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传染病知识培训记录及总结

时间:2019-05-12 12:4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6年传染病知识培训记录及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6年传染病知识培训记录及总结》。

第一篇:2006年传染病知识培训记录及总结

2011年院内感染知识培训记录及总结

一、时间2011年03月23日

二、培训地点:中医医院会议室

三、培训人员范围人数:全员

四、培训记录及总结:

于2011年03月23日下午3点在医院会议室进行院内针对肠道疾病的培训工作,为提高我院对肠道疾病的加强认识进行广泛宣传,我院更加认识了院内传染的危害性。

通过培训和宣传对肠道疾病诊断及上报的认识,对今后的工作有了坚实的基础。

中医医院2011年03月31日

2008年知识培训记录及总结

1.时间2008年月日

2.培训地点:

3.培训人员范围:

4.培训记录及总结:

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

一判断题;

1.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2.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是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通过日常接触传染、通过血液传播。()二填空题;

1.法定传染病分几类()分别是()()()。

2.法定传染病分()种。

3.法定传染病网上直报分别在多长时间内上报()()()。

三简答题;

甲类传染病包括什么?

第二篇:学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学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 2013.09.16

培训地点:丰固学校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授课老师: 温生刚

培训内容:

1、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2、接种证查验相关知识: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

3、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基本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潜伏期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预防原则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流行时,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免疫规划知识

一、基本定义

免疫规划:是指为防治疾病,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扩大免疫规划就是将免疫规划所涉及的疫苗种类和疾病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并扩大覆盖人群。实施免疫规划,开展疫苗接种是控制与消除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计划的扩大免疫规划,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降低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

二、免疫规划的基本概况

我省儿童常规免疫疫苗将由8种扩大为11种。即在现行全省范围内已经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8种疫苗的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目的是进一步减少可能发生的接种反应),并将麻腮风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等3种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目的是将免疫病种范围扩大到流行性腮腺炎、风疹、C群流脑、甲型肝炎),对适龄儿童进行免费接种。

通过接种上述11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型肝炎等12种传染病。

三、免疫规划相关概念

1.预防接种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2.国家免疫规划

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3.应急接种

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

4.疫苗

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结核病防治知识

一、结核病的基本常识

结核病是一种可以防治的慢性传染病。它是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结核杆菌后所致,全身各个器官均可受累,但以肺部最为常见。本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乙类传染病进行专病管理。人群普遍易感,15-54岁青壮年发病居多占80%左右,全年均可发病。病源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在被感染结核菌后,约1/10的人终身有可能发病。

(一)肺结核病的传染源

肺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当病人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肺部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发生结核感染。一般每个排菌的肺结核病人一年可传染10-20个人。所以,早期发现病人,控制传染源非常重要。

(二)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经飞沫传染和尘埃传染。感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如饮用未经消毒的带有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牛乳,可能引起肠道等感染。

二、学校的结核病疫情及特点

(一)学校疫情特点

1.学生结核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甚至无自觉症状,易忽略; 2.一部份学生是通过体检才发现患有肺结核而就诊;

3.好发年龄一般在12岁以上,以中学生居多,大学生中也不少; 4.学生患者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 5.人群集中,易发生暴发流行。

(二)为什么青少年学生易受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危害? 1.青少年学生都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内分泌变化快,心理不成熟,情绪易波动,再加上各种营养需求量大,容易造成营养缺乏,加之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休息时间少等诸多原因,导致了抵抗力下降。

2.青少年学生由于距接种卡介苗的时间较长,特异性免疫水平降低;

3.由于多数患病学生症状不典型,对咳嗽发烧不在乎,家长又不了解,学校也没注意到,如果学生本人不说,容易掩盖病情,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学习、住宿环境拥挤。肺结核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一旦有肺结核病患者,就更易在校园引起传播。5.传染源管理不到位。由于肺结核病是一个慢性病,治疗时间长,一般要在6-8个月以上,除少数较严重的患者需住院治疗外,一般不会对生活、学习产生较大影响。所以,一些学生患者不愿休学。学校也不愿意轻易让其停课修学,加之如果学校校医对学生患者没进行管理,因此很容易在学校成为传染源传染他人。

三、学校如何做好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一)多形式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二)及时发现、报告、管理肺结核疫情

(三)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1.预防结核病传播最主要的措施是及时发现和治好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对有连续咳嗽、咳痰超过三个星期的学生,应立即动员他到结核病防治所检查,并按医生要求正规治疗;

2、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报告、处理、控制学校师生的肺结核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严防结核病在人群中的感染和暴发流行。

3、要做好结核病患病学生的治疗和管理工作,控制传染源。

4、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及时发现结核病等传染病患者。认真做好新生入校体检和每年的教职员工健康检查工作,并将结核病检查(PPD试验、X光胸透)列入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以及教职员工健康检查的主要内容。

5、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扫与消毒工作,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结 核病的感染和传播机会。

6、要切实做好学生的结核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7、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第三篇:传染病知识培训总结

传染病知识培训总结

传染病知识培训总结

依据我镇三月二十日上午在防保站会议室培训的“春季传染病多发季节”的资料,我镇防保站利用例会的时间及时的传达了培训精神,并进行了培训。

在防保站会议室我们把上级传给我们的资料给全体职工和村级医务人员演示了一遍,又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重点传染病有:流感,风疹,水痘,猩红热,麻疹,流脑,脑膜炎,甲肝,手足口综合症。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应注意的问题: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服,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通风;加强锻炼,注意防寒,保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防治接种工作;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继续做好登记日志工作,强调法律意识,时限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

第四篇:医院传染病知识培训总结

医院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知识培训总结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

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浙江省传染病报告细则》的精

神,认真组织并筹划传染病的报告、监测及防治相关的培训内容及方

案,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对全院新上岗医务人员岗前集中学习与培训。

通过学习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知识及

相关法律、法规及报告制度,并能注重自身防护、预防和控制。并学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范围及要求。通过此次集中学习与培训

提高了我院新上岗医务人员的传染病诊断水平及报告处置等实际工

作能力。为上岗后对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报告及处置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院新上岗的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有了

很大提高,但尚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人员存在麻痹思想,对传染病形势过于乐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学习,以提高

医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整体水平,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广大群

众健康服务。

2011.11.28

第五篇:2013年医院传染病知识培训总结

中医院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精神,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宣教与培训,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我院精心筹划传染病的报告、监测及防治相关的培训内容,于2013年4月11日开展了对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

全院医务人员共226人,参加培训的226人,培训覆盖率100%。传染病防治知识考试分数统计情况:80分以下16人、80-89分53人、90-99分152人、100分5人,合格率为100%。

通过学习传染病的相关法律、法规、报告制度、流行病学知识及重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提高医疗护理人员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自身防护的能力、诊断水平及报告处置等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有了很大提高,但尚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人员存在麻痹思想,对传染病形势过于乐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学习,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能力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

中医院

2013年4月14日

下载2006年传染病知识培训记录及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6年传染病知识培训记录及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染病知识培训课件

    传染病知识培训课件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特殊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

    传染病知识培训制度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 根据《关于开展全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的通知》的要求,在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对全院医疗......

    幼儿园传染病培训记录(推荐五篇)

    幼儿园传染病培训记录培训时间:20xx年x月xx日 xx:00培训人员:全体教师培训地点:小一班课室培训人:xxx培训主题:春季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一、手、足、口病1.病因:病毒感......

    2014年第一季度传染病培训记录

    泗洪县上塘医院培训记录表部门:全体医务科室记录时间:2014年08月10日泗洪县上塘医院第1页,共2 页泗洪县上塘医院培训记录表泗洪县上塘医院第1页,共2 页......

    传染病培训总结

    传染病培训总结 为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关于加强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切实做好我镇手足口病等夏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切实做好EV71......

    传染病培训总结

    上杨乡卫生院春季常见传染病培训工作总结 春季已经到来,为提高我乡医务人员人员的传染病专业知识、传染病监测及网络直报素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以及医务人员对传染......

    传染病培训总结

    传染病培训工作总结 为提高我院人员的传染病专业知识、传染病监测及网络直报素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以及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做好......

    2016传染病培训总结

    2016年传染病法律法规培训总结 为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法律知识,规范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强化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