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实验报告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课题实验报告
汽
何车系秀丽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课题实验报告
汽车系 何秀丽
我校自2006年开题至今已经四年多的时间了。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学习、研究、落实的过程,体会了学习的快乐,研究的谨慎、落实的艰难以及收获的喜悦。
经典带给我们的是陈年的佳酿,历久弥新时的清香,是旷谷中的幽兰,心无所主时的安定,是纵横捭阖的游刃有余,是心猿意马的有的放矢,更是开拓者的基石,奋斗者的港湾,成功者的堡垒!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安慰和归属!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国人的根!2008奥运圣会开幕式带给国人的是饕餮盛宴,激动之余是骄傲自豪,同时也展示给世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外们佩服之后是惊叹!中国人确实应该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自豪,因为我们有那么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中国人确实应该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自豪,因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古文明一直延续至今的只有中国!中国人确实应该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自豪,因为享誉世界的大哲学家汤恩比说过:人类因为过度的贪欲所造成的危机现在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要拯救21世纪的人类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中国人确实应该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自豪,因为曾经有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联合发表声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一、弘扬国学的基本思路
集人类目前哲学思想中最上乘的思想之一的儒家经典一直是中华文化精粹的主脉。据此,我们学校课题组学习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经典正统文化为主线,兼收并蓄其他各家各门各派学说的思想,研究经典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对职业中专学生素质的提升有何影响。
学生博学、慎思、笃行、正气、明理、诚信的品格的养成,是将来社会合格的好公民的前提!历史告诉我们,背弃了自己祖先的智慧的民族是最容易被击倒的民族。回溯源头,为天地立心,传承命脉,为往圣继绝学,才能创建和谐社会,为万世开太平!捡拾起祖先的智慧,发展地科学育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二、以国学为基础的特色教育
我们学校几年来经过几届学生的培养和学习,形成了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国学教育。主要以环境影响、经典熏习和活动洗礼为主。
(一)环境影响:学校抓住沈北新校区建设的有利契机建设了国学书院,并且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注入了中华经典文化的元素。
(二)经典熏习:在学生日常习惯的养成中我们主要采用经典诵读、国学论坛、国学期刊、国学广播和国学课堂的形式。
1、经典诵读:晨读特色是从2006年起进行的。在早自习固定的20分钟时间里,班级组织同学进行经典诵读,每班设国学负责人专门管理,并给予讲解。形式是集体诵读加个别讨论。在课程的安排上,选择《弟子规》、《三字经》、《论语》、《中庸》、《大学》等中的经典篇章。
2、国学论坛:全校以校为单位每周定期在国学书院开展国学大讲堂活动,聘请专家和本校教师做报告,并培训各班级国学负责人。在论坛中,老师就传统文化学习中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及有争议的问题开展讲座,为本校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沉淀指明方向。
3、国学期刊:从2006年开始每双周出一期校刊《怡情天地》(后改为《国学书院》),取弘扬传统文化,净化人类心灵,陶冶道德情操,祈望社会和谐,怡养天性之意。每期的主要内容有四大版块:经典导读(连载)、德育故事、每期一字、时尚与传统,每一期按顺序对经典进行细解,让老师和学生对经典有细致深入的了解,用传统文化故事启迪人的心灵,对有些字进行说文解字,从中体会古人创立文字的良苦用心,用当代的有些事例来说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期刊的发行已经坚持至今,给全校师生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是对性情的陶冶。
4、国学广播。每周固定时间,将国学中特色文化以广播的形式传递出来,形成学校特色广播。
5、国学课堂:国学进课堂是传承文化最直接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的文化精髓,不要误解和曲解,懂得传统文化之所以要学习要研究的深刻内涵。
(三)活动洗礼:在学校内再次掀起诵读经典的高潮的同时,我们从孝心教育开始,结合经典内容提出倡议,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几年来,我们陆续开展了重阳节孝亲敬老活动、一日护蛋活动、生日向父母说三句感恩的话,替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周撰写德行日记一篇、每天摹写经典文化诗词一篇,结合母亲节开展的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型签名活动,给家长的一封信活动,国学背诵比赛,国学书画大赛,传统文化故事会等等。让学生养成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孝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态度,养成庄重大方、热情待人、举止文明、操行雅正的良好习惯,做一个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中学生。
贵在坚持,重在落实。我校通过几年的努力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落实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并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点滴都是国学
在各学科课堂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文化传承工作,特别是在语文课、政治课,心理课、信息技术课上,我们都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对传统文化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例如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上,根据学校课题组对中华经典文化学习的要求,制作了许多文化作品,例如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行动海报;关注健康,不随地吐痰倡议;爱惜粮食从我做起;我的生日我感恩;热爱祖国我们为祖国过生日;九九重阳节一封家书;一二九纪念;新年为父母制作贺卡等等。
在新年的文艺汇演中,我们带领学生将《论语》《弟子规》中夫子对待交友、处事、治理国家用生动的课堂短剧的形式演了出来,让大家明白了传统文化决不是之乎者也,它就是我们的生活,采用夫子的处世态度就会迎来开阔的人生,幸福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在艺术节上,我们排演了相声《父母心》,情景诗朗诵《献给教师的诗》。让台下师生感受父母的艰难和老师的辛苦!
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还召开了班会《青春飞扬》、《明礼诚信》、《不能丢弃的美德——诚信》、《学会感恩》和《感恩父母》等等。这些班会是学生心灵净化的过程,更是对学生人生的厉练和提升。相信在他们的心灵中都会扎下诚信、感恩等德行的根,对他们的人生会或多或少地有影响。
我校在国学书院的建设中,特别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培养。首先,每天早自习的国学诵读是循序渐进的,从学生入校的《弟子规》开始,到《三字经》、《论语》乃至《大学》、《中庸》等,设置的科目是以由浅入深切入,以培德育人为出发点进行的。并且,高一年级开设《弟子规》《三字经》等,高二年级开设《论语》、《大学》、《中庸》等。让学生从入校开始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学习,广受熏陶。其次,在国学书院每周一次的活动中,教师以当前热点问题进行深刻剖析,解除学生心中疑惑,深扎德行的根基,以有传统文化为荣,以传承传统文化自豪!例如《和谐校园,从我做起》、《中华民族的远祖是如何教育后代的》、《如何落实德行教育》、《孝是德行的根本》、《从礼貌说起》等课深受师生的好评。第三,在《国学书院》校园期刊的发行中,注入了我校的特色,有一些汽车工程学校的元素活跃在我们的期刊中。例如:校内活动安排,教师和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传统文化与礼仪规范,传统与就业,心理健康和传统文化等等。
在中华大地上主导中国人思想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才能“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中的这句话,包含了人生及思想发展的极至层次,那就是要求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要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而不能因循守旧,阻挡历史进步。而这种观念,如果表现于文字,影响潜藏在深处的思想,往往会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我们不一定要改变历史,我们只是想尽自己的努力
推动汽车工程学校整体向校风、学风正规、正统、有序、有理的方面发展,并且希望我们的行动能促进学校、学生、家长、教师四位一体良性发展。如果能以此带动沈阳地方传统文化整体的学习和落实,那将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四、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学校整体素质教育
传统文化的弘扬在我校现在已经成为汽车工程学校的一个特色,更是校园文化生活建设的一部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校在弘扬传统文化上,要将工作做实。首先,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增强传统文化的元素。以国学书院为单位开设各种文化社团,下设各种分社,例如书画社、诗词社、戏曲社、声乐团、民俗社、校史社、汽车博览社、沈阳风俗社等。以社团为单位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其次,加强早自习国学晨读的管理。设专人管理早自习的诵读和检查,真正将早晨读落实,让孩子们在诵读中有所受用。有计划地利用晚自习搞社团活动。第三,国学书院要开发出适合我校教学特色的一套国学教材。根据我校学生的特色研发出适合我校学生身心特点的国学教材。第四,国学书院定期活动要聘请社会知名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传统文化在沈阳的弘扬已经很长时间了,传统文化的大型论坛在沈阳举办了五次,我校与校外的专家和知名单位有一定的联系,在适当的时间,会聘请社会知名的专家来学校讲学,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化传统文化内涵在教师和学生心里的理解。第五,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在教师队伍中加强。文化的传承是几代人共同的努力,单靠老师教学生是本末倒置,老师要想真正教好学生,最重要的源于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持之以恒不断力行的行动。所以,单靠个别老师的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加强对国学教师的培养,特别应加强全体老师的传统文化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要想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元素,要想真正营造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教师的素质或是传统文化气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园文化或者说一个学校的整体风气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为传统文化再一次的复兴,我校一直在努力!好在,在前行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来自全国各地的弘扬传统文化的专家、老师都是我们强大的助力!我们期待中华五千年文化将大放光彩!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和谐,我们努力吧!
第二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落实《弟子规》,创建幸福美满人生
宁强县荣程中学教师-------马小方
一.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纵观当今世界,灾难频发,人心浮躁,道德沦丧,矛盾与冲突不断,人类苦不堪言。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之间,人与社会、与自然,国与国,族群与族群,宗教与宗教等之间永远不能和谐,人类被痛苦,悲观,绝望等情绪折磨着而不知如何出离,也不知其根源。然而,这些问题早在四、五千年前的中国,我们的老祖宗不但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这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合著的《二十一世纪展望》一书中所预言的:“人类如果要想拯救二十一世纪的灾难,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而孔孟学说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就是儒家文化,其最高理念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大同世界”,让人类共享幸福快乐。东方人(中国,日本,韩国人等)皆尊称儒家创始人孔子是“至圣先师”,“人天师表”,可见其影响之深广。而儒家文化的具体落实就是《弟子规》。
二.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体会其博大精深
1.何为传统文化?简单解释就是:传---是途径,方法。是传承下来的,为什么要传?而且一传就是几千年,为什么?因为它值得传,是精华。统----是贯通,能贯通古今,贯通中外,跨越时空,无边无际,放之四海而皆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文----是它的内容,是用文字写成的,文就是经典,即传统文化在经典里。所以学传统文化就必须要读经典。化----是目的,就是落实,是学了以后要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准则,并以此来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这才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真实意义。
2.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传统文化并非只是儒家文化,还包括佛、道文化以及其他一些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这些文化相互融通,相互交融,成为文化的共同体,不可分割,是一个统一体。正如“中华”二字,就是“儒”与“道”的结合体,“中”即中庸,中道,不偏不倚即为中,中即正,是儒家文化。而“华”在道家文化里表“因”,即“因果”,有因必有果,先开花后结果。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人民”的广义即是众生,是佛家救度的主要目标;而“共和”即是“大同世界”,是儒家教学的终极目的,“国”即是“圆满”,“人人幸福快乐”之意,是世界的圆满与和谐。而儒家文化主要调节三大关系:(1),人与人的关系,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3),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即“敬鬼神而远之”。
3.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纵观四大文明古国,三大文明均已毁灭或中断,唯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从未中断。而且中华文化已被公认是当今世界“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灾难”的唯一法宝,可见其“魅力无穷”,非同一般,不可小视。
4.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到底何在?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让我们不能不佩服祖宗的智慧与恩德,祖宗慈悲,把无穷的智慧与经验用经典的形式留给我们后人,让我们去悟,去落实。单就童蒙养正读本《三字经》即是奥义无穷,义趣深远。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
不教,性乃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礼记•学记》最后总结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故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从未中断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重视“教育”,而且把教育的理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方方面面。中国人相信“好人是教出来的,坏人也是教出来的”,故教育在中国自古以来是处于至高的地位,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而教育的核心内容即是教“孝”,教“敬”,即在家能孝养父母,在外能恭敬师长,并把此“爱敬”之心无限扩大,即可“爱敬”天下所有父母师长,”正如《弟子规》中强调“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人人遵从,则天下太平,万民安乐,世界大同。
三. 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方法与途径-------重视教育
1..教育的目的:《礼记•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即教学的目的在于长养孩子的善行,纠正孩子的过错,培养高尚道德,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接班人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构建和谐家园。即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读书则“志在圣贤”。2.教育的内容:即“道德”的教育。教人知道何为“道”?何为“德”?道者----即宇宙人生运行的自然法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德者----即顺应其自然法则是为德,是道的落实。而人世间之道即是儒家讲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此五伦即是道,它是客观存在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而五伦之间的关系是: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落实了五伦即是德,古人讲“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儒家教学的次第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3.古时教育的途径:(1)。家庭教育:重在学前教育,所谓是“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而家教的核心是“重身教,次言教”,是父母长辈先自己做到,然后再言教,孩子耳濡目染,代代相传。家教的内容就是“五伦八德”的具体落实,也就是《弟子规》的落实,是孝与敬的落实。而现在的孩子之所以难教,不守规矩,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缺乏诚敬心,是因为现在社会已没有了具体的规则,只有法规制度,而没有道德伦理,而“法”只可治标,不能治本,而本在人心。学习了传统文化的人他会“羞于作恶”,“以恶为耻”。如《弟子规》中“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作恶会对不住父母。亦如《孝经》开篇即云,曰:“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人人自律,社会和谐。而今天社会之所以**不堪,是因为“失教”,所谓是“先人不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恕无怪也”。所以说要高度重视教育啊!(2)。学校教育:古时学校教育教学的宗旨是,正如韩愈先生云:“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天的教育,只有“授业”,而没有了“传道”,更没有“解惑”,也不知什么是“道”,什么才是宇宙人生最大的“惑”。如今的学校变成了学店,变成了工厂,加工的是商品而不是人才,更不是社会所需要的真正人才。这才是当今社会**的根源。为人师者,也不知自己的职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当今的老师身上也很难看到落实,在讲台上老师高谈道德,走下讲台便自私自利,出言不逊。如此身教,言教能让学生信服吗?故现在学校教出的学生是:只有知识而没有文化,更不会有智慧。而不像古圣先贤拥有的是智慧而非知识。(3)。社会教育:即娱乐,媒体,公众人物,文学,艺术等,古时候这些社会人物媒体等,其活动均自觉遵守一个基本原则“思无邪”,他们的言行不仅要向自己负责,而且还要向社会责任,肩负着引领社会风潮的作用。故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深怕自己违背社会道德,引起公愤,承受因果。但看今天的媒体艺术,公众人物,只管自己唯利是图,追求离奇古怪,哪管道德伦理,社会危害。让多少幼稚男女深受其害而不能自拔,造成家庭社会的沉重负担与包袱,也酿成这些受害者们的人生悲剧。难怪台湾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教授预言:未来毁灭美国、台湾、乃至世界的首要因素就是媒体,媒体整天宣扬杀、盗、淫、妄,而现在的小孩从小就跟着媒体一起长大,受它的影响可想而知。故管好媒体就是救世界,救人类,救众生,不可不重视啊!“净化媒体,拯救人类,刻不容缓!”。(4)。宗教教育:古时的国君还非常重视宗教教育,不仅因为宗教宣传因果,让人不敢作恶,非常利于治平天下,更是因为宗教它本身就是教育,而且是最好的教育,故名曰“宗教”。它的奥理至深,至今人类还在探索,研究,并且把它还放在很高的地位给予重视,况且宗教的社会教化功能确实不可小视,我们应该尊重它,并发挥它的社会教化功能。
中国自古以来社会稳定,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人心向善,主要就是得益于以上的四种教育的有机配合,而且统治者自西汉汉武帝以来,就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加以推崇,并通过学校教育及考试制度加以推广普及,以“礼”“乐”治天下,以“礼”调身,使身正,人人懂“礼”崇“礼”,社会秩序井然,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就各位,各尽其职,社会和谐。以“乐”调心,让人心境平和,心安理得,心情愉悦,幸福快乐。“礼乐文明”,天下太平。
四. 弘扬传统文化就必须落实《弟子规》,《弟子规》是儒家文化的根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经典也浩如烟海,最基本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十三经》,再大一点还有《四库全书》,对今天我们学人来说,那真是茫茫书海,无边无际,穷其一生也只是冰山一角,何况祖宗以文言文写成,要求我们必须要具备起码的文言文功底,否则则无法穷极其奥理。古大德慈悲,他们深知我们后学的根性,便把祖宗留下来的经典加以整理,提炼浓缩,以便于我们后学学习与落实,这就出现了贯彻儒家思想与精神的简易读本,如《三字经》,《童蒙养正》,《弟子规》等。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先生所作,其底本依据南宋学者朱熹所编的儿童读本《童蒙须知》,并结合儒家的其它经典而编成。全书共1080个字,360句,113件事,通俗易懂,内容全面,奥理至深,是做人的根本所在。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总概括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内容丰富,义趣绵长,只有深入经典,才会受益无穷。愿全社会都来学习《弟子规》,推广《弟子规》,落实《弟子规》,则和谐社会就一定能建成,人人即可过上幸福美满的 生活。
2011-8-26.
第三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
这一标语是最先进入我们学习者眼帘的!
从字面上可以简单的领会到做有道德的人是先要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古圣贤的贤德与德行。但是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想做到弘扬文化、成为有道德之人又是谈何容易!因此,道德论坛给我们一个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学会和拥有道德向古圣贤学习的一个良好的机会。道德论坛学习的过程中把“道德”和“做人”作为一个桥梁贯穿学习的前后过程。
在“道德”中以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事种良好的优良传统,没有孝就没有和睦的家庭、没有和谐的社会,让每一位学习者从内心审视自己、反省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把“孝”注入了我们深深的心灵中,在我们的灵魂上烙下了一个永远抹不去的印迹。
在“做人”以道德为基础,以道德为规范来督促自己,做好人、做有道德的人、做有对社会回报奉献的有用人等。在做人时要“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让我们每个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熏陶与感染,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提高改善自己的方法。
总之,幸福人生是一个提高人道德、教会人如何去做人,在生活中更让我们体会到这一切。来到道德论坛的这次学习经历,我相信将会对来到的每一位学习者的以后人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来到温州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这里学习,学习中华民族优良的传
统文化,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我们受益匪浅!
第四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
———写在建党91周年之际
周正廷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当今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中华文明及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过去的一百年,由于清政府倒行逆施,抛弃了中华文化,带来的是丧权辱国,列强侵略,使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数的志士仁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西方的各种思想传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无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形成了从毛泽东思想到现代的科学发展观一系列先进的理论。这些先进的思想与理论使我们的国家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当代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六位的现代强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极大的丰富,理应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可是现实并非这样,盲目崇洋媚外,拼命追求物质生活享受,浪费现象严重,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贪污腐败,赌博风盛行,离婚率上升,青少年犯罪率上升、食品安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考试作弊„„等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相协调的现象令人担忧。说明物质生活的丰富,不能直接带来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需要精神食粮,需要学习真正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谐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的历史学汤恩比博士与日本作家池田大佐就预言:未来的二十一世界是中国人的世纪,解决二十一世纪的各种问题要靠大乘佛法与孔孟之道。世界需要重新认识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几年前,北京天安门侧方竖起了9.5米高的孔子雕像,国家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作为法定节日放假让人们享受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在国外相继建立了很多的孔子学院。近几年来,《弟子规》、《孝经》等传统文化的读物也在社会上流传,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学到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与精髓,有党校教授、有企业老总、有电视台记者,节目主持人,有税务局长,有学校校长,有电影演员,有医院收红包医生及学校老师,也有迷途的学生、社会犯罪分子„„,他们重新认识了中华传统文化,重新认识了自己,知道自己曾经错在哪里,知道怎样改过,明白会说“我错了,天堂之门从此为你打开。”知道怎样才能真正的个人身心和谐,怎样才能家庭和谐,公司和谐,社会和谐。安徽庐江汤池小镇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心的老师们,以自己真诚的言传身教,半年就使当地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成立了中华传统文化论坛,走遍全国各地,义务为民众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很多曾经走错路的人迷途知返,重新做人,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他们才是真正学习宣传,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行者,而不是写写文章,发发议论的空头理论家。他们是传统文化的受益者,也是传统文化的学习宣传者,正在为和谐社会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
我们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她是中华文明的根,她倡导和为贵、道法自然、百善孝为先,与共产主义理想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致的。丢掉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丢掉中华民族的根。国外很多人都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愿意虚心学习。我们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的中国共产党员,理应自觉学习、宣传、践行中华传统文化,成为继承者与受益者。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共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心,要有民族自豪感,要以我们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而骄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然我们要学习世界优秀文化作为补充,但无论如何不能丢掉中华传统文化这个根本。
第五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池北区第二初级中学 九年一班 孙艺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基。
儒学——崇高情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儒家所弘扬的学说中,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去学习,可以从另一面了解到中华文化的深遂。
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 见利思义,这是多么干净的灵魂。如果大家都能做到,社会就真的和谐了,就不会有毒瓜子;不会有口水油;不会有病猪肉;不会有苏丹红;馒头里不会有敌敌畏;喝牛奶不会得肾结石„„
我们的民族,以前不是这样的。这些血淋淋的事已经显示出了传统道德缺失的危害。希望这样的事,不要发生了,永远永远。
诗经——高尚情操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春秋时代,人们便知道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道理。而如今,众却渐渐遗忘了这一点。“见利忘义”“忘恩负义“已是习以为常的事。
“妈,给我钱!我去买衣服!”“爸,饭做好了没?我快饿死了!”诸如此类的话现如今已是习以为常。可是新一代80、90后的孩子们啊,你们可曾听说过“百善孝为先”“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
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些话,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们早已将它广为传诵,而如今呢?这些话早已被风吹散的不知踪影。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他人呢?!
当社会在不断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在逐渐完善,正是由于中华民族这些传统的文化、美德、精神,才有今天我们这个强盛的民族!
指导教师:李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