言,承担劳务者为一人和多人,其税负是不一样的。(4)劳务报酬支付次数的筹划 对于某些行业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收入所得,即在某个时期收入可能较多,而在另一些时期收入可能会很少甚至没有收入时,就可能在收入较多时适用较高的税率,而在收入较低时适用较低的税率,甚至可能低于免征额,造成总体税负高。这时,较为平均地在各月支付纳税人的劳务报酬,就可以使该项所得适用较低的税率。(5)劳务报酬费用转移的筹划 为他人提供劳务取得劳务报酬者,可以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费用改由对方承担,以达到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的目的。纳税人可以要求被服务方提供伙食、交通以及其他方面的服务,而相应降低名义上的劳务报酬总额,从而使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额相应降低,减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这比直接获得较高的劳务报酬但支付较多的税收利,这样可使取得劳务报酬者在总体上保持更高的税后收益水平。 (6)劳务报酬所得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转换的筹划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劳务所取得的所得,其所得的性质属于劳动所得。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权以及其他特许权取得的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在广告设计、制作、发布过程中提供名义、形象而取得的所得,应按劳务报酬所得项目计算纳税。纳税人在广告设计、制作、发布过程后提供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视其情况分别按照税法规定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应税项目计算纳税。纳税人应分清自己提供的是哪种应税行为,将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以及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区分开来分别依照不同的税率纳税,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税负。3.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的筹划。 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根据税法规定,个人取得的利息所得,除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外,均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另外规定,对个人取得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的其它专项储蓄存款或者储蓄性专项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同时为配合国家有关制度改革,又规定按国家或各级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交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等专项基金存入银行个人账户取得的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因此,对于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的筹划有以下两种方法:(1)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的第一种筹划方法 第一种筹划方法就是将个人的存款以教育基金或其他免税的形式存入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1安排教育储蓄。在征收利息税时期,为了避免利息所得缴税,首选教育储蓄。但是由于税法对教育储蓄的限制条件也较多,如每户的最高限额为2万元,对拥有大量资金的储户并不适用;而且当银行储蓄停征利息税时,安排教育储蓄也没有了纳税筹划的意义。 ○2进行国债投资。购买国债是一种较好的纳税筹划选择。其优点在于国债票面利率高,有时还高于教育储蓄的利率;缺点是一次性投入较大,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不能一次拿出较大数额的资金进行投资,国债投资的减税好处并不明显。○3投资股票。对于资金充裕的投资者可以考虑投资股票,但是投资风险较大。 ○4保险。保险虽然实际利率相对较低,但是它的目的并不在于投资而是投保,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且我国目前对保险理赔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2)股息、红利所得的第二种筹划方法 由于股息、红利所得一经分配就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而被投资企业保留利润不分配也有递延纳税期限的限制。所以,股息、红利所得的第二种丑化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被投资企业分配利润,或将保留的盈余通过其他方式转移出去,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间接的节税收益。 总之,对于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的税收筹划要结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 第八章 其他税种纳税筹划 1.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为什么要控制增值率? 根据税法规定,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增值额超过扣除项金额20%的应就其全部增值额按规定计税。这里的20%就是经常讲的“避税临界点”,纳税人应根据避税临界点对税负的效应进行纳税筹划。免征土地增值税其关键在于控制增值率。 设销售总额为X,建造成本为Y,于是房地产开发费用为0.1Y,加计的20%扣除额为0.2Y,则允许扣除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为: X×5%×(1+7%+3%)=0.055X 求当增值率为20%时,售价与建造成本的关系,列方程如下: x(1.3y0.055x)20%1.3y0.055x 解得:X=1.67024Y 计算结果说明,当增值率为20%时,售价与建造成本的比例为1.67024。可以这样设想,在建造普通标准住宅时,如果所定售价与建造成本的比值小于1.67024,就能使增值率小于20%,可以不缴土地增值税,我们称1.67024为“免税临界点定价系数”。即在销售普通标准住宅时,销售额如果小于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的1.67024倍,就可以免缴土地增值税。在会计资料上能够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而建筑面积(或可售面积)是已知的,单位面积建造成本可以求得。如果想免缴土地增值税,可以用“免税临界点定价系数”控制售价。2.简述印花税纳税筹划的主要思路。 (1)模糊金额的筹划。模糊金额筹划法,是指当事人在签订数额较大的合同时,有意地使合同上所载金额在能够明确的条件下不最终确定,以达到少缴印花税税款目的的一种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七条规定:同一凭证,因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事项而适用不同税目税率,如分部记载金额的,应分别计算应纳税额,相加后按合计税额贴花;如未分别记载金额的,按税率高的计税贴花。纳税人只要进行一下简单的筹划,便可以节省不少印花税款。 (3)最少转包次数的筹划。因为印花税是一种行为税,只要有应税行为发生,就应按税法规定纳税。这种筹划方法的核心就是尽量减少签订承包合同的环节,以减少书立应税凭证,从而达到节约部分应缴印花税款的目的。 公司纳税筹划案例浅析 朱丁丁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企业对合法纳税越来越重视,在规避税务风险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在现有的税收制度下降低税负成本,纳税筹划越来越多地得到企业的认可和重视,而纳税筹划本身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税务工作者想要就税收优惠政策及相关税法与公司实际经营业务相结合进行纳税筹划就需要从不同的渠道获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深入了解税法相关条文。本文就税收优惠政策结合公司实际业务进行筹划,浅析纳税筹划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挖掘可以筹划的业务。【关键词】纳税筹划;税收优惠;筹划方法 纳税筹划是公司对现有资产、收益的正当维护,属于公司应有的权利,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理性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本能,是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表现。会计基础理论表明,税收是构成公司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价格和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利润和税收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即缴纳的税款增加,留存给公司的利润就会减少;缴纳的税款降低,公司留存的利润就会增加。在现行税法体系下,减少税收这种纳税人经济利益的直接流出,是纳税人进行合法纳税筹划的内在动力,其次税法规定本身还存在纳税筹划的空间,主要体现在纳税人定义的可变通性、税率上的差异性和税基调整的弹性余地。 一、纳税筹划概述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纳税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者自然人)的经营活动或者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作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者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纳税筹划是由英文Tax Planning意译而来的,从英文字面理解也可以称为“税务筹划”、“税收计划”,但是由于我国将税务部门对于税收征收任务的安排叫做“税收计划”,为避免与之混淆,在从国外文献中引进这一术语时,将其翻译为“税收筹划”、“纳税筹划”、“税务筹划”等,以体现税务筹划所具有 的事先安排策划的特点。 (二)纳税筹划的基本特征 1.合法性,即纳税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也是纳税筹划本质的特点。不违反法律规定是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是纳税筹划最基本的要求,纳税筹划不仅不违法,而且符合国家的立法意图。当存在多种合法的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可以利用对税法的熟知,对实践技术的掌握,做出纳税最优化的选择,最终降低税负成本。 2.税收优惠政策导向性,税收是目前国家政府控制其经济的一个重要杠杆,政府可以通过颁布各税种的税收优惠政策,多征或者减征税收,引导纳税主体采取符合税收优惠政策导向的行为,以实现政府治理社会及调节宏观经济的目的。 3.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性,即纳税筹划有明确的目的: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应以纳税主体资本总收益的长期稳定增长为目标,而不是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 4.专业性,即在进行税务筹划时,筹划者应当具备一定专业水平。由于税务筹划是纳税主体对税法的能动运用,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策划活动。它要求企业税务会计精通国家颁布的税收法律、法规,并熟知财政部颁布的财务会计制度,同时要时刻清晰了解如何在现有的纳税环境下,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以及节约企业税收成本的目的。 5.纳税筹划的时效性,政府颁布的税收法规是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外部环境,它实际上给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的行为提供了空间,纳税人只能适应它,而无法改变他,纳税筹划受到现行税收法规的约束。随着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的税收法律也会不断修正和完善。税收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杠杆,税收政策同时也会根据其宏观经济政策的需求而调整制定,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都不会一成不变,当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调整变动时,纳税筹划的做法也应及时同步调整。 (三)纳税筹划与避税的区别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漏洞或者缺陷,通过对经营及财务活动的精心安排,以期达到纳税负担最小的经济行为。例如,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企业其本土所得税税负相较其他国家来比较重,不少企业就通过“避税地”进行避 2 税,把利润通过低价关联交易的方式转移到“避税地”公司的账户上,以此达到减少美国本土母公司的利润,减少纳税。当然这样损害了美国政府的财政利润,但由于在当时反避税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也只好默认。 避税作为市场经济的特有现象,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各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避税将逐渐演变成一种高智商的经济技巧和经营艺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存在税收,就会有避税。随着税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国际协调的加强,避税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入,有的文献甚至将纳税筹划和避税画等号。而在税务筹划实践中,有时也确实难以分清两者的关系。在不同的国家,政府对两者的态度也有不同。有的在法律上努力将避税纳入打击范围,而对税务筹划又是允许的,本文更倾向于将正常的避税行为与税务筹划放在一起考虑。 二、纳税筹划方法 纳税筹划的方法很多,而且在实践工作中也可以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其中主要包括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会计处理方法筹划法、转让定价筹划法、纳税期的递延法、税法漏洞筹划法等几种方法。 1.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法,指纳税人凭借国家颁布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的方法。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收法规对特定纳税人及征税对象给予照顾和鼓励的特殊规定。国家为了扶持和鼓励某些特定行业、产业、地区、企业和产品的发展,或者对某些在生产经营上有实际困难的纳税人给予照顾,在税法中做出的某些特殊规定,比如,免除纳税人应缴纳的部分或者全部税款,或者按照纳税人实际缴纳税款的一定比例给予返还等,从而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2.会计处理方法筹划法,就是利用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进行筹划的方法。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同样的经济业务在现有会计制度下,因为不同会计人员的理解而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而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些会计处理方法也未违反税法并都得到税法的认可。所以,通过对有关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筹划同样可以达到获取税收收益的目的。 3.转让定价筹划法,主要是通过在关联企业之间以一种不符合常规的交易方法进行的纳税筹划。它是纳税筹划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地应用在国内以及国际 的纳税筹划实务中。 4.纳税期的递延法,指在现有的合理、合法的税收制度下,使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收而节税的纳税筹划方法。纳税人延期缴纳本期税款并不能降低纳税人缴纳税款的绝对总额,但等同于得到一笔无息贷款,使得纳税人本期的现金流得到增加,并使纳税人在本期有更多的货币资金扩充流动资本,用于资本投资;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即今天多投入的资金可以产生收益,使将来可以获得更多的税后所得,相对节减税收。 5.税法漏洞筹划法,是利用税法文字上的忽略或税收实务中征管方大大小小的漏洞进行筹划的方法,属于避税筹划。纳税人可以利用税法漏洞争取其在不违反收税法律的合理权益。时间的变化常常使相对完善的税法出现漏洞,地点的差异又不可避免地衍生漏洞,人员素质不高同样会导致税法漏洞的出现,税收征管的技术手段落后同样会限制税收制度的完善以及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由于税收制度内部结构的不协调也会造成税法漏洞。这些漏洞正是纳税人增收减支,降低税负可以利用的地方。 三、捷安特公司纳税筹划案例 (一)捷安特中国区简介 秉承“全球品牌,当地运营;各地成功,全球支援”的新世纪经营哲学,生产并行销世界知名自行车品牌——捷安特(GIANT)而享誉全球的台湾巨大集团,于1992年10月设立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2010年8月成立捷安特(昆山)有限公司。捷安特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行销网络遍布全国,自1993年捷安特第一家专卖店——上海衡山店开业以来,迄今已有3000余家经销服务网点,捷安特已经成为中国自行车行业的领导品牌。捷安特带着40余年生产各类型自行车的专业经验,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以及全球营销的成熟理念,结合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在中国大陆,精心耕耘创造自行车文化的新纪元。 (二)江苏捷安特自行车文体基金会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 江苏捷安特自行车文体基金会成立于2008年3月28日是由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投资设立,主要业务范围:接受社会捐赠;资助自行车文化体育活动;开展自行车科学研究;支持其他公益活动。2012年发生下列经营业务:全年取得捷安特中国区各制造厂捐赠收入180万元,支出与公益活动相关的业务成本 8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利息收入1万元;发生管理费用11万元。于2013年5月31日前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且已知应弥补以前亏损50万元。 对该基金会2012年发生经营业务未作纳税筹划可知,2012年汇算清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180-80+1-11-50=40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40×0.25=10万元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四章第二十六条第(四)项规定: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收入为免税收入,另《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四条对《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四)项所称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做出具体说明。 根据上述两个文件及《江苏省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办法(试行)》(苏财规〔2010〕14号)(目前执行苏财税〔2014〕44号文,苏财规〔2010〕14号已经废止)的要求使江苏捷安特自行车文体基金会满足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的条件,为江苏捷安特自行车文体基金会争取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使其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则其取得的捐赠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依据以上文件江苏捷安特自行车文体基金会已申请且于2014年取得非营利组织资格(苏财税〔2014〕5号),优惠有效期所属纳税2012-2016年,由此取得的捐赠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可得: 应纳税所得额=0-80+1-11-50=-140万元 应纳税额=0元 由此,向昆山国家税务局申请退还2013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所缴纳的2012的企业所得税10万元。 该案例是典型的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的方法,即利用该基金会本身不以营利为目的去迎合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的方法。 (三)捷安特(昆山)有限公司房产税纳税筹划案例 捷安特(昆山)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自行车的生产制造及销售,2011年在昆山购置商品房8套免费用于台籍干部住宿,购置总价款1000万元,现行《房产税暂 5 行条例》即房产税采用的是比例税率。房产税计税依据分为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两种形式,故房产税税率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计征的,税率1.2%;另一种是按照房产出租的租金收入计征的,税率12%。纳税筹划前,依照《房产税暂行条例》结合昆山市地方税务局规定按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30%后的余值计征得: 应纳税额=1000×(1-30%)×1.2%=8.4万元 已知该公司购置商品房免费用于台籍干部住宿,根据财税〔2000〕125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住房租赁市场税收政策的通知》第一条:对按政府规定价格出租的公有住房和廉租住房,包括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向职工出租的单位自有住房;房管部门向居民出租的公有住房;落实私房政策中带户发还产权并以政府规定租金标准向居民出租的私有住房等,暂免征收房产税、营业税。由此可知如果以租赁的形式将购置的商品房以0元的价格出租给台籍干部使用其租赁价格低于按照政府规定价格出租的企业自有住房,即可享受暂免征收房产税。由此向昆山地方税务局申请减免2012及2013房产税合计16.8万元。 2014年8月31号昆山地方税务局在对捷安特(昆山)有限公司进行税务稽查时依据2013年11月27日发布的财税〔2013〕94号文《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向职工出租的单位自有住房房产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第一条规定:对现就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向职工出租的单位自有住房的房产税和营业税政策进一步明确,即《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住房租赁市场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0〕125号)第一条规定,暂免征收房产税、营业税的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向职工出租的单位自有住房,是指按照公有住房管理或纳入县级以上政府廉租住房管理的单位自有住房。由于捷安特(昆山)有限公司购置的免费用于台籍干部住宿的商品房不属于未按照公有住房管理且未纳入县级以上政府廉租住房管理的单位自有住房,因其文件是2013年11月27号颁布的,所以要求捷安特(昆山)有限公司补缴所属期2013年12月份房产税0.7万元,同时加收滞纳金0.08万元,自2013年12月起再也不符合政策规定亦无法申请后续的房产税减免。 在此筹划房产税案例中采用了税法漏洞筹划法,利用公司零租金价格低于政府规定价格的漏洞来申请房产税减免,但是随着税收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 6 亦无法通过该漏洞申请房产税的减免。 四、捷安特公司纳税筹划案例经验借鉴 由上述两个纳税筹划案例可知,企业想要对经营业务进行纳税筹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坚持纳税筹划方案的合法性原则 在对企业经营业务进行纳税筹划时要求筹划者充分学习税法等相关法规政策、熟知税法知识,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税收法律的内涵,时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务必使税务筹划方案不违法。在对企业涉税业务进行筹划时要坚持合法性,即企业纳税筹划必须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引导方向,使得企业在享受有关税收优惠的同时,也顺应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同时在筹划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划清企业纳税筹划与漏税、偷税等其他减税行为之间的界限,坚持合法筹划,防止违法节税、减税。 (二)保持纳税筹划方案适度灵活 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必须保持适度的灵活性,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不断重新评估和审查企业纳税筹划方案,适时调整筹划内容。评估企业纳税筹划风险,采取措施及时回避、转嫁或分散风险,针对纳税筹划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建立企业纳税筹划防范及预警机制。在纳税筹划前要对筹划方案进行反复论证,综合考虑各种涉税因素后慎重选择需要实施的纳税筹划方案。在纳税筹划事中、事后建立相应的公司纳税筹划风险评估机制。在纳税筹划实施过程中对纳税筹划方案进行全程化监控,密切关注与纳税筹划方案相关的税收政策环境的变化,针对出现新的情况及时变化或调整筹划方案。 (三)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搞好税企关系 加强与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联系,搞好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具体要求和征管特点,进行纳税筹划。同时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及时从税务机关获取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信息。由于税收法规的规定往往具有一定的弹性,加之各地税务机关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务干部和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企业纳税筹划人员对其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很难准确把握。另一方面要求企业纳税筹划者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具体方法和特点,经常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税企联 系,使企业纳税筹划方案主动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使企业纳税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从而降低和避免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取得应有收益。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和一定规模后,纳税人将开始重视纳税筹划工作,纳税筹划要求企业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规划纳税义务,这就要求纳税人必须充分学习税法、掌握税法知识,继而依法纳税。因此,纳税筹划客观上有助于纳税人主动纳税、诚信纳税,提高纳税意识。纳税筹划只有通过对税法的深入研究,合法操作,方能降低企业税负成本,把税收风险降到最低,真正发挥纳税筹划的作用,为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及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 2.郭淑荣,《纳税筹划》,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3.国家税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2007年3月16日 4.国家税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2007年12月6日 5.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国家税务局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江苏省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苏财规〔2010〕14号,2010年5月31日 6.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办法(试行)》, 苏财税〔2014〕44号,2014年12月29日 7.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发布第四批获得免税资格的省属非营利组织名单的通知》,苏财税〔2014〕5号,2014年2月11日 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向职工出租的单位自有住房房产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3〕94号,2013年11月27日 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住房租赁市场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0〕125号,2000年12月7日 10.国家税务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 国发〔1986〕90号,1986年9月15日第四篇:纳税筹划案例分析.doc 1
第五篇:公司纳税筹划案例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