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门诊日志、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管理制度
县医院门诊日志、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医生必须填写完善的门诊日志。门诊日志内容包括: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初诊和复诊九项基本内容,14岁以下儿童填写家长姓名。在接诊过程中经过确诊,如属于传染病报告病例,则按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完整填写报告卡后直接送达疫情管理科室,或由疫情管理人员收卡。(从诊断到网上直报乙丙类传染病必须≤24小时;并在送卡前将接诊的传染病按项目要求记录在本科室传染病登记薄上(由保健科统一提供);存档备查。
2、出入院登记本的管理。病人入院后,必须完整填写相关内容(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出院时,必须根据病历所书写的最后诊断填写病人的出院诊断。如属于确诊的传染病报告病例,则按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完整填写报告卡后将报告卡放至固定的存卡处,由疫情管理人员收卡;或直接送达疫情管理科室。(从诊断到网上直报乙类必须≤24小时;并在送卡前将接诊的传染病按项目要求记录在本科室传染病登记薄上(由保健科统一提供);存档备查。
3、检验科结果登记必须有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床位号、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检验科检验人员签名。阳性结果用红笔或用红章标记,以示区别。传染病阳性结果必须反馈给首诊医生,并做好反馈记录(首诊医生签字确认)。
4、放射科结果登记必须有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科室、床位号、检查项目、放射结果诊断、放射科医生签名。阳性结果用红笔或用红章标记,以示区别。传染病阳性结果必须反馈给首诊医生,并做好反馈记录(首诊医生签字确认)。
第二篇:门诊日志登记管理制度
门诊日志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部各诊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情况。
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内容真实可靠。门诊日志内容包括:姓名、家长姓名(14岁以下患儿时必填)、性别、年龄、详细家庭地址、就诊时疾病临床表现、就诊后初步诊断、诊疗情况及处理。
3、在接诊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立即通知或送至医院感管科,由疫情管理人员收卡。该病例在门诊日志要有明显标志。
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传染病病例,要用传染病登记本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5、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
6、结束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在贮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门诊日志的妥善保管。
第三篇: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及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第四篇: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化验室和放射科 登记的管理制度(范文模版)
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化验室和放射科
登记的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3)挂号与日志登记必须一致。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护士站妥善保存。
3、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4、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第五篇: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一、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 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 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二、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