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

时间:2019-05-12 12:0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

第一篇:福建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

福建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

福建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

(2008年12月2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8年12月3日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各类企业及其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保护,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企业经营管理者,是指依法行使企业经营管理职权并承担经营管理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

本条例所称的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是指企业的财产权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享有的经营管理权,以及与之有关的其他合法权益。

第三条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从事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依法制定的企业章程,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职工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鼓励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支持和参与公益事业。

第四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对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建立健全由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与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工作有关的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涉及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制度的协调、督促机制,具体工作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负责。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公安、监察、税务、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各自职责,维护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在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侵犯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责任追究制度,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第七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县(市、区)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组织、企业代表组织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对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职工与企业、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第八条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行业协会应当依法履行维护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的职责,引导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生产经营和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服务。

第九条地方国家机关依法制定涉及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重大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时,应当通过召开听证会或者以其他形式听取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行业协会等有关社会团体、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条企业认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申请同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予以审查;属于省以下垂直领导部门的,向上一

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审查机关应当依法对有关文件进行审查,并自收到审查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将审查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

企业认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及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以政府组成部门、办事机构、直属机构名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有审查权的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

第十一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对企业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及时办理。

第十二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对企业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企业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企业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第十三条行政机关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依法向企业收费,应当出示收费许可证,告知收费依据,并出具法定部门统一制发的单据;禁止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自立项目收费,禁止对同一收费项目在法定期限内重复收费。

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有权拒绝:

(一)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二)执法人员少于二人;

(三)不出示有效执法证件;

(四)没有明确监督检查事项。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不得妨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违规收取检查费用或者提取样品,不得索取或者收受企业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十六条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产品进行检验、检测需要抽取样品的,应当付费。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由被检查企业无偿提供的,抽取的样品不得超过规定的数量。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监督检查的协调工作,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可以一并完成的,应当组织有关行政机关实施合并或者联合检查;法定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对同一批次产品依法作出的检验、检测结论或者鉴定结果,有关行政机关应当直接采用。第十八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承办涉及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的案件时,应当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对企业的财物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应当有法律、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扣押易变质物品的,应当及时处理。

第十九条行政机关依法对企业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以及监督检查等行为,应当将处理结果的有关情况予以记录,由有关人员签字后存入档案,企业有权按照规定查阅。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推行电子政务,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以及监督检查的有关信息与其他相关行政机关共享,提高办事效率。

第二十条企业经营管理者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时,办案机关应当允许其在职权范围内委托他人临时代为行使生产经营管理职能,避免企业陷入管理无序状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禁止下列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接受未经有权机关批准的考核、评比、评优、达标、升级、排序等活动;

(二)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接受指定培训、指定服务、购买指定产品;

(三)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接受有偿新闻、征订报刊;

(四)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参加各类社会团体、提供赞助或者捐赠、参加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保险;

(五)无偿占用企业财物;

(六)干涉企业合法用工自主权;

(七)将行政管理职能转化为有偿服务;

(八)未经企业许可,公开企业核心技术和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

对前款规定行为,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有权拒绝,并向有关部门投诉。

第二十二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依法对企业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实施保护,对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的案件依法及时处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对企业专利发明和创立品牌给予扶持。

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非法交易、哄抢盗窃企业财物等违法行为,应当及时查处,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在企业改革、改制、改组和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中,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当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其依法行使职权受到阻挠、威胁、恐吓、人身攻击等不法侵害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应当依法采取措施给予保护。

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企业或者个人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不得滥用行政权力进行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妨碍公平竞争。

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滥用行政权力进行部门保护、地区封锁等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有权抵制,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或者举报。接到投诉或者举报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十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受理举报、投诉,对举报、投诉人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接到举报、投诉后,应当在六十日内进行核实、处理,对署名的举报、投诉,应当给予书面答复,六十日内不能答复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在接到举报、投诉之日起五日内移送其他相关部门,并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行业协会和其他有关社会团体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应当在六十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政府部门、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参与的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维护国内产业安全的联动机制,利用世贸规则赋予的权利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过程中,企业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企业与企业家联合组织、行业协会和其他有关社会团体向国家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提出贸易救济申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

第二十八条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遭遇国外不公正待遇时,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申诉,并配合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外开展贸易壁垒调查交涉工作。第二十九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八条规定,给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三十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行为的,由有关主管机关依法予以通报批评或者处分。给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索取、收受企业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截留、挪用、私分有关费用的,依法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三条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参照本条例执行。本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二篇:关于印发龙岩市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关于印发龙岩市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联席会

议制度的通知

龙政办〔2009〕18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龙岩市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联席会议制度的要求,各负其责,共同维护我市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福建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做好维护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工作。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八月六日

龙岩市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制度

根据《福建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要求,为进一步维护我市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建立龙岩市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

(一)分析研究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落实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协调解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

(三)听取各职能单位开展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情况汇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提出需要市政府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

(四)研究制定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工作措施。

(五)落实市政府交办的有关工作。

二、联席会议组成单位

龙岩市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由市经贸委、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外经局、市卫生局、市国资委、市地税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国税局、龙岩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安监局、市政府法制办、市总工会、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组成。市经贸委为召集人单位。

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各成员单位要负责推动本系统开展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工作,贯彻落实《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制定出台本系统保护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具体工作措施,完成联席会议

交办的工作任务。

市经贸委:负责召集成员单位研究企业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的有关问题;完善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有关工作制度;建立涉及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和协调督促机制;负责协调、督促各成员单位及时处理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行为的举报、投诉;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市公安局:规范公安机关行政执法行为,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在企业经营管理者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时,兼顾保护企业的正常经营,避免企业陷入管理无序状态,努力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市监察局(纠风办):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对《条例》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受理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问题的投诉,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市民政局:规范和监督管理社团组织对企业会员的会费收费行为;会同市财政局、市物价局规范和监督管理社团组织对企业会员的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规范和监督管理社团组织开展的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市财政局:为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的正常工作运转提供经费保障;审核新增涉企收费项目的立项;会同物价部门清理不合理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与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对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商和调处,依法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市国土资源局:规范国土资源系统行政执法行为;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市建设局:规范建设系统行政执法行为;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市交通局:规范交通系统行政执法行为;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市外经局:做好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及维护国内产业安全的相关工作,指导企业利用世贸规则赋予的权利维护合法权益;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市卫生局:规范卫生系统行政执法行为;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市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出资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对其他组织和个人侵犯所出资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向有关部门投诉、反映或协调解决。

市地税局:规范地税系统行政执法行为;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保障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公开办税程序,优化纳税服务;监督税务代理机构规范服务。

市环保局:规范环保系统行政执法行为;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市发改委:规范和监督管理各类涉企收费行为;负责清理各种不合理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市工商局:规范工商系统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市质监局: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培育品牌产品;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在生产领域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规范质监系统行政执法行为;规范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收费;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规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政执法行为;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市国税局:规范国税系统行政执法行为;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保障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公开办税程序,优化纳税服务;监督税务代理机构规范服务。

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规范检验检疫系统行政执法行为;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市安监局:规范安监系统行政执法行为;依法查处本系统工作人员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市政府法制办:协调各部门之间在涉企执法工作中的矛盾和争议;参与或组织行政执法检查和监督,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做好涉企行政复议工作;推进行政机关综合执法工作。

市总工会:参加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对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商和调处;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形成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回报企业的良好氛围。

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引导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生产经营和履行社会责任;反映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意见建议及合理诉求;参加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对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协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四、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一)市经贸委为联席会议的召集人单位。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市经贸委分管领导担任。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减轻企业负担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联席会议的具体工作。各成员单位确定1名分管领导为联席会议成员,确定1名科级干部为联席会议联络员,负责日常联络工作。

(二)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临时召开。联席会议可由全体成员出席,也可根据会议议题由部分成员出席或邀请非

成员单位代表出席。

(三)联席会议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会议议定事项,会后印发各成员单位,并抄送市政府办公室。相关部门负责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市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督办。

(五)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应主动向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包括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联席会议定期、不定期汇总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情况并上报市政府,同时抄送各成员单位。

五、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召集人:许阿平市经贸委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

成员:陈铁成市公安局副局长

曹祥发市监察局副局长

邱远梁市民政局副局长

吴永荣市财政局副局长

康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调研员

冯添桂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

张冶平市建设局副局长

陈思书市交通局副局长

陈松寿市外经局纪检组长

林国清市卫生局纪检组长

杨星市国资委副调研员

李钰福市地税局副局长

游建华市环保局纪检组长

吕廷明市发改委副调研员

李景培市工商局副局长

施文旭市质监局副局长

苏湘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纪检组长

杨林市国税局副局长

陈珂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

刘铭文市安监局纪检组长

吴德新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蓝建英市总工会副主席

黄炜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会长

联席会议联络员名单

联络员:王宏亚市经贸委监察室主任

黄开德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

张跃桢市纪委监察局纠风室副主任

邹昌松市民政局社团民非办主任

翁水深市财政局企业科科长

何春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和劳动工资科科长张发生市国土资源局法规监察科科长

陈水洋市建设局法制科科员

罗海庭市交通局法规科科长

孙榕华市外经局贸管科科长

李发金市卫生局疾控科科长

邓志强市国资委综合科科长

江长荣市地税局征管科副主任科员

关力市环保局规划法规科科长

吴幼芳市发改委收费管理科科长

邹育文市工商局法制科科长

邱鸿栋市质监局监督科科长

周去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主任

曹溪和市国税局法规科副科长

杨爱民龙岩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实检疫查验科科长邓政宝市政府法制办复议应诉科科长

陈一峰市安监局监察室主任

张开锦市总工会保障与法律工作部部长

肖健芬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秘书长

第三篇:2011年福建省企业减负和企业权益保护工作意见

福建省2011年企业减负和企业权益保护工作意见

闽企减办〔2011〕6号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企业减负和企业权益保护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工作中心任务,深入贯彻《福建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努力在企业减负和企业权益保护工作方面有新的突破、新的成效,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全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惠企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国家和本省已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措施,尤其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闽台合作的惠企政策措施。要加强政务公开,将惠企政策措施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介向社会公布。深入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使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和省的惠企政策措施。要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各项惠企政策措施的执行效果,针对在准入、审批、年检、收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形成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各级企业减负工作机构要加大对惠企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有关取消、免收、减收、缓收等涉企税费优惠政策措施没有执行到位的,及时向同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工作建议。

(二)继续推动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环节

落实国务院第五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进一步清理精简行政审批项目,继续推动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凡是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不得增设前置审批条件和环节。要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坚持从企业和基层群众的需要出发,对申请、受理、审批、办结等环节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项目,要按照“能合不分、能并不串”的原则,实行并联审批。

(三)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种涉企收费项目

1、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取消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财综〔2011〕9号)取消的31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绝执行,不得以其他名目变相继续收费。

2、对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一律取消;严禁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

3、进一步规范社会团体、市场中介组织服务收费。重点治理与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前置性条件以及强制准入有关的中介服务收费标准太高问题;禁止行政机关利用注册、年检等时机,协助社会团体强制或变相强制发展会员收缴会费;禁止行政机关将行政职能委托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团体进行强制或变相强制服务并收费;禁止公共服务行业利用垄断地位进行强制服务的行为;对审批过程的中介服务收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防止垄断服务高额收费。

4、各收费部门要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公开前置性审批项目、程序和收费标准(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将相关收费文件在本单位网站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四)治理向企业收取捐赠和赞助行为。坚决制止面向企业的各类摊派行为;严禁以办庆典、论坛、研讨会等名义,要求企业赞助、集资、捐款、捐物等行为;省政府国资委所出资企业的捐赠和赞助要按照省国资委《关于加强所出资企业对外捐赠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闽国资统评〔2010〕126号)的要求加以规范,其他国有企业的捐赠行为可参照该文件要求进行规范。

(五)严格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和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和省有关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和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的政策规定,切实加强对经批准保留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和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的管理,严禁在评比达标表彰和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中向企业收取、摊派费用。

(六)进一步健全企业减负监督网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企业减负机构、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及时沟通和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企业负担监督网络体系,充分发挥职能部门、新闻媒体、企业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公布企业减负投诉电话,畅通投诉渠道,加强企业负担监督员队伍建设,新聘请一批台资企业减负监督员,组织开展企业减负和企业维权政策培训,提高企业监督和维权的能力。

(七)加大对增加企业负担违纪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要加大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各类增加企业负担的违纪违规行为,重点查处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拉赞助、长期借用或占用企业资金等行为;对违规收取的费用要如数退还企业,对情节严重、造成企业重大损失或社会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重大案件,要给予通报批评,并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对打击报复举报人或刁难企业的,要严肃处理;各级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工作中,发现行政机关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要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同级企业减负办或监察机关查处;各级企业减负成员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对企业反映的问题,本部门或本级不能解决的,要及时提交相关职能部门或上报上级部门研究解决。

(八)创新思路做好企业减负工作。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各自工作职责,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的各项规定,自觉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切实维护好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要从为企业服务和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入手,创新工作思路,制定对策措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新形势下减轻企业负担和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的对策和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企业反映的不合理负担和影响发展的政策性问题,及时向本级政府或上级部门提出减轻企业负担的意见和建议。

二、工作分工

(一)省经贸委牵头负责对近年来我省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政策进行梳理、汇编,牵头负责调查梳理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省外经贸厅牵头负责调查梳理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扶持外贸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

(二)省审改办牵头负责继续推动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环节。

(三)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牵头负责继续清理和规范各种涉企收费项目。

(四)省政府国资委牵头负责规范所出资国有企业捐赠行为。

(五)省工商局牵头负责规范市场中介组织经营行为。

(六)省民政厅牵头负责规范行业协会收费行为。

(七)省司法厅牵头负责组织指导减轻企业负担和企业权益保护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

(八)省审计厅负责加强审计监督,在企业审计、金融审计、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等领域,加大对加重企业负担行为的审计监督力度,发现、预防和化解各类加重企业负担的问题。

(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总工会、省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建立和完善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企业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十)各级企业减负办和纠风办牵头负责检查督促惠企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查处和纠正各种增加企业负担的违纪违规行为。

(十一)省减轻企业负担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惠企政策措施的梳理公布工作,并积极配合省企业减负办、省纠风办做好企业减负和企业权益保护的有关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减轻企业负担和企业权益保护工作的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减轻企业负担工作责任制度,将企业减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工作责任。要加强企业减负工作组织机构建设,确保减负工作机构、人员、经费、措施“四到位”,保持减负工作的连续性,确保工作有人做、能做好。

(二)形成工作合力。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成效。各级减负办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督促的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信息报送,各级各部门要及时向省企业减负办报送企业减负和企业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省企业减负办将不定期编发简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交流经验做法,共同推进减轻企业负担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强化督促检查。各级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级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联系会议成员单位要按照相关要求,密切配合,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以查基层单位、查薄弱环节、查突出问题为重点,认真开展日常专项检查和督查,尤其要做好年终工作检查。省企业减负办要协调有关成员单位,适时督促检查企业减负工作落实情况,对全年工作任务完成较好、成绩突出的,要给予通报表扬,对企业反映问题强烈、存在严重问题的,尤其对惠企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要实行问责追究。

第四篇:劳动法保护企业那些权益

劳动法中企业的权益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是制定《劳动法》的首要目的,也是《劳动法》的主要作用。《劳动法》既是一个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也是一个保障企业的合法权利的法律。

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用人单位有权从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利益出发,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见《劳动法》第47条);

②各级政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劳动法》第67条);

③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正常赔偿责任。(见《劳动法》第99条);

④劳动者非法解除劳动合同和不遵守保密义务,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见《劳动法》第102条);

⑤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可在法律规定的一定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还可在困难时期经法定程序后裁减人员等。(见《劳动法》第四章第41条);

⑥用人单位有针对劳动者的用工自主权,即包括招聘和解雇、劳动管理等企业的权利。

⑦用人单位可要求公司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维护公司利益,并有权要求违反协议的劳动者赔偿公司损失。

⑧用人单位可要求公司中高层管理,重要技术部门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补偿以及劳动法规定的其他规定。(见《劳动法》第24条);

⑨用人单位有权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见《劳动法》第17条)。

⑩用人单位有权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制定规章制度(如《员工工作行为规范》),用人单位经民主程序制定和公示、内容合法的规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可作为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依据,也可作为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见《劳动法》第25条第二项)

此外,《劳动法》通过规定劳动者必须遵守的一切工作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及各种奖惩制度,使职工加强遵守劳动纪律的自觉性,从而使企业建立起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使职工的录用、调动、辞退等制度化、法律化,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企业的管理。

第五篇:福建省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

福建省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调研报告

消费者作为一个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它的作用毋庸置疑。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使消费者在强大的经营资本面前变得措手无策,其中保险行业消费者权益问题尤为突出。随着福建省保险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的开放,保险面临的市场空前广阔,保险消费者权益问题变得尤为重要。所以为了推进福建省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针对我省保险消费者权益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福建省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问题分析

1、售保途径创新带来消费者权益受损

在办理保险业务渠道中,通过保险销售员办理业务的占46%,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占据35%,而剩余的是通过电话和网络办理的。利用现代技术销售保险的新型模式如电话、网络销售途径高速快捷,方便省事,按正常思维来说,在处理问题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操作简单、高效快捷的方式。但在售保过程中为什么就不适用反而是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呢?这便要从电销和网销保险的发展历史来说,自2006年各保险公司顺应时代趋势,开始网络和电话销售的新型渠道后,使电销、网销保险一时间在市场上炙手可热。可伴随着其快速的增长,其弊端也慢慢地暴露出来。一方面原因在于电话、网络销售途径虽然覆盖面广、高速快捷、省时省力,但过多的电话销售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的销售人员甚至不分时间的拨打点电话,造成人们的极度反感。并且有些保险公司内部人非法员会非法高额出售用户的个人信息,造成客户频频遭受电话骚扰、垃圾短信、电话诈骗等类似事件发严重的侵犯了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权。而网销往往会出现故意将保险产品作为其他理财类产品进行销售,干扰消费者的判断,使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了侵犯,而且近期出现的“网销保险第一案”中网销保险不实行异地理赔让网销保险成为消费者关注热点,总之银行网点的销售往往是差强人意。另一方面,虽然在营销上开展了不同的营销渠道,但关于各种营销渠道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及时的出台相关制度和法律,造成售保途径创新中出现制度漏洞,因而影响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保险合同中存在霸王条款问题

调查中,能看懂保险合同的只占全部人数的25%,剩下的人或多或少都看不懂保险合同中的部分内容。

对于大部分看不懂内容的投保人来说,部分销售员、保险公司、银行便会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有些工作人员会“指鹿为马”,不明确说某些产品属于保险产品,或者有意放大产品的优势,或者说明明不适合投保人的却极力推荐。但对于那部分能看懂保险合同中条约的投保人是真的完全看懂了么?我认为他们所谓的看懂有可能只是理解了字面上的意思,而追究其深层含义以及它所隐藏的风险,懂的人或许只有进行“文字游戏”的保险公司。但等到风险真正发生时保险公司便极力撇清关系,造成类似于霸王条款等事件的不断发生。退一步,即使保险人确确实实能够看懂每一项协议,可谁能保证能够静下心来一字一字的认真阅读完所有协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签订各种繁琐、枯燥无趣的合同,比如说在办理手机卡时所要签订的一项项的协议,内容都看得懂,可是就是不愿意认真的阅读它。总结原因主要在于:合同的信息量大,费时费力。保险合同也是如此。

3、保险销售人员专业化程度及诚信度问题深度探究

办理保险业务时,保险宣传不实和误导、售后服务保障不到位分别占据20%,未被如实告知投保事项占据9%,而这三种现象反映出保险销售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诚信度差。但问题的关键真的是在于保险销售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么?我们不妨站在保险销售人员的立场去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背负着骗子之类的骂名却还要去欺骗消费者呢?我想归根到底也就两个字——生计。

保险销售员作为保险公司销售业务的主体力量,它与保险公司虽然名义上只是代理关系而实际上却是劳动关系。在营销制度建立以来,只明确规定了代理人的法律责任和权利义务,并未对保险营销员的身份进行明确定位,这就使得保险销售人员在社会中处在一种尴尬的地位中。保险销售员不属于雇员,就不能享有(劳动法)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当然五险一金也自然不会有的。同时作为代理人除了收取保费和代理费以外,与保险公司不存在其他关系。作为销售员虽然接受严格的业绩培训和考核,但却不能享有应有的社会保障,所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只能顾忌眼前利益,最大程度的赚取保费和代理费。这就导致剩下的人为了不被市场淘汰,而把自身目标放在首位,在保险销售过程中不择手段地通过消费误导和虚假宣传来提高业绩,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只注重成绩而不注重服务、只注重利益而不注重诚信,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同时造成保险行业广阔消费市场的缺失,在保险行业内部和外部形成恶性循环,抑制了行业长远发展。长期已久,诚信缺失便成为了保险行业的定位词。

因此保险销售员自身的素质以及专业化程度充其量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保险自身的营销体制结构问题才是造成侵权的主要根源。

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问题以及问题的分析制订了以下解决办法。

1.建立网上便民平台,服务消费者。福建省保险协会可以建立专门的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网络平台,针对购买保险的消费者进行实名制登记。当消费者受到侵权问题时以实名制登陆网站,将消费者的侵权经历完整记录将不同的问题进行统一的汇总,建立完善的档案,并将其转交给所在市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尤其代表消费者向侵权公司进行赔偿。同时分季度公布各保险公司遭到投诉情况,对保险公司采取一定的奖惩机制,使我省保险公司一直出于粗放式的快跑状态,销售误导,投资业务急速增长等利益竞争模式转化为以行业自身发展为出发点,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的服务竞争模式,先力求“自保”,再获得利益。

2.加大对销售误导问题的监管力度,构建多层次的销售行为监督体系。针对福建省各项保险法制体系进行细化改革,针对具有多项争议、不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补充修改。规范保险业的合同用语,简化保险合同中的繁琐条款,完善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制体系。

3.并针对我省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保险创新道路中所出现的问题确保及时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保险公司在创新的途中力求做到:保险创新,面面俱到。注重效益,保障权益。要充分的做好市场调查,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行创新。

4.福建省保险协会应对保险知识和消费者维权途径进行普及,提高消费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如开展一些座谈会,交流会等活动对广大群众进行教育,特别是在农村要对农民普及保险知识,充分做到各阶段人群了解各种保险常识,尽其所能在最大程度上预防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同时为消费者讲述保险行业中出现的侵权问题,遇到侵权问题后应该怎样解决等问题。这样一项看似简单的方法在实施起来却很有难度,这就需要各部门的持之以恒和互相扶

持。

5.规范保险销售人员的社会地位使其获得应有的权益。如建立一套标准的保险销售人员工作体系,录入个保险销售人员的基本信息。同时制定一套针对保险营销员工资奖惩等的专门规定,例如营销员所负责的投保人中,投保人可对营销员进行评价。若以后出现误导消费、虚假宣传等一系列消费者侵权事件或收到投保人的投诉,便对营销员进行惩罚同时记入其工作档案中。同时为保险营销员设定一个入门标准,保险公司再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保险营销员的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建立统一的保险销售人员的工作体系会增加七对公司的归属感,从而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它并不是纯粹的成本增加,相反,它是一种间接的挺高回报的投资,并且改善保险业在消费者心中普遍的认识。

下载福建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2018年度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公共课培训题库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障 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专业技术人员的权益是指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社会人、国家公民、劳动者和职业群体中的 一员所应享受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权利......

    《福建省房屋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小编整理)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颁布施行《福建省房屋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的公告 《福建省房屋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已经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

    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劳动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 为了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的现状,......

    企业女职工权益保护工作调查报告

    企业女职工权益保护工作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

    油田企业权益保护经验交流发言

    油田企业权益保护经验交流发言随着市场的需求、企业的发展,我企业开垦出越来越多的油田,但是在进行施工时,油田企业的施工现场多为农民的田地里,这就需要对施工地的农民田地进行......

    企业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企业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甲方: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工会委员会乙方:东营市志合泵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公司法》、《劳动法》、《工会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如何维护消费者自身权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的同时,市场消费空间和消费层次不断拓展,各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市场争夺,侵害消费......

    消费者权益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主要法律依据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 3、《反不正当竞争法》 4、《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