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6:4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2013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班级:姓名:浦小兵学号:11323227

《关于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浦小兵,浦巍

调查时间:2013年2月6日

调查方式:网上查找资料

调查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师范生的就业形势也逐渐严峻起来。

调查目的:了解师范生的就业形势,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师范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

2005年师资过剩使师范生就业形势艰难:外省户口难找工作,大多数单位都要本地人,至少也要本省;很多学校都不考虑外省学生,偶尔招外地学生的,学校又不够理想,双方较难达成协议。非师范生想当老师更难,学校需要找能尽快上手的老师,师范类毕业生在找工作前都会和用人单位联系,做一段时间的试讲,录取率很高;非师范类学生则不具备这个特点。学校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学校要求的应聘必备条件不仅要求本科,计算机国家二级,英语水平四级。,其实学校选的一般都是英语六级,英语老师要求八级,计算机也要国家三级。现场招聘的很多学校都打出了“英语六级、计算机三级”的要求。师资过剩就业形势严峻,虽然04年起我省师范类毕业生放开就业限制,但绝大多数师范类毕业生还是选择当老师,出教育系统的很少。而我省前几年中小学教育大发展,大量师资引起使得师资过剩矛盾日益凸显。教育部规定到2020年高中普及率要达到80%,而在03年我省已达到90%以上。因此,之后几年我省师资过剩的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师范生的就业期望值还要进一步降低。

二.就业形势好转 师范类吃香?

2009年12月6日,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师范类毕业生专场招聘,而就在一周前,杭州师范大学内也举行了一场师范类毕业生招聘会。从两场招聘会的情形来看,师范类毕业生成了抢手货,尤其是幼教专业的毕业生,几乎一出来就被用人单位下了单。

招聘现场,前来招聘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不仅有传统的幼儿园、中小学校,更多的用人单位是社会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的用人需求每年都有较大增长,而他们开出的条件也很优厚,一家杭州的幼教培训机构负责人坦诚地说:“现在幼教市场有巨大的人才缺口,为了招到合适的人才,除了不能给他们事业编制,其他待遇,我们肯定比幼儿园给的更加优厚。”

现场一位非师范专业的女生也找到培训机构咨询:“我不是师范类专业的,不过我有美术和音乐的基础,能来你们这里上班吗?”“行,只要你考取相关证书,到时候再参加一下我们的内部培训,就可以。”说完,工作人员赶紧递上了申请表,让这位女生填写。

三.师范生就业形势严峻 急需“趟”出新路子

而实际上,今年师范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是很乐观

今年,全国高等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数将超过60万,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25万。当前形势下,我们师范院校按原先的路子走,已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急需‘趟’出一条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由于近年来教师岗位缩减,师范生就业竞争加剧,使师范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造成结构性失业。师范类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城镇中小学校合并数目增多,教师需求量锐减。二是各大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没有变化,导致累计进入今年就业市场的师范生数量增加。这一增一减,使2010届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未来12年间,我国18岁至23岁入学适龄人口将减少4000万,如果师生比例保持不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将减少100万人,在未来相当长的阶段里,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有保障、工作稳定的教师职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考。同时,我国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面向社会吸纳师资,使得师资来源多元化,部分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逐渐进入教育行业就业,不断分割着原有市场。

针对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势出现的结构性矛盾,目前学校的就业状况是研究生供略大于求,本科生供大于求,专科生供严重大于求;不同专业毕业生供需不平衡,中文、数学、英语、学前教育等中小学基础课程的师资需求量大,而体育、艺术等专业需求不旺;地区之间供需不平衡,近几年,城市的师资需求渐渐饱和,特别是城市小学超编严重,吸纳毕业生的空间非常小,而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边远山区急需大量师资,许多师范生却不愿去任教。”

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提供许多岗位,但签约率却很低。省内岗位招聘“遇冷”是因为,去年的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上,有九成以上的学生希望留在大中城市,‘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现实的情况是,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学校对师范生的需求很有限,而边远地区又十分需要师范生去充实他们的师资队伍,特别是农

村私立学校存在着很大的市场需求,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择业期望值较高,往往以一种攀比的心理对待就业问题,追求条件好、环境优、收入高的学校,而不愿意下基层, 去偏远、艰苦、急需师资的地区就业,教师流向不均衡,大学生不合理的就业倾向是造成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地方院校师范生对到基层就业存在的诸多顾虑与不情愿也是在情理之中,特别是由于超编,很多用人单位对接收的应届毕业生不能及时入编,只能实行人事代理,使毕业生面临着有岗无编的困境。

四.队员感想

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将来的我们该如何是好?

将来的我们,毕业了,愿意去农村工作,是否会连这样的选择余地都没了?

面对这些困惑,目前的我们要是不努力学习,那这些问题就肯定存在不能解决,阻碍我们的前进道路,但若是我们好好利用好大学时光,给自己个目标,多掌握些理论知识,同时积极参加学校活动,锻炼自己,不断通过反省来让自己更优秀,而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那么我想我们就可以在当下严峻就业形势下突出重围,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第二篇:2014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2014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使得“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作为招聘行业的领军者,智联招聘结合百度数据针对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全盘分析与解读。

从整体需求来看,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4年面向毕业生的职位发布量相比去年增长10.14%,毕业生就业竞争指数有所下降。智联招聘认为,随着民营企业、第三产业等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和欢迎程度有增无减;

二、三线城市快速扩张对拓展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强,都为毕业生带来了职业发展的机会。智联招聘认为,“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岗位的缺乏,而是难在毕业生对未来方向、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及自我缺乏了解产生迷茫。

一、“更难就业季”,难在哪里?

1、“围城北上广”,二线明星城市成同样就业难!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毕业生对一线城市的“围剿”,被近几年不断升温的二线明星城市所打破,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趋势有所下降,“逃离北上广”的流行口号正逐渐成为现实。随着三星、阿里巴巴等企业知名度提升,加上近几年“人才回流”的热潮,毕业生转而关注如杭州、西安、天津、苏州等二线明星城市。与此同时,“逃回”北上广的现象依旧存在,即北上广本地求职者逃离到二线明星城市,而外地求职者依旧向往一线城市。“围城”效应造成北上广与二线明星城市双双“就业难”。反观其他二、三线城市,就业缺口仍然存在。随着近几年无锡、合肥、重庆、青岛等二线城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众多大型企业入驻,对人才需求量暴增,具有平台高、晋升机会大、生活成本低等优势,就业前景良好。

2、毕业生自我认知与社会观念错位,“精英情节”导致就业方向狭隘。

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本科生入学比例从1977年的4.8%逐年升高至2010年的69%。研究生规模也“跨越式发展”,招生人数从1994年的4.2 万人激增到2012年的51.7 万人。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大众化。

事实上,多年教育体制的改变并没有给毕业生及家长的认知带来变化。这些从小被家长期望成为“天子骄子”的孩子们,一路被灌输“精英”式定位,过分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不良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与经济发展的现实不相吻合。多数家长仍然认为,蓝领技工、第三产业等又苦又累,报酬相对较低的工作不适合手握大学文凭的毕业生;多数毕业生简历投放仍然瞄准政府部门、国企、外企等中端职位,而这些单位招收的人数却在不断减少。

从智联招聘应届生招聘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来看,毕业生仍然扎堆财务、人力、贸易、高级管理等看上去“轻松”且“高大上”的职位。而忽视需求不断增加的服务类、销售类岗位。原因在于,一是对服务类、销售类岗位的误解,认为此类职位门槛低、工作压力大、职责不规范。二是对职位的发展前景缺乏了解。职能性岗位往往上升通道短,有一定职位“天花板”;而看似低端的业务类、销售类岗位能够提供较高的绩效提成,增加收入,职位发展通道也相对宽广。智联招聘调查也显示,67%的企业高管由销售、业务岗位晋升,服务、销售等岗位能够帮助个人综合能力快速提高。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传统“精英”企业如国企、外企、上市公司、明星企业的竞争力居高不下。而市场需求量大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鲜有人问津。长期以来毕业生对民营企业存在薪酬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发展空间小等错误认知。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多数民营企业已经走过创业阶段,资本积累和业务基础都在不断的提高。面对人才荒的瓶颈,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管理组织水平及薪酬福利待遇。“大众化”的民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渴求有增无减。

3、朝阳产业竞争力暴涨,传统行业受冷落

从智联招聘数据来看,毕业生简历扎堆在IT、环保、能源、信息产业等朝阳产业,传统医药、制造、加工行业遇冷。从百度指数2013年12月毕业生搜索最热门公司来看,TOP20大多集中在互联网、金融两大行业。腾讯、华为、百度

等成为校园招聘最受关注的公司。而招聘上升最快的企业当中,汽车、科技、制造成为校园招聘潜力行业。

资格证书的热度间接反映了对应职位的热度。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的繁荣,刺激了对应资格证书考试的热度。

资格证书从近两年的搜索热度来看,建造师、会计、司法考试是最热门的三类资格/职称考试,但是,人才市场上对初级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证的热度相比2012年9月-2013年8月,有大幅下降。

智联招聘认为,以往以高薪、高职、明星人物频出为优势的IT、信息、电子等行业,近年来受到广大求职者追捧。“人才热”现象导致朝阳产业人才局部饱和。“程序猿”、“IT民工”、“码农”等网络名词的出现,也体现了这些行业人才过剩、职位低、压力大等特点。

从2010年至2014年的薪酬趋势来看,朝阳行业的高薪优势明显丧失,而企业淘汰率高、人员流动过快等不安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发展。反观医药、制造、加工等传统行业出现技术、生产人才巨大缺口,近年来薪酬增长速度惊人,正成为高薪人才的“摇篮”。

4、信息缺乏,信心缺失,毕业生或选择逃避就业

智联招聘调查普遍发现,校园招聘活动中常见的宣讲会、介绍会、就业指导等很难让毕业生深入了解企业制度、文化、职位定位和自我职场规划。毕业生对职场信息的缺乏,导致自我职业道路迷茫。加上来自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毕业生在受到求职打击、四处碰壁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迷茫、焦灼的状态,掉落悲观的情绪中失去方向。从而失去信心,不敢投递简历或选择逃避就业。通过百度指数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家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其实并不了解,只能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了解,而这方面的信息获得往往是不系统的。

智联招聘首席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对于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缺失,让大学生求职者就业的时候也更加迷茫,但真正的职业规划只能真正从企业里实习开始,任何纸上谈兵的职业规划意义并不大。

5、价值观、需求偏离,企业与毕业生产生代沟

随着企业人力发展不断趋向成熟,在人才成本管理上更精细,招聘“性价比”高的毕业生并培养成为企业后备力量已成为趋势。然而对于“90后”自由、独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了解欠缺,未能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仍然沿用对于“70后”、“80后”传统的集体管理模式,忽视个性化管理。通过解构我们发现,“80后”的父母大多为60年代出生人群,这部分父母集体主义强,对社会缺乏安全感,艰苦奋斗。被他们教育出来的“80后”人才,大多继承通过自己奋斗提高生活品质的精神。而作为“90后”父母的70年代生人,享受过经济改革的各种红利,生活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90后”毕业生往往没有生活压力,不为金钱工作,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和个人喜好。企业传统的“高薪留人”、“高压管理”思路遭到新生代职场人反感和抵抗,出现频繁的跳槽和裸辞的现象,让企业大为头疼。

智联招聘调查发现,新生代毕业生对雇主的期望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对员工的尊重、提升个人核心能力的机会、完善的福利待遇以及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

二、转变观念:“就业难”或将成为“新机遇”!

1、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建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首先需要自我分析,将兴趣与职业相结合,明确个人优势与选择方向。先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再去计划怎么干。

其次,自我定位还需依照市场价值,发展自我优势,避开人多拥挤,寻找另一片广阔天地。

第三,不必存在过分自卑心理,求职路上磕磕绊绊实属常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经营好自己的长处,积极面对,主动推销自己。

2、多种渠道了解企业,规划好职场道路。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太多的选择,往往就是没有选择。实习是了解职场最有效途径。社交、校招活动、网络多渠道了解市场走向,主动了解企业、行业及岗位职责,通过实践培养职业素养,为自己规划好职场道路。

企业应向毕业生打开大门,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建立沟通的桥梁。

3、行动当下,放眼未来。

毕业生应放下“精英”身段,不畏难、不退缩。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认为,选择基层岗位做起,并不意味着止步基层,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的职业道路打好基础。同时也要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放眼未来,对过热行业的竞争产生意识,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4、高校广开渠道,企业转变管理方式。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呼吁: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国家、高校与企业合力解决,国家层面,要建立一系列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机制,继续大力实施政策性就业项目,建立不同地域之间的就业联动和支援机制。高校需要在专业、课程、技能、推荐渠道等方面更加“接地气”,企业也要创新人才管理方式,进一步了解新生代毕业生思维方式及诉求,用合适的方式吸引、培养人才。

总结

投与不投,职位就在那里。未来很美好,毕业生与家长不应过度担心增加负担,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勇敢面对当前就业形势,跨出职场第一步,开放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727万真心不难!

第三篇:就业形势调查报告[模版]

调查人:冯慧

调查时间:2010年5月4日

调查方式:网上查找资料

调查对象:高等学院应届师范毕业生

调查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师范生的就业形势也逐渐严峻起来。

调查目的:了解师范生的就业形势,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一.师范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

2005年师资过剩使师范生就业形势艰难:外省户口难找工作,大多数单位都要本地人,至少也要本省;很多学校都不考虑外省学生,偶尔招外地学生的,学校又不够理想,双方较难达成协议。非师范生想当老师更难,学校需要找能尽快上手的老师,师范类毕业生在找工作前都会和用人单位联系,做一段时间的试讲,录取率很高;非师范类学生则不具备这个特点。学校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学校要求的应聘必备条件不仅要求本科,计算机国家二级,英语水平四级。,其实学校选的一般都是英语六级,英语老师要求八级,计算机也要国家三级。现场招聘的很多学校都打出了‚英语六级、计算机三级‛的要求。师资过剩就业形势严峻,虽然04年起我省师范类毕业生放开就业限制,但绝大多数师范类毕业生还是选择当老师,出教育系统的很少。而我省前几年中小学教育大发展,大量师资引起使得师资过剩矛盾日益凸显。教育部规定到2020年高中普及率要达到80%,而在03年我省已达到90%以上。

因此,之后几年我省师资过剩的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师范生的就业期望值还要进一步降低。

二.就业形势好转 师范类吃香?

2009年12月6日,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了大规模的师范类毕业生专场招聘,而就在一周前,杭州师范大学内也举行了一场师范类毕业生招聘会。从两场招聘会的情形来看,师范类毕业生成了抢手货,尤其是幼教专业的毕业生,几乎一出来就被用人单位下了单。

招聘现场,前来招聘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不仅有传统的幼儿园、中小学校,更多的用人单位是社会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的用人需求每年都有较大增长,而他们开出的条件也很优厚,一家杭州的幼教培训机构负责人坦诚地说:‚现在幼教市场有巨大的人才缺口,为了招到合适的人才,除了不能给他们事业编制,其他待遇,我们肯定比幼儿园给的更加优厚。‛

现场一位非师范专业的女生也找到培训机构咨询:‚我不是师范类专业的,不过我有美术和音乐的基础,能来你们这里上班吗?‛‚行,只要你考取相关证书,到时候再参加一下我们的内部培训,就可以。‛说完,工作人员赶紧递上了申请表,让这位女生填写。

三.师范生就业形势严峻 急需‚趟‛出新路子

而实际上,今年师范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是很乐观

今年,全国高等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数将超过60万,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25万。当前形势下,我们师范院校按原先的路子走,已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急需‘趟’出一条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由于近年来教师岗位缩减,师范生就业竞争加剧,使师范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造成结构性失业。师范类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城镇中小学校合并数目增多,教师需求量锐减。二是各大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没有变化,导致累计进入今年就业市场的师范生数量增加。这一增一减,使2010届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未来12年间,我国18岁至23岁入学适龄人口将减少4000万,如果师生比例保持不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将减少100万人,在未来相当长的阶段里,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有保障、工作稳定的教师职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报考。同时,我国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面向社会吸纳师资,使得师资来源多元化,部分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逐渐进入教育行业就业,不断分割着原有市场。

针对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势出现的结构性矛盾,目前学校的就业状况是研究生供略大于求,本科生供大于求,专科生供严重大于求;不同专业毕业生供需不平衡,中文、数学、英语、学前教育等中小学基础课程的师资需求量大,而体育、艺术等专业需求不旺;地区之间供需不平衡,近几年,城市的师资需求渐渐饱和,特别是城

市小学超编严重,吸纳毕业生的空间非常小,而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边远山区急需大量师资,许多师范生却不愿去任教。‛

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上提供许多岗位,但签约率却很低。省内岗位招聘‚遇冷‛是因为,去年的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上,有九成以上的学生希望留在大中城市,‘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现实的情况是,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学校对师范生的需求很有限,而边远地区又十分需要师范生去充实他们的师资队伍,特别是农村私立学校存在着很大的市场需求,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择业期望值较高,往往以一种攀比的心理对待就业问题,追求条件好、环境优、收入高的学校,而不愿意下基层, 去偏远、艰苦、急需师资的地区就业,教师流向不均衡,大学生不合理的就业倾向是造成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地方院校师范生对到基层就业存在的诸多顾虑与不情愿也是在情理之中,特别是由于超编,很多用人单位对接收的应届毕业生不能及时入编,只能实行人事代理,使毕业生面临着有岗无编的困境。

四.结尾

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将来的我们该如何是好?

将来的我们,毕业了,愿意去农村工作,是否会连这样的选择余地都没了?

第四篇:财院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贵州财经学院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及CC英语学

校双向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为针对我专业学生毕业后即将遇见的一系列就业问题,进行了本次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调查了解最真实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大学毕业生、为学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是本次调查主要目的之一。

一、概述:

国内外市场需求:从1987年9月第一次四级考试开始,1989年1月第一次六级考试开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规模从当初的10万人逐步扩大到今天的1000多万人。而根据2009年上海举行的国际研讨会透露,我国现在约有3亿人学习英语,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的人数超过1亿人。从这些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国内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每年毕业的英语专业的高校生也非常之多,但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英语人才却较少,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近年来,我国随着和国际经济市场的越来越多接触,国内外对同声翻译和书面翻译的高端外语人才也十分青睐,这块高端人才在国内是属于严重缺乏的。随着英语在中国的发展,对应英语学习与工作的相关职业人才是十分需要的,就业空间还未饱和。

二、调查过程:

1、调查假设:①目前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②目前国内外英语专业人才市场仍有空间;③在英语中各专业间就业的差距不会太大;④目前就国内市场而言就业是与证书成正比的。

2、调查对象:贵州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06级毕业生、07级实习毕业生,部分其他学校英语专业学生、贵阳CC英语补习学校老师、助教人员及成人培训和管理培训学员。

3、调查方式:①问卷调查、数据分析;②市场调查、就业分析。

4、调查结果:本次一共发出13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115份,取用100份数据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我们根据数据得出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的一些共性心理和行为:①对即将接受的工作充满希望,但同时又因接下来会面对的许多不确定因素而感到担忧的这样一种矛盾心理;②大多学生希望能进到国营企业、高内外较强的私企工作,希望能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报酬;③学生大都希望去到沿海发达地区,尤以北京、上海最甚;④就业态度良好,85%以上同学都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这一项,足见大家对就业竞争残酷的充分认识和良好心态;⑤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找与自身专业挂钩的就业岗位,但部分学生则选择自助创业等其他途径就业;⑥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考级证书都很重视,认为证书对就业成功率有着直接影响;⑦95%以上的学生都希望企业和学校能提供许多途径和帮助,提

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⑧许多CC英语补习学校的正式职员比较满意目前工作环境和状态;⑨但CC英语的助教多为在读大学生、研究生,他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作为初试,作为迈向下一个目标的跳板和经验的积累平台;⑩而对于CC英语的成人、雅思班、VIP、企业团体培训班这类班级学员,则希望通过英语增强自身综合能力或是在职需要而重新进行英语培训。

对于这些问题是存在在学生中的一些共性心理特征,也是由于近年来英语专业就业竞争人数增多,难度增大等因素影响,所以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标准也在随之改变。例如教师这一职业,就需要专四、八级考级证书,且沟通能力强,有一定工作经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取得强有力的竞争力。而近年来商务翻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工作环境、就业待遇好,但其对专业要求很高,最低要求也是必须拿到口译证书或初级笔译证书,这都是最基本的要求,由此可见其他岗位的竞争和要求也是相当激烈和严格的。对于已毕业工作的同学,他们更注重的实际就业保障,其对本专业与就业岗位是否挂钩已显得不太在乎,更多的是根据市场需要和自己所能担任工作而选择就业岗位;而对于刚实习毕业的学生,他们则对今后能选择和进入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充满理想,大都希望自己所学专业能与即将就业岗位相挂钩,尽己所长;对于在校学生,则对今后毕业方向充满迷茫,大都对今后英语专业就业前景担忧。但由此也可看出,目前国内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还未饱和,许多初级单位或教育单位需求在不断增大,但企业更多的是需要一些高端英语专业人才,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海关等对外机关单位需要英语人才,对外企业也需要英语人才。所以目前的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式仍很严峻,这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努力通过各类、各级考试,为自己增添竞争力。

三、分析与讨论:

1、假设论证:①目前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不容乐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②目前国内外英语专业人才市场仍有空间,但高端英语人才严重缺乏;③在英语中各专业间就业的差距存在,各专业的就业率不能拿来进行比较,因为影响因素都各不相同,市场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参考指标;④目前就国内市场而言就业是与证书成正比的,证书是专业素质过硬的参考指标之一,而且工作经验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存在问题:①英语专业人数多,人才少;②就业待遇好,但要求高;③缺乏工作经验,存在竞争力不足等问题;④目前多数非英语专业岗位也都需要员工能具备一点英语知识,这就给英语专业的学校带来了新的空间和机遇。

3、解决办法:①在校时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争取通过专业相关等级考试,获得资格证书;②调整择业、就业心态,先就业再择业;③在读书时多做做课外兼职,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例如:可到英语补习学校当助教等工作;④在校时多参加学生工作,参与一些比赛或组织,锻炼自身人际交流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等。最后,通过对本学院毕业、实习、在读英语专业大学生及CC英语补习学校调查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去调查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还需要去调查英语专业和相关岗位需求的心理,当然这包括择业人员心理,也包括提供就业的法人或某组织的心理。目前的英语专业就业市场并不单单只是某以方的事,而是多方共同利益的交集区,因为市场不允许有太多耗费资源却不能办实事的人。而且,提供的岗位也趋于多样化,对英语专业本身的要求也在跟随着市场或岗位来定,所以学生们还需要做的不单

是要学好本专业,还需要加强其他能力的提高。无论市场的需求与就业形势如何,无论竞争人数的多少,都需要自身专业素质过硬,这是谁都帮不来的,也是他人所给不了的,只有通过自己认真、务实的勤恳努力与付出才能换回来的。所以,为了我们今后毕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并在工作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我们从今天开始就要努力,奋斗,全力以赴的去完成每一件事!

第五篇: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14 来源:职业规划网

“应届生,我们不要”,这是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最常听见也是最怕听见的话。一位企业负责人解释说:这不是我们故意给大学生泼冷水,而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确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东吴教育老师提醒正在求职的同学们,如果求职多次遭到碰壁,就不要再盲目的投简历,而是需要先冷清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你求职的道路?记住:“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拿着大学文凭和英语四级证书就能顺利的找到工作。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这些证书对求职没有特别大的作用。小朱是今年应届毕业生,从毕业到现在,她已经参加过n多招聘会,但是能到面试通知的却没几个。小朱郁闷的说,虽然自己拿着大学毕业证、学士学位证、英语六级证等各种证书,但似乎企业都不看重,反而更多的是问有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这是我的弱项,但也是企业最看重的地方。2016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又如何呢? 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出现,与经济增速减缓有关,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有关;与农民工在农业之外求职再不用“舍近求远”有关;与农业本身吸引力的增强有关;与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协调有关;也与我国人口变动与劳动力供求状况有关。可以说,“用工荒”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性现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职业培训和中介机构等多方面努力,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

1、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弱

就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单位gdp增长的就业拉动能力明显扩大。据测算,每亿元gdp容纳的就业量,第二产业约为1058人,第三产业为1348人,后者超过前者约30%。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近十年来单位gdp增长拉动新增就业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008年以前,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增加不足100万人,而目前上升到140-160万人。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7.7%,处在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但已连续两年低于8%的水平,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发展速度变缓,下行的压力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用工整体需求下降,进而极大地减少了由经济快速增长而带来的就业需求量的增加,影响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减缓,直接影响着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我国的对外贸易,使得外向型出口企业发展困难,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为维护竞争优势,各国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使得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后危机时代我国外部经济发展环境比较复杂,对我国外部经济拉动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2、城镇化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加,我国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6.2%上升到2013年的53.7%。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就业压力减轻,但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增大。一是城镇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吸纳能力有限,每年城镇中新成长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需就业;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型城市转移的门槛较高。由于户籍限制、素质技能要求、就业信息不畅通等因素,农村转移劳动力寻找工作难度大。

3、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影响到就业水平

一方面,在大力调整夕阳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时,要对涉及职工的转移安置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其中必然导致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此外,由于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也使一些企业减少新员工吸纳,甚至排挤出部分劳 动力,这也会导致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4、区域经济格局调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导致劳动力流动新变化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如在东中西部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差距已经缩小至30元左右。区域就业形势差别明显,东部地区求职人数同比出现大幅下降。随着中西部地区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的工作环境好转,返乡就业、创业正成为越来越多外漂农民工的新选择。

5、企业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劳动者高期望值的矛盾导致供求双方难以对接

从2009年以来,货币工资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且增速逐年加快。据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7%;有17个地区制定了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普遍在14%左右。调查反映,当前工资增长和企业承受能力的矛盾已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和大型劳动密集企业的普工短缺。

6、人口结构变化使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

我国正在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总量开始减少,在新生劳动力供给方面,大学生将占据一半左右的水平,农民工总量特别是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增速减缓,并逐步趋于稳定。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6年达到峰值,总量为9.99亿人,之后逐渐下降,到2020年将下降至9.87亿人。2011―2020年就业年均增速将比前期下降0.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4个百分点。城镇化加速推进所释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仍然不能弥补劳动力人数减少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就业形势不乐观任务依然艰巨

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依然艰巨。突出表现在: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矛盾今后会更加突出;就业公平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业歧视现象时有发生;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突出,高校教育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不相匹配;劳动者能力素质和就业技能较低,职业技能培训薄弱,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偏低问题突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从影响未来就业的多种因素分析,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状况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1、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将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客观上会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对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企业改革的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就业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确定,风险和变数依旧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诸多问题,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等问题,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影响着出口型经济及就业的发展。

2、劳动力供求矛盾将继续对劳动者充分就业的实现产生一定影响

一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率高已成为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到年底,人力资源市场员工跳槽、另觅高就的现象十分普遍,节后企业一般都需要进行补充式的招聘;二是农民工“返城流”和企业“招工流”错位导致“招工难”加剧;三是技术人才供求失衡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企业对技术、高级技术等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几乎所有行业的熟练技工、高级技工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3、市场预期和企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依然较大

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缓慢。一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产品结构转型的步伐比较缓慢,受国内外市场竞争、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得已实施低价竞争策略,部分企业过分控制人工成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待遇偏低,导致员工流失;二是部分企业对近期的生产形势不够乐观,裁员频繁,急于消解成本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三是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比较欠缺,长期沿袭的“需要就招工、不需要就解雇走人”的用工模式伤害了劳动者的感情,让他们没有安全感和稳定感。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发布时间:2015-09-25 来源:职业规划网

当今世界经济低迷对就业的影响(一)、目前世界的就业形势

2012年年初,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全球就业报告显示,世界需在近十年内创造6亿个就业岗位,才能保证持续的增长和社会稳定。

相比之下,新兴国家的模式将会有所不同,但其结果会更为糟糕。随着出口贸易的萎缩,处于全球供应链底层的数百万劳工将丢掉饭碗。当他们陷入非正式工作的泥潭或者返乡务农的时候,贫困将会加剧。世界银行预计,2011年全球赤贫人口就增加约4400万人。(二)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中国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14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尹蔚民分析说,“今后五年,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缺口每年将达到1300多万,比‘十一五’期间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其现实表现是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问题并存,且有常态化趋势,而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复杂。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都将对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势必更加凸显,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会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也使就业形势增加了更多变数。”人社部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超过700万人。

2、近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13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

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

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的原因

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东部地区、在高收入行业

求职就业。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 — 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但我国中小企业太少。

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 660万个

中国13亿人 ——中小企业 1100万个

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1100万家,个体工商企业超过3400万个。

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为什么就业容易?鼓励人人创业,中小企业多,就业相对容易。

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我国高等院校近年来毕业生大增,但是专门人才的素质不能适应需要。据2000年《洛桑报告》称,在我国“合格工程师可获程度”以及“合格信息技术人员可获得程度”两项指标,在30多个国家中均属倒数第一位。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中“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尽管中国每年有600多万大学毕业生,真正适合到跨国公司工作的估计在16万人左右。大多数毕业生缺少项目实践,或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据统计,目前因为信息不畅,导致20%的人“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就业机会丧失152.6万个。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人才中介机构和媒体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短缺的重要作用。特别需要强调高校、人事、劳动部门与企业的信息沟通与共享。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b区域结构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综上情况所述,我给2014年大学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1、科学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

清晰地规划职业生涯目标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定要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这样,未来才有希望。当然,自我设计时要切记做到知己知彼,特别是全面地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的脾气秉性、自己的职业适应性、自己的才能以及自己可能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等等。为了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科学合理地进行自我设计,建议运用科学的职业能力、心理、个性、适应性测量工具,好的职业测验工具将是你正确步入职业生涯的指南针

2.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a.危机是危难也是机遇,没有追求就没有机会(冬泳).b.大学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而是具有较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

c.学会从基层做起,到基层较苦,生活条件较差,但往往自己的自主权较强,锻炼的机会较多,成长快。

d.正确看待收入。一个单位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目前收入少一些,但今后的发展机会相对多一

些,收入提高也可能会快一些(实习800-1000元,毕业1500-4000元)。

e.正确看待地区间差异。在城市类型的选择上,中心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

f.不局限于自身专业,重在学以致用。客观审视自己,找出优势,根据自己的发展潜质来择业。不要死守本行,不求变通,应尽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的升级换代,不要让“专业对口”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g.关于大学生到农村去当村官。我们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当村官,这里面有一个数字,我们全国64万个村委会,如果每一个村委会都设置一个助理,就是64万个职务。大学生到乡镇,现在有3.5万个乡镇政府,还有6.3万个街道办事处,又能够提供20万个左右兼职或者是助理岗位,当然我们还有很多基层、农村的教育机构,所有这些如果都考虑进来的话,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

h.关于大学生创业a.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有多高?世界范围内是20%;在中国,有10%。目前创业培训的方法及模式仍待深究,现有的创业培训多是没有任何创业经验的“老师”执教,他们只能把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转移”给学生,或照搬国外的成功案例,“这样的培训是否有用?”

3.拓宽求职渠道,改变求职方式是实现顺利就业的保证 a.变被动等待社会需求信息,到主动收集社会需求信息

大学生应该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寻找机会。平时多关注招聘会,企业说明会等企业信息,主动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而不能只一味地等待。b.改变“跟风求职”为“个性求职”

以往大学生求职存在“四大集中”,集中时间、集中地域、集中行业、集中用人单位,这不但加大了就业竞争激烈程度,而且导致社会行业的人才分布很不均衡,有的行业存在明显的人才过剩,而有的行业却人才匮乏。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c.人社部预测未来八大热门专业:据国家人社部的有关统计预测,今后几年我国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八大类: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

d.改变“短期求职”为“较长期求职”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e、练好内功是实现就业之本

a、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b、强烈的责任心 c、规范的行为意识

d、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篇二:2016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2016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2016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身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们是该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作一个系统的规划了。为此,今年寒假期间,我对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上层管理者作了一次访问,也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并对自己毕业后的方向更加明确。

对于非名校的本科生来说,本科的文凭并没有优势,出于一个高不曾低不就的尴尬地带,因此很多成绩良好又肯吃苦的学生们选择了考研,还有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但又怕吃苦的学生选择了出国读研,而我的选择是就业。

我对企业的高层作了一次访问,虽然没有那么正式,也不可能很细致,但至少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得到的回答很简单,就是通用人才。我说是否就是可塑性强的,得到的回答很明确,就是这类人才。通俗一点说就是听话的。受访的高层继续说了,企业需要一些基础好的,一个月可以上手的,并且擅于与人合作的人才。接着我又问了一些关于门槛和本科生,研究生和海龟之间优先权的问题,得到的答案让我很是惊讶。门槛不是问题,仅仅是本科生就可以,只是需要相对合适的专业而已。关于优先权的问题,这位leader很明确地说是本科生。对于国外读研的海龟,企业的回答是除非有特长否则不要。这些也只是待遇问题,因为企业也要考虑培养成本。而企业对于研究生,包括海龟认为的他们可以起点比别人高一些和薪水高一些的想法是过于理想化的。现在的海龟回到中国工资并不高,通常他们根本不了解国内的行情,而且眼高手低,企业并不喜欢这样的人才。企业需要动手能力强肯干又听话的人才,因此我更加明确了目标,先有饭碗再求发展。

作了这次访问之后,我又通过网络,找到了作文网上关于xx年大学生就业状况和xx年就业前景的分析。近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很不好,加上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就业情况不是很好。但是我认为这些分析和调查对我们学生来说只能作为参考。要针对我们自己的专业来看,就业率高了不代表我们毕业了就能百分百找到好工作,就业率低了也不代表我们毕业就失业。通过这些刺眼的数据,我们只能感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也只能咬紧牙关继续努力。2016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2016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写的再全面的职业规划不如脚踏实地地刻苦奋斗来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自己也适合对方的职业。

2016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 精英化 向 大众化 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给09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09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预计完成500份问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2016关于水污染的调查报告)482份,合格率为96.4%。样本中男、女分别占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体、美学生60人。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上,46.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22%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事实上据调查来看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选择800-1500元;23.03%选择1501-20xx元;选择20xx元

以上的占9.13%。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间,5.39%认为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23.65%认为在1501-20xx之间;24.90%认为在20xx-2500之间;28.42%认为在2501-4000之间;认为求在4001以上的,占17.64%。

二、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2016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1、20xx年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两篇)

2、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3、20xx最新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4、20xx年空气污染调查报告2篇

5、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调查报告

6、关于高中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7、20xx年大学生兼职调查报告

8、关于环保现状的调查报告

2016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昨天(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2016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各类报告。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篇三:201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出现,与经济增速减缓有关,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有关;与农民工在农业之外求职再不用“舍近求远”有关;与农业本身吸引力的增强有关;与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协调有关;也与我国人口变动与劳动力供求状况有关。可以说,“用工荒”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性现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职业培训和中介机构等多方面努力,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

1、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弱

就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单位gdp增长的就业拉动能力明显扩大。据测算,每亿元gdp容纳的就业量,第二产业约为1058人,第三产业为1348人,后者超过前者约30%。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近十年来单位gdp增长拉动新增就业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2008年以前,gdp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增加不足100万人,而目前上升到140-160万人。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7.7%,处在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但已连续两年低于8%的水平,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发展速度变缓,下行的压力短时期内还难以改变,用工整体需求下降,进而极大地减少了由经济快速增长而带来的就业需求量的增加,影响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减缓,直接影响着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我国的对外贸易,使得外向型出口企业发展困难,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为维护竞争优势,各国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使得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全球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后危机时代我国外部经济发展环境比较复杂,对我国外部经济拉动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2、城镇化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大幅提高,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加,我国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6.2%上升到2013年的53.7%。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就业压力减轻,但是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增大。一是城镇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吸纳能力有限,每年城镇中新成长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需就业;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大中型城市转移的门槛较高。由于户籍限制、素质技能要求、就业信息不畅通等因素,农村转移劳动力寻找工作难度大。

3、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影响到就业水平

一方面,在大力调整夕阳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时,要对涉及职工的转移安置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其中必然导致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此外,由于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也使一些企业减少新员工吸纳,甚至排挤出部分劳动力,这也会导致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4、区域经济格局调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导致劳动力流动新变化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如在东中西部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差距已经缩小至30元左右。区域就业形势差别明显,东部地区求职人数同比出现大幅下降。随着中西部地区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的工作环境好转,返乡就业、创业正成为越来越多外漂农民工的新选择。

5、企业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劳动者高期望值的矛盾导致供求双方难以对接

从2009年以来,货币工资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且增速逐年加快。据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7%;有17个地区制定了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普遍在14%左右。调查反映,当前工资增长和企业承受能力的矛盾已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和大型劳动密集企业的普工短缺。

6、人口结构变化使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

我国正在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总量开始减少,在新生劳动力供给方面,大学生将占据一半左右的水平,农民工总量特别是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增速减缓,并逐步趋于稳定。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于2016年达到峰值,总量为9.99亿人,之后逐渐下降,到2020年将下降至9.87亿人。2011—2020年就业年均增速将比前期下降0.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率下降约0.4个百分点。城镇化加速推进所释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仍然不能弥补劳动力人数减少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

就业形势不乐观任务依然艰巨

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依然艰巨。突出表现在: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矛盾今后会更加突出;就业公平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业歧视现象时有发生;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突出,高校教育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不相匹配;劳动者能力素质和就业技能较低,职业技能培训薄弱,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偏低问题突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从影响未来就业的多种因素分析,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状况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1、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将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经济整体仍处下滑周期中,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结构的调整,客观上会对劳动者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挤压效应,对劳动者就业产生影响。尤其是传统支柱产业企业改革的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部分行业持续低迷及产能过剩将造成结构性失业和转型性失业,就业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仍然不确定,风险和变数依旧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诸多问题,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出口下滑等问题,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影响着出口型经济及就业的发展。

2、劳动力供求矛盾将继续对劳动者充分就业的实现产生一定影响 一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率高已成为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到年底,人力资源市场员工跳槽、另觅高就的现象十分普遍,节后企业一般都需要进行补充式的招聘;二是农民工“返城流”和企业“招工流”错位导致“招工难”加剧;三是技术人才供求失衡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企业对技术、高级技术等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几乎所有行业的熟练技工、高级技工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下载关于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就业形势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10网络技术一班顾媛媛42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时间:2011/12/09班级:网络技术一班文章来源:网络(有改动) 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1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就业制度有了很大改变,我......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在中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

    关于就业形势调研的调查报告

    关于就业形势调研的调查报告 前言: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

    广州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广州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高一九班黄书豪 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and背景 2003年以后,大学生就业就开始遭遇寒冬了。这年是我国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

    201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201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范文5篇201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范文(一)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

    关于就业形势及就业形式的调查报告

    就业形势及就业形式 关于就业形势及就业形式的调查报告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愈来愈困难,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

    在校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在校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近年来,用人单位所招职工几乎都为大学毕业生。在这个大学生多如牛毛的社会,大学生已经不能领时代潮流,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的年代早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