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基本判断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1:4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基本判断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基本判断及对策》。

第一篇:关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基本判断及对策

关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基本判断及

对策

分析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看,笔者的基本判断和提出的对策如下。第一,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从移植组装开始向自主开发的成长阶段迈进,但总体上看发展很不平衡。总体上讲,东部沿海企业好,西部和民营企业差;说得多,做的少;物质的多,精神的少;外显的多,深层的少;共性的多,个性的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应当从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和迅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还需要进一步宣传和引导、强化和推动。第二,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方法已经开始从定性描述转向定量分析,从案例分析转向各种实证模型的建立;研究范围从宏观环境转向微观组织,从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扩展到非公有经济实体甚至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对象从对企业内个体研究转变为对员工整体的研究,从单纯的研究企业形象开始深入到研究企业审美文化和知识资本的人才要素等。但总体上说研究结构的多,制度的少;研究硬性的多,软性的少;阐述概念的多,实证研究的少,特别缺乏对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深层次的文化的研究,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强,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三,许多大企业集团已经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全部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许多大企业集团设立了企业文化部、公共关系部、企划部或信息传播等专门机构,旨在协调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有的将其列入企业发展规划。如上海宝钢大力推行CS战略,已经形成了具有宝钢特色的用户满意文化,而三高一流(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高于群众、操作业务技能高于群众、生产工作业绩高于群众、培育一流的党员队伍)作为党建工作实践活动的创新,已成为宝钢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出台了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宝钢文化的构成体系和宝钢的理念形象与行为形象,形成了宝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纲要。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两张皮的现象,没有真正地融合,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渗透力和实效性。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粘合剂,可以改变以往企业中思想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企业文化建设决不能孤立地进行,更不能把它作为时髦的装饰品,而应该自觉地利用和发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和优势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使思想政治工作找到一条渗透企业经营管理中去的途径和载体;要不断地增强企业思想政治

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感,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第四,企业家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也是培育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的关键所在。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影响企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但企业家精神不能涵盖企业文化的全部。卓越的企业文化是卓越的企业家的人格化。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和领导力越来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应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践行者,第一宣传者。正如海尔集团CE0张瑞敏在海尔充当的角色那样: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实际上,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更重要的是带去了一套海尔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人格化。企业家要注重自我修炼、自我珍重、自我提高,以人格魅力凸显与张扬个性,并进行科学的CI、I、I、IS设VMC计和恰当的形象塑造和传播;要学会用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和横向思维进行创造性地思考,特别是战略思考,并能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和企业新的情景修正企业战略和经营策略,调整自己的领导方法和管理方式,引导和影响企业员工进入有信心、有能力状态进行创新。第五,企业领导人开始注重企业文化中人才的要素及其价值的开发与利用。观代人力资源开发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突出人力资本的价值,突出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世界三大旅游公司之一美国罗氏旅游公司的经营高招是:重心放在激发员工的忠心和进取心上,坚持以员工第一为原则。以年均增长率100%高速发展的中创软件之所以成为中国IT业的旗舰之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精心打造企业的团队精神,推行契约式管理,为高知人才提供最好的发展机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以与您共同发展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美好前景吸引人才,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强化服务意识,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无缝对接,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当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人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本主义,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更加关注人的个性的张扬和能量的充分释放,重视人才的再培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第六,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生命所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当务之急必须唤起诚信,重建信用文化。企业良好的伦理道德、高尚的价值观和正确的经营理念是培育企业诚信文化的前提条件。信用累积与升

华形成的商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在东方管理智慧的宝库中,儒家管理之道的核心思想是德治。诚实守

-147-

关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基本判断及对策短论

信乃为人之道,立身之本,是企业精神第一要义,要使诚实守信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深入到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如杭州胡庆余堂的企业精神就是戒欺两个字。企业自律与社会对企业的他律是建设企业信用文化、塑造企业诚信形象的根本途径。如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的最高原则就是信奉诚信、稳健;山东三联集团把走大道不走小道,走正道不走歪道作为企业经营伦理。社会对企业诚信的他律,有赖于政府和中介组织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市场环境,如开通企业信用网络或企业不良行为警示系统、规范信息披露和建立资信等级制度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激励、褒扬诚实守信的企业,抨击、鞭挞和打击各种信用失范和缺损的黑洞行为,如中央电视台在今年3.15特别节目中揭露的丹麦国际名牌音响香武仕的造假事件。爱因斯坦说过,一切人类的价值的基础是道德,诚信是所有企业经营者、所有企业的资本。中国企业经营者的诚信问题是关系中国企业家成长的要害所在,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那些不守信用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具有70年历史、年上缴利润1000万元的南京冠生园因陈馅事件被央视曝光后被迫破产再造,根本原因是该企业本身失去了起码的诚信,不重视产品质量,愚弄、坑害消费者,结果终被消费者所抛弃,被市场所淘汰。市场需要建立游戏规则,更需要诚信和法律支撑。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都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维护商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健康发展。第七,当今社会是一个崇尚品牌的时代。品牌文化的本质是企业通过向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取得一流的市场销售地位和效益。但目前的中国企业大多缺乏对品牌资本的认识,没有把品牌的差异性变为最大化,没有把品牌作为企业的运作中心,没有建立起客户对品牌的强烈的忠诚度和崇敬感,没有利用各种方式为品牌制造更大的价值。企业品牌的生命力以及在消费者中的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的创新能力来支撑的。因此,要积极创建企业的研发机构,打造世界品牌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和提升品牌的内涵和管理能力,培育和形成良好的企业整体价值和独特的本土品牌文化,不断提高企业名牌产品的附加值和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第八,世界文化相互兼容,丰富多彩。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企业文化的底蕴首先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兼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是一元与多元的兼容。虽然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十分显现,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所构成的企业文化各有特色,并总是处于流变的动态过程之中。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精神的精华,必定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中石化集团公司在境外上市后,在市场上进行了新的定位、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对原有的企业文化进行了修订,他们在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企业精神基础上又提出了竞争、开放的经营理念,扩展市场、增加回报的经营战略,公司利润最大化、股东回报最大化的经营宗旨,外部市场化、内部紧密化的经营机制,规范、严谨、诚信的经营准则和永不满足、各得其所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具有民族性、可塑性、整合性、多样性等特征,其发展的总趋势将呈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我们要以开放、兼容、效率的学习精神,学会拿来主义,交流文化理念,主动吸纳外国优秀的企业文化,把它融合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而不能全盘西化、食而不化。第九,现代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新经济中的霸主将是那些建立在文化创新基础上的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已经不再只是进行各类资源整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更重要的是应被看作更符合人性激励创造鼓励创新的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乃是抓住一切机会不断学习而且比对手学的更快、更好的企业。21世纪是一个不断学习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这种时代能成功的公司,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未来的企业文化将是综合的文化,是吸收了最开放、最前卫、最高质的现代文化而形成的。拥有中国鞋王之称的森达集团,把视今天为落后的哲学理念升化为其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企业信息化是中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企业要加快实现信息化,核心是导入ERP系统。P不是普通的软件产品,而ER是国际最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管理工具的凝结和数字化的表达,企业要利用ERP,提升自己的业务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企业家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不可沉缅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要不断地忘掉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只有坚持创新,摧毁自我,改造自己,追求卓越才是企业的新文化革命和文化力的力量源泉。正如美国通用电气GE的CEO韦尔奇所说,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第十,从长远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努力培育和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努力培育和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其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有些企业忽视了这一重要目标,那样必然失去正确的方向。以先进文化为指导,才能体现文化进步的性质,体现文化发展的要求,这是企业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前进的方向建设企业文化,有利于形成先进的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有利于企业进行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有利于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和持续的竞争力。要代表先进文化和体现先进文化的特征,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突出时代特色。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业没有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的环节来抓,缺乏企业文化交流与培训,没有一定资金的投入,这就很难取得真经。要确立培训是投资,不是费用的新观点,不仅要注意企业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更要注重企业文化的软件建设,常抓不懈,协调发展,使先进的企业文化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作者单位:中央企业工委)

3、创立最具激励机制的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企业精神的提炼,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的过程,创立和提炼它,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企业精神的形成,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不断地利用各种途径进行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个性心理培育,同时要反复地进行审视、分析和,并在实践中及时提炼出其中的优秀部分,几经反复后,再用最简单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中的精华,由此形成企业意识中最具激励的东西——企业精神。不难看到,企业精神的创立,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结出的硕果。因此,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促成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创立。创立企业精神,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而是利用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热情,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继而又炼出更新的精神成果,不断推进两个文明的建设。

4、确立高标准的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培育企业道德,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企业道德是企业员工的重要行为规范。

5、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为之服务,这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6、提高职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企业文化建设要从提高职工素质抓起,这与培养“四有”新人是一致的。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素质之间是一种“大厦”与“基石”的关系。职工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兴衰,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可以陶冶职工情操。因此,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而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造就新一代“四有”新人,这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坚持不懈的以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职工,在实践中造就和培养一批得力能干的企业发展生力军,让企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崭新面貌的“公司人”、“形象人”,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在全社会都形成一种新的风范。

第二篇:浅析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钟耀乐(101571247)

摘要: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受传统文化、时代发展特点、自身发展需要和专制主义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然而企业文化所拥有的展示自身形象、约束员工行为、引导员工价值观念、团结凝聚激励员工等重要功能让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学习着通过让普通人做非凡的事、培养团队精神、让员工畅所欲言、领导人身体力行推动等方式来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员工、品牌形象、管理、发展、规章制度

绪论:伴随着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发展,西方企业管理经验的传入,企业文化在中国早就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现代的公司制企业管理,一靠公司制定的规则制度这一硬性规定,二是依靠公司文化这一软力量。唯有软硬兼施,充分发挥这俩种手段的作用,企业才有可能真正长久的屹立于现代的企业丛林之中。然而如今过于年轻的中国企业却陷入了重规章制度轻企业文化的一个怪圈或者企业文化建设有形无神,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企业文化管理成功经验,结合当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并为之提供合理的建议。

一、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企业内成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渐进

()培养、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体系或基本信念。1企业文化与制度安排、建立领导力、提高管理水平类似,绝不是因为这样做“显得有文化”,而是企业文化无处不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会稳定地促进企业员工满意度、顾客忠诚度、企业销售增长等,所以可以说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的成与败。然而,由于当今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内容源头的不同导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良莠不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况。

(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企业文化建设重和谐、诚信、敬业之余也会导致无纪律。

中国的管理者与员工,其日常思考与行为都必不可少的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如若能汲取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发展企业敬业、诚信、和谐的一面,则可以很好的促进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平安保险公司强调以儒家文化之仁、义、礼、智、信来作为其企业文化内涵,融合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从另一方面来说,企业过于注重传统文化重人的灵活会导致企业的无纪律与无系统,而企业没有严格的纪律与系统,就会出现各种人情世故拖沓现象,企业就难以稳定。

(二)是否可以把握时代发展的特点结合其自身的发展需要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道坎。

文化是产品的灵魂,产品是文化的载体,青岛啤酒的企业文化不仅能紧紧捉住时代发展的特点,而且还与其他民族文化、当地特色有机融合在一起,打造了属于青岛自己的文化品牌。青岛啤酒的经营核心是“经营快乐”其企业文

(2)化核心是“追求卓越,奉献社会”。当然,一些企业是为了有企业文化而去打

造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其结果是有形无神,根本无法发挥企业文化的软实力,只能是公司的累赘。

(三)专制主义在中国的长远流传导致现如今中国企业的“一把手”企业文化严重。

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曾在一次万向集团内部研讨会上说过:“万向就是

(3)鲁冠球,鲁冠球就是万向”万科集体董事长也曾经说过:“有人评价万科的组

(4)织纪律严明,我想这是和自己的经历分不开的。”由于专制主义重视领导意志,所以企业主要领导人的个性特点、价值观,会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有时候主要领导的独立专行会把企业带人深渊。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指出,“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依赖天才,所能依赖的只有企业精神。”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会有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对外展示自己的形象,构建自己的企业品牌。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是一个由以产品服务为主的“硬件”和以企业文化为主的“软件”所组成的复合体。品牌价值是时间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

(二)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对内协调员工的工作,引导员工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取向。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会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规范和引导作用。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团结、凝聚员工,激励员工更努力、高效的工作。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塑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行为符合企业文化的员工受到激励。

三、如何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在形式上推广一种理念并不意味着这种理念就真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企业还需要有与这种文化理念相匹配的明确、可操作、可执行的制度体系。(5)

(一)让普通人做非凡的事

企业应学会让员工重视自身价值,倡导员工竞争和献身精神,奖励员工创新,利益共享,以人为本。要让员工感觉他们在干的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工作,而是一项伟大的非凡的事业。同时要让他们感觉到公司对他们的重视,让他们感觉到公司对他们的爱,赢取员工的忠诚。

(二)、培养团队精神

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创造优秀的团队,就必须明确团队的目标和任务,让每一个团队内部成员都能够理解,使企业或部门的利益与个人的自我价值一致起来,使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实现。除此之外,必须培养创新精神,解放人的思维,充分信任、讲求民主、注重沟通、张扬个性。

(三)、让员工畅所欲言

企业管理者若想培养人才,就必须制造一个能接受部属意见的环境和气氛,不只是消极地沟通安抚,更要积极地采用推行,这样,才能集思广益,争取成功。一个人的智慧,绝对比不上群众的智慧,所以上司积极听取部属的意见,才能得到共同的成长和较高的工作成效。

(四)领导人身体力行推动

企业在形式上推广一种理念并不意味着这种理念就真能够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所以领导人必须身体力行亲自推广。很多培养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说很多遍都不如领导人亲身示范一遍。所以企业管理层对一些事情的处理就是最好的企业文化传播方式。

结语: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一环,可以为企业提供诸多优势。由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时间有限,其企业文化的发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当前建设中国的企业文化,必须发扬企业独特的文化底蕴,结合企业环境的实际情况,突出本企业的特色,在扎扎实实建设制度的基础上重视文化建设,才能够真正建设好企业文化,最终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志学、张建军《中国企业的多元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第128

页。

(2)徐楠 《逆向营销》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第57页。

(3)李胜基《胜局》 沈阳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三次印刷第235页。

(4)张志学、张建军《中国企业的多元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第13

3页。

(5)张志学、张建军《中国企业的多元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第130页。

第三篇: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从1978年到2003年的26年中,中国技术创新的平均增长幅度为3.3%,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7.1 8%。尽管我国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有大幅提高,但与国际先进水平80%以上相比,我国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而且由于产业的技术创新尚未起主导作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步伐缓慢经济增长缺乏强劲的后劲,分析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主要有:

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低,企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主体

R&D费用是技术创新中重要的投入要素,支出主体用它来进行研发活动,以生产出新的技术知识。R&D费用的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技术创新活动的规模。下面是部分国家的R&D经费投入表和R&D经费来源情况及我国R&D经费情况。

由表1和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研发投入从1 996年~2000年有所上升,但从R&D/GDP的指标来看,仍相对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R&D经费投入中,最具市场转化力的应用研究的投入占R&D经费的比例较小近年来还有下降的趋势。基础研究支出所占的比例也较小,它的投入不足必然影响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对R&D的投入也较少。根据日本的经验一个R&D投入占销售收入1%以下的企业难以生存,2%方可维持,达到5%以上才有国际竞争力。1 996年我国企业R&D支出占销售收入的0.48%,至2000年也只占销售收入的0.63%,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对R&D的投入和发达国家相比显得很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R&D经费来源50%以上来自于企业,这充分说明这些国家的技术创新主体是企业而非政府。而我国R&O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于政府(占50%.企业只占35%左右,出现政府和企业的错位现象,企业只在技术进步活动中扮演配角.导致企业R&D经费不足和R&O与市场脱节,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寻求超额垄断利润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出发点,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动机点是技术创新的最基本动力。发达国家正是由于企业成为R&D的主体,使得技术创新能够与市场紧密结合,这些国家的技术创新才得到不断的发展,从而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产业界虽然也取得了不少辉煌的科技成果,但是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科技成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同于一般普通的商品只要通过简单的买卖关系既可完成转化.科技成果的绝大部分交易实际上是信息不对称的交换行为,技术拥有者和技术购买者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由于技术资源并不与其他资源一样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在买方使用某种技术成果得到收益以前.只能间接地从卖方那里了解这种技术的有效性.这就会导致交易成本的上升.从而给交易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一个健全高效的体系作为支撑。具体而言,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体系包括人才流动机制、信息流动体系技术市场和评价仲裁机制。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不紧密,科研单位向企业转移技术困难。科研单位一般只进行纯技术性的研究,科技成果很难自己推广,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比较低。据调查,具有一定应用面的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20%左右,还有大量科技成果没有能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一般来说,技术创新企业的规模都不大,没有足够的资金买断技术,并且很难在短期内收回购买新技术的费用和得到预期的超额利润。而技术创新企业出于资金和商业利益考虑,创新的动力就大大减弱。同时,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相应国内外技术信息和技术服务,因此,企业不敢贸然购买技术,进行技术创新。

(三)缺乏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

制度的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深远影响.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是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和保障。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推动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不仅是技术自身的演进,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状况的主要因素.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而是与人力资本潜力发挥紧密相关的体制和文化环境。我国以前一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运作体系中.政府管制较为严厉.人们进行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压制。而且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其中的”不患贫而患不均”的思维定式和长期小农经济中形成的那种“平均主义”的落后观念.都是不利于技术创新的。

(四)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体制尚不健全。在西方国家,风险资本和证券市场己逐步代替政府投资,成为科技开发资金的重要来源。我国目前有各类科技信托、风险投资公司近百家,具有一定的投资能力,但资金大部分来自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真正的风险性科技创业投资较少。例如,国内证券市场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新建的高新技术企业受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等条件限制,在其发展过程中难以通过并购和控股的形式筹集到快速发展的资金,很难得到国家批准给予新股投资发行额度,这都影响了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发展。

(五)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比较差。通过新技术对企业的渗透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水平。90年代新技术对企业的渗透率,美国为80%,法国为40%,德国为60%,日本为65%,韩国为35%,我国仅为20%。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工业国家相比却相对滞后。我国机械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是10.5年,开发周期是18个月;而美国同类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仅仅是3年,产品开发周期仅仅3个月。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我国产品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较差。

二、二、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在我国的技术创新中还存在着很多较为严重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R&D经费的投入力度,解决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要解决R&D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特点.建立政府和民间相结合、上市与非上市产权交易相结合的风险投资机制:一是逐渐拓宽现有资本市场的范围,大力鼓励和发展面向企业的资本市场;二是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引导作用,建立国家风险基金;三是允许少量国外风险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加强企业在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金融机构应该完善资金市场,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企业应该大力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积极做好项目和产品推荐工作,主动开拓筹资渠道,保证足够的R&D经费。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体系

加速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已有的基础和潜力,促进技术开发成果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形成以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对技术创新的评价,要着重看其是否能转化为生产力,是否能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形成规模化生产,并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同时,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行业和地方保护主义。

实行产学研一体化。要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必须明确科研机构、企业、中介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合理分工和有机联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克服科研机构分散、低水平重复、缺乏相互合作的现象,促进科技、教育、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我国企业只有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建立以“产”为主,“产、学、研”结合的联合体,充分、积极利用大专院校成为高新技术的孵化器的作用,才能有效促进科研成果和科技发明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三)重视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

首先,在企业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氛围。搞好企业现有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培训力度,不断扩充科技人员的研究领域,改善其知识结构,使之成为既有技术专长,又有市场眼光的创新型人才。其次,加大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要针对关键技术人才、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和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引进。最后,强化激励机制,在制度上形成“事业留人”环境。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实行产权多样化、知识产业化,通过技术入股、管理入股、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创业股等多种分配、奖励形式以及建立相应的制度,实行技术发明人、企业管理者及企业职工的持股、股票期权、优先认股权等方法,使技术与管理转化为资本或股权。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形成人才引进、评价、鼓励和留人机制,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持续发展。

(四)加大力度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 只有保护创新才能激励持续的创新,保护创新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法律保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对技术创新的立法,如技术创新基金法、高科技风险投资法、科研机构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并进一步制定相应的保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法律规范和保障。同时,国家还应建立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优惠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可以通过设立各种专项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来鼓励中小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帮助中小企业降低市场经营风险。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服务.来推动中小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五)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要使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就要确立企业在技术投入、研究开发等方面的中心和主体地位,形成利益与风险驱动机制。在支持技术创新问题上,政府应对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不应“抓大放小”。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实践说明,中小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在美国.大约50%以上的科技发明是由小企业完成的。拥有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在开发、生产新产品的进程中,所需资金投入要比大企业少得多;因而在同等资金支持下,中小企业吸收劳动力的速度是大企业的好几倍。在产学研合作研究的问题上,国有企业及大中型企业的动力远不及中小型企业强。我国以往仅仅资助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造成了在技术创新问题上的不公平竞争,忽视了占我国工业企业总数98%以上的小企业。国家应该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多方面的扶持,政府应通过低息贷款、借贷担保、出口信贷或国家采购等手段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政府要引导技术创新的方向。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保护企业技术创新的合法利益。

(六)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紧密结合

在加强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中,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首先,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缩短国有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其次,要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在技术引进中应加强宏观管理,防止重复引进、盲目引进和低水平引进。对一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国家应统一引进,然后组织产学研进行联合消化吸收,最后再转移到企业。企业在制定创新战略上,应处理好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的关系,要把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进行二次研发,以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

第四篇:班组管理基本现状及其对策

班组管理基本现状及其对策

一、存在问题

1、班组管理缺乏激励机制

搞好班组管理靠全体班组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多重刺激,正确运用内激励和外激励的有效结合。促进职工在班组各项管理上创优、创新、创先进水平。目前班组管理还存在着激励措施不完善问题,虽然公司对超产的部分给予了奖金的分配,但分配方案过于相对平均,没有起到正面刺激的作用,成有奖金并不能提高班组生产积极性,没奖金却会让班组士气大跌。同时对于有突出表现或进取欲望较强的员工,没有一个系统的奖励和扶持的做法。班组缺乏成就激励感,直接造成班组职工对争先创优的热情下降。班组管理工作满足现状,只要班组不出事故就可万事大吉。班组缺乏自我加压、自我挑战、自我发展的欲望。从根本上阻碍了班组职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先进班组的自身价值难以体现,激励因素的隐患制约班组管理的深化。

2、班组管理缺乏目标管理

班组推行目标管理,就是按企业的方针、决策、制定本班组目标管理和每个人的子目标。目标既是人们奋斗的方向,又是一种挑战,实现目标就是意味着战胜挑战。是班组工作计划性、责任落实性的职工自我管理内容的具体体现。但我们的班组目前还是保留在每年的生产计划、工作任务的安排,缺乏全体班组成员直接参与制定具体的、实用的、全面的可操作性班组目标管理体系。导致班组管理工作随意性很大,做到哪里算到哪里,班组管理容易处于盲目无序的态势,不同程度影响班组管理的效果和质量。所以班组目标要根据班组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变化,不断地修改、完善、充实新的内容。才能确保目标适应性和有效性。尤其抓住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值。如确定提高班组素质和个人技术业务素质方面的努力方向,制定文明生产、现场管理、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目标,尤其是一些有评价意义,又有数据考核的目标的制定,对班组管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3、班组管理缺乏文化氛围

班组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范围小、信息灵、内容实,工作、学习、生活融为一体是班组建设管理的特点。但通常班组忙于日常生产工作而忽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班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条件有限,缺乏文化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使班组职工的兴趣、特长和知识、才干得不到有效发挥。职工的求知欲望、精神调节作用受到限制,不同程度影响职工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造成班组整体上感觉没有朝气,缺乏活力和生机,另一方面,我们班组职工由于年龄层次不同、爱好和愿望不同,现有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成为制约班组发展的“瓶颈”,对班组管理势必产生负面影响。

4、班组管理缺乏民主管理的意识

班组的民主管理就是让班组每个成员参与管理。发挥班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实行“全员”管理的格局。我们班组的每个职工即是生产者、又是管理者、全体职工完全有能力参与管理本班组的事务。人人在生产中当家理财,自然而然的就会控制生产成本,我们的班组似乎缺乏这种意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以班组牵头去征集一些合理化建议的会议基本没有开展过。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得不到体现,更谈不上发挥班组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聪明才智;班组职工有权围绕安全生产、工作质量、内部分配等方面进行民主评议。班组职权范围的事情,都应尽可能由班组全体职工民主讨论决定。集思广益为班组的各项管理献计献策。真正体现全体班组人员的意愿。使班组真正成为民主、文明、温馨之家。

从以上现状分析可见,目前,我们公司班组管理还处于不断完善、不断探索、尚不成熟阶段。正有待于实践中不断改进、模索、才能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关于提高班组管理的几点对策:

1、完善班组激励机制是优化班组管理的精神动力

(1)班组管理的强化需要政策支持和激励因素的运用。当职工焕发出工作热情源于某种欲望的预期满足,只要某种欲望存在并且有可能满足,则职工会努力实现这种可能性,一旦得不到满足或者没有实现的可能性、职工的积极性就会消失。所以激励因素的作用发挥是强化班组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2)班组管理的强化要从长远目标出发,逐步完善班组管理的组织倡导、工作运行、指导推进、激励制约、物质保障等机制、为班组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开展班组升级达标活动是鼓励和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当班组产生有期望、有奔头的状态,我们各级管理者要积极加以引导,创造有利条件,激发班组奋发进取的激情和团队精神,激发班组的内在潜力。激励机制适用得当,会促使职工从被动的灌输向主动出击转变。发挥精神效能的作用。

(3)开展班组评优活动,为鼓励先进,对班组升级实行动态管理,优升劣降,不搞终身制,如班组两年没有得优的班组长应被免职。刺激后进班组主动向先进学习。在班组之间形成争强求胜,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班组管理强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全面培养班组长综合素质是优化班组管理的关键因素。

(1)必须创造一个有利班组长素质不断提高的环境,在思想观念上鼓励职工争当班组长,提供人才竞争,不拘一格选拔班组长。这有利于一批事业心强,富有管理意识、热心班组工作,素质较高的人才脱颖而出。另外对班组长责、权、利明确规定,并制定优惠政策,包括晋级、奖励、住房等等方面。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通过体制改革,给班长一定的“自主权”,帮助班组长树立威信,激发班组长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2)必须加强班组长的整体素质。对班组长的素质培养,不一定是学历、技能上、还应是在管理上。班组长光靠工作经验丰富,操作技术熟练是不够的,生产上的好手并非管理上的能手。班组管理客观上要求班组长具有管理素质、创新素质。掌握一般管理手段和技法。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班组管理的新方法。

(3)必须加强班组长的横向交流,探索新形势下搞好班组管理的新路子。创造条件让班组长与外界发生横向联系,扩大他们的活动范围,如开展班长联谊会、班组长现场经验交流会、班组长工作研讨会,或者有条件领略一些现代企业,先进企业的班组管理经验,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对提高班组素质起到独特的作用。

3、创建学习型班组是优化班组管理的有效途径。

(1)以人为本,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优化班组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应付知识要求和知识创新的唯一方式。班组应根据企业特点和班组实际制定创建学习型班组的具体目标计划。通过目标定位,增强职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虽然目前部分班组文化层次、知识结构不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只要培养并逐步拥有持续增长的学习能力,找准时代的方向、企业需求、班组特点和个人优势的结合点,在结合点上下功夫。以求得竞争优势而努力学习。班组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组学习氛围,以独特的班组文化来感染、激励、鼓舞职工,以学习形式多样化、生动化来吸引职工。由职工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发求知欲望。强调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构筑班组“第二课堂”的新格局。提倡一专多能、一岗多证、超前跨岗学知识,寻求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拓宽多种渠道:如班组读书课堂、学习研讨、合理化建议、岗位知识互帮互学等,形成能者为师,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习对象全员性。班组以“三自”即:实施“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学习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自主型管理方法。促进班组管理创新和整体素质提高。

(3)提倡“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和团队精神,把工作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工作过程中的自我批评,(所谓自我批评是结合工作、结合项目、结合产品的自我批评。做完了工作看看有什么不足)。信息反馈和交流共享,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同样,对待学习如同对待工作一样。班组成员不仅仅是进行工作(生产):更重要的是学习和研究创造。使班组具有应变的竞争优势。

6S心得元月20日,在公司的年终总结会上,伍总作了一番关于推行“6S”活动的动员大会,并把今年定为大锰推行“6S”活动年。那时的我对于“6S”的理解还很肤浅,很模糊,也很抽象,直到春节放假时,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耳闻目睹了区内推行“6S”活动管理模式后取得明显效果的企业——南宁卷烟厂后,才从此真正认识了“6S”,感受“6S”带给企业的变化。踏入位于北湖路的南宁卷烟厂,一座花园式的现代化管理企业矗立在前,一条干净、清洁笔直的马路,空气里到处都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烟草味,两旁的宣传窗里整齐地张贴着有关推行“6S”活动后员工的心得体会,以及推广“6S”活动前后的鲜明对比„„走进厂间、机器设备擦得干干净净,墙上的标识都用美工粘胶贴好,使人一目了然,办公桌上的电话、笔筒、资料都码放得整洁有序,走廊的通道线都画得笔直就连人离座位后,凳子要归位,这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他们都每天重复地做到了。在日趋竞争激烈的烟草市场,去年又创佳绩,利税名列全区前茅,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企业推行了“6S”管理,据说刚开始推行“6S”时也遇到了阻力,一些员工思想上认为工厂又不是家里,干吗搞得干干净净,不是浪费时间吗?针对这一情况,总公司领导下决心,花大力气,并在财物上给予了公司大力支持,包括送员工去深圳培训学习,使他们从思想上彻底改变旧陋习,并自觉接受“6S”管理模式,同时每周的定期评比,对达不到标的部门亮“红灯”并加以扣款处罚,每月及时公示“6S”评比得分情况,并注明扣分原因,及时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指出缺点,使全体员工都注重集体荣誉感„„短短几个月后,工厂变得洁净和整洁,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整顿、整理又减少了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安全意识的提高意味着减少工伤事故。随着一批批人来厂参观,它既是对借“6S”管理后出成绩的肯定,又为改善员工的素质,提升企业形象的宣传作了铺路,从而最终赢得了市场,创造了效益„„ 通过耳闻目睹了南宁卷烟厂推行“6S”管理模式带来的企业效益后,我心底震憾很大,感触颇深,从思想意识上对“6S”管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定义,也深深理解了为什么大锰公司的领导要把今年定为“6S”管理年的良苦用心,因为大锰公司刚成立不久,就如同一个“新生儿”,它需要全体员工对它的精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引进“6S”管理模式就显得势在必行了,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去规范我们行为,让全体员工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进行一场思想观念的革新,去掉旧陋习与坏毛病,而不是光喊几句口号而已,服从企业管理。因为即使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或设备,如不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工作场所一片混乱,工件乱堆乱放其结果只能是生产效率低下,员工越干越没劲。干活如果没有远景就会枯燥无味有远景没有实干就是空想,有远景再加上实干就是世界的希望。另外“6S”也体现了诸如ISO9000管理体系要求强调的“规范化”或“文件化”的因素,我认为“6S”带来的不仅仅是创新,更多的是变化,一个企业形象的好坏关系着企业的声誉,一流的人才和设备也要有一流的环境才能真正成为一流企业才能真正生产出一流的产品。企业形象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公关成本”,同时有利于树立长期稳定的“品牌效应”,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推行“6S”管理模式,使各公司各部门对各种物品都要摆放整齐,地面干净,标识清楚明朗,现场一目了然,卫生不留死角,从而激发员工高昂的士气和责任感,对员工来说无疑又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荣誉感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企业的忠诚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形成一种优良的企业文化。其次“6S”带来的更是员工内在素养的升华,企业的发展关健在人,员工的素质决定着的层次,决定着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比如语言有礼貌,举止讲文明,着装要整洁,工作主动,热情是全员内在素质的深化和升华。个人良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员工们良好素养也会促进我们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内企业海尔集团是较早推行“6S”活动的公司,不是有海尔一个营销员拣了一个别人随意丢弃的香蕉皮而赢得一片市场的经典案例吗?正是这样的几万名海尔员工整体素养的提高,才使海尔提升为国际化大公司„„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先进的管理,优良的企业文化,员工素养的升华是企业成功的必然。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大锰员工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念,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一种自发的责任心,把应该做好的扎扎实实做好,将“6S”进行到底。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才能永远站在改革创新的最前列,才能永不被时代所淘汰„„ 这就是我眼中的“6S”。

第五篇: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摘要: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活跃的新生力量,以其天然的自身优势跃上历史舞台。它的发展不仅对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对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却困难重重。因此加强中小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塑造一流的企业文化,营造特色的形象观念,形成中小民营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文化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结合中小民营企业的特点,阐述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从而为中小民营企业建设提供思路。

关键字: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现状,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理论已逐渐被引进我国,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一方面一些优秀的企业认识到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开始建立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一些专业性的企业文化组织在不断建立,为企业文化观念在我国的普及和进一步深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尚停留在表层和中间层,对企业文化的主要层次——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之间还缺乏全面的考虑。

一、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以来,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知名企业。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成熟的企业文化。但我国更多的中小民营企业由于经济、社会和认知等方面的原因,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还尚在起步阶段,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总体上说,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一些企业移植和克隆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今天学“海尔企业文化”,明天学“联想企业文化”,一概采取“拿来主义”,其结果企业文化只是花架子,企业的现状和文化建设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正是由于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形式下面的内涵和基础,从而给人一种误导,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开展企业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的设计。如果企业的文化建设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没有体现出更深层次的内在价值和理念,这下发展下去,就会出现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对企业文化热衷,而员工对其冷漠不关心,难以产生心理契合,与经营管理形成“两张皮”,难以得到企业多数员工的认同,更难以使企业文化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2、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缺乏个性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根据,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文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具有生命力。但是纵观我国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大都实行“拿来主义”,这使得企业文化存在严重的雷同性和相似性,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

3、企业文化存在短视倾向,功利性太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中小民营企业,一切行为的中心目标都是为自己及家族聚敛财富,缺乏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感,企业家急功近利,经营行为短期化,诚信缺失行为盛行,进而导致了当前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誉危机。但是,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壮大,企业经营者必须意识到过去单纯追求盈利的目标已经阻碍企业的发展,应该转移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目标上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调动广大的社会资源,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

4、许多中小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式的企业文化

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是由改革开放初的个体经济发展而来的,经过后天的资本积累和结构整合才形成了现在初具规模的企业。由于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初期都是采用家族制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人员的任用实行近亲繁殖,家族色彩浓厚。这样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初期基本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工作日益复杂,专业化技术分工日明显,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的产权制度的弊端就日益凸显出来。

5、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处在自发阶段且创新动能不足

虽然少数的中小民营企业已经开始自觉进行企业文化管理,但大多数企业对认真推行企业文化管理还是不太在意或力不从心。现在企业中的经营价值理念,许多是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自发和无意识形成的,缺乏创新性且带有浓厚的经验主义色彩,不完整而不稳定,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因此,企业文化应与时俱进,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相应有所创新。

二、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应系统化,并推进自身文化的变革

由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决定了现有的民营企业大多还属于中小规模。在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中,很容易察觉到其企业文化的相对较为系统性、全面性,而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系统全面性几乎就不存在。但是一旦企业得到发展,并取得一定的规模,其发展障碍多是来自于因缺乏企业文化所产生的问题。因而,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应全面化、系统化。同时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就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变革。

2、政府应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文化扶持”,优化政治法律环境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以政治法律环境为基础和前提的,离开了政治法律环境,企业文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偏离企业正常的发展道路。这些年来,各级政府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给予了立法、政策、融资和人才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可以说,中小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为了促进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国家应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并要大力促进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

3、中小民营企业应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的参与性

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意识到,有了人才不一定就有人才意识,只有把人才看作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才能说企业基本上具备了人才意识,才能是员工有归属感和自我实现感。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就必须重视员工的需要,研究员工的需要,并不断满足员工的需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是满足员工们的情感需要;第二是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第三是使员工们有归

属感和自我实现感。第四是由“伯乐相马制”变为“赛马竞岗制”,打破学历、资历等界限,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让企业员工感到竞争的压力,从而推动其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

4、中小民营企业要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著名经济学家熊波特将市场经济看作是企业家经济,并认为企业家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体。因为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及效率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能否在企业中形成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而他们在中小民营企业文化中起着创造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家队伍还相对较小,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成分构成上不均衡,这种现状很难适应中小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过程中,企业家要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真正的具有渊博知识、辨证思维、敏锐洞察力的企业家。

5、中小民营企业应由自然发展向主动建设转变,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环境复杂多变,作为指导经济、服务经济的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时刻与企业内外的环境变化保持紧密联系,同时积极主动去设计、去实践、去完善,每个中小民营企业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建设符合内外环境的、良好的企业文化,变自然发展为主动建设。企业的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更是企业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因此,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确保自己竞争优势,建立一种适合企业内外环境、符合企业精神并体现其价值理念的制度文化就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

三、中小民营企业文化保证体系的建设

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构塑成形,其建设成果更需要巩固和发扬,即让其进一步转化为企业的物质力量,转化为凝聚力和现实生产力。因此,建设一种积极、先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从物质、制度、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来巩固和强化企业文化,使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全体员工的心里,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从而保证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1、企业文化物质保证的建设

1)生产工程建设

建设企业的生产工程,就是要逐步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出最优质的产品。建设企业生产工程的重点:一是大力推进企业技术的更新和改造。二是提高产品质量,创造优质品牌。

2)福利工程建设

建设重点: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工资制度和奖励机制。二是完善员工们的生活设施,创造出“家庭式”的文化氛围。三是加强员工们劳动的保护措施,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四是加强企业的教育、科技、文艺、体育、图书资料等企业文化设施方面的建设。

2、企业文化制度保证的建设

1)企业组织制度建设

建设重点:一是健全企业领导管理体制。领导管理体制的合理与否,对企业的决策质量和领导效能,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都有重要的影响。二是设置有效的组织机构。企业组织机构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倡导者和操作者,它的功能发挥得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三是

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中小民营企业要重视利用和引导非正式组织,抓好非正式组织建设,尊重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

2)企业岗位责任制度建设

岗位责任制包括生产工人岗位责任制、职能机构专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以及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企业通过岗位责任制度的建设,可以工作任务和方法、职责和权力以及工作和学习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3)企业民主制度的建设

只有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者,这样才能使他们积极投身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优秀的企业文化一定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如果不重视企业中员工们的民主权利,势必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建设。

3、企业文化教育保证的建设

企业文化教育建设重点:一是对领导人员和管理团队的培训。企业中的领导人员和管理团队的业务素质高低,不仅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也是优秀企业文化能否培育出来并得到巩固和发扬的关键。二是对员工们的培训。企业通过对员工们的培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科技文化水平以及操作实践技能,也为员工们实现自身价值、奉献企业提供了条件,为企业文化的扎根、传播和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01】闫世平.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

3【02】罗长海、林坚.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3【03】华锐.新世纪中国企业文化[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04】王成荣、周建波.企业文化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05】王成荣.企业文化[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06】朱成全.企业文化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07】李亚.民营企业与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08】陈春花.企业文化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09】张守宝.中国企业文化变革方向的探讨[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2004

【10】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1】王超逸.软实力与文化力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期刊类

【12】李晓武.西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下载关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基本判断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基本判断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庆阳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基本对策 摘 要: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一种民族精神作为支撑,一个企业同样需要一种精神和文化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运营与发展,给企业以准确的“定位”,从而有......

    中国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国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09-08-05 22:51来源:未知 作者:hhtui 点击:466次 近年来,网络营销方案的运作在我国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经成为企......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所谓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先进的、高......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所谓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先进的、高......

    基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摘 要】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从容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挑战,有利于提高企业领导者和职......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刘茂长〔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2005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盘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全球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今,探讨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企业文化对生产经营绩效的重要性亦为许多学者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