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9-05-12 12:1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第一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刘茂长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入现代意识、市场意识,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东西方文化互融互补的整合创新,创建一种既具民族性、传统性,又具国际性、现代性的中国企业文化。它必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企业文化的构建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和前提。没有现代企业制度则无所谓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民族性与国际性;现代意识;市场意识;现代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01)01-0013-06

一、企业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近几年来人们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何谓中国企业文化,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但就其内涵而言,它应当包括: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二是现代文明的精华,三是现实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与伦理关系,这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国企业文化。由此不难看出,所谓中国企业文化,它的重要特征是既具民族性、国际性更具现实性。从民族性而言,它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从国际性而言,随着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文化自然也随之而融入国际企业文化之中。现实性是针对不同的企业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更具个性的企业文化,如中国一汽提出的“领导要有正气,职工要有志气,产品要有名气”,大连一家企业提出的“四个为本”的企业文化,即以产品为本,以质量为本,以人为本,以人的精神为本。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个性,也是现实性,当然这种现实性又与传统性有着深刻的一致性关系。不难看出,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体现这些企业精神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厂房、产品和服务等制度和物质因素的集合。企业文化可分为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三个层次。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层,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体现为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宗旨和企业风气等;企业的制度层是呈行为形态的员工的工作方式、社交方式和处事方式等,具体包括企业的各类管理制度、企业习惯等;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主要表现为企业形象,具体包括产品设计、企业外貌、企业公共关系用品、员工服饰等,从物质文化中可以折射出企业精神层和制度层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的这种基本的内涵决定了企业文化变革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初步创新、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其复杂性则体现为文化的形成受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企业环境、倡导者能力、员工素质、文化传统和企业现实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是这些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群体学习和创新的结果。特别是中国企业文化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又要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在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构建新的企业文化。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系深厚,博大精深。文化,正如黑格尔所说“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头,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越远,它就膨胀得愈大。”应当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不仅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而且能够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将儒家管理思想的精华归结为“重在治国、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知人善任”,将兵家的管理思想精髓概括为“深谋远虑、雄才大略、随机应变、速战速决”。一个是管理思想,它与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的主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原则要求是十分吻合的;一个是兵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同样是极为吻合的。

1所以我们说中国企业文化是一个既具民族性又具国际性的亚文化,民族性与国际性的互融性正是它的一个重要特色。

二、企业文化要融入现代意识,要融入市场意识

有关人治与法治问题,中国重人治而轻法治,这里就存在由人治向法治转化的问题。美国学者吉特霍夫斯泰特在1980年曾经给出了著名的描述民族文化的四个维度:权力距离(承认社会的权力在组织机构中不平等分配的范围,可以理解为职工和管理者的社会距离)、不确定性避免(用于描述一个社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并试图通过提供较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正式的规则,避免偏激观点和行为)、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男性化倾向(用于描述男性价值观,如自信、获得物质和金钱、不关心他人、强调生活质量等,在社会中占优势程度)。中国企业文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官本位制,如省、地、市级企业,由此相应的当然是按此级别实施其相应的权力,并由此体现民族文化的四个维度。体现这四个维度的企业文化也是由官本位导演出来的,企业领导者也是和官本位相应的,四个维度的民族文化随着中国企业的改制转轨也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并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融入现代意识与市场意识对所述四个维度正在发生着变化。

对于中国企业文化而言,重要的是创新,但是何谓创新呢?这是当前一个最热门话题。创新与继承之间,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关系,创新更多的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没有继承一般说来也就没有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关键是应在继承基础上,在“新”字上下功夫,而难就难在“新”字上,所以创新者重要的是要从企业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和现实性三维整合基础上构建新的企业文化,要在个性上下功夫。如笔者所接触的一家企业,它以和合为核心,伦理文化、法理文化、民主文化互融性构建的企业文化体系。提出了“追求利润、但不惟利是图;勇于竞争,但不伤天害理;等价交换,但不斤斤计较”的为商原则;并提出“功高不自傲,权重不谋私,求名不虚荣,牟利不忘本,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沉沦,贫贱不移志,富贵不荒淫”,它的公关理念是“先交朋友后作生意,边作生意,边交朋友,做回生意交一批朋友”等。这些都是从不同的企业的现实性提出的企业文化理念。而这种理念,当然也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它既有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对现代文化的继承。所以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基础,而创新是关键。当然也有的说综合就是创新,但是综合基础上也要有不同于原来的并确有新的功能与其独特之处者才能称之为创新。现在人们对于何谓创新,首先在概念上就比较混乱,因此对创新要有严格的认定和科学的内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创新与发明的关系,创新与发明更有它深刻的内在联系,发明者当然也是创新者,但是创新者不一定就是发明者,所以创新与发明之间同样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如要从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整合、创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应当说也是个重要的创新,这就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不应当说文明与文化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文明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而后者更多的与文化相联系。西方的商品进中国市场,更多的是它们的物质文明,但是同样也体现西方的精神文明,体现西方的文化内涵。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西方的现代文明必然进入中国市场,进入中国的家庭,由此而来的是中国人和中国家庭的国际化程度的进程逐渐增强。面对如此加速的国际化进程,它对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自然也就极为重要,而我们的企业文化应既体现西方的现代文明,更要体现传统文明的民族性。所以一个民族性,一个现代性,构成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两个问题,关键是它们在互融与互补过程中应实现创新的整合。何谓创新基础上的整合呢?西方的工业文明引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中国播下了工业文明的种子,而我国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基础,所以如何体现我国的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整合呢?虽然,旧中国也有一些民族工业,但那更多的是一些手工业性质的民族工业,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从严格意义上讲,应当说是西方的工业文明引进的,特别是体现现代文明的大工业如汽车业,家电业等,我国过去基本上是空白。既然是在一个空白基础上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它又如何体现我国的民族性呢?如何体现创新呢?笔者理解更多的应在企业的理念和企业管理思想上体现我国传统文明,而在产品上更多的则应在适应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消费需求特点,同时也反映我国传统文明的商品上体现。当然,任何国家的工业文明从严格意义上讲,都没有纯民族化的工业,相反越具现代化的现代文明,越具国际化,这应当说是一个规律。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现代文明,它更多的是一个国际化的特征,所以现代化与国际化是一个互为中介化的发展趋势。而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当然也是一个国际化的进程。它又提出一个国产化、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问题。从文化理念上国产化、民族化,更多的是体现一种自强与自立的精神,并且在国际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创新与发展独具民族性的现代文明。正如同样是体现现代文明的汽车业,美国的、日本的、德国的各具不同特点,有的是安全性强,有的是大气污染小,有的是节油性好等,一句话,它既具国际性、现代性,同样也具民族性。由此可见,国际化与现代化可以是共性,唯有民族性才具个性,关键要在民族性上下功夫,在个性上培育优势企业与优势产品。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一是要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技术,更要在吸收的过程中创新,在民族性上培育特色经济,并以此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当前最重要的是质量、价格、成本、安全性、民族性。难的是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既要有共性更要有个性。实际上共性更多的是国际性,而个性更多的是民族性。国际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既体现物质文明也体现精神文明,其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个性更多的是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我国有些传统工业如纺织业、印染业,还有民间工艺业等,确曾在世界文明史上有过自己独特的优势,有过光辉的历史,但是随着现代西方的新型工业品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的传统手工业将产生巨大的冲击而逐步衰落。现在的问题是重振雄风,注入现代文明,如工业化高科技重创辉煌的问题,它的民族性、传统性、个性与现代性、国际性关系更突出,因而也更具竞争优势,前者是引入西方的工业文明产品注入中国传统文化,使它既具鲜明的现代文明,又具民族性、传统性。而后者则在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工业中,注入西方的现代文明,以焕发其青春与活力,使它更具民族性和现代性特色,更具竞争优势。所以面对激烈的国际与国内市场竞争的态势,它不仅体现商品自身的优势诸如商品的质量、价格、成本、品牌等,而且还体现它的国际性与现代性,更体现它的民族性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商品的外观上对体现它的审美价值,重要的是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的整合需求程度。还有一个重要的产业就是以特色资源的开发构建特色经济,它同样也有一个传统与现代文明在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构建特色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需要更加关注的一个问题。何谓特色资源呢?所谓特色资源就是别人没有而我独有的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资源,按市场律差的规律看来,就是具有特色资源而又易于被市场有效配置并产生巨大规模经济效益者,也可称之为市场先律区。按此要求考虑的特色资源在四川省就有独特的再生水能资源和中草药资源,而后者不仅具备巨大的开发前景,而且更具独特的民族性和传统性,它也是东方文明的一个极有特色的产业。现在关键是要在注入现代文明实现东西方文明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构建西部特色经济,亦称之为绿色经济。

三、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

从广义的文化与制度的关系看,文化可以表现为一种制度,而制度本身就包含在文化的内涵之中。一种制度的产生必然有其文化背景,而一种制度的确立本身对文化的形成、变革和发展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制度文化,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而,现阶段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

现代企业制度是由市场经济的主体构成,围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要逐渐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通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和企业宗旨等体现出来,并进一步转化为企业形象。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而发挥现代企业制度对

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样也需要培育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忽视了这种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就无法保证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应有的制度效应,甚至于无法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所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同样要培育与此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而现代企业制度,严格地讲,更多的也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国际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它又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构建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它同样既具国际性又具民族性,与此相应的企业文化同样既具国际性,又具民族性,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如何体现其国际性与民族性的整合,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与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一个是现代大工业,更多的是国有企业,它们正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之中,它更多的是具国际性;另一个是以家族为基础构建的民营企业,它也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但它更多的体现家族性和民族性,而且更多的是它的家族性,在民营企业规模还不大之时,家族性的矛盾还不显著,但是一经它的企业规模扩大之时,家族性的矛盾也就日趋尖锐,凡是注意到了按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的家族企业,它的发展就快,反之,不仅得不到发展而且由此破产者甚多。所以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有一个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问题,因而也就有一个与此相应的企业文化的构建问题。当然作为在家族企业基础上构建的现代企业制度,更多的具有民族性企业文化,但是它也必须注入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文明,否则,它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限制。问题是现代企业制度与民族性、家族性、地域性文化之间的互融性以及它们之间矛盾的冲突性关系如何整合。特别是我国的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如北方与南方的文化就明显不同。比如从方位感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北方人是以人在宇宙中的座标定位的,而南方则是以人为中心定位的,所以北方人的方位感是按东、西、南、北定位的,而南方人则是以人自身所处的位置定位的,所以外地人问路,它给的是左与右,前与后的概念,而北方人则是东西南北的概念。这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同样会影响企业文化的构建。

四、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

一种意见认为,华夏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个人主义,由于中国数千年小农经济的影响,“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个人奋斗观念根深蒂固。因此,中国企业都不容易做大,在国外的华人企业也往往是小本经营。稍微放大一些看,个人主义就变成了家族主义。再放大一些看,亲朋好友圈子也算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国外称之为关系文化。

第二种意见认为,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是集体主义。在这之中,可能存在着某种误解,比如,把“小团体主义”看成是集体主义。例如,国外的一项对中国企业的调查就认为,中国企业的文化属于一种集体主义。

第三种意见认为,中国企业是国家主义。其根据是中国企业提倡爱国主义,这种国家至上的观念属于某种政治集体主义。国家主义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民族集体主义。

关于中国企业文化究竟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从不同的角度看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美国人认为中国企业是集体主义,因为中国人讲人情、注重家族等;而日本人则认为,中国人太个人主义了,就是说,中国人自私自利,没有合作意识。那么,如何看待这种差异呢?有的认为中国文化处于美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之间。中国人与美国人相比,属于集体主义,与日本人相比,则属于个人主义。

至于国家主义的影响,也是需要重新认识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国营企业没有自主权,那时的主导观念是国家本位论;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成了独立的经济实体,这时要提倡的是企业本位论。如果我们把企业的利益称为小团体利益的话;那么,国家利益就是大团体利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建设企业文化就要突出和尊重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文化必须结合企业收益来进行,离开企业收益,就谈不上企业文化。说到民族正气,没有经济的发展,所谓的民族正气也不过是一句空话。

现在看来,中国企业并没有多少集体主义的东西,而是处于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夹击之中”。因此长期以来全国一盘棋的倡导与现实是比较脱节的。企业在跟随注重国家利益的倡导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骨子里的小农经济意识深厚的个人。这样,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两极的强化成为弱化中国企业文化集体主义的重要因素。一些人怀疑,中国企业文化究竟有多少实际的空间?

五、中国企业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

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中,必须借鉴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因为在外国的企业文化中,有许多观念和行为准则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具有许多共性,不因为国度的不同而不去遵循。其次,在外国企业文化中,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秀的东西。第三,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经营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结果,必然会出现跨文化。这种跨文化,有时表现为相互的融合,有时表现为相互之间的冲突。要保证经济的交往与合作顺利进行,就要求跨文化之间,主要在东西文化之间,加强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减少相互磨擦和相互冲突。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背景的差异性,中外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对于外来的文化又必须经过筛选,经过改造,实现外来文化的本土化,而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作为观念形态的企业文化,更是因国度、地域、时间、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外来文化具有宽广的包容性,具有强大的同化力。这种文化使外来文化发生了异化,这种异化也可能变得更完美,也可能发生多种扭曲,但是这种异化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六、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体现这三大主题的新经济运动改变了全球市场态势,改变了企业竞争的环境,也改变了企业竞争的规则。这些变化并不只是关系到高科技产业的特有现象,而是涉及到一切新老企业。很明显,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使人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几乎无力影响这种趋势,也不可能长期将自身孤立于这种趋势之外,这也促使现代企业必须进行经营管理思维转换和战略调整,以确保竞争优势。不难发现,无论是基本的价值观念,还是具体的行为准则,新时代企业文化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工业经济中传统企业文化模式。

例如,新时代企业文化可能呈现以下一些新的特征:一是速度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环境的急速变化,需要企业抢先发现最终消费者以及建立企业员工的快速反应机制;二是更加强调创新。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生产规模或成本的重要性下降,而创造性和灵活性是最宝贵的企业资源;三是需要培育学习文化。企业知识化通过不断学习来实现。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靠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四是提倡文化融合。新时代中竞争的内涵已发生变化,竞争中合作,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多元优于一元,合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占;五是生态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时代需要企业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要求创新生态文化。

七、企业文化与企业家

一般说来,企业家与企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家与企业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企业家的品格是企业文化的品牌等。但是通过深入的思考,也会有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先有企业家后有企业文化,因为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企业文化不过是企业家经营理念、运作规范以及经营活动的一种沉淀;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示范者,企业家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还有人认为,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推动者,他们甚至把企业说成是旗手文化或者说是强人文化。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先有企业文化后才有企业家。其主要根据是,在美国生存延续超过100年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有着自身的企业价值观,其根本特点是同时注重个人、企业与社会利益。人们并不一定记得IBM、可口可乐或通用汽车这些常年不败的企业老总是谁,但是人们却很容易理解和记得这些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特色。

更多的人则认为应跳出“鸡与蛋”的小框框,从更大的范围来审视这一现象。这样人们所得到的结论就是,完全没有必要回答鸡与蛋何者为先的问题,而应注意鸡生蛋与蛋生鸡能够长此以往的条件,注意这种得以维持不断繁衍的现象的环境。企业家的出现与成长既要靠自身的努力,更要靠外部的条件。所谓自身的努力是指自身的修炼,现在一些企业经营者常说的凭觉悟在工作,可能也包含了这方面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无奈。但是,更重要的是外部环境的作用。企业家需要培育和教育,更需要激励与约束。

总之,企业家个人素质是前提,机制是根本。机制比资金重要,比市场重要,比人才重要,比文化重要。没有现代企业制度就没有企业家和企业文化。我们不可离开企业制度基础空谈企业文化,那等于在沙滩上建造楼阁。企业文化不应该是空穴来风的思想泡沫。

第二篇:关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123

关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进军世界企业五百强是我国许多企业的夙愿,如三株、亚细亚、飞龙、巨人等国人耳熟能详的企业在红火三五年之后,却在三五月的时间里轰然倒下,在经济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海尔、联想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企业;再到国外如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丰田等久经时代考验的世界著名企业,总结成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任何企业的领导,不管他是否知道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能否起到积极作用,他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推行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培育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鼓舞职工士气。许多优秀企业非常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策划企业文化,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认为企业文化是设计出来的

因为过于重视策划人员的创意而忽视了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到企业文化,人们能马上说许多企业的核心精神,如索尼的“做开路先锋”、松下的“报国精神”等等,因此,许多企业不惜重金请专家或专门的咨询、设计公司精心雕琢,想要找出一句或几句精练的话语来表现自己的企业精神,以为这样就成就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可是,企业文化不是设计出来的。企业文化反映的是已经沉淀在企业中的,那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的确,企业文化要高瞻远瞩,要有未来导向,但如果全都是美好理想,却无法实现,这样的企业文化只能是名义上的,而不是实质的。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无法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各项作用。此思想误区将导致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只是花瓶,无法获得员工的认同。(二)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层的事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是员工追求与理念的集中表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实施,如果企业文化的总结和提炼只是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而没有员工的参与,在实施中就有可能遇到抵触或者不合作,那么再完美的企业文化也无法发挥作用,容易出现“两层皮”现象。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员工的参与,从现有文化的总结与提炼,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规范和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只有员工积极的参与,才能保证实施过程的顺利,也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一种企业内部大多数员工所认同的理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企业才能形成鲜明的、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务实”与“务虚”两层皮。

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联系起来,在企业标识、企业纪念品上下工夫,做得漂亮堂皇,但却忽视了企业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层面——企业价值观的建设。另一种是对企业文化不重视,只关心企业的经营业务,关心市场占有率,认为企业文化与经营没有关系。实际上,在我国许多企业中,持这种观点的大有人在。

(四)企业文化千篇一律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方法和手段上的雷同化、一般化,照抄照搬、相互模仿、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的严重问题,没有企业的个性,使企业文化建设几乎走进了死胡同。而真正的企业文化应该更好地发掘及体现企业个性,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张扬这种个性。

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普遍缺乏企业价值观

我国企业的价值观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处于被动状态,大多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制度、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仪等,它们处于不同的地位。其中,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影响和决定其他要素的形成和传播。这种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的思维被动的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管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在“为我”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客观上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

(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方向

我国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扩散都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缺乏政治观指导。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较好的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致企业文化基础薄弱。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体现在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全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常常依赖企业家、管理者的思想信念,未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而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没有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

一方面,由于员工缺乏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结果必然导致没有真正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文化系统化建设起步较晚等原因,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在相当程度上还只能停留在张贴标语、传播口号的低层次上。突出的表现为,简单的写几条“理念”,编几条“精神”就成为一个“企业文化方案”,等等。这种“伪文化”、“虚文化”只能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负面不良后果,甚至造成“蝴蝶效应”,产生连锁反应,把不良影响无限放大,从而造成了生产紧张时没有时间搞企业文化建设,生产淡季时没有人手搞企业文化建设,“生产与文化两张皮”的现象。由于只重视生产,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建设,职工们对企业文化普遍缺乏认识,或者认识模糊不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文体活动,对生产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这种对企业文化错误的认识,最终导致了职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激情。

(四)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企业文化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根本原因在于其具有适应各自企业特点的特色文化凝聚力、感召力。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吸引职工的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没有特色,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放在哪都行,哪个单位都可以用,成了“通用文化”,某种程度上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扼杀。同样,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失去了各企业的文化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就极有可能变成一潭死水,缺乏生机活力。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激情终将在这没有生命力的“文化”中消失殆尽。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讲到一个挑剔的年轻人到奔驰公司买汽车的故事.这个年轻人想买一辆灰底黑边的车,可当时的汽车公司都没有生产这种车.可奔驰公司遵照“以顾客需要为导向,尽力满足客户的需要,为顾客提供全心全意的服务”,按照这个年轻人的要求为其定做汽车。正是按照这种细到每个顾客的企业文化经营,奔驰才能经久不衰。由此可见 打造高品质的企业文化,关键是要有特色,要根据企业的特点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是一门应用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科学,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企业文化模式,各种企业文化模式也是相互补充的,绝对完美无缺的企业文化模式是不存在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照搬照抄,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比如,“以市场为导向,客户至上,建立强有力的企业经营理念”等等。企业文化建设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洋为中用,不照搬照抄,又要结合本国、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的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必然会给这个企业树立好的企业形象。好的企业形象也说明了企业建设的成功,更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如何优化企业的形象,使企业更好的发展,这就要优化企业的形象。

(一)要以“美”为企业形象的境界

企业形象优化应当追求的境界是美。对于企业形象而言,美是建立在真、善基础上的一种境界。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认识上的一种误区:一是企业形象“原生状”。这种模糊认识是将企业形象与企业的现状划等号,认为“企业本来是什么样就应当是什么样,不必进行所谓的‘形象塑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那些具有优秀形象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才能够更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即要根据企业专业特点塑造消费者喜欢的形象。二是企业形象“强化灌输”。这种模糊认识是将企业优秀形象建设与铺天盖地地大规模、高频率宣传划等号。企业要谋求建立优秀形象,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策划,并认真组织好形象设计,万不可匆忙上阵,否则,即使有利于提高知名度,也不利于提高美誉度,而一个美誉度很低的企业,是难以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建立优秀形象的。三是企业形象“盲目自吹”。这种模糊认识是将企业优秀形象建设与言过其实的宣传划等号。在当前社会上出现某些欺诈行为和某些广告宣传言过其实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社会公众有着逆反心理,企业形象建设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二)要以“厚”为企业形象的内涵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人、事、物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印象总和,是一个完整的、立体的概念,而不仅仅是一个空壳、一张皮,一般而言,企业形象是由如下三大要素构成的综合体。一是“人员形象”。人员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首要构成要素,主要表现为企业领导人形象、专业人才形象和职工形象。二是“产品形象”。企业是社会上的经济组织,产品是联接企业与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企业优秀形象建树在相当程度上依托其产品形象。三是“实力形象”。企业实力形象是企业在文化建设、内部管理、技术、经济、环境条件等方面实力的综合体现。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表现为各项综合管理、专业管理和管理基础工作规范有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企业销售服务的质量水平。总而言之,塑造优秀的企业形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特别注意确立整体观念,以利于塑造的企业形象具有“厚”感,而避开表面文章的浅薄、苍白。

(三)要以“信”为企业形象的精髓

从现实意义上讲,企业形象的关键是一个有时代感和深蕴哲理的“信”字,即在生产经营中讲求信誉至高无上,取信于民,这是一个企业能够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拥有立足之地并能保持优美形象长盛不衰的法宝。坚持信誉至上取信于民,是企业优秀形象的安身立命之本。

(四)要以“活”为企业形象的神韵

优化企业形象,必须特别注意企业形象的吸引力、感染力,关键要突出一个“活”字。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企业形象增添有生命力和时代气息的新内容,增加“新鲜血液”,进行吐故纳新。要注意突出构成企业形象若干要素中的“人”这一活的要素。人的因素第一,这是管理中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尤其是体制改革触及到人们切身利益的特定时期,必须更加注意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理解,调动积极因素,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地爱岗敬业,优化形象,这不仅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文明向上职工队伍的客观需要,也是优化企业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融合作用。良好的人文环境,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依托。在企业文化氛围中,职工通过耳闻目睹,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企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对职工的思想、性格、情趣、思维方式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职工自己将自己融合到企业之中,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由此,我们可看到,服务社会、热爱国家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灵魂;以人为中心管理,保持企业内部和谐,是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奋发向上,追求卓越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精神;求实务实,注重实效是优秀企业文化的风格。所以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意这些文化中的细节建设。

参考文献目录

1.《管理学基础》 单凤儒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版

2.《企业文化建设100问》黎群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3.《细节决定成败》 汪中求新华出版社2004年2月版

4.《营销人的自我营销》汪中求新华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5.《海尔人话海尔》 海尔企业文化中心青岛出版社 2005年1月版

第三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所谓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先进的、高效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无形而有效的最现代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上迅速做大做强的助跑器,成为我国的企业之魂和腾飞的基石。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融入了国际市场,标志着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活动范围和竞争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应顺应这个趋势,推动企业的振兴、发展和腾飞。一是管理方式理念化。企业理念决定企业的发展,决定企业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这种管理方式与以往管理方式不同的就是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本企业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而后再把每一个理念迅速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行动,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未来的企业管理趋势将是理念管理。海尔在兼并一个企业时,不是派财会人员去,而是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使企业的员工先接受海尔的理念,在海尔理念上先形成共识,变成海尔人,这个企业就被激活。海尔的这种理念管理方式,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所谓企业管理手段信息化,就是在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收集和加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人才争夺本土化。我国加入 WTO 后,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现在国际著名的 500 家大企业有 300 多家已进来,他们在华设立各种办事机构、直至把总部迁到我国。他们利用高薪吸引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的方法,从我国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国内各个企业挖人才,推行雇员本土化 , 这将使我国专业人才严重流失。面对国外企业人才本地化战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何拿出一个人才“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不归我有,也为我用”的具体对策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四是学习型组织普遍化。所谓学习型的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通过学习,重新创造自我,使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正在变成我国很多企业的自觉行动,成为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五是文化管理“合金”化。在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将走向世界,世界企业也在走向我们。市场的融合,中外企业文化也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成为一种“合金”文化,这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著名的海尔文化,就是集东西方管理思想于一炉,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消化,最终形成并植根于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使中国企业在世界管理思想的宝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用海尔集团张瑞敏的话来说:海尔文化 = 日本文化(团队意识 + 吃苦精神)+ 美国文化(个人舒展 + 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这就是一种“合金”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自觉地借鉴西方和世界各国管理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使企业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把企业员工集聚在同一旗帜之下。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 WTO,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就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非常解放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达到“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目的。二是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强调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对人脑进行卓有成效地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彻底地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三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业绩。美国哈佛商学院最近几年在研究一个课题,即影响美国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经过对全球一些企业调研以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松下、波音、惠普、佳能等世界 500 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上。外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海尔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经济发展时说:海尔十四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是无形的东西,这些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变更。四是能够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管理。在我国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以后,一个公司或企业分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如何对高度分散的企业实施领导,如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这是进入信息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事实证明,原来泰勒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只能靠文化管理,靠企业形象管理,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共同的作风,共同的服务准则,共同的礼仪和礼节,共同的标识,共同的建筑式样以及企业共同的标准色、企业歌曲等系统化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形象实施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

四、企业文化建设运作的一般做法企业文化就其实质来说,主要不是理论,而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的实践,这是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个共识。从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单位看,由于企业的历史、行业、体制的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具特色。但建设运作的基本做法有这样几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现代文化管理比以往管理先进的地方,就在于它使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以

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内容。在长期的企业经营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当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五大资源,即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在五大资源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来讲,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企业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把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依靠人、培养人、关心人、激励人。二是讲求经营之道,把握市场竞争规律。讲求经营之道就是使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经营方针等,都要适应加入 WTO 以后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符合我国企业以小制大、以弱胜强的要求。好的经营之道,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第一要树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理念。所谓经营理念,是指以企业远景为目标,包含了企业的使命、目标、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意识和经营思想等内容的一种体系化的信念。企业经营理念不仅反映企业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还指示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它从根本信念上、根本价值取向上为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提供导向。企业的经营理念实质是企业对外界和企业内部的宣言,它像人的大脑支配人的行为一样,支配着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现在社会比较重视的有船的理念,木桶的理念,100-1=0 的理念 , 狼的理念,老虎的理念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第二建立一个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创新机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证明,改革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速企业机制创新,是振兴国有企业的关键。一要在市场机制上创新,特点是:完全市场化,对市场反应灵敏、决策迅速,实行扁平式管理。二要在用人机制上创新,特点是: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才国际化(即本土化)等。三要在分配机制上创新,特点是:彻底破除论资排辈,使贡献同收入挂钩。第三要有与全球化和企业目标相适应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企业目标而确定的企业行动纲领,以及为实现经营目标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它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经营战略主要有经营战略思想,经营战略方向,经营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方针,经营战略措施等。企业战略的制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来确定并实施。企业经营战略的特点应具有长远的目的性,全局的指导性,竞争的对抗性和赢利相辅相成的风险性等主要特征。第四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企业的信誉和社会责任。过去,企业成功的惟一标准是利润,而今天的成功标准是需要更多的关注社会的责任。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就要从远处和大处着想,通过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以信为本、以信求利,企业才会保持长久繁荣,才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培育企业精神,铸造企业之魂。一个企业,一支队伍,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就会成为乌合之众。这个统一的价值观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特定环境中,由全体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培育和形成的,它是企业在经济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的总和。它是一个企业的标志,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凝聚力所在。怎样才能培育一个开拓创新,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呢?从国内外很多成功企业的文化实践看,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领导人要有一个创新进取的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精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企业家的精神。因此,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人在企业精神的培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有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企业精神要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共同行动,才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第三,企业精神要个性化。企业精神的提炼要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特点、职业道德和职业的本质要求,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第四,培育企业精神要有战略眼光,要持之以恒,要有毅力。四是塑造企业形象,打造国际市场竞争利器。所谓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企业形象有三个基本要素:企业的外观要素,如企业外观环境、企业规模、产品结构、职工制服等;企业的人员要素,如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价值观、行为规范、礼仪礼节、企业人才构成及其技术状况等;企业的机制要素,这包括企业的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式等。当前国内外一些企业在塑形上主要是采取以下一些做法:(1)通过员工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人塑造企业形象。全面提高员工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文化素养、精神面貌等内在素质,以及服装仪表、言谈举止、服务态度等外在素质。(2)通过品牌塑造企业形象。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市场,是饭碗,是效益。一个企业拥有了名牌,就意味着拥有了市场和商业利润,也意味着拥有了文化和无形资产。(3)通过服务塑造企业形象。今天,通过使顾客满意的、温馨的服务塑造企业形象也显得非常重要。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并且留住顾客,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满意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树立企业形象。(4)通过广告塑造企业形象。广告,是当今企业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传播手段。好的广告,特别是产品开始时还无人知晓,不仅能起到营销、促销的功能,而且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5)通过优美环境塑造企业形象。环境形象是企业生产、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表现,是企业的外包装。进入一个企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企业的环境,企业的环境美不美,会影响公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甚至影响企业的整个经营业绩。营造优美的环境需要很好的文化设计,特别是视觉形象的设计,这样才能表现出环境的文化品位。同时,营造优美的环境需要广大员工的参与,自觉的遵守和维护。

五、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思考。第一、我们这支队伍有着丰厚的文化基础。在铁道兵时期,我们以“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作为统一全体指战员和战胜千难万险的有力武器。因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作到了“大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出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道兵指战员无论是参加铁路建设,还是执行战备、抗震、抗洪、抢险救灾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条件恶劣,环境艰苦的情况下,都能出色地完成,为党和人民创建不朽功绩。兵改工后,我们用锐意开拓、争创一流的思想,注重信誉,讲求职业道德的观念,教育和激励广大职工去适应新的环境,迎接新的挑战,让“铁道兵前无困难”、“铁道兵前无险阻”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我们把筑路、建设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致力于培养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的队伍。各类英模荟萃,典型层出不穷。在我们的队伍中,仍然凝聚着一种健康向上,催人奋进,自强不息的力量。广大职工对企业充满了热爱和支持,使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这是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第二、国企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值得借鉴。一是国有企业缺乏文化创造的内在动力。体现在机制方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还不能从自身发展战略的高度自觉进行文化建设。二是企业文化运作上的形式主义,缺乏务实精神,未对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做深刻的了解和研究;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空谈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只注重形象包装,缺乏个性特色。三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明确。许多单位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思想政治工作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而与企业管理脱节,这是认识上的偏差。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文化的主管应该是企业的党政主管领导。没有一个真正思想素质好、作风正、有领导才干的企业家,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空谈。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操作上的误区。企业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后,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措施,领导要带头身体力行,不能使企业文化成了贴在墙上,摆在桌上,挂在口头上的一纸空文。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反对虎头蛇尾、奉命行事、朝令夕改。第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领导的大力提倡和员工的积极参与相结合,才能搞好。总公司发出通知,决定在全系统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按照集中统一和规范化的要求,作好 CI 策划。第二步就是在 CI 系统完成后,在全系统推行 CI 成果。无论第一步还是第二步,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只有领导大力倡导和职工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才能弘扬企业的文化精神,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第四、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达到的目标。一是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二是改善了企业的管理,为增强企业活力开辟了有效途径。三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开发人才资源创造良好条件。四是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以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赢得社会信誉。五是优化企业内部环境,构筑友爱和谐的生活空间。

第四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所谓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先进的、高效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无形而有效的最现代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上迅速做大做强的助跑器,成为我国的企业之魂和腾飞的基石。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融入了国际市场,标志着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活动范围和竞争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应顺应这个趋势,推动企业的振兴、发展和腾飞。一是管理方式理念化。企业理念决定企业的发展,决定企业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这种管理方式与以往管理方式不同的就是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本企业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而后再把每一个理念迅速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行动,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未来的企业管理趋势将是理念管理。海尔在兼并一个企业时,不是派财会人员去,而是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使企业的员工先接受海尔的理念,在海尔理念上先形成共识,变成海尔人,这个企业就被激活。海尔的这种理念管理方式,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所谓企业管理手段信息化,就是在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收集和加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人才争夺本土化。我国加入 WTO 后,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现在国际著名的 500 家大企业有 300 多家已进来,他们在华设立各种办事机构、直至把总部迁到我国。他们利用高薪吸引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的方法,从我国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国内各个企业挖人才,推行雇员本土化 , 这将使我国专业人才严重流失。面对国外企业人才本地化战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何拿出一个人才“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不归我有,也为我用”的具体对策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四是学习型组织普遍化。所谓学习型的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通过学习,重新创造自我,使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正在变成我国很多企业的自觉行动,成为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五是文化管理“合金”化。在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将走向世界,世界企业也在走向我们。市场的融合,中外企业文化也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成为一种“合金”文化,这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著名的海尔文化,就是集东西方管理思想于一炉,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消化,最终形成并植根于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使中国企业在世界管理思想的宝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用海尔集团张瑞敏的话来说:海尔文化 = 日本文化(团队意识 + 吃苦精神)+ 美国文化(个人舒展 + 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这就是一种“合金”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自觉地借鉴西方和世界各国管理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使企业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把企业员工集聚在同一旗帜之下。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 WTO,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就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非常解放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达到“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目的。二是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强调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对人脑进行卓有成效地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彻底地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三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业绩。美国哈佛商学院最近几年在研究一个课题,即影响美国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经过对全球一些企业调研以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松下、波音、惠普、佳能等世界 500 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上。外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海尔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经济发展时说:海尔十四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是无形的东西,这些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变更。四是能够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管理。在我国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以后,一个公司或企业分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如何对高度分散的企业实施领导,如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这是进入信息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事实证明,原来泰勒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只能靠文化管理,靠企业形象管理,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共同的作风,共同的服务准则,共同的礼仪和礼节,共同的标识,共同的建筑式样以及企业共同的标准色、企业歌曲等系统化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形象实施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

四、企业文化建设运作的一般做法企业文化就其实质来说,主要不是理论,而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的实践,这是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个共识。从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单位看,由于企业的历史、行业、体制的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具特色。但建设运作的基本做法有这样几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现代文化管理比以往管理先进的地方,就在于它使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以

第五篇:基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 要】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从容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挑战,有利于提高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文化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利于改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同步发展;有利于强化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凝聚力;有利于培育人才,开发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职工队伍和有作为的企业家。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企业发展

1企业文化的定义

什么是企业文化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教用来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

国内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

2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2.1总体发展部不平衡

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从“移植组装”开始向“自主开发”的成长阶段迈进,但总体上看发展很不平衡。总体上讲,东部沿海企业好,西部和民营企业差;说得多,做的少;物质的多,精神的少;外显的多,深层的少;共性的多,个性的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

2.2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

研究方法已经开始从定性描述转向定量分析,从案例分析转向各种实证模型的建立;研究范围从宏观环境转向微观组织,从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扩展到非公有经济实体甚至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对象从对企业内个体研究转变为对员工整体的研究,从单纯的研究企业形象开始深入到研究企业审美文化和“知识资本”的人才要素等。但总体上说研究结构的多,制度的少;研究硬

性的多,软性的少;阐述概念的多,实证研究的少,特别缺乏对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深层次的文化的研究,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强,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3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存的问题

3.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

3.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3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

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4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4.1企业领导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建设者,具有总揽全局的作用,企业文化又体现着领导者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和领导风格,因此,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认真学习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知识,全面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内涵,积极主动地践行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身先示范地带动企业全员参与进来,做企业文化建设强有力的推动者。

4.2科学设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丰富企业文化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必须明确,目标明确了之后,才能在一定时期内围绕目标开展活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2个系统。企业内部主要是调整好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产品质量,保持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企业外部主要是调整好与客户的关系,不断满足客户新的需求,搜集反馈市场信息,扩大市场占有率。此外,还需要考虑生产环境、工作环境、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定位等。

4.3坚持以人为本,让员工成为企业文化的设计师

离开了广大员工的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只能变成空洞的口号。建设企业文化,要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让其真正成为企业文化的设计师。广大员工既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又是企业文化的践行者,通过广大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寻求大家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让大家结合自身工作,讨论懂得企业为什么要确立这些理念,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实践这些理念,通过日积月累的修炼,这些理念就会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得到企业员工的广泛认同,从而形成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

4.4融合中西文化精髓,不断创新企业文化

建设企业文化,应该放眼世界,在立足本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纳世界优秀文化,将本国与世界文化中的精髓部分融合起来,创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任何企业的文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也必须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不断改进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制度、精神内涵,使其始终引领和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结论

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努力达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要在遵循各个企业共同的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的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突出自身的特点;优良的企业文化传统是企业巨大的财富,必须继承和发扬,同时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既要避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又要避免对过去的文化传统全盘否定;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必须长抓不放,不能急功近利,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深化改革、结构调整、科学管理结合起来,使硬要素和软要素相互促进,更好地发挥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上下共同努力,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下载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5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盘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全球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今,探讨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企业文化对生产经营绩效的重要性亦为许多学者和企业......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建议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建议 作者: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 更新时间:2011-1-21 企业文化作为独特的资源,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职工综合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七大策略之一

    筑龙英才网(ZhulongHR.com) 中国最优秀的建筑房地产招聘网站!免费服务电话:4006789313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七大策略之一 一、中国化特色:继承传统 传承主流 文化对于企业的作用......

    从“八荣八耻”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从“八荣八耻”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2006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四大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哲学为王。日本企业文化的背后是日本哲学,美国企业文化的背后是西方哲学,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就是要创建基于中国伟大哲学的、真正符合中国企业的文化命脉的中国式管......

    2005~2009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2005~2009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一、 前言 1.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的背景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

    2007年度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与学术报告

    2007年度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与学术报告——建设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理论与实践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今天,我能代表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与......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向(大全五篇)

    2004年以来,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企业文化的存在形态有了广泛的共识。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存在有两种形态:一种叫自发的存在;一种是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