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流企业管理论文
河北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
学院 材料学院 班级 成型093 姓名 何阳 学号 090602316总分
物流企业文化构建
前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不断开放国内市场,拥有雄厚资金、成熟管理模式的国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在如此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如何提高中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问题的关键。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的利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物流企业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关键性力量。构建企业文化的意义
现代物流企业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物流企业文化力的较量,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民营物流企业迅速消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物流企业文化理念和物流企业文化氛围。
1、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战略战术制订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物流企业的特色,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且物流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物流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
2、物流企业文化是战略战术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制订以后,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正是物流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激发了员工的热情,统一了企业成员的意志及欲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物流企业文化与物流企业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一个物流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以后,要对物流企业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也就是说物流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而且它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会在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强化。当物流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战术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物流企业的原有文化变革速度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战术做出反应,使企业原有的文化很可能成为实施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战术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战术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我国物流企业文化的现状
1.传统文化继续发扬。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多为传统运输企业转型而来,保持着我国特有的“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和“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特色。中远现在世界各地有五千多个外国雇员。
这些人与中远的国内员工一样,都以被评上中远劳模为荣。中远形成了“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行动氛围,是我国国企特有的劳模企业文化特色,对国企员工的行为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2.克隆文化有所成效。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各种各样,更多成功的例子是在借鉴国外成功物流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建设而来。如:在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宅急送”从日通公司“宅急便”的发展中寻得成功经验,公司从成立到战略目标、市场定位、业务模式、网络结构等,都借鉴日本“宅急便”这个原型,同时它也不断吸收了像UPS、联邦快递、中外运等先进企业的基因。这一模式的成功要点在于,企业发展战略要有前瞻性,在体制上、机制上确保战略自标的一致性。
3.品牌建设执行不到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总数已达几十万家,但真正能够在世界上叫得响的牌子,却是屈指可数。而国际上的物流企业,诸如DHL、UPS、FedEx、EXEL、TNT等品牌却在我国市场上已经有了极高的知名度;相较于这些外来品牌,在国内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的老传统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像中外运、中远物流和中海物流、中邮物流以及新兴的宝供物流等本土品牌,普通民众却陌生得多。.
4.文化独创性不强。由于体制、传统的关系,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市场竞争主体地位不强,企业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不高,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表现出独创性不足,企业文化雷同化的程度十分严重。如职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企业精神大全》,收集了北京33家企业的企业精神表述,它们几乎都是用大同小异的标语口号表述出来的。20家使用了“团结”一词,14家使用了“创新”一词,12家使用了“求实”一词,分别占总数的60.6%,42.4%和36.4%。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
物流企业文化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企业从一开始设立(诞生),无论是小企业和大企业,就有了文化。小物流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关键点倒不在于文化的有无,而是文化是否成熟。每一个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管规模大小,都必有其独特的文化雏形,这些雏形刚开始可能是来自创业者的某种直觉,它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员工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条例和规范,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对企业员工进行灌输,使之融入企业管理行为中,自觉自愿地遵守所形成的约束激励机制,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企业自己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观,从而形成一种企业凝聚力,使之推动企业高速发展,达到物流企业文化之真正内涵。所以物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它是物流企业做事的方式,无论物流企业规模的大小,凡是物流企业都有物流企业文化。针对初创的物流小企业,一般不要盲目学习物流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观念。这样的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注重积累,对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摸索,在不形成条文不影响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下逐步完善,形成企业自己特色的物流企业文化。
物流企业文化其实质是人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企业家文化,物流企业经营者文化,物流企业领导人文化。没有优秀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企业家在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静态地看,企业家与物流企业文化呈现出内在结构一一对应的关系。企业家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等要素成为物流企业文化生成的原生酵素,决定着物流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并制约和向导着物流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另一方面,在物流企业文化塑造、控制、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又扮演了定位、创建、控制、变革等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而成为某一物流企业文化动态模型中第一位的活跃因素;物流企业文化考验企业家毅力和胆略。没有优秀企业家就很难创造出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因此,物流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当解决好企业领导人和各层次负责人的文化观念建设问题,实现这些人的高文化素质构造。
企业管理者是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企业的价值观不能转变为管理者的基本假设,全体员工就无法形成相对统一的基本假设,更无从建立强势的物流企业文化。需要指出的是,企业价值观和管理者基本假设的背离也必然会引起员工思想上的混乱,导致企业凝聚力的下降,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
结语
现代物流企业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物流企业文化力的较量,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民营物流企业迅速消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物流企业文化理念和物流企业文化氛围。要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物流企业文化,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发展乃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动力,应该在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上实行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强化企业的创新意识,培养职工的评价意识,激发职工的竞争意识,激励职工的创新意识,建设有创造力的学习型企业,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氛围。只有所有的物流企业都能够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并建立起属于企业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成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只有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才能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物流行业。
参考文献:
(美)兰伯特等著,物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
陈莹.物流企业文化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
李晓龙等.现代物流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骆温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谢小江.试论物流企业文化及其构建[J].冶金丛刊,2004,(8).
傅晓.论虚拟物流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J].物流科技,2005,(4).
第二篇:《物流企业管理》论文
河北科技大学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
学院 XX学院 班级姓名学号总分
我国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物流作为“第三利润”的源泉,其重要性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它已经成为我国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各行各业抢滩物流业,导致物流业发展速度过快而忽视了物流企业自身的建设,使物流企业管理问题成为障碍物流良好发展的瓶颈,由于物流业的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因此,物流企业的职能和作用是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企业规模、效益、资金和技术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在物流企业专门人才的培养上差距更大,所以,培养物流企业人才成为物流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先是对物流企业进行详细的概述分析,并找出阻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然后对如何更好的发展我国物流业来提高企业绩效做出决策。
一、物流企业管理概述
1.物流企业管理的性质
物流企业管理,同其他企业管理一样,是在一定生产力和一定生产关系水平中进行的共同劳动。它反映了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和生产力性质,关系到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共同利益要求,反映一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因而具有两重性。学习和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的性质对提高物流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物流企业管理的职能
计划职能。计划是根据市场需要以及企业的自身能力,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奋斗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协调和合理安排企业中各种经济活动,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计划工作在物流企业管理所有职能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企业经营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因为计划工作不仅为企业确立经济活动的目标,还为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拟定方案。因此计划工作是一项指导性、预测性、科学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企业管理活动。
组织职能。这个职能是指要把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从劳动的分工和协作上,从纵横交错的相互关系上,从时间和空间的相互衔接上,能够合理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领导职能。这个职能是对人进行管理并且研究和协调人与人的关系。领导职能的任务表现在:有利于协调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领导工作包括三个要素,即领导者、被领导者,以及所处的客观环境。
3.物流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从未来发展和展望的角度看,流通体系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在保证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将会灵活对应以下三种趋势,即经济服务化、互联网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化。
(a)经济服务化物流。经济服务化发展必将会对传统的物流模式带来新的挑战,从而使原有的物流形式逐渐被淘汰。
(b)互联网化物流。互联网是连接世界各地计算机网络的全球性网络。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利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也随之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将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c)可持续发展物流。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也同样适用于物流企业管理环节中,要求改变原来的物流发展趋势,形成一种即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保护环境的物流体系,即向绿色物流转变。
二、我国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企业管理观念落后
这种观念的落后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物流行业缺乏重视。目前,虽然许多企业都重视物流问题!但是却只有少数物流企业真正意识到高效的企业物流管理是促进物流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有效手段,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现在的物流企业对物流不够了解,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仅限于通过对国际物流理论与实践信息的了解并没有认识到它是企业的需要,所以现在的物流企业处于一定的被动状态。二是缺乏对现代物流的理解。目前,就多数企业而言,对物流的了解仍处于传统物流范畴,认为物流只不过是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2.物流企业管理体制的束缚并缺乏管理人才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是在新旧体制转换的背景下进行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没有现代服务理念,所以不可避免地受到旧体制的影响和束缚,同时因为企业物流发展有可能使原有的在职人员失去工作,在当前并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制下,企业不愿意采取现代物流管理方式,而采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
3.相关制度不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
物流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制度环境,也就是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制度环境,主要是融资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的改革现在还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4.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连锁经营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90年代以来,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加大,但大多数仍以单体发展为主,所以大多是松散型的。网络布局不合理90年代以来的物流企业网点建设具有盲目性,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物流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很难实现大批量采购,同时物流配送中心和仓储建设投入也不足。这使得物流企业销售成本上明显高于国外的物流企业,导致利润的大幅降低。
三、提高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水平的对策
1.树立现代化的企业物流管理观念
现代化的物流管理观念除了要正视物流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外,更主要的是要引进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并且要充分意识到现代企业物流已不是单纯的产品在空间中的移动,而是指超越企业界限的新型扩展,以客户服务为中心,通过集成化的生产与流通,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合理安排生产供应物流活动。在兼顾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等多重复杂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从供应者到消费者供应链的运作,使商流、物流、信息流达到最优化,○3实现以最快的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响应市场需求。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针对不断变化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来提高用户对本企业产品的满意度只有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企业才能快速发展,建立起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
2.更新传统观念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商业物流不够重视,因此,多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较慢。为改变这些现状,我们首先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同时也要通过具体行动引起社会各界对物流业的重视,例如鼓励社会化物流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学习外国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组织国内物流企业进行集中培训和实地考察。目前,我国的物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一定层度上还缺乏物流人才。由于企业物流工作是经济性与技术性相结合,人与物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物流管理人员应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应掌握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业务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较高的组织纪律性和强壮的体质。
3.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方式
一是建立信息化方针在具体的信息系统设计方面,物流公司应该以务实、追求实效为原则,抓住信息化的核心功能和主要环节,将有限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二是加强流程再造与组
织再造进行企业重组。物流企业能否赢得客户和市场,关键在于提高服务质量,要做好物流管理,必须依赖一流的服务体系,标准的物流流程,优化配置、壮大规模。三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流通方式。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信息技术,随着国际互联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其扩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并且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它本身活动的价值。
第三篇:物流企业管理论文
理工学院电子商务L101班10L0207102李文冬
目前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尽快建设具有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功能化为一体的物流配送中心。目前我国的物流配送中心在基础设施、设备、规模经营、规模效益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型物流配
送中心迫在眉睫。
一、当前物流配送中心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商业和零售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物流配送中心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较之国外先进物流配送业的发展水平以及我国零售业快速扩张的需求而言,我国的物流配送中心在配送比例、物流成本、信息化水平、配送技术等方面依然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
1.物流配送中心基础设施薄弱,利用率低,发展缓慢
长期以来,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少。配送中心一般需要资金投入大,设备和设施都很昂贵,且回收期长,致使许多企业不愿投入和购置设备。尽管近几年来,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迅速,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储存库较多,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流通型库较少。
2.物流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不高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实施物流配送的商业企业中,有超过58%的企业至今几乎没有采用过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进行过物流作业。在采用过信息技术的企业中72%主要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性的管理手段。商业物流信息技术的采用仍然以互联网为主,但应用程度较低,仅限于日常事务管理,而对于物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仍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同时机械化程度低,基本上是原有物流设施转过来的,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比较陈旧。
3.配送中心规模较小,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
我国长期以来受行业限制,地域分割的影响,物流网点布局还不统一。小、散、差的分散状态普遍存在,在此基础上建设的配送中心形不成规模优势,不能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
4.配送中心的功能不健全
配送中心作为物流中心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功能本应基本涵盖了所有物流功能要素,而我国当前的配送中心多数则充当了仓库和运输中转的角色,其实质上就等于原来的仓库,配送中心功能并为发挥出来。
5.配送中心的选址不够合理
配送速度与配送中心的选址有关,由于我国许多配送中心选址不合理,因此配送速度较慢,影响了送货的及时性。目前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存在两种不合理的格局,一种是配送中心在店铺分散区域跨度很大的情况下进行配送,运输距离过远,成本居高不下;另一种是店铺相对集中,配送中心在距离店铺集中的地方配送。
6.配送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社会上高素质物流专业人员缺乏,不少配送中心没有专业物流管理人员负责且人员素质总体偏低,大多数都只能做看管装卸工作的体力劳动者,缺乏应用现代化手段管理物流中心的人员。
二、加快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对策措施
1.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能力
要加快开发和引进先进的物流设备。如集装箱散装专用船、各种装卸器具、移动运输器具等。从内部运营硬件方面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要提高城市的内部交通的通畅性,减少交通堵塞现象等。
2.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水平
我国配送中心应将较多的信息化技术包括产品识别条码BC,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分拣系统ASS,柔性物流系统AGV等应用于物流管理中,应向机械化、自动化的作业模式发展,从而提高物流管理水平,节约人员成本,改变目前这种半人工化模式。
3.大力推动“共同配送中心”的发展
对于连锁门店数量较少的企业,如果自己建配送中心,投资成本非常的大,资金流量也会出现问题;如果利用第三方物流,对于企业长远发展也并非是一种有效的战略,而且利润也会分流。在此情况下使用共同配送,不仅可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可通过不同零售企业之间的联合加强企业联盟的集团竞争力,对于中小型投资主体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一种物流配送模式。
4.完善配送中心的功能
配送中心是专业从事货物配送活动的物流场所或经济组织,它是集加工、理货、送货等多种职能为一体的物流结点。应是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功能的综合,而不是实际过程中只充当仓库,只发挥储存功能的物流结点。应不断将配送中心建设成为进货功能、整理功能、加工功能、储存功能、配送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为一体的结点。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 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5.合理选择配送中心的地址
配送中心的选址直接影响配送中心各项配送活动的成本,同时也关系到配送中心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因此,配送中心的选址和布局必须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身经营的特点及交通状况等因素,在详细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对配送中心进行选址。配送中心选址应遵循的外部条件为:
(1)交通运输条件。配送中心地址选择应靠近交通运输枢纽,以保证配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2)顾客分布情况。准确掌握配送中心现有服务对象的分布情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变化情况,因为顾客分布状况的改变,配送商品数量的改变及顾客对配送服务的改变都会对配送中心的经营和管理产生影响。(3)附属设施条件。配送中心周围的服务设施也是考虑因素之一,如外部信息网络技术条件,水电及通讯辅助设施等。
6.更新传统观念,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各地区政府部门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断增强全民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意识,提高物流从业者素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各种教育途径,建立高素质、专业配套、层次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人才队伍。通过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快对我国物流配送中心深入研究和实践检验的探索,从而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奠定基础。7.削减逆向成本
逆向物流成本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被动接受客户的退货,即退货成本;一方面是因为主动回收已流向顾客的产品,即产品回收成本。
第一,控制退货成本首先要分析退货产生的原因,一般来讲退货可以分为由于客户的原因产生的退货和本企业的原因产生的退货两种情况。而造成退货现象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生产方为了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采取推进式销售方式而引起的负效应,亦即是很多企业为了追求最大销售目标,一味将商品推进给最终用户,而不管商品实际销售的状况和销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
果造成流通在库增加、销售不振,退货成本高昂。要有效的降低退货成本,重要的是改变企业片面追求销售额的目标战略,在追踪最终需求动向和流通的库存的同时,为实现最终需求增加而实施销售促进策略;在制度上,企业可以改变营业员的绩效评价制度。
第二,产品回收是因为某些产品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有强制性的质量指标,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能引起危害的责任,或是因为法律的规定,对于易产生环境问题的产品要求再循环各种配料和包装材料,这在发达国家已深入人心,对于产品回收成本,应事先对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战略上的把握,如把这部分不可避免的成本预先分摊到产品中。
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原因是信息化发展不足、运输的及时性和运输质量不高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的不完善,企业必须要对此加以重视。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保证物流能满足紧急情况下对药品的需求,用应急性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同时将信息化带来的新技术用于提高运输的质量水平上,使物流的信息化、应急性以及运输的高质量相结合,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客户管理水平。国家也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财政帮助,使物流网络真正覆盖到每一个需要它的人。
第四篇:物流企业管理论文
河北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
学院 建工学院 班级 建环092姓名 孙欢学号091402234总分
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创新思维
针对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从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角色和开展团队建设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思维和方向,进而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策略与措施,即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促使员工实现自我激励;同时加强培训管理,多方面、多层次发展员工;必要时可以实施外包策略。
一、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但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我国加入WTO以后,意味着我国的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会源源不断地进驻我国市场,并会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投资力度,往往会以其优厚的报酬和成功的激励机制与国内物流企业竞争高素质人才。如果我国企业没有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案,本已人才匮乏的物流企业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人才因素将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物流企业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首先,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中“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的长期影响,我国的物流教育严重滞后于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导致了我国物流企业一方面用不上的冗员过多,另一方面却缺少合格的物流人才。根据有关资料,在我国的物流产业中,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数仅占物流产业职工总数的7.5%。虽然截止到2003年,我国已经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有47所,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
另外,由于物流管理的复合型需要以及物流人才融管理、技术操作及研究于一体的特点,使得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很难立即就适应岗位需要,人才的成长过程比较缓慢。物流企业现有人员很多都是从传统的物资储运企业转型而来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职工的后续教育也比较薄弱,许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物流就是库存加运输的阶段,难以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其次,物流企业待遇偏低,激励力度不够。就我国的物流企业整体来说,其待遇一直处于偏低
水平,对物流方面的高级人才缺少足够的激励措施。在工资、奖金、住房、工作条件等方面,平均主义比较严重,对一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甚至出现了一些物流企业现有的高级人才外流到其他行业的现象。
最后,部分企业偏重建设,轻视人才培养。一些物流企业热衷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是由物流设备和软件应用工作组成的,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物流管理软件系统都只是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在物流信息化人才的正确操作和使用下才能产生期望的效益。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怎样,经理的管理素质怎样,变革能力如何,整个外部的应用环境如何等,都将成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的直接决定因素。但是不少企业考虑到人才流动的自主性,害怕企业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另攀高枝,因此在人才的使用上,采取“榨取式”方针,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很少,职工的后期教育得不到保障,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快速发展趋势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二、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思维
1.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角色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从过去那种行政总务福利后勤角色逐渐转变成为学习型组织、培训教育的推动者以及高层主管的咨询顾问;从传统的只注重个别员工的人事管理态度,向帮助企业管理层为获取长期优势而实现员工贡献最大化这一全新角色的转变。与此相应,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企业战略制定,组织业务活动,领导管理变革,帮助建立核心竞争力,传播职能技术,并担当起员工宣传者和倡议者的角色等等。因此,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的四个新角色可以定位为:
a)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以战略伙伴的面目出现,通过提高组织实施战略的能力来保证经营战略的成功;
b)职能专家角色要求设计人力资源部门和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流程来管理人事培训、奖励、晋升及内部人员流动的事项;
c)员工的支持者角色意味着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帮助维持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把精力投入到员工日常关心的问题和需求上,积极地倾听、积极地反应,并向员工提供为满足其不断变化的要求所需的资源,创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让置身其中的全体员工激发出一种自然的学习动力和工作成就感;
d)变革的倡导者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本着尊重企业传统和历史的同时,具备竞争未来的观念与行动。
2.开展团队建设
团队精神堪称团队之魂,是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哲学。培育团队精神、加强团队建设,物流企业必须眼睛向内,苦练内功:
a)确立目标。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是员工最好的航行方向。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团队动力也就越大。
b)培育共同价值观。企业价值观作为员工行为准则,能给员工一个价值参照体系,让他们在各种情况下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在新员工刚来时就组织学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把价值观渗入员工心中,使员工具有强烈的主人意识。
c)团队领导要起表率作用。企业决策者与各级管理者是团队的“龙头”和核心,决定着企业团队的冲击力和战斗力。物流企业应该重视团队领导的榜样示范作用,倡导向先进代表学习。
d)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团队精神有赖于员工的全员参与。只有全方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未来发展捆绑在一起,员工才会真心实意地关心企业,才会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e)保持经常性沟通。只有当物流企业的全体员工明确企业的处境、实力、目标、战略与资源时,他们才会对自己应该做什么有明确的方向,并做出明确而快速的反应。员工与企业之间持续、有效、深度、双向的沟通,能使员工知己知彼、动态地把握自己在团队行动网络中的坐标。
三、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策略
1.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和基础,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始末。虽然人力资源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它的每一方面都能从独特的企业文化中反映出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指导原则、思维方法和有效实施的环境及氛围。我国的物流企业正经历着全面的改革与创新的挑战,如何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特色,实现最大的资源优势,增强凝聚力与竞争力,应该是各个物流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优秀企业文化的建立,首先要在对企业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传统因素和现实因素,结合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经过挖掘、培育才能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企业精神。其次,构建企业文化要遵循团队原则。物流作业与活动多半具有跨部门、跨功能、跨企业的特性,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各个企业之间由封闭式信息管理转向开放式信息管理,供应链局部利益对立转向整个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这就要求物流人才必须具有沟通联系、协作共赢的团队精神,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后,企业文化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要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2.以人为本,促使员工实现自我激励
人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理念而不是一个概念,是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的一种思想。自我激励是内在化的自觉激励,是一种真正产生持久作用的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物流企业要想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建立稳固的竞争优势,就应以人为本,实现员工的自我激励:
a)采用多层次激励为员工的自我激励创造环境。物流企业应从多方面激励员工,创造一个能满足员工个人需要的环境,如不断完善物质激励手段,满足员工的生理需要;通过向员工提供完善的福利制度、健全的职业保障制度,满足员工的安全需要;组织各种团体活动,如开展部门之间的联谊会、体育比赛、团体旅游等,满足员工的社交需要;通过对优秀员工给予多种形式的精神激励,如颁发荣誉勋章、在企业内部刊物上发表表扬文章、授予荣誉称号以及设立优秀员工光荣榜等,满足员工尊重的需要;鼓励员工为组织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为员工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
b)完善目标激励为员工的自我激励指明方向。物流企业应不断完善目标激励:一要目标合理化。物流企业为员工制定的目标不仅应有“量”的方面,也应有“质”的方面,这样,目标的实现才能使企业和员工“双嬴”。二要目标阶段化。物流企业可尝试以月为时间段制定目标,再将月目标细分至周目标。这样既可以降低每次完成目标的难度,使员工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任务,增加自信;又可以使激励的频率增多,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c)通过转化员工激励客体的角色来为员工的自我激励提供条件。所谓转化员工激励客体的角色,是指物流企业管理者成为员工激励的帮助者、指导者和调节者的新角色,使员工不再是单一被动的激励客体而是主动参与激励过程。
3.加强培训管理,多方面、多层次发展员工
在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整体人才奇缺的大环境下,每个企业都靠从外部引进人才来满足企业需求是不现实的,各个企业要设法盘活企业内部人才存量。培训是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核心环节。
物流企业人才的培训应遵循以下原则:
a)分析企业的实际需求,使培训有针对性和计划性。依照柯氏理论,培训的最高层次是直接产生绩效。因此,作为员工发展的一部分,物流人才培养应与物流的绩效相结合,使培训的针对性和计划性落到实处。
b)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些企业虽然对员工进行了培训,但是培训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员工把培训当作一种形式主义。因此针对员工的需求选择合理的培训模式和资源,在培训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让员工明白培训能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何种益处对训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c)避免错位培训,强调培训的层次性和有效性。企业要根据不同的部门,不同类型的物流人才,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层次的培训。
4.创新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施外包策略
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的物流管理技术、物流服务网络以及客户和供应商的整合来帮助客户挖掘第三利润源,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创造物流价值的目标,但是物流企业自身如何达到在人力资源上的低投入、低成本与高质量、高回报的兼容?人力资源外包正在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剂良药。
外部的人力资源服务商可以为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服务,而且成本低于目前企业付给其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总成本。为很多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已经培训出能为各种组织管理好这类活动的职员,并拥有一些这方面的专家。物流企业通过人力资源外包后,可以减少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把精力更集中地放在物流信息系统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般认为,适合人力资源外包的职能活动有:(1)薪酬与福利管理:职位说明书、职位评价、薪资调查、薪酬方案设计、高级经理薪酬等。(2)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立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性人力资源信息系统。(3)人员招聘:寻找新人员信息、发布招聘广告、求职者初步审查与预筛选等。
(4)具体培训方案的组织与实施等。当然人力资源外包也会有一些缺陷,例如将某一人力资源职能外包后,企业可能会失去对日常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及与职员互动的控制。
四、结束语
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物流企业管理员工的能力开发与使用将越来越重要,因此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同时,以柔性的用人政策和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物流人才到企业工作。加强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发展的根本。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没有标准的模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我们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又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探索建立融合东西方管理精髓的适合中国特点的管理方式,从公司目前及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出发,制定全面的、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计划,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五篇:物流客户关系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
物流客户关系管理论文企业管理论文 从第三方物流角度谈客户关系管理
摘要:本文简要讲述了客户关系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的相关内容及二者的关系,指出企业应如何将客户关系管理与实施第三方物流相结合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并简要提出在实施这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
一、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1.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
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我们可以看出,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就是管理客户关系,那么到底什么是客户关系管理呢?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研究机构Gartner Group在90年代最先提出的。Gartner Group将客户关系管理定义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客户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和最大化的客户收益率所采取的方法。当然不同的学者给出的具体含义是不相同的,我们在这里只选取一个概括比较全面的定义: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通过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开展系统的客户研究,提供优质的客户价值,进行富有意义的交流沟通,最终实现提高客户获得、客
户保留、客户忠诚和客户创利的目的而进行的一整套管理活动和过程。客户关系管理概括来说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客户洞察能力管理,即正确识别企业的目标客户及其需求和偏好,进而得出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二是对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能力的管理,企业只有将客户所需要的价值创造并传递给客户才能给自身带来利润。第三是管理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的能力,企业与客户关系的生命周期(从建立关系到关系的完全破灭越长,才有可能对双方的利益更大。企业要做好这三方面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实施客户关系管理。
2.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意义
①客户关系管理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更好的保留住老客户。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经营的真谛是获得并保留住顾客。”
②有效的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有效的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行为,消除信息屏障,统一部门之间对客户关系的认识,同时,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客户涉及到供应链中的所有相关实体,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有利于企业与外部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内外部信息共享还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③降低企业的成本。客户关系管理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识别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从而在创造和传递价值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进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制定和执行相关策略的盲目性,节省成本和费用,同时采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更高效的运作。
④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通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有效管理客户关系生命周期,使企业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入和发展,并且通过一些新的业务模式,如电话、网络等,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及时把握市场机会,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正确有效的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对企业意义重大,而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对企业来讲,当其识别出有价值的客户并要为其提供服务(这里我们侧重于物流服务时,往往会感觉到成本过高,这时企业可以试着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在保持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二、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的意义
1.企业能够集中精力来做自己的核心业务。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的业务进一步的专业化,合理分配人财物,集中资源和优势搞好核心竞争力业务,而将非竞争力业务外包给专门的企业去做,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2.第三方物流能够保证企业更优质的服务。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水平的服务对企业来讲至关重要,而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利用信息网络和专业化的服务为企业客户提高稳定的、可靠的高水平服务。
3.第三方物流可以为企业分担风险、节约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一般都是比较专业的物流服务,相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可以有效的提高配送效率和积载率从而减少企业的物流成本。
三、客户关系管理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及应注意的问题
重视客户关系管理,有利于企业加强对客户的认知和需求分析,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进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促进企业的发展,而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又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以促进企业自身的更深更远的发展。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和第三方物流活动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对企业来说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并不是口头文章,客户关系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经营管理的理念,更是一种商务应用的模式,是一种技术、手段和系统。同时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还会受到企业高层领导、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及供应链伙伴等多项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明确自己的竞争优势,避免
在采用第三方物流时将核心业务外包出去。由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第三方物流的更是有待提高,有些企业往往只是表面的看到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利润空间,因此在采用第三方物流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是增加了成本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
综上所述,我们提倡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来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适合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在实施各项业务之前,必须要做一个完备的决策流程分析,从而提高成功的机率。
参考文献:
1.王广宇客户关系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黄金祥等客户关系管理(CRM『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12 3.骆温平第三方物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