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零售企业管理模式 文献综述
现代零售企业管理模式文献综述
前言: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产品市场寿命周期缩短,企业生产正向多品种、[1]小批量方向发展,经营管理过程日趋复杂。所以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日益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从管理上下功夫,才会求得生存与发展。现代零售企业管理模式多种多样,但主要的是以人为本,以竞争为核心,同时树立适时而变的战略管理思想,形成自己的管理方法、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一、零售业的发展
1.国内:
我国零售业过去的发展,一靠胆子大,迅速扩张规模;二靠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压抑了几
[3]十年的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这两点准确的说是市场推动型的成功。许多成功的零售企
业在白手起家时并不懂零售经营之道,靠实践与经验的积累创造了新时代的神话。但这些经验在新技术、电子流通、虚拟经济、宅经济等一系列新环境下,却让企业家们对于如何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感到无所适从。
在当今时代,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形成了不同经营形态,称之为零售业态。我国的零售业态可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等17种。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产物,是物竞其类、适者生存法则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表现。
2.国外:
美国是近代管理的先驱者,管理通论和管理原理大部分都是在美围创造出来的。日本企业一直向美国学习,并通过改良和积累,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管理方法。
美国企业管理模式中表现的是一种西方科学主义的文化背景,科学丰义思维的基本要求就是依靠法规、制度来进行管理,其五大原则是:精确、量化、分解、逻辑和规范。这种以法规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反映了科学主义的管理原则和要求。
日本企业价值观强调以忠诚为核心的集团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家族制度和等级观念,由此形成了日本企业管理模式。“松下管理模式”是这一管理模式的杰出代表,重视员工心灵苇塑,在管理中注重以情感人,培养员工与企业的感情亲和力,使之成为充满人文精神是它的明显特征。因此日本企业员工比较团结,具有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得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6]合作与团队精神突出,反映了日本企业是以集体而不是以个人为重的价值观。[5][4]
二、零售企业管理模式:
1.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模式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结合体,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产品价格与性能的竞争,[7]但从本质上看则是造就这种独特的产品价格与性能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核心竞
争力是企业核心要素、核心流程、核心产品三者的集合,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企业核心要素、核心流程、核心产品的知识化,企业应从整体上进行管理创新:一是管理意识创新。企业需建立以知识为轴心的竞争优势观,使企业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二是进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它在整个企业管理创新体系中居于基础和保证
地位,它使企业运行更加合理,以促进企业知识化运作能力的提高 [8]。
2.精细化管理模式
精细管理是现代零售企业管理的核心,它是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
[9]理念和模式,它以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核心机能.基于常规管理并将常规管理导向深入。精
细管理追求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
加入WTO后时代,中国零售业正将面临一个“精耕细作”的时代,粗放管理方式已成为我国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不少零售企业大而不强,低利运营。在管理模式
[10]上存在细节问题和缺陷,正将不断困扰着我国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零售业必须从外资零售企业的启示中完善自己,牢固树立精细管理的现代零售企业理念,努力健全真正以顾客为导向的细节管理制度。
3.市场导向管理模式:
所谓市场导向企业管理模式,是根据市场信息能快速、有效作出反应的企业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方式;通过充分调动和合理使用企业现有资源,[11]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达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标准。如果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得到消费者的青睐,那么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企业就能获得更多的价
[12]值回报。市场导向食业管理模式作为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于段,无疑将带给企业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从而引导企业管理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4.客户关系管理模式
21世纪是一个“客户经济”的时代,我国连锁零售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实施以4C(Custo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为中心的连锁零售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从分布数据中得到有用的信息、获取分析决策模式和知识,支持连锁商业企业经营决策,将零售业的“商品经营”演绎成“信息经营",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客户资源、同业务伙伴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最大化零售企业的客户价值进而赢得和保持企业良好的竞争力。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与社会商品的极大丰富,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已成为历史,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因而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重心由以前的争夺优秀的商品供应商转变而成了争夺有效的客户资源,最典型的就要数百货商场与大型超市的短兵相接了。同为大型零售企业,目标客户都是广泛的社会群体,为了赢得客户的认可,百货商场采取了高档装修、精美陈设商品等方式让客户感到购物过程的舒适,而大型超市则采取了低价竞争的策略来吸引客户,通过不问断的促销活动来赢得客户的青睐。[14][13]
5.社会责任管理模式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一些企业管理模式(如家庭企业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新型的柔性企业管
[15]理模式和知识企业管理模式则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青睐。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之大可谓是史无前例的,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企业中的主力军,它能否通过体制改革与创新,形成一个能够主动适应市场变化,[16]适时调整发展思路的灵活有效的运作机制,是其立足于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的关键。在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国的各类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需进行体制改革与创新、就必需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就必需遵循国际
上的规则或惯例,符合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
6.中国式企业管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化和本土化特色的成功企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基于中国情境
[17]下管理学的研究和创建中国式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日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重视。
李占祥认为,中国式企业管理就是从中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管理。理论和实务界需要不断总结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要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吸取智慧与营养,也要广泛地吸收和借鉴外国管理的科学理论和实践,跨越式地创建中国式的管理。
曾仕强认为,真正的中国式管理,其目的就是有效。中国管理哲学,从来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早已将艰深的哲理化为通俗的论语,流传的相当普遍[18]。
7.以人为本管理模式
儒家管理思想以其人本主义管理哲学,初步建立了以“爱人贵民”为中心的伦理管理模式,从而奠定了它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的主导地位。因此,现代管理者除了应该有选择性地吸收西方管理经验中适合中国文化的内容,还应重视开发古代经营管理智能资源,发挥长人
[19]才干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取其智慧运用于管理之中。
2l世纪初,以人为本获得了更完整、更深刻的涵义,成为了新时期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
[20]现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本质论”上的管理哲学,是企业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要依靠员工,还要谋求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实现员工的人生价值。企业中的人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这也是以人为本的首要标志。
8.知识管理模式
知识管理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职能管理,而是涉及到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种职能管理的形式和内容的综合性的管理。知识管理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企业文化、管理机制等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核心要素是人,特别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
[21]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知识的资本化是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尔希雷思首次提出知识资本概念,认为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的经济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资本。现在流行的以知识产权入股的做法,就是对知识持有人最大的认可。知识资本化,将激发更多的知识拥有者创造更新的知识,更多的发明者进行更新的发明创造,这样,知识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共分和利用,社会资源
[22]也将得到更充分合理的配置。[22]
9.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来源于社会文化,但又高于社会文化,它是社会文化的高层次反映。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管理,是站在原有理论基础上,批判发展起来的,是企业管理的深层体现。该管理模式把人看成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把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作为
[23]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健康发展。该模式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员工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企业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员工的生理上的需要,还应经常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使员工能够切实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在注重自身企业工的培养的同时,还应满足客户的需求,将客户
牢牢“控制”在企业的手中。因此,企业应将“用户至卜”的理念融入在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塑造企业形象、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24]。
10.存货管理模式
存货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资产,由于商业企业的特殊性,它可能比现金更容易产生损失,因此商品类存货不但承担着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任务,而且还可能是造成损失提高商业成本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对存货进行有效性的管理在商品流通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商业企业的领导者应该综合运用市场、财务、储存、销售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基于市场预测和企业销售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分析各种商品的“进一销一存”状况,从而进行安全、有效、合理的采购。不断完善库存结构(存货既不能储存过少,否则可能造成生产中断或销售紧张,也不能储存过多,而形成呆滞、积压)。加强对存货的有效管理,是商业企业管理的重点[26][25]。
三、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变大,企业主会意识到现行的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组织内的行政管理成本在不断升高,而各部门的行动效率却在不断下降。其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就是组织的运营成本上升、销售利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不得
[27]不考虑通过改变现行的管理模式来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转型”。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自2009年以来中国零售业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客流量减少、销售额下降、利润锐减等。以上的种种弊端,很多人认为内资零售企业受困的原因是因为外资零售企业的侵入,究其根本,还是企业自身竞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销售下滑,引起一系
[28]列反应。内资零售在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以后,进入了“由快变慢,调整发展”时期,由于竞争加剧,顾客分流,很多零售公司的销售增加,大部分来自新开门店,新店开发力度减弱以后,销售额下降是必然的。零售还是需要依靠投资拉动,我国零售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如果不投入就会失去未来市场。而未来的投入与30年前完全不是一个能量级的,光靠自我积累远远不够,所以,未来零售业的发展需要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
商务部原新闻发言人姚坚曾说,外商投资零售业不仅弥补了我国零售业投资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引进了大型超市、高端百货店等新型业态,引进了国外零售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促进了零售行业的竞争和发展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多样化消费需
[29]求,带动了国内消费的快速发展。
现在的企业间的竞争,已进入更高层次的竞争,即管理上的竞争。这意味着,谁对市场
[30]变化反应敏捷,谁拥有管理网络及销售网络,谁就能赢得市场和顾客。在这种背景下,现代化集成管理将成为现代企业的标志。“现代化集成管理”思路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管理手段,将现有传统工艺和职能部门尽量集成起来,追求整体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提高企业的整体柔性,并减少库存,使企业具有低能耗、低物耗、高效益、高应变的能力。现世界范围内,电子商务正在快速发展,它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企业新的管理模式就应运而生。对企业来说,惟有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速度全面上升,才能真正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1] 王传友,浅论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现代企业教育,2009(10),,94
[2] 浅谈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2009
[3] 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beautyquick,2010-4-14
[4] 我国零售业发展态势与分析,2010
[5] 国际发展趋势与我国创新状况 黄群慧 中国工业经济 2003(04)
[6]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及其进化路径 张玉来 现代日本经济 2011年第2期
[7]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无忧论文网 2008.11
[8] 创新管理模式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郑利群 商场现代化 2008.9
[9] WTO后时代大型外资零售企业又寸华投资取向及其精细管理模式的启示,李怀政,商场现代化,2006.9
[10] 零售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证研究 吴锦峰 商业时代 2005(03)
[11] 试论市场导向企业管理模式,王东山,企业经济,2007(8)
[12] 市场导向的理论研究综述 张婧 经济问题探索 2006(05)
[13] 面向连锁零售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型(R-CRM)研究 刘东升 企业管理博士论文2008
[14] 电子商务环境下零售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白玉国 统计与决策 2005.9
[15]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下的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刘思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论文 2009
[16] 试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育 付泳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1)97.99.
[17] 中国式企业管理模式创建研究 李昆 南京社会科学2009(7)
[18]《我国管理者职业化胜任素质研究》,赵曙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9] 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研究 惠绍英 中国商界2010年第8期
[20] 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2010 4
[21]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之知识管理 李静杰 企业导报 2010.7
[22] 创新与现代企业管理策略刍议 黄少儒 文精毅 企业园地 2010
[23] 论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陈燕霞 现代商业 2011,8
[24] 浅析企业管理模式及体制创新.朱朝伟.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5期
[25]完善商业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胡建华 商业经济 2011年第3期
[26] 浅议企业管理创新 王刚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24)
[27]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路径及传导机制 艾丽 贺伟 西北师大学报 2010(2)
[28] 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与前景beautyquick2010.4
[29] 未来零售竞争战场转至二三线城市 中国投资咨询网 2011.11
[30] 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新模式 李莉 企业经济 2008年第5期
第二篇: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五种企业管理模式
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为什么这样讲呢牵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
1.亲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内聚功能,也就是试图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从历史上看,虽然一个企业在其创业的时期,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确实起到过良好的作用。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尤其是当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以后,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就很快会出现问题。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家族血缘关系中的内聚性功能,会由其内聚性功能而转化成为内耗功能,因而这种管理模式也就应该被其他的管理模式所替代了。我国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对企业的正面影响几乎是99%,但是当企业跃过创业期以后,它对企业的负面作用也几乎是99%。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信用体制及法律体制还非常不完善,使得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
2.友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积极意义。在钱少的时候,也就是在哥们儿为朋友可以而且也愿意两肋插刀的时候,这种模式是很有内聚力量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哥们儿的友情就淡化了,因而企业如果不随着发展而尽快调整这种管理模式,那么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很快衰落甚至破产。我国有一个民营企业叫“万通”,一开始就是五个情投意合的人创办的一个友情化企业,当时大家都可以卧薪尝胆,创业者之间完全可以不计较金钱。但是,当万通拿到第一笔大的利润的时候,五个人就开始有所摩擦。当时万通的比较大的股东叫冯仑,他还想继续坚持这种管理模式而使企业发展,他组织企业的创办者读《水浒》,让大家记取散伙与分裂的教训,但结果最后没有解决问题,只好几个人解散了这个企业,放弃了这种友情化管理模式。后来万通由于创业者各自另起炉灶而孵化了好几个企业。3.温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管理应该是更多地调动人性的内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很快地发展。在企业中强调人情味的一面是对的,但是不能把强调人情味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原则。人情味原则与企业管理原则是不同范畴的原则,因此,过度强调人情味,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而且企业最后往往都会失控,甚至还会破产。有人老是喜欢在企业管理中讲什么温情和讲什么良心,认为一个人作为企业管理者如果为被管理者想得很周到,那么被管理者就必然会有很好的回报,即努力工作,这样企业就会更好地发展。可见,温情化管理模式实际上是想用情义中的良心原则来处理企业中的管理关系。在经济利益关系中,所谓的良心是很难谈得清楚的。良心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讲,实际上就是一种伦理化的并以人情味为形式的经济利益的规范化回报方式。因此,如果笼统地讲什么良心,讲什么人性,不触及利益关系,不谈利益的互利,实际上是很难让被管理者好好干的,最终企业都是搞不好的。管理并不只是讲温情,而首先是利益关系的界定。有些人天生就是温情式的,对利益关系的界定往往是心慈手软,然而在企业管理中利益关系的界定是“冷酷无情”的,对利益关系的界定,到一定时候“手不辣”、“心不狠”是不行的。只有那种在各种利益关系面前“毫不手软”的人,尤其对利益关系的界定能“拉下脸”的人,才能成为职业经理人。例如,如果有人下岗的时候哭哭啼啼,一个人作为管理者心软了,无原则地可怜下岗者而让他上岗了,那这个人就完全有可能成不了职业经理人。
4.随机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
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营企业中的独裁式管理。之所以把独裁式管理作为一种随机化管理,就是因为有些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很独裁。他说了算,他随时可以任意改变任何规章制度,他的话就是原则和规则,因而这种管理属于随机性的管理。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行政干预,即政府机构可以任意干预一个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最后导致企业的管理非常的随意化。可见,这种管理模式要么是表现为民营企业中的独裁管理,要么是表现为国有企业体制中政府对企业的过度性行政干预。现在好多民营企业的垮台,就是因为这种随机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而造成的必然结果。因为创业者的话说错了,别人也无法发言矫正,甚至创业者的决策做错了,别人也无法更改,最后只能是企业完蛋。
5.制度化管理模式
所谓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当然,这种规则必须是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则,同时这种规则也是责权利对称的。因此,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为什么这样讲呢牵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如果不适当地“软化”一下也不好办,终究被管理的主要对象还是人,而人不是一般的物品,人是有各种各样的思维的,是具有能动性的,所以完全讲制度化管理也不行。适当地吸收一点其他管理模式的那些优点,综合成一种带有混合性的企业管理模式。这样做可能会更好一点。这恐怕是中国这十几年来在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方面,大家所得出的共识性的结论。
企业初创时期,事务相对简单、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也还没有十分宽泛,因此可以采取直接管理的方法,比如一些家族企业在规模和领域还不大的时期,采用直接管理是十分有效的。但当企业发展壮大以后,管理方法就需要随之创新和优化。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方法分成这样几种类型,并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科学地、单一或复合地加以运用,可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企业管理模式的五种演进
1.管理
这里的管理是一种狭义的直接指挥、协调、检查的职能。如在一些公司内部,总裁与部门之间就可以是管理。管理也是最原始、最直接和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2.监督
监督是基于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行为是否尽职尽责自律守法,以及经营管理结果和效果的一种分析评价机制,在各类企业中用的也很经常。
3.监控
监控有点象探照灯,时刻关注着。是对子公司管理的一种方法,但是既不是参与经营管理过程,也不是只管结果。为了既达到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又符合公司法及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规则,现在不少企业用一些实施信息化的手段在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控,效果也很不错。4.管控
管控是基于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投资身份而衍生出来的管理方法,体现的是在一些关键要素上大股东实施以“控制”为特征的管控行为。比如一些集团对子公司的战略规划、投资进退、高级人事、资金担保等重大要素实施终极审定机制。具体实施中其含义是双重的:即意图是管理这些核心要素的过程,但是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专业线上的逐级意图造传递来控制的手法。母公司自己本身并没有置身其中。管理意图通过一种方法和手段达到了控制它的过程。
5.治理
这里的治理定义为一家公司的法定的三会四权的法人治理结构。现在每家公司成立时都会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这种运作机制包括具体到董事会、监事会如何配置,以及怎样让他们发挥价值,履行他的职责;还包括股东层面、董事会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策略来促使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实现有效的捆绑,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即期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得到提升。这是大集团面对众多的子公司、孙公司实现有效管理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机制,也是最需要思考的课题。
当然,这种对企业管理方法的分析只是一种人为的研究和分类,在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上述5种方法往往是实行复合运用的,效果好坏取决于我们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态势、阶段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的理解,如何搭配并融汇贯通,是有效与否的关键。就这一点来说,这其中是有“秘码”的。
编辑: 王建东 2
第三篇: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日益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无论在行政机关或工商企业以及各个组织中,管理都显示出勃勃生机,特别是目前我国进入WTO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步,崭露头脚,就必须扎扎实实地从管理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别人兼并,才会求得生存和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五种模式
1.亲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1]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内聚功能,也就是试图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从历史上看,虽然一个企业在其创业的时期,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确实起到过良好的作用。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尤其是当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以后,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就很快会出现问题。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家族血缘关系中的内聚性功能,会由其内聚性功能而转化成为内耗功能,因而这种管理模式也就应该被其他的管理模式所替代了。我国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对企业的正面影响几乎是99%,但是当企业跃过创业期以后,它对企业的负面作用也几乎是99%。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信用体制及法律体制还非常不完善,使得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
2.友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积极意义。在钱少的时候,也就是在哥们儿为朋友可以而且也愿意两肋插刀的时候,这种模式是很有内聚力量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哥们儿的友情就淡化了,因而企业如果不随着发展而尽快调整这种管理模式,那么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很快衰落甚至破产。我国有一个民营企业叫“万通”,一开始就是五个情投意合的人创办的一个友情化企业,当时大家都可以卧薪尝胆,创业者之间完全可以不计较金钱。但是,当万通拿到第一笔大的利润的时候,五个人就开始有所摩擦。当时万通的比较大的股东叫冯仑,他还想继续坚持这种管理模式而使企业发展,他组织企业的创办者读《水浒》,让大家记取散伙与分裂的教训,但结果最后没有解决问题,只好几个人解散了这个企业,放弃了这种友情化管理模式。后来万通由于创业者各自另起炉灶而孵化了好几个企业。
3.温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管理应该是更多地调动人性的内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很快地发展。在企业中强调人情味的一面是对的,但是不能把强调人情味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原则。人情味原则与企业管理原则是不同范畴的原则,因此,过度强调人情味,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而且企业最后往往都会失控,甚至还会破产。有人老是喜欢在企业管理中讲什么温情和讲什么良心,认为一个人作为企业管理者如果为被管理者想得很周到,那么被管理者就必然会有很好的回报,即努力工作,这样企业就会更好地发展。可见,温情化管理模式实际上是想用情义中的良心原则
来处理企业中的管理关系。在经济利益关系中,所谓的良心是很难谈得清楚的。良心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讲,实际上就是一种伦理化的并以人情味为形式的经济利益的规范化回报方式。因此,如果笼统地讲什么良心,讲什么人性,不触及利益关系,不谈利益的互利,实际上是很难让被管理者好好干的,最终企业都是搞不好的。管理并不只是讲温情,而首先是利益关系的界定。有些人天生就是温情式的,对利益关系的界定往往是心慈手软,然而在企业管理中利益关系的界定是“冷酷无情”的,对利益关系的界定,到一定时候“手不辣”、“心不狠”是不行的。只有那种在各种利益关系面前“毫不手软”的人,尤其对利益关系的界定能“拉下脸”的人,才能成为职业经理人。例如,如果有人下岗的时候哭哭啼啼,一个人作为管理者心软了,无原则地可怜下岗者而让他上岗了,那这个人就完全有可能成不了职业经理人。
4.随机化管理模式
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营企业中的独裁式管理。之所以把独裁式管理作为一种随机化管理,就是因为有些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很独裁。他说了算,他随时可以任意改变任何规章制度,他的话就是原则和规则,因而这种管理属于随机性的管理。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行政干预,即政府机构可以任意干预一个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最后导致企业的管理非常的随意化。可见,这种管理模式要么是表现为民营企业中的独裁管理,要么是表现为国有企业体制中政府对企业的过度性行政干预。现在好多民营企业的垮台,就是因为这种随机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而造成的必然结果。因为创业者的话说错了,别人也无法发言矫正,甚至创业者的决策做错了,别人也无法更改,最后只能是企业完蛋。
5.制度化管理模式
所谓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当然,这种规则必须是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则,同时这种规则也是责权利对称的。因此,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为什么这样讲呢牵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如果不适当地“软化”一下也不好办,终究被管理的主要对象还是人,而人不是一般的物品,人是有各种各样的思维的,是具有能动性的,所以完全讲制度化管理也不行。适当地吸收一点其他管理模式的那些优点,综合成一种带有混合性的企业管理模式。这样做可能会更好一点。这恐怕是中国这十几年来在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方面,大家所得出的共识性的结论。
企业管理模式的五种演进 1.管理
这里的管理是一种狭义的直接指挥、协调、检查的职能。如在一些公司内部,总裁与部门之间就可以是管理。管理也是最原始、最直接和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2.监督
监督是基于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行为是否尽职尽责自律守法,以及经营管理结果和效果的一种分析评价机制,在各类企业中用的也很经常。
3.监控
监控有点象探照灯,时刻关注着。是对子公司管理的一种方法,但是既不是参与经营管理过程,也不是只管结果。为了既达到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又符合公司法及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规则,现在不少企业用一些实施信息化的手段在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控,效果也很不错。
4.管控
管控是基于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投资身份而衍生出来的管理方法,体现的是在一些关键要素上大股东实施以“控制”为特征的管控行为。比如一些集团对子公司的战略规划、投资进退、高级人事、资金担保等重大要素实施终极审定机制。具体实施中其含义是双重的:即意图是管理这些核心要素的过程,但是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专业线上的逐级意图造传递来控制的手法。母公司自己本身并没有臵身其中。管理意图通过一种方法和手段达到了控制它的过程。
5.治理
这里的治理定义为一家公司的法定的三会四权的法人治理结构。现在每家公司成立时都会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这种运作机制包括具体到董事会、监事会如何配臵,以及怎样让他们发挥价值,履行他的职责;还包括股东层面、董事会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策略来促使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实现有效的捆绑,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管理者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即期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得到提升。这是大集团面对众多的子公司、孙公司实现有效管理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机制,也是最需要思考的课题。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①有利于把社会上闲散的货币和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投资经济实体。通过建立股份公司完成资本联合,实现集资的功能。
②有利于资本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优化配臵。通过市场交易,使资源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流动,达到资本的优化配臵。
③有利于形成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并有利于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两权分立和公司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将促进企业明确职责分工,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也有利于经营者施展自己的才能,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
④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主题明确,有利于吸引和利用社会资金。投资主题将由国家单一投资向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联合投资发展,谁投资,谁收益。
第四篇: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涉及企业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组织与文化、制造资源、资金与成本、技术与产品开发、与控制等方面,且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和执行层等多个层次的模式。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是通过现代管理模式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合理、有效地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现代管理模式
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组织其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典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有: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按类个别生产(OKP)、优化生产技术(OPT)、(SCM)、企业过程重组(BPR)、敏捷虚拟企业(AVE)等等。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是实现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
五种企业管理模式
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为什么这样讲呢牵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
1.亲情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
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内聚功能,也就是试图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从历史上看,虽然一个企业在其创业的时期,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确实起到过良好的作用。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尤其是当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以后,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就很快会出现问题。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家族血缘关系中的内聚性功能,会由其内聚性功能而转化成为内耗功能,因而这种管理模式也就应该被其他的管理模式所替代了。我国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对企业的正面影响几乎是99%,但是当企业跃过创业期以后,它对企业的负面作用也几乎是99%。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信用体制及法律体制还非常不完善,使得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
2.友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积极意义。在钱少的时候,也就是在哥们儿为朋友可以而且也愿意两肋插刀的时候,这种模式是很有内聚力量的。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哥们儿的友情就淡化了,因而企业如果不随着发展而尽快调整这种管理模式,那么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很快衰落甚至破产。我国有一个民营企业叫“万通”,一开始就是五个情投意合的人创办的一个友情化企业,当时大家都可以卧薪尝胆,创业者之间完全可以不计较金钱。但是,当万通拿到第一笔大的利润的时候,五个人就开始有所摩擦。当时万通的比较大的股东叫冯仑,他还想继续坚持这种管理模式而使企业发展,他组织企业的创办者读《水浒》,让大家记取散伙与分裂的教训,但结果最后没有解决问题,只好几个人解散了这个企业,放弃了这种友情化管理模式。后来万通由于创业者各自另起炉灶而孵化了好几个企业。
3.温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管理应该是更多地调动人性的内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很快地发展。在企业中强调人情味的一面是对的,但是不能把强调人情味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原则。人情味原则与企业管理原则是不同范畴的原则,因此,过度强调人情味,不仅不
利于企业发展,而且企业最后往往都会失控,甚至还会破产。有人老是喜欢在企业管理中讲什么温情和讲什么良心,认为一个人作为企业管理者如果为被管理者想得很周到,那么被管理者就必然会有很好的回报,即努力工作,这样企业就会更好地发展。可见,温情化管理模式实际上是想用情义中的良心原则来处理企业中的管理关系。在经济利益关系中,所谓的良心是很难谈得清楚的。良心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讲,实际上就是一种伦理化的并以人情味为形式的经济利益的规范化回报方式。因此,如果笼统地讲什么良心,讲什么人性,不触及利益关系,不谈利益的互利,实际上是很难让被管理者好好干的,最终企业都是搞不好的。管理并不只是讲温情,而首先是利益关系的界定。有些人天生就是温情式的,对利益关系的界定往往是心慈手软,然而在企业管理中利益关系的界定是“冷酷无情”的,对利益关系的界定,到一定时候“手不辣”、“心不狠”是不行的。只有那种在各种利益关系面前“毫不手软”的人,尤其对利益关系的界定能“拉下脸”的人,才能成为职业经理人。例如,如果有人下岗的时候哭哭啼啼,一个人作为管理者心软了,无原则地可怜下岗者而让他上岗了,那这个人就完全有可能成不了职业经理人。
4.随机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
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营企业中的独裁式管理。之所以把独裁式管理作为一种随机化管理,就是因为有些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很独裁。他说了算,他随时可以任意改变任何规章制度,他的话就是原则和规则,因而这种管理属于随机性的管理。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行政干预,即政府机构可以任意干预一个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最后导致企业的管理非常的随意化。可见,这种管理模式要么是表现为民营企业中的独裁管理,要么是表现为国有企业体制中政府对企业的过度性行政干预。现在好多民营企业的垮台,就是因为这种随机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而造成的必然结果。因为创业者的话说错了,别人也无法发言矫正,甚至创业者的决策做错了,别人也无法更改,最后只能是企业完蛋。
5.制度化管理模式
所谓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当然,这种规则必须是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则,同时这种规则也是责权利对称的。因此,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为什么这样讲呢牵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如果不适当地“软化”一下也不好办,终究被管理的主要对象还是人,而人不是一般的物品,人是有各种各样的思维的,是具有能动性的,所以完全讲制度化管理也不行。适当地吸收一点其他管理模式的那些优点,综合成一种带有混合性的企业管理模式。这样做可能会更好一点。这恐怕是中国这十几年来在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方面,大家所得出的共识性的结论。
企业初创时期,事务相对简单、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也还没有十分宽泛,因此可以采取直接管理的方法,比如一些家族企业在规模和领域还不大的时期,采用直接管理是十分有效的。但当企业发展壮大以后,管理方法就需要随之创新和优化。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方法分成这样几种类型,并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科学地、单一或复合地加以运用,可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
无论何种管理学派,它都首先对企业中的人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倾向性判定,然后再确定管理途径和手段。人的因素当作了管理中的事实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人本管理,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企业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的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通过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二、人本管理的方式
主客体目标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需要)| | 激励 | | 权变领导 | | 管理即培训(管理过程中进行员工的职能培训)| | 塑造有助于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人的自有全面发展的环境氛围。| | 企业文化对职员的整合 | | 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益组合 | | 企业人完成社会角色
三、人本管理中的个人和组织
分析并创造企业人的心智模式、创造能力、行为模式和自我管理,发挥其在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在人本管理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塑造环境,从而主导个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心智模式是个人在相关的外部事物变化时,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利用已有的信息和经验,作出第一反应,或采取积极步骤进一步攫取外部信息,把握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应对外部世界的挑战,以主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把握自己的命运的思维定势决定的思想、心理、行为的转换方式。
创造能力的训练,实质上是个人潜能的开发和对职能的开发。行为模式是行为动因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自我管理则是企业人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的管理。企业人通过自我管理,可以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人本管理的一切工作中去并在工作中发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进而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
人本管理对组织结构、组织形态、组织体系营运的最本质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组织中所有成员的聪明才智,以保障组织整体的高效能。通过果断、足够、合理的授权,使组织趋于扁平化,达到集权和分权的平衡和适宜,有助于获得组织的理想的权力结构。组织修炼的重要一环是优化组织政策的设计与营运,这是组织发展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组织发展的内容看,组织往往通过塑造组织文化、锤炼工作团队、确立集权与分权的平衡与适宜以及沟通与交互作用的营运机制来实现组织发展的。
四、人本管理的环境
人本管理的实施是在一个现实的企业环境乃至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文化氛围的塑造、工作环境的改善和生活环境的修正,是我们研究人本管理环境的目的和实施人本管理的途径与手段。
重视文化氛围的塑造以取得人本管理的预期成效,是由文化所特有的功能、力量、作用所使然。企业文化氛围的塑造,目的在于强调成员在企业组织的一切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它有别于其他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地方,就在于它用“软”的,无形的方式去影响和管理企业和企业人。文化氛围的塑造反映了对人本管理理想、境界的追求。
Z文化之所以帮助日本企业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企业领导着充分理解并运用了企业文化这个“软性的”威力巨大的管理手段。中国企业文化氛围的塑造应在考虑、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的激励、规范、整合、导向和辐射等作用。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认为,重视人本主义和人际关系沟通的领导方式,可以在中等有利的工作环境下取得很好的绩效。豪斯则认为,领导者的作用就是扫除部属目标道路上的障碍,以帮助部属实现目标并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五、人本管理的原则
将人本管理的理念和管理对策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在人本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架构框架内进行,即让人本管理统领企业的一切工作。为了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取得预期绩效,我们认为,人本管理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企业组织首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的原则
从管理的内容看,人本管理强调的是了解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沟通和交互作用,着眼于企业人的集体意识的培育和对企业及团队重大决策的参与,以及根据企业人的工作绩效和企业内外环境,对企业人进行激励和实行权变领导。
从管理的关系来看,企业人在管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而企业人分为管理主体人和管理客体人,但是,这种不同的角色都以对方的活动作为自己活动的存在前提。
从人本管理的本质来看,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和管理制度。
第二、重视人的需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将侧重于使企业成员受到尊敬、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即保障员工参与企业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在团队中与领导协商制定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实施目标管理。
第三、坚持创造更好的培训、教育的条件和手段,优化和完善企业人心智模式的原则。设立这一原则是基于“管理即培训”的基本理念,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培训不仅是着眼于员工对高岗位的适应性,而且更着眼于员工对企业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第四、人本管理组织的设计与构造应遵循统一有效、幅度合理、职权和知识相对应、直线主管和幕僚相结合、集权和分权的平衡与适宜、组织和地位弹性的原则。
第五、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原则。设定这一原则是基于人本管理不是企业管理的额外工作而是让人本管理统领企业一切工作,使企业组织在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同时取得预期发展绩效的考虑。
企业管理模式的五种演进
1.管理
这里的管理是一种狭义的直接指挥、协调、检查的职能。如在一些公司内部,总裁与部门之间就可以是管理。管理也是最原始、最直接和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2.监督
监督是基于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行为是否尽职尽责自律守法,以及经营管理结果和效果的一种分析评价机制,在各类企业中用的也很经常。
3.监控
监控有点象探照灯,时刻关注着。是对子公司管理的一种方法,但是既不是参与经营管理过程,也不是只管结果。为了既达到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又符合公司法及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规则,现在不少企业用一些实施信息化的手段在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控,效果也很不错。
4.管控
管控是基于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投资身份而衍生出来的管理方法,体现的是在一些关键要素上大股东实施以“控制”为特征的管控行为。比如一些集团对子公司的战略规划、投资进退、高级人事、资金担保等重大要素实施终极审定机制。具体实施中其含义是双重的:即意图是管理这些核心要素的过程,但是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专业线上的逐级意图造传递来控制的手法。母公司自己本身并没有置身其中。管理意图通过一种方法和手段达到了控制它的过程。
5.治理
这里的治理定义为一家公司的法定的三会四权的法人治理结构。现在每家公司成立时都会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这种运作机制包括具体到董事会、监事会如何配置,以及怎样让他们发挥价值,履行他的职责;还包括股东层面、董事会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策略来促使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实现有效的捆绑,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即期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得到提升。这是大集团面对众多的子公司、孙公司实现有效管理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机制,也是最需要思考的课题。
当然,这种对企业管理方法的分析只是一种人为的研究和分类,在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上述5种方法往往是实行复合运用的,效果好坏取决于我们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态势、阶段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的理解,如何搭配并融汇贯通,是有效与否的关键。就这一点来说,这其中是有“秘码”的。
不同文化对企业管理模式选择的具体影响
西方管理模式的本质是个人本位下的“制度管理”
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本恶,形成了以法律保护个人权利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表现为与个人本位取向相一致的“工作分析”、与薪酬系统挂钩的“岗位评价”,明确界定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与职位价值,这是组织分工的价值观依据,也是科学管理在西方的本意。
个人本位下如何实现合作?个人在群体、组织中形成合作的条件,体现为外在规章制度明文要求下形成的“他律”。即使表现在道德上也是如此,尽管康德说过:“使他敬畏的是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但是西方道德经过宗教改革后的含义,是指超越于个人之上的、只对上帝与法律负责的义务;激励力量主要来自个体成就感。
东方管理模式的本质是群体本位下的“文化管理”
东方文化认为人性善,形成了群体本位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中的成功经验是,集体奖励的激励制度、重视团队合作、更易出现员工公民行为等。
个人在群体、组织生活中的合作,是以人们信仰的强势企业文化为核心,根据各自所处位置与身份“自律”为主的控制方式。中国文化下的道德自律与西方的道德自律不同,是对群体中的他人负责,而不是对神(或者规章制度)负责;激励力量主要来自以个体在所属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为标志的公平感和荣誉感。
美国管理学家敏锐地认识到造成管理模式差异的文化差异,是造就日本经济奇迹与日本企业竞争力背后的原因,提出了管理学中的“企业文化”理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方文化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主要的约束与激励力量上,与西方企业存在明显差异。日本企业管理经验的文化实质
同为受儒家学说影响的文化,虽然中日之间在核心文化价值观上存在差异,中国文化以仁为本,日本文化以和为本,但都属于群体本位的文化模式。日本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同于西方企业管理原则要求的做法,这些做法值得我们仔细分析、思考与借鉴。在日本企业管理内部,有质量圈活动、工作小组、全面质量管理、集体奖励制度等;在市场上,有大企业与小企业、企业与银行之间结盟与共好。以上现象都是与日本的群体主义文化价值观相一致的管理活动与组织形态,形成以群体为形式的竞争主体。在最为知名的日本丰田生产模式中,无论是领导自上而下的强力推行,还是培养员工自下而上追求精益生产的自觉主动精神,没有凝聚在强势企业文化之中的群体本位价值观支撑,难以实现持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这也是丰田生产模式在我国企业学习借鉴过程中效果不佳的原因----只学流程,没有文化支撑。
这种以群体、集群为单位的市场竞争主体及其相应的企业生产管理模式,要比单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大得多。后来出现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其实质是为了解决丰田生产方式在企业内部推行所受到的外部制约,以拉式生产、订单生产、柔性生产为核心,将准时生产、订单生产思想扩张到整个供应链条,以纵向企业联盟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体现出很强的东方文化色彩。在我国成功的经验是浙江温州地区民营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既与温州商业文化中重视、相信地缘合作有密切关系,也推动了温州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出路是坚持群体本位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属于群体主义文化下的文化管理。单个企业成功的例子是海尔管理模式,支持了海尔20几年的高速成长壮大,对海尔管理成功经验的具体分析,在《海尔企业
文化的结构、功能分析与启示》一文中有所总结;温州企业之间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是供应链上企业联盟成功的例子;这些成功的例子,都是以群体主义价值观为文化支撑而形成的。日本企业将工业工程理论与日本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丰田生产模式。中国企业也需要在学习外国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中,结合自己的文化特质进行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学习借鉴欧美与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过程中,应注重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对日本管理经验的吸收;重视以文化管理思路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将群体本位价值观与西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结合在一起。(关于群体本位价值观对学习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影响,曾在《广义文化观视角下的中国企业绩效管理症结》一文中有过粗浅的分析)。
十一五期间,国家通过实行创新战略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在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无论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学习外国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制度创新,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尝试通过横向或纵向的企业间联合进行研发投资实现技术创新,以群体为本位的制度设计思路,是中国企业做大作强的必然选择与创新方向。
编辑/发表时间:2009-03-16 05:05
第五篇:浅谈零售企业的库存管理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零售企业的库存管理模式
作者:曹红菊 刘 桓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4期
[摘 要]库存管理是体现供应链管理实用价值的重要指标,而传统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把着眼点放在供应链上各级库存的水平参数上。文章通过研究零售企业的库存管理的运作模式及构成方式,揭示了零售企业的库存管理方法和特点,以达到优化供应链上库存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推动模式;拉动模式;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