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时间:2019-05-12 12:4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第一篇: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两者相比,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继续加强。就高等教育来说,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强化人文教育,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多年来,由于传统文化的淡化,人文教育的不被重视,加上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外来思想道德因素不断涌入,引起了人们价值观的偏颇。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丰富了,金钱多了,但在丰富的物质生活面前,现代人的精神境界降低了,人的精神生活贫乏了,思想道德发生了新的变化,在道德建设上的某些混乱无序现象有所滋长。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长期被置于批判地位的我国传统文化连同它的精萃,现代青年了解不多,加之文理偏科、应试教育,使传统文化在相当一部分青年人的脑海里没有扎根,因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滑坡。如何激励起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爱国心,如何培养他们分辨良莠的能力,还有艰巨的文化历史课要补。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较为丰富,而人文知识相当匮乏。

据笔者的一次调查表明,某高校中文专业的大学生中没有一人通读过仅有五百多字的《朱子治家格言》,有些学生甚至望文生义,把该书的作者猜为朱熹;也没有一个人读过《论语》;绝大多数人不知《十三经》为何书„„这种调查令人感到十分意外。人文教育的淡化,使大学生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我国历史文化缺乏基本了解,因而也就缺乏应有的修养和情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观念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导致道德观念变更,价值准则失落。一些大学生思想空虚、颓废,政治热情丧失,表现在价值观念中,功利色彩浓厚,过份强调 “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在毕业分配、专业选择、考试态度中无不表现出来。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不关心集体和他人,不尊重教师,不刻苦学习;对人生理想、国家命运缺少兴趣。有些学生连起码的行业规范、道德准则都不懂,随意乱扔脏东西、随地吐痰;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讲粗话;食堂买饭插队,损坏公共财物等等。社会调查也表明,高校毕业生与社会所期望的人才有一定的距离,突出表现在人文素质方面。一些在校高智商的大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不一定就是事业的成功者。反过来,智商一般的人成功率却高得多。这是因为智商对是否成功的影响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等对成功与否的影响却占了80%,它包括敬业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等因素,这些都属于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人文素质决定着人的规范力和激发力。一个大学生如果只懂得专业知识,对“怎样做人,如何做事”都不懂,甚至有的连起码的文化道德素养都较差,是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即使专业成绩再好,也不能得到发展。这样的大学生应变能力较差,也不愿献身高强度的科研攻关,更无法激起创作欲望和创新精神,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都会出现一系列偏差。有鉴于此,当前高校应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热爱祖国、奋发向上、自强拼搏的民族意识和国民精神的“四有”新人。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两方面较高的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高等学校在培养现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应当重视和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应当充分认识到,整理、研究和利用我国优秀文化,是大学生伦理道德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当然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前人的论述应赋予新的含义将其注入时代精神,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今天仍然能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构建我国民族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长达几千年的教育历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应加以挖掘、利用,用优秀的传

统文化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传统文化能够流传至今的,都是经过几千年筛选、过滤而积累下来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崇尚。如爱国、正义、礼貌、孝敬、谦让、敬业、奉公、刻苦、自强、天下为公等,都是极其适用和有效的教育材料,容易唤起青年人潜意识中的道德情感,这也与我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的道德体系完全融合。“有理想”,是儒学的人生哲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从来重视理想,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本身也多是具有崇高理想的人。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对国家兴亡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他们希望统治者懂得“民贵、社稷次之,君轻”的道理,实施“仁政”,反对暴政。从“三纲”中派生出来的“忠”、“孝”有其精华可取。“忠”的观念若赋予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四化建设事业的新意,则可以在大学生中大力提倡。还有屈原的“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精忠报国”的岳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无不是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而具有为国献身精神的杰出人物,他们都是当代大学生仿效的榜样。“有道德”,是儒学的显著特色。儒学经典《四书》中的《大学》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还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可以看出,其“明德”、“修身”的学说,要求人们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传统文化中主张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原则;“敬业”、“慎独”、“见利思义”、“义而后取”等可以引为对现代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对大学生,应要求他们淡泊名利,提倡义利双全。当义利发生冲突时,则舍利取义,甚至舍生取义,坚决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主张发财致富,但讲究“生财有道”。“三从四德”中的“德、言、容、功”,可归纳为培养现代女大学生的四个基本要素,女大学生应成为讲道德、善言辞、仪态端庄大方的现代女性的典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可以视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组成部分。“三纲”中的“孝”可赋以奉侍老人的自觉性,这是人类的美德。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这完全得益于儒学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有文化”,是儒学最根本的标志。在许多儒家名篇中,都有大量记载。著名的《劝学篇》,通篇举有许许多多事例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书中指出“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都是儒家倡导的刻苦学习的著名事例。在学习态度上,孔子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懂装懂,要有“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实事求是的学风,这与现在某些

大学生“60分万岁”的学习态度相去甚远,是极好的正面教材。《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勤有功,戏无益”等都是大学生们很好的座右铭。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书香门第”、“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说,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倡导知识熏陶的重要性。“有纪律”,是儒家学说的核心部分。在传统文化中,主张“修身”、克己奉公、自我约束等道德伦理,可引伸为现代意义上的遵纪守法的要求。《大学》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交,止于信”,是一种双向的自我修养的内在约束,可以赋予新的解释,产生新的意义,体现自律精神。“三纲”中的“节”,去其封建性,也可以作为现代青年要讲“节制”的一种要求,作为现代青年男女互敬互爱、交友、恋爱、节制情欲的一种自律。朱熹主张用道义、理性来节制过分的个人欲望,抑制享乐主义,“纵欲而私于一己者,灭其天也”。儒家学说还提倡“慎独”、“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49而内自省也”。要求人们多做自我批评,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注意发现过失,时时予以纠正,以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规章法令。道德伦理与法制观念并重,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现象,是人文素质的更高体现。此外,还有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

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伦理意识,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以孔子及其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强调以完善人的主体道德作为完善社会道德的基础,将个人的修养同国家、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在目前的形势下,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道德情操无疑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强调文化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包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内的人文素质教育纳入高校教学体系中去。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迈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改革德育内容,推进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整合。促进大学生文化道德素质的养成,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德育内容进行重新界定,改变过去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也是改革人才培养方向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5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德育是照搬前苏联的培养模式,进行简单的“共产主义教育”。文革后,也仅强调“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思想政治课学习偏重革命史、党史,而学生在德育养成方面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这样的德育显然不全面。政治信仰固然重要,但毕竟不能代替人的文明修养和文化品位,政治方向与个人修养不能等同。反过来,一个人的品质好了,他的政治方向更大可能是正确的。“四有”人才的培养,其核心是“有理想”。作为个人的理想这是德育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包括把社会主义搞好的理想、使国家富强起来的理想,这些都是属于文化道德素养方面的内容,单靠学革命史和政治理论是无法形成的。以革命史为例,它跨越的时空仅百余年,而文明古国的文化少说也有二千多年,它已经融化在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里,积淀为一种遗传基因,成为民族心理的一部分,对它没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就很难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胸怀。因此,应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文化道德教育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则应把德育摆在首位。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类专业人才,同时也需要这类人才具备较高的文化道德素质,这就决定了改革专业教育、加强人文教育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大学生本科教育基本上还是属于“专才教育”的模式,愈来愈显示出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其结果是约束了学生专业面的拓展和能力的开发,降低了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必须打破这种格局,将文化素质教育列入教学体系中,使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协调起来,互补共进。

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学校应切实加强领导,将德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摆上议事日程,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确立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改变现有的课程结构。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突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加强人文教育,强调历史传统、文化和艺术传统的教育;要设置人文学科,内容涉及文、史、哲,可以我国历史上的优秀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作为学校人文学科课程的重要部分,并采取措施保证这些学科的学习质量。如举行中国古典文学水平达标测试、设置双学位制并辅以多种形式的选修课;举办有关学术讲座、书评会、辩论会等,以引导学生接触古典原著,逐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生的政治考核也应包括理论知识部分和平时表现两个方面,以促进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建立起文明的行为习惯,真正在内心深处产生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驱动力,最终使道德的主体意识发挥作用,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要建立一支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以保证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在文化道德素质教育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具有身教示范的人格力量。

总之,在高等学校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调整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塑造良好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树立起富有时代风貌的思想道德情操。高校不能仅仅满足于智力开发,要加强学生做人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培养能够担负起21世纪新的重任的优秀人才。

第二篇: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教 育 评 论1997年第5期

传统文化教育与

大学生

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郭 波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两者相比,精神文明建 设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继续加强。就高等教育来 说,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强化人文教育, 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多年来,由于传统文化的淡化,人文教育的不被重 视,加上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外来思想道德因素 不断涌入,引起了人们价值观的偏颇。现代社会物质生 活丰富了,金钱多了,但在丰富的物质生活面前,现代 人的精神境界降低了,人的精神生活贫乏了,思想道德 发生了新的变化,在道德建设上的某些混乱无序现象 有所滋长。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长期被置于批判地位的 我国传统文化连同它的精萃,现代青年了解不多,加之 文理偏科、应试教育,使传统文化在相当一部分青年人 的脑海里没有扎根,因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滑坡。如何激励起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爱国心,如何培养他们 分辨良莠的能力,还有艰巨的文化历史课要补。大学生 的专业知识较为丰富,而人文知识相当匮乏。据笔者的 一次调查表明,某高校中文专业的大学生中没有一人 通读过仅有五百多字的《朱子治家格言》,有些学生甚 至望文生义,把该书的作者猜为朱熹;也没有一个人读 过《论语》;绝大多数人不知《十三经》为何书„„这 种调查令人感到十分意外。人文教育的淡化,使大学生 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我国历史文化缺乏基本 了解,因而也就缺乏应有的修养和情操。在市场经济的 冲击下,观念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导致道德观念变更, 价值准则失落。一些大学生思想空虚、颓废,政治热情 丧失,表现在价值观念中,功利色彩浓厚,过份强调 “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在毕业分配、专业选择、考试 态度中无不表现出来。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不 关心集体和他人,不尊重教师,不刻苦学习;对人生理 想、国家命运缺少兴趣。有些学生连起码的行业规范、道德准则都不懂,随意乱扔脏东西、随地吐痰;在公共 场合高声喧哗、讲粗话;食堂买饭插队,损坏公共财物 等等。社会调查也表明,高校毕业生与社会所期望的人 才有一定的距离,突出表现在人文素质方面。一些在校 高智商的大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不一定就是事 业的成功者。反过来,智商一般的人成功率却高得多。这是因为智商对是否成功的影响只占20%,而非智力

因素等对成功与否的影响却占了80%,它包括敬业精 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等因素,这些都属于人文素质 方面的内容。人文素质决定着人的规范力和激发力。一 个大学生如果只懂得专业知识,对“怎样做人,如何做 事”都不懂,甚至有的连起码的文化道德素养都较差, 是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即使专业成绩再好,也不能得 到发展。这样的大学生应变能力较差,也不愿献身高强 度的科研攻关,更无法激起创作欲望和创新精神,思 想、判断、感情和想象都会出现一系列偏差。有鉴于此,当前高校应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热爱祖国、奋发向上、自强拼搏的民族意识和国民精神的“四有” 新人。

48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两方面较高的素 质,即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高等学校在培养 现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应当重视和发挥传统 文化的优势。应当充分认识到,整理、研究和利用我国 优秀文化,是大学生伦理道德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方 面。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当然既有精华,也 有糟粕。对前人的论述应赋予新的含义将其注入时代 精神,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文 化中的优秀部分在今天仍然能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具 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构建我国民族的 价值观、伦理道德观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长达几千 年的教育历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应加以挖掘、利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传统 文化能够流传至今的,都是经过几千年筛选、过滤而积 累下来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崇尚。如爱国、正义、礼 貌、孝敬、谦让、敬业、奉公、刻苦、自强、天下为公 等,都是极其适用和有效的教育材料,容易唤起青年人 潜意识中的道德情感,这也与我国培养“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的道德体系完全融合。“有理想”,是儒学的人生哲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 家学者,从来重视理想,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他们本身也多是具有崇高理想的人。他们以天下 为己任,对国家兴亡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他们希望统 治者懂得“民贵、社稷次之,君轻”的道理,实施“仁 政”,反对暴政。从“三纲”中派生出来的“忠”、“孝”有其精华可取。“忠”的观念若赋予忠于社会主义 祖国,忠诚于四化建设事业的新意,则可以在大学生中 大力提倡。还有屈原的“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艰”;“精忠报国”的岳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 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无不是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而具 有为国献身精神的杰出人物,他们都是当代大学生仿

效的榜样。

“有道德”,是儒学的显著特色。儒学经典《四书》 中的《大学》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还指出:“自天子以至于 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可以看出,其“明德”、“修身”的学说,要求人们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达 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传统文化中主张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就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原则;“敬业”、“慎 独”、“见利思义”、“义而后取”等可以引为对现代职业 道德的基本要求。对大学生,应要求他们淡泊名利,提 倡义利双全。当义利发生冲突时,则舍利取义,甚至舍 生取义,坚决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主张发 财致富,但讲究“生财有道”。“三从四德”中的“德、言、容、功”,可归纳为培养现代女大学生的四个基本 要素,女大学生应成为讲道德、善言辞、仪态端庄大方 的现代女性的典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的思想,可以视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组成部 分。“三纲”中的“孝”可赋以奉侍老人的自觉性,这 是人类的美德。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这完全 得益于儒学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有文化”,是儒学最根本的标志。在许多儒家名篇 中,都有大量记载。著名的《劝学篇》,通篇举有许许 多多事例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书中指出“积财千万, 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悬梁 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都是儒家倡导 的刻苦学习的著名事例。在学习态度上,孔子强调“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懂装懂,要有“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实事求是的学风,这与现在某些 大学生“60分万岁”的学习态度相去甚远,是极好的 正面教材。《三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义”;“勤有功,戏无益”等都是大学生们很好的座 右铭。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书香门第”、“腹有诗书气自 华”之说,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倡导知识熏陶的重要性。“有纪律”,是儒家学说的核心部分。在传统文化

中,主张“修身”、克己奉公、自我约束等道德伦理,可 引伸为现代意义上的遵纪守法的要求。《大学》云:“为 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 人父,止于慈;与国交,止于信”,是一种双向的自我 修养的内在约束,可以赋予新的解释,产生新的意义, 体现自律精神。“三纲”中的“节”,去其封建性,也可 以作为现代青年要讲“节制”的一种要求,作为现代青 年男女互敬互爱、交友、恋爱、节制情欲的一种自律。朱熹主张用道义、理性来节制过分的个人欲望,抑制享 乐主义,“纵欲而私于一己者,灭其天也”。儒家学说还

提倡“慎独”、“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 49而内自省也”。要求人们多做自我批评,对自己的言行 举止要注意发现过失,时时予以纠正,以符合社会道德 规范和规章法令。道德伦理与法制观念并重,这是一种 社会进步的现象,是人文素质的更高体现。

此外,还有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由此可见,我国传 统文化有着强烈的伦理意识,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和道 德教育,以孔子及其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强调以完善人 的主体道德作为完善社会道德的基础,将个人的修养 同国家、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 权利义务,在目前的形势下,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 道德情操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我们强调文化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包括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在内的人文素质教育纳入高校教学体系 中去。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要迈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改 革德育内容,推进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整合。促进大学生文化道德素质的养成,其重要任务之 一就是对德育内容进行重新界定,改变过去单纯的思 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也是改革人才培养方向亟待解决 的焦点问题。5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德育是照搬前苏 联的培养模式,进行简单的“共产主义教育”。文革后, 也仅强调“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思想 政治课学习偏重革命史、党史,而学生在德育养成方面 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这样的德育显然不全面。政治信仰固然重要,但毕竟不能代替人的文明修养和 文化品位,政治方向与个人修养不能等同。反过来,一 个人的品质好了,他的政治方向更大可能是正确的。“四有”人才的培养,其核心是“有理想”。作为个人的 理想这是德育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包括把社会主义 搞好的理想、使国家富强起来的理想,这些都是属于文 化道德素养方面的内容,单靠学革命史和政治理论是 无法形成的。以革命史为例,它跨越的时空仅百余年, 而文明古国的文化少说也有二千多年,它已经融化在 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里,积淀为一种遗传 基因,成为民族心理的一部分,对它没有一定的理解和 认识,就很难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胸怀。因此,应将马 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文化道德教育相结合,在思想政 治教育中则应把德育摆在首位。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类 专业人才,同时也需要这类人才具备较高的文化道德 素质,这就决定了改革专业教育、加强人文教育将成为 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大学生本科教育 基本上还是属于“专才教育”的模式,愈来愈显示出与

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其结果是 约束了学生专业面的拓展和能力的开发,降低了高校 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必须打破这种格局,将文化素 质教育列入教学体系中,使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协调起来,互补共进。

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学校应切实加强领

导,将德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摆上议事日程,确立人文素 质教育的目标,确立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改变 现有的课程结构。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突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加强人 文教育,强调历史传统、文化和艺术传统的教育;要设 置人文学科,内容涉及文、史、哲,可以我国历史上的 优秀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作为学校人文学科课程的重 要部分,并采取措施保证这些学科的学习质量。如举行 中国古典文学水平达标测试、设置双学位制并辅以多 种形式的选修课;举办有关学术讲座、书评会、辩论会 等,以引导学生接触古典原著,逐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 理解。学生的政治考核也应包括理论知识部分和平时 表现两个方面,以促进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建立起 文明的行为习惯,真正在内心深处产生追求高尚道德 的内心驱动力,最终使道德的主体意识发挥作用,形成 健全的道德人格。要建立一支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专 业师资队伍,以保证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在文化道德素 质教育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具有身教示范的人格力 量。

总之,在高等学校提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

素质教育,有助于调整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塑造良 好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树立起富有时代风貌的思想道 德情操。高校不能仅仅满足于智力开发,要加强学生做 人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培养能够担负起 21世纪新的重任的优秀人才。

郭波,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刊编辑 50

第三篇: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是人的重要品德之

一。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正心”与“修身”,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拥有极强的好奇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青少年的思想还不够成熟,缺乏对生活的了解,缺乏社会经验。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这对于心智还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与诱惑。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成长愿望,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另一方面,缺乏勤奋刻苦,耐得住寂寞的恒心与决心,因此,在纷繁喧嚣的社会中,大学生极易迷失前进的方向,失去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也不能得到提高。那么,如何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呢?

首先,要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关羽思想道德素质的课程,如思修课。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通过老师的讲解,能够增加我们的人生经验,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也能帮助我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第二,不断加强学习,学好专业文化知识,严格要求自己,规划

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多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

第三,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与诱惑。在大学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这时,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坚强的意志力去抵制诱惑,要有自己的主见,不随波逐流,就像屈原说的那样,“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第四,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学校与社会也应该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应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的风气也应该得到净化,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让大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真正的做到“正心”与“修身”,做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前言

我们大学生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大学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面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我们调查小组在大学校园内进行了这次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呼吁大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把握住自己的方向,为了报效祖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学习进步.调查背景及目的意义 1.社会公德的内涵

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因此,社会公德是我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我们应有的品德操守。处于当代的大学生,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生活秩序,都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2.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

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不错, 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

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 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对社会公德的认识相对肤浅、社会公德情感较冷漠、社会公德意志比较淡薄、社会公德的知与行脱节。种种劣行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 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 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 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3.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都寄托在大学生身上,大学生的学习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对大学生来说,要把爱国热情、爱国愿望体现在学习上,一方面努力学习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一方面切实学会做人,通过社会的造就和自身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多做贡献,把个人奋斗融汇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去,以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彰显人生价值和意义。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将会使大学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重任,自己的职责,更好的为祖国服务。“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观念、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对处在人生旅途新起点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生转折。

二、调查方法、范围

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收回190份,回收率为95.0%,其中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为95.79%。1.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范围 龙岩学院

调查的现状展示

(一)文明礼貌有欠缺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表1:你在公共场所排队此时有人插队,你会怎么办?

A马上制止

B 心里抱怨

C 视而不见

D口里谩骂

人数

93 25 22

比例

23.07%

51.09%

13.74%

12.10%

不得不承认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较差,然而继续问到乘坐公交车,当你也很累想坐着休息时,你还会为长者或儿童让座吗时,一些大学生的公德也不容乐观.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53.30%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7.14%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老爱幼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表2:你如何看待大学生说脏话 看法

人数

比例

A.不好

53.30%

B.还行

32.42%

C.一般般

13.09%

D.较差

2.19%

在有效的调查问卷中,只有53.30% 的人认为这种现象不好,既不文明也不好听,竟然有13.09% 的人认为还一般般。

大学生是一个语言修养水平较高的群体,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对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形成制约.大学生要消除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充分认识语言修养的层级性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语言修养,塑造良好形象.总之,文明礼貌可以造就完美的形象,完美的形象可以使人在社会的激流中搏击前进,健康的姿态可以让您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时代赋予我们大学生新的使命,新的使命要求新的素质、新的形象。

(二)大学生爱护公物的状况

公共设施本来就是为大家服务的,也不知破坏的人是出于一种怎样的心理,没有人天生有破坏欲,即使是出于发泄,也不应该把气撒在公共设施上,任何人也没有这个权利。

没有人能为故意破坏公物找到合理的解释,这只能归结于个人本身的道德意识淡薄.调查显示:你对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有何看法,42.34%的同学好,它展现个人风采,并且可以自由宣泄感情,28.69%的通道下不好, 它破坏了公物,造成了不良影响,12.32%的人想办法杜绝此现象,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爱护公物的意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大学生环境保护的状况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

(四)大学生社会公德之遵纪守法的状况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88.98%的同学认为作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同时在我们关于对交通规则遵守的调查中,竟有49.66%的同学经常闯红灯警察在时遵守交通法规,30.74%的同学警察不在时不遵守,18.22%的同学赶时间的时候不遵守,仅有1.38%的同学一贯遵守交通法规。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原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的缺陷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 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 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 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等重视不够, 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 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 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 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 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 道德行为能力不强, 进而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家庭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绝大多数家庭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 也愿意花费时间去督促引导孩子的学习。但大多数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 普遍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的倾向。同时, 很多父母也忽视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现实中, 很多父母不遵守社会公德, 不注重个人形象, 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三)社会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及不断适应各种社会规范并成为正式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尚处于未最后形成的阶段, 仍然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 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拾金不昧等良好道德品质被有些人认为是大话、空话、套话, 使其在调节、约束人们行为方面的作用弱化, 良好社会风气受到污染。面对社会上诸多的道德行为, 一部分大学生放弃了高尚的精神追求, 价值主体的唯我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价值评价的利己化, 致使部分学生重利轻义、重个人轻集体、重眼前轻长远,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四)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

在对问题“对个人未来的发展而言,您是否认为思想品德比知识更重要?”认为思想品德比知识更重要的同学仅占15.78%,而认为认为思想品德不比知识更重要的同学却占到43.58%,作为当代大学生, 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 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 自控能力差,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 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矛盾、生活挫折、贫困等出现了多种心理问题, 孤独、沉默、消极、冷漠, 甚至性格扭曲, 这也影响到了他们正确地待人处世, 如果处理不好, 将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公德行为。

五、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对策(一)优化校园公德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 一方面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 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并以实际行动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 提高公德修养。第三, 积极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倡导公德意识, 推崇先进模范, 宣传优良的社会公德事迹, 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 鞭挞丑恶现象, 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文明行为的良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 以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 感染人, 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二)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高校要重视社会公德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 要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己自制等优良传统。同时要努力用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生, 以“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教育方式上, 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又要避免硬性的说教。促使他们利用认识到的社会公德规范, 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 有意识地不断实践, 使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抑制, 高尚的思想、行为得到强化。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去感知体验, 从而在其中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与公德行为习惯;根据形势需要, 各高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的特别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咨询, 帮其分析导致困境的原因, 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 正视自己的情况, 找到如何解决不良心态的方法, 及时消除致使心理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定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 并通过开展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主体心理辅导, 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 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第五篇: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座谈会会议记录

主题: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时间:2004年10月13日

地点:计算机楼111室

学生代表:各年级代表和部分学生党员

主 持 人:杨老师、贺老师、赵老师

指导思想: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制的建立、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传播手段的广泛运用等等,这些剧烈的变化正在猛烈地撞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随着马家爵凶杀案、高考舞弊、枪手代考、非法传销等一系列事件的出现,对于广大大学生来说,曾经被授予的“天之骄子”之类的光环已逐渐褪色,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通过这次座谈会,了解我系学生从自身角度对学生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看法,了解他们对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一些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包括在商品社会中如何正确看待金钱、如何对待各种物质的诱惑,以及如何正确看待爱情与性、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异性交往观等问题。

座谈记录:

主 持 人: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越来越关注,大家对此有什么看

法?

学生代表:感觉心里酸酸的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

多了,不然怎么会引来那么多的关注。其实网上讨论激烈的大学生问题在我们学校也有影子,只不过没有那么突出罢了。部分同学大一进校的时候还有点不适应,到了大二,基本上适应了大学生活,学习也较稳定了,思想上却有些放松,有少数同学陷入到广交朋友、谈恋爱中,还乐此不疲,甚至还有因为失恋控制不住自己的心理而影响学习。

学生代表:是的,有不少同学思想出现了消极、颓废的倾向。对自身及社会认识

发生了变化,因为现在社会中大学生的比例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失业,我们不再拥有那种认为自己是出类拔萃的优秀者的想法,自我预期下降,这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还有的同学错误的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部分学生因此而昧着良心去做一些有违法律和道德的事,如现在社会比较敏感的大学生抢劫、盗窃、诈骗,“傍大款”等等啊。主 持 人:那么你们认为现在我们系学生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学生代表:嗯,有很多吧,像什么损人利己、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的事,在我们周围都有蛮多的。有的人处处争强好胜,要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支持和关心,确信自己的成功率,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听进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表现出自命不凡、虚荣。一遇挫折,就会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丧失斗志,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一次失败就能把他打倒。还有些同学就是言行不一致,说的是轰轰烈烈,做的却又是另外一副样子,在学习生活上则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主 持 人:这些问题确实是存在的,那么大家对于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有什么建议?

学生代表:我觉得应该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譬如我们

班就大部分同学都写了入党申请书,并不断地努力向党组织靠扰。另外每个同学都有好的一面,学校应该爱护和培养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同学们学会独立思考,保护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和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我想这对于全系的学风建设也是有帮助的。另外,大学生自己也应该积极地参加一些社会正常的交往和集体活动,从各类社会活动中学习知识,增强自己在处理各类事情时的能力,保持一份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

学生代表:是的,学校不是开展了第二课堂吗?通过专题讲座、影视导读、英语

角、文艺汇演、课外阅读、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活动等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活动。同时,还可以寓教于乐,使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

神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升华,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培养奉献精神。此外,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书本上知识还很不够,我认为我们的实践活动还没有做到位,我们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

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但真正做好了的同学并不多。学生代表: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的问题都是由心理异常因素引起的,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在不同时间、不同问题、不同场合产生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如政治思想困惑、人际关系纠纷、课程和择业选择、婚姻和恋爱矛盾、心理冲突和障碍等。因此,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要做出实际效果,使同学们在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有适当的反应,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主 持 人:你们认为学生干部在这中间起着什么样的一种作用?

学生代表:我自己也是学生干部,学生干部首先也是学生,与其它同学一起学习、生活,也面临着和一般学生一样的实际问题,同学们也更愿意向我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干部,老师们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同学们实际的思想状况。学生干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不过也应该看到,少数学生干部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甚至极少数还起着反作用,因此,还必须提高学生干部的自身素质,上个学期学校不是组织了学生干部培训班以培养学生干部具备相当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吗?我认为很好。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同学还起着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此外,学生党员与学生干部一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主 持 人:应该看到的是,虽然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学生中的主流

还是好的。对于现在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搞好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把学校、社会和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促使大学生们全面、健康的发展。但是让大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或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是最重要的,是非对错的标准只有

靠大学生自己来确立。在校大学生首先需要做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包括在商品社会中如何正确看待金钱、如何对待各种物质的诱惑,以及如何正确看待爱情与性、树立正确的操守观、异性交往观等问题。这样一来,网恋、同居、一夜情等“前卫”的扭曲的价值观自然就没有了生存土壤。其次,大学生应该强化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在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尤其是法制知识,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具备多种能力。

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大学生德育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心理教育的逐渐正规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深入人心,大学生成才的内部、外部环境得到了改善,我们也希望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有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承担起历史的重任。

下载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 大家都知道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答记者问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2014-04......

    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教学应如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河南省第三初级中学董遂红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留下了无数灿烂的文化精髓。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

    传统文化教育大全

    传统文化教育材料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展望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与展望------------------ 2005-8-22 星期一中国企业人才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

    浅论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浅论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一、在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初探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初探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主体的大学生,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摘要:一、揭示大学生缺乏思想道德素质现象:图书馆乱丢杂物,大声喧哗等。 二、剖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