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罗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学习体会 (14)
泰罗科学管理学习体会
应集团要求,参与公司集中组织的“泰罗制”科学管理的学习。对于步入工作岗位半年的我来说“泰罗制”起初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但经过公司提供的文字材料的学习及通过网络搜索进行的拓展阅读,我慢慢地揭开了“泰罗制”科学管理的神秘面纱,对精细化、标准化、数量化生产有了新的认识。
“泰罗制”是现在企业大厦的“承重墙”,然而它确是于20世纪初,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发明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一定会有人不屑:泰罗制?“老古董”了!现在都知识经济了,它还有用吗?事实,却恰恰相反。泰罗制,这个创于百年前、强调效率和规范的管理体系,恰是现代企业最缺乏的,尤其是中国的现代企业。
人类的文明史浩浩汤汤,有组织的团体活动促进了管理活动的产生。管理活动的历史可被视为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它的出现让一些人加以探索和研究。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人们对管理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见解,从而开始形成一些朴素零散的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又对管理思想加以提炼和概括,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其作为假设在管理活动中加以检验,继而对检验结果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属于管理活动普遍原理的东西
首创“知识工人”理念的“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回答:泰罗的思想“用在哪里都适用”!
其实,泰罗制从没有远离过企业,“道不远人”。从泰罗创立“科学管理”体系后,它就一直在不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化”:
在企业界,美国福特,通过对泰罗思想的实践和完善,形成了流水线大工业生产,改变了全人类的生产与生存方式;随后,战争废墟上的日本,又进一步开创了对生产持续改进、彻底杜绝浪费的丰田精益生产,超越了福特模式,打造了日本汽车至今无出其右的优势„„成功的大企业,都把泰罗制这个“基本功”练到了极致!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围绕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生产率这一问题进行研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定额原理:泰罗把工人操作分解为基本的动作,在对尽可能多的工
人测定完成这一工作的基本时间,同时确定最恰当的操作程序,将最后得出的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作为标准,再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可得到完成的标准时间。对此他进行了著名的搬运铁块实验,寻找到合理的搬运生铁块的方法,不仅使工人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而且是公司效益明显提升。
二、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则:泰罗主张选择一流工人,即能力最适合也最愿意做这个工作的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以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三、标准化原则:泰罗通过进行铁锹实验使工人掌握了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工具,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让工人效率大大提高。
四、报酬制度即计件工资制:要求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根据公认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这一制度使工厂中“磨洋工”的现象大大减少,企业生产过程充满活力。
五、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原则:泰罗认为应该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工作方法,这样有利于工人自主性的发挥,提高工人个人生产率。
六、其他原则:泰罗在总结经验经行试验后还提出了针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例外原则,建议在工人与雇主之间进行一次彻底的“精神革命”,每一个都是提高工效,科学进行企业管理的妙药良丹。
泰罗制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现代企业和传统企业相比,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复杂的管理体系,运用数理工程模拟的辅助决策手段,更加专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管理上更加人性化、制度化和专门化。泰罗制在管理思想以及实践精神仍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其坚持的主要观点和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管理所秉承的人性不变。泰罗制强调人性的本质在于利己,人性本身很复杂,有善也有恶,但趋利避害却有普遍意义。从人性利己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管理制度用以约束和激励员工,联结起劳资双方合作的纽带,实现互利共赢。
二、管理是科学。科学在于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凭经验,主观臆断。泰罗正是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是泰罗真正把管理当成一门学问并建立起学科体系的,后继者正式在泰罗建立的管理学框架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直到今天,管理学教科书的关键内容还在坚守泰罗制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精髓。
三、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泰罗进行管理革新的出发点就是提高企业效率,包括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能够以最小的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效益,以此获得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在技术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先进的管理是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
四、关注细节。企业生产和管理是由各个细小环节组成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泰罗对细节非常关注,严格要求,他的一系列研究和试验,都是围绕细节展开的,并以规定细节结束的。这在今天相当重要,做管理,就得从细节抓起,丝毫不得放松,不然就会酿成大错。
五、制度化。企业是营利的组织,营利的前提是要投入一定的人财物,使之协调运行,合理安排,并在制度的框架下运行,这才能保证企业运行的成本最低。每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基本规范和制度,使人财物等投入要素在各种明确的规定、条例、标准下有序运行,这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已成为基本常识。
六、注重实践。企业具有坚守惯性的特性,而企业的外部环境却在随时发生变化,技术、市场、经济、社会等都是企业时刻关注的问题,不变革,不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不进行实践与理论的沟通融合,墨守成规,本本主义,企业最终将会走向衰败。
七、协调。管理就是协调人财物,使之合理有序运行。劳资双方要协调沟通,人事职责要匹配,做到人尽其用,实现企业管理的最大效益。协调是泰罗制的中心内容,在今天,协调投入要素好的企业再回得到更大的发展。
八、合作。员工个人和企业都具有逐利的倾向,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方的利益,做大经济利润总量,双方才能获得更多的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不友好的合作,闹冲突对抗,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强调合作共赢理念,共同努力提高企业效率以实现企业的远景目标,这是泰罗坚信也是今天企业所追求的管理理念。
九、用人。人不仅是企业投入的要素,同时企业存在的目的也是为人服务,人也是企业的管理者。人与企业合二为一,人的目标与企业远景目标共同一致,人才有更大的动力为企业贡献才智。人与企业不是对立着,而是企业的一份子,泰罗强调子房尊重同情关心工人,而不是当作工作。
泰罗制的主要观点和管理制度值得借鉴和深入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当企业遇到问题时,可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这就是泰罗留给现代企业管理的源源不
竭的管理遗产。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体制,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宏观经济社会的开放推动了微观组织层面的蓬勃发展,企业进入了股份制改造,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国有企业进入了改革攻坚期。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借鉴管理经验,互相协作,在国内外竞争中取得了有利地位。管理理念的引入,管理人才的启用,管理模式的革新等为标志的管理领域不断呈现出开拓创新的局面。然而我国企业仍然面临着阶段性问题,国有企业尚未改革彻底,民营企业规模不大,企业效率不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不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尚低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从实践中大胆摸索管理之道外,还应该向前人借鉴有价值的理论,泰罗制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这些启示可以指导企业管理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
启示一:管理之道在于创新变革,关于面对问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理论都可以引进到企业实践中来,用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武装企业。
启示二:加强企业制度化建设,建立一套符合效率为目的,改革企业运行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到企业流程再造,小到管理的的每一个细节。
启示三:始终坚持以提高企业效率为目的,改革企业运行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到企业流程再造,小到管理的每一个细节。
启示四:坚持识人用人重人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给员工良好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使员工在实现自己利益的同时实现企业的远景目标。
第二篇:泰罗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学习体会
泰罗科学管理的学习体会
泰罗科学管理内容相当丰富,它是以工商业的生产管理和车间管理为起点,理论、原则和操作性技术方法相结合,兼具思想性和实用性的一整套管理学说。其主要内容涉及到生产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管理职能、管理人员、组织原理、管理哲学等五大方面。正是从科学管理开始,管理学沿着伽利略、牛顿创立的实验科学道路,告别了单纯的经验总结和智慧技巧,由“治术”发展为一门科学,迄今仍不失其光彩。许多论著谈及科学管理,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术层面,实际上,科学管理所包含的思想层面内容,远比其技术手段重要得多。只有完整地理解钢铁公司和新教伦理的有机组合,才能真正掌握泰罗制.具体就是这样的。第一,学习借鉴与革新创造相结合。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并非泰罗的独创,而是学习借鉴前人的管理思想并在实践中改革创新的结果。学习借鉴并在实践中革新创造,是泰罗的成功经验,也是世界各国企业管理的经验之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许多企业以极大热情学习借鉴了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在管理实践中普遍加强了定额定员管理、标准化管理、成本管理、人员培训、现场管理,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厂的轨道,收到了显著成效。如邯钢的模拟成本一票否决,择优上岗,选优操作,工资、奖金与业绩挂钩等,“豚化”的百分计奖,定岗位定工资以及健全的制度和标准.都可以说是在学习泰罗制基础上的创新。
第二,制度管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泰罗的科学管理是典型的制度管理。他认为科学管理就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纪律、制度和规则之上的。离开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科学管理根本无法贯彻落实。他主张把工作任务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用奖惩来保证制度的实施,同时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对无法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由主管人员直接实施控制。我国历来重视思想教育,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使职工正确理解各种方针政策和各项制度措施,提高职工素质,提高职工对自己所处地位和所担负责任的认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正确对待领导和同事,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保证企业各种制度的贯彻落实和企业目标的实现。但是,思想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它必须有必要的制度作保证。建国以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企业管理中思想教育占了主
导地位,有时甚至取代了制度管理。这在一定时期内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但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长期缺乏制度约束,结果造成行为失范,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把制度管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用健全的规章制度把人们的行为严格纳入一定规范,从行动上强制约束;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从思想上灌输引导。两方面结合,使外在的强制变为内心的承诺,不仅自觉行动而且自觉维护,从而提高人的素质。改革开放后,我国许多企业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借鉴了西方的制度管理,取得了成功,。中外实践证明: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必须一方面加强制度管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另一方面重视思想教育,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和企业群体精神,这是现代企业成败的关键。第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合。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激励。管理人员通过了解被管理者的各种需要,激发其行为动机来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由于人的需要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激励也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于人,物质始终是第一性的。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直接或间接的都是为了物质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但物质激励也不是万能的。在经济落后,人们生活水平较低,科技文化素质较差,物质消费仍居生活主导地位的社会,物质手段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但随着人们物质需要满足程度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这种激励的作用会逐渐弱化。我国历来重义轻利,重精神轻物质,安于物质清贫而追求道德高尚是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传统道德。尤其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追求精神幸福是人们的生活动力。所以,在管理中我们历来重视精神激励,这在建国初期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曾激发了人民的劳动热情。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我国现实生活实践出发,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许多企业开始重视物质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推动了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实践证明: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单纯的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都不行,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在不断满足职工物质需要的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素质,创造各种条件,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
第四,管理者与工人相结合。泰罗认为他的科学管理的精华就是企业内部管理者与工人的亲密合作。没有这种协调合作的关系,任何完善的制度法规都无法
贯彻落实,管理者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管理很难顺利进行。因此,在企业内部,与其说工人是管理者的仆人,不如说管理者是工人的仆人。管理者必须关心、帮助工人,为工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各种服务。作为管理者一定要真正关心职工疾苦,作好职工的“仆人”,而职工则应有整体意识,要顾全大局,尽力为企业为社会作贡献,推动企业发展也使自己得到提高和发展。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观点,建国初期,我们曾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现在我们有许多企业仍然保持着这一传统。
第五,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泰罗管理思想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原则,是衡量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经济效益,它不仅无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而且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是一种犯罪。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也是企业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但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了社会效益,不但有违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而且企业自身也难以持久发展。因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经济效益好,就能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也更有能力服务社会。同样,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就会赢得社会的承认和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注重环保,投资公益事业,还会扩大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得到社会的赞誉,既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也赢得了更多的顾客。如杭州娃哈哈集团在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在贫困山区捐资修建百所希望小学,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娃哈哈系列产品知名度大大提高,不仅扩大了现实的市场份额,而且开拓了潜在的山区市场,使企业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利他”经济。企业的产品只有对他人有利,才能得到社会承认,企业才能生存。企业只有在让投资者和职工满意的同时也让消费者和社会满意,才能成为市场的赢家。例如我国的“小天鹅”、长虹等集团公司在寻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社会提供“超值服务”,把消费者和社会需要放在首位,不但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且企业自身也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得到了迅速发展。实践证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兼顾社会效益,当二者冲突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
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三篇:泰罗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学习体会
泰罗科学管理之我见
把企业说成是一个士兵,那么泰罗思想就是武器,装备了武器的士兵将有可怕的战斗力!
泰罗科学管理的思想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效率
成本是制约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成本高就代表所生产的产品没有竞争力,企业将面临被淘汰。而提高效率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各个企业能够从同行业竞争中生存下来甚至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泰罗认为,要制造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方法是选择技术熟练的工人,把他们的每一项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得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总时间,据此定出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所谓第一流的工人,泰罗认为“每一种类型的工人都能找到某些工作使他成为第一流的,除了那些完全能做好这项工作而不愿去做的人。”在制定工作定额时,泰罗是以“第一流的工人在不损害其健康的情况下维护较长年限的速度”为标准的。这种速度不是以突击活动或持续紧张为基础,而是以工人能长期维持正常速度为基础。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培训他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激励他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
二、劳动方法标准化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劳动方法标准化就是把工人多年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艺进行收集、记录、整理,加以研究,归纳成规律、规则,并对工人的劳动操作与劳动时间进行实验研究,建立起科学的作业方法,以代替过去凭各个工人的经验进行作业的方法。劳动方法标准化有利于迅速培养‘第一流的工人’,便于企业管理、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差别计件工资制度就是确定两种不同的工资率,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工作定额的工人,则以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甚至使他们得不到基本的日工资。这种带奖罚性质的工资制度能够极大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极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管理职能专业化
将工作细分,做到专人专岗、专岗专职,每一个单项工作要做到责任到人,防止产生扯皮现象。明确了责任人,利于工作的落实、开展。对于一人负责多项工作的情况,工作完成的好的要给予奖励,一项工作对应一份奖励,肯定员工的劳动成果,多劳多得,这也符合‘计件工资’的精神,也避免了工作分配不合理情况的出现。
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无论什么模式,生搬硬套终究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公司内部、外部环境,将泰罗科学管理消化吸收,为我所用。相信在泰罗科学管理的前提下,科达集团各公司管理一定会更加完善,科达事业也会蒸蒸日上。
第四篇:泰罗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学习体会
泰罗“科学管理”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在资本主义管理史上被称 为“科学管理之父”。反映他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主要著作有《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则》等。
泰罗1878—1897年在美国米德瓦尔钢铁厂工作期间,他感到当时的企业管理当局不懂用科学方法来进行管理,不懂工作程序、劳动节奏和疲劳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而工人则缺少训练,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适用工具,这都大大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了改进管理,他在米德瓦尔钢铁厂进行了各种实验,如1881年进行了二项“金属切削试验”,试验结果发现了能大大提高金属切削机工产量的高速工具钢,并取得了各种机床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以及切削用量标准等资料,并研究出每个金属切削工人工作日的合适工作量,并给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量标准。1898年,泰罗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期间,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实验”。搬运生铁块试验是在这家公司的5座高炉产品搬运班组大约75名工人中进行的。由于这一研究,改进了操作方法,训练了工人,其结果使生铁块的搬运提高了3倍。铁锹试验首先系统地研究了铲口的复载应为多大问题,其次研究的是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锹的形状、规格问题,与此同时还研究了各种原料装锹的最好方法问题,此外还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做了研究,从而提出了一个“一流工人”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这一研究的结果是非常出色的。堆料场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为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从1 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综上所述,这些试验集中于“动作”、“工时”的研究以及工具、材料和工作环境等标准化研究,并根据这些成果制定了每日比较科学的工作定额和为完成这些定额的标准化工具。
泰罗的管理思想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效率。泰罗认为,要制造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方法是选择技术熟练的工人,把他们的每一项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得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总时间,据此定出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所谓第一流的工人,泰罗认为“每一种
类型的工人都能找到某些工作使他成为第一流的,除了那些完全能做好这项工作而不愿去做的人。”在制定工作定额时,泰罗是以“第一流的工人在不损害其健康的情况下维护较长年限的速度”为标准的。这种速度不是以突击活动或持续紧张为基础,而是以工人能长期维持正常速度为基础。管理当局的责任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培训他成为第一流的工人,激励他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
2.劳动方法标准化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劳动方法标准化就是把工人多年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艺进行收集、记录、整理,加以研究,归纳成规律、规则,并对工人的劳动操作与劳动时间进行实验研究,建立起科学的作业方法,以代替过去凭各个工人的经验进行作业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采用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的方法,制定出标准的作业方法,实行作业所需的各种工具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按照标准的作业方法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确定工人一天必须完成的标准的工作量。差别计件工资制度就是确定两种不同的工资率,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工作定额的工人,则以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甚至使他们得不到基本的日工资。
3.管理职能专业化。一方面,泰罗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来从事调查研究,为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科学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及工具,拟定计划并发布指示和命令,比较“标准” 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工作。至于现场的工人,则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的操作,不得自行改变,即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
另一方面,泰罗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将管理的工作予以细分,使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种职能。他设计出八个职能工长,代替原来的一个职能工长,其中四个在计划部门,四个在车间,每个职能工长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在其职能范围内,可以直接向工人发出命令。后来的事实表明,一个工人同时接受几个职能工长的多头领导,容易引起混乱,所以“职能工长制”没有得到推广。但泰罗的这种职能管理思想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参考。
科达积极汲取泰罗式科学管理的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第五篇:泰罗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学习体会
泰罗式科学管理观后感
泰罗认为:“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他的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用培训来教给工人完成任务的技能,用科学研究来制定标准和规章制度并据此规定和下达任务,用奖惩等激励机制来保证任务的完成。这是泰罗科学管理的三部曲,其核心就是工作任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泰罗认为,规范化、制度化是企业大规模生产的基本要求,是任何先进管理思想得以实施的基础,是实现科学管理的依据。只有制定严格的规范,企业具体工作按章进行,主管人员才能集中精力于企业的大政方针和处理少数例外事件”,工人的行动才能有章可循。否则,势必造成管理的随意和生产的混乱。当然,严格的规范也并非能随意制定,而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因为规章制度只有科学、合理,才能得到职工的理解支持和贯彻执行。严格的规范还必须是明确的。泰罗认为,规范或指示不明确,使人产生误解,是引起管理双方矛盾,造成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他主张企业内部必须有明确的规范,明确的权利义务,明确的操作方法和程序,明确的目标,进行明确的控制。这样才能避免劳资双方遇事相互推诿和指责,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操作规范化使规范从物扩大到人,管理规范化把规范对象从工人扩大到管理人员。在所有这些标准化、规范化基础上制定的规章制度成了企业的法典”,从而使规范化、标准化成为整个企业运行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现代管理制度”,泰罗完成了这个制度的框架和基础。今天任何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制度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没有管理的规范化,就没有管理的现代化。
协调性。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常规特征是协调而不是不和。”在科学管理的众多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用和平代替斗争,用全心全意兄弟般的合作代替争吵和冲突,用向同一方向的努力代替背道而驰,用相互信任代替相互猜疑,双方成为朋友而不是对头。这是科学管理的精华所在”。他强调:一种管理制度无论怎样好,都不应该硬性采用,雇主与工人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同工人来往时,对他的各种成见都要考虑。”只有在劳资双方相互信任和理解、协调合作的基础上,管理才会取得持久的成功。他反对资本家对工人的漠视和不公平,主张上级人员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工人,同情和关心工人,鼓励每个工人同他的上级讨论厂内外遇到的困难,有机会自由发表意见,而上级必须注意倾听并认真对
待。在科学管理制度下,管理当局应当成为工人的仆人,竭尽全力地为工人创造最好的条件,提供最好的服务,以使工人能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效率。他也坚信,管理当局与工人是能亲密合作的,因为双方关心的利益是一致的。资方关心最低成本,工人关心最高工资,只要双方亲密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生产的长期增长就能达到这一目的。他把双方的协调合作寄希望于一场伟大的精神革命”,即双方都不把盈余的分配作为头等大事,而把注意力转到盈余的增加上,直到盈余大到双方都不必为如何分配而争吵为止。
泰罗强调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强调资方尊重、同情、关心工人,强调消除工作环境中的不愉快因素,使工人心情愉快地工作,以发挥他们最大的能力。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工人当作人来激励,而不是当作像机器一样的工具,第一次在企业管理中开始关注人的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这的确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巨大的进步。但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在对资本原始积累的渴望和剩余财富相对短缺的矛盾中,劳资双方的根本利益绝不可能一致。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也不可能使资本家真正关心和同情工人。因此,泰罗那种试图调和劳资双方的阶级矛盾,把双方联结成为一个利益互惠的整体的伟大的精神革命”,只能是美好的幻想。
效率性。提高生产效率是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培训和发掘企业中每个工人的才干,使每个工人尽他天赋之所能,干出最高档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高的效率”。泰罗认为,生产效率的巨大增长是文明国家与不文明国家的区别,是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的标志。正是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社会产品的日益丰富,才使得今天的劳动人民生活得几乎同200年前的国王一样好。因此,任何一种阻碍劳动效率提高的行为,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是对人民幸福生活权利的一种剥夺。提高劳动效率对劳资双方都有利,它可以增大盈余,保证双方最大限度的富裕”。因此,他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效率。他的管理思想的实践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协调性,都是为效率性服务的。他认为提高效率的前提是劳资双方的亲密合作,有效途径就是把科学研究和知识引入管理实践,在各方面的工作中,用科学的方法代替经验的方法。他的计件工资制,各种管理原则和规范,他所设计的职能组织结构,他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和实验,他的各种发明,无一不是提高效率的具体措施。在他看来,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率。
整个工业史就是一部效率史,任何提高效率的措施,无论遇到多大阻力,最终都会胜利。他坚信:科学管理是一种有效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手段……无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人,有哪个阶级的人,采取什么方法来反对,科学管理总还是要胜利的。我认为科学管理是正确的。如果它是正确的话,如果科学管理能使工人不用增加劳动而能增加工效的话,那么,科学管理就一定会胜利。”
科学管理的确胜利了。它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使得许多企业生产效率成倍提高。它的许多效率措施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使用。泰罗靠科学的方法在不增加工人劳动的情况下提高工效的观点,突破了前人只能靠提高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效率的思维界限,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和财富飞速增长。德鲁克在《新现实》中称赞道:泰罗表明:增加生产的真正潜力在于„更聪明‟地工作。他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产量,而且使增加工人工资的同时降低产品价格和增加对产品的要求成为可能。(事实上,泰罗要求工厂主必须大幅度提高工资,有时甚至高达3倍,否则,他拒绝提供帮助)……由于有了泰罗,就业的蓝领工人的人数越多,在收入和生活水准上„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人数也越多。”当然,德鲁克的话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处境的改善绝不仅仅是泰罗的功劳,工人的斗争是其主要原因。但德鲁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泰罗管理思想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泰罗科学管理揭开了几千年来罩在管理上的“神秘”的面纱,谱写了管理理论和实践史上新的一页,成为人类管理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人们把泰罗所处的时代称为泰罗时代”,把他的管理理论称为“泰罗制”。虽然他已作古近百年,但他的科学管理思想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的国家,仍然有着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5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的发展,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尤其是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混乱效率低的现象。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围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要做许多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认真吸收和借鉴包括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在内的西方管理思想,不断加强和改善我们的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邓小平在南巡讲话时特别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资
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