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20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0:1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6—2020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6—2020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篇:2006—2020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作者: 更新日期:2007-11-18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相辅相成,共同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合力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兴盛。特别是21世纪是世界各国经济技术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世纪,也是文化制胜的世纪。所以,为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在新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得以全面健康发展,我们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的规律,特制定本发展规划纲要。

一、加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上世纪80年代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实践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并很快传入中国,迅速形成了一个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高潮。这说明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对企业文化理念具有很强的认同感,更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迅速扩张,迫切需要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撑。

就企业文化所涉及的领域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通常是指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的综合与统一。狭义的企业文化,通常是指企业的精神文化,即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企业价值观、理念、愿景、精神、道德、习惯、风尚等的综合与统一。这里所说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后者而言。在我国,企业文化经过大约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的理念已经在相当多的企业中得到传播,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广大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企业的体制改革和生产经营也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在我国,也初步形成了一支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人才队伍。到目前,谁也不能否认企业文化是一种不可轻视和不可替代的力量。但是,在国内外环境和企业内外条件都发生了迅速变化的形势下,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已显露出它的薄弱、粗浅和局限性。从整体上说,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与企业文化应有的战略地位不相适应,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很不平衡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呈现出高低不平的状况。大体说来,大企业、效益好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发达地区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对好些,而小企业、效益差的企业、欠发达地区的企业以及小型港、台独资或合资企业、民(私)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对弱些。还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和边远地区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尚未启动。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某些形式主义现象

从目前我国已经表现出的企业文化来看,框架性的、概念化的停留在上层的居多,而深层次的、具体的、渗透到基层的还比较少。再有,各地区、各行业的企业文化在框架构建和理念设计上普遍地存在着相互雷同的现象,各企业的特色和个性还不明显,尤其是有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往往不是对生产经营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文化观念认真总结和不断升华的产物,也不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互促互动的结果,也没有一个自内而外和自外而内互纳互补的过程,有的只是由“秀才+领导”少数人在上边闭门造车地“设计”出来的,带有搞“形式”、装“门面”、显“业绩”的色彩。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

新形势下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显著特征是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国际化和建立诚信体系。而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停留在建树“拼搏、求实、团结、向上”等一些理念层面上。

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大量单体企业发展成为集团公司甚至跨国公司;国有和集体企业已由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不少企业由专业化经营演变为一业为主的混业经营;由内向型经营演变为外向型经营;管理模式由多级结构演变为扁平结构;刚性组织和刚性管理向柔性组织和柔性管理过渡;企业发展由单纯依靠内部积累演变为依靠并购重组等低成本扩张的资本运营等等,而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目前还缺乏“扩张理念”、“变革理念”、“效率理念”、“柔性组织理念”和“危机应变理念”等的培育。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形成、中央商务区(CBD)的出现和总部经济以及临空经济等的产生,都表明投资规模结构、产业布局和产业组织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对此,我国目前的企业文化还缺乏应有的反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必然引起中外文化的撞击、磨擦和相互吸纳以及大量企业对跨文化管理的要求,而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封闭状态,对外来文化还有陌生感,跨文化管理对很多企业经营者来说,还是一个“新”概念。

进入新世纪后,在国内市场上,由长期的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因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在国际市场上,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经济衰退所造成的冲击,以及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国际间经济、贸易和金融磨擦与竞争日趋紧张,而我国的企业文化,还忽视培育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和同国际资本的竞争精神,“核心竞争力”理念才开始普及;“自主品牌”意识也才开始倡导。

第四,企业文化建设不适应新技术革命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形势

信息技术、生命和生物技术、包括纳米在内的新材料技术已成为21世纪的主导技术,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科技贡献率日益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我们已开始进入了以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经济时代;与此相适应开发区经济、科技园区经济相继出现,研发活动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正在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相应出现了“精益生产”模式;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知识营销、全球营销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操作已得到推广,而我们的企业文化内涵尚缺乏“自主创新技术”、“信息化”和“知识型管理”的成分,似乎还没有经过新的科技革命的洗礼。

第五,企业文化建设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人和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正在加快建设,循环经济正在大力发展,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保护正在不断加强,绿色食品、绿色产品、绿色住宅、环保产业乃至绿色GDP的概念相继提出,有些地方正在建设生态区、生态县、生态市等,而在我们目前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绿色文化”、“节约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还不强。

鉴于上述种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亟待普及、强化、升华和创新。加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社会、不论是对当前还是对未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和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形成和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举措。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层次上提高党的建设、发挥党的先进作用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弘扬团结友爱精神,形成互助合作和健康向上的氛围,有效提高包括企业经营者在内的全体人员的素质,构建和谐企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全体人员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节约习惯和“节约为荣”的风尚,从而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以及节约型企业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不断树立新理念、新思想和新的道德、风尚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本身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化企业各项改革,不断更新经营理念,弘扬开拓进取精神,增强包括核心竞争力在内的企业综合竞争力。

(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的道德水准,是实现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要求的重要支撑,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八)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展现思想魅力和发挥指导作用提供一个平台;有利于加快形成学习型组织,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总起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发展史上的一场文明变革。实践证明,成也文化,败也文化。一个缺乏优秀文化的企业必然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未来15年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积累起来的先进文化成果,并认真学习和借鉴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有用成分。在这一总原则下,未来15年的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指导方针:

以人为本,铸造和谐;诚信为基,创新为魂;

打造特色,彰显个性;积极引导,逐步推进。

以人为本,铸造和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人类历史的主人。企业文化建设,既必须依靠人,又是为了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吸引企业全体员工都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就体现在每个员工的意识和行动上。只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使全体员工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保证企业不断发展、持续前进。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但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因此在企业内就有一个人际关系问题要处理好。这就要求每个企业都能成为一个和谐企业。党和国家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关系到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企业是社会的一个基层组织,构建和谐社会就应该从企业做起。应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正确处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之间、不同工种之间,还有劳资之间以及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团结友爱的和谐组织,积极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诚信为基,创新为魂”

诚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与发展中赢得供应者和需求者以及整个社会的基本因素,失去了诚信也就失去了社会的信任,企业随之就会衰落。所以必须坚守诚信,以诚信为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竭动力。只有持续创新,企业才能不断攀升,一步步地做强做大做优做精。创新不仅要持续,而且要全面,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不仅要进行改进性的创新,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不能创新,企业就没有活力,就不能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必须有利于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为魂。

“打造特色,彰显个性”

企业文化贵在有特色,有特色才有个性。有特色、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来源于本企业广大员工及其生产经营实践的文化。只有这种企业文化才能为广大员工所认同,从而才具有导向作用和不竭的活力;也只有这种企业文化,才能形成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

当前,不少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表述存在相互雷同的现象,这是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注重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培育而急于求成的结果。它们企图通过照搬现成模式和简单模仿的办法,一蹴而就地在短期内就“打造”出企业文化体系,并以此来“妆扮”自己企业的形象,而这正是今后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坚决纠正和力求避免的。

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虽然各具特色、各有个性,但它们应该有一个共同任务,就是把自己的企业建设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发展的企业。

“积极引导,逐步推进”

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我们要“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所以,企业文化建设有一个方向问题和引导问题,要注意把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到正确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方向上来。

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国经历了大约20年的发展,已有一定程度的普及,但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甚至尚未启动。在已经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中,不少只是停留在表层的文化现象上,缺乏有血有肉的文化积淀和升华。所以,应该扎扎实实地逐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使其进一步普及和深入,力求避免搞“花架子”,要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铸造和谐;诚信为基,创新为魂;打造特色,彰显个性;积极引导,逐步推进。”,是我国未来15年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当选择和贯彻实施的一条正确的指导方针。

三、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到本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观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科学地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又是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

(一)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目标的依据

主要依据有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的小康社会和有利于建设学习型、节约型、创新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3.有利于企业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企业全面创新,持续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5.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在满足广大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6.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塑造良好的形象和品牌,从而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国内国际两种市场,推动企业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并获得持续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

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使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总体上达到如下目标:大多数企业能够适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及企业做强做优的需要,形成能够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持续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既能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又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有特色、有个性的积极向上的先进企业文化,更好地支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专项发展目标

1.企业文化理论建设目标

(1)到2020年前,构建起完整的中国企业文化理论体系,包括企业文化主体构件、企业纵向亚文化、企业横向亚文化,还有跨文化和形象文化、品牌文化与比较文化。

①企业文化主体构件: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传统、企业形象、企业风尚等。②企业纵向亚文化:包括创业者和企业家文化、决策层文化、管理层文化、操作层文化等,其中要特别总结和研究创业者和企业家文化及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巨大辐射力。

③企业横向亚文化:包括战略管理文化、研发文化、产品文化、营销文化、人力资源开发文化、绩效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诚信文化等。

④企业跨文化:企业中、外两种文化或多种文化的协调、整合和交融。

⑤企业形象文化:企业形象包括理念形象、视觉(标识)形象和行为形象。它和企业文化既是同一的又是各成体系的。这里所说的视觉(标识)形象和行为形象,不只是指人们可以看到的企业的标识和企业人员行为的本身,而主要是它们所体现的文化理念。

⑥品牌文化: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既是同一的也是各成体系的。品牌包括商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它是企业全体人员长期辛勤劳动、认真服务、努力经营和信守对社会承诺的结晶。品牌的文化价值很大,著名品牌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品牌的打造、维护和经营过程,也是品牌文化展现和发展的过程。

⑦企业文化比较:是指中外企业文化比较及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文化之间的比较等。

(2)深入探索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作用机理、企业文化及同企业绩效的关系,还有企业创业者、领导者与企业文化形成的关联等深层理论问题。

企业文化理论建设的成果,应撰写成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专著和经典案例出版。

2.企业文化功能建设目标

在2020年前要培育出一批企业文化功能较强的优秀企业。企业文化功能的大小表现为企业文化力的强弱,只有不断增强企业文化功能,才能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优秀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有: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示范功能、育人功能、创新功能、导向功能、塑形功能等。消极的腐朽的企业文化当然会产生相反的效果。3.企业文化队伍建设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人来做,所以在未来15年内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培育出一批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人才。每个大中型企业都应建立有关企业文化管理的部或室,小型企业也应有专职或兼职的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者。企业文化工作者,一般都应具有企业文化管理师或高级企业文化管理师称号。这些人员必须既具有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方面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培育企业文化的运作能力,并应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为了培养高水平的企业文化建设人才,除应加强短期培训工作外,还应协助有条件的大学商学院建立和加强企业文化专业;并协助各大学的商学院在2020年以前都能开设有关企业文化的必修课或选修课。4.企业文化建设的分类推进目标

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各类型的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这里大致有三种情况:

(1)企业文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成效比较突出的企业,应巩固现有成果,更要注意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文化的高度,发掘企业文化的深度,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使企业文化走向成熟和稳定。

(2)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启动,但成效还不够明显的企业,应进一步提高企业领导班子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加深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强化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并千方百计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大力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促进作用。

(3)企业文化建设尚未启动的企业,应尽快起步。为此,首先要让企业领导层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向广大员工宣传灌输企业文化理念、内涵和意义;必要时还应组织专家力量开展企业文化诊断,总结这类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践,去芜取精,概括提升,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并应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

四、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重点

确定发展重点,对于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和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筛选发展重点,主要依据以下条件:第一,所选重点本身具有一定的全局性;第二,所选重点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联带性,它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方面同步增进;第三,所选重点的发展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发展重点确定以后,就应把它们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上。发展重点不仅是宏观指导上的工作重点,同时也是政策倾斜的重点。根据以上要求,未来15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重点主要有以下各项:

(一)企业文化建设专业人才的培育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普及程度相对还比较低、建设水平还不太高,这同缺乏企业文化建设人才密切相关。由于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崭新的事业,而且发展迅速,社会上原来又无相关人才的培养教育渠道,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人才短缺就成为一种必然现象。因此,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人才的培育放在首要的地位。

企业文化建设人才包括研究人才、专业培育人才、管理人才和教学人才等。由于企业文化建设人才短缺,以致目前有些企业管理人员,误把“唱歌”、“跳舞”等文艺活动等同于企业文化。这种状况如不扭转,将难以实现本规划确立的发展目标。所以,必须加强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培育企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

(二)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内涵的充实和创新

从全国来看,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远未普及,而且已经起步甚至经历多年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表层化、形式化、雷同化等现象,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水平的提升、内涵的充实和创新。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使企业文化内涵更富有时代感、导向性和辐射力。为此企业价值观应与时俱进;企业理念应不断更新,例如,应增加“公平”理念和“和谐”理念;企业道德应更富有“诚信”和“友爱”;企业精神应倡导“竞争”和“效率”;企业风尚应弘扬“勤俭为荣”等等。同时还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贯彻建设学习型企业、节约型企业、和谐企业和诚信企业的要求,使企业文化的内涵更丰富、更贴近生活和靠近时代前沿,更能同国家宏观战略相对接。应开展和强化企业亚文化建设,包括企业内部不同层级的纵向亚文化和企业内部各职能系统的横向亚文化。通过企业亚文化建设,将使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还要开展不同类型的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如民(私)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三资”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少数民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福利”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等等。还要把企业文化与行业文化结合起来研究,或以行业特征为基础进行企业文化研究;或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延伸到行业文化特征的研究。

应把同企业文化密切相关而又相对独立的文化建设系统整合起来,如把企业形象建设、企业品牌建设、企业安全建设和企业诚信建设同企业文化建设整合起来,以求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共同发展。还应使企业文化建设同国家宏观的区域发展战略接轨,从而使企业文化和地区文化相衔接。

(三)企业文化建设行业管理工作的强化

在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由企业文化相关协会、学会、研究会等中介组织具体推动。但由于行业的自律管理较弱,当前的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基本上处于管理无序状态,有些中介组织受利益驱动开展活动,只注重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严重妨碍企业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因此,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保证未来15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作为具有组织、协调、规划、服务和推动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能机构—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应采取各种方式包括规范和强化自身建设等,来加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行业管理工作。

(四)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的建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来说也是这样。所以,为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作为示范基地。通过示范企业的榜样作用、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来推动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对于作为示范基地的企业应加强专业指导和多加宣传报道。应经常设置研究课题和派出专家组总结它们的发展经验、提升它们的发展思路、充实它们的发展对策,并向它们传输国内外相关的理论成果和发展动态,以不断强化其示范效应。

五、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阶段

为了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所确定的任务,从2006—2020年的15年,可划分为两个实施阶段,即前5年和后10年。这两个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一)第一阶段(2006—2010年)

这一阶段为广泛普及和重点提升阶段,主要任务如下:

1.总结成绩突出的国有企业,特别是经过改制、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具有持续竞争力和特色企业文化的“新国企”的经验,在全国国有企业中加以推广。对于大型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2.总结和评选出百家左右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文化(重点是亚文化)建设成果,并汇编成书。

3.研究和总结一批具有特殊情况的企业,如军工企业、民(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侨资企业、“福利”企业、少数民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以便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并从不同角度激励广大企业做好做优企业文化的积极性。

4.单设奖项鼓励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企业文化建设,以推动这些薄弱地区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5.每年举行一次或若干次企业文化理论研讨会,以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学术理论水平。

6.各省、市、自治区有条件的都应设立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机构,逐步形成一支企业文化建设队伍。

7.在继续汇编企业文化建设案例的同时,开始组织撰写一系列高水平的企业文化培训教材。

8.争取在5年内培训万名以上合格的企业文化管理师,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出10%的高级企业文化管理师,不断充实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二)第二阶段(2011—2020年)

这一阶段为继续普及和全面提升阶段。在这后10年中,应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使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任务如下:

1.到2020年,力争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应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其中60%左右能够培育出有特色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其中又有20%左右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

2.为了发挥示范效应,推动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在本阶段的前期,可在全国各级城市、各个行业经过严格评审,筛选出一批企业文化建设标兵企业。3.继续大量培养合格的企业文化管理师,每年不少于3000人,使绝大多数的大、中型企业和部分小型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管理师。4.精心组建一支具有高深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与一定知名度的资深教授级的企业文化研究和建设专家队伍。

5.促进更多的大学商学院设立企业文化专业。

6.每年举办一次或多次企业文化建设国际交流会,并同美、日、德、法、俄等不同类型国家进行双边企业文化学术和工作经验互访交流活动。7.陆续编辑、出版一批有关企业文化研究的学术专著。

8.重点聘请一部分省部委以上的领导,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事业的顾问。

六、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实现未来15年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目标,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和采取必要的对策、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努力才能实现。其保障措施如下:

(一)正确的思想保障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全方位都必须贯彻落实的科学发展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和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正确思想保障。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均衡发展,不能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要注意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根本使命,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文明。传统企业管理强调“物”的因素多,企业文化建设固然也重视企业中“物”的因素,但更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强调“以人为中心”。因此,人的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人的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企业在从事物质生产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高素质、具有良好修养的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有力的组织保障

1.在企业内部,经营领导者应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党委也应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列入自己的重要议事日程,并把工会组织、团组织和妇女组织的力量统一整合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大局中来。在企业决策层中应确定专人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把各项具体工作分别落实到有关部门。要力争大中型企业均设有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机构;在小型企业也应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工作。要动员企业内的报刊、广播、互联网等传媒工具密切配合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2.在宏观上,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肩负着组织、协调、规划、推动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承担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服务工作,应进一步强化其作为全国企业文化事业管理机构的权威地位。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应本着“着眼长远,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指导和推动全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应制定有关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一系列管理规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还要负责同各地区企业文化研究和管理机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3.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要继续强化培训、评比及相关认证工作。应大力开展对企业文化管理师的培训,培养各种层次的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并以资格考试方式逐步确定下来。应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完整的评价考核标准,定期对全国企业文化建设或地区、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调研和考察,并适时做出相关评价。还应组织企业文化专家对那些企业文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的企业进行考察和评价,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一些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单位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以发挥以点带面、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灵活的机制保障

1.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严格的绩效评估办法。在管理制度中应做到领导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紧密、督促检查经常、总结评比及时,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畅运行。

2.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整合机制。一种文化的形成,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纳、选择、融合各种文化的结果,要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就要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注意吸收、采纳、借鉴即整合各种优秀文化。其中包括:(1)吸收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2)吸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积极健康的管理思想;(3)吸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进管理经验;(4)吸收国外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优秀成果;(5)借鉴发达国家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继承创新、博采众长,尊重文化差异,注重文化沟通,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

3.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应建立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考评和奖励。对于学术界和企业界有关企业文化研究的优秀成果,包括论文、专著和调查报告等,每年都应组织评优奖励,不断提升我国企业文化的学术水平。

4.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交流机制。就全国和全球范围而言,企业文化理论还处于探索和创建阶段,所以,要倡导交流和研究。为此,在国内各大中心城市应建立“企业文化高层论坛”,定期不定期地邀请学者和企业工作者共同探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应加强企业文化的国际交流。现有的企业文化理论成果,正是长期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的结果,今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还须依赖企业文化的国际交流。逐步以各种形式加强中外互访,比如组织中外城市之间企业代表互访,以企业为单位互访,邀请国外企业文化专家来华讲学,在国内外举办企业文化研讨会等,中外人士共同讨论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总之,必须把进行企业文化的国际交流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充分的舆论保障

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方面,应通过优秀企业文化的传递与辐射作用,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企业诚信建设、个人职业道德建设。在具体的宣传内容上,要把握现代人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将企业文化建设由非自主型转向自主型,由非制度型转向制度规范型,强化具有现代意义的人生观、和谐观、义利观和均衡观等理念,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模式。应动员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网络等多种宣传工具,特别是要进一步办好由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主办的《中国企业文化》杂志,不断完善和创新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网站。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成就,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实践案例和典型经验,使全国企业学有榜样、赶有先进,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做好舆论保障,还要关注社会宏观文化环境的氛围。因为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相互影响。为了优化和提升企业文化,还应重视加强社会宏观文化环境的建设,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铸造,社会公德、社会风尚的优化等。社会宏观文化环境的改善,反过来将影响和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成果,也会辐射到社会,并逐步向社区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家庭文化等延伸。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在相互促进中,共同实现建立诚信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

(五)必要的资金保障

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发展,需有必要的资金保障。每一企业应视经营情况,在每年的总收入中,划出一定的经费,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项费用,用于购买和印制有关的学习和宣传材料;举办必要的会议;进行必要的奖励;支付外出考察费用及购置必要的设备等等。应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企业经营的发展会影响和支持企业文化的发展,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还会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创造出巨大的效益。所以,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出是一种积极的投资。

此外,还应设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基金,用于组织课题研究、进行学术交流和奖励优秀研究成果。为此,要制定研究计划,发布研究项目,资助课题经费,并认真组织研究成果的专家评审和验收结项。对优秀研究成果要给予奖励。还要制订学术交流计划,促进学术的交流与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为企业服务、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诚信是企业文化的基石的宗旨,就一定能够迎来先进企业文化更加繁荣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所谓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先进的、高效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无形而有效的最现代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上迅速做大做强的助跑器,成为我国的企业之魂和腾飞的基石。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融入了国际市场,标志着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活动范围和竞争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应顺应这个趋势,推动企业的振兴、发展和腾飞。一是管理方式理念化。企业理念决定企业的发展,决定企业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这种管理方式与以往管理方式不同的就是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本企业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而后再把每一个理念迅速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行动,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未来的企业管理趋势将是理念管理。海尔在兼并一个企业时,不是派财会人员去,而是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使企业的员工先接受海尔的理念,在海尔理念上先形成共识,变成海尔人,这个企业就被激活。海尔的这种理念管理方式,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所谓企业管理手段信息化,就是在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收集和加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人才争夺本土化。我国加入 WTO 后,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现在国际著名的 500 家大企业有 300 多家已进来,他们在华设立各种办事机构、直至把总部迁到我国。他们利用高薪吸引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的方法,从我国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国内各个企业挖人才,推行雇员本土化 , 这将使我国专业人才严重流失。面对国外企业人才本地化战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何拿出一个人才“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不归我有,也为我用”的具体对策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四是学习型组织普遍化。所谓学习型的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通过学习,重新创造自我,使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正在变成我国很多企业的自觉行动,成为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五是文化管理“合金”化。在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将走向世界,世界企业也在走向我们。市场的融合,中外企业文化也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成为一种“合金”文化,这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著名的海尔文化,就是集东西方管理思想于一炉,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消化,最终形成并植根于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使中国企业在世界管理思想的宝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用海尔集团张瑞敏的话来说:海尔文化 = 日本文化(团队意识 + 吃苦精神)+ 美国文化(个人舒展 + 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这就是一种“合金”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自觉地借鉴西方和世界各国管理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使企业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把企业员工集聚在同一旗帜之下。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 WTO,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就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非常解放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达到“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目的。二是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强调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对人脑进行卓有成效地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彻底地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三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业绩。美国哈佛商学院最近几年在研究一个课题,即影响美国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经过对全球一些企业调研以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松下、波音、惠普、佳能等世界 500 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上。外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海尔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经济发展时说:海尔十四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是无形的东西,这些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变更。四是能够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管理。在我国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以后,一个公司或企业分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如何对高度分散的企业实施领导,如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这是进入信息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事实证明,原来泰勒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只能靠文化管理,靠企业形象管理,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共同的作风,共同的服务准则,共同的礼仪和礼节,共同的标识,共同的建筑式样以及企业共同的标准色、企业歌曲等系统化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形象实施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

四、企业文化建设运作的一般做法企业文化就其实质来说,主要不是理论,而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的实践,这是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个共识。从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单位看,由于企业的历史、行业、体制的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具特色。但建设运作的基本做法有这样几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现代文化管理比以往管理先进的地方,就在于它使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以

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内容。在长期的企业经营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当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五大资源,即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在五大资源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来讲,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企业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把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依靠人、培养人、关心人、激励人。二是讲求经营之道,把握市场竞争规律。讲求经营之道就是使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经营方针等,都要适应加入 WTO 以后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符合我国企业以小制大、以弱胜强的要求。好的经营之道,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第一要树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理念。所谓经营理念,是指以企业远景为目标,包含了企业的使命、目标、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意识和经营思想等内容的一种体系化的信念。企业经营理念不仅反映企业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还指示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它从根本信念上、根本价值取向上为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提供导向。企业的经营理念实质是企业对外界和企业内部的宣言,它像人的大脑支配人的行为一样,支配着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现在社会比较重视的有船的理念,木桶的理念,100-1=0 的理念 , 狼的理念,老虎的理念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第二建立一个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创新机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证明,改革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速企业机制创新,是振兴国有企业的关键。一要在市场机制上创新,特点是:完全市场化,对市场反应灵敏、决策迅速,实行扁平式管理。二要在用人机制上创新,特点是: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才国际化(即本土化)等。三要在分配机制上创新,特点是:彻底破除论资排辈,使贡献同收入挂钩。第三要有与全球化和企业目标相适应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企业目标而确定的企业行动纲领,以及为实现经营目标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它是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经营战略主要有经营战略思想,经营战略方向,经营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方针,经营战略措施等。企业战略的制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来确定并实施。企业经营战略的特点应具有长远的目的性,全局的指导性,竞争的对抗性和赢利相辅相成的风险性等主要特征。第四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企业的信誉和社会责任。过去,企业成功的惟一标准是利润,而今天的成功标准是需要更多的关注社会的责任。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就要从远处和大处着想,通过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以信为本、以信求利,企业才会保持长久繁荣,才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培育企业精神,铸造企业之魂。一个企业,一支队伍,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就会成为乌合之众。这个统一的价值观和统一的指导思想,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特定环境中,由全体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培育和形成的,它是企业在经济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的总和。它是一个企业的标志,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凝聚力所在。怎样才能培育一个开拓创新,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呢?从国内外很多成功企业的文化实践看,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领导人要有一个创新进取的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精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企业家的精神。因此,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人在企业精神的培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要有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企业精神要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共同行动,才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第三,企业精神要个性化。企业精神的提炼要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特点、职业道德和职业的本质要求,易于理解,便于记忆。第四,培育企业精神要有战略眼光,要持之以恒,要有毅力。四是塑造企业形象,打造国际市场竞争利器。所谓企业形象,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而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企业形象有三个基本要素:企业的外观要素,如企业外观环境、企业规模、产品结构、职工制服等;企业的人员要素,如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价值观、行为规范、礼仪礼节、企业人才构成及其技术状况等;企业的机制要素,这包括企业的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式等。当前国内外一些企业在塑形上主要是采取以下一些做法:(1)通过员工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人塑造企业形象。全面提高员工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文化素养、精神面貌等内在素质,以及服装仪表、言谈举止、服务态度等外在素质。(2)通过品牌塑造企业形象。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市场,是饭碗,是效益。一个企业拥有了名牌,就意味着拥有了市场和商业利润,也意味着拥有了文化和无形资产。(3)通过服务塑造企业形象。今天,通过使顾客满意的、温馨的服务塑造企业形象也显得非常重要。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并且留住顾客,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满意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树立企业形象。(4)通过广告塑造企业形象。广告,是当今企业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传播手段。好的广告,特别是产品开始时还无人知晓,不仅能起到营销、促销的功能,而且能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5)通过优美环境塑造企业形象。环境形象是企业生产、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表现,是企业的外包装。进入一个企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企业的环境,企业的环境美不美,会影响公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甚至影响企业的整个经营业绩。营造优美的环境需要很好的文化设计,特别是视觉形象的设计,这样才能表现出环境的文化品位。同时,营造优美的环境需要广大员工的参与,自觉的遵守和维护。

五、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思考。第一、我们这支队伍有着丰厚的文化基础。在铁道兵时期,我们以“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作为统一全体指战员和战胜千难万险的有力武器。因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作到了“大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出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道兵指战员无论是参加铁路建设,还是执行战备、抗震、抗洪、抢险救灾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条件恶劣,环境艰苦的情况下,都能出色地完成,为党和人民创建不朽功绩。兵改工后,我们用锐意开拓、争创一流的思想,注重信誉,讲求职业道德的观念,教育和激励广大职工去适应新的环境,迎接新的挑战,让“铁道兵前无困难”、“铁道兵前无险阻”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我们把筑路、建设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致力于培养一支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的队伍。各类英模荟萃,典型层出不穷。在我们的队伍中,仍然凝聚着一种健康向上,催人奋进,自强不息的力量。广大职工对企业充满了热爱和支持,使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这是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第二、国企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值得借鉴。一是国有企业缺乏文化创造的内在动力。体现在机制方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还不能从自身发展战略的高度自觉进行文化建设。二是企业文化运作上的形式主义,缺乏务实精神,未对企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做深刻的了解和研究;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空谈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只注重形象包装,缺乏个性特色。三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明确。许多单位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思想政治工作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而与企业管理脱节,这是认识上的偏差。应该明确的是,企业文化的主管应该是企业的党政主管领导。没有一个真正思想素质好、作风正、有领导才干的企业家,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空谈。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操作上的误区。企业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后,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措施,领导要带头身体力行,不能使企业文化成了贴在墙上,摆在桌上,挂在口头上的一纸空文。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反对虎头蛇尾、奉命行事、朝令夕改。第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领导的大力提倡和员工的积极参与相结合,才能搞好。总公司发出通知,决定在全系统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按照集中统一和规范化的要求,作好 CI 策划。第二步就是在 CI 系统完成后,在全系统推行 CI 成果。无论第一步还是第二步,都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只有领导大力倡导和职工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才能弘扬企业的文化精神,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第四、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达到的目标。一是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二是改善了企业的管理,为增强企业活力开辟了有效途径。三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开发人才资源创造良好条件。四是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以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赢得社会信誉。五是优化企业内部环境,构筑友爱和谐的生活空间。

第三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刘茂长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入现代意识、市场意识,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东西方文化互融互补的整合创新,创建一种既具民族性、传统性,又具国际性、现代性的中国企业文化。它必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企业文化的构建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和前提。没有现代企业制度则无所谓企业文化。

〔关键词〕企业文化;民族性与国际性;现代意识;市场意识;现代企业制度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01)01-0013-06

一、企业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近几年来人们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何谓中国企业文化,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但就其内涵而言,它应当包括: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二是现代文明的精华,三是现实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与伦理关系,这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国企业文化。由此不难看出,所谓中国企业文化,它的重要特征是既具民族性、国际性更具现实性。从民族性而言,它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从国际性而言,随着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文化自然也随之而融入国际企业文化之中。现实性是针对不同的企业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更具个性的企业文化,如中国一汽提出的“领导要有正气,职工要有志气,产品要有名气”,大连一家企业提出的“四个为本”的企业文化,即以产品为本,以质量为本,以人为本,以人的精神为本。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个性,也是现实性,当然这种现实性又与传统性有着深刻的一致性关系。不难看出,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体现这些企业精神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厂房、产品和服务等制度和物质因素的集合。企业文化可分为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三个层次。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层,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体现为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宗旨和企业风气等;企业的制度层是呈行为形态的员工的工作方式、社交方式和处事方式等,具体包括企业的各类管理制度、企业习惯等;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主要表现为企业形象,具体包括产品设计、企业外貌、企业公共关系用品、员工服饰等,从物质文化中可以折射出企业精神层和制度层文化的内容。企业文化的这种基本的内涵决定了企业文化变革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初步创新、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其复杂性则体现为文化的形成受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企业环境、倡导者能力、员工素质、文化传统和企业现实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是这些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群体学习和创新的结果。特别是中国企业文化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又要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在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构建新的企业文化。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系深厚,博大精深。文化,正如黑格尔所说“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头,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越远,它就膨胀得愈大。”应当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不仅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而且能够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将儒家管理思想的精华归结为“重在治国、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知人善任”,将兵家的管理思想精髓概括为“深谋远虑、雄才大略、随机应变、速战速决”。一个是管理思想,它与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的主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原则要求是十分吻合的;一个是兵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同样是极为吻合的。

1所以我们说中国企业文化是一个既具民族性又具国际性的亚文化,民族性与国际性的互融性正是它的一个重要特色。

二、企业文化要融入现代意识,要融入市场意识

有关人治与法治问题,中国重人治而轻法治,这里就存在由人治向法治转化的问题。美国学者吉特霍夫斯泰特在1980年曾经给出了著名的描述民族文化的四个维度:权力距离(承认社会的权力在组织机构中不平等分配的范围,可以理解为职工和管理者的社会距离)、不确定性避免(用于描述一个社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并试图通过提供较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正式的规则,避免偏激观点和行为)、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男性化倾向(用于描述男性价值观,如自信、获得物质和金钱、不关心他人、强调生活质量等,在社会中占优势程度)。中国企业文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官本位制,如省、地、市级企业,由此相应的当然是按此级别实施其相应的权力,并由此体现民族文化的四个维度。体现这四个维度的企业文化也是由官本位导演出来的,企业领导者也是和官本位相应的,四个维度的民族文化随着中国企业的改制转轨也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并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融入现代意识与市场意识对所述四个维度正在发生着变化。

对于中国企业文化而言,重要的是创新,但是何谓创新呢?这是当前一个最热门话题。创新与继承之间,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关系,创新更多的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没有继承一般说来也就没有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关键是应在继承基础上,在“新”字上下功夫,而难就难在“新”字上,所以创新者重要的是要从企业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和现实性三维整合基础上构建新的企业文化,要在个性上下功夫。如笔者所接触的一家企业,它以和合为核心,伦理文化、法理文化、民主文化互融性构建的企业文化体系。提出了“追求利润、但不惟利是图;勇于竞争,但不伤天害理;等价交换,但不斤斤计较”的为商原则;并提出“功高不自傲,权重不谋私,求名不虚荣,牟利不忘本,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沉沦,贫贱不移志,富贵不荒淫”,它的公关理念是“先交朋友后作生意,边作生意,边交朋友,做回生意交一批朋友”等。这些都是从不同的企业的现实性提出的企业文化理念。而这种理念,当然也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它既有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对现代文化的继承。所以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基础,而创新是关键。当然也有的说综合就是创新,但是综合基础上也要有不同于原来的并确有新的功能与其独特之处者才能称之为创新。现在人们对于何谓创新,首先在概念上就比较混乱,因此对创新要有严格的认定和科学的内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创新与发明的关系,创新与发明更有它深刻的内在联系,发明者当然也是创新者,但是创新者不一定就是发明者,所以创新与发明之间同样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如要从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整合、创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应当说也是个重要的创新,这就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不应当说文明与文化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文明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而后者更多的与文化相联系。西方的商品进中国市场,更多的是它们的物质文明,但是同样也体现西方的精神文明,体现西方的文化内涵。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西方的现代文明必然进入中国市场,进入中国的家庭,由此而来的是中国人和中国家庭的国际化程度的进程逐渐增强。面对如此加速的国际化进程,它对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自然也就极为重要,而我们的企业文化应既体现西方的现代文明,更要体现传统文明的民族性。所以一个民族性,一个现代性,构成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两个问题,关键是它们在互融与互补过程中应实现创新的整合。何谓创新基础上的整合呢?西方的工业文明引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中国播下了工业文明的种子,而我国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基础,所以如何体现我国的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整合呢?虽然,旧中国也有一些民族工业,但那更多的是一些手工业性质的民族工业,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业,从严格意义上讲,应当说是西方的工业文明引进的,特别是体现现代文明的大工业如汽车业,家电业等,我国过去基本上是空白。既然是在一个空白基础上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它又如何体现我国的民族性呢?如何体现创新呢?笔者理解更多的应在企业的理念和企业管理思想上体现我国传统文明,而在产品上更多的则应在适应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消费需求特点,同时也反映我国传统文明的商品上体现。当然,任何国家的工业文明从严格意义上讲,都没有纯民族化的工业,相反越具现代化的现代文明,越具国际化,这应当说是一个规律。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现代文明,它更多的是一个国际化的特征,所以现代化与国际化是一个互为中介化的发展趋势。而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当然也是一个国际化的进程。它又提出一个国产化、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问题。从文化理念上国产化、民族化,更多的是体现一种自强与自立的精神,并且在国际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创新与发展独具民族性的现代文明。正如同样是体现现代文明的汽车业,美国的、日本的、德国的各具不同特点,有的是安全性强,有的是大气污染小,有的是节油性好等,一句话,它既具国际性、现代性,同样也具民族性。由此可见,国际化与现代化可以是共性,唯有民族性才具个性,关键要在民族性上下功夫,在个性上培育优势企业与优势产品。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一是要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技术,更要在吸收的过程中创新,在民族性上培育特色经济,并以此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当前最重要的是质量、价格、成本、安全性、民族性。难的是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既要有共性更要有个性。实际上共性更多的是国际性,而个性更多的是民族性。国际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既体现物质文明也体现精神文明,其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个性更多的是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我国有些传统工业如纺织业、印染业,还有民间工艺业等,确曾在世界文明史上有过自己独特的优势,有过光辉的历史,但是随着现代西方的新型工业品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的传统手工业将产生巨大的冲击而逐步衰落。现在的问题是重振雄风,注入现代文明,如工业化高科技重创辉煌的问题,它的民族性、传统性、个性与现代性、国际性关系更突出,因而也更具竞争优势,前者是引入西方的工业文明产品注入中国传统文化,使它既具鲜明的现代文明,又具民族性、传统性。而后者则在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工业中,注入西方的现代文明,以焕发其青春与活力,使它更具民族性和现代性特色,更具竞争优势。所以面对激烈的国际与国内市场竞争的态势,它不仅体现商品自身的优势诸如商品的质量、价格、成本、品牌等,而且还体现它的国际性与现代性,更体现它的民族性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商品的外观上对体现它的审美价值,重要的是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的整合需求程度。还有一个重要的产业就是以特色资源的开发构建特色经济,它同样也有一个传统与现代文明在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构建特色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需要更加关注的一个问题。何谓特色资源呢?所谓特色资源就是别人没有而我独有的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资源,按市场律差的规律看来,就是具有特色资源而又易于被市场有效配置并产生巨大规模经济效益者,也可称之为市场先律区。按此要求考虑的特色资源在四川省就有独特的再生水能资源和中草药资源,而后者不仅具备巨大的开发前景,而且更具独特的民族性和传统性,它也是东方文明的一个极有特色的产业。现在关键是要在注入现代文明实现东西方文明互补互融的过程中,构建西部特色经济,亦称之为绿色经济。

三、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

从广义的文化与制度的关系看,文化可以表现为一种制度,而制度本身就包含在文化的内涵之中。一种制度的产生必然有其文化背景,而一种制度的确立本身对文化的形成、变革和发展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制度文化,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而,现阶段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

现代企业制度是由市场经济的主体构成,围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要逐渐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通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和企业宗旨等体现出来,并进一步转化为企业形象。要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而发挥现代企业制度对

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样也需要培育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忽视了这种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就无法保证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应有的制度效应,甚至于无法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所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同样要培育与此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而现代企业制度,严格地讲,更多的也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国际现代企业制度,但是它又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构建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它同样既具国际性又具民族性,与此相应的企业文化同样既具国际性,又具民族性,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如何体现其国际性与民族性的整合,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与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一个是现代大工业,更多的是国有企业,它们正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之中,它更多的是具国际性;另一个是以家族为基础构建的民营企业,它也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但它更多的体现家族性和民族性,而且更多的是它的家族性,在民营企业规模还不大之时,家族性的矛盾还不显著,但是一经它的企业规模扩大之时,家族性的矛盾也就日趋尖锐,凡是注意到了按现代企业制度改制的家族企业,它的发展就快,反之,不仅得不到发展而且由此破产者甚多。所以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有一个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问题,因而也就有一个与此相应的企业文化的构建问题。当然作为在家族企业基础上构建的现代企业制度,更多的具有民族性企业文化,但是它也必须注入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文明,否则,它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限制。问题是现代企业制度与民族性、家族性、地域性文化之间的互融性以及它们之间矛盾的冲突性关系如何整合。特别是我国的地域文化的差异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如北方与南方的文化就明显不同。比如从方位感上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北方人是以人在宇宙中的座标定位的,而南方则是以人为中心定位的,所以北方人的方位感是按东、西、南、北定位的,而南方人则是以人自身所处的位置定位的,所以外地人问路,它给的是左与右,前与后的概念,而北方人则是东西南北的概念。这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同样会影响企业文化的构建。

四、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

一种意见认为,华夏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个人主义,由于中国数千年小农经济的影响,“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个人奋斗观念根深蒂固。因此,中国企业都不容易做大,在国外的华人企业也往往是小本经营。稍微放大一些看,个人主义就变成了家族主义。再放大一些看,亲朋好友圈子也算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国外称之为关系文化。

第二种意见认为,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是集体主义。在这之中,可能存在着某种误解,比如,把“小团体主义”看成是集体主义。例如,国外的一项对中国企业的调查就认为,中国企业的文化属于一种集体主义。

第三种意见认为,中国企业是国家主义。其根据是中国企业提倡爱国主义,这种国家至上的观念属于某种政治集体主义。国家主义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民族集体主义。

关于中国企业文化究竟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从不同的角度看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美国人认为中国企业是集体主义,因为中国人讲人情、注重家族等;而日本人则认为,中国人太个人主义了,就是说,中国人自私自利,没有合作意识。那么,如何看待这种差异呢?有的认为中国文化处于美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之间。中国人与美国人相比,属于集体主义,与日本人相比,则属于个人主义。

至于国家主义的影响,也是需要重新认识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国营企业没有自主权,那时的主导观念是国家本位论;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成了独立的经济实体,这时要提倡的是企业本位论。如果我们把企业的利益称为小团体利益的话;那么,国家利益就是大团体利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建设企业文化就要突出和尊重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文化必须结合企业收益来进行,离开企业收益,就谈不上企业文化。说到民族正气,没有经济的发展,所谓的民族正气也不过是一句空话。

现在看来,中国企业并没有多少集体主义的东西,而是处于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夹击之中”。因此长期以来全国一盘棋的倡导与现实是比较脱节的。企业在跟随注重国家利益的倡导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骨子里的小农经济意识深厚的个人。这样,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两极的强化成为弱化中国企业文化集体主义的重要因素。一些人怀疑,中国企业文化究竟有多少实际的空间?

五、中国企业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

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中,必须借鉴和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因为在外国的企业文化中,有许多观念和行为准则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具有许多共性,不因为国度的不同而不去遵循。其次,在外国企业文化中,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秀的东西。第三,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经营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结果,必然会出现跨文化。这种跨文化,有时表现为相互的融合,有时表现为相互之间的冲突。要保证经济的交往与合作顺利进行,就要求跨文化之间,主要在东西文化之间,加强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减少相互磨擦和相互冲突。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背景的差异性,中外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对于外来的文化又必须经过筛选,经过改造,实现外来文化的本土化,而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作为观念形态的企业文化,更是因国度、地域、时间、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外来文化具有宽广的包容性,具有强大的同化力。这种文化使外来文化发生了异化,这种异化也可能变得更完美,也可能发生多种扭曲,但是这种异化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六、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体现这三大主题的新经济运动改变了全球市场态势,改变了企业竞争的环境,也改变了企业竞争的规则。这些变化并不只是关系到高科技产业的特有现象,而是涉及到一切新老企业。很明显,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使人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几乎无力影响这种趋势,也不可能长期将自身孤立于这种趋势之外,这也促使现代企业必须进行经营管理思维转换和战略调整,以确保竞争优势。不难发现,无论是基本的价值观念,还是具体的行为准则,新时代企业文化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工业经济中传统企业文化模式。

例如,新时代企业文化可能呈现以下一些新的特征:一是速度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环境的急速变化,需要企业抢先发现最终消费者以及建立企业员工的快速反应机制;二是更加强调创新。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生产规模或成本的重要性下降,而创造性和灵活性是最宝贵的企业资源;三是需要培育学习文化。企业知识化通过不断学习来实现。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靠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四是提倡文化融合。新时代中竞争的内涵已发生变化,竞争中合作,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多元优于一元,合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占;五是生态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时代需要企业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要求创新生态文化。

七、企业文化与企业家

一般说来,企业家与企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家与企业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企业家的品格是企业文化的品牌等。但是通过深入的思考,也会有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先有企业家后有企业文化,因为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企业文化不过是企业家经营理念、运作规范以及经营活动的一种沉淀;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示范者,企业家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还有人认为,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推动者,他们甚至把企业说成是旗手文化或者说是强人文化。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先有企业文化后才有企业家。其主要根据是,在美国生存延续超过100年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有着自身的企业价值观,其根本特点是同时注重个人、企业与社会利益。人们并不一定记得IBM、可口可乐或通用汽车这些常年不败的企业老总是谁,但是人们却很容易理解和记得这些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特色。

更多的人则认为应跳出“鸡与蛋”的小框框,从更大的范围来审视这一现象。这样人们所得到的结论就是,完全没有必要回答鸡与蛋何者为先的问题,而应注意鸡生蛋与蛋生鸡能够长此以往的条件,注意这种得以维持不断繁衍的现象的环境。企业家的出现与成长既要靠自身的努力,更要靠外部的条件。所谓自身的努力是指自身的修炼,现在一些企业经营者常说的凭觉悟在工作,可能也包含了这方面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无奈。但是,更重要的是外部环境的作用。企业家需要培育和教育,更需要激励与约束。

总之,企业家个人素质是前提,机制是根本。机制比资金重要,比市场重要,比人才重要,比文化重要。没有现代企业制度就没有企业家和企业文化。我们不可离开企业制度基础空谈企业文化,那等于在沙滩上建造楼阁。企业文化不应该是空穴来风的思想泡沫。

第四篇: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所谓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先进的、高效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无形而有效的最现代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上迅速做大做强的助跑器,成为我国的企业之魂和腾飞的基石。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融入了国际市场,标志着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活动范围和竞争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应顺应这个趋势,推动企业的振兴、发展和腾飞。一是管理方式理念化。企业理念决定企业的发展,决定企业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这种管理方式与以往管理方式不同的就是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本企业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而后再把每一个理念迅速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行动,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未来的企业管理趋势将是理念管理。海尔在兼并一个企业时,不是派财会人员去,而是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使企业的员工先接受海尔的理念,在海尔理念上先形成共识,变成海尔人,这个企业就被激活。海尔的这种理念管理方式,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所谓企业管理手段信息化,就是在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收集和加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人才争夺本土化。我国加入 WTO 后,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现在国际著名的 500 家大企业有 300 多家已进来,他们在华设立各种办事机构、直至把总部迁到我国。他们利用高薪吸引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的方法,从我国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国内各个企业挖人才,推行雇员本土化 , 这将使我国专业人才严重流失。面对国外企业人才本地化战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何拿出一个人才“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不归我有,也为我用”的具体对策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四是学习型组织普遍化。所谓学习型的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通过学习,重新创造自我,使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把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正在变成我国很多企业的自觉行动,成为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五是文化管理“合金”化。在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企业将走向世界,世界企业也在走向我们。市场的融合,中外企业文化也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成为一种“合金”文化,这是我国加入 WTO 后企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著名的海尔文化,就是集东西方管理思想于一炉,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消化,最终形成并植根于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使中国企业在世界管理思想的宝库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用海尔集团张瑞敏的话来说:海尔文化 = 日本文化(团队意识 + 吃苦精神)+ 美国文化(个人舒展 + 创新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这就是一种“合金”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自觉地借鉴西方和世界各国管理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使企业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把企业员工集聚在同一旗帜之下。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加入 WTO, 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就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非常解放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在同一旗帜之下,才能达到“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目的。二是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强调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对人脑进行卓有成效地开发和管理的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是企业管理史上的一场革命,它使企业管理彻底地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三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业绩。美国哈佛商学院最近几年在研究一个课题,即影响美国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经过对全球一些企业调研以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松下、波音、惠普、佳能等世界 500 强,他们强在哪里?强就强在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上。外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海尔张瑞敏在谈到海尔经济发展时说:海尔十四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是无形的东西,这些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变更。四是能够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管理。在我国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以后,一个公司或企业分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如何对高度分散的企业实施领导,如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这是进入信息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课题。事实证明,原来泰勒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只能靠文化管理,靠企业形象管理,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共同的作风,共同的服务准则,共同的礼仪和礼节,共同的标识,共同的建筑式样以及企业共同的标准色、企业歌曲等系统化的经营理念和企业形象实施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

四、企业文化建设运作的一般做法企业文化就其实质来说,主要不是理论,而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创新的实践,这是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一个共识。从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单位看,由于企业的历史、行业、体制的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各具特色。但建设运作的基本做法有这样几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现代文化管理比以往管理先进的地方,就在于它使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以

第五篇:2005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盘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全球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如今,探讨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企业文化对生产经营绩效的重要性亦为许多学者和企业实践所证明。美国人花了一个多世纪才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而热衷于撰写企业文化宣言也是最近一些年的事情,而在中国,改革开放才不到30年,真正的企业化经营才20年,而以现代企业运作是最近10年才逐步形成的,但是,随着企业文化这一概念的引入,全国便掀起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浪潮。

~年3月16日xx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新一轮的“企业文化建设热”正在兴起。

回顾~年里我们经历的、观察的、思考的关于企业文化的一系列事件,无论从企业文化的研究上,还是从企业文化实践中,我们都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我们盘点。

一、企业文化研究“热”继续升温

在企业文化研究领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更多大学和学院的研究者加入到企业文化研究的队伍。特别是一批海外归国学者,广泛出书,大量精力投入到中国企业文化(组织文化)的研究上来,百家争鸣的态势逐步形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已开始进入大学的课程设置。这些将强有力的推动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入,不久的将来必会有杰出的研究成果出现。

第二,关于企业文化的专业书籍大量出版。除了对国外企业文化经典书籍的翻译和再版外,中国本土人士撰写的企业文化书籍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摆上了各大书店的书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石伟教授的《组织文化》从文化人类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全面梳理了组织文化的相关理论,兼具整体性和独特性两方面的特征。而像经济管理出版社的《企业文化》(第三版)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材,而云南大学出版社的《公司精神》一书也被清华大学等院校采用为相关课程教材。与此同时,包括《价值观的起飞与落地》在内的仁达方略企业文化系列丛书也成为各家企业文化咨询与培训机构以及企业文化实践工作者的工作指南。

第三,更多的企业高层管理者把精力投入到企业文化管理上来。按照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企业文化是从事创新的企业家为实现价值增值所做的资源重组的努力,以及在这一努力所规定的企业目的之下,参与企业活动的人及其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与融合的过程。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更确切的说是企业家群体文化。一个企业,无论它多么微小,多么原始,或多么巨大,多么复杂,都渐渐形成了领导者以及员工共同遵守的系统的或非系统的企业文化模式。随着高层管理者对企业文化重要意义认识的深入,我国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逐渐由放手让主管部门抓企业文化管理向积极参与、亲自督办转变,并以身作则,从而有效的塑造和传播本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

第四,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理论及方法逐步形成。无论是大学的管理学院、还是企业文化咨询机构、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者都在不断探索在新时期如何建设和推进企业文化这一课题。国资委的《关于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在督促中央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推动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完善,如企业文化诊断与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工具,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企业文化推进系统,跨文化沟通理论,企业文化融合理论等已经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实践“如火如荼”

中国很多企业都已渐渐认识到,现代的企业制度必须配合以现代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肯定和开展。于是,各大企业开始着手建设、量身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在许多行业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齐头并进,已经涌现出极富个性和魅力的杰出代表,如华为、联想、白沙、蒙牛、大庆油田、华电国际、中国五矿集团、中国大唐集团等。

从诸多大型企业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年各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更加贴近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企业文化建设从以往的高度重视企业形象和品牌宣传、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宣言或纲领的提炼,逐步向应用型企业文化管理上转变。实践者们逐步认识到即便言语振奋人心、动人心弦,光靠这种精美的语言不会也不可能使一家公司~远瞩、追求卓越。企业文化建设和宣言撰写仅仅是开始。这些存在于公司创始人和领导层脑海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最终必须通过一些媒介进行外化,从而被整个企业的全体人员所接受,并表现为思想和行动。

为了有效的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管理,真正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作用,一些正在探索对企业文化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开发了比较综合的考核指标体系。企业文化建设要取得显著效果,要使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并转化成自觉行为,在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和企业文化的表层结构之间要建立起一道桥梁,这道桥梁就是以价值观为导向的、以物质基础和权力(或权威)基础所保护的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在此基础上,从企业文化的深层结构到企业文化的表层符号体系与行为,才形成一条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通道。因此,实现从企业文化宣言到全体员工一贯的自觉行动的过渡,需要通过一系列明确的、表述清晰的制度和规范来约束,需要给予一定的激励和惩罚。

另外,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了专职的部门和专职人员来从事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更多的国有企业从原来的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党办或政工部中分立出一个企业文化处来。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更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日程上来。

三、“问题”与“误区”仍然存在

虽然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都越发务实和贴近管理实际,但仍有很多企业在大张旗鼓的展开企业文化建设之后,发现员工对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宣言或纲领并不认同,也无法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具体行动中去。

以上问题的存在,反映了一些理论界和实践界对企业文化的内部机理、内部系统的把握仍存在严重的缺陷。

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在一些企业文化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的理论中,在一些关注企业文化的人士的眼中,企业文化往往会与《易经》、《中庸》等所谓的“国粹”中的某些词句联系起来,如“大象无形”、“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博厚悠远”等,或者与赞助某某活动、参加某某活动联系起来,或者与企业的某某品牌的内涵联系起来,或者认为企业的公共关系与企业伦理就是企业文化,不一而足。

作为一种文化氛围,企业文化不是管理方法,而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不是行为活动,而是产生行为活动的原因;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反映的处世哲学;不是工作,而是对工作的感情;不是地位,而是对地位的心态;不是服务,而是服务中体现的精神境界。总之,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而又流溢于一切企业活动之上。

企业文化不是单纯的思想或矫揉造作的文字,不是企业与文化的嫁接,更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如同知识本身并不承载价值一样,为企业文化而建设企业文化基本上是徒劳的,很多企业想通过某一局部的取巧来建设企业文化,却从根本上忽略了企业文化无形的存在和作用。

另一方面,虽然企业文化研究“热”持续升温,但是“研、产、学”严重脱节。一些学院派的研究者往往是“读后感式”的研究,从博士毕业到大学教授,几乎没有深入到企业做过调研,只是翻译一些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资料,查阅一些经管类的杂志,就有了研究成果发表在某某学术杂志上。这样的研究成果被企业的实践者照搬照用,很容易使企业文化建设步入误区。企业文化虽然已经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开始进入大学的课程设置,但学生们仅仅通过课堂的学习无法把握企业文化(组织文化)的真谛。而很多企业文化的实践者往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出身,很难摆脱以前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很难掌握和应用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从而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化、表面化、割裂化等误区,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相脱节。

这些“问题”和“误区”严重阻碍着我国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的健康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企业与咨询机构、企业与大学、咨询机构与大学的深度合作,企业文化的研究、培训与实践能够紧密结合起来,这也是未来我国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大趋势。

下载2006—2020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6—2020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规划纲要》决定十年教育改革方向 据悉,此次公开征求意见将是继去年1月后,《规划纲要》的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这标志着中国教育将......

    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开学我们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学习中我知道了《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中广网北京4月4日消息 国务院2月9日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关于品牌——中国企业发展规划院

    王克:品牌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时间:2005年 原载于《新快报》 在11月27日《新快报》主办的“珠三角地产经济发展峰会”上,著名策略专家、中国企业发展规划院院长王克做......

    从“八荣八耻”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

    从“八荣八耻”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2006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四大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哲学为王。日本企业文化的背后是日本哲学,美国企业文化的背后是西方哲学,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模式就是要创建基于中国伟大哲学的、真正符合中国企业的文化命脉的中国式管......

    基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摘 要】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从容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挑战,有利于提高企业领导者和职......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建议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建议 作者: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 更新时间:2011-1-21 企业文化作为独特的资源,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职工综合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