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在需求研究中,围绕管理活动的专业化,我们分析了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务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改革开放使管理活动由计划经济下行政命令的附属物转变为系统化、专业化的复杂活动,对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多方面、高层次的要求。管理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层级性,操作层、中间层和战略层的管理业务,需要培养不同的专业化管理人才。根据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管理现状的分析,认为商务管理专科教育仍应以培养中基层管理人才为主,毕业生能够作为现实工作中业务主管、部门经理等职位的后备人才,通过一段时期的适应和锻炼,胜任这些工作。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社会对综合型战略管理人才和适应团队工作的新型操作层管理人才的需求,将相应增加。这正符合高职高专商务管理专业的特点。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个地区产业发展和经济管理活动对人才的需求差别很大,要求高职高专的管理类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综合实力确定商务管理教育的目标定位。人才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无论定位如何,专科教育教学都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起点,使其胜任将要面对的管理任务,并为其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其具备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我们分析了这些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培养基础宽厚、专通结合、和谐发展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并围绕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探讨了商务管理专科教育目标、模式和过程。
随着企业宏观环境的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外资、国企将被彻底激活、企业总量将呈几何级数增加。同时对各种人才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也在裂变。目前本专业的在校学生全国大约为50到100万,每年约培养出40万(专科生)。现实需求量大,潜在需求量更大。因此我们有信心根据市场导向和国际化的要求把工商管理专业办成品牌专业。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持续优化的教育资源背景下,接受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双重教育,满足主流经济、主流市场、主流企业的需求。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广义的工商管理包含的领域很多,下设的二级专业各具特色,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
虽然目前受影响最大的是金融、外贸等行业,但全球的金融危机还是波及了世界整个产业链。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也造成了很大影响。随着工商管理教学的普及和不断深入,在未来10年内,即2020年前,我国将继续持管理人员数量大国的地位,中国所需各类管理人员1000-1300万人,是中国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和热门职业。
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方向的不同,工商管理各个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大致说来,工商管理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就业选择:
(一)一般传统管理类岗位
由于专业性不太强,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经验或经验不足的工商
管理类毕业生应聘一般传统管理类岗位将收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课堂上讲授的理论一般比较抽象,必须结合工作实际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
企业一般会安排管理专业的新员工下基层接受相应的锻炼,以积累进入管理层所需的经验。这是一个过渡时期,相应的薪酬标准也很低,民营企业的新人月收入一般在1500元以下徘徊,外资企业开出的薪酬标准也不会超过3000元。这样的现实可能与许多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值存在巨大的落差。不少毕业生由于无法接受而选择离开。
(二)市场营销类岗位
市场营销类,在任何一个企业都必不可少的。企业在此岗位招聘的人数是比较多的,因为产品或服务要营销出去才能获利,企业才能生存并发展。在以往,企业的此部分员工很大一部分都是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有其自身的优势,才毕业,精力旺盛,可塑性高,对报酬眼球不是很严,再加上企业对营销类实行弹性薪酬制度,你给企业获利越多,你自己收入就越丰厚。一般在前三个月,少数为企业获利少的员工就自动离职了,剩下的就转为企业营销骨干。这时企业继续在社会招聘此岗位,为的是优胜劣汰。很多企业国际业务市场受到很大冲击,业务由出口转内销。虽然很多企业在此岗位招聘人数不再是“若干”,但此岗位不得不招,因为产品出来就的卖出去,不然企业就只能倒闭。据调查,很多企业对此岗位都要求一定的工作经验,因为企业没有更多的培训预算,当然,注重长远发展的企业化除外。注重长远发展的企业,还是很欢迎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如果你有
这方面的特长,并且愿意在这方面发展的学子,可以关注一下此类岗为。在严峻的形势下,若找准市场入口,你的报酬一定不低。
(三)人力资源管理类岗位
开发及生产管理,而HR管理就被大多数企业老板怱略,加上国内的HR管理并不专业,也加剧企业不重视HR管理。实际上HR们所用的管理工具也不多,而HR在企业取得成功的更加少之又少。HR唯一要做好由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企业特别外资企业都会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更多企业会实施裁员来减轻企业的运营负担,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因裁员而引起的劳资纠纷的处理工作。面对诸多的问题,企业很需要此类人才加盟。但HR仍然面临一个问题,一般大中型企业在企业内部都设立有人力资源部,主管企业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人事调度等相关事宜。而小型企业根本没有这个部门。很多企业管理重点仍然是市场的工作就是六大模块,这样就更加难体现出HR的价值所在。HR应成为企业的管理顾问才是唯一出路。但此类职位的前景仍然是好的,此类职位不受性别限制,但部分小企业人事行政设为一个部分,只负责一些基础的人事管理工作,因此招女生较多。此类岗位若有相关资格证书,在求职道路上将更加受欢迎。鉴于目前的形势,欲寻求此类岗位的求职者,一定要综合分析自己的特长,企业的发展模式再决定去应聘否。目前,国内大学没有专门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工商管理的设置了一门专业课。但是,今年来,国内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需求持续走高,他们在企业外部战略和内部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般大中型企业在企业内部都设立有人力资源部,主管企业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人事调度等相关事宜。
当然,好的工作岗位竞争也非常激烈。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有志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准毕业生们不妨善用学校的实习安排,尽量争取到一些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见习,熟悉招聘、考核等日常工作流程,以及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工作技巧。工作满一年的新人则可以考虑考取国家认可的“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添砖加瓦。
(四)物流管理类岗位
物流,继物资资源、人力资源之后,素有有“第三个利润源”之称。物流的职能是将产品由其生产地转到消费地,从而创造地点效用。物流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市场总值超过千亿元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让众多中外物流企业怦然心动,招贤的“绣球”四处高挂。而且,国内企业对物流行业成本压缩的诉求也刺激了物流人才的需求。目前,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超过600余万,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可以说,中国的物流业正处在蓄势待发的阶段,极具市场潜力,前景十分广阔。
对于我们专业的同学来说,进入物流行业,有利的一面在于管理学的融会贯通,不利的一面则是物流专业知识的缺乏。主要包括物流操作流程和规划意识。目前薪资待遇较好、发展前景光明的主要是一些对外贸易方面的物流岗位,例如单证操作、国际货运方面的职位。这些岗位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物流、外贸)英语水平。
总之,选择管理岗位,对世界经济和科技信息要敏感,迅速收集分析、正确处理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因此,要求应聘管理职务的人员首先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并具有运用现代管理手段进行管理的才能,掌握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个人素质方面,要具备较高的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规划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要求有较好的自控能力。
第二篇:工商管理就业调查报告
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意向的调查报告
为了解我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意向,我制作了如下的一份问卷调查表。
1: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毕业后,你会选择()
A工作B继续深造考研C自主创业D考公务员
选择的原因是-----------
3:你在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A满足自身兴趣爱好B薪酬待遇C稳定性D专业对口
4:你认为理论课程中的内容在日后就业中的运用性有多大()
A都用不着B一部分用得着C大部分用的着D都用得着
5:你认为工商管理这个专业找工作难吗()
A难B有点难C不难
6:你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是()
A没工作经验B个人社会适应性不强C知识能力储备不够
通过对收回的调查表的统计结果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本专业毕业生当前对毕业意向的看法和思想状况如下:
首先,打算毕业后马上就业的占到了70%。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占20%。而对报考公务员,自主创业的对此表现得兴趣不大,选择这两项的人数只占10%。其中选择就业的原因大多为早工作能积累工作经验。选择考研的学生大多认为研究生在莫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了解上比本科生强,而且研究生拥有比本科生高的学历资格,也就意味着在一开始的工资待遇和升迁上比本科生具有优势。部分选择考公务员主要是因为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公务员是公认的铁饭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多是认为自己的事业可以自己做主,不必为别人打工,创业成功后的快感是无可取代的。细心观察后发现选择创业的大多为男生,而大多女生都没有选择继续深造,我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年龄因素,毕竟年龄也是一种优势。
毕业生择业时最先考虑的因素中有50%的人选择优先考虑薪酬待遇,还有约26%的人注重所从事的工作稳定性,其次有20%的人选择了自身兴趣爱好,只有极少数人选择专业对口。
同时,多数毕业生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在日后就业中的运用性不大,而且工作较难找。这说明了毕业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满意度不足,绝大部分感到自己所学专业一般,对日后的就业前景所抱期望不大。
最后,毕业生们认为就业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没有工作经验,个人的社会适应性不强,以及知识能力储备不够。当然个人能力对就业的影响的确非常大。
在此,我祝愿,每一位的学生都能坚定信心,不断进取,向自己的目标奋力前行。
第三篇:工商管理就业形势报告
工商管理就业形势报告
在需求研究中,围绕管理活动的专业化,我们分析了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务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改革开放使管理活动由计划经济下行政命令的附属物转变为系统化、专业化的复杂活动,对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多方面、高层次的要求。管理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层级性,操作层、中间层和战略层的管理业务,需要培养不同的专业化管理人才。根据对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管理现状的分析,认为商务管理专科教育仍应以培养中基层管理人才为主,毕业生能够作为现实工作中业务主管、部门经理等职位的后备人才,通过一段时期的适应和锻炼,胜任这些工作。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社会对综合型战略管理人才和适应团队工作的新型操作层管理人才的需求,将相应增加。这正符合高职高专商务管理专业的特点。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各个地区产业发展和经济管理活动对人才的需求差别很大,要求高职高专的管理类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综合实力确定商务管理教育的目标定位。人才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无论定位如何,专科教育教学都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起点,使其胜任将要面对的管理任务,并为其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其具备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我们分析了这些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培养基础宽厚、专通结合、和谐发展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并围绕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探讨了商务管理专科教育目标、模式和过程。
入世后,随着企业宏观环境的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外资、国企将被彻底激活、企业总量将呈几何级数增加。同时对各种人才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也在裂变。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贴近企业实际。从98年到2002年连续5年在全国专业人才需求榜上位居前五名。年需求量15---20万。本专业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可达90%以上。本专业在我国从引进到现在不过15年的历史。在经历了我国多次经营主体的体制改革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壮大。目前本专业的在校学生全国大约为50到100万,每年约培养出40万(专科生)。现实需求量大,潜在需求量更大。因此我们有信心根据市场导向和国际化的要求把工商管理专业办成品牌专业。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持续优化的教育资源背景下,接受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双重教育,满足主流经济、主流市场、主流企业的需求。
二十世纪末到现在,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总裁、CEO、HR纷纷著书立说,现身说法推销各自的管理技巧。《杰克·韦尔奇的自传》、斯宾塞·约翰逊的励志类小说《谁动了我的奶酪?》卖得火爆。今年八月初,微软前副总裁李开复投奔GOOGLE,刚刚传出他打算利用工作交接的间隙写一本书,就引得不少书商和读者对此表示强烈的关注。商业管理类书籍的畅销从一方面反应出社会对高级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追捧,“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
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广义的工商管理包含的领域很多,下设的二级专业各具特色,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加入WTO必将进一步带动国内市场经济的繁荣,外来资本磨刀霍霍准备拓展中国市场,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指导的中国传统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他们弥补缺陷的唯一出路就是引进人才,实现自我改造,向管理要效益也成了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的共识。从就业角度来说,根据独之秀职业顾问公司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工商管理各个专业尽管设置和就业方向不同,但从总体趋势上分析,未来五年内各专业就业形势依然看好。
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方向的不同,工商管理各个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大致说来,工商管理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就业选择:
(一)一般传统管理类岗位
由于专业性不太强,在人才市场上,没有经验或经验不足的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应聘一般传统管理类岗位将收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课堂上讲授的理论一般比较抽象,必须结合工作实际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
企业一般会安排管理专业的新员工下基层接受相应的锻炼,以积累进入管理层所需的经验。这是一个过渡时期,相应的薪酬标准也很
低,民营企业的新人月收入一般在1500元以下徘徊,外资企业开出的薪酬标准也不会超过3000元。这样的现实可能与许多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值存在巨大的落差。不少毕业生由于无法接受而选择离开。
(二)市场营销类岗位
市场营销岗位市场需求量大,入行要求低,高端营销岗位收入丰厚使得无数求职者纷纷加入市场营销岗位的角逐。现代商业社会经营与销售的好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兴衰。发展中的中国更需要有专门商品知识的营销人员。
相对于其他专业的从业人员来说,独之秀职业顾问指出,工商管理的毕业生在与市场营销相关的市场管理和项目策划领域更能有出色的表现。行业竞争加剧对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毕业生和准毕业生们不妨根据自身的职业定位和兴趣爱好,选择某一行业的某家领军公司切入,深入研究该行业的销售模式、销售渠道以及经典的营销案例等,有目的地培养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三)人力资源管理类岗位
目前,国内大学没有专门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而工商管理的设置了一门专业课。但是,今年来,国内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需求持续走高,他们在企业外部战略和内部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般大中型企业在企业内部都设立有人力资源部,主管企业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人事调度等相关事宜。
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薪酬相对较高,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规模较
大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新员工一般每月可以拿到3000以上,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经理月收入则大致在1万至2万上浮动。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高级管理人员比一般管理人员更容易成长为职业经理人,步入高职高薪的金领行列。
当然,好的工作岗位竞争也非常激烈。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有志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准毕业生们不妨善用学校的实习安排,尽量争取到一些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见习,熟悉招聘、考核等日常工作流程,以及一些简单而实用的工作技巧。工作满一年的新人则可以考虑考取国家认可的“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添砖加瓦。
(四)物流管理类岗位
物流,继物资资源、人力资源之后,素有有“第三个利润源”之称。物流的职能是将产品由其生产地转到消费地,从而创造地点效用。物流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对压缩物流成本的诉求已经转化成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物流管理人才被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市场需求量超过600万。物流管理又分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管理两类。这是个比较注重管理经验的岗位,一般新人的待遇根据所服务的行业的不同而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但是高级的物流*作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一般的管理岗位,年薪可达到10到20万之间。物流管理岗位的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物流、法律、国
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外语的要求也比较高。独之秀职业顾问建议学有余力的准毕业还可以适当的参加一下全国报关员、跟单员资格认证,有利于熟悉物流*作流程和提高物流规划意识
此外,主要从事企业、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的策划项目管理师,帮助企业和个人进行管理咨询、战略规划管理咨询师等其他工作岗位也是工商管理毕业生不错的就业选择。
与其他学科专业相比,工商管理毕业生中出国和考研的比例并不高。一方面,管理类专业在发达国家也很热门,留给外国留学生的空位相对较少,因而导致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出国深造受阻。另一方面,由于专业限制,一般学校的MBA要求申请人必须具备几年以上的管理经验才能报考,而一般院校开设的MBA进修课程收费又比较高,这也是毕业选择先就业的主要原因。
总体来说,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分类多,适用面广,对口行业比较多,在未来五年内,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会保持比较好的态势。
第四篇: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说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本次调查通过对学生和企业的双向了解可以促进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使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增加就业几率。
二、调查目的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了了解现状,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倾向问题开展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涉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武汉、长沙、成都、哈尔滨等地高校的2000位毕业生。调查结果如下:
毕业生感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日益增多的应届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此外,由于研究生的扩招,也加入了与应届本科生竞争的行列。此次调查显示,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上,52.4%的被访者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比较困难。对于自己的就业前途半数学生感到迷茫,没有信心。
(1)据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如何应对今年的就业压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对待就业,学生不再重视专业对口对于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现象,调查结果显示,66.7%的被访学生认为专业对口一般重要,28.5%的被访学生认为专业是否对口不重要;只有
4.8%的被访学生认为重要并表示一定会围绕自己的专业来择业。
对于“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现象”,59.5%的被访者认为这种现象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33.3%的被访者认为这种现象很普遍,根本无所谓,很容易适应;7.2%的被访者认为会严重阻碍工作,很难在其岗位呆得长久。在专业对口的问题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除了一些专业技术领域的专业外,专业必须对口的痕迹和专业限制工作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淡化,甚至有不少学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完全不相关的。
(2)毕业生希望学校提供更多指导。对于今年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在被调查者中,到目前为止有52.4%的人表示参加过招聘会;有26.2%人表示还没有参加过;另有21.4%的人表示不打算参加招聘会,他们会有继续深造或出国等其它安排。
据了解,目前大学毕业生获知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人才交流会和学校、院、系公布的就业信息。在调查中,当问及“在择业过程中学生希望学院提供哪些指导”时,数据显示,被访学生最希望学校提供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和就业信息这两项,分别占57.1%和66.7%;希望提供就业政策、形势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以及就业心理咨询的分别占35.7%,47.6%和23.8%。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学校如何进一步实现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特别是如
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轨道,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3)低薪酬就业
经调查各个人才市场时发现,应届毕业生,包括很多二本学历的毕业生在择业时,69%的被访同学表示,只要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就可以接受;很少有同学会“奢望”3000元以上的新酬;也只有4%左右的同学表示可以接受1000元以下的低工资,而很多学历专科的毕业生的期望月薪已在 1000 元左右,甚至有人愿意“零工资就业”。这种现状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一方面,确实体现一部分毕业生的消极和面对现实的艰难屈从;一方面,也说明了很多高校生在面对社会的竞争激烈,非常务实。
三、调查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成为各高校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对高校毕业生就 业观及其就业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有助于更好的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庞大的待就业人数、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又使大 学生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但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就业形势也将得到一 定好转。因此,研究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帮助毕业生们认清客观状况,形成理性化的求职择业心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对策及建议
合肥学院作为本省高水平的二本院校,它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厚德、博学、善思、致用”的校训,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与多个国家的学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因此,我校在秉承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纲”的办学理念的同时要打好对外友好的关系,建立长久的与外交流伙伴关系。
(一)制定鼓励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和接纳实习高校毕业生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要鼓励企业接收实习高校毕业生,对积极接收实习高校毕业生的企业也要给予政策鼓励,物质上可以减免税收,予以资金补助。要帮助企业解除接收实习高校毕业生的后顾之忧。特别是要抓紧出台,如何处理实习期间实习生工伤问题的政策。同时,还应对实习高校毕业生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实习效果、安全生产等提出原则性指导性意见。
(二)引导和鼓励企业尽社会责任。要通过典型宣传引导和鼓励企业为解决就业难尽社会责任,引导企业多接收应届毕业生。对于少数企业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要给予曝光和批评。在全社会形成帮助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舆论氛围。
(三)应抓重点、抓难点、抓热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高校应做到纲举目张、重点突破。在难点上,要带动和促进中间层面的毕业生就业。
(四)是加大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第五篇:2014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2014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使得“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作为招聘行业的领军者,智联招聘结合百度数据针对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全盘分析与解读。
从整体需求来看,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4年面向毕业生的职位发布量相比去年增长10.14%,毕业生就业竞争指数有所下降。智联招聘认为,随着民营企业、第三产业等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和欢迎程度有增无减;
二、三线城市快速扩张对拓展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强,都为毕业生带来了职业发展的机会。智联招聘认为,“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岗位的缺乏,而是难在毕业生对未来方向、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及自我缺乏了解产生迷茫。
一、“更难就业季”,难在哪里?
1、“围城北上广”,二线明星城市成同样就业难!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毕业生对一线城市的“围剿”,被近几年不断升温的二线明星城市所打破,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趋势有所下降,“逃离北上广”的流行口号正逐渐成为现实。随着三星、阿里巴巴等企业知名度提升,加上近几年“人才回流”的热潮,毕业生转而关注如杭州、西安、天津、苏州等二线明星城市。与此同时,“逃回”北上广的现象依旧存在,即北上广本地求职者逃离到二线明星城市,而外地求职者依旧向往一线城市。“围城”效应造成北上广与二线明星城市双双“就业难”。反观其他二、三线城市,就业缺口仍然存在。随着近几年无锡、合肥、重庆、青岛等二线城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众多大型企业入驻,对人才需求量暴增,具有平台高、晋升机会大、生活成本低等优势,就业前景良好。
2、毕业生自我认知与社会观念错位,“精英情节”导致就业方向狭隘。
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本科生入学比例从1977年的4.8%逐年升高至2010年的69%。研究生规模也“跨越式发展”,招生人数从1994年的4.2 万人激增到2012年的51.7 万人。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大众化。
事实上,多年教育体制的改变并没有给毕业生及家长的认知带来变化。这些从小被家长期望成为“天子骄子”的孩子们,一路被灌输“精英”式定位,过分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不良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与经济发展的现实不相吻合。多数家长仍然认为,蓝领技工、第三产业等又苦又累,报酬相对较低的工作不适合手握大学文凭的毕业生;多数毕业生简历投放仍然瞄准政府部门、国企、外企等中端职位,而这些单位招收的人数却在不断减少。
从智联招聘应届生招聘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来看,毕业生仍然扎堆财务、人力、贸易、高级管理等看上去“轻松”且“高大上”的职位。而忽视需求不断增加的服务类、销售类岗位。原因在于,一是对服务类、销售类岗位的误解,认为此类职位门槛低、工作压力大、职责不规范。二是对职位的发展前景缺乏了解。职能性岗位往往上升通道短,有一定职位“天花板”;而看似低端的业务类、销售类岗位能够提供较高的绩效提成,增加收入,职位发展通道也相对宽广。智联招聘调查也显示,67%的企业高管由销售、业务岗位晋升,服务、销售等岗位能够帮助个人综合能力快速提高。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传统“精英”企业如国企、外企、上市公司、明星企业的竞争力居高不下。而市场需求量大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鲜有人问津。长期以来毕业生对民营企业存在薪酬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发展空间小等错误认知。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多数民营企业已经走过创业阶段,资本积累和业务基础都在不断的提高。面对人才荒的瓶颈,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管理组织水平及薪酬福利待遇。“大众化”的民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渴求有增无减。
3、朝阳产业竞争力暴涨,传统行业受冷落
从智联招聘数据来看,毕业生简历扎堆在IT、环保、能源、信息产业等朝阳产业,传统医药、制造、加工行业遇冷。从百度指数2013年12月毕业生搜索最热门公司来看,TOP20大多集中在互联网、金融两大行业。腾讯、华为、百度
等成为校园招聘最受关注的公司。而招聘上升最快的企业当中,汽车、科技、制造成为校园招聘潜力行业。
资格证书的热度间接反映了对应职位的热度。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的繁荣,刺激了对应资格证书考试的热度。
资格证书从近两年的搜索热度来看,建造师、会计、司法考试是最热门的三类资格/职称考试,但是,人才市场上对初级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证的热度相比2012年9月-2013年8月,有大幅下降。
智联招聘认为,以往以高薪、高职、明星人物频出为优势的IT、信息、电子等行业,近年来受到广大求职者追捧。“人才热”现象导致朝阳产业人才局部饱和。“程序猿”、“IT民工”、“码农”等网络名词的出现,也体现了这些行业人才过剩、职位低、压力大等特点。
从2010年至2014年的薪酬趋势来看,朝阳行业的高薪优势明显丧失,而企业淘汰率高、人员流动过快等不安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发展。反观医药、制造、加工等传统行业出现技术、生产人才巨大缺口,近年来薪酬增长速度惊人,正成为高薪人才的“摇篮”。
4、信息缺乏,信心缺失,毕业生或选择逃避就业
智联招聘调查普遍发现,校园招聘活动中常见的宣讲会、介绍会、就业指导等很难让毕业生深入了解企业制度、文化、职位定位和自我职场规划。毕业生对职场信息的缺乏,导致自我职业道路迷茫。加上来自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毕业生在受到求职打击、四处碰壁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迷茫、焦灼的状态,掉落悲观的情绪中失去方向。从而失去信心,不敢投递简历或选择逃避就业。通过百度指数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家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其实并不了解,只能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了解,而这方面的信息获得往往是不系统的。
智联招聘首席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对于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缺失,让大学生求职者就业的时候也更加迷茫,但真正的职业规划只能真正从企业里实习开始,任何纸上谈兵的职业规划意义并不大。
5、价值观、需求偏离,企业与毕业生产生代沟
随着企业人力发展不断趋向成熟,在人才成本管理上更精细,招聘“性价比”高的毕业生并培养成为企业后备力量已成为趋势。然而对于“90后”自由、独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了解欠缺,未能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仍然沿用对于“70后”、“80后”传统的集体管理模式,忽视个性化管理。通过解构我们发现,“80后”的父母大多为60年代出生人群,这部分父母集体主义强,对社会缺乏安全感,艰苦奋斗。被他们教育出来的“80后”人才,大多继承通过自己奋斗提高生活品质的精神。而作为“90后”父母的70年代生人,享受过经济改革的各种红利,生活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90后”毕业生往往没有生活压力,不为金钱工作,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和个人喜好。企业传统的“高薪留人”、“高压管理”思路遭到新生代职场人反感和抵抗,出现频繁的跳槽和裸辞的现象,让企业大为头疼。
智联招聘调查发现,新生代毕业生对雇主的期望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对员工的尊重、提升个人核心能力的机会、完善的福利待遇以及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
二、转变观念:“就业难”或将成为“新机遇”!
1、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建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首先需要自我分析,将兴趣与职业相结合,明确个人优势与选择方向。先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再去计划怎么干。
其次,自我定位还需依照市场价值,发展自我优势,避开人多拥挤,寻找另一片广阔天地。
第三,不必存在过分自卑心理,求职路上磕磕绊绊实属常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经营好自己的长处,积极面对,主动推销自己。
2、多种渠道了解企业,规划好职场道路。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太多的选择,往往就是没有选择。实习是了解职场最有效途径。社交、校招活动、网络多渠道了解市场走向,主动了解企业、行业及岗位职责,通过实践培养职业素养,为自己规划好职场道路。
企业应向毕业生打开大门,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建立沟通的桥梁。
3、行动当下,放眼未来。
毕业生应放下“精英”身段,不畏难、不退缩。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认为,选择基层岗位做起,并不意味着止步基层,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的职业道路打好基础。同时也要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放眼未来,对过热行业的竞争产生意识,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4、高校广开渠道,企业转变管理方式。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呼吁: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国家、高校与企业合力解决,国家层面,要建立一系列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机制,继续大力实施政策性就业项目,建立不同地域之间的就业联动和支援机制。高校需要在专业、课程、技能、推荐渠道等方面更加“接地气”,企业也要创新人才管理方式,进一步了解新生代毕业生思维方式及诉求,用合适的方式吸引、培养人才。
总结
投与不投,职位就在那里。未来很美好,毕业生与家长不应过度担心增加负担,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勇敢面对当前就业形势,跨出职场第一步,开放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727万真心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