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验科仪器管理制度
检验科仪器管理制度
(一)仪器安装必须有使用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到场,保证仪器安装环境及电池、电压符合要求。检验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建立档案,统一管理,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编号、品牌型号、购置日期、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等原始资料。制订操作规程,仪器与仪器资料不分离,妥为保存,以便查询。维护、使用、保养必须有记录。
(二)检验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上机前应经操作培训,熟练掌握仪器性能严格遵守仪器的操作规程,正确地进行操作。
(四)每天检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功能是否正常。操作中若发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告设备科检修,不能擅自乱动、乱修。使用后须检查仪器并关复原位。清理好试剂瓶、操作台,写好使用、维修记录。
(五)进修、实习人员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仪器,不得任意操作。指导老师必须严格带教、监督,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外来参观人员须经科领导同意后才可接待。
(六)建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程序,按期进行强制检定或自检,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周期,使用配套校准品、校准仪器。有检定寄校准记录,专业主管或科室主任定期检查。
第二篇:检验科仪器和试剂管理制度
检验科仪器和试剂管理制度
一、所使用的商品仪器、试剂必须有产品注册证、销售许可证和/或生产许可证。
二、各专业组应配备足够的仪器设备保证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
三、各专业组组长应随时关注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一般小故障有能力可以自行解决,迅速恢复仪器的正常运行;如遇较严重的仪器故障应及时通知厂方工程师进行修理。
四、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经常发生故障、需要更新的仪器设备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主任与设备科沟通后。填写设备申请表,经科主任批准后,报设备科进行招标采购,避免影响日常工作。
五、各专业组长应关注日常工作量的变化,如遇突发事件和工作量急剧增加等情况,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及时添置设备,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六、仪器、试剂、方法更新时应做比较试验,开展新项目必须做方法学评价,并有相应试验记录。方法学评价内容至少应包括:精密度、方法对比、病人结果的可报告范围。
七、所有试剂、耗材、辅助品应根据需要定期、定量进行采购,由各专业组组长填写试剂采购清单,然后交后勤管理处由专人统一采购,试剂到货后,通知后勤管理处验货并入库,由各项目检验人员保管,并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保存。
八、所有冰箱、水温箱、压力锅均要填写工作状态记录表,超范围时立即电话报修并记录报修部门或对方工号。
第三篇:仪器管理制度
教学仪器管理制度
一、学校领导和分管人员要本着为教育服务,勤俭节约的原则,把好仪器采购关,购进仪器必须经校长批准,贵重物品要经校委会批准。
二、教学仪器要定柜定位,分类编号,摆放整齐,使用前后都要进行检查。
三、做好仪器保养工作,室内做到通风、防潮、防尘。
四、厉行节约,使用药器必须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药品消耗。
五、仪器如有损坏遗失,有使用人说明原因,管理员登记,使用人签名,并按教学仪器损坏遗失处理办法处理。
六、仪器破损要及时维修。
七、教学仪器一律不予外借。
电教器材管理制度
按照省教委、县教委文件精神与布署,结合我校实际,现已达到省教委规定的学校电教器材二级配备标准,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加强电化教学研究,发展教育技术,探讨新型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一流水平学校,让电教器材健康有序地运行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电教器材使用借还制度
为保证电化教学的顺利实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发挥电教设备最大效益,建设多功能现代化教学环境,为促进我校教学健康快速发展,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电教器材在使用之前必须向电教室申请借用并履行借用手续,电教器材在使用时要严格操作规程,出现故障应立即关机,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待故障排除后再使用。
各任课教师在使用完电教器材后,检查电教器材有无损坏后,及时送还电教室,登记好归还时间,并签名,以备其他教师借用,借用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周。
二、电教器材损失赔偿制度
各班级、科室及任课教师在正常使用电教器材的过程中,造成电教器材自然损坏,一般不追究责任,但因管理不善,不遵守操作规程或故意损坏或丢失,视情节轻重,给予部分或全部的经济赔偿。较重者,加倍罚款,并移交校委会从重处理。
电教器材损坏或丢失,应及时到电教室填写《电教器材损失报告单》,由学校领导根据器材损失制度中的有关规定,作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三、电教器材的保养维修制度
根据电教器材的性能、特点,借用者必须对器材进行除尘、擦拭、涂油等保护措施,以延长使用寿命。
对已损坏的器材,应及时进行检修,对确实无法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器材,履行报废手续,进行报废处理。
教室投影器材管理制度
为使电教设备正常使用,现作以下管理规定:
一、各班要在新学期开始时推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电教管理员,负责管理电教器材。
二、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发现损坏,管理员应及时向电教中心报告具体情况,以便电教人员及时排除故障,保证老师上课使用。
三、除管理员和使用老师外,其他同学不得随意动用投影器材。如有因非管理者擅自动用投影器材而导致损坏的情况,事故责任者须负责赔偿并作相应检讨。
四、希望同学和老师们互相监督、指导,共同维护好教室电教设备,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24.教学仪器使用规定
一、各任课教师需做演示实验,要提前一天将实验通知单交给实验教师,仪器使用前双方协同检查调试,用毕及时交回。
二、任课教师组纨学生分组实验,要提前三天将实验通知单交给实验教师,并主动配合共同准备。实验完毕要认真清点,仪器如有损坏、丢失,要如实记录,酌情处理。
三、安全使用仪器设备,杜绝盲目操作,确保师生安全。
四、学生在实验中丢失和非正常损坏仪器,任课教师要负责追查责任,责成当事人负责赔偿。
五、教师使用仪器如有损坏,一律履行登记手续,如属贵重或精密仪器,应打专题报告请示领导处理,处理结果要报市教学仪器供应站备案。
六、教师使用仪器,必须熟知仪器的构造、原理,了解使用注意事项,严禁盲目操作或随意拆卸。
七、药品的领取、使用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剧毒药品领用时,要详细记录,如有剩余要及时收回。废液要妥善处理。
八、因管理不善造成仪器设备丢失、损坏,要追究管理人员与使用者的责任,严肃处理。
25.实验仪器管理制度
一、仪器教具,分类摆放,造册登记,专人管理。
二、使用教具仪器,必须办理借出手续,并按时归还。
三、爱护教具仪器,人人有责。如有损坏或遗失,一律按价赔偿。
四、经常擦拭打扫,保持仪器教具及室内整洁卫生。
五、注意安全,做好防失防盗工作。学期结束,全面清查,及时充实飞修整、保证教学要求。
26.电教器材管理制度
一、电教器材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建立专用帐册,帐物相符。
二、管理人员要掌握设备性能,使用方法能排除一般故障,保证设备正常工作,要定期对电器通电驱潮检查、保养。
三、有关教师必须了解设备性能,掌握设备使用方法,严格操作规程,使用时若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管理人员,非正常损坏设备应照章赔偿。
四、学校应建立设备使用登记制度,教师因教学需要借用器材,应办理借用手续,严禁私自占有器材设备和利用电教设备播放与教学无关的节目。若触犯法律应追究法律责任。
五、电教设备应保持清洁,做到“四防”(防火、防盗、防潮、防灰尘)。
六、每学期学校要定期检查清理器材设备,管理人员工作变更时,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27.音美器材管理制度
一、音乐、美术教育器材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按统一帐册入帐,做到帐物相符。
二、音乐、美术教育器材存放要科学,使用要规范,要经常检查、保养。
三、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器材设备,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非正常使用损坏要照章赔偿。
四、因教学要长期借用器材,应按学校规定办理借用手续,严禁私自占有器材设备。
五、学生上课时禁止用手中器材相互嬉闹,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六、每学期要定期对器材设备进行检查,保管人员工作变更时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28.体育器材管理制度
一、学校各项体育器材,分类摆放,造册登记,专人管理。
二、教师上课所用器材,需办理登记手续,并按时送还,如有遗失损坏,追查责任按价赔偿。
三、课余时间,需用器材,应办理借出手续,并按时送还如有遗失损坏,追查责任按价赔偿。
四、体育器材,每期全面查点一次。逐年购置和自制,保证按省规定的器材要求达标。
五、搞好室内卫生,保持室内整洁。
六、注意安全,做好防失防盗工作。
实验室仪器管理使用制度
一.仪器要按《配备目录》编号登帐、记卡、入橱,做到帐目、卡片、实物三统一,实验室与总务处定期对帐,每学期至少对帐一次,做到物物有帐,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二.仪器放置要科学、规范、美观,要注意防腐、防潮、防霉、防蛀、防尘、防震、防压、避磁和防盗、防毒等安全工作,特别要加强危险品的保管。
三、教师教学所需仪器、标本、药品应在前三日写通知单交本室,前一日来室核查、试做,学生分组实验在使用前五天写通知单交本室,以便安排;演示用仪器、标本、药品归还时须交管理员检查;学生实验中如有损坏普通仪器,应主动在损坏物品登记单上登记签名;如损坏贵重仪器,应根据具体情况,由任课老师与管理人员商定赔偿价格。
实验室仪器借还制度
一、严格执行仪器借还制度,本校教师因非教学活动借用贵重仪器须经学校领导批准,并定期归还,一般仪器药品借用,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但需办理借用手续,如有损坏丢失,必须照价赔偿。
二、外单位借用实验仪器一定要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出示单位介绍信,通过实验室办理借用手续,定期归还,如有损坏或丢失亦必须照价赔偿。
实验室报损、赔偿、维修制度
一、实验仪器设备的损坏赔偿,不仅仅是为了挽救和收回仪器设备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按照要求去使用仪器设备,培养严肃的科学态度。
二、对于教师使用损坏,自然损坏,一般作报损处理,不必赔偿,贵重仪器的损坏,除填写仪器报损单外,还应由当事人送主管部门审批。
三、对于学生没有完全按照操作规定而造成使用损坏,过失损坏按仪器原价的30%到100%赔偿。
四、对于学生严重违章操作造成的损坏,嬉耍造成的损坏,故意破坏,偷窃仪器,按仪器原价的150%到300%赔偿。对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是保持仪器设备使用价值的重要途径,仪器设备的维修,要建立维修卡,简要记录仪器设备维修情况和维修时间。
五、对于一般仪器的维修应随时发现,随时修理,对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维修,应及时请示领导送专业修理厂修理,做到“小修小补不出校,贵精仪器及时报”。
第四篇:检验科管理制度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接触病人前后应及时洗手,进行无菌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三、无菌棉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四、酒精应密闭保存。
五、采血针、吸管等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利用。
六、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试验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时,及时用500mg/L ~ 1000mg/L含氯消毒液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消毒、晾干备用。不同的区域应分别设臵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七、止血带一人一带、一用一清洁消毒。
八、加强各类仪器设备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处理。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血库冰箱定期消毒,室内空气定期消毒。
检验科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一、紫外线灯监测
1、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二、消毒剂监测 消毒剂生物监测每季度一次。
检验科紫外线灯使用管理制度
1、室内空气消毒:要求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检验科规定1小时,灯管距离地面小于2米。
2、物体表面消毒:灯管距离物体表面不得超过1米,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
3、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一般每二周用95%的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4、使用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必须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医务人员监测时必须注意防护。
5、空气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湿度适宜。
6、紫外线消毒灯,做好使用记录,每半年测定照射强度一次,并
22有记录。新灯≥90UW/cm为合格,使用中≥70 UW/cm为合格,使用中的高强度紫外线灯照射强度降低到70%不能使用。
7、新紫外线灯厂家必须提供使用1000小时和照射强度(≥290UW/cm)的说明,使用前必须进行照射强度监测,监测照射强度2<90UW/cm不能使用。
检验科工作人员手卫生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医院感染要求特制定检验科人员手卫生制度。
一、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1、所有检验科工作人员加强手卫生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和手消毒达到规定的要求。
2、严格按照洗手与手消毒指征、手卫生方法认真洗手或手消毒,洗手或消毒后应防止手部的再污染。
4、静脉穿刺时洗手或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二、手卫生设施
1、流动水洗手,非手触式水龙头。
2、肥皂和皂液。滤水功能肥皂盒;每周清洁,有污染随时清洁;皂液一次性包装。
3、热风吹干机。
4、速干手消毒剂;
三、洗手与手卫生消毒指征
1、洗手:当手部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时,处理体液标本后;微生物接种、鉴定、药敏前后,要求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操作微机前、静脉穿刺前,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可代替洗手。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进行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四、洗手方法和原则
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7)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五、速干手卫生消毒方法和原则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方法和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六、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
2卫生手消毒,细菌数应≤10cfu/cm。
检验科人员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理管理制度
1、检验科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2、当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检验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在抽血过程中,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
5、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报告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损伤处理完后首先报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负责人立即报告医院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工作小组,医院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工作小组登记并立即对损伤者抽血备查(在预防药物应用前),12小时内送检。
(5)对于既往已有免疫,其抗HBsAg>10mIU/mL时,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6)对于没有免疫力的人,应预防性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尽早使用(最好48h内,最迟≤1周)。同时进行乙肝疫苗全程接种:(0、10mg)、(1个月、10mg)、(第6个月、10mg)三次注射。
(7)免疫注射后还应进行血清学追踪调查,以确定是否有了合适的血清学反应。
(8)对受伤的医务人员可能感染的病原体,采取有针对性预防与治疗,并追踪监测与观察。
(9)对损伤事件进行调查与处理,提出改进措施,开展预防锐器伤的全员教育。
检验科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一、领用管理:
1、由科室向供应室写出领用空针申请,由供应室送到检验科。
2、由科室向供应室设备科写出领用申请,由设备科送到检验科。
二、使用管理:
1、接收后,要检查批号与有效期,发现过期,立即退货。
2、验收合格后,登记在耗材登记本上。
3、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必须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理,任何个人不得截留或重复使用,杜绝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流入社会危害人民的健康与安全。
检验科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医疗废物的分类:
感染性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医疗废物两类。
1、感染性医疗废物:
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所用容器;使用过的空针(不带针头)、棉棒、吸管等物品。
2、损伤性医疗废物: 医用针头、采血针、一次性玻璃采血管。
二.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与暂时储存
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类收集,由卫生工每天下午把废物放入密闭桶内、贴好标签送到储存处。
三.医疗废物的交接和登记
卫生工与储存处完成各种相关手续后,把相应的物品登记在记录本上,并签好名字。
检验科污水处理制度
1、检验科污水处理由相关责任人负责,检验科产生的废水不经消毒处理,不准直接排入公共下水道。
2、相关工作人员每天下午,根据废液量向仪器废液桶内放入足量的消毒片(按1000mg/L有效氯计算)。第二天开机前,处理污水。
3、涂片染色用污水,倒入专用塑料桶内,按量放入消毒片(按1000mg/L有效氯计算),第二天处理。
检验科卫生清扫制度
1、环境要做到清洁、整齐。
2、保持地面清洁,做到无烟头、无纸屑、无果皮,湿式清扫,每日拖擦地面2次,定期用含氯消毒液拖擦地面。
3、及时清除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并对呕吐物、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
4、科室工作人员,应在上班前、下班后各试验室清扫干净。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桌椅、试验台、仪器用消毒液清洗。
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一、区域划分
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值班室、仓库;半污染区包括血库、微生物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体液室、临检室、生化室、微生物室、采血室。
二、消毒原则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处理。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消毒要求、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若清洁区和污染区无明显界限,按污染区处理。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台面、地面每天湿式清洁;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及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用250mg/L的含氯消毒液各擦拭一次,空气紫外线消毒。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隔离衣定期换洗。所有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潜在污染区共用。工作人员每次下班前应认真规范洗手。隔离衣若有致病菌污染,应随时更换,及时进行消毒灭菌。各消毒容器要加盖有警示表示,含氯消毒液类每次配制完要检测,清洁消毒容器每天清洁消毒处理后备用。
三、检验单的消毒
所有检验报告单都是无菌纸打印,发给病人。
四、器材消毒
1、金属器材:(1)接种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当接种环上有较多污染物时,应先在火焰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再缓慢伸入火焰烧灼,以免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2)刀剪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洁净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2、玻璃器材: 各种涂片用玻片一用一消毒。
3、用于微生物培养采样的塑料吸头,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五、耗材消毒
1、用于微生物检验的各种耗材,如平板及血培养瓶、鉴定板、药敏板、增菌液、吸管、吸嘴等应压力蒸汽灭菌后集中无害化处理。
2、用于生化检验或免疫学检验的器材,作为医疗废物一次性处理。
3、塑料制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
六、重复用物品消毒
1、橡胶制品:瓶塞、试管塞压力蒸汽消毒。
2、抹布:一用一清洗,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60min。
七、仪器消毒:贵重仪器可用碱性或中性消毒液擦拭。
八、手的消毒
工作前、工作后、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下一标本前,均规范洗手,若手上有伤口,应戴手套接触标本。非接触式水龙头;肥皂保持干燥或液体肥皂;洗手后用红外线自动干手机吹干手。
九、废弃标本消毒及容器处理
1、盛检验标本的尿杯、大便盒、试管,特别是结核病的痰杯,应带手套,用后连同手套放入黄色塑料袋内,集中无害化处理。
2、废弃标本如尿、胸水、腹水、脑脊液、胃液、关节腔液等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第二天倒入厕所内。
3、废弃生化免疫血标本存放七天后,封好后集中无害化处理。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设清洁区(血液储存)、潜在污染区(办公区)
二、临床用血管理应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三、工作人员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必须规范洗手。一旦发生皮肤刺伤,应立即处理,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四、储血冰箱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和霉菌。
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期对工作台面、桌面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一次。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六、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自我防护,上岗前应查体并注射乙肝疫苗,建立定期体检制度。
七、每月必须对输血科工作人员的手、室内空气以及储血冰箱的墙壁进行一次微生物学监测。
生物实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结合本院检验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个人防护
1.进入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指甲,以免刺破手套。长发应束在脑后,禁止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2.实验室工作区不允许吃、喝、化妆,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内的任何地方贮存食品及饮料。
二、洗手
1.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规范洗手或手消毒。
2.摘除手套后、使用卫生间前后、离开实验室前、应例行洗手。3.对消毒剂过敏的人员,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4.洗手池专用,不得用于他用。在不方便用洗手池洗手时,可用基于乙醇的无水皮肤消毒液。
5.当实验过程可能涉及到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有传染性的材料等,必须要戴上合适的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
6.实验人员在操作完有感染性的材料时,离开实验室工作区之前必须进行规范洗手。
7.每日工作完毕,所有操作台面、加样枪、试管架必须擦拭、消毒。
三、操作规则
1.所有样本、培养物均可能有传染性,操作时均应带手套。在认为手套已被污染时应脱掉手套,立即洗净双手,再更换新手套。2.不得用戴手套的手触摸自己的眼、鼻子或其他暴露的黏膜或皮肤。不得带手套离开实验室或在实验室来回走动。
3.禁止用嘴吸液。实验材料禁止放入口内。禁止舔标签。4.所有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应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5.任何使形成气溶胶的危险性上升的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 进行,有害气溶胶不得直接排放。
6.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和尽量使用替代品。包括针头、玻片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扎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四分之三前臵换。
7.所有溅出事件、意外事故和明显或潜在的暴露于感染性材料,都必须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此类事故的书面材料应存档。8.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当潜在的危险物溅出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工作台表面应清洁消毒。
9.所有弃臵的实验室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在从实验中取走之前,高压蒸汽灭菌。病理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与有关人员的防护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病理性医疗废物是指: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等,如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组织、器官等;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等;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二、病理性医疗废物应存放专用的容器内,容器或包装应坚固、防渗漏,在盛装病理性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无渗漏或其他缺陷。
三、病理性废弃物不得和其他废物混放、混收。放入包装物和容器内的病理性废物不得再次取出。
四、盛装病理性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面应有“病理性废物”标示。
五、确定废弃的病理组织,应事先通知医疗废物暂存处工作人员,科室将密闭保存的病理性废物按指定路线和要求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并与现场工作人员认真交接和登记,暂存处工作人员收到病理性医疗废物后立即通知泰安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废物运走以得到及时处理。
六、将盛放病理性废物的容器用1000m/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冲刷、清洁,晾干备用,将盛放病理性废物后的橱柜,用1000m/L的含氯消毒液认真擦拭或喷洒消毒30分钟后冲刷清洁,打开橱门通风晾干备用。
七、凡是病理性组织接触到的污物,一律放臵防渗漏的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3/4满封口,处理方法同废弃的病理组织。
八、接触病理性组织和处理病理性组织的工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防渗透隔离衣、防渗透围裙,必要时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操作完毕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九、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1、制定正确的采(收)集、运送和处理标本的准则,并指导应用于临床。
2、及时处理送检标本,严格质量控制,提高微生物阳性的检出率。
3、严格按照我院制定的《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认真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负责医院感染微生物、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检测并及时做出报告。
5、负责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并与药剂科配合,每季度公布一次我院细菌耐药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建议。
6、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的检测工作。
第五篇:检验科管理制度
检验科管理制度
一、检验科工作制度
1、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二级管理制。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检验质量和服务质量。申报科研课题,开展方法学研究,不断增加检验新项目,积极开展检验继续教育,提高全员素质。密切与临床科的联系,听取意见,改正工作。
2、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安静,每天工作前后进行卫生大扫和整理。
3、建立《标本采集操作程序》,并向患者或有关人员宣传,强调相关的注意事项。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标本,不得接收,并说明原因和采集要求,建义重新采集。
4、建立报告审核制度,新毕业的检验人员需经检验科主任考核后,才能具有签发报告权,对未能独立工作的初级检验人员和进修实习人员所写的报告,应由带教老师共同签发。
5、遵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优选检验方法,制定操作手册,并由科主任批准执行。定期检查各种试剂的质量和所用仪器的灵敏度、精密度,定期对测试系统进行校准。定期修订操作手册,以推动检验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6、加强质量管理,全面做好质量保证工作,并制定质量工作手册。健全室内质量控制制度,积极参加各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
7、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数量进行登记和统计,填写要完整、准确,妥善保管,存放二年以上。
8、制定全员在职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有条件的科室应积极组织科研选题的论证和申报工作,组织攻关,发表论文。
9、建立监督检查制度,重视信息反馈,切实抓好制度的执行和完善。
二、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疗安全
1、要严格执行医疗管理法律、法规、医院安全医疗管理规定、医院、科室规章及实验室操作规范。
2、加强医疗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3、一旦发生差错或医疗事故争议,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汇报情况,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和后果。同时报告科室安全医疗专管员,并详细记录。
4、每月一次,召开安全医疗工作会议,全科室人员参加,罗列出一月里发生的差错或医疗事故争议事件和医疗安全隐患事件,总结分析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
(二)实验室安全
1、科主任要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2、专人保管易燃、易爆和剧毒药品,建立易燃、易爆、剧毒药品的使用登记制度。
3、易燃、易爆药品的贮存,应有专用的危险品库,并符合危险品的管理要求。剧毒药品应由两人保管,存放于保险箱内。
4、普通化学试剂库设在检验科内,由专人负责,并建立试剂使用登记制度。
5、各种电器设备,如电炉、干燥箱、保温箱等仪器,以实验室为单位,由专人保管,并建立仪器卡片。
6、做好电脑网络安全工作,防止病毒侵入,防止泄密。
7、使用煤气的实验室,要防止煤气中毒或失火事件的发生。
8、每天下班时,各实验室应检查水、电安全,关好门窗。值班人员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火防盗防水。
9、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报告,迅速处理。
三、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检验科资料是实验室质量证明资料及质量体系运作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资料的记录、保存状态有章可查,特制订本制度。
(二)、范围:①病人信息资料;②样本资料;③检测数据;④检验结果;⑤检验科人事资料;⑥仪器资料;⑦室间室内质控资料;⑧省地市及医院文件等受本制度的管理控制。
(三)、职责:检测人员对记录负责,室负责人对管理措施的落实负责,科主任对管理措施的检查和监督负责。
(四)、记录内容:
1、病人信息资料记录: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或门诊号。
2、样本资料的记录:样本种类、接收日期和时间、检测项目、接收者、检测项目操作者。
3、检测数据资料记录:检测中室内的温度、湿度、检测项目、样本数、质控、仪器运行情况、操作前后消毒情况、操作者姓名等。
4、检测结果的记录:检测项目产生的每份样本产生的数值。
5、人事资料: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毕业院校、时间,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时间等。
6、仪器资料记录:仪器原件资料、存放位置,仪器复件资料、存放位置及保管人,仪器安装及调试记录(包括:仪器名称、规格型号、产地、数量、启用日期、仪器原值、所处位置等)。
7、室间室内质控资料:质控品发放部门,质控品数值资料,质控检测原始资料及质控图(一年内由实验室负责人)保存;一年后归档保存10年以上。
8、省地市及医院文件:各级文件分类(行政性文件、业务文件)。
9、业务学习资料:讲课资料,(专家授课资料、科内讲座资料)保存。
(五)、记录方法:
1、手工记录:以书面表格形式记录病人信息资料、样本资料、检测数据资料等。
2、电子记录:在电脑中记录(包括网络电脑的Lis系统和主控电脑)检测结 果等资料备份。
(六)、记录保存:
1、检验申请单在每次检验后集中交报告咨询服务台,每月封存保存门诊仓库两年,检验结果记录(包括病例资料),由实验室负责人统一建档封存。电子保存资料(检验结果记录及病人病例资料),由实验室负责人每天、每月备份,由检验中心网络管理人员统一建档封存,保存期五年。
2、电子保存资料,由系统设置密码保护。
3、记录不能涂改,需修改时可用红笔在修改内容上加双划线并附加说明、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