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组织选举规则(暂行)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组织选举规则(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团内民主选举制度,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制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组织选举规则。
第二条 团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自治州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团的县(市、旗)、自治县、市辖区代表大会每三年举行一次。
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由各该级团的委员会召集。
第三条 团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自治州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团的代表大会或团的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团的县(市、旗)、自治县、市辖区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团代表大会或团员大会选举产生。
第四条 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由团的各该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和书记、副书记,由团的各该级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第五条 下列人员在团内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受留团察看处分尚未恢复团员权利的除外);
(二)在团内担任领导职务或直接从事团的业务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尚未恢复党员权利的除外)。
第六条 党团组织提名为团的委员会候选人或团的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团内有被选举权。
第七条 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委员会任期届满应按期进行换届选举。需提前或延期换届选举,应报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一级团的委员会批准。延长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第八条 团内选举应尊重和保障团员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扬民主,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个人。
第二章 代表的构成与产生
第九条 团代表大会的代表应能反映本选举单位的意见,代表团员意志,具有一定的议事能力。
第十条 团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一般为四百至六百人,最多不超过八百人。
团的省辖市、自治州和直辖市的市辖区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一般为二百至三百人,最多不超过四百人。
团的县(市、旗)、自治县、市辖区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一般为一百至二百人,最多不超过三百人。
代表具体名额由召集代表大会的团的委员会根据所辖团员人数和有关规定,按照有利于组织和召开会议,有利于讨论和决定问题的原则确定,报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一级团的委员会批准。
第十一条 代表名额的分配由召集代表大会的团的委员会根据各地区、各单位团员人数和代表具有广泛性的原则确定。代表应由各条战线的团员代表和团的专、兼职工作者代表构成。可以在总体上对代表的构成提出指导性意见,由选举单位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
团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大会代表人选构成中,团的专职工作者一般占百分之六十左右,最多不超过百分之七十;党员一般不超过百分之七十。
团的省辖市、自治州和直辖市的市辖区代表大会代表人选构成中,团的专职工作者一般占百分之四十左右,最多不超过百分之五十;党员一般不超过百分之六十。团的县(市、旗)、自治县、市辖区代表大会代表人选构成中,团的专职工作者一般占百分之二十左右,最多不超过百分之三十;党员一般不超过百分之五十。女代表一般不少于代表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
第十二条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应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
代表。
第十三条 台湾籍团员较多地区的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应有适当数量的台湾籍
代表。
第十四条 归侨团员较多地区的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应有适当数量的归侨代
表。
第十五条 代表候选人数应多于应选人数的百分之二十。
第十六条 代表的产生程序是:各选举单位按分配名额及构成要求与有关地区和单
位党团组织协商,并征求有关单位团员意见,提出候选人初步名单,报同级党的委员会
和上一级团的委员会同意后,提交团代表大会或团代表会议酝酿讨论,由代表大会主席
团或召集代表会议的团的常务委员会根据酝酿讨论情况确定候选人名单,交团代表大会
或团代表会议选举。
第十七条 团代表大会或团代表会议选举出席上一级团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
人不限于各该级团代表大会或团代表会议的代表。
第十八条 上一届团的委员会成立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对代表的产生程序和
资格进行审查。
代表的产生不符合规定程序的,应责成原选举单位重新进行选举;代表不具备资
格的,应责成原选举单位撤换。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应向团代表大会报告代表资格审查情况。经审查通过后的代
表,获得正式资格。
第三章 委员会的组成与产生
第十九条 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由委员和候补委员组成。
第二十条 团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一般为五十至七十人,最多不超过九十人。
团的省辖市、自治州和直辖市的市辖区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一般为四十至五十
人,最多不超过六十人。
团的县(市、旗)、自治县、市辖区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一般为三十至四十人,最多不超过五十人。
第二十一条 候补委员一般应占委员、候补委员总数的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候补委
员人选应考虑到委员会成员卸职递补的因素。
第二十二条 委员会由各方面、各层次团的专、兼职工作者组成。团的专职工作者
一般占百分之七十左右,团的兼职工作者一般占百分之三十左右。
第二十三条 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书记、副书记。
团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常务委员会委员一般为九至十三人,最多不超过十五
人。书记、副书记四至六人,直辖市和特大省可配备七人。
团的省辖市、自治州、直辖市的市辖区常务委员会委员一般为七至九人,最多不
超过十一人。书记、副书记三至四人。
团的县(市、旗)、自治县、市辖区的常务委员会委员一般为五至七人。书记、副
书记二至三人。
第二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委员一般应由团的专职工作者担任。
第二十五条 委员会组成方案由各该级团的上一届委员会提出,报同级党的委员会
和上一级团的委员会批准。
第二十六条 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按照德才兼备和班子结构合理的原则提名。
第二十七条 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名额的百分之十。
常务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名额一至二人。
第二十八条 委员会产生程序是:由上一届团的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与有关地区和
单位党团组织协商,并征求有关单位团员意见,提出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建议名单,报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一级团的委员会同意后,提交团代表大会主席团,经大会主席团
初步确认,提交各代表团酝酿讨论。大会主席团根据酝酿讨论情况确定候选人名单,提
交团代表大会选举。
第二十九条 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不限于各该级团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三十条 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由上一届团的常务委员会提出
建议名单,报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一级团的委员会同意后,提交委员会全体会议酝酿讨
论,根据多数委员的意见确定。
书记、副书记候选人提交选举时,如遇特殊情况,由同级党的委员会与上一级团的委员会协商决定。
第三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必须是团的本届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
候选人,必须是团的本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第三十二条 党的委员会可以向团代表大会推荐适合从事共青团工作的党员作为
团的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由党的委员会听取同级
团的委员会意见,并与上一级团的委员会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提出推荐名单,交选
举人酝酿讨论,列入候选人名单。
第四章 选举的组织领导
第三十三条 团代表大会的选举,由团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选举,由选举该委员会的团代表大会主席团指定一名新选出的委员主持。
第三十四条 团代表大会正式举行前,由上一届团的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主持召开
大会预备会议。预备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通过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报告;
(二)通过大会主席团名单;
(三)通过大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四)通过代表大会议程;
(五)通过有关确认事项。
第三十五条 团代表大会的领导机构是团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团成员由上一届团的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与下一级团的委员会协商提名,经各代表团酝酿讨论后,提交代
表大会预备会议表决产生。主席团一般由各代表团负责人、团代表大会筹备机构负责人
及各方面的代表组成。主席团成员必须是团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设常务主席若干人,由上一届团的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提名,在大会秘书长主持的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上表决
产生。
第三十六条 团代表大会主席团的任务是:
(一)按照大会的议程主持大会;
(二)组织大会的报告和讨论;
(三)组织代表酝酿讨论并确定出席上一级团代表大会代表和本届团的委员会成员
候选人名单,主持大会的选举;
(四)组织代表审议大会的决议;
(五)决定其他人事和有关重要事宜。
第三十七条 团代表大会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负责处理团代表大会召
开期间的日常事务。
秘书长、副秘书长由上一届团的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提名,交团代表大会预备会
议表决产生。
第五章 选举办法
第三十八条 团代表大会和委员会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
四,方可进行选举。
第三十九条 团代表大会的代表、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实行差
额选举。可以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选举;也可以采用差
额选举办法进行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等额正式选举。
书记、副书记可以实行差额选举,也可以实行等额选举,由同级党的委员会与上
一级团的委员会协商确定。
第四十条 选举设监票人,负责对选举全过程进行监督。
团代表大会选举的监票人由各代表团从不是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代表中推选,经
大会主席团审议后提交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委员会选举的监票人从不是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候选人的委员中推选,经全
体委员表决通过。
第四十一条 选举设计票人。计票人的工作接受监票人监督。
第四十二条 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票上的候选人名单以姓名笔划为
序排列。
因故未出席会议者,不能委托他人代为投票。
第四十三条 选举人对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或不赞成票,也可以弃权。投不赞成票
时,可以另选他人。
第四十四条 每次选举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投票人数,选举有效;多于投票人
数,选举无效,应重新选举。
每一选票所选人数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的为有效票,多于应选人数的为无效票。
第四十五条 实行差额预选时,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的半数,方可列为候选人。进行正式选举时,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
人数的半数为当选。
获得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半数的被选举人多于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
者当选。如遇被选举人得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就票数相等的被选举人重新投
票,以得票多者当选。
第四十六条 当选人少于应选名额时,应对不足名额再进行选举,仍少于应选名额
时,可相应减少应选名额,不再进行选举。当选人接近应选名额时,也可以直接减
少应选名额,不再进行选举。
第四十七条 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选举同级委员会时,先选出委员,末当选的委
员候选人,列为候补委员候选人,参加选举。
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同级常务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时,先选出
常务委员会委员,然后从常务委员中选举书记、副书记。
第四十八条 选举结束,报告被选举人所得赞成票数。当选的委员,按姓名笔划为
序排列,当选的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排列。
第六章 报批手续
第四十九条 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召集各该级团代表大会,须提前向同级党的委员
会和上一级团的委员会呈报书面请示,经批准同意后,方可筹备召开代表大会。
请示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召开团代表大会的时间、地点;
(二)会议的主要任务及议程;
(三)代表的名额、构成意向及产生办法;
(四)下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及产生办法,书记、副书记职数及产生办
法;
(五)筹备召开会议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五十条 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副书记选举产
生后,应及时报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一级团的委员会批准,俟上一级团的委员会批复后,由同级党的委员会发文公布。上一级团的委员会接到下一级团的委员会的选举结果报告
后,应及时研究批复,并将批件抄送下一级党的委员会。
第七章 委员、候补委员的卸职和递补
第五十一条 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中团的专职工作者如出现下述情
况,其委员、候补委员职务自行卸免。
(一)因工作调动,离开团的工作岗位的;
(二)离职学习、研修并明确不再回团的岗位工作的;
(三)已调离其组织所辖区域的。
第五十二条 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的职务卸免,由各该级团的常务
委员会提出名单,交委员会全体会议确认。
第五十三条 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因自行卸职、受处分撤职、自然减员等情况
出现空缺时,由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依次递补。递补名单由各该级团的常务委员会提出,交委员会全体会议确认。递补的委员按姓名笔划为序列原委员名单之后。
第五十四条 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确认的同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的卸职、递补
名单,须及时报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一级团的委员会备案。
第五十五条 委员会履行委员、候补委员卸职递补手续后,履行表决、选举事项时
以超过实有委员半数即为通过或当选。
第五十六条 团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在必要时,可以召集代表会议,增选委员会的部
分成员。增选的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数额,不得超过该级代表大会选出的委员和候
补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第五十七条 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委员会闭会期间,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一级
团的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时,经过共同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可以调动或指派各该级团的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副书记。
第八章 监督与处理
第五十八条 本规则由上级团的委员会负责监督实施。
第五十九条 对于违反团章和本规则的行为,必须认真查处,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情
节轻重,对责任者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给予组织处理。
对于严重违反本规则的选举,上级团组织可以作出选举无效的决定。
第九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委员会进行选举,要按本规则制定相应的选举
细则(办法),经团代表大会或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后执行。
第六十一条 本规则的解释权属共青团中央组织部。
第六十二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去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则不一致的,按本
规则执行。
第二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组织选举规则1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组织选举规则(暂行)
(1992年1月24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团内民主选举制度,根据《中国共产党青年团章程》
制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团的基层组织是指工厂、商店、学校、机关、街道、合作社、农(林牧)场、乡、镇、村和其他基层单位团的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第三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由团员大会选举产生。团的基层委员会由
团员大会或团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四条 下列人员在团内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受留团察看处分尚未恢复团员权利的除外);
(二)在团内担任领导职务或直接从事团的业务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受留党察
看处分尚未恢复党员权利的除外)。
第五条 党团组织提名为团的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或团的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中
国共产党党员在团内有被选举权。
第六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一年。
团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下设团委的基层团委每届任期可为两到三年。
(注:团十五大通过的团章对团的基层组织每届任期作了新的规定,即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其中大、中学校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一年,基层委
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或五年。有关该条内容以团十五大团章的规定为准)
第七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任期届满应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如需提前或延期换届选举,应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批准。延长期限不超过一年。
第八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负责人不得由任何一级组织或个人指定。团的基层委员会确因工作需要,在两次代表大会之间增补负责人时,增补人选已是委员会成员的,应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选举;不是委员会成员的,只能授予代理职
务代理期不能超过半年,到时即应召开下一次团代表大会进行改选。
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上基层委员会在必要时,可以召集代表会议,增选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增选委员会成员的数额,不得超过该级团代表大会选出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第九条 团内选举应尊重和保障团员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扬民主,体现选举人的意
志,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个人。
第二章 代表的产生
第十条 团的基层代表大会的代表应能反映本选举单位的意见,代表团员意志。
第十一条 代表名额一般为一百人左右,最多不超过二百人。
代表具体名额由召集代表大会的团的委员会根据所辖团员人数,按照有利于团员了解和直接参与团内事务,有利于讨论和决定问题的原则确定,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
批准。
代表名额的分配由召集代表大会的团的委员会根据团员人数和代表具有广泛性的原则确定,一般不规定代表的构成比例。
第十二条 团的基层代表大会的代表一般由下一级团员大会选出,也可以由下一级团代表大会选出。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上基层委员会在必要时,可以召集代表会议,选举出席
上一级团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十三条 代表候选人数应多于应选人数的百分之二十。
第十四条 代表候选人由各选举单位按分配名额组织团员酝酿提名,根据多数团员的意见确定,提交团员大会或团代表大会进行选举。
第十五条 上届团的委员会成立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负责对代表的产生程序和资格进行审查。代表的产生不符合规定程序的,应责成原选举单位重新进行选举;代表不具备资
格的,应责成原选举单位撤换。
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应向团代表大会报告代表资格审查情况。经审查通过后的代
表,获得正式资格。
第三章 委员会的产生
第十六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设书记一人,必要时可设副书记
一人。
团的总支部委员会一般由五到七人组成,设书记一人,副书记一人。
第十七条 团的基层委员会一般不设常委委员会。
团员人数在二千名以上或下设团委的基层团委,根据工作需要,经上级团组织批
准,可以设立常务委员会。
第十八条 不设常务委员会的团的基层委员会一般由七至九人组成;设常务委员会的团的基层委员会一般由十五至二十一人组成,常务委员五至七人。
团的基层委员会设书记一人、副书记一至二人。
第十九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不设候补委员。
第二十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按照德才兼
备和班子结构合理的原则提名。
第二十一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
名额的百分之二十;常务委员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名额一至二人。
第二十二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委员由全体团员酝酿提名,上届委员
会根据多数团员的意见确定候选人,提交团员大会进行选举。
团的支部委员会委员也可以不提候选人,经全体团员充分酝酿后,直接投票选举
产生。
第二十三条 团的基层委员会委员,凡召开团员大会选举的,由上届团的委员会在组织团员民主推荐、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根据多数团员的意见确定候选人预备名单,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同意后,提交团员大会进行选举;凡召开团代表大会选举的,由上届团的委员会广泛征求所属团组织的团员的意见,提出侯选人预备名单,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同意后,提交大会主席团,经大会主席团初步确认,提交各代表团(小组)酝酿讨论,大
会主席团根据酝酿讨论情况确定候选人名单,提交代表大会进行选举。
第二十四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副书记,由团员大会从新当选的委
员会委员中选举产生。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候选人由新选出的委员会全体会议酝酿提名,也可以由上届团的委员会提名,经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同意后,根据新选出的委员会多数委员的意见确定。
团的支部委员会书记、副书记的选举,也可以不提候选人,由团员大会直接从新
当选的委员会委员中选举产生。
第二十五条 团的基层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由团的基层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召开团员大会选举的团的基层委员会书记、副书记,也可以由团员大会从新当
选的委员会成员中选举产生。
团的基层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由上届团的委员会提出候选人建议名
单,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同意后,提交选举人酝酿讨论,确定候选人名单,提交选举。
第二十六条 团的基层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候选人必须是本届委员会委员,设立常务委员会的团的基层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必须是本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第四章 选举的组织领导
第二十七条 团员大会的选举,由上届团的委员会主持。
团代表大会的选举,由团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第二十八条 召开团员大会选举的团的基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选举,由上届团的委员会推荐一名新选出的委员主持。召开团代表大会选举的团的基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选
举,由团代表大会主席团指定一名新选出的委员主持。
第二十九条 团代表大会正式举行前,由上届团的委员会主持召开大会预备会议。
预备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通过代表资格审查小组的报告;
(二)通过大会主席团名单;
(三)通过大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四)通过代表大会议程;
(五)通过有关确认事项。
第三十条 团代表大会的领导机构是团代表大会主席团。
主席团成员由上届团的委员会与下一级团的委员会协商提名,经各代表团(小组)
酝酿讨论后,提交代表大会预备会议表决产生。
主席团一般由各代表团(小组)负责人,团代表大会筹备机构负责人及各方面的代表组成。主席团成员必须是团代表大会代表。
主席团设常务主席若干人,由上届团的委员会提名,在大会秘书长主持的主席团
第一次会议上表决产生。
第三十一条 团代表大会主席团的任务是:
(一)按照大会议程主持大会;
(二)组织大会的报告和讨论;
(三)组织代表酝酿讨论并确定出席上一级团代表大会代表和本届团的委员会委员
候选人名单,主持大会的选举;
(四)组织代表审议大会的决议;
(五)决定其他人事和有关重要事宜。
第三十二条 团代表大会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负责处理团代表大会召
开期间的日常事务。
秘书长、副秘书长由上届团的委员会提名,交团代表大会预备会议表决产生。
第五章 选举办法
第三十三条 团员大会、团代表大会和团的基层委员会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
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方可进行选举。
第三十四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团的基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出席上级团代表大会的代表,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
办法选举产生。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书记、副书记一般采用差额选举办法选举产生。经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批准,也可以采用等额选举办法。第三十五条 选举前,选举单位的团组织或大会主席团应将候选人的简历、工作实绩和主要优缺点向选举人作出实事求是的介绍,对选举人提出的询问应作出负责的答复。根据选举人的要求,可以组织候选人与选举人见面,由候选人作自我介绍,回答选举人提出的问题。
第三十六条 选举设监票人,负责对选举全过程进行监督。
团员大会或团代表大会选举的监票人由全体团员或各代表团(小组)从不是候选人的团员或代表中推选,经团员大会或团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委员会选举的监票人从不是候选人的委员中推选,经全体委员表决通过。
第三十七条 选举设计票人。计票人的工作接受监票人监督。
第三十八条 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票上的候选人名单以姓名笔划为
序排列。
因故未出席会议者,不能委托他人代为投票。
第三十九条 选举人对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或不赞成票,也可以弃权。投不赞成票
时,可以另选他人。
第四十条 每次选举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投票人数,选举有效;多于投票人数,选举无效,应重新选举。
每一选票所选人数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的为有效票,多于应选人数的为无效票。第四十一条 选举结果,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的半数为
当选。
获得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半数的被选举人多于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者当选。如遇被选举人得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就票数相等的被选举人重新投票,以得票多者当选。
第四十二条 当选人少于应选名额时,应对不足名额再进行选举。仍少于应选名额
时,可相应减少应选名额,不再进行选举。
当选人接近应选名额时,征得选举人同意,也可以直接减少应选名额不再行选举。
第六章 报批手续
第四十三条 团的基层组织召开团员大会或团代表大会选举,应事先向同级党组织
和上级团组织请示,并取得批准。
第四十四条 团的基层组织的选举结果须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批准,并由上级团组织发文公布。属于同级党组织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之列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同
级党的组织部门办理任职手续。
第七章 监督与处理
第四十五条 本规则由上级团组织负责监督实施。
第四十六条 对于违反团章和本规则的行为,必须认真查处,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情
节轻重,对责任者进行批评教育直至予以组织处理。
对于严重违反本规则的选举,上级团组织可以作出选举无效的决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团的基层组织进行选举,要按本规则制定相应的选举细则(办法),经团员大会、团代表大会或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后执行。
第四十八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团的基层组织的选举,分别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参照本规则另行制定相应的规
定。
第四十九条 本规则的解释权属共青团中央组织部。
第五十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去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则不一致的,按本规
则执行。
第三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则(暂行)》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则(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团内民主选举制度,根据《中国共产党青年团章程》制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团的基层组织是指工厂、商店、学校、机关、街道、合作社、农(林牧)场、乡、镇、村和其他基层单位团的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第三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由团员大会选举产生。
团的基层委员会由团员大会或团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四条 下列人员在团内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受留团察看处分尚未恢复团员权利的除外);
(二)在团内担任领导职务或直接从事团的业务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尚未恢复党员权利的除外)。
第五条 党团组织提名为团的委员会成员候选人或团的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团内有被选举权。
第六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一年。
团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下设团委的基层团委每届任期可为两到三年。
(注:团十五大通过的团章对团的基层组织每届任期作了新的规定,即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其中大、中学校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一年,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或五年。有关该条内容以团十五大团章的规定为准)
第七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任期届满应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如需提前或延期换届选举,应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批准。延长期限不超过一年。
第八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负责人不得由任何一级组织或个人指定。团的基层委员会确因工作需要,在两次代表大会之间增补负责人时,增补人选已是委员会成员的,应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选举;不是委 员会成员的,只能授予代理职务代理期不能超过半年,到时即应召开下一次团代表大会进行改选。
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上基层委员会在必要时,可以召集代表会议,增选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增选委员会成员的数额,不得超过该级团代表大会选出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第九条 团内选举应尊重和保障团员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扬民主,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个人。
第二章 代表的产生
第十条 团的基层代表大会的代表应能反映本选举单位的意见,代表团员意志。
第十一条 代表名额一般为一百人左右,最多不超过二百人。
代表具体名额由召集代表大会的团的委员会根据所辖团员人数,按照有利于团员了解和直接参与团内事务,有利于讨论和决定问题的原则确定,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批准。
代表名额的分配由召集代表大会的团的委员会根据团员人数和代表具有广泛性的原则确定,一般不规定代表的构成比例。
第十二条 团的基层代表大会的代表一般由下一级团员大会选出,也可以由下一级团代表大会选出。
团的县级和县级以上基层委员会在必要时,可以召集代表会议,选举出席上一级团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十三条 代表候选人数应多于应选人数的百分之二十。
第十四条 代表候选人由各选举单位按分配名额组织团员酝酿提名,根据多数团员的意见确定,提交团员大会或团代表大会进行选举。
第十五条 上届团的委员会成立代表资格审查小组,负责对代表的产生程序和资格进行审查。
代表的产生不符合规定程序的,应责成原选举单位重新进行选举;代表不具备资格的,应责成原选举单位撤换。
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应向团代表大会报告代表资格审查情况。经审查通过后的代表,获得正式资格。
第三章 委员会的产生
第十六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设书记一人,必要时可设副书记一人。
团的总支部委员会一般由五到七人组成,设书记一人,副书记一人。
第十七条 团的基层委员会一般不设常委委员会。
团员人数在二千名以上或下设团委的基层团委,根据工作需要,经上级团组织批准,可以设立常务委员会。
第十八条 不设常务委员会的团的基层委员会一般由七至九人组成;设常务委员会的团的基层委员会一般由十五至二十一人组成,常务委员五至七人。
团的基层委员会设书记一人、副书记一至二人。
第十九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不设候补委员。
第二十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按照德才兼备和班子结构合理的原则提名。
第二十一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名额的百分 之二十;常务委员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名额一至二人。
第二十二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委员由全体团员酝酿提名,上届委员会根据多数团员的意见确定候选人,提交团员大会进行选举。
团的支部委员会委员也可以不提候选人,经全体团员充分酝酿后,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第二十三条 团的基层委员会委员,凡召开团员大会选举的,由上届团的委员会在组织团员民主推荐、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根据多数团员的意见确定候选人预备名单,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同意后,提交团员大会进行选举;凡召开团代表大会选举的,由上届团的委员会广泛征求所属团组织的团员的意见,提出侯选人预备名单,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同意后,提交大会主席团,经大会主席团初步确认,提交各代表团(小组)酝酿讨论,大会主席团根据酝酿讨论情况确定候选人名单,提交代表大会进行选举。
第二十四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副书记,由团员大会从新当选的委员会委员中选举产生。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候选人由新选出的委员会全体会议酝酿提名,也可以由上届团的委员会提名,经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同意后,根据新选出的委员会多数委员的意见确定。
团的支部委员会书记、副书记的选举,也可以不提候选人,由团员大会直接从新当选的委员会委员中选举产生。
第二十五条 团的基层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由团的基层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召开团员大会选举的团的基层委员会书记、副书记,也可以由团员大会从新当选的委员会成员中选举产生。
团的基层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由上届团的委员会提出候选人建议名单,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同意后,提交选举人酝酿讨论,确定候选人名单,提交选举。
第二十六条 团的基层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候选人必须是本届委员会委员,设立常务委员会的团的基层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必须是本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第四章 选举的组织领导
第二十七条 团员大会的选举,由上届团的委员会主持。
团代表大会的选举,由团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第二十八条 召开团员大会选举的团的基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选举,由上届团的委员会推荐一名新选出的委员主持。召开团代表大会选举的团的基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选举,由团代表大会主席团指定一名新选出的委员主持。
第二十九条 团代表大会正式举行前,由上届团的委员会主持召开大会预备会议。预备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一)通过代表资格审查小组的报告;
(二)通过大会主席团名单;
(三)通过大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四)通过代表大会议程;
(五)通过有关确认事项。
第三十条 团代表大会的领导机构是团代表大会主席团。
主席团成员由上届团的委员会与下一级团的委员会协商提名,经各代表团(小组)酝酿讨论后,提交代表大会预备会议表决产生。
主席团一般由各代表团(小组)负责人,团代表大会筹备机构负责人及各方 面的代表组成。主席团成员必须是团代表大会代表。
主席团设常务主席若干人,由上届团的委员会提名,在大会秘书长主持的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上表决产生。
第三十一条 团代表大会主席团的任务是:
(一)按照大会议程主持大会;
(二)组织大会的报告和讨论;
(三)组织代表酝酿讨论并确定出席上一级团代表大会代表和本届团的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主持大会的选举;
(四)组织代表审议大会的决议;
(五)决定其他人事和有关重要事宜。
第三十二条 团代表大会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负责处理团代表大会召开期间的日常事务。
秘书长、副秘书长由上届团的委员会提名,交团代表大会预备会议表决产生。
第五章 选举办法
第三十三条 团员大会、团代表大会和团的基层委员会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方可进行选举。
第三十四条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团的基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出席上级团代表大会的代表,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选举产生。
团的支部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书记、副书记一般采用差额选举办法选举产生。经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批准,也可以采用等额选举办法。
第三十五条 选举前,选举单位的团组织或大会主席团应将候选人的简历、工作实绩和主要优缺点向选举人作出实事求是的介绍,对选举人提出的询问应作出负责的答复。根据选举人的要求,可以组织候选人与选举人见面,由候选人作自我介绍,回答选举人提出的问题。
第三十六条 选举设监票人,负责对选举全过程进行监督。
团员大会或团代表大会选举的监票人由全体团员或各代表团(小组)从不是候选人的团员或代表中推选,经团员大会或团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委员会选举的监票人从不是候选人的委员中推选,经全体委员表决通过。
第三十七条 选举设计票人。计票人的工作接受监票人监督。
第三十八条 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票上的候选人名单以姓名笔划为序排列。
因故未出席会议者,不能委托他人代为投票。
第三十九条 选举人对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或不赞成票,也可以弃权。投不赞成票时,可以另选他人。
第四十条 每次选举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投票人数,选举有效;多于投票人数,选举无效,应重新选举。
每一选票所选人数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的为有效票,多于应选人数的为无效票。
第四十一条 选举结果,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的半数为当选。
获得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半数的被选举人多于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者当选。如遇被选举人得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就票数相等的被选举人重新投票,以得票多者当选。
第四十二条 当选人少于应选名额时,应对不足名额再进行选举。仍少于应选名额时,可相应减少应选名额,不再进行选举。
当选人接近应选名额时,征得选举人同意,也可以直接减少应选名额不再行选举。
第六章 报批手续
第四十三条 团的基层组织召开团员大会或团代表大会选举,应事先向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请示,并取得批准。
第四十四条 团的基层组织的选举结果须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批准,并由上级团组织发文公布。属于同级党组织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之列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同级党的组织部门办理任职手续。
第七章 监督与处理
第四十五条 本规则由上级团组织负责监督实施。
第四十六条 对于违反团章和本规则的行为,必须认真查处,根据问题的性 质和情节轻重,对责任者进行批评教育直至予以组织处理。
对于严重违反本规则的选举,上级团组织可以作出选举无效的决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团的基层组织进行选举,要按本规则制定相应的选举细则(办法),经团员大会、团代表大会或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后执行。
第四十八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团的基层组织的选举,分别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参照本规则另行制定相应的规定。
第四十九条 本规则的解释权属共青团中央组织部。
第五十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去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则不一致的,按本规则执行。
第四篇: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学习体会
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学习体会
近日,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这是做好新时代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的基本遵循。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是当前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各基层党组织关键要把好“学习宣传关”,按照学细、学深、学精的要求,切实做实“学”这篇文章,为推动《条例》的贯彻落实奠定基础。
认真学习,切实掌握选举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基层组织选举工作的贯彻落实需要各级党组织充分学习领会《条例》精神及具体内容,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发挥“一把手”以身作则的作用,带头学《条例》,切实将《条例》内容学懂弄通,为下一步基层选举工作打好基础。
创新载体灵活学,确保《条例》学习宣传全覆盖、无死角。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学习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到群众身边进行宣讲,带动外出流动党员及时学习,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条例》及时传达到农村基层一线。
推动《条例》各项规定落实落地。注重学用结合,学以促改,即知即改。根据新《条例》进行逐条逐项的梳理分析,对往届换届选举中存在的基层民主制度及参与机制不完善,群众民主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监督监管机制不健全、对选拔人才缺少后期监管等问题进行全面“回头看”,逐一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同时,根据《条例》的新规定和新要求,深入基层一线,倾听党员群众心声,搜集需要破解的难题,把握基层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融会贯通加以运用,不断健全完善相关机制,确保《条例》执行到位。
第五篇:关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若干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
关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若干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
(中共中央组织部1985年2月1日印发)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根本制度。健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制度,对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提高党的战斗力,促进四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央有关指示,对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若干具体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代表名额及比例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一般为400至700人,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少的300至400人,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多的700至900人。
省辖市党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一般为200至400人,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多的400至600人。
自治州党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一般为200至500人。
直辖市的区党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一般为200至400人。
县(旗、市)、自治县和省辖市的区党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一般为200至400人。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多的500人左右。
代表的人选,应注意先进性和广泛性。要尽量减少与人代会代表的交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自治州、省辖市、直辖市的区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各级领导干部一般应占70%左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应占20%左右,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一般应占8%左右。解放军、武警部队等代表一般应占2%左右。妇女代表一般不少于20%。少数民族代表所占比例,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年龄在50岁以下的代表一般不少于50%。县(旗、市)、自治县和省辖市的区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各级领导干部一般应占60%左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应占20%左右,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一般应占18%左右。解放军、武警部队等代表一般应占2%左右。妇女代表一般不少于20%。少数民族代表所占比例,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年龄在45岁以下的代表一般不少于50%。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和代表分配以及各方面代表的比例,由同级党委参照本规定的限额,按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决定,并报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
二、代表的产生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所辖党组织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的县级以上委员会,在必要时也可召开代表会议,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
上级党委派出的代表机关,不能召开党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这些机关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可由所在直属机关党组织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组不能召开党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这些单位及其直属企事业选举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可采取不同办法。有的参加直属机关党委召开的党代表大会;有的参加所在地方党委召开的党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有的可以将代表名额直接分配到直属企事业,由企事业党委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代表候选人名单,可由党组织或选举人提出,经过充分酝酿讨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确定。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同志不要列入代表候选人名单。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在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代表时,代表候选人不限于各级党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的代表。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出缺时,可由原选举单位补选。
三、代表资格的审查
审查代表资格的权力属于党代表大会。
党代表大会成立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负责代表资格的审查工作。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人选,由上届党委提出建议名单,提交大会预备会议举手表决通过。
为了给代表大会审查代表资格作好准备,在代表大会召开以前,各级党委可责成有关部门,对代表进行初步审查,如发现代表的产生不符合规定手续或代表不符合代表资格的,应及时建议原选举单位撤换。原选举单位来不及或不同意撤换时,应提交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议,并提出意见,交代表大会审查决定。对暂时查不清的,代表大会闭会后仍可责成有关部门继续审查,如确有问题、不够代表资格的,要作出取消代表资格的决定。撤销代表资格,要经原选举单位决定,并报上级党委批准。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在听取有关部门对代表选举和代表资格初步审查情况后,进行正式审查,然后向大会报告,提请大会审查通过。
四、代表大会预备会议的任务
代表大会正式举行前,由上届党委主持召开大会预备会议。预备会议的主要任务:1 通过大会主席团和大会秘书长名单。通过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名单。通过代表大会议程。通过有关确认事项。
五、代表大会主席团的产生及其任务
代表大会设主席团。大会主席团由上届党委或各代表团提名,经代表酝酿讨论,确定候选人名单,提交大会预备会议举手表决通过。
大会设秘书长1人,大会主席团设常务委员若干人。秘书长、主席团常务委员,由上届党委提名。秘书长的产生,在大会预备会议上举手表决通过。主席团常务委员的产生,在大会秘书长主持的第一次主席团会议上举手表决通过。
大会执行主席分别由大会主席团成员轮流担任。
大会主席团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凡是有关会议的重大问题,都要经过主席团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它的主要任务:按照大会议程主持会议。组织大会的报告和讨论。主持大会的选举工作。组织讨论通过大会的决议。
六、党的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额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委员和候补委员名额,一般为60人左右,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少的50人左右,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多的80人左右。
自治州党委委员、候补委员名额,一般为20至30人,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多的40人左右。
省辖市党委委员、候补委员名额,一般为40人左右,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少的30人左右,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多的50人左右。
直辖市的区党委委员和候补委员,一般为20至40人。
县(旗、市)、自治县党委委员和候补委员名额,一般为20至30人,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多的40人左右。
省辖市的区党委委员和候补委员,一般为20至30人。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的候补委员一般占委员和候补委员总数的20%左右;州、市、县、省辖市的区党委的候补委员一般占委员和候补委员总数的15%左右。
委员、候补委员的安排,要注意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应注意有熟悉经济、文教、科技等各方面的人参加;要有一定数量的女同志。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党委委员和候补委员中,少数民族要占适当比例。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分别由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参照本规定的限额提出意见,报上一级党委决定。
七、顾问委员会委员名额
省、自治区、直辖市顾问委员会委员名额,一般为40人左右,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少的30人左右,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多的50人左右。
中央规定设顾问委员会的省辖市顾问委员会委员名额20至30人。
八、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额
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额,一般为35人左右,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少的20人左右,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多的50人左右。
自治州、省辖市和直辖市的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额,一般为15至30人。县(旗、市)、自治县、省辖市的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额,一般为10至15人。
九、党的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顾问委员会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的产生党的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顾问委员会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由上届党委或由代表团提名,经代表酝酿讨论,大会主席团集中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提交大会选举产生。
候选人不限于本届代表大会的代表。
党的委员会委员出缺时,由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依次递补,经同级党委全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党委备案。
十、党的委员会常委、书记、副书记名额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常委,一般为11人,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少的9人,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多的13人,个别省、市不超过15人。书记1人;副书记一般为4人,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少的3人,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多的5人。
自治州党委常委,一般为7至11人。书记1人,副书记2至3人。
省辖市党委常委,一般为7至11人,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多的13人。书记1人,副书记2至4人。
直辖市的区党委常委,一般为7至11人。书记1人,副书记2至3人。
县(旗、市)、自治县、省辖市的区委常委,一般为7至9人,党员和所辖党组织较多的11人。书记1人,副书记2至3人。
十一、顾问委员会常委、主任、副主任名额
省、自治区、直辖市顾问委员会常委,一般9至15人。主任1人,副主任2至3人。
中央规定设顾问委员会的省辖市顾问委员会常委,一般为7至11人。主任1人,副主任1至2人。
十二、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书记、副书记名额
省和自治区、直辖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一般为7至9人。书记1人,副书记2至3人。
省辖市、自治州、直辖市的区、县(旗、市)、自治县和省辖市的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一般为5至7人。书记1人,副书记1至2人。
十三、党的委员会常委、书记、副书记,顾问委员会常委、主任、副主任,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书记、副书记的产生
党的委员会常委、书记、副书记,顾问委员会常委、主任、副主任,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书记、副书记,分别由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顾问委员会全体会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党的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第一次全体会议,由代表大会主席团各委托一位委员主持。
十四、选举办法
代表、党的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顾问委员会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选举的具体形式有两种:一是采用预选办法。大会主席团根据上届党委或代表团的意见,提出与应选人数相等的候选人参考名单,提交各代表团酝酿讨论。主席团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确定预选候选人名单,提交大会进行预选。主席团常委会根据预选结果提出正式候选人名单,经主席团审议提交各代表团讨论通过后,进行大会正式选举。二是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办法进行选举。选举时,提出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于应选人数的20%左右。
选举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对候选人的基本情况,要向选举人进行介绍。对选举人提出的各种质询,要作出负责的答复。
候选人名单按姓氏笔划为序排列。
党委的正式委员候选人落选,列入候补委员候选人选举。
党的委员会常委、书记、副书记,顾问委员会常委、主任、副主任,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书记、副书记的选举,由上届党委提出候选人名单,分别经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顾问委员会全体会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酝酿讨论后,进行选举。选举所收回的票数,等于或少于投票人数的选举有效;多于投票人数的选举无效,应重新选举。
每一选票所选的人数,等于或少于规定应选人数的有效;多于规定应选人数的作废。
大会设总监票人、监票人,在大会主席团领导下,对选举全过程进行监督。监票人数由大会主席团确定,监票人由各代表团推选。总监票人由主席团确定,由大会通过。
计票工作人员由大会秘书处指定,在监票人领导下进行工作。
投票结束后,由监票人、计票人将投票人数和票数加以核对,作出记录,并由监票人签字。
选举结果,当选人得票必须超过到会选举人数的半数。如果得票超过半数的候选人多于应选名额时,则以得票多少为序,至取足应选名额人数为止。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候选人中谁当选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重新投票。得票超过半数的候选人少于应选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可以重新选举产生。得票超过半数的候选人,接近应选名额,经大会主席团酝酿,并征得代表同意,也可不再进行选举。
当选的代表、党的委员会委员、顾问委员会委员、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分别按姓氏笔划为序排列;党的委员会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排列,得票相等的按姓氏笔划为序排列;党的委员会常委、书记、副书记,顾问委员会常委、主任、副主任,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书记、副书记,分别按上级党委批准的排列名次排列。
十五、报批手续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都要按照党章规定按期召开党代表大会。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提前或延期举行的,必须经上一级党委批准。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在召开代表大会以前,应将党代表大会召开时间、代表名额、选举办法,下届党的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常委会的名额,报上级党委批准;委员、候补委员、常委、书记、副书记、主任、副主任的候选人预备名单,经上级党委原则同意后,方可召开代表大会。候选人预备名单是对选举结果的一种希望,它在最后是否有效,要由选举的结果决定。选举结果,委员、候补委员报上级党委备案。常委、书记、副书记、主任、副主任,报上级党委批准。
十六、对破坏选举者的制裁
为了保证党员或代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进行选举过程中,绝不允许搞派别活动和非组织活动,绝不允许虚报选票数、追查选票,绝不允许进行压制、报复等行
为。如果发生违反党章的情况,应及时严肃处理。对有破坏选举行为的人,要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处分。
(注:党的十四大决定,从十四大起,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顾问委员会,并从党章中删去了有关顾问委员会的条文。党的十四大以后,本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中涉及顾问委员会的条文自然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