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调研报告(新)
中小企业在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根据山东省律协下发的《关于对中小企业进行调研的通知》以及省律协劳动关系委员会确定的调研题目“中小企业在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的要求,笔者对滨城区的几家中小企业进行了劳动关系方面的调研,依据调研情况针对中小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调研单位的基本情况:中型企业2 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职工人数500人以上,小型企业3 家,职工人数300人左右。
一、调研企业劳动关系发现的主要法律问题
(一)企业招工难、留人难,劳动关系稳定性较差。
调研的五家中小企业老板口径一致,都谈到了招工难、留人难的困境,好不容易招来的员工却留不住,员工实际离职率达到了30%左右可怕的程度,各企业都在找关系拉人为自己的企业服务。社会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较快,用人需求量增加,出现一定的用人竞争,对于年轻、有一定文化,尤其是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能够比较顺利地找到或挑选较理想的工作单位和岗位,随时“跳槽”便成自然。特别是对于工作收入低和不能享受双休或完整的法定节假日以及加班加点现象非常普遍的中小企业,职工“跳槽”更为普遍,造成了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稳定性较差的局面。
(二)劳动合同签订率极低、社会保险参保率更低。
此次调研的5 家中小企业其中4家劳动合同签订率10%以下,企业的重要人员以及管理者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参保率更
低。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几乎没有。其中一家企业劳动合同签的订率超过95%,但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仅是为了应对劳动保障等行政部门的检查,规避法律而与职工签订形式上的合同书,实际上并未按合同上的条款履行,合同书文本也没有给职工留存。
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一是劳资双方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由于企业用工来源渠道多,其中有些职工与企业负责人(特别是小型企业老板)有着沾亲带故等等熟人的关系,认为不签订劳动合同也不会出现问题。二是企业或职工不愿意签劳动合同。企业认为,劳动合同条文要包括职工的工资、保险、假期、生产安全、培训等各方面内容,一旦写成书面条文,对企业是一种严重制约。不与职工签合同,随时可以减员或辞退不想用的职工,较为灵活。职工不愿签合同主要的原因是职工特别是农民工认为签订劳动合同后把自己“捆死了”、“套住了”,想到好单位去走不了。
中小企业普遍经济效益较差,利润微薄,难以承担职工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仅为少数管理层人员、技术骨干职工投保。且企业为了减少用工成本,增加利润积累,主观上不愿为职工投保,尤其不愿为全体职工投保五险。加上部分职工没有长远眼光,本人不愿参加社会保险。这些员工认为,工资收入本来就不高,扣缴社会保险后工资收入更少,难以生活和养家。特别是多数农民工,出门打工就是为了挣钱,供养老人和子女入学,只能将全部收入用于现实需要,对养老保险等问题无力顾及。在这样的情形下,造成了社会保险参保率极低。
(三)企业没有设立独立的人事机构,HR(人力资源)管理多是兼职,且有事就兼无事不理,各项规章制度不规范、不健全。
调研的中小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备,特别是分配制度存
在问题较多,没有工资协商制度,工资标准和分配办法基本上是老板说了算。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没有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老板可以随意决定劳动定额和工资标准,劳动力价格太低,这也是职工流动性强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设立独立的人事部,HR管理多是兼职,且有事就兼无事不理,这就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盲目性。HR管理唯一要做好的基本工作就是六大模块,即员工的招募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这是HR管理的灵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
二、中小企业存在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自保意识。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及政策,较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劳动者目前还并未完全掌握,很多条款的具体内容还不知晓,签订劳动合同对于劳资双方来讲,都是有利的。签订劳动合同对于职工来讲,出现劳动争议时,有劳动合同就会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企业来讲,不签订劳动合同有可能遭到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如果签订了劳动合同,也会使职工的稳定性增加。因此,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必须坚持经常化,通俗化,多联系实际问题,针对性要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企业独立人事管理机构,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管理重点仍然是生产管理及市场开发,而HR管理就被大多数企业老板怱略,加上国内的HR管理并不专业,也加剧了企业老板不重视HR管理,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一方面企业招工难、留人难,劳动关系稳定性较差,职工流动性过大;另一方面,企业对于HR管理不重视,更促进了招工难、留人难的书面。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建立独立人事管理机构,使企业“员工的招募与配置”结合企业的生产需要进行合理的计划与配置;而“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的合理规划与设置则更能稳定人心,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不仅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吸引到优秀的人才,造就一支高素的企业队伍;企业合法、合理、全面、具体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与管理”,则会使企业走上正途;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与企业紧紧的粘合、团结在一起。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和激发出来。因此,只有建立健全企业独立人事管理机构,才能发挥HR管理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劳动行政监察队伍建设,强化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重心要下移,把基层维权、中小企业维权等作为工作重点。建立起牢固的、相关部门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的联动机制,形成强大合力,促进企业改善规章制度中不合法部分,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增加监察执法社会效果。要畅通劳动者信访、投诉、举报渠道,改进办案程序,缩短案件查处时限,加大查处力度,以切实有效的举措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山东黄河律师事务所 尹玉栋
二O一二年八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劳动关系现状 调研报告
洪湖市劳动关系现状调研报告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劳动关系日益复杂,构建和谐、新型的劳动关系,既意义重大,又非常迫切。今年年初,我局以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和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为契机,对全市300多家企业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直以来,我市都比较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实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劳动关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78.02%,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4.21%。二是规章制度普遍建立。企业规章制度总体上日趋完善和规范,大部分企业在规章制度建立时履行了民主协商和内容告知程序。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有98%是在通过协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三是满意度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71%的职工对企业表示满意,80%的职工认为企业劳动关系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不规范。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有待提高。有些企业只与骨干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其他职工则不予签订;建筑、餐饮等行业还存在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而只与“包工头”订立口头协议等问题。二是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有的企业在订立、解除、终止、变更劳动关系时,存在手续不完备、劳动合同内容不完备、个别条款违反规定、随意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等问题。三是部分企业未签订集体合同。
(二)部分企业不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从调查的结果看,有部分企业只参加其中一项或两项保险,其他保险不参加;有的企业只给部分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其他职工不予缴纳;有的企业虽然履行了申报程序,但不能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企业不依法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不仅造成社保基金减少,支付能力下降,更重要的是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部分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但没有按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确定职工工资,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个别企业存在劳动强度大、但职工工资收入仅与最低工资标准持平的现象。
(四)部分企业不遵守劳动工时制度。一是不征求工会和职工本人同意,随意延长职工劳动时间;二是延长工作时间违反“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的规定;三是随意延长工作时间而不按规定安排补休或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上述都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的工时制度,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加大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规定》、《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职工知法用法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企业经营者、人社局、总工会、经济局等要联合力量,通过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强教育培训,不断增强用人单位和职工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
(二)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一是健全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家协会三方建立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机制,协商解决企业劳动关系,推进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以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劳动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提出意见或建议,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等,促进企业规范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二是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体系, 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从协调机制上保障劳动者主体身份的实现。要增强劳动者的民主参与意识, 实现劳动者自身观念的转变,建立企业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的平等协商机制。
(三)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和机制建设,增强劳动保护力度。一是增强劳动监察力量,建立健全劳动监察组织网络,建立乡镇劳动监察队伍,聘请劳动保障协理员,形成市、乡、村劳动监察组织网络。建立执法人员与企业的相对固定联系制度,实行一条龙服务,实现网格化管理,把劳动监察的重点由处罚教育转变为预防教育,以有效地将劳动关系中的矛盾消除于萌芽中。二是在充实、加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劳动监察效能的前提下,加大劳动监察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首先,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克扣加班工资)、不缴社会保险等突出问题,要经常性地主动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做到发现一起,严惩一起,让违法者感受到违法的高成本代价;其次,完善举报专查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做到举报一起,查处一起,及时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需要。一方面,通过双方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权利义务,有利于劳动关系双方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劳动合同不但成为认定存在劳动关系的最有效证据,而且也是处理争议的重要凭证和依据。劳动合同还能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决纠纷更为便利,降低争议解决成本和社会耗损费用。为此,做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和关键,关系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应争取把劳动合同签订率以及劳动关系和谐与否纳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建立起政府责任为主的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社会责任体系,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格局。
第三篇:劳动关系现状调研报告
洪湖市劳动关系现状调研报告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劳动关系日益复杂,构建和谐、新型的劳动关系,既意义重大,又非常迫切。今年年初,我局以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和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为契机,对全市300多家企业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直以来,我市都比较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实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劳动关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78.02%,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4.21%。二是规章制度普遍建立。企业规章制度总体上日趋完善和规范,大部分企业在规章制度建立时履行了民主协商和内容告知程序。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有98%是在通过协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三是满意度和归属感进一
步增强。71%的职工对企业表示满意,80%的职工认为企业劳动关系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不规范。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有待提高。有些企业只与骨干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其他职工则不予签订;建筑、餐饮等行业还存在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而只与“包工头”订立口头协议等问题。二是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有的企业在订立、解除、终止、变更劳动关系时,存在手续不完备、劳动合同内容不完备、个别条款违反规定、随意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等问题。三是部分企业未签订集体合同。
(二)部分企业不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从调查的结果看,有部分企业只参加其中一项或两项保险,其他保险不参加;有的企业只给部分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其他职工不予缴纳;有的企业虽然履行了申报程序,但不能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企业不依法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不仅造成社保基金减少,支付能力下降,更重要的是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部分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但没有按工资指导线和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确定职工工资,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个别企业存在劳动强度大、但职工工资收入仅与最低工资标准持平的现象。
(四)部分企业不遵守劳动工时制度。一是不征求工会和职工本人同意,随意延长职工劳动时间;二是延长工作时间违反“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的规定;三是随意延长工作时间而不按规定安排补休或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上述都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的工时制度,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加大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规定》、《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职工知法用法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企业经营者、人社局、总工会、经济局等要联合力量,通过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强教育培训,不断增强用人单位和职工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
(二)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一是健全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家协会三方建立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机制,协商解决企业劳动关系,推进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以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政
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劳动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提出意见或建议,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等,促进企业规范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二是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体系, 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从协调机制上保障劳动者主体身份的实现。要增强劳动者的民主参与意识, 实现劳动者自身观念的转变,建立企业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的平等协商机制。
(三)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和机制建设,增强劳动保护力度。一是增强劳动监察力量,建立健全劳动监察组织网络,建立乡镇劳动监察队伍,聘请劳动保障协理员,形成市、乡、村劳动监察组织网络。建立执法人员与企业的相对固定联系制度,实行一条龙服务,实现网格化管理,把劳动监察的重点由处罚教育转变为预防教育,以有效地将劳动关系中的矛盾消除于萌芽中。二是在充实、加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提高劳动监察效能的前提下,加大劳动监察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首先,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克扣加班工资)、不缴社会保险等突出问题,要经常性地主动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做到发现一起,严惩一起,让违法者感受到违法的高成本代价;其次,完善举报专查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制,做到举报一起,查处一起,及时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需要。一方面,通过双方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
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权利义务,有利于劳动关系双方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劳动合同不但成为认定存在劳动关系的最有效证据,而且也是处理争议的重要凭证和依据。劳动合同还能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决纠纷更为便利,降低争议解决成本和社会耗损费用。为此,做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和关键,关系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应争取把劳动合同签订率以及劳动关系和谐与否纳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建立起政府责任为主的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社会责任体系,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格局。
第四篇:关于**市劳动关系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吴忠市劳动关系情况的调研报告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客观要求。为准确掌握当前企业劳动用工、工资待遇、工时制度等方面的变化和趋势,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促进充分就业,2019年3月,我局会同工信局、市总工会等单位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市77家企业进行了调查。总体上看,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向好,劳动力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实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劳动关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劳动力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此次调查的77家企业涉及制造业、纺织、物流批发零售、食品加工等11个行业。其中石油化工业13家,食品加工业19家,纺织服装业5家,制造业10家,住宿餐饮服务10家,批发零售11家,电子信息2家,交通运输2家,劳务派遣2家,新型材料加工1家,物流配送2家。其中,食品加工业的企业最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25%。在调查的77家企业中,利通区4家企业用工人数总量明显增加,3家企业今年有增员计划;红寺堡区3家企业相对处于满员状态,用工需求多集中在纺织业和扶贫车间(扶贫基地)方面,比如吴忠市兴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用工缺口较大,企业职工人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0人;青铜峡市企业用工共2900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用工规模略有减少,总体用工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有所减少,但节后部分企业扩大再生产规模,不少化工企业开始招工,尤其对生产一线人员需求大增;盐池县有用工需求意向的企业35家,同比春节前登记用工增长15%,登记招聘岗位540个,存在减少企业13家19人。同心县农民工返乡约6万人左右,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90%。农民工返乡后情绪稳定,生产生活正常,未对我市劳务产业工作造成太大影响。(二)劳动关系存在潜在风险。
调研中了解到,停产减产企业仍较多。去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35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4.6%,岗位减幅为9.4%;有150家企业累计产值同比负增长,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4%。产值下滑及停产半停产企业多。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对吴忠市制造业、房地产业的就业岗位有所影响,目前150家监测企业中,制造业、房地产企业的就业岗位分别比2018年底减少6.7%和6.23%。部分产值贡献率较高的重点龙头企业,特别是石油加工企业和煤化工企业,每年约有两个月左右企业进行定期设备检修。遇重大节日、特殊时段,各级各部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危化品运输严格管控,企业产品外销和原料供给受到一定限制,不能满负荷生产。个别重点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导致企业短期内停产。去年我市重点企业中庆华集团因发生一般死亡事故,企业部分生产线停产,影响产值约8000万左右。近日,金牛化肥又出现一般死亡事故,预计企业停产,每月影响产值约4500万元左右。部分重点化工企业仍有资金债务等问题,特别是近日金牛化肥发生的生产事故,企业自2016年以来连续每年出现死亡事故,企业如果持续停产,职工利益受影响,容易导致职工信访等问题,社会稳定风险加大。(三)企业欠薪欠保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受宏观经济下行、原辅材料价格上涨、新增产能匮乏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企业不同程度亏损,生产增速放缓。春节后,市工信局积极组织各工业园区管委会、各县(市、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认真开展工业企业欠薪、欠养老保险等信访维稳工作的摸底调查,通过排查梳理,我市工业企业中共有14家企业涉及欠薪、欠缴社会保险问题。其中利通区共有2家企业,占全市欠薪企业总量的14.3%,涉及欠薪人数264人金额236万元,欠养老保险43人金额167万元。金积工业园区共有3家企业,占全市欠薪企业总量的21.4%,涉及欠薪人数434人金额630万元,欠养老保险444人金额1746万元,欠医疗保险434人金额286万元。青铜峡市共有8家企业,占全市欠薪企业总量的57.1%,涉及欠薪人数1222人金额1618万元,欠养老保险1346人金额4110万元,欠医疗保险299人金额160万元。太阳山开发区共有1家企业,占全市欠薪企业总量的7.2%,涉及欠薪人数992人金额2145万元,欠养老保险2167人金额3310万元,欠医疗保险2167人金额942万元。(四)企业薪酬待遇逐步提升。
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预期工资福利待遇水平略有增长,2019年预计薪酬水平在2400元/月-4400元/月之间,平均工资3000元/月,相比2018年各行业平均薪酬2900元涨幅为3.4%,企业员工平均工作时间基本不变。从调查情况看,各行业企业均把提高工资待遇水平、改善工作环境作为留住老员工,吸引新员工的主要措施。调查中,超过50%的劳动者感觉春节后找工作不是很容易,而且春节后所在企业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假期和待遇变化不大基本与去年持平。劳动者普遍最关注企业薪酬、福利,还有企业环境、办公氛围。部分劳动者受薪酬待遇低、长时间加班、同事关系不和、季节性因素情况离职。95%以上劳动者希望政府在招聘信息、技能培训方面提供支持。(五)调解已成为处理企业劳动争议的新常态。
春节期间,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共受理投诉举报92件,涉及1386人1642.77万元,结案89件,结案率96.7%,移交公安机关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4件。办理自治区《农民工工资督办函》案件3起,核查办理自治区网信办欠薪问题线索5件,春节期间未发生一起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引发的群体性、突发性及上访事件。2019年1至2月,全市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9件,比上年同期增长26%;各级仲裁机构采取多元化调处手段,大部分以调解方式结案,调解率80.5%。案件类型中,工伤保险待遇争议类型案件10件,解除劳动关系争议类型案件29件,欠薪案件20件,争议类型均为常规类型。二、原因分析
(一)从企业用工需求来看。
我市企业总体用工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虽然有所减少,但节后部分企业扩大再生产规模,不少企业都开始招工,尤其对生产一线人员需求大增。例如:宁夏锦泰新材料、中涛新材料、中电投宁夏能源铝业青鑫炭素、宁夏沃野肥业等生物化工制造企业用工规模有所增长。所调查的77家企业中有90%以上的企业岗位稳定,没有裁员、减薪的计划,企业工资待遇水平有所提升,工作时间与去年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二)从行业分布来看。
纺织、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存在“招工难”问题的企业分别达到85.3%、66.5%、45.1%。从原因看,47.9%的企业认为存在“招工难”主要是“求职者对薪酬期望值过高”,居各选项之首,21.6%的企业选择“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减少”居第2位。房地产业、制造业、计算服务业等行业用工明显缩减,用工计划“减少”。(三)从企业用工环境来看。
企业扩大招工积极性有所下降。调查显示,92.1%企业“两节”前后用工计划比去年“持平”或“减少”,比去年回落1.7个百分点。受短期内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性较大、企业投资更趋理性、企业家风险把控能力更强等影响,多数企业仍持谨慎乐观态度,扩大生产意愿不强。产业化企业用工并不规范,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也很低,实习期间月薪1600-2000元,转正后2500元左右,并且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条件较差,离家较远,部分女性劳动者为兼顾家庭与工作,往往放弃工作。(四)从企业用工结构来看。
在年龄结构方面,大多数企业愿意招聘25—35岁年龄阶段的人员;文化程度方面,企业对工人的文化程度要求不高;性别方面,主要与需求工种有关,如车工、纺织工偏向女性,屠宰、生产操作工则需要男性。总体来看,劳动用工素质不高、现代化水平低、人才流失较大。(五)从经营状况看来看。
调查显示,95.4%的企业对本企业综合经营状况预期评价为“良好”或“正常”,与上年同期持平。96.3%的企业对本行业总体经营状况预期评价为“良好”或“正常”,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38.6%的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紧张”,仅次于“用工成本上升”。从资金周转情况看,18.4%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2019年资金问题仍将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受技术、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调查显示,25.6%的小微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状况预计“持平”,远低于全部调查企业50.5%的平均水平。三、企业用工情况分析
综合分析,预判2019年“两节”后吴忠市企业用工形势为:在新常态下全市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较大,但整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增长带动就业能力持续增强。但同时,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就业形势也将更加复杂,就业工作将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受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双向挤压,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用工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稳岗压力或有所加大。
通过关停并转、重组等举措化解过剩产能会对现有岗位造成冲击。二是去产能化带来的隐性失业显性化,进一步加大规模性失业风险。
煤炭、化工、水泥等行业如果持续低迷或将进行规模性裁员,特别是年龄偏大、长期从事单一工种的部分人员再就业将更加困难,妥善解决职工安置和再就业问题,有效规避规模性失业风险将变得日益重要。三是就业难、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常态,部分企业招工难和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传统的制造业由于升级或大量使用新设备造成了非技术岗位减少,而新兴制造业对高技术、高学历人员需求又增加了10%。我们预判,未来结构性矛盾会日益突出。四是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和扩大就业容量的重要渠道。
2018年底民营企业达到19585户,个体工商户达到73569户。全市共培育法福来等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6家,太阳镁业等全国“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9家,吴忠仪表自动化等院士工作站2个,金世纪包装等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7个,黄河电焊机等科技型中小企业71家,塞外香食品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3家,占全区的25.5%。争取2018年新增全国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1家,建成自治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企业1家,争创绿色园区1家、绿色工厂2家。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更多就业增长,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成为吸纳了大量的城镇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重要途径。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人社、工信、商务和经济技术合作局、总工会等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和职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増强用人单位和职工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二)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健全由人社、总工会、市企业家联合会三方建立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机制,协商解决企业劳动关系,推进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以及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劳动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提出意见或建议,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等,促进企业规范与员工的劳动关系;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体系,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从协调机制上保障劳动者主体身份的实现。要增强劳动的民主参与意识,实现劳动者自身观念的转变,建立企业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的平等协商机制。(三)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和机制建设。
增强劳动监察力量,建立健全劳动监察组织网络,建立乡镇劳动监察队伍,聘请劳动保障协理员,形成市、乡、村劳动监察组织网络。建立执法人员与企业的相对固定联系制度,实行一条龙服务,实现网格化管理,把劳动监察的重点由处罚教育转变为预防教育,以有效地将劳动关系中的矛盾消除于萌芽中。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缴社会保险等突出问题,要经常性地主动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做到发现一起,严惩一起,让违法者感受到违法的高成本代价,及时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四)贯彻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扶持企业稳就业存量,坚持以扶持产业发展为抓手,以产业带动就业为目标,通过加大企业稳岗补贴、失业保险费返还、加强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等政策措施,扶持企业正常经营和用工稳定;鼓励创业扩就业增量,通过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创业载体平台,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扩大就业容量;加强培训提就业能力,大力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职业培训与就业质量、岗位要求与技能素质的匹配性。促进城乡劳动者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自由劳动者向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向技能人才转变;创新举措提服务质量,通过“就业援助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为企业用工、城乡劳动者就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第五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街道坚持以开发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对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影响,努力维护区域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意识形态观念的改变,劳动关系领域的新情况不断出现,如何持续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成为了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我街道劳动关系的现状与前景预测
今年以来,我街道的劳动关系基本保持了总体平稳健康,劳资纠纷数量明显下降,但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群体性事件出现了新特点。
(一)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群体性事件出现新特征
虽然我街道劳动关系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随着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回暖,企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加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理念,使我街道劳动关系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二)我街道工会劳动关系的前景预测
经分析预测,在今后一段时期,我街道劳动关系的整体平稳性基本能得以维持,企业的违法行为将会减少,企业结合劳动法律法规进行管理的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不稳定因素在短暂时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消除,仍然存在引发一些集体争议和群体性事件的可能。
二、引发劳动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缺失与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是引起劳动关系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并没有随之改变,企业经营管理者仍然采取比较粗放的甚至苛刻的管理模式,某些企业还存在诸多违法违规的行为,而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提高以及新生代农民工打工愿望的改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摩擦不断增多,矛盾越来越激化,导致了劳动关系的不稳定。
(二)企业的经营发展与职工收入增长的不平衡,是引起了劳动关系不稳定的原因之二
企业的不断壮大带来了企业效益和利润的不断增加,而与之相反的是劳动者并未从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劳动者工资增长缓慢,劳动者要求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和增加收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三)企业工会缺位、沟通渠道的不畅通、企业文化的不健全,是引起劳动关系不稳定的原因之三
新生代农民工要求享有生存权、平等权和发展权,然而,与权利意识不断提升的现实相对应的,却是诉求表达渠道的失灵。如果说大多数工人都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那么,企业员工诉求表达渠道失灵则是当前劳资矛盾迅速升级的重要原因。新生代农民工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与老一代都有所不同,他们外出打工不只是为了挣钱,更希望能获得发展的机会,并希望能有话语权,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但是,企业在注重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并不能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缺乏有效地沟通渠道,更无企业文化可言。员工的意见尤其是一线员工的意见往往被搁臵在原地,不能真正反馈到经营决策者那里。企业内部工会组织的缺失,工会组织不能承担起职工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作用,导致劳资双方矛盾越积越多,诱发了更多不稳定因素。
三、近年来我街道工会为和谐区域劳动关系所做的主要工作近年来,为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保障区域开发建设和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街道工会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转变工作理念,努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的氛围环境。近年来,我街道工会针对《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劳动保障新法相继实施以及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区域和谐劳动关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的状况,积极适应新形势要求,秉持“双维护、两服务”(即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理念,及时将劳动关系工作的重点由维权、执法转变到维稳和服务上来,着力构建和谐区域劳动关系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强化各类劳动矛盾的预防。针对我街道工会劳动关系工作面临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着力加强区域劳动管理制度建设,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努力改变区域劳动关系工作面临的被动局面。
(三)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各类劳动矛盾和纠纷。近年来,区劳动保障部门在不断加强本级劳动监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区域劳动管理工作机制,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区域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理预案,相继建立了日常劳动信访接待处理值班制度、企业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区域劳动关系定期分析会制度;加强了劳动社保、工会、法院等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与联系。建在具体工作中,积极依托上述工作机制和力量,加强劳资矛盾和纠纷排查和调处,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努力将各类劳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此基础上,坚持贯彻调解原则,畅通职工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做好日常劳动信访及投诉举报接待处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群体性、突发性劳动事件处理工作,保持了区域劳动关系的基本稳定。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消除不稳定因素的措施和建议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和基础。构建区域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重点要加强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服务,提升劳资矛盾的预防和处理能力。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一要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的指导服务。重点是要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实施分类指导。
(二)切实做好企业工会的组建工作,推进集体协商制度的落实。区总工会,一要切实加强对企业组建工会工作的指导。要按照《工会法》的要求,指导、督促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企业工会,在尚不够规模的企业,推进建立行业性、区域性工会,并努力使之成为企业与职工沟通的桥梁。二要逐步推进集体协商制度的落实。积极培育劳资双方协商共决理念,引导已建工会的企业与员工就工资、福利等方面开展集体谈判,使员工的合理要求通过集体谈判落实到集体合同中,避免无序的抗争。逐步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让员工通过协商实现工资与企业利润相关联,引导企业员工从简单追求“涨工资”向民主协商“谈工资”的转变。督促企业依法建立和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对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确保职工民主权利得到落实,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三)切实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合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的氛围环境。要以和谐劳动关系为己任,积极营造企业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员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和政府职能部门合力推进,企业、职工和社会积极参与,共同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一要坚持正面引导。
XX总工会 2011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