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考研专业硕士详解:新闻传播学硕士专业
2015考研专业硕士详解:新闻传播学硕士专业
普明教育给大家整理新闻传播学硕士专业详解,供大家参考。
一、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背景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它对应着蓬勃发展的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以及方兴未艾的传媒产业。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主要面对新闻事业以及传媒产业发展的三大社会需求:
第一,构建我国现代传播体系、提高国内国际传播能力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以及传媒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积极构建现代传播体系,进一步提高国内国际传播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新闻媒体是现代传播体系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因此,加速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掌握对内对外新闻传播规律、适应互联网等新媒介环境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第二,振兴文化产业、加速传媒产业发展
新闻传播业具有突出的产业特性,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文化产业已经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这标志着中国的传媒产业将进入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主体多元的快速发展时期。培养大量适应传媒产业升级的新型内容生产和传媒经营管理人才,既是提升中国传媒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需要,也是振兴文化产业的需要。
第三,提高专业素质、加强新闻传播从业者队伍建设
随着现代传媒发展和社会信息流通的加快,我国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数量急遽扩张,但从业者的整体素质离社会发展需要尚有一定的距离。为了解决部分从业者的知识老化问题、为了解决从一线业务转为管理者的再培养问题、也为了解决非新闻传播专业学科的从业者专业训练问题,发展高层次的在职专业教育迫在眉睫。
二、培养目标
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与传播业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的基本要点;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具备新闻法治和职业道德意识。
2、具备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念;能够运用较新的传播科技手段;具备调动小组协同工作的能力;能够对新闻传播实践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即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进一步的分析。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三、招生考试方式
1、考试科目:
政治,英语(1或2),综合能力、专业知识共四门
2、考试形式:
政治理论采用与学术型专业相同的全国统考政治理论试题,满分为100分。
外国语采用全国统考英语(1或2),满分为100分。
综合能力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时间考试,满分为150分。
专业知识考试。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时间考试,满分为150分。
四、培养方式
该专业学位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鼓励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其培养方式采用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与培养方式,学习年限分别为2年和3年。具体培养方式特色为:
1、以课程教学为主,但教学过程中宜密切联系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同行业的实际问题,注重对学生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
2、加强新闻传播院校与新闻传播实务单位及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新闻与传播实践单位的专家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参与研究生教学及培养。
3、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及学位授予
(一)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
全日制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含实习),非全日制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课程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和专业方向设置,结构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如下:
1、公共必修课(15学分)
政治理论课 2学分
外语 3学分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学分
新闻学理论 2学分(根据专业方向,与传播学理论二选一)
传播学理论 2学分(根据专业方向,与新闻学理论二选一)
中外新闻传播史研究 2学分
新闻传播法治与职业道德研究 2学分
新媒体研究 2学分
2、专业课(15学分)
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可根据学校自身特色确定专业方向,自行安排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
3、专业实习(4学分)
全日制学生在新闻传播实务部门进行实习。实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
4、学位论文(4学分)
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主要结合新闻与传播业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各承担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可以设立学位论文导师小组,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指导小组的成员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教师为主,也可吸收新闻传播实务单位具有相应指导能力的专家参加,共同承担研究生指导任务。指导小组应根据学生的选题方向,确定具体的导师负责其论文指导工作。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与新闻传播实践紧密结合,可以是理论研究、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二)学位授予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评审和学位授予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学位论文必须由不少于三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或学者;2名(含2名)以上专家评审通过方能提交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应有一名新闻传播实务部门或管理部门的专家。3名(含3名)以上答辩委员同意方能通过答辩和建议学位委员会授予学位。原则上答辩委员会主席应具有正高职称。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六、在校管理与待遇
学校将统一安排住宿,并根据学校的奖助政策,为部分学生提供奖助学金。
设置方案
一、为适应我国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对新闻与传播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简称:MJC。
三、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四、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着重提升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研讨、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五、新闻与传播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新闻与传播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六、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须与新闻与传播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新闻与传播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新闻与传播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新闻与传播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九、积极推进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与新闻与传播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十、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一、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第二篇:2018考研心得: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经验分享(本站推荐)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018考研心得: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硕
士经验分享
考研的复习时间还有不到40天了,去年这个时候的那种紧迫感我依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回想那将近一年来的考研时光,让人既辛酸又怀念。下面我就说说我自己的考研经历吧,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带来一定的帮助。
我初试分数为391分,英语70、政治71,专业课分别为123和125,复试结束后总分为399,这样子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
我报考的是中山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也是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
首先,我本科时理工科,虽是一所“211”学校,在本省的名气还不错,但是那个专业我确实不是很喜欢,学的也不是很好,因此,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我选择了做逃兵,便投入了考研的怀抱。在这里提醒大家,无论以何种理由考研,即使是逃避,但是选择之后就必须得好好对待。
第三篇:2018考研专业硕士解析:金融硕士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018考研专业硕士解析:金融硕士
设置方案
一、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金融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二、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Finance”,简称MF。
三、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四、金融硕士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金融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五、金融硕士培养过程须突出金融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六、金融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金融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须与金融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金融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金融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金融硕士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九、积极推进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与金融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十、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一、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页 共 2 页
第四篇:2018考研专业硕士解读:社会工作硕士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018考研专业硕士解读:社会工作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Master of Social Work,缩写为MSW)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的专业学位。西方发达国家已有数十年培养社会工作硕士的历史,我国从2009年起开始设置该学位,2010年31所著名大学招收了我国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重理论,而且注重实践,突出社会工作实务能力训练,也兼顾研究能力的培养。它培养的主要是就业导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01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社会工作人才列为与党政人才一起要重点发展的六类人才,并决定到2015年我国要建成200万人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达到300万。这说明,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战略,社会工作职业在我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社会工作硕士将成为这支队伍的高端,作为社会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社会工作硕士应该有良好的职业前景和用武之地。社会工作也将成为在促进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社会声望的职业。
现代社会工作集中体现了促进人民福利、追求社会进步的价值目标,是年轻大学生服务社会和人民、促进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欢迎有志青年报考社会工作硕士,锻造成才,走进高尚的社会工作职业队伍。
设置方案
一、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决定设置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
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Social Work”,英文缩写为MSW.三、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四、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对象,一般为具有一定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学士学位获得者。
五、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或联考、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办法。
六、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社会工作实务能力训练,兼顾研究能力培养。
七、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重视实践教学。
八、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具有较丰富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及相应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九、学位论文应与社会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可采用社会服务项目设计与评估、实务研究、政策研究等形式。
十、课程考试合格,完成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社会工作硕士 2 页 共 2 页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专业学位。
十一、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由国家批准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页 共 3 页
第五篇:2013考研专业硕士VS学术硕士
2013考研专业硕士VS学术硕士
去年11月份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共计165.6万人,比去年增加14.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这支轰轰烈烈的考研大军中,专业硕士因其人数的迅速增长成为一支备受瞩目的队伍,有媒体披露,报考2011年专业学位的人数较2010年增长61.4%。自2009年全日制专业硕士在研究生结构中的比重扩大以来,其报考热度不断攀升。教育部也明确表示,预计今年专业硕士将占硕士研究生总量的30%,到2015年,这一比例将可能达到50%。
所谓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我国拥有包括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审计硕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警务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出版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军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程管理硕士39种专业硕士。这在不少学者眼中是一件好事:改变我国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研究型人才传统培养模式,加大专业硕士的比例,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下面我们站在考生的角度来对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做下对比:
1.考试难度:
据统计我国研究生招生录取比例约为三分之一。其中学术型研究生的录取比例约为四分之一,而专业硕士的录取比例约为二分之一。另据2012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来看,专业硕士录取难度明显小于学术型硕士。
2.培养年限:
普通硕士: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年。
专业硕士:脱产,学制2年半,在职3-4年。其中有半年实习期。
3.学费标准
学术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例如,MBA的学费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而工程硕士的学费一般为3-4万元。
4.奖学金
学术型的每个人都有奖学金,而专业硕士只有部分人有。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人要自己出全部学费(其实这是和学校有关系的,比方说武大,上海交大的专业硕士是全部有奖学金的)。
5.认可程度
学术硕士在学历的认可度上略高于专业硕士的学历认可度。专业硕士在市场认可度上高于专业硕士。近年来,随着专业硕士种类不断增多,报考人数连年上升,因此人气带动了市场效应,其认可度和求职地位也在逐年上升。
必须提醒的是,专业硕士毕业后和学术性拿到的毕业证书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学位的话,不是“专业硕士”,而是分类的。所以根据你的专业,拿到的学位就是相对应的。例如,你是建筑学的专业硕士,那你拿到的就是“建筑学硕士”不是“专业硕士”。学术硕士的话,学位证书就是“工学硕士”等等。
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在校的主干课程基本上是完全一样,生活、学习与导师培养方式等等都没太大区别,所以说名校的专业硕士还是很值得读的。而且专业硕士更注重实践能力,在学期间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毕竟这是一个重能力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