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情况
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情况
一、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情况
2006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全省各级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了国有企业发展活力。一是股份制改革成效明显。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省政府按照积极、稳妥、有序的原则,推动全省40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全面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任务,我省成为全国率先完成股改工作的省份之一。各级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并购重组、产权转让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产权多元化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全省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0%以上,大部分市县属国有企业改制后已进入完善提高阶段。二是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扎实起步。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治理机构,加快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负其责、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3户省属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外部董事和国有产权代表已开始履行职责。青岛、烟台等市按照《公司法》要求,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三是主辅分离工作有序推进。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辅分离和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加强督促协调,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分离辅业、精干主业。截止去年底,省属企业需分离改制的200个辅业单位中,60%的已完成分离改制任务。各市县也积极推进所属国有大型企业的主辅分离工作,多数已基本完成分离改制任务。
(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省各级围绕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带动力,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国有企业调整重组力度,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资源集中度和配置效率明显提高。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发展壮大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改制退出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改革重组方案,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秀企业家集中,并努力畅通劣势国有企业退出渠道。一是积极培育国有大企业集团。各级认真组织实施大集团发展战略,培育了一批资产质量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知名品牌的国有大企业集团。在2005年度全国工业企业1000强中,兖矿、济钢、莱钢、海信等9户国有企业进入前100名。在省管企业中,重点培育钢铁、煤炭、交通、商业、黄金、金融投资、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房地产等行业的优势骨干企业,去年有11户企业的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二是规范推进改制退出工作。各级严格执行国有企业改制的各项政策规定,严把改制方案审核审批关、资产审计评估关和国有产权交易关,注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企业改制规范有序推进。省政府协调解决了部分困难企业的改制资金缺口,并积极推进不良金融债权回购处置工作。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44户企业中,有12户企业正在实施改制退出。三是扎实推进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各级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和组织实施工作,加大政策指导和协调力度,确保了关闭破产工作依法规范进行。2006年协调21个项目列入了破产计划。截止去年底,全省已终结关闭破产项目108个,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9.85亿元,安置职工21.9万人。
(三)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不断加强。一是国资监管组织框架初步建立。各级积极推动国资监管机构建设,目前全省已有11个市组建了国资委,其他6个市也都明确了国资监管的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有些市还对县级国资监管进行了积极探索。二是国资监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先后制发了109个政策性文件,各市也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初步搭建起了国资监管工作的政策体系。三是产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各级高度重视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以产权界定、产权流转和产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产权管理体系。认真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工作,基本摸清了国有资本分布状况。加强资产评估和处置工作,普遍建立了资产评估机构公开选聘、评估结果公示和违规机构进入等有关制度。完善产权转让制度,整合全省产权交易机构,提高了国有产权交易的进场率和竞价率。2006年进场交易项目77个,转让价款22.9亿元。有的市探索实行了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四是经营责任进一步落实。各级相继出台实施了业绩考核办法,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并严格依据考核结果兑现薪酬,初步形成了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经营业绩考核后,国有企业层层落实经营责任,保值增值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五是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以加强财务监督为核心,创新监督方式,完善监督措施,提高了监督质量和效果。各级政府派出的国有企业监事会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及时揭示重大问题,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
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国资委公开招聘了5名财务总监,派驻5户企业开展财务监督管理。各级普遍建立了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分析、财务快报编报分析制度,加强了对企业投融资和担保等重大事项的监管。
(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全省各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国有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优化经济结构,加强企业管理,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质量、效益和后劲明显增强。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中心和人才队伍建设,海信、浪潮、潍柴等企业开发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指导企业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落实节能降耗指标,促进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国有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大力推行管理信息化,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2006年,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省各级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省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41.15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利润总额155.92亿元,同比增长45.5%;上交税金184.72亿元,同比增长20.7%。济南、青岛、烟台等市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五)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方法与途径,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以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和“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党员争创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以惩防体系建设为总抓手,深入推进源头治本、效能监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和查办案工作,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积极开展困难企业困难职工救助。我省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改革的成本越来越高;国资监管工作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很重;企业风险防控机制还需加强和改进等等。
二、2007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打算2007年总体思路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突出自主创新、大集团建设、董事会建设、风险管理,努力在创新节能环保方面做出新成绩,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实现新突破,在股份制改革方面迈出新步伐,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方面开创新局面,在加强企业党建方面达到新水平,推动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自主创新为重点,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突出抓好自主创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后,安排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更加注重主业投资和投资回报。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以大集团建设为重点,着力优化经济布局结构。加快钢铁集团筹建进度。进一步研究论证煤炭集团组建方案,搞好重要行业的重组调研,并适时启动重组工作。加快困难企业改制退出步伐,扎实做好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不良金融债权的回购处置工作,全面完成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力争建立并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三)以股份制改革为重点,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公司制改造步伐。推动大型企业集团尽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条件的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推动企业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四)以董事会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抓好规范董事会运作试点工作,切实发挥外部董事的作用。研究加强和改进监事会工作的意见措施,提高监督检查实效。加强经理层执行力建设。条件成熟时,落实董事会、经理层履行职责的各项权力。进一步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五)以风险管理为重点,着力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以解决重大投资失误、资金管理失控为着力点,突出抓好投资、财务、法律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严格重大风险损失责任追究,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六)以落实经营责任为重点,着力完善国资监管体系。进一步推进市县国资监管机构建设。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规范和完善企业负责人收入管理。建立国有股权动态监管体系,推动在企业内部层层建立出资人制度,切实加强国有产权管理。加强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完善交易功能,规范进场交易。
(七)以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企业党建和领导班子建设水平。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健全完善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管理、激励、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和防治商
业贿赂长效机制,加大效能监察和查办案工作力度,确保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
(八)以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为重点,着力构建和谐企业。推动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进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企业内部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信访稳定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第二篇: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
方案
(柳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体系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根本,以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二、工作任务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处理濒临破产企业,妥善解决企业遗留问题。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完善企业领导人薪酬制度和经营责任考核办法,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国有产权管理,健全和完善国有产权代表报告制度,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积极推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三、组织领导
成立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国资委主任任组长,各副主任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国资委各科室科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委办公室。
评估项目的监督管理,不断规范企业和中介机构资产评估行为。加强国有产权代表管理,落实好以董事长或总经理为产权代表的产权代表报告制度。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加快建设产权与收益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完善企业法律管理体系,建立企业内部上下联动的法律工作机制,推动律师应聘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事先防范、化解风险、减少纠纷、避免损失的重大作用。
(三)积极探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调控作用
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探讨与研究,提高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用及重要性的认识,积极配合财政部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探索拓宽经营预算收入渠道和范围,完善国有资本预算支出结构,建立国有资本再投入机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重点向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服务和重大技术项目研发等领域倾斜,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宏观调控作用。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集中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
(四)不断深化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继续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发挥业绩考核导向作用。探索建立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考核办法,提高企业持续发展
第三篇: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
方案
(柳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体系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根本,以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二、工作任务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快处理濒临破产企业,妥善解决企业遗留问题。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完善企业领导人薪酬制度和经营责任考核办法,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国有产权管理,健全和完善国有产权代表报告制度,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积极推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国有经济结构调整。
三、组织领导
成立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国资委主任任组长,各副主任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国资委各科室科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委办公室。
四、重点改革方向
(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布局和结构调整
坚持开放性、市场化原则和出资人推动与企业自愿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改革与重组。通过股份制改造、吸收合并、并购扩张、做强主业、延长产业链等方式,加快企业战略性兼并与重组步伐,引导和促进国有资本向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向优势、支柱、特色产业和关系民生的关键领域集中,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集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做大做强国有经济。继续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与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整体上市或主业资产上市,推动优质国有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放大国有资产功能,发展壮大上市企业。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品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二)进一步强化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健全和完善国有产权代表报告制度
进一步强化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完善国有产权管理制度,扎实做好产权登记、产权界定、纠纷调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基础工作。加快推进产权交易的运作和发展,健全交易规则,促进国有资本的有序合理流动。加强对国有资产处置环节的监管,提高国有资产转让的进场率和成交率,建立国有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
评估项目的监督管理,不断规范企业和中介机构资产评估行为。加强国有产权代表管理,落实好以董事长或总经理为产权代表的产权代表报告制度。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加快建设产权与收益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完善企业法律管理体系,建立企业内部上下联动的法律工作机制,推动律师应聘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事先防范、化解风险、减少纠纷、避免损失的重大作用。
(三)积极探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调控作用
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探讨与研究,提高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用及重要性的认识,积极配合财政部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探索拓宽经营预算收入渠道和范围,完善国有资本预算支出结构,建立国有资本再投入机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重点向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服务和重大技术项目研发等领域倾斜,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产业调整,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宏观调控作用。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集中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
(四)不断深化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继续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发挥业绩考核导向作用。探索建立以经济增加值(EVA)为核心的考核办法,提高企业持续发展
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积极推行以经营业绩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定量考核和以多维度测评为主要方式的定性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法。探索分类考核办法,增强考核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和完善企业负责人任期考核机制,探索经营业绩考核与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方式。规范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坚持“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原则,强化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与薪酬水平挂钩、发挥企业负责人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和加强对企业领导人职务消费管理。健全以工资总额预算目标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将工资总额预算纳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索建立由经济效益和市场价位共同决定工资的分配方式。不断完善企业薪酬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企业年金制度,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五)积极探索和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提高资产证券化率
加强对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的研究和探讨,加速推进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的整合步伐,探索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转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政府平台公司现有存量资产证券化的整体设计、规划引导、推进机制,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提高企业资产流动性。
(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管理
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扎实推进公司治理结构
建设,进一步明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营管理层之间的责任边界,加快形成权责清晰、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治理结构,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加大国有独资公司规范董事会建设力度,探索国有独资公司外部董事制度。完善董事会集体决策、个人负责机制,促进和提高董事会科学规范运作水平。建立健全董事会向出资人报告制度,开展对董事会评价工作。完善企业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报告制度,建立投融资决策、投资风险分析、客户资信评价等管理制度,严控投资风险。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在内的全面风险控制体系。继续实行外派监事制度,强化外派监事监督职责,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七)研究和探索县区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对县区级国资监管机构的业务指导
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县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现场会议”精神,积极研究和探索县区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指导县区人民政府明确县区属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主体及其职责,逐步建立起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县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探索既符合改革要求又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县属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方式和途径,引导县区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加强对县区域国有资产的监管,发挥县区级国资监管工作在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
市国资委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于赤壁市国有资产管理及国企改革中所进行的各项改革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取得的成果和依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和建议。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范围分类
加快本市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明晰国有企业功能分类和投资运营模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由市场决定的国资进退,补充机制,全面优化本市国资布局。本市国有企业改革的范围,包括国资监管机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未与主管部门脱钩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后拟设立的国有企业。本市对上级上报的国有企业按照功能分类:属公共服务类型的企业有:市供水公司、市公汽公司,竞争类型的企业有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市小乔米业公司、市食品公司、市饮食服务公司、市金属回收有限责任公司等。还有十几家未完全与行政事业单位脱钩的小型国有企业。
二、目前本市国资推进改革所做的工作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公车用车制度改革的日常事务,为公车改制拍卖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按规定分三类情况:对本市进入拍卖程序的公务用车进行摸底排查。对外出租出借公务车借用,占用下层单位及其他单位,接受企业捐赠车辆;领导干部因工作变动借用,占用原单位公务用车;公车私挂。截止2015年7月8日,本市共清理实际上交车辆44辆,其中乡镇上交28辆,部门上交超编公车4辆,人大、政协上交12辆。对上述产权清晰,权属明确的车辆。委托正规鉴定评估机构评估后,按程序委托拍卖公司对处理的车辆进行公开拍卖,分三个批次对上述44车辆进行了拍卖,除3辆流拍卖外,其它41辆全部拍卖成交,拍卖金额280多万元全部上缴国库。经过这三批次的公车拍卖,为本市公车改革积累丰富的经验,使本市公务用车改革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有力地配合省政府刚刚出台车改方案执行,为方案的实施做好对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本市的公车改革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运行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两房清理整治专项活动能否取得实效,整改落实工作为重中之重。根据全市各单位三定方案统计人员数2875人,而实际人数3521人,副科以上干部人数1427人。在这次办公用房清理过程中,共清理面积109708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面积80023平方米、附属用房面积14155平方米、出租面积15530平方米;结合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和各单位三定方案人数核算本次应腾退43008平方米,已清理腾退面积2981平方米,统筹调剂15143平方米,已封存面积9354平方米,出租面积15530平方米。
三、探索新型的国有事业单位经营之路
对本市原血防医院、蒲纺医院进行托管,寻找有技术、有资金、会经营的合作对象,委托托管经营,对提高服务质量,对做大做强国有资产,有很大的帮助。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建议
(1)继续配合机关事务管理局公车办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工作,根据上级相关规定,逐步推进本市公务用车改革深入。(2)督促办理行政事业单位出借、出租房屋按落实签订三家协议;对已清理腾退面积2981平方米,统筹调剂15143平方米,已封存面积9354平方米,出租面积15530平方米,进行登记造册,特别是对出租、出借的房屋面积进行监督管理,对签订合同的程序性和合法性进行跟踪问效,出租、出借收益全部进入市财政局非税收入账户。(3)积极探索本市小型国有企业改制之路,对本市经营相同的小企业可以进行合并、整改,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优化本市国有企业资源。例如:本市原粮食局下属6家小型国有企业,正在进行整合组成1家国有企业,这样可以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第五篇:国有企业改革浅谈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浅谈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巩固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加强国有经济对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发展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企是共和国的长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建国初期,我们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加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拥有了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国家拥有国有资产和发展国有企业的目标更多地转化成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对大多数国有资产进行处置,将其变现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或者直接用于社会救济,从实物或账面上来看,国有资产没有了,但这种处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那么,这种处置应该同拥有国有资产和发展国有企业具有同样的效果。事实上,这种处置方式正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长期目标取向。但是,在这种处置方式尚没有完全铺开之前,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几乎涉足国民经济各领域所有行业。改革开放后,伴随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但是,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量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依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很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力量。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较差,发展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所占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极不相称,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有许多难点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致使它所掌握的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反而出现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在中国近30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一个焦点。
一、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突出表现为政企不分。国有企业不是独立意义上的经济实体,而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国有企业往往处于这种“条条”与“块块”的双重领导之下。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统得过多,管的过死,国有企业缺乏经营管理自主权,导致企业和职工缺乏经营和生产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
(二)内部体制不合理
1、产权不清。国有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全体劳动者。国有企业的职工有着双重身份,他们既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又是一般生产者。但是,作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每个人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企业的资产,而由政府代表他们统一行使这种权利,但政府部门众多,都能行使部分所有权,却无人对企业财产承担经济责任。这种事实上的产权代表多样化等于是没有代表,结果造成传统国有企业产权虚置。造成事实上的所有者缺位,从而在企业内部也就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所有权的制约机构。
2、责权利相分离。传统国有企业所有权被政府各部门分割行使,企业缺乏相应的自主权。企业职工的职责是提供劳动,权力是获得工资并享受企业提供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作为企业经营者的厂长经理的权力是组织生产,企业盈亏与自己无关,他们的奋斗目标又往往是多重的,不仅要尽可能完成国家任务,还要为企业的职工谋取福利,更重要的是在“官本位”思想影响下,一部分企业领导千方百计争取进入政府部门,掌握更大的权力。这就造成了责权利相分离,造成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3、组织机构设置行政化。每个企业都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企业领导由政府委派或任命行政官员担任,按行政级别获取报酬,享受政治待遇和其他待遇。在企业内部,除设置生
产经营性机构外,还设置于上级各领导部门相对应的机构,作为贯彻上级各部门指示的组织机构。
(三)社会负担沉重
由于产权不清,吃大锅饭,因此国有企业普遍承担着办学校、医院、安置就业、离退休人员开支管理等本应由政府承担的任务,有的企业负担的离退休人员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20﹪以上,富余人员高达企业职工总数的60﹪,企业社会负担沉重。
(四)垄断组织行业缺乏竞争力
我国的大企业多为多为国有企业,主要涉及我国的电信、电力、民航、铁路、供水、供电供气及其他专营项目上,这些产业涉及国家命脉和关键发展,有关社会的安定团结,居民生活的稳定,因此国有企业都是一家独大,行业垄断,缺乏竞争力,没有参与到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去,企业改革步伐滞后,需要建立和完善现在公司治理结构。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7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8—1984年,主导方针为“放权让利”,要求政府简政放权(经营自主权),并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利润分成、调整国家与“国营”(后改为“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
(二)第二阶段:1984—1986年,主导方针是“利改税”,即由国家以税收形式从企业收取以前的“利润”,力求用行政措施影响企业经营,引入市场调节方式,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三)第三阶段:1987—1991年,力倡政企分开、两权分离,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责任制(后者适用于中小企业),以求在不触动所有制的情况下,以契约的方式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四)第四阶段:1992—1994年,着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目的是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赋予企业十四项经营自主权,并在部分企业试点推行“利税分流”与股份制改造。
(五)第五阶段:1994—1996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要求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7后,政府推广股份制改造,希望使企业的劳动者同时成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产分配相结合。一方面解决企业聚集资本,弥补投资主体单一的不足,另一方面调动职工生产、工作积极性,以求国企及时脱困。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
(一)推进国有企业调整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是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要着眼于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强化国有资本在战略性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按照国务院出台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的要求,紧紧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和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培育发展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产业,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支柱、特色产业及行业的龙头企业集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强做大优势国有企业。继续推进劣势企业关闭破产,努力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劣势企业依法、有序、平稳退出市场的通道。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
(二)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健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
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保障。推动国有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以《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建设,依法促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完善。不断增强监督的时效性、灵敏性和针对性。
(四)推进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把推进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引导国有企业将发展方式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一是引导企业强化管理控制风险。严格现金流管理,强化投资管理。二是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加强产学研结合,进一步确定品牌定位,做好品牌推广,提高品牌影响力。三是引导企业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使国有企业成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表率。大力开展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相关的新技术研发,切实抢占新一轮节能减排技术制高点。
总之,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是上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市场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为之努力,从而实现我国国有企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