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建党伟业》有感:烽火柔情范文
观《建党伟业》有感:烽火柔情
在金戈铁马、枪林弹雨的烽火岁月里,偶尔出现的那一缕柔情,仿佛暗夜里的星星,给人希望和温暖,让人暂时忘却枪炮的冰冷和残酷,沉浸在各自心头最温柔甜美的一隅。哪怕只是一瞬,也是多么美丽,多么温馨!
影片《建党伟业》中,国家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人民满怀一腔热血水深火热,环环相扣的情节紧紧抓住我的心,让我来不及松一口气。很不可思议,拨动我心弦并久久震荡不息的,竟然不是惊心动魄的主旋律,而是那一个个小插曲——那红色背景中的浪漫恋歌。
一九一五年夏天,湖南一师校园,一个扎着两根辫子的小女孩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两只单纯的大眼睛盯着毛泽东看,天真地说,你好高啊。毛泽东笑了。或许,正是毛泽东高大的身影温煦的笑容,点亮了杨开慧心灵深处那盏小小的爱情之灯。同时也点亮了我们观众心里对爱和美的憧憬之灯。
四年之后,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杨开慧给毛泽东送饭的一幕,很朴素,又很动人。那一排排书架后面,隐约看得见半个人头,是毛泽东。另一张书桌上,杨开慧趴着睡得很香,桌上的食盒里饭菜飘香,旁边许许多多的纸鹤,无言地诉说着女孩的脉脉温情。吃过饭,两人在午夜钟声、鞭炮声的牵引下,跑去看放礼花。毛泽东一下子扛起杨开慧,直起身,好让杨开慧看到围墙外的礼花。那两张热情洋溢的脸,也像灿烂的礼花,绽放着青春之光,明媚灼人。
在追寻救国救民之路的同时,爱的情愫悄然而生,两人共处的地方,空气也变得温柔旖旎了,仿佛只要他们吹一口气,就会滋生出一朵爱的蘑菇。想到法国之行在即,杨开慧泪水盈眶,依依难舍,“必须去吗?”“还回来吗?”毛泽东顿了顿,久久注视着她,冷凝又不乏深情地说,“……再说,这边有老师,有守常先生,还有……还有你!”这时,杨开慧破涕为笑,还撒起娇来:“记住,你若不回来,我就到法国找你!”革命儿女的爱情,让人觉得格外纯洁,格外质朴,也格外浪漫。
新婚之夜,红蜡烛热辣辣地燃烧着,似乎想要弥补简陋婚房的美中不足。可是,听了他们那别具一格的告白,谁不会为这样质朴又坚贞的爱情叹服呢?毛泽东轻声低语:“做我的媳妇,是要吃苦的……”“跟了我,从此就没有了安生的日子……”“没有彩礼,没有花轿,没有喜宴喜钱,甚至连个媒证都没有……”杨开慧倚在他的身上,微微一笑,许久,开口轻轻说:“我愿意。”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说不尽杨开慧心里大海般深广的情意,道不完毛杨之间“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心相印。
如火的革命激情,高万丈;似水的儿女柔情,深千尺。热血男儿立志拯救危亡的祖国,他在无边的腐朽与黑暗里,义无反顾地前行。温婉女子深明大义,用她宽广的胸怀、聪慧的头脑、顽强的意志,支持着、包容着、激励着男人。他们志同道合,风雨同舟;他们情真意切,比翼齐飞;他们深信“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建党伟业的步伐急促而坚定,烽烟弥漫之中,浮现出朝阳般的红色之恋,清朗又绮丽,温雅又奔放。
毛杨之恋,有如一股清风,撩开革命影片中沉重严肃的面纱,送来轻快明丽的旋律。如此儿女情长,更显英雄本色,一代领袖毛泽东,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又“晓来百念……离人影”。
烽火柔情,漫过银幕,漫过历史,漫过时光之河……
第二篇:观《建党伟业》有感
观《建党伟业》有感
还记得很多年前端起小板凳,聚在村中的空地上等待夜幕降临后看电影的场景,即使时空错乱沧海桑田,那份等待的热切依然铭记于心么,久久不散。虽然记不起太多有关电影的画面,但爱国的启蒙早已根植于我的心中。
一个雨天,在车站等车,看着雨水蜿蜒汇聚成股股水流,聚合,成水洼,又离散,成细流。点点滴滴,淅淅沥沥,像回忆流泻,像罗盘转向,像画面定格……长镜头般拉长,我想起了很久前看过的那部名叫《建党伟业》的电影。时间间隔太久,早已记不太清片中太多的人物形象,场景画面。但毫发毕现的是片中那一帧帧革命党人义愤填膺,为国立命的激烈场面。脑海里盘旋不散的是彩色的纸旗,横幅;满帧满帧青年学生的制服,年轻的面庞上报国的热情;高台上民主斗士的慷概陈词;面对军阀混战,国途茫茫,各界仁人志士,奔走四方,求索救国的良方……随着浮现的画面,心里那种满溢的激昂也再次被掀起。风雨飘摇的年代,动荡不安的国家,有一群人汇成一股洪流,在时代的浪头上,迎风起航,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骨,誓要将中华儿女的一腔热血,融进民族的血脉,与国家命运绑缚在一起,让华夏黄龙从近代腐朽的泥潭中腾起,展翅于世界的舞台。
眼眶微微发胀,胸腔震颤着久久不能平息,我被那把爱国之火燃起的烈焰震撼、感染。建党前的那一段历史,是黎明前黑暗中的摸索爬行,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烙印于心的民族历程。我发自内心地为那每一个为报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献上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缅怀。经年之后,也许我不再记得那些人的面庞,不再记得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用生命教会我的,却永远都不会消磨。
突然想起艾青曾说过的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啊,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每当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升起五星红旗时,我的视线总会被吸引,因而停伫脚步。每当这时,我总能感受到自内心升腾起的民族自豪感和身为中华儿女的骄傲。
我不禁想问问那些抱怨我们的民族精神薄弱,爱国情怀淡薄的人,是否有把自己也置身于谴责的范畴呢?作为十三亿分之一,个人微小的举动,足以汇成海洋的波澜壮阔。我总会记得当看到中国的军舰驶向外国的港口,迎接因战乱要从也门返回祖国的华胞时,船身上那条写有“祖**亲欢迎亲人们回家”的横幅带给我的感动。那一刻,祖国之于一个身处异域,孤立无援的华人来说是温暖的怀抱,至于每一个后来从网络上看到照片的华人来说亦是震撼的,祖国——中国,多么激荡人心的名字,她让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不在担惊身归何处,不再害怕无所依仗,不再恐惧遭人欺压。谁敢妄言,这植根于心的爱国之情将会荡然无存。
电影落幕了,我耳边不禁响起汪峰那沙哑的嗓音“每当我感到疼痛就想让你抱紧我,就像你一直做的那样触摸我的灵魂;每当我迷惑的时候你都给我一种温暖,就像某个人的手臂紧紧搂着我的肩膀。有时我会孤独无助就像是山坡上滚落的石子,但是只要想起你的名字我总会重拾信心,有时我会失去方向就像天上离群的燕子可是只要想起你的存在就不会再感到恐惧。我爱你中国亲爱的母亲,我为你流泪也为你自豪……”
我爱你中国,像每一位建党先烈那样视你重过于生命,这颗在胸膛里跳动着的心脏,赤诚无比。
第三篇:观《建党伟业》有感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观《建党伟业》有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我看完《建党伟业》后最直观的感受。想当年,适逢国家**,民不聊生。各种仁人志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了他们爱的深沉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挽救国家于危难,唤醒民众于迷途。斗争,无休止的斗争;革命,大刀阔斧的革命,敢作敢当,敢为人先。
《建党伟业》这部剧主要围绕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讲述了辛亥革命后的风风雨雨。从举国欢庆的辛亥革命到袁世凯的复古潮流,再到轰轰烈烈的护国、护法运动,巴黎和会的屈辱丧权终于开启了解放思想。而五四风雷就是这把雄伟烈火,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它也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更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患难之中,方显大爱。片中蔡锷为了将来讨伐袁世凯而必须要与爱妻离别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是啊,人说“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这不是说英雄就必须断绝儿女之情,而是面对民族存亡,对国家之大爱与儿女之小爱的取舍。其中不乏英雄之大爱情怀。年少有为,胸怀大志的中国青年,为民请愿,踏上了救亡图存的新征程,注定让这一刻载入史册,发人深省。中共一大的成功召开,吹响了那个时代最具峥嵘的历史号角,这一刻极不平凡又高大伟岸!这是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顾维钧在将去巴黎是说了这么一句话:“弱国无外交啊!”事实也是如此,巴黎和谈失败,他对着各国的代表说:“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送给日本人,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国家强大,力量就是外交。消息传来,举国震动,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终于把满腔爱国热情迸发出来,他们以无所畏惧的姿态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游行,继而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建党伟业》不仅仅是让我们重温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了解中国百年的辛酸与艰难,更是让我们不忘历史,不忘过去,展望未来,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在如今这个和平的年代也不能忘记曾经的觉醒年代,必须将革命火种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青年不忘过去,放眼未来,以坚定自豪的口吻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第四篇:观《建党伟业》有感
观《建党伟业》有感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工商111杨恩进1102011132
《建党大业》是献给中国共产党90周年的贺礼,影片以宏大的场面,超强的演员阵容,真实的再现了那段峥嵘的岁月。看完之后感触颇深。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斗志让我敬佩不已,但最令我难忘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同志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艰难前进的精神。因此,怀着对革命先驱的无比冲净之情,我浅谈一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是依靠知识分子和一些革命家来完成的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家中有许多都介绍过马克思主义。马君武就是其中之一,他于1903年2月在《译书汇编》第11期发表的《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中认为“马克思者,以唯物论解历史学之人也,马氏尝谓,阶级斗争为历史之纲”。此文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机器历史解释方法和著作,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唯物论角度解释历史,他们把阶级斗争看作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分析社会。
与此同时,孙中山,廖仲恺,宋教仁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分别在,《民报》上登载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刊发,极大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虽然《民报》的出版时间不足5年,但它使革命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是相当一部分接受过新学教育,有进步意识的人士耳目一新,从而由思想上同情革命转到全身心参加革命,使革命力量日益强大。
但是这些介绍只是零星的,不成规模和系统,而且传播的范围非常小,仅限于精英知识阶层和上流社会,因此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民众中去才能改变中国。
二·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达到高潮
辛亥革命胜利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继续探索救中国的道路,特别是一战带给他们的巨大震撼,促使他们去反思甚么样的理论思想适合中国社会,这为他们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打下了基础。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欢呼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随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发了中华民族积压了近百年的民族情绪。紧接着,爱国学生首先发起罢课反对列强的强权政治,谴责临时政府的软弱无能。学生的爱国运动遭到了临时政府的镇压,一批学生被捕。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纷纷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夺回主权。一时间,革命浪潮席卷全国,面对压力,临时政府只有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这就是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推波助澜,使马克思主义在民众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无
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加广泛。
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集中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过程。它是科学的,系统的,具体的指导思想,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为新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时期的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对中国的现状作了系统的解释,为中国的前行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的富强打下了基础;20世纪末,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中国共产党以崭新的姿态迈入21世纪铺好了道路;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9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必定还是我党的指导思想,当然,智慧的中国人一定会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双适合中国的翅膀,一双能让中华民族展翅高飞的翅膀!
第五篇:观《建党伟业》有感
2012级公管三班 张捷
从混沌到光明
——观《建党伟业》有感
上周党课上我们一起观看了《建党伟业》,影片中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生的民主游行、到中共党人的讨论、建立与发展,每一次情节的发展都让我们感触颇深,尤其影片中那一句句动人心魄的台词,尤其让我们的内心产生共鸣„„
民国的精神是自由、平等、博爱!然则成立以来,平等被无视,自由被蹂躏,博爱精神荡然无存!以先烈无量之鲜血、无量之头颅所换来的“共和”之空名;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一切,法律不答应,四万万民众更不会答应!
——孙中山
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基础是什么?——民主。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能够真正掌握管理国家管理自己的权利,所以中共的建立、发展壮大、取得政权是民心所向。孙先生之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的精神,指导着我们在混沌时代中追求一个崭新的中国的道路上前行,或许孙先生之革命是失败的,但孙先生革命的精神是永远屹立不倒的!
封建与共和势不两立!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积压了近百年的民族情绪,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我们应该顺乎潮流,推波助澜。彻底改变这个世界!
——陈独秀
当看到腐败的北洋政府无耻地企图将山东奉送敌国时,他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慨,他要宣泄,他要启迪,他要痛斥这黑暗社会中的一切不公平与非正义之事,陈独秀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的先声,是追求共和民主最凶猛的野兽!在那样一个内外勾结的混沌时代,不正好是鲁迅先生那一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最有力的证明么?中华民族的沉默的民族,但中华民族也是最不屈的民族!
警察:“有冤情去检察厅起诉,你跑到这儿来喊什么冤哪?” 学生:“冤情太深,检察厅接不了我的状子!我们是为四万万同胞喊冤!” 当民众已不敢去依靠自己的政府,你可能想像这个政府统治下的国家的未来。无奈、压抑、愤怒,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堆积着,堆积着。我们将镜头拉远,看看这新的政党、新的国家、新的社会,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印证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道理。
工人的工字怎么写,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结合起来就是个天字,这个天,是天下的天!工农大众就应该是天下的!
——毛泽东
2012级公管三班 张捷
没错,天下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头顶天,脚踩地,中共党人在血的实践中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将青春,将自己的一切的一切献给了党,只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梦想,只为了推翻一个无能的军阀,腐败的政府!那一个个民族英雄英勇斗争的身影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抹不掉,也挥之不去。
随着那首熟悉的《共产国际歌》想起的时候,影片也逐渐步入尾声,可是电影结束了,从辛亥革命到中共的成立的那段历史却并不会结束。从共产党宣言到新民主主义论,从改革开放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大学子在党的教育中会对党有更深刻的理解。党的历史、党的文化、党的精神不会被忘却,历史将会永留我们的心中,在我们共同努力建设党建设国家的人生奋斗的道路上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