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建祥:名师工作室材料(简介)
名师工作室材料
一、个人简介(含照片)
管建祥,1965年生,副教授,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江苏教育学院分院学科带头人,省高师物理协作组成员。现任旅游信息港口系副主任、副书记,兼综合理科教研室主任。2007-2012年度连续5年获教科研标兵。
2008和2011年分别获江苏教育学院分院“十五”和“十一五”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6-2012年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7篇,其中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转载3篇,核心期刊发表25篇。结题省级立项课题和立项市级规划课题一个。
二、研究方向
运营管理、物理教学和职业教育研究。
三、经历
(一)工作经历
1986.8至今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工作
1986.7-1988.7 理化生教研组副组长兼班主任
1987.7-1988.9 教务处、考评办干事兼班主任
1988.9-1991.7 团委会、学生处干事
1991.7-1993.9 校长办公室秘书
1993.9-1994.7校产办副主任兼校基建组成员
1994.7-1999.7校产办主任
1999.7-2003.9成教处副主任
1999.7-2003.9盐城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
2000.1-2001.2 阜宁县北沙乡小岗村党支部副书记扶贫一年
2003.9-2004.7 师资教育发展部副主任
2004.7-2007.8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
2006.9-2007.7 响水县运河小学支教一年兼市教育局响水联络组长
2007.8-2010.6信息技术系副主任兼支部组织委员
2010.7-2011.8信息技术与港口管理系副主任兼信港系支部组织委员、校学生党支部委员 2011.9-2012.9旅游信息港口系副主任兼信港系支部副书记
(二)学习经历
1982.9-1986.7 徐州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读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学位 2004.1-2008.4 南京理工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学习
2005.9-2008.6 河海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四、获奖
五、论文发表
(一)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G36《中学物理教与学》全文转载
1、合作学习的概念、实质及其适用范围(3000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
2、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三类探究性学习活动(2600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8年3期全文转载)
3、如何进行中学物理试卷分析?(3600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8年1期全文转载)
(二)核心期刊:
4、浅谈探究教学思想的教育理论基础(9000字,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12年第4期)
5、如何应用对话进行中学物理教学(5200字,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12年第4期)
6、文化反哺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影响(4100字,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12年第3期)
7、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萨奇曼探究教学理论的体会(4500字,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12年第1期)
8、为什么要倡导探究式教学(6100字,发表在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11年第8期)
9、如何衡量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6800字,发表在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10年第12期)
10、如何控制物理试题的难度(3100字,发表在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10年第1期)
11、例谈物理教学的生活化(4800字,发表在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09年第12期)
12、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三大创新(3200字,发表在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09年第11期)
13、合作学习的概念、实质及其适用范围(2800字,发表在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09年第4期)
14、如何落实高中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4800字,发表在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09年第3期)
15、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三类探究性学习活动(4800字,发表在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07年12期)
16、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三条生命线(3500字,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12期)
17、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4800字,发表在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物理教学》2007年12期)
18、如何进行中学物理试卷分析(3600字,发表在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07年10月)
19、情景教学的目的(3400字,发表在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物理教学》2007年6期)
20、新课程倡导的物理教学新理念(3200字,发表在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07年5期)
21、物理说课十大内容(4800字,发表在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07年4期)
22、物理思维九大特点(3400字,发表在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学物理》2007年3期)
23、生活中的物理学(5300字,发表在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物理学会主办期刊《物理教学》2007年2期)
24、浅论品牌(4300字,发表在中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江苏商论》2006年7期)
(三)非核心期刊
25、后进职业院校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4000字,发表在天津市一级期刊、全国职业教育期刊评比一等奖《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
26、物理课程的支撑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学习方式(4600字,发表在物理专业期刊《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年5期)
27、例谈思维导图的意义和应用(2500字,发表在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主办《技术物理教学》2009年第2期)
28、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2500字,发表在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物理教师》2008年第11期)
29、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大法宝(2400字,发表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期刊《教育家》2008年2期)
30、思路、套路、出路决定学校的活路(4000字,发表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生工作委员会会刊《职业技术》2008年2期)
31、例谈中学物理概念的分类和建议(2200字,发表在国家级物理专业期刊《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年8期)
32、从多层面、多视角上看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方法(8000字,发表在国家级学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6期)
33、生活中的物理学(5300字,省级期刊《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7年5期转载)
34、对物理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思考(6200字,发表在国家级学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4期)
35、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特征、模式及其要求(4200字,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36、物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提升办法(3500字,发表在省级学报《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年6期)
六、课题研究
(一)省级课题
1、探究教学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七期立项课题,2012年12月结题)
(二)市级课题
2、学校特色与学校品牌研究(盐城市教育规划十一五立项课题)(三)编著
3、学校如何留住人才(8300字,2006年3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编进《历史的使命——21世纪中国教育的突破与创新》一书,ISBN7-207-06922-7/G·1628,定价:88.00元)
(四)教材出版
七、校本研究
第二篇:名师工作室成员简介
名师工作室成员简介
1983年包钢师范毕业。一直在小学工作,担任语文教学、教研组长及班主任工作。
本人从教至今,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工作,善于学习交流。教学论文多次在国家级、蒙市级获奖。教育教学论文《为师真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多次在全区进行交流。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培养的研究》科研课题的研究。由于工作的努力,先后被评为包头市优秀教师;光荣人名教师;昆区级 “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所带的班级被评为《包头市先进班集体》;《毛岸英英雄中队》。所带年组被授予《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标兵》。帮扶年轻教师成长,张晓辉、张海灵、温静等。
从教30多年来,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教学工作,并时时以危机感鞭策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想。
第三篇:第二批宜昌名师工作室简介
第二批宜昌名师工作室简介
樊小华名师工作室 学段学科:小学英语
工作室地点:点军区教学研究室 主持人简介:
樊小华,女,40岁,本科学历,文学学士,中学高级,点军区教学研究室书记、副主任。
1997年毕业于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在教育教学教研中,坚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尽力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参加了省、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练习册》、《寒假作业》、《听力练习》、《阅读练习》、《快乐英语》等29种教辅资料的编写;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教学竞赛活动,先后获得优质课竞赛、说课竞赛、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比赛等荣誉证书22次。30余篇论文、案例、反思、叙事在国家级报纸及杂志上发表。18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区获奖。
从2006年来,参加了国家级课题《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实验项目》、宜昌市课题《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验研究》、国家级课题《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国家级课题《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设计》、省级课题《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设计》、省级课题《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的研究和实践工作。2015年她参加市级课题《宜昌市小学英语教师学习型团队建设
2传播新的教育理念。4.确立计划,定期研讨。组织成员共同参与各种教育沙龙活动,并针对当前突出话题或教育教研中的困惑展开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促进成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水平。5.成果展示,交流学习。每学期期末召开工作室成员成果交流会,交流“五个一”(一次讲座、一篇论文、一篇案例,一堂研讨课、一项课题研究)完成情况。
李德强名师工作室 学段学科:小学科学
工作室地点: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主持人简介:
李德强,男,48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1991年专科毕业于宜昌师专教育管理专业,1997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教育管理专业。
在30年的小学科学教学及教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让孩子们“亲历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让科学教师成为有思想的人的教科研理念,以期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实现自己的科学教育理想。
主持“农村小学开好自然课”“自然教学的开放系统”“小学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小学科学学业质量评价研究”等省级课题研究并结题。早在1989年,个人就获得全省小学自然首届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并在全国小学理科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研讨课。之后在小学科学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30多篇,参加编写湖北省《自然》教材及教参24本,经湖北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在全省使用。副主编国家课程标准《科学》教材及教参16本,经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在全国使用。
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成立了宜昌市青年教师研究中心组以及课堂教学深度研究沙龙,先后指导20多名教师在省及以上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多名科学教师成为“宜昌名师”“宜昌学科带头人”等。
现为宜昌名师,湖北省小学科学优秀教研员,湖北省教育科学学术带头人,全国小学科学教研系统先进个人,湖北省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工作室目标任务及设想:
抓住《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重新研制的关键时期,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打造一支更具专业水准的种子队伍;物化研究成果,共享成果资源。
确立“三年工作专题规划”,形成具体实施方案;针对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培训方案,跟踪指导研究过程,让每一位成员都有较大的进步与收获;加强过程的管理与评价,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学科研究路径,为科学校本研修提供范例;与省内外知名科学名师工作室及权威机构建立联系,广泛交流;物化研究成果,建立信息平台,使研究成果最大可能地转化为教育教学的有效资源,为科学教学服务,为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陈仁胜名师工作室 学段学科: 高中数学
6齐光环名师工作室 学段学科:高中历史 工作室地点:三峡艺术高中 主持人简介:
齐光环,女,49岁,本科学历,中学正高,三峡艺术高中历史教师、副校长。
1987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历史系。
在长达28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始终以“做一名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好老师”为座右铭。教学中坚持“学生为本、学生需求为本”的理念,构建民主、平等而富有生命力的课堂生态,让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收获历史知识与技能,还要养成精神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思维、提升智慧。长期致力于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探讨改革,形成独到的“评书式讲解+问题式探究”以及“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长期担任高三文科班(或艺术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至今已送走18届毕业生,历届高考均取得优异成绩。
参与人教社高中新课标教材教师用书学案的编写;参与人教社初中新课标案例的编写;参与编著出版《特级教师历史教学纵横谈》一书;主持《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情景〃实践〃创新”课题》等课题的研究,作为省级课题专家组成员参与宜昌市省级课题验收;多次被湖北省教育厅聘请为全省教师培训教师;有30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担任校内多名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取得突出成绩。指导龚洁老师于2007年荣获湖北省历史学科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指导梅国峰老师于2009年荣获宜昌市历史学科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指导朱亮老师于2010年获宜昌市历史学科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二等奖;指导刘志琼老师于2011年获宜昌市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指导刘晓艳老师于2014年获宜昌市青年教师说教材比赛一等奖。2009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城乡教师援助工程”,并与东湖高中的两位年轻教师结对。
2006年10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高中历史特级教师称号; 2011年6月被宜昌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七届(2011—2014)宜昌市优秀专家”称号;2015年9月被授予“宜昌名师”称号。
作为目前全宜昌市唯一一名在职的高中历史特级教师,理应发挥带头作用与辐射作用。工作室三年的目标任务计划如下:
1、制定工作室“阅读〃分享”三年规划,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沙龙活动,通过系统阅读,积淀工作室全体成员开展科学研究的丰富素养。
2、研究“网络时代+”背景下常规课堂的创新与突破,打造实实在在的高效课堂。
3、开展专题研讨。
4、举办教师讲坛,引领全市历史教师迅速成长。
5、开展“同课异构”、送教送课活动。
6、编写一部本土特色的文史类地方课程读本。
7、编著《高中教学史料汇编》、《高中历史微课系列》(含纸质版、电子版)。
10郑勇名师工作室
学段学科: 互联网+教学 工作室地点:宜昌市第一中学 主持人简介:
郑勇,男,46岁,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中学高级教师,宜昌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师、年级主任。
1992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化学系,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班结业。
教学中积极引入情景教育、探究性教学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逐渐形成了“情景先导、促进探究、科学建构”的探究性教学理念和风格,由此探索出“情景•探究•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教学效果好,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且成为学校主导教学模式。历任13届高三毕业班教学,7次荣获宜昌市高考优秀教学质量奖,其中一等奖2次,二等奖4次,辅导学生获得化学竞赛全国一、二等奖10人次。
注重青年教师培训,先后指导20多名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省级一等奖5项,市级一等奖8项。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3篇,省级以上获奖论文12篇。出版《怎样学化学》、《研究性学习方法指津》和《情景▪探究▪建构——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共3部专著,主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推广成果56册。主持或副主持5项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和2项市级课题研究,结题6项。8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级以上认定,包括: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教育部)、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湖北省教育厅)和中央电教馆“十五”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
先后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园丁奖”、中央教科所科研教改先进实验工作者、中央电教馆课题实验先进个人、湖北省教改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化学教师,2005年被评为中央教科所“专家型”教师,2006年被评为宜昌市高中化学学科带头人,2009年被评为首届宜昌名师,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工作室目标:
探索将微课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互联网+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发现“微课”设计制作的原则、方法,以“翻转课堂”为基础,拓宽“互联网+教学”开发应用的最佳方式、途径和策略,完成高中“微课”教学资源建设;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信息化素养,培养一批“互联网+课程”研究与实践的精英,藉此带动宜昌市高中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的整体提升,促进信息化和数字化背景下本市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达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的目的。工作室构想:
(1)聘请1-2名专家做长期指导,邀请一批专家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2)将“工作室目标任务”进行学科分解和时段分解,每个学科1-2名工作室成员,每月集中开展一次研讨,每次研讨辐射一个学校,解决一个主题,力争三年内有计划地完成系列工作。(3)每学科打造约600节微课,九学科共计约5000节微课,形成各学科“微课程”体系和其他类别的互联网资源的开发。在
314工作室地点: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 主持人简介:
杜红,男,53岁,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宜昌市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任。
1981年中师毕业于宜昌师范理科班,1993年专科毕业于宜昌师范专科学校,1997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完成在职研究生学业。
他强调科学有效的思想引领,求真务实的有效举措,锻造了克难奋进、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领导集体。校党支部连续10年被表彰为“先进(五好)基层党组织”。他撰写的《校长如何有效引领学校》《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特教“两头延伸”》《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内涵式发展》《1+1=1的哲学思考》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内涵式发展》在湖北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理念引领发展,艺术成就特色》在“两岸三地”校长论坛上交流,“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国特殊学校创建与发张战略研究》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成果贰等奖。
他科学谋划创建残疾学生幸福家园,用非凡的智慧促成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与宜昌市政府共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附属学校,为学校发展赢得了新的机遇。
为培养研究型教师,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申报了省级课题2个,国家级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3个。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确定为“医教结合,智慧康复”国家级师资培训实验基地,为学校后续发展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为贯彻《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长期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检查课堂教学,提出了“教师带着情感上课”和课堂教学实现有效“三性三动三变”具体目标,促进了师生发展。
2010年获教育部表彰的“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2011年获“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3年获“宜昌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获“宜昌杰出校长”专业荣誉称号。
杜红工作室将以“医教结合、智慧康复”特教师资培训项目基地建设实验校实施为背景,从专业成长、课堂教学、康复教材、网络研修切入,通过学习、培训、研讨使我市教师成为全面掌握教育康复理论知识,具备熟练康复实践操作技能的康复专业人才,并为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一支以中级康复师为主力的高素质康复教师队伍,建立一个具有引领、带教、指导能力的师资培训基地,到2018年底,工作室将辅导60人以上通过初级康复教师考核,10人以上通过中级康复师考核,1人以上通过高级康复师考核,整体服务特殊儿童600人以上,并完成与之配套的教案和映像资料。
余宏丽名师工作室 学段学科: 学前教育 工作室地点:宜昌市幼儿园 主持人简介:
余宏丽,女,46,本科学历,中教高级,湖北“楚天技能名
718
第四篇:首批宜昌名师工作室简介
首批宜昌名师工作室简介
陈琼工作室
学段学科:小学语文
工作室地点: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
主持人简介:陈琼,女,46岁,本科学历,中学高级,铁路坝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
1989专科毕业于宜昌师专中文系,2002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基础教育系。
在教育教学中,倡导“学为第一,教助学成”教育理念,坚持教学改革,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主张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学科带头人,承担着培养青年老师的任务,多次担任新老师的指导老师,每遇到一种新的课文类型,便主动为新老师上示范课,经常与老师们在一块儿开展教研活动,互相听课、评课。新老师很快成为学校的骨干,多人获得区“教学能手”、“优秀党员”、“西陵名师”光荣称号等。
参与湖北教育出版社《作文梦工厂》、《金牌教案》编写,主持《个性化作文研究》等省市级课题研究,发表《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等论文10余篇。曾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活动,承担教学论课程教学工作,介绍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经验。
2001年9月,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同年10月,被选送到南京参加“国家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2003年,湖北省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4年5月,2为为人师表的楷模、课堂教学的能手、教学改革的闯将、教育科研的先锋。三是发挥辐射作用。通过团队成员“师带徒”的方式,积极发展工作室的外围成员,引领外围成员所在学校的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辐射。努力提升工作室成员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策划、实施的能力,刘四方工作室 学段学科:初中化学
工作室地点: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主持人简介:刘四方,男,46岁,理科学士,中学高级,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化学教研员。
1991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毕业(修业3年)。
在教育教学中,重视知识传授的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 “精讲、精练、求新、求活”的教学风格,始终把“求实、求真、求高”作为自己的教研追求。在教法上注意启发诱导,对比迁移,归纳小结;学法上注重自学讨论,探究知新,悟法开窍,力求课堂教学有效和高效。
十分注重挖掘、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提高其专业素养,助其专业发展。2007年以来,所指导的教师有1 人获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1人获全国优质课竞赛二等奖;有8人获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6人获省说课竞赛一等奖。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省、市和学校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多位老师成长为宜昌市学业评价组成员。
主编《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全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实验报告》《课时详解随堂通〃化学》等教育教学用书20多本。主持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课题《中学化学新课程实验设计与创新研究》和省级课题《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顺利结题。30余篇论文在《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全国、省级专业杂志上公开发表,5篇论文在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上转载。
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2007年被评为湖北名师,2011年入选“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库成员。自2004年以来,一直担任人教社新课程教材培训专家组成员,主讲国培讲座、示范课和专题培训40余场。
工作室设想:名师工作室的工作重点是落实教学研究、示范引领、教师培养和示范辐射。工作室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围绕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形成课题,开展研究,物化成果。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培养和打造一支学术团队。坚持自主学习与名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相结合的原则,扎实有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快速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王英姿工作室 学段学科:初中历史
工作室地点:宜昌外国语学校
主持人简介:王英姿,女,47岁,本科学历,中学高级,宜昌外国语学校历史教师、副校长。
6的命题、审题工作,三年参加我市数学学科的初中学业考试中考命题工作,连续七年参加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的编写,共撰写论文、案例70多篇,其中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文章12篇,22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课题研究成绩突出,先后主持参与的国家级课题有3个:2004年11月参与并主持了市九中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实验课题《Z+Z智能教育平台运用于国家课程改革实验研究》课题研究工作,2010年1月课题通过验收;2007年7月~2010年7月主持并参与了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实验课题“全国新世纪初中数学实验基地学校”的课题研讨;2010年9月在市十一中主持并参与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城市普通初中落实分层励、构建轻负高效数学课堂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2013年顺利结题。
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宜昌市优秀数学教师”、宜昌市第二、第三届“学科带头人”、首届“宜昌名师”、“湖北省优秀数学教师”、“湖北省省级骨干教师”、连续多年被省教育厅聘为“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学教师培训授课教师,2009年聘为全国新世纪初中数学实验基地网络研修活动“中心指导组”成员。曾获市授课能手一等奖、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10多次承担国家级、省级研讨课,深受全国教材专家好评,连续二届入选“宜昌市课改学科专家组”、连续三届入选“宜昌市中考命题组”。
先后获得宜昌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实验工作者”、“宜昌市高效课堂先进个人”、首届“湖北省教育学会基础教育科研之星”和课题实验全国“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工作室目标:
1、加强区域团队建设,建立学习型组织。
2、研究学科教学创新,引领学科发展。
3、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培养培训教师。
4、转化教科研成果,提升教师的精神引领
工作室规划:
1、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提升工作室成员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引领全市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探索数学高效课堂的课型及导学案,实现师生共同提高。
3、发挥工作室的教育引领和辐射作用。增强工作室工作的服务意识,贴近课堂、贴近教师,建立健全工作室工作机制,使工作室的活动规范化,科学化。
4、总结和提炼本工作室成员教学风格和特色。
工作室措施:
1、强化“叙事、课例、案例” 研究,突出“细节研究、特色研究”,引导教师把研究转化成一种工作常态、思维习惯、教学行为。
2、实行“联校制”,“名师工作室”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活动,指导、参与学校教学研究、特色研究之中,每学期指导师参与联校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少于4次。
3、建立“跟师制”,指导师、助理师每学年各联系2—3名教学困难的青年老师,制定可行的帮扶计划,从教师品格、教学能力、学情等跟踪帮扶,力求实效。
4、开展“双课制”,指导师每学期上观摩课4节,听评联系教师和其他教师的推门课、研究课16节,帮助联系学校和联系教师研究学科教学,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新模式。
5、推行“助培制”,开展相关培训每学期培训至少1次以上,并实现资源共享。
6、工作室要建立各类档案,做好各项工作的记载与宣传。
范俊明工作室 学段学科:课程研究
10评为湖北省优秀教研员;2011年,被评为宜昌市市管专家。
工作室设想:工作室将力争经过3-5年努力使全市不同学段课程目标(尤其是校本课程)明晰,实验途径规范,实施策略恰当,真正达成学生个性张扬、教师课程意识提升、学校特色鲜明的目标。设想聘请一位国家课程专家,指导全市的课程建设;成立一个研究团队,从不同侧面研究,整体规划全市课程建设;组织一次专题调研,找准全市课程建设中问题及对策;下发一个指导意见,规范各学段的课程建设,统整全市课程改革;申报一个国家级课题,以课题为抓手,明确目标,全面推动全市课程建设;组建一批实验学校,以点带面,塑造典型,积累经验;搭建一组展示平台,通过展示评比平台搭建,促进相互交流,提升水平及能力;形成一系列成果:课程的类别与途径;课程建设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与学生个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策略;课程建设与学业负担。
付全新工作室 学段学科:高中化学
工作室地点:宜昌市第一中学
主持人简介:付全新,男,51岁,中共党员,博士,中学正高职教师,宜昌市第一中学校长。
1997年湖北教育学院化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2006年取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博士研究生毕业,取得博士学位。
从教33年,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题精神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教学中以“以人为本、准确精细、及时反馈”为教学策略,教学成绩突出,历任17届高三毕业班教学,先后9次获得宜昌市教学质量奖。
主持“高中化学学生探究能力评价”(部级)和“问题探源教学策略研究”(省级)等研究课题4个,已结题3个。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论文30余篇。其中,在中国基础教育最具影响力的核心期刊《课程〃教材〃教法》发表近万字论文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收录3篇,分别是《简论思想品德教育的情感性原则》、《浅论教师进行化学实验创新的价值选择》、《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出版专著两部,《教师之旅》和《哲人哲思》。
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名师;中国化学会会员,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湖北省优秀化学教师;宜昌市管优秀专家;宜昌市劳动模范。三峡大学、湖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三峡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工作室设想: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涵盖全市高中两个学段化学教师精英的研究团队。争取将许多宜昌市在职的有一定影响化学特级教师、正高职教师、山区县一中的教研组长或县市区教研员,吸纳为本工作室的核心成员。二是努力促进宜昌市初高中学校全体化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宜昌市初高中化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努力实现广大初高中化学教师专业思想的更新、专业动机的端正、专业知识的丰富、专业技能的增强、专业精神的提升、专业智慧的生成、专业人格的完善。三是致力于探寻学习化学学科核心意义和价值的研究。在夯实化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培养过程中的基础地位的同时,真正培养具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未来
314其中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辅导9名同学在《中学语文》、《帅作文》、《语文教学与研究》等省级、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文章;指导学生参加省、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100多人次获奖,一等奖5人次,本人5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在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网上研训中,承担专题讲座;近年在学校、城区、全市、全省作报告10多场,其中省级报告有4场。
先后直接担任8位青年教师或实习生的导师,并对其他大批青年教师进行了关怀和培养。有4位教师夺得学校青年教师“五项全能”第一名,11位老师荣获学校“十佳青年教师”光荣称号;4位老师夺得“湘鄂部分省重点高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7位老师夺得宜昌市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2位老师湖北省优质课录像课一等奖;4位老师连续8年4届夺得湖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1位老师夺得全国语文报刊协会“夷陵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观摩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试论陶渊明诗文的劳动美》等60余篇20多万字的教研文章,其中,10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和市政府级一二三等奖;著述、主编、参编公开出版学科著作《毛泽东诗词鉴赏词典》、《高中文言文解读与鉴赏》等27部专著;负责5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课题,均已顺利结题,获得好评。
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导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研组长”、“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若干次;3次被市教育局(教委)党组(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1年荣获“湖北省首届优秀中学语文教师”称号;2005年10月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和“双促双发”研究课题专题组评为“优秀实验教师”称号;2009年8月荣获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国家远程培训“优秀班主任”称号;
2010年8月荣获湖北省特级教师称号;2011年1月荣获湖北省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2012年9月荣获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网上培训片区“优秀班主任”称号;2013年9月荣获“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10月荣获湖北省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年12月荣获湖北省课题“表达与交流教学研究”一等奖。
工作室设想:打造一支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团队,充分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为学校语文教学工作储备人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认真研究教材及相关专业知识,更新和完备学科知识,研究高中语文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心理,搞好科研成果的课堂教学转化,以“人学”为骨架,建立高中语文教学相应模型,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深入研究国家教育政策和语文课程标准,借鉴以人教版为主的各版本教科书,最终编出有我们自己特色中学语文教材。
谢彬工作室
学段学科:高中政治
工作室地点:宜昌市夷陵中学
主持人简介:谢彬,男,51岁,本科学历,湖北省特级教师,宜昌市夷陵中学政治教师,教科室主任。
1981年中师毕业于宜昌师范,1991年本科毕业于湖北省教育学院政治教育专业。
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718爱华、叶慧、苏小梅、鲍芳芳、裴美洲等老师的数学教学,并取得好的成果。有4人获“湖北省优质课二、三等奖”、有1人获“湖北省电教中心录像课二等奖”、有6人获“宜昌市优质课一等奖、说课一等奖”、有多人获枝江市、学校优质课一等奖。
主编了专著《我的课堂我做主》,作为副主编,参编了《学能步步高丛书》、《规范学案》等四本教学用书。先后作为课题组长、研究组组长、子课题负责人主持了《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等6个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撰写的30余篇文章在《基础教育课程》、《高中数理化》等杂志上发表或被评为国家、省市级一、二等奖。9次获得宜昌市“高考优秀质量奖”,3次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辅导奖,2012年获宜昌市课内比教学优质课一等奖。
2011年11月被评为全国第二届教育创新先锋教师,2010年1月、2010年12月两次被评为教育部“十一五”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先进工作者;2013年9月被评为湖北省课题研究先进个人,2012年6月被聘为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授课教师,2011年5月被评为湖北省基础教育科研之星,2010年5月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数学教师,2005年12月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带头人,2004年9月被评为湖北省骨干教师;2010年9月被授予宜昌市名师称号,2010年5月被评为宜昌市优秀数学教师,2006年11月被评为宜昌市第三届学科带头人,2006年8月被评为宜昌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02年9月被评为宜昌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2013年被授予枝江市第四届中青年专家,2013年被枝江市委表彰为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枝江市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10年被授予枝江市第三届中青年专家,2005年9月被授予枝江市优秀校长称号。
工作室设想: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创建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搭建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构建适合中职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工作室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
工作室将吸纳全市中职学校的优秀教师组建工作室教师团队。将申报“双导双带”课堂教学模式的省级课题立项,形成较为成熟的“双导双带”课堂教学模式,编撰“双导双带”课堂教学模式专著。将以“专业引领、实践探索、共同发展”为宗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构建以网络为主要交流载体的融学科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研修平台。将充分发挥优秀教师资源的凝聚、辐射、指导作用,通过面对面的传帮带和现场诊断、个性化指导,辅以博采众长的专家讲座和课题、课例研究,探索一条“名师带教”的教师培训的新途径与新方法。将指导工作室成员要以研训、教科研一体化的方式开展活动,使其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智慧型教师。
第五篇:名师工作室导简介
师工作室导简介
(注:内容
不分先后)
二〇〇六
年一月 附件三
名 1 黄浦区英语教学研究工作室导师高 炎,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高中英语教研员、教研室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审查组和上海市中小学双语教学实验研究指导工作小组成员,上海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外语学科评议组组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国际英语外语教师协会(IATEFL)国际会员。曾获上海市园丁奖,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
高炎同志担任教研工作13年,第一线课堂教学经历21年。他先后在初中、高中、教师进修班任教英语。曾担任中学外语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曾公派到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进修。
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高炎同志不断研究,有所发现,勤于总结,他参加编写或主编的教材、辅助教材,工具书以及教学参考书近二十本。
高炎同志曾参加《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外语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的研究和起草以及《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参加高中和初中《牛津英语》和《新世纪英语》教材,高中、初中和小学英语听力辅助教材的审查工作;参加上海市高考英语口试、高中和初中英语毕业文化考试和上海市中小学英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命题和审题工作。
高炎同志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他热情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咨询指导,努力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他参与带教的中青年教师有的破格晋升职称,有的提拔为教研组长,有的在市级评比中获高奖,有的已经著书立说。近三年来,第一批英语名师工作室学员在他的带领下,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全部成为区、市骨干教师,在英语教学领域里发挥着日益增大的作用和影响。
目前,高炎同志主要研究英语课程与教材、教学策略与方法,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
黄浦区英语教学研究工作室导师魏孟勋,上海市第十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会员,黄浦区教育系统学术委员会委员。
魏孟勋老师作为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外语学科专家组成员,多年来一直参与上海市英语高考改革研究和具体工作,参加《高考英语(上海卷)考试说明》、《高考英语口试手册》和《词汇手册》的制定和修订。从1993年起魏孟勋多次参加上海市高中英语会考、高考的命题、审题和试卷评价工作。多次任命题组组长。曾多次作为黄浦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外语学科组评审委员,参加黄浦区高、中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评审工作。魏孟勋老师在担任校长前,曾任教高中英语25年,任中学外语教研组组长,致力于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研究,在英语教学以及辅导学生课外活动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并参与区英语学科竞赛辅导工作。
在长期高中英语教学中魏孟勋老师刻苦钻研,注意积累,潜心研究,不断总结,勤于笔耕,参加近26种中学英语教学工具书和教学资料的编撰,曾独立编写或参编《中学英语语法》、《中学英语语法手册》、《高中英语学习手册》、《英语用法正误手册》、《英语学习指要》、《中学英语语法疑难汇析》、《高中英语阶梯阅读》等,并在《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上发表教学参考资料。魏孟勋老师注意从中学英语教学实际中提炼研究课题,他在区级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2等奖1项、3等奖2项。魏孟勋老师关心青年外语教师的成长,在教学上提供咨询,给予辅导,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条件,搭建平台,所带教的青年教师有的已成为中学外语教学骨干、教研组长,成为市级名师培养工程的后备人选。魏孟勋老师多次应邀担任各类教学评比活动的评委,参与听课和评课。
目前,魏孟勋老师主要从事高中英语测试与评价研究、中学英语教学工具书和教学资料的编撰以及中学英语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室将集中研究中学英语测试与评价以及相关的英语教学问题,并对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及与之配套的教学资料的编撰开展研究。
黄浦区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室导师钱伟康,曾任上海市格致中学教导主任,兼管学校科研工作,上海市特级教师。
钱伟康同志在中学语文教学园地辛勤耕耘四十年。他以厚实的专业功底,一贯坚持教学实践,在区内外和外省市开过不少公开课,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钱伟康同志善于根据自身特点博采众长,并逐步形成其独特的教学风格,曾在上海市中青年语文教师大奖赛中荣获优胜奖。他还应上海教育电视台所邀宣讲语文高考复习课,并在电视台播放。
密切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是钱伟康同志一贯坚持的努力方向。以教学研究为依托,探索语文教改的新路,不断提升教学水准和质量。他的教学研究文章见诸《中学语文教师手册》、《语文学习》、《解放日报》、《语文教学论丛》等众多刊物,主要著作有《教海浅涉》、《初唐四杰与陈子昂》、《上海特级教师教作文》、《学会求知》等。
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钱伟康同志在语文命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被邀参加上海市中专学校招生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上海市高等学校招生(三校生)考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成人)统一考试的命题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为了教育事业薪火相传,钱伟康同志还热心于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曾先后带教区内、外市著名高级中学、一般高中学校的青年教师,其中有的已成为市区教学骨干。2003至2005年钱伟康同志曾被评为黄浦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室导师,受到学员的欢迎和好评。
钱伟康同志语文专业知识功底扎实,教学实践丰富,熟悉当前语文教改的前沿发展,是一位资深的语文教学专家。
黄浦区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室导师万永富,原黄浦区教科所教研员,上海市特级教师,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40多年,在语文教学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
万永富同志钻研掌握中、外教育理论,虚心学习他人经验,善于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工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又自成一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就是“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着眼点组织课堂教学”。
万永富同志坚持教学实践,在区内外和外省市开设讲座和示范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他认为:“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万永富同志还善于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提高,在研究中深化。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这块园地结下了累累硕果,发表文章几百篇,近百万字,出版著作20多本。主要著作有:《培养自学能力》、《特级教师到你家》、《小学语文手册》、《小学作文教学实用手册》等,其中《小学作文教学实用手册》一书还在台湾出版发行。此外,他还参与编写了“S”版语文教材;香港回归后,参与编写了香港语文教材;二期课改后,又参与编写新教材。
万永富同志重视培养青年教师,无论是区内、市内乃至外地的青年教师,只要有所要求的,都能给予热情的帮助和悉心的指导。其中许多已成为市、区教学业务骨干,“桃李满天下”是对万永富同志形象的比喻。
万永富同志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博采众长的研究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甘当人梯的孺子牛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首届优秀园丁奖一等奖等。
黄浦区化学教学研究工作室导师吴峥,上海市化学特级教师,曾任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主任。现任黄浦区吴峥化学名师工作室导师、上海市中学化学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担任首任两区合并后的黄浦区教科所教研室主任期间,以自己的品格感召人,使集聚着许多一流优秀教师的区教研室在很短时间内发挥出整体效应,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好评。
近两年来参与编写二期课改的《九年级义务教育课本 化学》教材、《六年级义务教育课本 技术》教材、《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解读》等。
近两年来,带领化学工作室的12名青年教师,倡导了一种学习型的团队,形成了一种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大多数学员在全国、全市的课堂教学评比或教育研究课题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
工作室完成的教科研课题得到了黄浦区第5届教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得到上海市教科院教学研究论文二等奖。
完成了两本教学理论书《中学化学的教学技术》(部分章节)和《与初中化学老师的对话》的编写,分别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和百家出版社出版。
黄浦区数学教学研究工作室导师顾鸿达, 上海市特级教师,曾任上海市储能中学副校长、黄浦区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院长,上海市数学会中学教育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数学会副理事长。现兼任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数学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中小学数学数字化活动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文库出版项目组负责人、上海市中学数学教材审定专家组成员及上海市考试院数学高考命题专家组成员等。
顾鸿达同志长期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投身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参与中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和审定,在数学教学领域不断耕耘,先后主编或编写出版了各种著作、辞典50多本。他特别擅长教育教学评价和特长生的培养,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20年来为上海市组织培养数学优秀生作了大量工作,成绩卓著。多年来带教了一批青年数学教师,取得显著成绩。在现代技术教学方面,积极倡导计算器进入课堂,现任上海市高中数学拓展型教材“用图形计算器学数学”主编,他是上海市应用计算器于教学方面的有影响的专家。在研究方面,早在七十年代,顾鸿达同志就发现了五阶立体准幻方,现已发展到(2n+1)阶立体准幻方,丰富了传统数学、文化教学的内容。
目前主要研究项目有: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关于高中数学教育评价的研究;关于中学数学优秀生的发现和培养的研究;关于计算器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顾鸿达同志从教四十五年,他人品高尚,教风严谨、扎实,教学生动活泼,成绩斐然。获上海市园丁奖,苏步青数学奖,多次被评为黄浦区先进工作者,曾连续七届被选为黄浦区人民代表,上海市第九届政协委员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浦区数学教学研究工作室导师李大元,黄浦区教育学院高中数学教研员,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试点教材审查组成员。上海市中学生业余数学学校校务委员,兼副教务主任,曾任上海市数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1992年获首席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个人)。
李大元担任数学教研工作28年,第一线课堂教学14年。从1978年起,从事中学数学竞赛工作近28年,一直担任数学竞赛教练员,并参与上海市中学数学竞赛的组织、命题工作。经常作为上海市领队带领上海中学生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并取得团体第一、第二等优秀成绩。1994年4月带队赴俄罗斯参加第20届全俄中学数学奥林匹克;2001年12月带队赴澳大利亚参加上海—昆士兰的初中数学友谊比赛,均取得优秀成绩。
1988年到1997年参加上海市第一期课程改革,并参与上海市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历年来发表和出版各类数学著作百余篇(本),代表作有“反证法的应用”、《代数方程图》、《数学题解辞典》、“数学归纳法几种常见形式的等价性”、《中学数学全书—数学卷》、“数学学科基本题型与解题研究”、《数学纠错手册》、《上海市高中数学竞赛试题及解答(1956—2000)》、《1960—2002上海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及解答》、“求和不等式与微分中质完理”等。
目前,李大元主要研究中学数学课程与教材建设、中学数学试题、中学数学教学等。
黄浦区物理教学研究工作室导师庄起黎,曾任浙江湖州中学教导主任,湖州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秘书长,86年调回上海,93年进格致中学,现任格致中学副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兼任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中学分委会执行委员,上海市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物理教学》杂志编委,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初中《科学》(上教版)主编,上海市高级教师物理学科评审组成员,上海市教育技术协会、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OM)协会等理事等职。
庄起黎同志长期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和教育研究工作,积极投入到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实践中去,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格致前九年的教学工作中,带了三届理科班的物理教学与竞赛辅导小组。获市级物理竞赛一等奖(或以上)达32人次,多次获得团体冠军。在98年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夺得13个一等奖中的五个,并夺得团体冠军。曾多次代表上海市赴外省市讲学,获得好评。
庄起黎同志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三轮课题研究中,许多成果见于刊物,多次获市、区教科研成果奖。多年来主编、参编《高考理科综合》、《学习方略(高一物理)》、《中学物理教师备课资料手册》、《名师帮你学物理》、《上海市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调整意见》等书30多本,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也有40余篇。庄起黎同志通过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研究,应用“题变”来培养学生能力、设问的艺术、把科学家的思维与探究活动融入教学中去等的多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具有自己教学特点的“中学物理思维引导课堂教学模式”,此成果获上海市第六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
目前,庄起黎同志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培养方法研究;中学物理资优生的培养方法研究和综合理科与中学物理等方面。庄起黎同志获得过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黄浦区先进工作者、上海市黄浦区教育系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上海市黄浦区有突出贡献者、上海市“唐氏奖教金”特等奖等荣誉。
黄浦区体育教学研究工作室导师朱德明,上海市特级教师,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师训部教师。朱德明同志在基层一线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三十年,在教师进修学院任教研员、师训部教师的十五年。在四十五年的教学历程中,他勤于学习、专于实践、潜于研究、勇于发展。近几年来,先后带教区中小学体育学科骨干教师与小学综合学科骨干教师研修班,以及小学、初中起始年级新教材教师培训工作,累积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与成果。
80~90年代期间,他参加了上海市六年制小学体育课本、上海市一期课改《体育与保健》教科书与教师参考用书、三结合大专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教材、卫星电视教育·全国小学教师培训体育教材、小学教师知识词典等20多本书的编写工作。2000年以来,他参加了全国小学体育教材编写工作,任全国小学体育(水平二)教材副主编,被聘为全国体育教材专家讲师团成员。同时,又参加了“园丁工程·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体育教材”的编写、“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科书”编委会主任和“全国大学专科教育专业《田径》教科书”的主编与编写工作。
2002年6月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关于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实验研究》分课题组长,参与并完成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用书(教材)四个子课题的全国性实验研究工作。经国家专家鉴定,于2005年8月全部审核通过。其中“小学体育(水平一)教材用书实验研究”和“中学体育与健康(水平四)教师用书实验研究”获2003年全国第二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两个二等奖;“小学体育(水平二)教师用书实验研究”获2005年全国第三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朱德明同志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体育先进个人、上海市第四届中小学体育耕耘奖和十佳体育教师、上海市成人高师教育教学优秀奖、上海市教师继续教育优秀教学奖、上海市园丁奖和全国优秀教师。
黄浦区历史教学研究工作室导师钱君端,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敬业中学副校长。兼任上海市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学历史教学中心组成员。
钱君端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从教三十年,先后承担过从初中预备班至高三年级的全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教育内容涵盖各学段历史课程教学,教育对象涉及各种层次的学生。在研究教法、探索教学规律中,形成自身教学风格,教学效果良好。曾获第二届全国历史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曾主讲《中国古代史》讲座6讲,送中央教育电视台播放。后应上海电视中学邀请,主讲《中国近现代史》36讲,从1995年起,在上海东方电视台、上海教育台重复播放至今,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钱老师积极投身课程教材改革。曾参加上海第一期课程教材改革使用教材的《高中历史选修课本教学参考书》、《中学历史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要求及教学过程设计》、《历史课堂练习册》等辅助读物的编写;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各种版本历史教材的审读;现正参加上海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历史课程标准》的修改。
钱老师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先后发表历史教学论文《针对学生思想热点,强化历史德育功能》、《结构性、精选性——高中历史教科书编纂必须贯彻的原则》、《“讨论法”在现代历史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等十余篇并多次获奖。主编《冲刺·高考历史复习》一书。参加《纪念日教育研究》、《中国古代传统美德故事》等书籍的编写工作。
1996年,尝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具有一定影响。2000学年,继续以“问题教学法”为抓手,尝试在高中历史基础型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被国家教育部人事司批准为特级教师规划课题,并获专项基金资助。目前课题成果——论文《整合两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已发表,书籍《高中历史百问百解》已出版。
钱君端老师在历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中,均能兢兢业业,成绩显著,曾获上海市园丁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中青年十杰教师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黄浦区地理教学研究工作室导师向学禹,格致中学地理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现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从事中学地理教育39年,一贯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宇宙观、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中的教育优势,形成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的教学特色。敬业爱生、勇于探索,创建全市中学第一座天象厅,全国中学第一个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第一个中学地理资源库;开展天文、气象协会活动25年,学生在协会中自治自理、自主发展、滚动培养,曾赴美国、德国、泰国、漠河等地成功观测过多种罕见天象,指导学生在竞赛和论文评比中获奖170多次(全国37次,市级133次,其中团体一等奖8次,个人一等奖25次),培养出天文、气象、环保、海洋地质、水利工程、人口地理等专业人才。曾与人合著“中学地理国情教育手册”等书6本,参加上海市地理教学大纲、会考纲要等编写,发表文章数十篇,论文曾获全国一等奖和上海市一、二、三等奖。
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有:地理资源平台与智能题库软件的开发,上海市中学天文教育及资源利用问题,计算机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及模式,中学地理的研究性学习。
曾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首届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全国地理科普积极分子,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大众科学提名奖,上海市胡楚南优秀教师杰出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学评比优秀奖。是上海市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市地理会考、高考命题组成员,上海市名师讲师团成员。
黄浦区美术教学研究工作室导师谢永康,上海市特级教师,中学美术学科带头人,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教师。谢永康老师长期耕耘在校内外美术教育的第一线,在美术教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在近三十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谢永康老师积极研究,认真探索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国内外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他主持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美术课本》共18册,通过了原国家教委的审查,并列入全国教材用书目录,在上海、重庆、四川、河南、安徽等地使用,得到广泛好评。近几年,他主持编写了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书画版),教材打破了传统美术教材中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观念。把学习美术作为活动,让学生通过大量设计过的有兴趣的美术活动学习人类文化传统,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在校外教育的领域里,谢永康老师坚持教学实验的第一手资料,潜心钻研青少年学习绘画各个阶段的衔接关系。他编写的《儿童画教程》、《儿童写生画教程》、《少儿素描教程》、《儿童画启蒙》、《100天当画家》、《鼠标画》等书籍,在校内外美术教育领域里有一定的影响。他辅导的许多学生的作品在国内外绘画比赛中获金奖、银奖,曾连续六年率领我区在市“六一儿童画比赛”中夺魁,许多学生先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等著名专业美术院校。
目前,谢永康老师正致力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广,从内容、途径、方法多方面寻找符合世界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向,把自己推向新的制高点。
谢永康老师先后获得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优秀艺术教师、上海市优秀校外工作者称号。1995年至今还连续三届被评为区“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
黄浦区青年干部工作研究室导师徐志雄, 上海市特级教师,原上海市大同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2001年1月被首批授予上海市特级校长(书记)称号。1997年起聘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兼职督学。
徐志雄老师长达四十年在大同中学从事教育实践和管理工作,在中学管理基础工作方面有丰富实践经历。他在德育实践管理、教育科研、青年干部培养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党务等工作上能依靠集体力量,努力传承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与操作法,取得显著成绩。
徐志雄老师重视总结探索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先后在“人民教育”、“上海教育”、“上海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等杂志上发表专论,并参与编写出版《新时期中学教师修养》、《育人之路二十载》、《传承创新、以德育人》等多本论著。策划组织多次市区级有关德育、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现场会、主题教育。
徐志雄老师近年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普教系统优秀德育工作者、上海市普教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他1987年起担任上海市中学德育高级教师评审工作,现为上海市中学高级教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他还兼任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学德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普教党建研究会副秘书长、黄浦区首期青年干部工作研究室导师。
黄浦区幼儿教育研究工作室导师邵黎柳,荷花池幼儿园园长,上海市特级教师。首批上海市骨干教师导师,中小幼音乐专业委员会理事。
邵黎柳同志长期从事幼儿教育,根据幼儿生、心理特点,不断探索幼儿教育规律,形成了自己“全、实、深”的教育风格。全,体现在教育思想端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幼儿。实,体现在治学严谨,工作扎实。深,体现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全国除西藏、台湾外,其他省市的代表都来观摩过她的幼儿教育活动,她也赴各地进行讲学、交流,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邵黎柳同志积极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每学期都有专题研究、专题总结。其中《4-6岁幼儿在音乐教学规律方面的探索》、《感受和表现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宗旨》、《加强音乐教育中的游戏性》、《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等专题研究成果,得到幼教工作者的广泛认可。论文《幼儿音乐教育的新尝试》获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在省、市级幼教刊物上发表有关幼儿教育文章20余篇,出版了有关音乐教育的音带、像带和幼儿游戏、幼儿德育、幼儿制作等方面的书多套。
多年来,邵黎柳同志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经她带教的许多青年教师,有许多已经成长为行政领导和幼儿教育业务骨干。
目前,邵黎柳同志主要研究艺术教育中语言文学、音乐、美术三种艺术形态的互相渗透、互相交融及幼儿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整合。
邵黎柳同志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还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为多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黄浦区学习潜能开发研究工作室导师徐崇文,上海市特级教师,曾任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分管师训和教育科研。现任上海市学习指导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办公室项目管理组组长,兼任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教育学会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黄浦区教育学会会长等职。
徐崇文同志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学习心理学、学习学。主要研究成果有:《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百家出版社)、《中小学生学习32法》(语文出版社)、《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100问》(天津教育出版社)、《中学生心理发展常识》(天津教育出版社)、《中小学生学会学习研究》(三联书店出版)。其科研成果曾获上海市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和成果推广一等奖。
目前,徐崇文同志正主持“十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潜能开发研究》,全国有200多所中小学参与研究。其成果《幼儿潜能开发丛书》、《中小学生学习潜能开发丛书》已由三联书店出版。
徐崇文同志在科研与师德方面得到领导、专家和同行的充分肯定和赞赏,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普教科研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黄浦区优秀党员,上海市“三学”状元。
黄浦区班主任工作研究室导师黄静华,上海市特级教师,中学德育学科带头人,尚文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班主任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
黄静华担任班主任工作34年,用比母爱更博大、更深沉的“教育爱”,用心血和汗水、时间和艰辛,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在实践中探索优化育人的途径和方法,努力使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符合社会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运用情感体验、情境创设等方法,启迪学生的良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自信,超越自我,提高素质。
黄静华同志曾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30多篇教育随笔,并出版了两本专著《爱的心泉》和《班主任日记》,总结的《班主任工作八法》被评为先进职工操作法。1996年和2004年两次参加全国模范教师师德报告团,登上北京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并在上海、成都、长沙、南昌等地巡回报告。她在上海教育名师讲坛所作题为《无悔的选择》的演讲,后收入《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一书。
黄静华同志以出色的班主任工作,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教师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上海市职业道德标兵、上海市十大杰出职工、上海市十佳优秀中队辅导员、区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现任上海市人大代表、区政协常委、民革黄浦区委主委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浦区学校管理研究工作室导师柴志洪,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从教41年,1984年起任上海市光明中学校长,1997年调任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先后兼任:首批上海市骨干校长培训工程导师,教育部中学校校长培训中心教师,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
柴志洪同志以“无私奉献教育,奋发打造一流”为座右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廉洁奉公,依法办校。在他领导下,“光明”、“格致”两所百年老校始终活力焕发,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
柴志洪同志在光明中学提出了“德育首位,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广出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并付诸实践。他在格致中学工作期间,主持了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从规划的制订,到中期检查,直至总结性评审的全过程。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把格致中学建成上海一流、国内外知名、有一定国际影响、体现大都市中心城区特色、以科学素质见长的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的办学目标已基本实现。
柴志洪同志致力于新时期办学策略的研究,几十年来,他以丰富的办学经验凝练出了“以科研开道,以崇高师德为动力,以科学管理为抓手,努力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办学思想。他注重对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信息化、学术性”的研究与实践,以丰富的研究成果在海内外同行中作交流,获得广泛好评。在光明中学主持编写了《教导处工作管理规范》一书,在格致中学主持编写了《上海市格致中学管理常规录》一书。
作为行政领导,柴志洪同志突出“服务”意识,以人为本,崇尚民主管理。他严格校务公开,完善办学章程,齐全交代会制度,有效整合学校宏观管理微观运作,既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又有科学严谨的探索实践,获得了学校教职工的充分信任。1997年经光明中学教职工推荐,被黄浦区评为“黄浦区职工信赖的好厂长(经理)”中的唯一一位校长;2002年在格致中学荣获“上海员工信赖的好校长”光荣称号。
黄浦区数学教学研究工作室导师朱成杰,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师训部主任,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央电视大学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杨浦区高级中学研究新课程特聘导师,黄浦区教育科研学术委员会委员、理科评审组组长。
朱成杰同志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研究、现代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有:《关于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序的研究》(数学教育学报)、《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文汇出版社)、《现代数学思想讲话》(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数学灵感何处来》(江苏科技出版社)、《中学数学方法论》(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合著,华师大出版社)。科研成果曾获全国一等奖和上海市一、二等奖。
朱成杰同志长期担任数学教研员和教师培训工作,热心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咨询指导,他指导的中青年教师曾在全国数学教师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和各种科研成果奖。
朱成杰同志曾先后获得全国师范院校曾宪梓教师奖、上海市普教系统科研先进工作者、黄浦区“我心中的好老师”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黄浦区政治教学研究工作室导师王曙光,上海市特级教师,曾任黄浦区教育学院中学教研室主任、副院长,黄浦区教育科研研究所所长、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上海市思想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思想研究课研究》特约编委。
王曙光同志从教近四十年,治学严谨、功底扎实、淡泊名利,为黄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开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获得了上海市园丁奖、黄浦区专业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他长期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形成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旁征博引、富有情趣的教学风格和研究特色。他积极投身课程教材改革,参与一期、二期课改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制定和教材、教参的编写和审定工作。撰写并发表了教学论文、随笔数十篇,其中《经济常识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等均获市思想政治课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主编或参与编写出版了各类教材、教参、论文集、辞书和其他教学用书近二十种。
王曙光同志热心带教中青年教师,成绩斐然。他长期坚持下基层听课、评课,重视青年教师带教和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曾策划和主持全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
近年来,王曙光同志随黄浦代表团、黄浦教育代表团先后考察访问欧美、新西兰各国,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养。
黄浦区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室导师柳泽泉,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曾任浦明师范常务副校长,格致中学副校长,光明中学校长。1968年毕业于上海师大中文系,从此走上语文教学的讲台,至今已有37年教龄。其间曾荣获上海市园丁奖、黄浦区“五四”荣誉奖章,2004年被《新闻晚报》评为教育界十大新闻人物,2005年被《上海教育》评为教育界人物之一。
历经30余年的执着追求,柳泽泉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基本功扎实,目标清晰,重视教学实践,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信息容量大。同时,他逐渐提炼出自己鲜明的教学观:语文是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改进语文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觉参与的积极性;语文教学要确立“大语文”观点,让学生懂得“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道理,并把语文活动能力看作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一项能力;注重作文教学的思想疏导,强调做人与作文的辩证关系,让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重视写作的实用性,使学生的习作有更多的读者,给学生有向社会说话的机会。
多年来,他发表的语文教学的文章达一百几十篇,主编或参与编撰的著述有30余本,代表编著有《教坛履痕》、《学会写一段话》、《现代哲理散文精品(中国卷)》、《特级教师帮你作文上台阶》、《特级教师作文谈话录》、《名师教你读名著》、《浦东之春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学生语文实用词典》等。
柳泽泉在担任校长期间,坚持教书育人两手“硬”的办学方针。面对学校发展的历史机遇与区域教育现状,提出了“和谐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经过不懈努力,光明中学在2005年被市教委任命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他追求在“光明”这块沃土上,呼唤一种广博优雅的人文教育,建设有浓厚人文精神的学校,促成学生“精神成人”,成为能关注人、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民族的现代国民。最近,他又创造性地策划、组织了“中国风·民族魂”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民族精神教育,几十家媒体作了报道,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
他对培养中青年教师,抱有很大的热情。目前,光明中学为柳泽泉整理的名师档案已有30余卷。