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第五章企业文化[最终版]
第五章 企业文化
第五章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密切相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因为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员工的一种制度约束。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1.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
2.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3.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4.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大中型企业进行治理的重要内容。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内部管理失控等问题,而且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重要条款解读
一、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提供长久深厚的发展动力。企业要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信仰体系,让员工坚定地确认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方针、管理规范等等,自觉地把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企业文化可以从价值观、企业精神、伦理道德、管理宗旨到规章制度、员工行为、企业形象等方面,以规范严谨的方式,构建自己的体系,营造起企业的精神家园,为企业发展长久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和思想动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1.企业应当重视文化建设在实现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保障机制,防止和避免形式主义。
2.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自身特点,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核心价值,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形成企业文化规范,使其构成员工行为守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企业文化面向社会,社会最先发现并承认的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没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只能淹没在企业文化的沙石之中,默默无闻。
3.企业文化建设应当融入生产经营过程,切实做到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员工自身价值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企业文化培育的方法
第一,通过召开职工大会,举办专题报栏让职工了解;
第二,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生动活泼,具有积极意义的群众文化活动来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价值观;
第三,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要首先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员工灌输这种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群体文化,需要企业人员对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道德等进行整体确认和认同。离开整体参与,企业文化将蜕变为企业阶层文化、小团体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评估
企业应当建立企业文化评估制度,明确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落实评估责任制,避免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一)企业文化的评估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
1.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履行情况
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垂范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个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环境。
2.全体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标,赚钱只是目标之一,而不是全部。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一旦确立,就必须明确本身希望达成的目标,不容纳不愿接受企业文化或者不符合企业文化标准的员工。
3.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与企业文化的一致性
企业战略重点解决企业做什么的问题,企业文化重点解决企业如何做的问题。
4.企业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应当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并以此来集聚企业发展合力,打造企业品牌,提高市场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
5.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各方文化的融合企业应当重视并购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平等对待被并购方的员工,促进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
6.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二)企业文化的评估过程
企业应当重视企业文化的评估结果,巩固和发扬文化建设成果,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利因素,分析深层次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第二节 实务案例讲解
【案例2.5-1】五矿集团的企业文化评估与建设案例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立于1950年,是以金属、矿产品的开发、生产、贸易和综合服务为主,兼营金融、房地产、物流业务,进行全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诚信为本,在平等互利、重合同、守信用的原则下,广泛开展“双赢”和“多赢”合作,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客户达8000家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长期稳定的贸易伙伴。
面对机遇和挑战,为实现五矿集团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五矿集团高层领导决定探索借助外部力量,通过与专业、成熟的咨询机构(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合作的方式,协助五矿集团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对内梳理、提炼优秀的文化积淀,对外塑造、提升企业形象。
经过前期准备、企业文化诊断评估、理念体系梳理、行为规范梳理以及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实施规划等几个阶段,从2004年下半年到2006年中,历时一年半多,经过反复研究提炼,出台了《企业文化手册》(包括文化宣言、文化象征、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四个主要部分),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大成果。
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五矿企业文化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诊断评估工作于2004年11月3日开始,历时四周共计20个工作日,咨询机构运用公司自行推出的CMAS评估系统对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现状进行了评估,深入现场,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和诊断,先后开展了高层访谈、问卷调查、中层管理者访谈、现场观察、资料研究等调研活动,先后访问了各类人员95人,形成访谈记录6万余字;共发放三大类共497份问卷,回收341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323份。除在现场调研之外,咨询项目组还通过互联网、图书馆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为文化调研和分析准备了大量相关材料。通过这些调研活动,咨询机构和五矿集团领导及相关执行人员已经基本全面剖析了五矿集团企业文化的历史、现状和预期。咨询公司的评估系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组织制度、管理方式、内部沟通、员工激励、领导和决策、培训与员工发展、员工工作动机、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文化建设以及理念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进行测定。在咨询公司对五矿集团总体文化态势的评分中,五矿集团的总体得分为3.31分,各维度得分比较均衡。评价最高的三个维度依次是员工工作动机、理念与价值观、组织制度;评价最低的三个维度依次是内部沟通、培训与员工发展、管理方式。在准确寻找到企业文化的内在关联之后,咨询公司和五矿集团组成的联合项目组工作人员开始进一步挖掘和提炼五矿集团的文化精髓,并展开多次沟通和研讨,并于2006年6月份正式定稿,确定了“诚信、责任、创新、和谐”的价值观,“团结、务实、高效、奉献”的企业精神,以及“珍惜有限、创造无限”的经营理念和“制度有限、管理无限”的管理理念,每一项内容都有简洁明确的表述,并能指导员工行为。
通过企业文化诊断评估以及明确的企业文化理念和员工行为规范的提出,以及一些增强沟通和提高员工忠诚度和责任感的具体措施的采取,集团公司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显著提升。2006年1月至9月,集团公司的业务经营在去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销售额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6%和34.8%。
【案例分析】
五矿集团企业文化评估得分较高,说明员工对中国五矿的总体评价较好。五矿集团的广大员工高度关注集团未来发展前景,并持有良好预期;表现出忘我的投入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五矿集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企业文化素材,并在实践中积极、广泛地开展文化建设;优秀文化素材需要系统而有效的整合、提炼(确认)与提升。
五矿集团各维度得分比较均衡,表现出五矿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和综合管理全面稳健发展的态势;并且从评价最高的三个维度和评价最低的三个维度中可以看出五矿集团的企业文化有如下特点:
员工有强烈的成就导向,十分关注事业的发展,应通过多样化激励,激发员工潜能,实现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
集团高度重视自身社会责任和企业形象,有很好的品牌和声誉,质量观和市场观深入人心,员工认为集团有着明确的宗旨和精神,但各自在认识和理解上却是不一致的。集团有比较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
部门职责比较清晰,职责范围和任务界定比较明确,但集团制度的切实贯彻和有效执行需进一步加强。
自上而下政令畅通,但重大投资决策、重大人事安排的透明度不够,自下而上和横向的沟通渠道建设略显不足。
信息的不透明使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协同效应难以发挥,现有培训尚不能充分满足员
工发展与提高的需求。
人才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改善,晋升不能仅限在领导视野内的人,岗位轮换较少,应增强跨专业、跨部门的人才流动,增大优秀人才的发展空间。
用人机制比较灵活,员工间的团队协作较好。
第二篇:广西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考试题2013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考试题
一、单选题
1、风险分担是指()。
A.单位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B.单位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C.单位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D.单位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往往是结合运用的
A B C
D
2、风险承受是指()。
A.单位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B.单位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C.单位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D.单位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往往是结合运用的
A B C
D
3、()不是财务报告至少应当的内容。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D.所有者(股东)权益变动表
A B C
D
4、计算机信息系统岗位中系统分析岗位的职能是()。A.编写计算机程序来执行系统分析岗位的设计或修改方案 B.负责保障并监控应用程序正常运行
C.设计测试方案,对计算机程序是否满足设计或修改方案进行测试,通过反馈给编程岗位以修改程序并最终满足方案
D.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并据此制定设计或修改程序的方案 A B C D
5、下列的说法中,属于内部报告的文本格式的特点是()。A.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但制作难度大
B.以图表的方式,通过书面、多媒体显示等方式传递信息
C.以文字叙述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常用于说明一些不能量化信息的特点及相互间关系 D.以数字的形式来描述一些量化的信息,它反映的信息较多,生成简便,且易被接受
A B C
D
6、以下不属于内部环境包括的内容是()。A.单位的治理结构 B.授权审批控制 C.内部审计机制 D.单位的人力资源政策
A B C
D
7、下列关于资金营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企业应当严禁资金的体外循环,切实防范资金营运中的风险 B.企业办理资金收付业务,可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全过程业务
C.企业在生产经营及其他业务活动中取得的资金收入应当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设立“小金库”
D.企业办理资金支付业务,应当明确支出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限额、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原始单据或相关证明,履行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后,方可安排资金支出
A B C
D
8、企业战略规划应当经过多种方案的对比分析和择优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报经()批准实施。A.股东(大)会 B.监事会 C.审计委员会 D.战略委员会
A B C
D
9、内部控制为财务报告的编制()。A.提供合理保证 B.提供绝对保证 C.提供有限保证 D.不提供任何保证 A B C D
10、内部报告控制中方法要求()。A.表格化、数据化、条理化、规范化 B.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统筹规划、避免重复 C.及时、按时、主动、积极
D.提问题、讲办法、讲时间、讲思路
A
二、多选题
1、企业对担保申请人出现以下()情形的,不得提供担保。A.担保项目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企业担保政策的 B.已进入重组、托管、兼并或破产清算程序的
C.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管理混乱、经营风险较大的
D.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经济纠纷,面临法律诉讼且可能承担较大赔偿责任的
A B C
D B C
D
2、竣工决算由()部分组成。A.竣工财务决算情况说明书 B.财务报表 C.审计报告 D.竣工决算报表
A B C
D
3、可行性研究是项目投资前期的一个决定性阶段,是投资前期工作的核心内容。可行性研究考虑的因素一般有以下()方面。A.市场分析 B.技术分析 C.财务经济分析 D.风险分析
A B C
D
4、筹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包括()。A.筹资方案的拟订与决策 B.筹资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C.筹资合同或协议的审批与订立
D.与筹资有关的各种款项偿付的审批与执行
A B C
D
5、经济环境涉及很多因素,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A.经济体制 B.现代企业制度 C.法律法规及规范 D.市场环境
A B C
D
6、企业实施发展战略,需要从()软硬件方面进行配套建设。A.企业文化 B.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C.信息系统 D.组织架构
A B C
D
7、固定资产业务不相容岗位包括()。A.固定资产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 B.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审批与执行 C.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与执行 D.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A B C
D
8、控制活动包括()。A.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B.财产保护控制 C.单位文化 D.预算控制
A B C
D
9、内部监督包括()。A.日常监督 B.独立复核 C.特殊授权 D.专项监督
A B C
D
10、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归口管理工程项目,根据发展战略和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A.建设地点 B.项目概况 C.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D.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论证
A
三、判断题
1、战略分析评估是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对战略实施的结果从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进行全面的衡量。()
对 错 B C
D
2、对于小额零星物资或服务,可安排同一机构办理采购业务全过程。()
对 错
3、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应该进行岗位分离。()
对 错
4、大宗采购等应当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采购价格,其他商品或劳务的采购,应当根据市场行情制定最高采购限价,并对最高采购限价适时调整。()
对 错
5、折旧方法一经选定,应一贯沿用,折旧方法不得改变。()
对 错
6、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对 错
7、基本规范提出,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5项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公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
对 错
8、企业应当加强竣工决算审计,先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然后实施竣工决算审计。()
对 错
9、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和投资人报酬的风险。()
对 错
10、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
对 错
第三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单项选择题
1、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是(信息与沟通)。
2、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指引的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3、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是(内部监督)。
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所指的控制活动不包括(内部监督)。
5、内部控制最初侧重于(财务会计控制)。
6、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是(内部环境)。
7、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是(风险评估)。
8、中航油事件是一个国企监管不到位和国企本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到位的典型案例,事件根本原因在于(内控失灵)。
9、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是(控制活动)。
10、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供执业准则的指引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判断题
1、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其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正确)
2、内部控制是整个企业控制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子系统。(正确)
3、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当局履行受托责任的内在要求。(正确)
4、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进行审计。(错误)
5、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正确)
6、内部控制缺陷一般可以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正确)
7、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是控制活动。(错误)
8、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基本规范和指引两个层次。(正确)
9、内部控制是制度管理思想的产物。(正确)
10、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类指引是对企业层面的相关控制所进行的规范。(错误
第四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时间:2014-03-17
来源:
来源:中国证监会 公告日期:2008-07-10
作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现予印发,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第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第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第九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具体要求,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
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应当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
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第二章
内部环境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五)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第三章
风险评估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第二十一条
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第二十二条
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六)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三条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四章
控制活动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第二十九条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第三十条
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第三十一条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第三十二条
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第三十三条
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第三十四条
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第三十五条
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第三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第五章
信息与沟通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
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
第四十条
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
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
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一)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二)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三)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四)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第四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
第六章
内部监督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
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企业应当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重大缺陷,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
企业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规范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规范的配套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十条
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第五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试题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重点试题
一、单选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起实施。
A、2008年1月1日B、2008年12月1日C、2009年1月1日D、2009年7月1日
答案:D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境内设立的()
A、大中型企业B、小企业C、其它单位D、个体户
答案:A3、()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A、股东(大)会B、董事会C、监事会D、经理层
答案:A
因为:股东(大)会行使重大事项的表决权,董事会行使经营决策权,监事会行政监督权,经理层主持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4、()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A、董事会B、监事会C、经理层D、企业成立专门机构
答案:A5、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指的是()
A、风险规避B、风险降低C、风险分担D、风险承受
答案:D
因为: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该业务活动来回避风险的策略。风险降低是企业准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二、多选:
1、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A、董事会B、监事会C、经理层D、全部员工
答案:ABCD2、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A、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B、资产安全C、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D、保护员工利益 答案:ABC3、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原则。
A、全面性B、重要性C、制衡性D、成本效益E、适应性
答案:ABC D E4、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
A、内部环境B、风险评估C、制衡活动D、信息与沟通E、内部监督
答案:ABC D E5、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
A、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B、员工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C、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D、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答案:ABC D6、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相结合的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A、手工控制B、自动控制C、预防性控制D、发现性控制
答案:ABC D7、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因素。
A、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B、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C、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D、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因素。E、营动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答案:ABC D E8、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因素。
A、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B、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C、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D、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E、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答案:ABC D E9、内部控制措施包括()
A、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B、授权审批控制C、运营分析控制D、绩效考评控制
答案:ABC D
注意:内部控制措施有7种,除上述四种外,还包括: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
10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至少应当将()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A、未经授权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B、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C、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能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D、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答案:ABCD
三、判断:
1、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2、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3、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4、企业应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5、授权审批控制包括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
6、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
7、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应当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8、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在发展战略经营活动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