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及其报告时限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简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7种。
甲类传染病2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爆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篇:传染病报告时限
传染病报告时限 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爆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传染病的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报告.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源携带者在诊断后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2 尚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爆发传染病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情时, 接诊医生诊断后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源携带者在诊断后于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彝良牛街平安医院
传染病报告病种
1.甲类传染病:鼠疫
霍乱
2.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 流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手足口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其它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水痘
森林脑炎
结核性胸膜炎
人感染猪链球菌
不明原因肺炎
不明原因其它疾病。
5.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6.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其他传染病爆发,流行以及原因不明确的传染病,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防治机构报告。
彝良牛街平安医院
第三篇:传染病报告时限
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
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传染病分类:
甲类(2种):鼠疫、霍乱。
乙类(26种):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手足口病、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报告方式: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络直报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突发公共事件: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008年12月18日重庆市卫生局印发了行)》.doc,2009年1月1日实施 至今。
《标准》包括传染病事件、食物中毒事件、职业中毒事件、其他中毒事件、环境因素事件、群体性原因不明疾病、预防接种或服药事件、医源性感染事件、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及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 等。
我国政府规定的法定监测性病有:淋病、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第四篇: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精选)
传染病分类和报告时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39 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甲型H1N1流感(新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1种,新加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注:我国法定传染病有哪些(最新调整新加甲型H1N1流感总共39种)
甲类传染病是要强制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要严格管理的,丙类传染病是要监测管理的。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应及时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卫生防疫机构则应按不同种类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隔离、预防、控制等措施,管理好传染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脊髓灰质炎病人及疑似病人,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告,同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菌携带者时,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12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告。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五篇:39种传染病及报告时限
39种国家法定传染病及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2小时上报;
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上报。(乙类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报告时限为2小时,其余24小时上报)
39种国家法定传染病及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报告时限:
甲类传染病:2小时上报;
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上报。(乙类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报告时限为2小时,其余24小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