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存在的一种核心力量,它支配着企业,可以使企业得到顺利地发展,也可以使企业陷入灾难的深渊。企业文化的竞争是未来市场的竞争,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体现出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使企业领导层与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目标上容易达成共识,在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引下,通过沟通信仰、传递意愿,从而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竞争能力,最终达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出一种优质的管理,从而实现企业运作的最高效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多种传达体系塑造出优秀的企业品牌,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力和感召力,从而吸引更大范围内资源的聚合,企业得以滚动式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取得最佳效益。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体现出一种良好的经营道德和伦理意识,为企业争得外部公众的认可,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企业赢得宝贵的社会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外部运作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观念、品牌形象、企业声誉等的载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至关重要。然而,如同知识本身不能承载价值一样,为企业文化而建设企业文化基
本上是徒劳的,没有速成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都不尽相同,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
要建设优秀的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把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的员工队伍的基本情况,然后规划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案。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核心价值观把个体文化融入群体文化,以此产生合力和效力,要善于借鉴传统文化和现代优秀企业文化,结合实际,使企业文化秉承传统文化的精髓,熔入现代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并使全员认可并内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形成持久的行为,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这个核心的核心是培育和造就优秀的人才群体。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以人为本”是一个永远都不会错的真理,“以人为本”的文化意识表现在: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更加关注人的个性的张扬和能量的充分释放,更加重视人才的再培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企业竞争的“法宝”之一。
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它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它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
企业既要注意企业文化的建设,也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管
理。
企业文化理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僵滞凝固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文化具有稳定性,又具有流变性、创新性。在企业构建和谐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和底蕴体现在企业价值理念的表达和行为习惯、行为规范中,体现在文化整合、提升的创新实践中。
企业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创造力,优秀人才的去留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工资高低来决定的,事业宏大,工作有意义,为社会作贡献,项目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这些才是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
好的企业文化会使员工感受到很强的归属感,并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个体虽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它也决非超载群体的孤立者,个体对于群体事务进行参与,利用种种措施来释放自身的力量,发挥聪明才智,为群体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企业群体对于个体的作用也进行鼓励和认可,这样就会大大增强个体的“主人翁”地位的自我感觉,增强对群体的归属感
第二篇: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今,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早已深入人心。文化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虽然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已有30多年历史,但我们似乎很少能感受到身边靠“文化强企”战略成功的鲜活案例。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西方一直被认为是“核心专长”,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总之,是指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一个企业在迎合和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具有能够比竞争对手高一头、胜一筹、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的能力。当然,这种“核心专长”不是“企业文化”能担当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是“存在”决定“意识”。理念虽对实践有反作用,但也是先有实践后有理念,实践决定理念。从对历史的推动所起的作用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科学论断。但这些与早些年一位国外学者的断言“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没有矛盾。
任何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围绕产品竞争力下功夫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的,技术竞争力又是取决于制度竞争力的,制度高于技术,制度是第一竞争力。而制度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根本不可能有科学的制度。因此,理念又高于制度,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一种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和创新的激励机制,员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哪里谈得上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企业就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丧失优势而被淘汰。技术可以学,制度可以制定,但企业全体员工内在的追求这样一种企业文化、企业伦理层面上的东西却很难移植、模仿。在这个意义上说,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才具有最强的竞争力,才是未来企业真正的第一核心竞争力。
优秀的企业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一种企业内部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自觉、自律、自学、自新。自觉是前提,自律是保证,自学是创新的源泉,自新则是创新的集中表现。
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耐克公司凭着不断创新的理念,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超越了阿迪达斯公司,成为跑步鞋行业的龙头老大,市场份额超过50%。海尔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采取“企业文化先行”的文化战略。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用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是文化先行,文化力先行,用文化力去盘活有形资产,这是海尔成长的最根本的文化战略。
但一个企业的生死盛衰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企业的变革,一定是对外部经营环境的适应性变化,一定是源自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源自于主观的、理想化的文化设计和理念设计。所以企业文化一定要落地。关于文化落地,麦肯锡公司提出的“7S模型”给出了一个框架性的答案。其中,战略、结构和制度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价值观是企业成功的“软件”。硬件和软件的互相渗透、互相兼容,才是确保企业持久成功的根本所在。
因此未来的企业竞争是管理的竞争,企业文化的竞争。文化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强劲的动力。没有好的企业文化,也就没有好的共同理念和远景,也不可能有创新的动力,更谈不上铸就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篇: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广州保利地产公司自2000年进入“房地产十强”后,后劲十足,2001年一举杀入五强,今年公布再次荣升,晋身三甲。
保利花园以其人性化的规划设计、突出的成套技术运用和超前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国家建设部严格评审,被评选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代表了国内住宅开发以及住宅技术应用的高水准及新理念。该楼盘采用地中海风格的建筑,瓦蓝亮丽的坡屋顶、清新素雅的外立面,隐在绿意盎然的小区中,其出色的建筑风格深受同行和买家赞赏。
一个国有房地产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广州楼市中,如何能突围而出,其“力量源泉”到底来自何方?广州保利房地产公司宋广菊副总经理快人快语:“公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广州房地产市场生存并得以进步,我想都可以归结为保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
宋广菊说:广州保利地产公司成立于1992年,公司从成立到现在,都充满着一种军队的文化:如雷厉风行的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军人特有的那种高度自我奉献精神和责任心等优良传统均是保利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保利得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立足、突围,并取得今日成功的原动力。保利公司在项目运作上有一句口号———“一切在于操作!”口号虽然简单,但要理解其中精髓并落到实处并不容易,而保利公司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却做到了。
第四篇: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_对策
放眼全球,为什么有的企业长盛不衰,做成“百年老店”;而有的企业只是成功一时、昙花一现?在经历过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还有多少企业依旧巍然屹立?这时“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就进入我们的视野。2005年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1983年初名列财富杂志500强排行榜的公司,有三分之一已经销声匿迹,也即大型企业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年,约为人类寿命的一半。同年的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展望2010年》调查报告也显示,当前全球67%的公司是基于核心竞争力来推动竞争优势的,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5%,这充分说明了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高层都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写入自己的成功法则,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怎样提高核心竞争力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一、不同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初是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的,就是一种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学识。可以说,他们二人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概念,却给了一个极不严密的定义。正因为定义的不严密由此产生了许多派别,如企业战略、技术、资本、质量、渠道、客户、品牌、速度、创新、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学习能力等等,都曾被人定义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现在在我国流传较为广泛的就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所提出的核心竞争力需具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对策,溜不掉”的特点。其实不难发现真正符合以上“5个不”的要素寥寥无几,有人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有团队学习能力,但仅仅有团队学习能力就能保证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吗?有人说执行力就是核心竞争力,但如果企业经营决策本来就存在问题,那岂不是执行力越强就会死的越快吗?有人说自主知识产权就是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国内产权制度的不够完善,你的软件经常面临被盗版的尴尬,这明显不符合偷不去这一特点。有人说人力资源就是核心竞争力,但这是以人才不流动为前提的,现在跳槽者比比皆是,这也不符合买不来这一特点。还有人说核心竞争力是技术、是客户,但技术是可以被带走的,客户也是可以溜掉的,所以综上所述,只有企业文化较为符合以上“5个不”的特点,这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企业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核心竞争力的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也越发的凸显出来。为什么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企业文化,这是源于企业文化本身就包含着张维迎教授“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这5个特点:
1、企业文化的偷不去。这是指别人要想模仿你是很困难的事情,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企业或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自身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相融合的产物,是一个优秀企业的灵魂所在发表论文。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很难被复制的,他的生长是需要特定的土壤、养分、和光照的。就如同南桔北枳,生搬硬套别人优秀的企业文化以运用到自己企业里结果只能是产生四不像,给企业带来副作用。这种情况在前些年学习海尔文化思潮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对策,大批的中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套用海尔集团先进的企业文化及管理模式,他们以为凭借这些貌似取得的真经就可以使自己的企业也能像海尔一样焕发勃勃生机,殊不知他们没有领悟到企业文化偷不去的特性。
2、企业文化的买不来。这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一种无形的资源,是不能以任何方式、在任何地点购买来的。通常人们认为人才或者客户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些是以人才和客户的不流动性为前提的,你可以高薪诚聘,别人也可以付更高的价格把你的人才挖走。企业文化就不同了,他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点也不为过,任何人也不可能以多高的价格把企业文化买走。
3、企业文化的拆不开。这是指企业文化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是理念、价值观与规章制度的统一、是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统一。企业文化本身就包含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内容,他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就把思想、理念、生产经营等工作结合在一起了,并且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使得带有强制性的具体管理升华为员工自觉基础上的自我约束,使得员工的价值观和信念、领导者的抱负、工作重点和企业追求的目标达到统一。所以企业文化在“拆不开”这一特点上得到了切实的体现,其他任何一种资源在这一特性上都是无法比拟的。
4、企业文化的带不走。个人的才能、技术,企业的组织形式这些都是可以带走的,而企业文化是最具组织性与纪律性的。身价高的人才是可以随意跳槽的,因为他拥有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优秀的概念性技能,但是如果他想把原来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带走那是绝不可能的。当前我国企业文化研究存在的一大误区就是“崇洋”现象,往往以为聘请一些欧美、日本知名专家就可以带来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带不走的,即便带走也不意味着就能在中国生根发芽,我们的文化与欧美、日本有着很大的区别,欧美以科学为本,日本以人为本,我国以精神为本,所以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是开发挖掘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寄希望于国外专家带走其先进文化。
5、企业文化的溜不掉。有一种说法是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对策,这就是指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己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市场开拓中、创新发展中所生发、所凝结、所形成、所积淀起来的,一旦形成必将根植于企业这片土地上。企业文化不是停留在文本之中,不是仅仅贴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是深深根植于广大员工的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广大员工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行为自觉、行为规范、行为习惯的。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之中最稳定的因素,组织结构的升级,领导班子的更替,管理模式的变化都较容易落实,唯独企业文化的改变、抽离是最难实现的。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蒙牛的奇迹法则”,在《蒙牛内幕》一书中这套法则被详细归纳为二十五个方面,并对每一个方面都做了阐述。蒙牛1999年创业诞生,但它创业起步地却是在呼和浩特市公园南路附近特别偏僻的一座破旧的六层民宅,并且是底层的两居一室,53平方米,200元一月,但它却从这里开始创造了奇迹,靠着这具有魔力般的二十五个法则,用七年时间的发展实现了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大关。蒙牛的这二十五个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蒙牛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他已经成为了蒙牛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准则,这无疑已经形成一种蒙牛文化,这种文化不折不扣的贯彻到蒙牛组织运行的每一个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里,因而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于它。蒙牛的这二十五个法则,在使蒙牛员工创造出惊人的效率和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产品客户、商务伙伴的支持和信任,也得到了国家政府的支持和信任,甚至在遇到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给他们的发展造成危机时,国务院总理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对策,批示提供行政司法支持……核心竞争力就这样形成了,奇迹也就这样发生了。蒙牛的这套完备而又笃行不悖的游戏规则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其他企业都无法用金钱买卖,交易获得。是真正符合“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这五个特点的。
三、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蒙牛的奇迹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定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随着企业文化的研究日趋成熟和深入,我国企业界、学术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地研究成果,那么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旨在对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做一点意见与建议,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文化定位,每个企业的基本条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也就各具特色。在这里摒弃面面俱到,我们从大多数优秀企业文化中提升出三种文化定位:(1)憎恶浪费,崇尚高效,创造一种规范化、低成本的企业文化;(2)鼓励个人想象力、成就感,创造一种渴望创造未来这一思维方式的企业文化;(3)具体而专业的服务,创造一种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建议,努力发展深切、持久的顾客关系的企业文化发表论文。当然,文化定位的类型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和概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可能并不存在单一的与上述任何一种类型完全的重合,更多可能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文化定位时,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构建文化的实质是文化自生对策,而不是文化硬套。
2、依旧要处理好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文化建设必然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大的宏观文化,必然对企业文化(微观文化)产生制约。可以想象,如果每个企业都具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自身有利,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会有质的飞跃。
3、塑造人性化的企业文化。“人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核心,他决定着员工的兴趣、态度、忠诚、积极性、持续性、创造性、道德、意志、观念与企业命运的“个性品质”。人性化管理即是指在充分认识人性的各个方面的基础上,按照人性的原则去管理,利用和发扬人性中有利的东西;同时对于人性中不利的一面进行抑制,弱化其反面作用。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可以从制度与人性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社团式”管理、“生活化”工作这些方面来加强。
4、开展企业文化的未来研究。面对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现代企业的文化也随之不断的冲撞与交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未来研究,努力培养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时代性、精炼性等特点。企业同时要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含义。
如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说每一个成功的公司,都必须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后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诚然形成自己独特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并非易事,他需要企业几代领导及员工共同的探索与努力。
第五篇: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荐)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使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着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核心竞争力,以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保持自己的长期优势,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概述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企业战略管理的新理念。它最初由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德.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经过十多年来管理学界的探索和总结,现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运用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之中。许多学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现成企业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普兰哈拉德加里·哈梅尔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
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后指出: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补充的一系统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照世界一流水平实施一到多项核心流程。
吴敬琏说:核心能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的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战略和外部交易战略的结果。
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市场的整合力就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一种使产品不断升值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两种整合来实现,一种是企业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整合,一种是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整合。
对于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国内外学者说法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点是有共识的,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具备以下特征:
价值性特征: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它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是企业利润的最重要的来源。这种能力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独特性特征: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积淀而成,孕育形成企业文化,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和代替。在竞争的差异化优势方面,即能使竞争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独有吸引力,而这个独特优势即“最强点”不能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模仿、替代。
延展性特征: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即能够不断地开拓出新产品,具有旺盛、不衰竭、持久发展的生命力。使企业能够同时应用多个不同的任务,能在较大范围内满足顾客的需要。也就是可以从现实事业领域开拓出未来新的事业领域。可强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衍生出系统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保证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成功。
动态性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企业文化、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企业资源高度相关,也经历着产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没有一成不变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即使有了核心竞争力,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发展性特征:核心竞争力不是凝固不变的。在如何强化、发展核心专长方面,包括研究、开发新的核心专长。也包括与另外企业的核心专长搞战略联盟。为了确保不断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有的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而专心搞自己擅长的部分。还有的就是将自己原有的核心专长运用在新的领域,即在“运用中发展”。
要素性特征:形成核心竞争力需要这样一些要素: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技术体系(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管理体系(有效组织协调人力和技术资源)、信息系统(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保障)、价值观(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无形因素)。
(二)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二战后针对日本企业对美国经济的挑战,美国一些管理学家研究和总结日本企业管理经验而创建了这一理论,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
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各学科的专家有不同的见解: 管理学家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哲学家认为企业文化是由管理科学到管理哲学的升华,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社会学家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社区文化或组织文化.伦理学家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行为规范.著名企业文化理论家贾春峰认为“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行为规范”。
威廉.大内认为“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这种公司文化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他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雇员们,这些仪式给那些原本就稀少而又抽象的概念添上血肉,赋予它们以生命,对于价值观,他们具体界定为“确定活动、意见和行动模式的价值观”,它集中表现为进取性、守势和灵活性。”
企业文化实际上是经营理念,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不仅代表了企业的精神风貌,而且代表了企业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它是企业价值观取向、经营理念、管理制度、行为制度、行为准则、企业精神等方面的概括和升华,是一个企业的“精、气、神”。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柱,能够有效地激发企业发展的动力,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对外的适应力,从而产生巨大的力量。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比产品、技术、市场等因素更全面、更深刻、更持久.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的划分,企业文化由内到外分为四层:核心是精神文化,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和企业价值观;其次是制度文化,它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再次是行为文化,它包括企业的表象宣传、文化活动、员工的行为规范等等,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最外层是物质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等。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如下图所示。
二、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现代企业唯一不能被模仿和复制的就是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根本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看谁能赢得持续的领先优势。有人说,人才、高新技术和先进的企业制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瞬间就会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在信息化的今天,人才在企业间的流动使先进的管理制度不断地被相互学习。而唯一不能被模仿和复制的是企业的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企业精神,因为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被所有员工所认同,深植在每位员工的心里。正是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每位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凝聚成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优势.(二)企业文化能把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积极性结合起来
一个强大的企业不一定有很深厚的文化,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自觉、自律、自学、自新。优秀的公司也像优秀的人一样,有事业的高潮期,也有事来的低谷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把企业的目标和凝聚力与员工的积极性和才干结合起来,把全体员工(包括企业高层)的才智拧成一股绳,形成一种向上的合力,在企业处于顺境时,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处于困境时,一起共度难关,最终赢得市场的胜利。
(三)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多地强调一种文化
随着市场的日趋繁荣,社会已开始由经济型社会向文化型社会过渡,社会文化正渗透进生活的各个领域。消费者已不单纯消费产品和服务,而是在消费过程中更多地强调一种文化。产品已由过去那种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物体上升为一个流满人性化的载体。我们购买索尼电器感受到的是创新和时尚,海尔电器给予我们的是真诚和服务,“皮尔·卡丹”穿在身上未必就比别的品牌舒适,但它却使人感到高贵和自信。可口可乐公司老板曾说过,即使一夜间全球可口可乐公司都化为灰烬,他依然能凭借Cocacola品牌从银行获得贷款,重建公司,因为“可口可乐”凝聚的美国精神是别的品牌所无法替代的。
(四)缺乏文化支撑的企业,则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竞争,将是企业间最根本也是最终的竞争。事实表明,在产品的物质形态越来越趋同的今天,成功的企业,必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产品只有给消费者提供文化的想象,产生激情、乐趣,才能有别于同类产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对产品的忠诚度。而缺乏文化支撑的企业,则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不可能真正做大做强。
例如:查帕拉尔钢铁公司是一家美国公司,在美国钢铁行业排名第十。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它多次创造了世界记录。1990年它生产一吨钢材只有1.5小时,而美国平均是6.3小时,日本是5.6小时,德国是5.7小时。它还是美国第一家获准使用日本产业标准化认证钢材的公司。
查帕拉尔钢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把新技术迅速地运用到产品和工艺中的能力。这种核心竞争能力又是如何构建的呢?通过研究发现,查帕拉尔钢铁公司的核心能力实质是由四个系统组成:
第一,蕴藏在员工身上的技能和知识系统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员工身上的技能和知识随时间的不断完善、整理、编码,逐渐形成了软件、硬件和设备,以及专利、工作程序和工艺流程等,这就是物理技术系统。
第三,管理系统的作用则是引导技能和知识的积累和配置,包括激励、教育和提升系统等。
第四,前三个系统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公司的价值观,即建立在公司的文化之上的。在查帕拉尔公司,有助于创建学习型环境的价值观念有:尊重员工个人,允许创新失败,对外来的观念持开放的态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查帕拉尔公司的 5
员工不断学习,不断地超越司空见惯的东西,向现状挑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查帕拉尔钢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无论是员工的技能、知识基础和物理技术系统还是公司管理系统和价值与规范,它们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是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整体。如果没有鼓励个人创新,允许失败,对外来新观念持开放的态度,主动去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就不会不怕承担失败的风险。如果没有积极创新,将新知识、新技术迅速转化为产品和工艺,公司就难以形成快速的产品开发能力。同样,如果没有员工的技能和知识系统以及在实践中不断转化为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等的物理技术系统,企业也就没有了将新技术迅速转化为产品的能力,也就没有了什么竞争优势可言,核心竞争力也就不复存在了。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道逐步积累起来的,是与公司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缺少企业文化支撑的企业是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三、如何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虚拟的、空泛的,就像空气一样可以感觉到,却看不见、摸不着,它必须有一系列载体,才能成为推动力。
(一)只有企业文化核心—企业精神顺应社会的发展,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就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冠之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对精神激励作用的客观认识和对物质激励手段的运用,这些“企业文化”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逐渐衰落了,进而影响企业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相反,由于不断更新企业文化,顺应社会发展要求,从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例子也举不胜举。TCL集团是在完全没有国家资本金投入的情况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一个小型地方国有企业跻身于中国最大的十家电子企业行列,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TCL人对企业文化的不断更新和发展。TCL在创业初期提出“廉洁奉公、思想统一、雷厉风行、富有成效”的企业口号。1993年初又提出 6
了“团结开拓、艰苦拼搏”的企业精神。近年来,为了求得更大的发展,TCL重新确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即经营目标:创中国名牌,建一流企业;经营宗旨: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企业精神:敬业,团队,创新。可见,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地有所创新,才能获得强有力的生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的形式必须和核心紧密结合,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初,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方式被引进国内企业,一时间,全国掀起了大搞企业文化的热潮。有些企业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热衷于搞文化活动、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有些企业还直接请广告公司做CI形象设计,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般做法,但由于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面的内涵和基础,热闹过后,许多在当时企业文化热中涌现出来的明星便纷纷星辰坠落。企业文化的实质是通过共同的价值观整合企业的行为,从而形成企业整体的合力,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而不是仅仅让别人记住这个企业。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三)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具体管理相结合,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与企业的价值观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及整个过程中,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全体管理相结合,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都提出“以人为本”的口号,但摩托罗拉公司的人本主义是有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和措施作保障的,这些制度肯定个人尊严,实施充分掊训,创造无偏见的工作环境,关心个人的成长和个人前途,为每位员工创造事业成功的条件和体验成功的成就感。甚至员工的生日要赠送礼品这样的小事,都认认真真地写到员工手册中。正因为有这些具体措施的保障,人本主义才构成摩托罗拉公司鲜明的文化特色,并使摩托罗拉公司在竞争中保持领先的地位。
(四)企业文化必须有鲜明的个性,适应企业的状况,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人们对企业文化的日趋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重视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他们到处请专家学者进行论证,想把自己的企业文化设计得完美无缺,但这种经过专家咨询后新建成的企业文化往往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由于每一个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发展历程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不同,因而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同样生产饮料,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企业文化也截然不同。这说明,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它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价值内涵、基本假设各不相同,其类型和强度有所不同,只有适应企业的状况,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虽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必须作用于企业,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例如: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的做法就很具有借鉴性。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是中国轨道交通领域通信信息、自动控制产业中规模最大、系统集成和综合配套能力最强的集团公司,在推进我国的铁路和交通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集团公司认识到: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如果只把主导产品和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是不够的,核心产品和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质表现,需要机制和精神层面来支撑,没有好的精神和机制,人才会流失,技术会老化,资金会耗掉;有了好的精神和机制,才能搭建起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发挥最大潜能的管理平台。
在正确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党委中心组认真分析了公司面临的形势。入世后,国家有关产业保护政策不再存在,通信产业作为一般性竞争行业。要承受较大压力;铁路建设市场的开放,使我们面临着更多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对手,国家制定了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指导意见,将采取措施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 8
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从国内市场看,国家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交通市场广阔;从国际市场看,发展中国家的铁路和城轨市场呈上升趋势。
通过分析认为:机遇和挑战并存,发展机遇更大一些。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在于能否把通信公司做成“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我们的主业是什么?是为轨道交通安全提供技术和服务。我们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是系统开发和集成。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是集科研设计、器材制造、施工安装于一体的交通工程服务。我们目前的市场主要集中在铁路和城市轨道领域,我们正在向相关领域扩展。要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以好的精神和机制优化主业,创新管理,提升核心技术。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集团公司制定了新的战略方针,即围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发挥国有骨干企业作用,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做强的过程中做大。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优化资源,发挥核心竞争力;以市场为出发点,创新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创新为动力,发挥整体优势,驱动核心竞争力。在以下工作基础上,公司尤其强调以文化为灵魂,培育认同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抓“魂”,以先进理念培育职工对企业认同感。针对集团公司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特点,党委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好、更强”的企业精神,分阶段开展了市场教育、改革形势教育、集团经营教育等活动。近年来,为了配合开展薪酬制度改革,全系统的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向职工宣传科学的人才观,从人才流失的教训认清企业发展的严峻形势,加深危机感;教育职工树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观念,正确认识“等级差别”,使之深入企业文化;宣传国家新的改革措施和分配政策,使职工对企业改革举措从认同到支持。系统教育活动的展开,使员工观念不断转变,素质逐步提高,对企业的认同感日益增加。
二是抓“本”,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党委中心组认识到,在人力资本已经登上中国经济舞台并和货币资本处于同一层面的今天,各级领导班子必须树立人力资本观念,重视人力资本,尽快制定各项制度和措施,培养、用好、吸引和留住人力资本,公司抓“本”主要采取以下举措: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本领”活动,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对中层及以下干部实行竞聘上岗、招聘和轮岗,在实践中选拔人才、锻炼人才;制定和完善培训制度,培养人才;在分配制度改革中体现对人 9
力资本的激励,吸引和留住人才。这些制度和举措不仅充分肯定了双高人才流动的地位,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使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增强,同时表明公司已经站在人力资本的高度进行人力资源运作,正在向人力资本运作方向迈进。
三是抓“形”,塑好企业形象。良好的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公司的形象工程主要通过导入CIS系统展开。公司召开了企业文化研讨会,制定了《集团公司视觉识别系统》,统一企业标识;按照设计、制造、施工等不同职业特点,分别设计了《员工手册》,《标准化工地建设内外形象标准和管理办法》等,规范员工行为,建好形象窗口;重视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加大硬件投入,绿化美化企业环境;重视对外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如今,公司的塑造形象工程已收到成效,特别是公司的重要窗口工程“标准化工地”建设,得到了业主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展示了公司形象,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市场份额。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人才、高新技术、先进的企业制度都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是企业表层的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与公司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只有顺应社会发展、形式与核心紧密结合、与企业具体管理制度相结合并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将企业文化作用于企业,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李光斗主编:《品牌竞争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陈清泰、吴敬莲主编:《塑造企业所有权文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3]张卫东、钟熙维主编:《现代企业理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罗崇敏主编:《论企业创新》,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5]朱江文章:《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6]刘光明主编:《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7]贾春峰主编:《贾春峰说企业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8]庄培章主编:《现代企业文化新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陈良茂主编:《现代企业的创新与竞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桑百川主编:《入世与中国企业发展策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